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任务此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理论,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X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1.1设计要求根据所给资料,设计一座城市自来水厂,确定水厂的规模、位置,对水厂工艺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计算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确定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并简要写出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
1.2基本资料1.2.1城市用水量资料1.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1) 原水水质情况:水源为河流地面水⑵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①河流水位特征最高水位-1m,,最低水位-5m,常年水位-3m②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6.00C,年最高平均气温390C,年最低平均气温-30C,年平均降水量1954.1mm,年最高降水量2634.5mm,年最低降水量1178.7mm。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频率为78%,历年最大冰冻深度:20cm。
③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1~1.5m第一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 深3~4m第一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 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0.5m2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⑵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⑶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种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系名:市政工程系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指导教师:2016年12 月09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近、远期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水厂设计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武汉理工大学水质工程学I课设

1.设计任务及资料1.1设计原始资料长垣镇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规划建造水厂一座。
已知城区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21.00米;水源采用长江水;取水构筑物远离水厂,布置在厂外。
管网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二级泵站采用二级供水到管网系统,其中最大一级供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数为5.00%,时间为早上6:00~晚上10:00,此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11.00米;另一级供水时管网系统及水厂到管网的输水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00米。
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水厂大门朝向为北偏西15°。
1.2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说明书1本。
内容包括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资料、成绩评定表等,按要求书写或打印并装订成册。
其中正文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项目和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设计计算过程、尺寸和结构形式、各构筑物设计计算草图、人员编制、水厂平面高程设计计算和布置情况以及设计中尚存在的问题等。
2、手工绘制自来水厂平面高程布置图1张(1号铅笔图,图框和图签按标准绘制)。
要求:比例选择恰当,图纸布局合理,制图规范、内容完整、线条分明,字体采用仿宋字书写。
2. 设计规模及工艺选择2.1设计规模根据所提供的已知资料:最高日用水量为近期5万吨/天,远期10万吨/天。
d Q=Q αα为自用水系数,取决于处理工艺、构筑物类型、原水水质及水厂是否设有回收水设施等因素,一般在1.05-1.10之间,取α =1.07,则水厂生产水量近期:Q 0=1.07Q d =1.07×50000=53500m 3/d=2229.2m 3/h远期:Q 0=1.07Q d =1.07×100000=107000 m 3/d=4458.3m 3/h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按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时所需供水量进行校核。
2.2水厂工艺流程选择2.2.1概述给水处理的任务是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去除水中杂质,使之符合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要求的水质。
