探讨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穴位按摩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研究

中医穴位按摩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研究

中医穴位按摩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探究脑卒中(stroke)是指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毁伤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便秘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便秘严峻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预防脑卒中后的便秘问题,对于改善患者的康复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肠道功能紊乱、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按摩调理穴位来改善便秘状况。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方法,以预防脑卒中后便秘。

1. 足三里穴(ST36)按摩法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凹陷,距髌骨下缘3寸。

该穴位具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按摩方法为用拇指或中指揉动穴位,每次5分钟,每日2-3次。

2. 关元穴(CV4)按摩法关元穴位于下腹部,略下脐中央凹陷处。

按摩关元穴可以调理脾胃和肠道功能,增强排便能力。

按摩方法为用适量力度的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每日2-3次。

3. 气海穴(CV6)按摩法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距离脐下1.5寸。

按摩气海穴可以增进腹部血液循环,改善肠道蠕动。

按摩方法为用适量力度的按摩或旋转按摩,每次5分钟,每日2-3次。

4. 大肠俞穴(BL25)按摩法大肠俞穴位于腰背部,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按摩大肠俞穴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增进排便。

按摩方法为用适量力度的按摩或推拿,每次5分钟,每日2-3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穴位按摩,探究发现脑卒中后便秘的症状明显改善。

便秘次数缩减,大便通畅,腹胀腹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中医穴位按摩预防脑卒中后便秘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增进肠道蠕动:按摩穴位可以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功能。

2. 调理脾胃功能:穴位按摩能够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纳与排泄功能,改善便秘问题。

3. 增进血液循环:穴位按摩可以增进被打通的穴位四周的血液循环,增加对肠道的供血,改善便秘。

腹部按摩联合耳穴埋籽对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

腹部按摩联合耳穴埋籽对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

腹部按摩联合耳穴埋籽对脑卒中便秘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析对脑卒中便秘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使用腹部按摩联合耳穴埋籽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参加此调查的脑卒中便秘患者就诊时间为2019/5-2020/5,随机取70例并分为各为35例的两组,对照组使用腹部按摩治疗,观察组接受腹部按摩联合耳穴埋籽,评估差异化治疗后首次排便情况。

结果:加用耳穴埋籽的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比单用腹部按摩的对照组好。

对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情况分析发现,观察组使用缓泻剂的人数较少(P<0.05),观察组排便困难人数较少(P<0.05),观察组大便干结者较少(P<0.05),对照组首次排便后存在残余感人数较少(P<0.05)。

结论:对脑卒中便秘患者治疗时同时使用腹部按摩和耳穴埋籽对缓解患者便秘情况有较大帮助,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关键词】腹部按摩;耳穴埋籽;脑卒中;便秘;效果观察中老年常见心内科疾病之一的脑卒中是因患者脑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引发的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

患者预后差且容易患有多种并发症,便秘即该病症的常见的会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影响的并发症之一。

如何有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排便是目前研究热点[2]。

本文探究对脑卒中便秘患者在采用腹部按摩基础上加耳穴埋籽对于患者排便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详细研究结果见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在2019/5-2020/5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符合WHO对脑卒中便秘诊断标准且病历齐全的患者中选取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各35人。

排除意识不清晰、不能表达个人看法的患者;排除有神经类疾病或者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心脏功能、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存在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严重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凝集障碍、白血病的患者;排除有肿瘤、传染病等疾病患者。

观察组年龄(65.3±2.3)岁,男17例,女18例;对照组年龄(66.8±3.5)岁,男18例,女17例。

集束化管理在脑卒中便秘患者的应用

集束化管理在脑卒中便秘患者的应用

集束化管理在脑卒中便秘患者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部按摩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138例在我院治疗的脑中卒且需要集束化管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8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7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以及观察组按摩前后血压、心率的波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

结果: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18.3%明显低于对照组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腹泻情况。

结论:腹部按摩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脑卒中患者肠道集束化管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集束化管理;腹部按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残疾原因。

脑卒中会引起广泛的神经系统损害,包括平衡、运动、言语、吞咽、排尿和排便问题,而便秘就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

脑卒中便秘的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脑功能受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直肠对内容物膨胀的感觉减退等内在因素使得正常排便反射受到破坏,易致便秘的发生。

脑卒中患者康复,可每日定时进行腹部按摩[2]。

本论文研究以2020年3月-2022年3月138例在我院治疗的脑中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便秘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显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38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68例,实验组70例,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59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0±4.87)岁。

入组标准为:(1)年龄18~80周岁(含18和80周岁);(2)经医院确诊的脑卒中患者;(3)入院时经确认肺部无感染;(4)NRS评分不低于3分。

排除标准为:(1)入院前有习惯性腹泻、恶心、呕吐、便秘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症状患者;(2)患者合并有恶性肿瘤等其他影响试验的疾病。

