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结课论文
感官审评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感官审评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有幸参加了感官审评课程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感官审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课程概述感官审评课程主要介绍了感官审评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和实际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官审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感官审评的方法和技巧3. 感官审评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4. 感官审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5. 感官审评标准和方法的发展趋势三、心得体会1. 感官审评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感官审评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重要性。
感官审评是一种直观、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异常现象,如异味、异色、异质感等,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2. 感官审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感官审评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感官审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感官生理学、感官心理学、感官统计学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感官审评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感官审评更加严谨和可靠。
3. 感官审评的实践技巧感官审评的实践技巧对于提高审评效果至关重要。
课程中,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感官审评,包括样品准备、审评环境、审评方法、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感官审评的基本技巧,如样品制备、感官评价、数据整理和分析等。
4. 感官审评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感官审评在食品质量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感官审评在食品原料、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应用,如原料验收、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
这些应用使感官审评在食品质量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
5. 感官审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感官审评实验室是进行感官审评的重要场所。
课程中,我了解到感官审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包括实验室布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2009级食科3班姓名: x x 学号:**********xx 课程论文题目: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凌慧(食品科技学院 200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学号2009405113xx)摘要:本文对感官评价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指明感官评价在新产品中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与前进,举例说明了当前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感官评价的应用。
最后结合社会现状,指明了未来感官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新产品重要性应用一、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
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二、食品感官评价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任何一种新产品都不可能在市场上保持长盛不衰的销售势头。
与生物一样,产品也有各自不同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发展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
一种受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可能其稳定期很长,但最终还是要进入衰退期。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消费心理等都在发生着变化,还有激烈的市场竞争[1]。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们生活和生存的必需品,因此如何根据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研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尤为重要。
只有持续产品的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变化异常迅速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断走向成功。
新产品可以使概念上的全新,也可以是在市场上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口味的创新,或者是生产配方的改变,甚至也可以仅仅是包装上的创新。
新产品的开发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据统计,新产品上市的平均成功几率在5%以下。
论文版 食品感官检验实验报告

食品感官检验摘要:对不同品牌的酸奶、沙琪玛不同浓度的葡萄汁及香精进行感官检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探究了感官检验的关键步骤。
关键词:差别试验;排序比较感官检验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消费品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食品感官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没有哪一项设备可以替代人的大脑与感官,因此,感官检验是食品、日化等产业必不可少的质量检测手段。
