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
浅析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与应用

浅析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研究与应用李鹭【摘要】地下水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下水数值模拟现已成为研究地下水各种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步骤以及常用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当今常用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并着重分析了Visual MODFLOW、GMS、FEFLOW这3款软件;介绍了常用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水流数值模拟及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的研究应用进展情况;最后对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4页(P133-136)【关键词】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应用【作者】李鹭【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其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城市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1]。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地下水有关。
但是,局部地区因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也导致产生了含水层疏干、降水漏斗扩大、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数值方法的发展,数值模拟逐渐取代传统的模拟技术,成为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和定量评价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手段,而且其发展趋势已远远超出作为一种计算手段的原有范畴,成为模拟一些水文地质过程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2]。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地下水流及地下水污染物等问题进行模拟,以其有效性、灵活性和相对廉价性逐渐成为地下水研究领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3]。
1 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的数值模拟是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定量评价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应用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流特征和溶质运移情况逐渐成为此研究领域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受到业内人士重视并加以广泛应用[4]。
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5]:即1935年至1950年以解析法为主的第一时期;1950年至1960年,以基于达西定律与电学欧姆定律间相似性所研发产生的电网络模拟为主的第二时期;1965年至今,以数值模拟为代表的第三时期。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典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分析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典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分析摘要: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典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在垃圾渗滤液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下向外迁移,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区内污染物浓度较高,但渗滤液进入到地下水中后,其浓度迅速降低,且随着垃圾渗滤液处理区内污染物浓度的降低,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距离变大;填埋场内污染物迁移距离越大,其对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污染越严重。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物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其中卫生填埋是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等。
其中卫生填埋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在填埋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会产生大量渗滤液,其中重金属污染物极易进入到地下水中。
因此,了解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调查,分析该填埋场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该填埋场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监测分析1.1研究区概况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场区内垃圾种类丰富,包括木屑、饮料瓶、废轮胎等,总容积为4×104m3,填埋垃圾时间长达15a。
填埋场使用的填埋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经过破碎、压缩后由汽车运输到填埋场内。
生活垃圾由汽车运输至填埋场后,先进行人工清理,将其表面的浮土挖去后进行填埋;然后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机械碾压。
机械碾压完成后对填埋场表面进行覆盖处理,其中采用人工覆盖的方式对表面进行覆盖,覆盖材料为草皮。
由于当地降雨较多且集中,因此在该填埋场周边共设置了5个渗滤液收集池,每个渗滤液收集池设计容量为3×104m3。
同时该填埋场还建设了一条长约800m的渗滤液处理设施,主要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和MBR工艺对生活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第一部分地下水超采区界定与识别 (2)第二部分地下水超采原因分析 (5)第三部分地下水超采影响评估 (7)第四部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策略 (10)第五部分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 (13)第六部分技术与管理措施实施 (15)第七部分治理效果监测与评估 (18)第八部分长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1)第一部分地下水超采区界定与识别# 地下水超采区界定与识别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需求不断上升,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地下水超采区是指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合理界定与识别这些区域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超采区的界定标准、识别方法以及评估体系,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界定标准# 定义地下水超采区通常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的地区。
可开采量是指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前提下,地下水系统能够持续提供的最大水量。
# 指标体系界定地下水超采区需要考虑以下关键指标:1.水位下降速率:长期观测数据显示,如果地下水位年降幅超过一定阈值(如 0.5 米/年),则可能表明该区域存在超采现象。
2.水位埋深:水位埋深是衡量地下水补给条件的直观指标。
当水位埋深超过某一临界值(如 20 米)时,通常意味着地下水补给不足,可能存在超采问题。
3.开采系数:开采系数是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量的比值。
当开采系数大于 1 时,即表明存在超采现象。
4.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下水超采密切相关。
5.生态与环境效应:包括水质恶化、湿地萎缩、河流断流等生态退化现象。
识别方法#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地表形变,从而间接反映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可以识别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超采引起的地质灾害。
# 水文地质调查通过对超采区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收集地下水位、流量、水质等数据,结合地质构造、含水层特性等信息,可以评估地下水的开采状况及超采程度。
地下水数值模拟任务、步骤及常用软件

地下水数值模拟任务、步骤及常用软件展开全文一、地下水模拟任务大多数地下水模拟主要用于预测,其模拟任务主要有4种:1)水流模拟主要模拟地下水的流向及地下水水头与时间的关系。
2)地下水运移模拟主要模拟地下水、热和溶质组分的运移速率。
这种模拟要特别考虑到“优先流”。
所谓“优先流”就是局部具有高和连通性的渗透性,使得水、热、溶质组分在该处的运移速率快于周围地区,即水、热、溶质组分优先在该处流动。
3)反应模拟模拟水中、气-水界面、水-岩界面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
4)反应运移模拟模拟地下水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反应,如溶解与沉淀、吸附与解吸、氧化与还原、配合、中和、生物降解等。
这种模拟将地球化学模拟(包括动力学模拟)和溶质运移模拟(包括非饱和介质二维、三维流)有机结合,是地下水模拟的发展趋势。
要成功地进行这种模拟,还需要研究许多水-岩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和动力学模型。
二、模拟步骤对于某一模拟目标而言,模拟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建立概念模型根据详细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岩石矿物、水文、气象、工农业利用情况等,确定所模拟的区域大小,含水层层数,维数(一维、二维、三维),水流状态(稳定流和非稳定流、饱和流和非饱和流),介质状况(均质和非均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孔隙、裂隙和双重介质、流体的密度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
必要时需进行一系列的室内试验与野外试验,以获取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分配系数、反应速率常数等。
2)选择数学模型根据概念模型进行选择。
如一维、二维、三维数学模型,水流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反应模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水动力-反应耦合模型,水动力-弥散-反应耦合模型。
3)将数学模型进行数值化绝大部分数学模型是无法用解析法求解的。
数值化就是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解的数值模型。
常用数值化有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
4)模型校正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进行参数调整,使模拟结果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与实测结果吻合。
