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热物性
第三章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和水分的扩散系数

差示扫描量热仪:在程序温 度下,测量输入到物质和参 比之间的功率差,从-60º 全 C(
部冻结)到1º 全部融化)扫描。 C(
PE的功率补偿DSC原理图
二、比热容:使单位质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度
所必要的热量,J/(kg· K)
冷却法(投入法)
•
“三线法”比热测量:①将参比皿和用于跑基线的皿分别放在仪器的参比侧 (右侧)和样品侧(左侧),编制等温—升温—等温的温度程序,获得一条热 流曲线(一般升温的温度范围不要超过50℃)。②将试样侧的空皿取出,放入标 准物质,按同样的温度程序获得一条热流曲线。③将试样侧的标准物质取出, 放入被测物质,仍按相同温度程序获得热流曲线。有了三条热流曲线,即可利 用仪器的比热计算软件计算比热(无此软件也可手工计算)。
按测量原理,可把量热计分作三大类: • 热平衡型量热计(therma1egui1ibration calorimeter) :使 量热计和被测物体的热交换变化的最终态是热平衡态, 或是使量热计与被测物体的热交换始终处于热稳定态 或热准稳态。这样就可以据能量平衡定律,从量热计 的标准物质的已知物性(比热、相变热),已知质量及其 温度改变量或发生相态改变量,算出从待测物体上吸 收的热量。等温型冰量热计。 • 传导型量热计(conduction calorimeter) :也称热漏型量 热计,利用在等温面上测定待测热物体传导给等温边 界的逃逸热流,并对等温面通过的热流进行时间积分 的方法来测定热量。温差式热流量热计。 • 热相似型量热计(thermal similar calorimeter) :制造一 个电加热测量系统,使之与待测系统的热边界条件完 全相同,这样两系统对外界的热交换情况则完全相同, 因而可以根据电加热系统的电功率及其内部的标准物 质的物性和状态变化,求得待测系统的得失热量。差 示扫描量热计。
果蔬热物性的研究与比较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莩。蜘 。 ^ 行 , , ,
出乖出 出乖 绵 出乖出 疥
“ ‘ 々 ● ● ● 毒 毒 , 』 , ,
蔬 有 较 好 的 市场 前 景 与销 售前 景 。
摘 编 : 南科 技 报 湖
2 16 4— (o 一O 07
,
, 。
,
,
}。 ,
,
, 嘶
邙
嘶
‘
品温 度 的变 化 而 变 化 。 目前 还 缺 少 适 用 的导 热 系 数 的 动 态
T e g i ac d s[]A H A r s 9 8 8 :3— 57 his n cn e n eJ. S R E a . 7 ,3 5 3 3 . ri f i a u T n1
点 处 达 到 最 大 , 为在 初 始 冻 结 点 附 近 是 发 生 相 变 的 区域 , 因
[] h nC S T emoy a caayio ef eigadta igo 6 C e 、 hr d nmi n ls fh ez n w n f s t r n h
fo s e tap n p ae t p cf e tJ . u a o o dS i c , od : n h y da p rn e ich a [ ] o r l f o ce e l a s i J n F n
9 9 3 5
热 容 的 计 算 模 型 中 。 (6 和 式 (7 平 均 误 差 与 标 准 式 1) 1) 方 差 均 较 大 , 比 而 言 式 (6 比式 (7 误差 略小 。 是 (7 相 1) 1) 但 1) 用 起来 更方 便 。 在 含 冰 量 的 计 算 模 型 中 , (8 的误 差 最小 , (9 的 式 1) 式 1) 结 果 其 次 , 式 (9 用 起来 较 方 便 。它 们 误 著都 在 初 始 冻 结 但 1)
食品的物理特性

(2)液态食品中粒子的稳定性
液态食品大多属于胶体溶液或乳胶体液,对于这些 液体,从稳定性角度分析,可分为可逆分散系和不 可逆分散系。两者稳定性的区别是由分散相和分散 介质的亲和力大小决定的。亲和力越大,粒子与水 形成的水合结构就越稳定,形成稳定的分散系,称 为亲水性分散系统;相反,当粒子与水的亲和力较 小,两相分离为界面面积较小的状态时,自由能减 小,分散系变得不稳定,称为疏水性分散系统。
2、细胞状食品的质地及与其保藏的关系
细胞状食品属于组织状食品,其细胞组织 的性状与食品品质密切相关。 常见的细胞状食品有水果和蔬菜及其制品 等,在贮藏中最易变化的质地是硬度。
硬度计
一般而言,新鲜果蔬的硬度较大,随贮藏时间延长, 果蔬的硬度逐渐下降,品质发生劣变,最终导致软 化、腐烂。 果蔬的硬度主要由果实的细胞壁结构物质(纤维素、 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决定的,因此果蔬的 硬度在保藏过程中的变化主要与细胞壁结构物质的 降解引起的软化有关。
3、多孔状食品
所谓多孔状是指像面包、海绵蛋糕、饼干、馒头 那样,有大量空气分散在其中的状态。从分散体 系的角度理解,可认为多孔状食品是以固体或流 动性较小的半固体为连续相,气体为分散相的食 品。
多孔状食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馒头、面包、海 绵蛋糕那样比较柔软的食品;另一类为饼干、膨 化小吃这样比较硬的食品;另外,冰淇淋等泡沫 状食品,也可算作多孔状食品。
食品的物理性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其研究具 有重要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