《水质工程学2》(污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 页 共 51 页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初步设计, 包括根据污水水质及污水厂规模 选择处理工艺,每个工艺构筑物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整个污水厂的规划布局 以及各构筑物间高程的确定。 该污水厂的设计规模为 280000m3/d,污水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COD:550mg/L SS:260mg/L BOD5:220mg/L 要求出水水质: COD:600mg/L SS:20mg/L BOD5:20mg/L 该污水厂所处地区气象条件: 全年极端最高温度:39.4°C 全年极端最低温度:2°C 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工程地质条件: 地震烈度:8 度 最大冻土深度:55cm 地基承载能力:110t/m2 该污水厂所处位置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埋深:7m 污水处理后排入某河流,污水处理厂据此河流 670m,河流最高洪水位为 65.5m。 污水处理厂设计地面标高为 68.3m。 市政污水引入管管底标高为 63.2m。 根据污水水质,设置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格栅、沉 砂池、 初沉池一级处理, 生物曝气池、 二沉池二级处理, 消毒接触池等工艺单元。 再对整个水厂的平面布置做出规划,然后具体计算每个工艺所需构筑物的个数、 详细尺寸等,计算各构筑物内以及构筑之间的水头损失,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高 差以及水泵的扬程,最后绘制水厂总平面图以及水厂高程布置图。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10 年 1 月 9 日
《水质工程学 2》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2 页 共 51 页
2 工艺流程
2.1 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是早期开始使用并一直沿用至今的 运行方式。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污泥同步注入。 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 流出池外进入二 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 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本工艺具有如下特征: 有机物在曝气池内的降解,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过 程,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经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呼 吸期的完全生长周期。 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 需氧速度也是沿池长逐渐降低。 因此, 在池首端和前段混合液中的溶解氧浓度较低,甚至可能是不足的,沿池长逐渐增 高,在池末端溶解氧含量就已经很充足了,一般能够达到规定的 2mg/L 左右。 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极好,B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适 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高的污水。 经多年运行实践证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存在着下列各项问题: (1)曝气池首段有机污染物负荷高,耗氧速度也高,为了避免由于缺氧形 成厌氧状态,进水有机物负荷不宜过高,因此曝气池容积大,占用的土地较多, 基建费用高。 (2)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而供氧速度难于与其相吻合、适应,在池 前段可能出现耗氧速度高于供氧速度的现象, 池后段又可能出现溶解氧过剩的现 象,对此,采用渐减供氧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 的影响。 2.氧化沟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 50 年代由荷兰的 Pasveer 所开发的一种污 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种。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相较,氧化沟具有下列各项特征: (1)在构造方面的特征 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总长可达几十米,甚至 百米以上。沟深取决于曝气装置,自 2m 至 6m。 单池的进水装置比较简单,只要伸入一根进水管即可,如双池以上平行工作 时,则应设配水井,采用交替工作系统时,配水井内还要设置自动控制装置,以 变换水流方向。 出水一般采用溢流堰式,宜于采用可升降式的,以调节池内水深。采用交替 工作系统时,溢流堰应能自动启闭,并与进水装置相呼应以控制沟内水流方向。 (2)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 在流态上,氧化沟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 污水在沟内的流速 v 平均为 0.4m/s,氧化沟总长为 L,当 L 为 100~500m, 污水完成一个循环所需时间约为 4~20min,如水力停留时间定为 24h,则在整个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质工程学2课程设计计算书
由于你没有提供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参数,我无法为你生成完整的水质工程学 2 课程设计计算书。
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计算书的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具体课程名称]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任务概述
1. 设计目的
2. 设计要求
3. 设计背景
二、设计方案
1. 工艺流程选择
2. 主要设备和材料
三、设计计算
1. 流量计算
2. 停留时间计算
3. 反应器尺寸计算