[1]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有:1)差别检验(①两点比较法或成对检验比较法;②三点比较法或三点检验③A与非A法)2)标度和类别检验(①排序比较法;②评分法)3)分析或描述性检验4)模糊数学法。
本次实验使用差别检验中的三点比较法,标度和类别检验中的排序比较法,及分析和描述性检验。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本实验选用不同品牌的酸奶,沙琪玛,不同浓度葡萄汁及香精。
1.2试验方法1.2.1差别检验对于三组酸奶样品624、739、854进行三角形检验分析样品之间是否有差异。
本实验样品提供顺序为BAA、BAB、BBA、ABB、ABA、AAB,每人领取样品后依次品尝,体会感觉,选出与其余两种样品不一致的样品记录结果。
1.2.2标度和类别检验对于4组不同浓度的葡萄汁123、231、132、321进行排序比较。
品尝样品后根据所感受的甜度,进行排序,甜度最弱→最强。
1.2.3分析或描述性检验对于不同品种的沙琪玛进行个人喜好性检测。
对于样品从柔软度、气味、滋味进行综合性考虑,选择个人喜欢的样品。
1.2.4分析或描述性检验对于不同香精进行气味描述。
2.实验结果与讨论2.1三点检验表1 三点检验频数统计样品频数624 7851 3真实情况739和851为原味酸奶624为低脂酸奶结果:由于回答正确的统计数7小与9,故原假设在5%显著水平上不被拒绝,所以两种产品之间不存在差异。
(查表得知n=10时成对比较检验表上的值为9)2.2排序法表2 评论员的排序结果1 123 231 132 3212 123 231 132 3213 231 123 321 1324 123 132 231 3215 231 123 132 3216 231 123 132 3217 231 123 132 3218 132 123 231 3219 231 123 321 13210 231 123 321 132表3样品的秩次和秩和2 1 234 103 2 14 3 104 1 3 2 4 105 2 1 3 4 106 2 1 3 4 107 2 1 3 4 108 2 3 1 4 109 2 1 4 3 10F=[12×(17²+16²+30²+37²﹚÷10×4﹙4+1﹚]-3×10﹙4+1﹚=18.84由于没有相同秩次,E=0F¹=F/1-0=F本例中F=18.84大于(4,10,11.34),所以判定在1%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食质10-1班姓名:左栋梁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摘要: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及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的转变,仅仅运用仪器测量和化学检验等方法来分析评价食品已远远不够,食品感官评价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工业界和学术界把感官评价作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以促进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并最大限度的或有针对性的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同时,感官评价已经远远超出它本身原有的范围:从人类食品到任何可被有意识的生物体所利用的食料,甚至用于评价某些工业用品的使用性能(如饮具、电器等)。
目前食品感官评价已成为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顾客心理研究、科学试验等多方面的重要手段。
同时,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也促进了心理学、生理医学、仿生学、脑认知科学的发展,如电子鼻、电子舌的开发与应用。
关键词:感官评价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评定分析食品工业一、食品感官评价概述食品的感官评定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并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感官评定可以确定商品的价值,甚至它的可接受性。
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得到最佳的价值价格比。
感官评价已经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食品分析论文

食品分析论文食品分析综合报告(附瘦肉精的几种检测方法)姓名:吴启学号:0902062010 班级:09食品(2)班系别:生物系食品专业摘要:食品分析是关系食品质量和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很多方面离开国际水平尚有一定的距离。
食品分析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食品科学的发展和食品加工业的进步起了突出的作用。
未来的食品分析绝不会是现在意义上的只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灰分、酸度、总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一些粗糙的常规指标。
瘦肉精又称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猪食用后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加速脂肪的转化和分解,提高猪肉的瘦肉率。
关键词:分析、检验、色谱、化学、指标正文:近年来, 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十分迅速, 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 形成了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 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 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科技水平先进的国家在食品分析中已基本采用仪器分析的方法代替手工操作的老方法,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可进行光谱扫描的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均得到了普遍应用, 加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有力推动了食品仪器分析的发展, 使得食品分析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瘦肉精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化学名为“2 -[(叔丁氨基)甲基]-4-氨基-3,5-二氯苯甲醇盐酸盐”,药品名为“克喘素、安哮素、舒喘宁、双氯醇胺”等。
它是一种营养兴奋剂,属β-兴奋剂类激素。
给猪喂食瘦肉精可以增加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
