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说课稿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解读
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观察唾液中的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以下是这样一个实验的可能步骤和解读:
实验步骤:
1.准备样本:准备含有淀粉的食物样本,如饼干、面包或淀粉溶液。
将样本分成几组,每组分配相同的淀粉含量。
2.采集唾液:请志愿者吃一小块无味的棉花或咀嚼无味的口香糖,以促进唾液分泌。
然后使用吸管或无菌棉签等工具采集一定量的唾液,并将其加入到淀粉样本中。
3.控制组:设置一个对照组,只将含淀粉的样本加入到试管中,不加唾液。
4.反应时间:将所有试管放置在37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反应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0分钟至30分钟。
5.添加碘液:在反应结束后,为了检测淀粉的消化情况,向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
碘液在存在淀粉时呈现蓝黑色,而在淀粉被消化后呈现黄色或无颜色。
6.观察结果:观察每个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记录下淀粉消化的情况。
解读实验结果:
对照组:对照组中的样本只含有淀粉,没有唾液。
因此,如果淀粉被消化,添加碘液后颜色会变为黄色或无颜色;如果淀粉未被消化,则颜色仍然是蓝黑色。
实验组:实验组中的样本含有淀粉和唾液。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起作用,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那么在添加碘液后,颜色会由蓝黑色变为黄色或无颜色。
比较结果: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可以确定唾液中的淀粉酶是否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如果实验组中的样本颜色变化,而对照组中的未变化,那么可以确认唾液中的淀粉酶确实起到了消化淀粉的作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理解唾液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淀粉消化的过程和机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不加糖馒头在口腔内咀嚼后感觉有甜味,其中淀粉时候发生变化呢?
做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
1.清水漱口,用干净小烧杯取5ml唾液。
2.取两清洁试管,编号1,2,在1,2号试管中加入少量淀粉液2ml,1号中加2ml唾液,2号加2ml清水,向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轻轻震荡试管,混合均匀。
3.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做好小组标记,于37℃水浴锅加热10分钟。
取出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试管实验现象,能够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完成讨论题:
1.为什么取唾液前要漱口?
2.为什么试管要震荡?模拟口腔中什么的功能?
3.为什么要设置2号组实验?起什么作用?
4.为什么要37℃加热?不加热会怎么样?。
七年级生物上册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说课稿 新人教版

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这段录像的内容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探究性实验。
这个实验来自冀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第二节食物的消化第一小节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通过对第一节食物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食物中含有淀粉,但是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所以本节实验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入,又为学习食物的化学消化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节实验教学中,我将“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可以说是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尝试和实践,从而发展探究能力。
基于此,我将本节实验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目标:知道唾液淀粉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中的淀粉。
(二)能力目标:初步训练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创新等多种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赏识他人的良好品质。
3.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探究性实验方法的训练,因为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需要提高,所以我将此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分析。
由于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对实验现象认真分析,才能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高度,所以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本节教学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及谈话法。
通过学生操作实验并展示,教师及时进行指导、追问和补充,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八章 第一节 实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本次说课主要包含五个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在课标中地位和作用课标中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描述是: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本活动是课标建议的必做探究实验之一。
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为进一步学习“食物在胃、小肠内的消化”做好铺垫,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对消化过程的正确认识。
2.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8章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二课时内容,在演示实验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之后。
本节是全章的知识核心,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推理解决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的饮食观念。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体验实验过程。
难点:(1)对照实验的设计。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不少同学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探究实验非常感兴趣,通过大半年的学习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实验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准备方面,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对淀粉已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法学法1.教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和分组探究模式开展。
只有实验器材由教师提供,实验材料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运用实验获得的体验指导生活。