例如,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利用食品的光学性质可 实现对食品成分的无损检测,操作方便、快速、准 确、可靠。可用于食品水分、蛋白质、脂肪、纤维 素、pH等的检测,测样速度快(3~8秒);无需 样品制备;可减少操作者失误和提高效率。
七 食品热物性

7 食品热物性
一名词解释
1.热膨胀系数:一定压力下,单位温度变化所导致的体积变
化。
2.冻结膨胀压:结冰是从表面向中心发展的,表面的水分先
冻结成冰,内部水分因冻结而膨胀时受到外表层的阻挡,从而产生很高的内压,即冻结膨胀压。
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能量。
4.热扩散系数:热导率与去密度、比热的乘积的比值。
二问答题
分析典型的DSC曲线
答:
当对样品和参照物加热初期,热流量没有发生变化,表明物质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当继续加热时,曲线突然下降,样品开始从环境中吸热,表明其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当再继续加热时,样品出现了放热峰,随后又出现了吸热峰。
淀粉的老化是不可逆的,含直链淀粉的易老化,不易糊化;
含支链淀粉的易糊化,不易老化。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
食品物性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研究食品的物
理性质和物理性能,以帮助开发、分析和评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物性研究通常集中在液体食品、固体食品和混合食品之间的
不同物理性质上。
其中一个重要的物性是流变特性,它涉及食物的流
动过程,以及它们在物理上如何发生改变。
例如,液体食品的流变特
性可以用来测量液体的粘度,以及它们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化。
此外,
固体食品的流变特性也很重要,例如分析固体食品的硬度和口感。
其他重要的物性有流体动力学、热学、电学和营养学特性。
食品
中的流体动力学特性可以用来测量食物的流速、流动方式和混合情况。
热学特性涉及食物的温度和热量传输,以及这种传输如何影响食物的
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电学特性会影响食物的电解质在其中的分布,
从而影响食物的品质。
最后,营养物性可以用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确定哪些成分具有最大的营养价值。
总之,食品物性学是一个复杂和多样化的科学,通过对食品中不
同物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食物的制作、保存和运输过程,确保
向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食品。
热分析技术在食品热物性研究中的应用

许多表征物质与温度( 或时间) 有关的实验方法,国 际热分 析 和 量 热 学 协 会 (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ICTAC) 将热分 析技术分为九类 17 种[7]。
1 常用热分析方法
通过热分 析 的 定 义 可 以 看 出,只 有 在 程 序 温 度 控制测量的温度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才被归为热分 析技术。因 此,热 分 析 仪 器 的 最 基 本 功 能 要 求 是 能 实现程序式的升温或降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热分 析方 法 包 括 热 重 法、差 热 分 析 法、差 式 扫 描 量 热 法、 热机械分析法等。
so far the measurement is the only way which can reflect the truth of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od.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alysis technology in research of food’s thermal physica
差热分 析 法 (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艾文婷( 1993- ) ,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果蔬冷藏保鲜研究,E- mail: 674378380@ 。 * 通讯作者:张敏( 1969- ) ,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 生物传热及果蔬贮藏保鲜,E- mail: zhangm@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1371526) 。