4. 药剂投加量计算
5. 其他相关计算(根据具体设计内容进行补充)
四、设计结果与总结
1. 设计结果汇总
2. 设计总结与评价
3. 建议与改进措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书模板,你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参数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在撰写计算书时,请确保清晰地阐述设计过程和结果,并附上必要的计算公式、图表和参考资料。
如果你有具体的设计需求,我可以根据你提供的信息为你提供更详细的帮助。
水质设计计算说明书

西安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水质工程学设计题目:佛山市三水区北江水厂工程设计院系:建筑工程学院班级: 110714设计者:李江学号: 110714107 指导教师:逯延军设计时间: 2014年1月1日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 (1)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1)1.2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1 (1)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3)2.1、供水水质要求 (3)2.2、水厂厂址选择 (4)2.3、设计规模 (4)2.4、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4)第三章设计计算与水厂设备的选择 (6)3.1、混凝 (6)3.1.1混凝剂的选择 (6)3.1.2、投加方式 (7)3.1.3、加药量的计算和加药间的布置 (7)3.2、絮凝池选用 (11)3.2.1 絮凝池形式的选择 (11)3.2.2、折板絮凝池设计参数 (12)3.3、平流沉淀池 (17)3.3.1、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18)3.4、普通快滤池 (21)3.4.1、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3)3.5、清水池 (27)1、清水池总容积的计算 (27)3.6、消毒工艺 (28)3.7、吸水井 (30)3.8、二级泵房 (30)第四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31)4.1、平面布置 (31)4.2、高程布置 (33)参考文献 (35)第一章课程设计指导书和任务书1.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巩固与运用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掌握设计所需资料及其应用方法,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设计内容,学会计算方法,能准确运用工程语言表达工程思想,能正确运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基本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工艺扩初设计图纸两张(3#),其中给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一张,水处理工艺高程布置图一张。
《水质工程学1》(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水质工程学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第 1 页 共 27 页
1 工程概述
该工程为某市净水厂工艺初步设计,包括根据原水水质及水厂规模选择处理 工艺,每个工艺构筑物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整个水厂的规划布局以及各构筑 物间高程的确定。
该水厂的设计规模为 940000m3/d,水源水质分析结果如下: 水的臭和味:无 最低温度:0°C 最高温度:38°C 浊度(NTU):10~3000 色度:10~30 度 pH 值:6.5~7.5 碱度:48 度 高锰酸盐指数:5.5~7.5mg/L 溶解氧:8mg/L 细菌总数:280~7300 个/mL 大肠菌群:740~9600 个/mL
7.3 溶解池容积
W2=(0.2~0.3)W1 式中 W2——溶解池容积(m3);
W1——溶液池容积(m3)。 设计中取 W2=0.28W1 W2=0.28×26.30=7.36m3, 溶解池尺寸 L×B×H=2.2×2.2×2.1m,高度中含超高 0.3m,底部沉渣高 0.2m。为操作方便,池顶高出地面 0.8m。采用两个溶解池,一用一备。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W2’=2.2×2.2×2.1=7.74m3,满足要求。 溶解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池底设 0.02 坡度,设 DN100mm 排渣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给水管管径 DN80mm,按 10min 放满溶解池考虑,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186.60m2,
设置 6 个格网,每个格网需要的面积为 31.10m2,设计中采用进水部分尺寸 为 B1×H1=5.1m×6.1m,平板格网尺寸选用 B×H=5200mm×6300mm。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2009 年 7 月 10 日