归纳起来,就是通过教师的情境引入、提问启发、指导实验、引导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思考。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课题: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年级:七年级一、教学目标1、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说明在口腔内发生的消化作用类型..二、教学重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三、教学难点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四、课型探究性实验五、课前准备提出问题:馒头或米饭在口腔内经过细细咀嚼后;其中的淀粉是否发生变化呢假设:馒头、米饭中含有的淀粉是没有甜味的..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你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六、实验材料、用具馒头、清水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面粉;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实验步骤:1、首先将面粉加水稀释成溶液状;静置一会儿..2、取两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号;在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淀粉液..3、在1号试管和2号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清水和唾液;然后摇匀..4、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中溶液变蓝;2号试管中溶液不变蓝..结论: 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分解而不存在了;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班级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器材:试管;温度计;唾液;馒头;小刀;碘液;滴管;量筒;37℃温水..实验步骤:5、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C块不做任何处理..6、用清水漱口;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进小烧杯中..7、取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然后加2毫升唾液并搅拌均匀..在2号试管中加入馒头碎屑;再加入2毫升清水搅拌均匀..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后加入2毫升唾液..8、将三只试管一起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至10分钟后取出这三只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颜色变化;发现1号试管不变蓝;2号变蓝;3号变浅蓝..结论:1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分解而不存在了;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溶液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3号试管中溶液变浅蓝色;说明馒头表面淀粉被唾液消化而内部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消化与吸收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案: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唾液收取、水温控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装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我们提供能量的三大有机物。
其中,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的形式有多种。
你比如谷类中的淀粉、卷心菜中的麦芽糖、菠萝蜜中的葡萄糖等。
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但淀粉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馒头中的淀粉进入人体之后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带着好奇与困惑,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科学家吧,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师:播放视频师: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哪位同学可以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生 2: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师: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和提出问题一样重要,通过学门,谁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假设。
(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生 2: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师:同意 1号同学的举手,同意 2号同学的举手。
究竟哪位同学的假设正确呢?咱们今天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板书: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展示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讲授新课师: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呢?同学们,谁来制订一个简单的小计划生:我打算在两个试管内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一个试管内加唾液,另一个试管内加等量清水进行对照。
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我还打算把两个试管放在37度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未加入唾液的淀粉样品,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分析
实验组淀粉含量降低,说明唾液中的 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实现消化作用 。
对照组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没 有消化酶的作用,淀粉未被分解。
对理论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实际应用价值
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有助于指导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等需要控制淀粉摄 入的人群。此外,对于口腔健康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唾液分泌不足或消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影响淀 粉的消化,进而影响营养吸收和口腔健康。
唾液对淀粉消化过程的调节
唾液分泌量受到神经和 体液因素的调节。
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通 过神经反射可以刺激唾 液腺分泌更多的唾液。
此外,一些激素和神经 递质也可以调节唾液的 分泌量,从而影响淀粉 的消化过程。
除了调节唾液分泌量外 ,神经和激素还可以调 节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从而影响淀粉的消化效 率。
05 实验设计与方法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唾液的生理功能 • 淀粉的消化过程 •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生物学和生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淀粉是食物 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之一,其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能量供应和身体健康具 有重要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在设定的时间点,使用离心机将淀粉 颗粒与消化液分离,收集上清液。使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淀粉的含 量。
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 淀粉含量变化,分析唾液对淀粉的消 化作用。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教学设计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2)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2. 能力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如:试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主要是围绕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个原理进行探究式学习展开的。