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_焦丽敏

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_焦丽敏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的手法对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 选择 240 例脑卒中患者随
机分为 3 组,A 组 85 例予腹部按摩 + 穴位按揉,B 组 80 例仅予腹部按摩,C 组 75 例仅予常规护理。比较 3 组的排便
情况。结果 首次排便时间 A 组显著早于 C 组( P < 0. 01) ; 首次排便情况 A 组明显优于 C 组和 B 组( P < 0. 05 或
[关键词] Braden 量表评分; 湿性敷料; Ⅰ、Ⅱ期压疮
[中图分类号] R473.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 8849( 2013) 13 - 1469 - 03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不能 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 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长 期以来一直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 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了患者 的康复[2]。骨折患者由于疼痛或者病情所致不便翻身,患者 处于被动体位,同时由于患者感觉迟钝、营养不良等原因,压 疮预防与治疗就成为骨科护 理 工 作 的 难 点。我 院 骨 伤 科
主[4],采用指按法和指揉法。②处方: 大肠俞、天枢、支沟、上 巨虚。③随证配穴: 热结取合谷、曲尺; 气滞取行间、中脘; 气 血虚弱取足三里、脾俞。每穴 1 ~ 2 min,以患者产生酸、胀感 为宜,上、下午各 1 次。入院第 1 天紧急治疗后即开始实施, 患者正常排便 3 d 后结束。 1. 2. 2. 3 腹部按摩 协助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用手自右顺 势针方向沿结肠解剖位置环行按摩,上、下午各 1 次,每次 15 min。入院第 1 天紧急治疗结束后开始实施,患者正常排便 3 d 后结束。 1. 3 观察指标 观察 3 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情况。 1. 4 统计学处理 3 组首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情况的比较采 用 2 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 果 2. 1 3 组首次排便时间的比较 A 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 于 C 组; 而 A 组与 B 组、B 组与 C 组比较,首次排便时间无显 著性差异( P 均 > 0. 05) 。见表 1。

穴位和腹部按摩治疗脑血栓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修改稿

穴位和腹部按摩治疗脑血栓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修改稿

穴位加腹部按摩治疗脑血栓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罗三娇肖园花泰和县中医院343700【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和腹部按摩治疗脑血栓患者便秘的效果。

方法随机将86例脑血栓病人便秘者分为两组各43例。

对照组给予预防便秘的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穴位和腹部按摩。

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23例,好转18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19%。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穴位和腹部按摩有利于改善脑血栓患者的便秘。

【关键词】便秘;脑血栓;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便秘是脑血栓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便秘,患者出现腹胀、头痛、头晕心悸、纳呆、汗出气短、心烦、易疲劳,直接影响脑血栓病人的康复。

笔者在2008年2月~2009年10月间运用穴位和腹部按摩治疗脑血栓患者便秘43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内一科住院的脑血栓患者86例,按入院顺序,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0~79岁;观察组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0~77岁;所选病例都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依据,主要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最短3天1次,最长者5天1次;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或伴少腹胀满,胃纳减少,神疲乏力等症;并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1)给予便秘的常规护理。

向患者说明便秘的危害,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并指导家属如何进行患者床上排便的护理,尽早习惯床上排便。

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粗纤维饮食能刺激肠道,促进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如粗粮、带皮水果、新鲜蔬菜,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于粪便的排出,多食用含B族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B族维生素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排便。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中风后便秘的原因
神经功能受损
缺乏运动
中风后,神经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肠 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中风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状况限制了运 动,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引发便秘。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中风患者可能因为吞咽困难或饮食偏 好等原因,导致饮食结构不合理,缺 乏纤维素等促进肠道蠕动的物质。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作用机制
穴位按摩能够刺激肠道 蠕动,促进肠道分泌, 从而改善便秘症状。同 时,结合常规护理措施 ,如饮食调整、增加运 动等,能够进一步提高 治疗效果。
05
讨论与结论
讨论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疗效观察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穴位按摩对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这种治疗 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还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患者的消化功能。此 外,穴位按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因此,我们认为穴位按
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讨论
在讨论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穴位按摩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中风后便秘治疗中的优势。我 们指出,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和消 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此外,我们还讨论了穴位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以及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穴位按摩对中风后便秘的理论 基础
穴位按摩的原理
01
02
03
疏通经络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 位,疏通人体经络,促进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调和气血
穴位按摩可以调和人体气 血,使气血运行恢复正常 ,从而改善身体机能。
平衡阴阳
穴位按摩可以平衡人体阴 阳,使机体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

中药敷穴预防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便秘效果

中药敷穴预防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便秘效果

中药敷穴预防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便秘效果标签:脑卒中;便秘;中药;腹部穴位;贴敷疗法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达65.3%[1]。

苏永静等[2]报道,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风险以发病后7天内为最高。

便秘患者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致血压急剧上升,从而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心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口服药物、开塞露塞肛、灌肠等方法来解除便秘症状。

但口服番泻叶后患者可出现腹泻;开塞露塞肛后,由于高浓度的甘油刺激肠壁可引起大便次数过多,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甚至出现大便失禁;手指抠挖通便则会使患者感肛门疼痛不适;灌肠会使患者感腹胀,甚至可引起腹泻和脱水等并发症。

如何安全、有效地为脑卒中患者解除便秘是护士应关注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应用腹部穴位中药贴敷预防脑卒中急性期便秘,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2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卒中诊断要点[3],并经头部CT 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病例入选标准: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明确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有慢性便秘、腹泻者;腹部皮肤破溃等不宜敷贴疗法者。