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0e776c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e.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111429422.7(22)申请日 2021.11.29(71)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地址 20110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 魏亚强 曹心德 赵玲 续晓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代理人 涂凤琴(51)Int.Cl.G06F 30/28(2020.01)G16C 10/00(2019.01)G16C 20/10(2019.01)G06F 113/08(2020.01)G06F 119/14(2020.01)(54)发明名称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环境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通过获取COMSOL模型的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输入至预构建的COMSOL 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基于Python库PhreeqPy计算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输入至PHREEQC中,并进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下一时间步长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整理重建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并将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导入预构建的COMSOL模型中;直至按照所有时间步长模拟得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实现了多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的高效模拟。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4页CN 114201931 A 2022.03.18C N 114201931A1.一种COMSOL与PHREEQC耦合的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获取COMSOL模型的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所述输入的参数数据与所述指定时间步步长一一对应;步骤S2、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以及指定时间步长输入至预构建的COMSOL模型,计算得到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步骤S3、基于Python库PhreeqPy计算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将所述待输入参数数据对应的组分的浓度结果输入至PHREEQC中,并进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计算,得到下一时间步长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步骤S4、整理重建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并将所述地球化学反应计算结果导入预构建的COMSOL模型中;步骤S5、重复步骤S2‑步骤S4,直至按照所有时间步长模拟得到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作者:***来源:《城市地质》2020年第02期摘要: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中面临的渗滤液泄漏污染地下含水层的潜在威胁,论文通过概化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地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该场地进行建模和拟合调参,预测了渗滤液发生泄漏后20年特征污染物NH3-N在含水层中的运移规律。
模拟发现:在水平方向上,污染物随水流方向不断扩散,污染面积不断加大,污染速率呈先增长较快后逐渐变缓慢的趋势,污染浓度由渗漏中心向周围递减,污染物在20年内向下游地区运移时所到达的最远污染距离为841.3m,受污染区域面积最大为0.243km2;在垂向上,由于存在第3、5、7层为弱透水层的阻隔作用,虽随着时间推移,污染物不断向下扩散,但研究周期内在污染物到达模型底板时,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均小于1.5mg/L,由此可见特征污染物不会渗入深部含水层。
关键词:Visual Modflow;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运移;地下水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otential threat of the leaked leachate contaminating underground aquifers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domestic waste landfills, 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hydrogeological and physical conceptual model of a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 and uses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to model and fit the parameters, and uses the fitted model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migration rule of the characteristic pollutant NH3-N in the aquifer for 20 years after the leakage of the leachate. The simulation found that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pollutants continued to diffus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water flow, and the pollution area continued to increase. The pollution rate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 faster and then gradually slowing dow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from the leakage center to the surroundings. When pollutants are transported to the downstream area within 20 years, the longest pollutant distance reached 841.3m, and the maximum area of the polluted area was 0.243 km2.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barrier effect of the third, fifth, and seventh layers as weak permeable layers, although pollutants continued to diffuse downward over time, the concent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pollutants had less than 1.5 mg/L when the pollutants reach the model floor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so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pollutants will not penetrate into the deep aquifer.Keywords: Visual Modflow;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site; Pollutant transport; Groundwater0 前言在過去几十年里,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于SWAT-MODFLOW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数值研究》范文

《基于SWAT-MODFLOW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数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过度开采地下水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
因此,对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宋古超采区为例,采用SWAT-MODFLOW模型进行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数值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宋古超采区位于某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地下水开采量大。
研究区域的气候、地质、水文等数据是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
本文收集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土壤类型、地下水开采量等资料,为后续的模型建立和参数率定提供数据支持。
三、SWAT-MODFLOW模型简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和MODFLOW (Modular Groundwater Flow Model)是两个广泛应用于水文模拟的模型。
SWAT主要用于流域尺度的水文模拟,而MODFLOW 则主要用于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的运移模拟。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模型,对宋古超采区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数值研究。
四、模型建立与参数率定1. 模型建立: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数据,建立SWAT模型,模拟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
然后,以SWAT模型输出的数据为基础,建立MODFLOW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污染物的运移。
2. 参数率定:采用历史水文地质数据,对SWAT和MODFLOW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
通过不断调整模型参数,使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相符合,从而得到可靠的模型参数。
五、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数值模拟利用已率定的SWAT-MODFLOW模型,对宋古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地下水开采量、降雨量等条件,分析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
同时,结合实际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

第44卷第2期2021年2月煤炭与化工Coal and Chemical IndustryVol.44No.2Feb.2021地测与水害防治基于Visual Modflow软件的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研究陈峰,吴涛(中国臓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院,河北邯郸056004)摘要: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地下水数值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物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对污染物运移轨迹进行模拟与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扩散范围由最初的近圆形向近椭圆形渐变,长轴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污染物运移5000d后浓度达到边界值。