瘦肉精能耐受 100℃高温,经126℃油煎5分钟才会破坏减半,常规烹调对肉食品中的瘦肉精残留起不到破坏作用。
人类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后会发生中毒,会出现手足麻木,头晕、手抖,血钾低,肌肉震颤、心慌、头痛、恶心、呕吐。
感官评价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价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在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中感官评价应用的研究进展学生:(食品科技学院xx食科x班学号:xxxxxxxxxx)摘要:对感观评价在食品中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举例说明了当前食品新产品开发中感官评价的应用,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感观评价感观评价方法葡萄酒面包电子鼻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中国食品工业朝着安全营养、美味、便捷的方向长足地发展, 各种包装精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层出不穷。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 而是对食品风味的需求越来越高, 对口味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食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食品来说, 风味是食品的灵魂,而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 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 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 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 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一、国内外食品感官评价研究概况综述目前国内的感官评价的起步比国外晚, 从1975 年起开始有学者研究香气和组织的评价, 到20 世纪90 年代后,感官评价被大量地应用在食品科学的研究中, 并且大学食科系已经将感官评价这门课程列为重要课程之一。
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方面的学术文章也在不断的增加。
欧美在感官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已发展很成熟,研究范围也非常广泛。
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 美国陆军以系统化的方式收集士兵们对食品接受程度的数据, 进而决定供应的补给食品。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

食品感官评价论文食品感官评价综述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作用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引言:对食品感官领域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40 年代初,欧美等国家首先进行了感官品评方法的研究,蒂尔格纳(Tilgner)于1957 年用波兰语写成第一部感官学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
日本和美国学者的著作《工业感官检验手册》、《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也于1962 年和1965 年相继问世。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美食家评点食品的故事广为流传。
事实上,这种评点也是一种感官评价方法,是评判专家根据自身的感官经验对食品进行评价。
现代工业化的食品生产配方成分复杂,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家评判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目前食品感官评价的需要。
本文从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发展趋势以及食品感官评价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概括性叙述。
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食品感官评价是指运用感官的感觉(气、味、触、温度、疼痛等)对食品进行评价和判断。
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使获得的结果具有再现性和统计学特性。
在国家有关标准中,将感官评价(或感官分析)定义为“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食品感官评价发展简史感官评价起源于40年代初,斯堪的那维亚国家。
与此同时,类似的研究美国也在进行。
5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引入现代感官分析方法。
与此有关的第一本专著《定量与定性感官分析法》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蒂尔格纳(Tilgner),用波兰语写成并译成东欧语(捷克匈牙利、俄语)。
第二本专著《工业感官检验手册》由日本科学家于1962年用日文出版。
第三本专著《食品感官评价的原则》由美国的潘格鲍和罗斯勒于1965年出版。
波兰大学里开设了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美国加州大学设立了“食品感官分析原理”作为研究生研究课题,并设立了这个项目的学位和“葡萄酒感官品评”课程。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论文

《食品感官评定》课程论文题目:食品感官评价综述学生姓名:专业年级:食品感官评价综述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及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的转变,仅仅运用仪器测量和化学检验等方法来分析评价食品已远远不够,食品感官评价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工业界和学术界把感官评价作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工具,以促进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并最大限度的或有针对性的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同时,感官评价已经远远超出它本身原有的范围:从人类食品到任何可被有意识的生物体所利用的食料,甚至用于评价某些工业用品的使用性能(如饮具、电器等)。
目前食品感官评价已成为产品质量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预测、顾客心理研究、科学试验等多方面的重要手段。