Application of thermal analysis technology in research of food’s thermal properties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带答案_(2)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1.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食品质地:用来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及美味感觉。
(2)力学特性(流变性):它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各种变化规律,以及作用规律等等。
(3)光特性:食品的光学性质是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感官反应的性质。
(4)电特性: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它电磁和物理特性。
(5)热特性:研究内容常见的热物性指标,主要有:比热、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以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等。
2.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4)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5)为改善食品的风味,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6)为研究食品分子水平的变化提供试验依据。
3.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胶体系统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统,亦称非均质分散系统。
按分散相分散粒子大小的不同,胶体系统可划分为三类:4.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的流动。
根据流动状态方程中σ0的有无和n的取值范围,非牛流动还可以如下分类:(1)假塑性流动:(0 <n <1)(2)胀塑性流动:(1 <n <∞)(3)塑性流动:宾汉流动(σ0 ≠0 ,n=1)非宾汉塑性流动(σ0 ≠0 ,n≠1)(4)触变性流动(5)胶变性流动5.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当0<n<1时,即: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称作假塑性流动,亦称准塑性流动或拟塑性流动。
符合假塑性流动规律的液体称为假塑性液体。
特点:无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坐标原点;随着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减少。
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性曲线为:6.黏弹性体的特点有哪些?当给物质施以作用力时,把既有弹性,又可以流动的现象称为黏弹性。
食品物性学---食品热物性

分子扩散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引起的质量迁移。
对于一个两元系统(A,B)在单位时间内,组份A通
过单位面积的质量迁移流为,按Fick’s定律
JA
DAB
d A
dZ
其中p是组份A的浓度,单位为kg/m3; Z是扩散途径,单位为m DAB是 组份 A对组份 B的扩散系数,单位为
m2/s; JA是扩散质量流,单位为kg/(m2·s)。
热扩散系数 m2/s 4.0 0.60 0.13 0.22 0.15 0.069 0.12
表 3-11 几种常用包装材料的热阻
材料 蜡纸板 带玻璃纸的蜡纸板
铝箔
双层蜡防水纸
厚度 /mm 0.625 0.568 0.509 0.599 0.568 0.212
热阻 /W / m2 K 0.0096 0.0109 0.0070 0.0095 0.0075 0.0035
表 3-12 一些食品包装膜的气体渗透率(25℃)[10]
p 的单位是 cm3·mil/(m2·24h·atm)
(mil=10-3in=0.0154mm)
p 聚乙烯(PE)(低密度)
O2 8500
CO2 45000
(高密度)
9300
7000
玻璃纸
15
200
聚丙烯(polypropylene)
1500
因此,扩散系数的量纲为m2/s。
扩散系数是此系统的物理性质,对于食品材料来说, 多组份的系统,可以研究若干种扩散组份在食品系统 中的扩散系数。
第二节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的测量是从18世纪开始的。目 前的数据中有2/3左右是在20世纪50一60年代发表的。 其中,只有一部分数据说明了材料的情况和实验的条件; 而大部分数据没有给出这些条件;有的甚至没给出含水量。 许多数据的离散度很大,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3.热导率(therma-conductivity)