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89例,出血性脑卒中3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用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便秘”进行诊断[4]:①排便时间延长,3d以上1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有下腹胀急,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除行常规护理外,结合腹部穴位中药贴敷。

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情况,并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及性状,连续7天。

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行腹部按摩的效果。

方法纳入90例2017.01~2018.12本院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5例列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剩余45例列为研究组:常规护理+腹部按摩;比较两组排便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恢复正常排便者24例(53.33%),研究组恢复正常排便者32例(71.11%),研究组解除便秘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可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提高满意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腹部按摩;效果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相关调查显示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约为30%~60%[1]。

因脑卒中患者急性发作时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发病后造成偏瘫、肢体无力、行走困难等,早期一般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易引起便秘的发生[2]。

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时会使腹压、血压、颅内压增高,加重病情,引发昏迷或猝死的发生,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对便秘进行干预。

本文就腹部按摩对于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疗效展开研究,特汇报在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90例2017.01~2018.12本院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开展研究。

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5例列为对照组,剩余45例列为研究组。

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6:19、27:18;年龄分别为46~76岁、45~78岁,均值分别为(62.82±5.98)岁、(63.15±6.15)岁。

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腹部按摩。

(1)常规护理:补充足够的水分,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 ml;提倡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根茎类菜、粗粮、豆类、水果等;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如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肢体关节活动,主动更换体位,勤翻身,病情稳定者可下床活动;帮助患者训练床上排便,注意创建良好的排便环境以及排便习惯;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3-23T10:06:11.9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期作者:宁天
[导读] 临床观察,脑卒中后便秘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用力排便使颅内压增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破裂。

北京丽质美容有限公司 101100
【摘要】目的:浅析腹部推拿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9年8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推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2组患者的排便情况。

结果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腹部推拿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便秘;推拿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massage on constipation in stroke patients.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80 patients with stroke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June 2013.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bdominal massag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defecation of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abdominal massage can help to improve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nstipation.
Stroke;constipation;massage
脑卒中患者中便秘发生率较高,调查显示,脑卒中后的便秘发生率为30%--60%。

临床观察,脑卒中后便秘对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用力排便使颅内压增高,容易诱发脑血管破裂。

腹部推拿是中医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观察研究了腹部推拿对脑卒中后患者排便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选择2009年8月—2013年6月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80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定的《脑卒中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经CT检查确诊,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8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混合性脑卒中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2岁-78岁,缺血性脑卒中30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混合性脑卒中3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47-82岁,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混合性脑卒中5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脑卒中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不良嗜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推拿,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1)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保证水的摄入量达到2000ml;摄取充足的食物纤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进食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早期床上活动,能自行翻身者,鼓励其定时更换体位,不能自行翻身者,建立床头翻身卡,由护理人员2-3小时协助更换体位,注意患肢良肢位摆放,给予被动活动,如无禁忌症,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做好患者排便的环境准备及心理护理,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及疾病引起的不安、紧张等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要设法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抑制便意。

(2)腹部推拿。

治疗前由医生或护士向患者说明腹部推拿的意义和方法,以征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观察组由责任护士给患者做腹部推拿,先让患者排空小便,取平卧位,腹部放松并注意腹部保暖。

施术者左手叠放于右手背上,从患者右下腹部开始推拿,以神阙穴(肚脐)为中心,沿着结肠以顺时针方向按揉30圈,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0圈;然后再由剑突向下按揉至耻骨联合部15遍。

如此推拿按摩大约20分钟,于早晚餐前一小时推拿,每天2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便秘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

1.4.数据处理。

所得资料采用简明统计软件CS14.0进行比较,对统计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1.脑卒中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及危害。

脑卒中都发生于中老年人,其全身脏器功能减退,胃肠蠕动减弱,容易形成虚性便秘。

重度便秘在脑血管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因脑卒中后导致偏瘫,肢体乏力,站立行走困难,患者一般只能座位或卧床休息,影响肠蠕动,从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急性期住院患者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临床医护工作者注意。

脑卒中后便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便秘容易使患者血压升高,情绪急躁,加重病情,严重时用力排便,使血压升高,有可能使血管再次破裂或在梗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出血,使病情加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因此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医生合理的治疗,配合生理护理、饮食调节、药物治疗、心理护理、腹部推拿等一系列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腹部推拿对患者便秘的作用。

脑卒中后便秘的病位在大肠,腹部推拿是通过一定刺激来促进肠蠕动。

腹部推拿时可通过手指的直接作用力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和运动,促使其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即促使胃肠蠕动的速度加快,力量加大,从而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同时还可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起到补益脏器的作用。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缓和、轻微、连续的局部刺激有兴奋周围神经的作用,而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

当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肠管蠕动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有助于排便。

同时,护士在执行腹部推拿过程中,可与患者亲密接触,增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

由于该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适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永静,张振路,张小燕等,卒中患者便秘影响因素分析及函数预测模型.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9):415-418.
[2]史江峰,俞募原配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709-710.
[3]陈茜,叶敏.老年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