同时,食品感官评价的应用也促进了心理学、生理医学、仿生学、脑认知科学的发展,如电子鼻、电子舌的开发与应用。
1 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听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物质的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作为仪器工具,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舌、手和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及分析,从而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了解该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喜爱的程度。
感官评价已经逐渐成为食品企业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2 感官分析方法目前感官分析方法很多,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有差别检验、标度和类别检验、分析或描述性检验3类。
2. 1 差别检验主要是用以确定2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其类型主要有5种。
2. 1. 1 成对比较检验主要用于确定2种样品间是否存在某种感官差别,从而确定是否喜爱2种样品中的某一种,尤其适用于比较一些味道很浓或延续时间较长的样品;也作为选择和培训鉴评员使用。
有2种形式: ①差别成对比较; ②定向成对比较。
该检验方法的优点是简单不易产生感官疲劳;缺点是当样品较多时,进行检验的产品数量会剧增以致无法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感官评价》结课论文中文题目:食品感官评价在面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英文题目:The application of Food SensoryEvaluation in Bread quality control姓名:学号:专业:任课教师:庞食品感官评价在面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摘要】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关注评定食品质量的实际操作方法。
感官指标是描述和判断食品质量最直观的指标,科学合理的感官指标能反映该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要求,直接影响到食品品质的界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
本文以此次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本小组实验对象——吐司面包为主要依托,重点介绍食品感官评价原理在面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吐司面包质量控制1.前言“民以食为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然而近年来,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虽然有些不安全因素并非是消费者本身可以控制的,但是如果消费者储备足够的食品感官质量分析知识,那么就能加强自我保护,降低食品风险。
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优劣和真伪,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
尤其是食品在轻微劣变时,仪器难以检测,但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却可以敏锐的判断出来,它是各种理化和微生物所不能代替的。
广大消费者从维护自身权益角度讲,掌握这种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应用感官手段来鉴别食品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食品感官评价原理1.1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1]。
该定义已被各类专业组织中感官评价委员会所接受和认可。
通俗的讲就是以人为工具,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借助人的眼睛、鼻子、嘴巴、手及耳朵,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
1.2感官评价的环境食品感官评价室应与食品评价样品的制备区域分开,并且感官评价室应保证无味,特别是制作样品时的所飘出的烹调风味,评价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换气设备,略微的正气压能降低从样品制备区传来的气味。
感官评价区域与样品制备区最好有样品传递窗口,以防在传送样品时带入气味。
在感官评价室,排水沟、排水管、以及试验用水的气味影响应降到最小化,最好使用蒸馏水或经过过滤装置去掉杂味的去离子水,否则水的气味也会影响食品产品的评价。
评价区域的建筑材料应不包含气味、中性的、白色较好,墙体材料应不吸味[2]。
评价区的温度应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55%。
感官评价区域尽可能的无噪声、无干扰,包括周围区域保持安静或者将噪音降至最低是很有必要的。
在感官评价期间,评价桌上方应当有均匀的和舒适的照明条件,一般700~800lx 比较理想[3]。
1.3感官分析方法1.3.1排序检验法主要用于研究消费者对产品的偏爱以及可接受度。
此评价方法是指按指定特性由强度或嗜好程度排列一系列样品,只排出样品的次序,不评价样品之间的差异大小。
它包括了以下两种方法。
( 1) 顺序法。
给出A、B、C……几个试样, 后把某种特性的强弱或嗜好度按顺序记下的方法。
( 2) 评分法。
分别对所给试样的质量采用1~100分、1~ 9分、或-5~+5分等数值尺度进行评分的方法[4]。
1.3.2描述法主要是对产品感官性质感知强度量化的检验方法。
要求评价员对构成样品的特征的各个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尽量完整地描述出产品的品质。
这些方法主要是进行描述分析,如:风味剖面法、定量描述分析法,光谱法。
描述分析法己经被证明是最全面,信息量最大的感官评价工具,适用于描述各种产品的变化[5]。
1.3.3质地分析法由通用食品公司的“产品评价和质地技术组”于20 世纪60 年代创立,是对食品质地、结构体系从机械、几何、脂肪、水分等方面的感官分析,分析从开始咬食品到完全咀嚼食品所感受到的以上这些方面的存在程度和出现的顺序。
产品的质量控制就是通过应用感官分析中的差异发、描述法、质地分析法对产品进行监控。
1.4感官分析的意义感官评价包括一系列精确测定人对食品反映技术,把对品牌中存在的偏见效应和一些其他信息对消费者感觉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它试图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并向产品开发者、食品科学家和管理人员提供关于其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食品和消费品厂家有一套感官评价程序,也有助于确保消费者所期望的既有良好的质量又有满意的感官品质的产品进入市场。