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质工程学课程(下)设计计算说明书(生活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设计题目:某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初步设计班级:排水082姓名:张健学号:0803120234指导教师:杨世东2011年12月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1 格栅计算格栅设在处理构筑物之前,用于拦截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1) 栅条的间隙数设栅前水深为h=0.6m , 过栅流速V=0.8m/s , 栅条间隙宽度b=0.02m,格栅倾角α=60°n105Qbhv==≈个2) 栅槽宽度设栅条宽度s=0.01m{B}=s(n-1)+bn=0.01×(105-1)+0.02×105=3.14m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设进水渠宽B1=1.0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为α1=30°L1=(B-B1)/2tgα1=(3.14-1.0)/2tg30°=1.85m4) 出水槽与出水渠道连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L1/2=1.85/2=0.925m5)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mkgvbsho081.0360sin6.198.002.001.042.2sin2234234=⨯⨯⨯⎪⎭⎫⎝⎛⨯=⨯⨯⨯⎪⎭⎫⎝⎛⨯=∑αβ式中β——形状系数,其值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取2.42 k——系数,格栅受物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取36) 栅槽总高度H =h+h 2+∑h =0.6+0.1+0.3=1.0m式中 h 2——栅前渠道超高,一般取0.3m7) 栅槽总长度L =l 1+l 2+0.5+1+H 1/tg60°=4.8m式中 H 1——栅前槽高,H 1=h+ h 2=0.6+0.3=0.9m8) 每日栅渣量3186400 5.5/1000Q W W m d K ⨯⨯==⨯设计总 式中 W1——栅渣量,本设计取为0.08m ³栅渣/10³m ³污水K 总——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为1.32 沉砂池目前我国应用广泛的沉砂池有多种,并各自有其各自的特点,结合本设计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决定选用平流沉砂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至2014学年第1学期水质工程学(上)课程设计设计题目:某城市净水厂工艺设计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姓名:吴新楷学号:1110520055完成日期:2013年12月指导教师:宋亚丽浙江科技学院目录1工程概况41.1设计规模41.2水源水质42混合42.1加药系统42.2溶液池设计及计算42.3溶解池设计及计算42.4混合设备53絮凝63.1絮凝形式选用63.2折板絮凝池的设计63.3第一段絮凝区73.4第二段絮凝区103.5第三段絮凝区123.6絮凝的总GT值124沉淀124.1参数确定124.2设计池体尺寸134.3进水穿孔墙134.4指形槽134.5出水渠144.6排泥设施144.6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145过滤145.1滤池选择145.2滤池设计参数确定145.3滤池池体设计146消毒236.1消毒剂选择236.2加氯计算237清水池237.1清水池的布置237.2清水池容积计算247.3清水池平面尺寸247.4清水池各管管径的确定248设计说明书251.工程概况 (6)该厂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的常规处理流程,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6)2.混合 (6)3.絮凝 (10)4. 沉淀 (17)5. 过滤 (20)6. 消毒 (34)7.清水池 (36)8 设计说明书 (39)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浙江省某市,该市有一蓄水量较大的水库可作为水源,水库水质为一类地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
出厂水质为一类水司标准。
主要任务为净水厂工艺及总平设计。
1.1设计规模设计日产水量为17万m 3 ,水厂自用水量为8%,Q d =170000×1.08=183600m 3/d1.2水源水质浊度:10-50度 PH 值:6.9-7.3色度:10度(铂钴标准计) 氨氮(以N 计):0.5mg/L 总硬度(以CaCO3计):100-120mg/L 细菌总数:400个/mL 总大肠菌群数:2000个/L该厂采用混合→絮凝→ 沉淀→过滤的常规处理流程,具体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
2.混合2.1加药系统(1)根据水厂进水水质特点和PH 情况,选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效率高,耗药量少,絮体大而重,沉淀快。
混凝剂的最大投加量为a=60mg/l ,药溶液的浓度b=10%,混凝剂每日配置次数n=2次。
日投加量: d kg aQ T /102001700001000601000=⨯==(2)采用计量泵投加方式,不必另配计量设备。
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3)加药间与药剂仓毗邻设于絮凝池附近,加药间内保证良好通风,必要时设置通风装置,药剂仓做好防潮防腐措施,固定储存20天的用药量。
2.2溶液池设计及计算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bnaQW 4171=式中 W 1-溶液池容积,3mQ -处理水量,a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60mg/L ;b -溶液浓度(5%-20%),取10%; n -每日调制次数,取n =2 带入数据,算得W 1=50.96m 3溶液池设置两个,每个容积W 1,保证清洗溶液池时有备用池。
每个池子的规格为长×宽×高=5m×4m× 2.6m=52m 3,其中包括超高0.2m 。
2.3溶解池设计及计算溶解池容积按下式计算:21(0.2~0.3)W W =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3),一般采用(0.2-0.3)1W 。
这里采用0.25W 1=W 2=12.74m 3。
每个池子的尺寸为长×宽×高=3m× 2.2m×2m ,高度中包括超高0.2m 。
溶解池实际容积w ’=3m× 2.2m×2m=13.2m 3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 ,则放水流量s L t w q /22106010002.13602=⨯⨯==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100mm ,相应流速v=2.86m/s 。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100mm 的排渣管一根。