模拟结果为研究区的地下水环境评价和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Visual Modflow;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预测中图分类号:X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79(2021)02-0085-005 Simulation study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nt transportationbased on visual modflow softwareChen Feng,Wu Tao(Hydrogeology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Geology Survey Institute,China Coal Geological A dministration,Handan056004,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a numerical groundwater model was constructed using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groundwater contaminant transport law in the study area an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contaminant transport trajectory.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usion range of contaminants 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near-circular to near-elliptical shape,and the long-axis direction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flow direction.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reached the boundary value after5,000d of transport.The simulation results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Key words:Visual Modflow;groundwater;contaminant transport;simulation prediction0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不能缺少的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words: groundwater;numerical modeling;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dvection-dispersi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绪 论 ........................................................................................................................................................ 1 1.1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研究历程 ................................................................................................... 1 1.2 国内地下水研究现状与展望 .................................................................................................... 1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值解 ........................................................................................................................ 3 2.1 三维对流-弥散方程介绍 ......................................................................................................... 3 2.2 截断误差分析 ........................................................................................................................... 4 2.3 稳定性分析 ............................................................................................................................... 5 数值实验 .................................................................................................................................................. 9 3.1 算例 ........................................................................................................................................... 9 3.2 结论 ......................................................................................................................................... 12 总结 ........................................................................................................................................................ 13 参考文献 ................................................................................................................................................ 14 附录 ........................................................................................................................................................ 15 致谢 ........................................................................................................................................................ 19
新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新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 申梦阳 20110803210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信计 11-1 冯新龙 2015 年 5 月 25 号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属院系: 专 班 业: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新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发题日期: 15 年 1 月 10 日 实习实训单位: 论文页数: 19 数学院 页;
完成日期: 15 年 5 月 25 日 ;地点: 数 学 院 图纸张数: 0
指导教师:
冯新龙
教研室主任: 努 尔 买 买 提 ·黑 力 力 院 长: 滕志东
新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目前对地下水污染物运移模拟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方法, 常用方法主要有有限 差分法(P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元法(BEM)和有限分析法(FAM)。本 文主要通过有限差分法来讨论三维对流-弥散方程, 给出对流-弥散方程的有限差 分格式的稳定性和截断误差的推导和分析; 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不同的网格剖分会 产生不同误差, 并结合地下水弥散理论基础, 进行稳定性收敛性分析和数值实验。
关键词:地下水;数值模拟;有限差分法;对流弥散方程
ABSTRACT
Simulation on groundwater pollutant migration are mainly conducted b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ncluding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PDM),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and the finite analytic method (FAM).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hree-dimensional convection - diffusion equation mainly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giving the deduction and analysis of stability and the truncation error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of convection diffusion equation; Analyzing different dimensional branch produce different error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nducting convergenc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according to the dispersion theory of groundwater.
新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绪 论
1.1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研究历程
地下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达西实验的结果于 1856 年发表(Darcy,1856) , 而将其应用于地下水研究为时更晚。在美国,早期地下水调查主要由美国地质调 查局(USGS)承担。到 20 世纪 30 年代在 O.E.Meinzer 的倡导下,成立了美国地 质调查局地下水研究小组, 并在美国许多地方展开了区域地下水调查工作。美国 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为地下水研究作出大量贡献[1]。 早期的地下水调查工作很少考虑溶质迁移; 这类问题只在研究海水入侵时遇 到。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是对流计算,即假设溶质以地下水平均速度运动,不受 吸附作用,动力反应及其他作用的影响。 1960 年以前的工作为现代溶质迁移模拟技术打下了基础。水动力弥散统计 理论建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Taylor,1953;Saffamn,1959) ,它采用类似于扩 散理论的方法处理对流计算的运动与实际情况的差异。1960 年以前,已完成弥 散试验并建立了相关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见证了水文地质学的另一个主要趋势, 即模拟发展成为评价水流体系的方法,为后来的迁移模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 年以后, 地下水模拟研究发展有了飞跃式的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这一 时期建立了对流-弥散迁移方程的多个解析解[2];Ogata(1970)对其中一些工 作进行了总结。 20 世纪 70 年代标志着溶质迁移模拟飞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人们在模型开发 及资料整理方面投入了大量工作,已有若干实用的溶质迁移模型程序可供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以来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有:裂隙含水层的溶质迁移问 题 (例如: Evans 和 Nicholson,1987)与多相流动系统(例如:Abriola,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