感官评价在咸味香精新产品的开发,产品的改进,降低成本,品质保证和产品优化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从1970 年后,我们进入了消费者导向的时代环境中,它因此逐渐成为企业组织找寻目标产品的一项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营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工具之一。
3.食品感官评价在面包中的应用2.1面包的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关键面包品种丰富,下面从本次课程中设计调查的吐司面包为例进行介绍:原料→调制面团→发酵→分割搓圆→成型→醒发→涂蛋液→烘烤→冷却→包装→成品参考配方高筋粉2000g,白砂糖150g,酵母20g,改良剂30g,SP20g,鲜奶油80g,全蛋300g,盐30g,酥油80g,奶粉100g,水500g[6]。
技术要点:将水、糖、蛋、添加剂在搅拌机中充分搅匀,再加入面粉、奶粉、酵母搅拌成面团,面筋尚未充分扩展时加入油脂,最后在搅拌完成前5—6 分钟加入食盐,搅拌时间一般为15—20 分钟,搅拌后面团温度应为28—30℃。
酵发是使面包获得气体,实现膨松、增大体积、改善风味的基本手段。
在相对湿度65%—75%,温度为38℃左右条件下发酵1小时30 分左右,即体积达到原来的1.5—2倍。
烘烤在上火150℃,下火230℃条件下进行30 分钟[7]。
质量控制关键点:是指面包加工过程的一个点、一个步骤、或一道程序。
若在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按要求的标准或操作规范进行,则可预防、消除或降低面包成品中的安全危害达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范围; 若不加以控制,后续工作则无法消除这一危害或无法将危害降低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允许的范围时,这一个点、一个步骤、一道工序就是关键控制点。
按照这一原理可确定面包加工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的控制限是将每一个控制点数字化或标准化,便于监控管理的实施。
面包生产过程中如果各环节控制不当,常会出现体积变小、面包内部组织粗糙、面包表皮颜色过深、面包表皮过厚、面包在入烘箱前或烤箱初期下陷、面包口味不佳等质量缺陷[8]。
2.2面包感官评价标准传统的实验室面包评分标准GB/T 14611-1993推荐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面包烘焙品质标准》,100分为满分,包括:体积35 分;表皮色泽5 分;表皮质地与面包形状5 分;包心色泽5 分;平滑度10 分;纹理结构25 分;弹柔性10 分;口感5 分[9]。
其中体积的测定可以通过油菜籽置换法借助仪器完成,而其他项目则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品尝专家小组主观口感评定面包的柔软性、粘弹性等等,虽然是主观口感的评价,但对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具有权威性;再就是对影响面包外观的主要指标,如体积、冠形、内部组织色泽、表皮颜色、内部组织结构等进行分析,这虽然是客观评价,但也只是对质量评价的预估和印证,不能象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那样得到检验和复查。
2008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的推荐性面包国家标准B/T 20981-2007,不但规定了面包的术语和定义,而且根据面包的物理性质和食用口感将现有的面包产品分为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和其他面包共5 类。
表1 面包的分类项目软式面包硬式面包起酥面包调理面包其他面包形态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
表皮有裂口,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
丰满,多层,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
完整,丰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形状应与品种造型相符。
符合产品应有的形态。
表面色泽金黄色、浅棕色或棕灰色,色泽均匀、正常。
组织细腻,有弹性,气孔均匀,纹理清晰,呈海绵状,切片后不断裂。
有弹性,多孔,纹理清晰,层次分明。
细腻,有弹性,气孔均匀,纹理清晰,呈海绵状符合产品应有的组织。
组织滋味与口感具有发酵和烘烤后的面包香味,松软适口,无异味。
表皮酥脆,肉质松软,口感酥香,无异味。
具有该品种应有的滋味和口感,无异味。
符合产品应有的滋味和口感,无异味。
杂质正常视力无可见的外来异物对感官要求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分类,检验方法则是将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用目测检查形态、色泽,然后用餐刀按四分法切开,观察组织、杂质,品尝滋味与口感,对照标准规定,做出评价。
结合上面提及的对质量的理解和面包的分类依据,可见质量评价在面包品质评价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质量的评价方法有感观评价法和仪器分析法。
虽说对面包质量评价的术语人们似乎都明白,但实际上各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加之地域、语言、民族的差别,使得关于质量的表现词语很难作为科学信息交流。
目前对于面包的质量评价用得比较多的主要是质量多面剖析法(texture profile),它用科学的方法即感官知觉与其力学性质、几何特性结合起来对面包的质量表现和评价术语进行分类、定义,使之成为可以进行交流的客观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可采用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相互印证,避免定性的描述方法导致感官指标设置存在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以及感官评分的主观性和不精确等[10]。
2.3感官评价分析方法目前感观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在面包评价中,质地剖析是最重要的。
它是对食品质地、结构体系从机械、几何、脂肪、水分等方面的感官分析,分析从开始咬食品到完全咀嚼食品所感受到的以上这些方面的存在程度和出现的顺序。
对质量的理解更是一个涉及视觉、听觉、肌肉和运动器官的复杂过程,部分感觉是发生在食物在口腔中分解的动态过程,取决于口腔的咀嚼,运动,唾液分泌和温度的影响。
如可以通过目测观察了解面包的形态、色泽,面包表皮的光亮度、平滑性等等对一个面包产品给出视觉质量信息。
在咀嚼面包时所发出的酥脆或嘎渣响等不同的听觉效果,以及在咀嚼时面包是否容易被分解、吞咽,咀嚼用力如何等均有助于区别软式面包、硬式面包或起酥面包。
触觉同样也能给出质量方面的信息,比如用手指触摸整体面包和其内部面包瓤,并通过其回弹性或光滑性来感受柔软性、粘着性、平滑性、弹性等方面的质量信息。
另外用刀切分面包,用叉子穿刺或当涂抹牛油或果酱时同样也能给出面包瓤的组织结构是否凝聚性好、紧密、不易脱落掉渣等印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