2.4混合设备投药管流量 s L w q /204.16060241000252606024100021=⨯⨯⨯⨯=⨯⨯⨯⨯=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50mm ,相应流速为0.64m/s 。
混合设备采用桨板式机械混合槽,机械混合池的优点是混合效果好,且不受水量变化的影响,适用于各种规模的水厂。
(1)混合池容积设计水量Q=183600m 3/d=7650m 3/h ,池数n=8个,混合时间t=30s 。
397.78605.0765060m n Qt w =⨯⨯== 式中:W ——为有效容积T ——混合时间 n ——池数 (2)混合池高度混合池平面采用正方形2.2m×2.2m ,则有效水深H ’m B B w H 65.12.22.297.7'=⨯=⨯=超高取ΔH=0.3m ,则池总高度m H H H 95.13.065.1'=+=∆+= (3)桨板外缘直径m D D 47.12.232320=⨯==,设计采用1.5m桨板宽度m D b 44.02.22.02.0=⨯==,设计采用0.5m 桨板长度L=0.5m 搅拌器层数3.1~2.1:≤D H ,采用1层 搅拌器距池底高度0.5D 0=1.1m 搅拌器外缘速度V=3m/s (4)垂直轴转速min /2.385.114.33606000r D v n =⨯⨯==π 式中:n 0——搅拌器转速(r/min );V ——搅拌器外缘速度(m/s ); D 0——搅拌器直径(m )。
设计中取 v=3.0m/s ,D 0=1.5m (5)桨板旋转角速度s rad n /4302.3814.3300=⨯==πω (6)桨板转动时消耗功率()()kw gr R zb cN 001.325.075.08.94085.04410003.04084434430=-⨯⨯⨯⨯=-=ρω式中:m l R r r D R R m c 25.0m m 75.02m 4z z /kg 10003.003=-=---==---=---------,的距离,垂直轴中心至桨板內缘,的距离,垂直轴中心至桨板外缘桨板数,此处水的密度,阻力系数,采用ρ(7)转动桨板所需电动机功率 桨板转动时的机械总功率η1=0.75 传动效率η2=0.6~0.95,采用η2=0.7,则KW N N 716.57.075.0001.3210=⨯==ηη3.絮凝3.1絮凝形式选用选用平折板絮凝池,优点为水流在同波折板之间曲折流动或在异波折板之间缩放、流流动且连续不断,以至形成众多的小涡旋,提高了颗粒碰撞絮凝效果。
与隔板絮凝池相比,水流条件大大改善,即在总的水流能量消耗中,有效能量消耗比例提高,故所需絮凝时间可以缩短,池子面积减小。
折板絮凝池因板距小,安装维修较困难,折板费用较高。
3.2折板絮凝池的设计(1)单池设计流量45900m 3/d=1912.5m 3/h=0.53125m 3/s ,共设4个池,每个池分为并联的三组,每组设计流量q 为0.177m 3/s 。
(2)总絮凝时间为15min ,分三段絮凝。
折板布置采用单通道。
速度梯度由90s -1渐减至20s -1左右,絮凝池总GT 值大于2×104。
絮凝池有效水深H ,采用3.5m 。
(3)每组絮凝池流量h m Q /5.63735.19123== 每组絮凝池容积3375.15960155.63760m Qt w =⨯==每组池子面积 254.455.3375.159m H w f ===每组池子的净长度L ’=9m ,则池子净宽度B ’=5.06m (4)絮凝池的布置絮凝池的絮凝过程分为三段:第一段v 1=0.3m/s 第二段v 2=0.2m/s 第三段v 3=0.1m/s将絮凝池分成6格,每格的净宽度为L 0=1.5m ,每两格为一絮凝段。
第一、二格采用单通道异波折板;第三、四格采用单通道同波折板;第五、六格采用直板。
(6)折板尺寸及布置折板采用钢丝水泥板,折板宽度0.5m ,厚度0.06m ,夹角9003.3第一段絮凝区(1)絮凝池长度L 和宽度B考虑折板所占宽度为m 07.060sin 06.00=,絮凝池的实际宽度m B 48.5607.006.5=⨯+=。
考虑隔板所占长度为0.2m ,絮凝池实际长度取L=10m ,超高0.3m 。
(2)第一絮凝区折板的间距及实际流速峰距 m L v Q b 39.036005.13.05.637011=⨯⨯==谷距 b2=1.097m 侧边峰距 b3=0.45m 侧边谷距 b4=0.803m 中间峰速s m v /3.01=中间谷速s L Q v /m 11.05.1097.136005.637b 022=⨯⨯==侧边峰速 s m L b Q v /26.05.145.036005.63703'1=⨯⨯==侧边谷速 s m L b Q v /147.05.1803.036005.63704'2=⨯⨯==(3)水头损失gv h g v F F h gv F F h gv v h g v v h h h h h i i22121222032'12'2'12'221221222'22'11'1222111'ξξξξξ=⎥⎥⎦⎤⎢⎢⎣⎡⎪⎪⎭⎫ ⎝⎛-+=⎥⎥⎦⎤⎢⎢⎣⎡⎪⎪⎭⎫ ⎝⎛-+=-=-=++=∑ ;式中转弯或孔洞的阻力系数转弯或孔洞处流速,积,侧边部分相对谷的断面积,中间部分相对谷的断面积,侧边部分相对峰的断面积,中间部分相对峰的断面渐放段阻力系数失,侧边部分渐放段水头损失,中间部分渐放段水头损渐放段阻力系数失,侧边部分渐放段水头损失,中间部分渐放段水头损缩放组合的个数,转弯或孔洞的水头损失失,侧边缩放的组合水头损失,中间缩放的组合水头损总水头损失,’---------------------------------------------------∑302'2222'1212221'11i '/v m m m m mh mh mh mh n m h m h m h mh ξξξsm F F F F水头损失计算:0.38.1,1.0,5.04321====ξξξξ,下转变及进口上转变2'22'12221 1.2045m 1.5803.0,675.01.50.45F 1.6455m 1.5,0.5851.50.39F =⨯==⨯==⨯1.097==⨯=F m F m①中间部分:mg g v F F h mgg v v h 00447.023.06455.1585.01.012100199.0211.03.05.022*********2222111=⎥⎥⎦⎤⎢⎢⎣⎡⎪⎭⎫ ⎝⎛-+=⎥⎥⎦⎤⎢⎢⎣⎡⎪⎪⎭⎫ ⎝⎛-+==-=-=ξξ 中间共有15个缩放组合,故:h=15×(0.00199+0.00447)=0.0969m②侧边部分:m g g v F F h mgg v v h 0027.0226.02045.1675.01.012100117.02147.026.05.02222'12'2'12'2222'22'11'1=⎥⎥⎦⎤⎢⎢⎣⎡⎪⎭⎫ ⎝⎛-+=⎥⎥⎦⎤⎢⎢⎣⎡⎪⎪⎭⎫ ⎝⎛-+==-=-=ξξ 侧边有6个缩放组合,故:h ’=6×(0.00117+0.0027)=0.02322m③进口及转弯损失:共一个进口、3个上转弯和3个下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