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如果觉得自己的试验方案不如课本中的好,也可采用课本中的。
1 提出探究性问题先创设一个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慢咽,同时思考问题:馒头在口腔里“吃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器官参与?在这些器官参与下,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答出馒头块在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用下由块状变为糜状时,引出物理性消化的含义;紧接着在问学生,细细嚼馒头时,还有什么感觉?在学生答出“有点甜”时,引出探究性问题:馒头里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本身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那为什么在口腔里充分与唾液混合后就感觉到了甜味呢?难道是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这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学生在吃馒头的过程中,亲自感悟到的问题,所以积极性非常高,众说纷云。
2 提出假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实验进行证明,那么可以先假设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成分是发生了变化,然后用“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一原理进行实验证明:淀粉在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加入碘液,如果颜色不变蓝,说明假设成立;如果颜色变成了蓝色,说明假设不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施计划(合作探究)
1、分组分工 (2人取唾液2人负责两根试管边水浴加热边 摇匀,2人做观察记录,1人拿温度计测水温, 1人随时加入热水)
2、清点仪器(试管2只,温度计1个,量筒1,滴 管1,稀碘液1瓶,脱脂棉) 3、取材:取少许可溶性淀粉(宁少勿多)和较多 的纯净唾液(宁多勿少),注意取唾液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 泡沫水箱、热水、冷水、电热水器(100度 开水)量筒、试管、温度计、滴管、小刀、 脱脂棉、馒头、清水、稀碘液等。
四、实验设计原理
在人体正常体温( 37℃ )的条件下,大 约5~10分钟唾液能对淀粉进行消化,那么 用什么来检验呢?用稀碘液能检验淀粉是 否完全被消化。
五、实验教学内容
(四)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设计表格做好记录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碘液 是否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正常体温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七、实验创新要点
改传统的用酒精灯加热为泡沫水箱热水浴加 热,一次加热的试管多,效率高,非常适合分组 实验,并且温度好控制,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在这里控制水温是关键,水桶中的水温低于37摄 氏度,要加开水升高温度,加开水时时要拿出试 管,以免温度过高使得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变量唾液
可溶性淀 粉与2ml 唾液搅拌 混合。
可溶性淀 粉与2ml清 水搅拌混 合。
放入37℃左右的温水 中5—10分钟
各 4加 4
滴 碘 液 摇 匀
,
1-2
这是我的水浴加热装置,热水取自电热水 器烧开的水,随时升温保持恒温37摄氏度, 每次加开水,试管必须从从水浴加热装置 中取出,以免温度过高破坏酶的活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 (1) 训练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明确探究 实验的一般步 骤,学会做探究实验;
(2)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 新的能力。
3.情团结协作精神;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求实认真的实验态度。
八、实验效果评价 优点:1、通过本实验学生熟悉了探究实验的一般 流程。而且有的学生很有创意。 2、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分工合作,配合得很好, 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缺点:学生在实验中操作不规范 (1)有的小组在试管上没有贴标签作标记。 (2)有的小组试管内注入的液体量多少不一。 (3)有的小组选择的可溶性淀粉太多。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人体的生 活需要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馒 头越咀嚼越甜这一生活现象入题,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 为下一节“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内容: 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熟练掌握学生探究实验 的一般步骤,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 态度。
九、教师小结:
教师对本次探究实验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学生在探究 实验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同时强调做探究实验时, 要注意实验的严谨性,除了所要探究的因素外,其他条件 要在相同的环境下进行。
板书设计
一、实验准备: 二、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注意事项 五、实验过程 六、实验现象及结论
六、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提出问题:正常体温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
作出假设:正常体温下唾液对淀粉有消化分解作用
(二)制定计划
1、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参考课本上的实验方案,初步制定实验计划。 2、小组成员讨论进一步完善实验计划。 3、教师必要的提示: ①实验要设计对照组,可控制唾液这个单一变量但其他条件必须都相同。当然也可 设计舌的搅拌、温度等变量。 ②选取可溶性淀粉和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要涑口)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③实验要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即提供37℃左右的水浴并保持5~10分钟左右。淀粉必 须完全被唾液消化 ④可溶性淀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变化。
以上就是我对《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一
谢谢大家! 节实验教学的理解,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说课稿
周旺中学 x'x'x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
目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下面我将从 使用教材、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器材、实验原 理、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实验创新、实 验效果评价等方面说一下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材
本课题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下 册
十、教后反思
这节实验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在认 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 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 有所创新,同时反思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使这节 实验课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实现了学生动 脑与动手的主体作用。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教师不仅要认真 研读教材,同时也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根据实际情 况组织好实验课的教学,而绝不能生般硬套地停留 在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