测量食品材料热导率要比测量比热容困难得多,因为 热导率不仅和食品材料的组分、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还 与材料的均匀性有关。一般用于测量工程材料的标准方法, 如平板法、同心球法等稳态方法已不能很好用于食品材料。 因为这些方法需要很长的平衡时间,而在此期间,食品材料 会产生水分的迁移而影响热导率。 目前认为测量食品材料热导率较好的方法是探针法。被 测食品材料原处于某一均匀温度,当探针插进后,加热丝提 供一定得热量,使测量温度变化。经一段过渡期后,温度和 时间的对数出现线性。关系。根据此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视频 材料的热导率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差示热分析
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定量差示热分析(DTA) 的测定原理
DSC及DTA方法是对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试样所产 生的细微热量变化进行测定。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以任意的升温速度扫描测定并记录升温过程中能量吸 收或放出的温谱图。温谱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与加热 过程中试样吸取或放出的热能成正比。在食品科学中, 人们利用这一技术检测脂肪、水的 结晶温度和融化温 度以及结晶数量与融化数量;通过蒸发吸热来检测水 的性质;检测蛋白质变性和淀粉凝胶等物理化学变化。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1. 比热容(specific heat):
1)定义:传统的方法是在恒温槽中直接测量使食品材料温
度升高1K所需的热量。
2)测定方法:比较常用的事是用热量计进行定压的热混合法
和护热板法。混合法:原理是把已知质量和温度的样品,投入盛有已知 比热容、温度、和质量的液体量热计重。在绝热状态下, 测定混合物料的平衡温度,而后根据公式推算试样的比热 容。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3.影响DSC测量结果的一些因素
差式扫描量热法的影响因素与具体的仪器类型 有关。一般来说,影响DSC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大 致有下列几方面:实验条件,如起始和终止温度、升 温速率、恒温时间等;样品特性,如样品用量、固 体样品的粒度、装填情况,溶液样品的缓冲液类型、 浓度及热力势等;参照物特性、参照物用量、参照 物的热力势等。
近年来发展用差式扫描量热术(DSC)来测量材料的比热容。 此法所用的样品少(5一15mg);而且因其能测很大的温度范 围,故特别适合于测量食品材料的比热容和温度的关系。
第一,过去的教材中多取-20℃冻结态的焓值为
其零点;近年来多取-40℃的冻结态为其零点。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b)热焓: DSC直接记录的是热流量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该曲线与基线所构成的 峰面积与样品热转变时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成正比。根据己知相变焓的标准 物质的样品量(物质的量)和实测标准 样品DSC相变峰的面积,就可以确定 峰面积与热焓的比例系数。这样,要 测定未知转变焓样品的转变焓,只需 确定峰面积和样品的物质的量就可以 了。峰面积的确定如图 7一12所示, 借助DSC数据处理软件,可以较准确 地计算出峰面积。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第二节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第三节 差示扫描热量测定与定量差 示热分析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一、食品热物性的一般概念
1.食品的基本热参数 温度、比热容、焓、导热系数 2.食品的传热性质 表面热流量、质量平均温度、传热规律、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参数的检测 比热的检测、导热系数的检测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4.DSC及DTA在食品测定中的应用
在高分子领域,应用DSC和 DTA进行热物性的研究较早,最近 在食品高分子(蛋白质、油脂、糖 质等)、水及饮料的热分析方面也 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应用例 如下: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1)淀粉性质的研究 在淀粉研究中,DSC主要用来研究淀粉的糊化特性、 糊化程度、淀粉糊的回生程度及淀粉颗粒晶体结构相转移 温度的测定。不同种类的淀粉其组成亦不相同,因而其糊 化或老化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终了温度 (Te)及热焓(ΔH)也是不同的。
过去,物质的焓值一般均按冻结潜热、冻结率和比热容
的数据计算而得;直接测量的数据很少、但对于食品材料, 实际上很难确定在某一温度时食品中被冻结的比例,而不同 的冻结率对应不同的焓值。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2、焓(enthalpy)
用DSC直接测量食品焓值是一种新方法,其温度
扫描从-60℃开始到1℃以上,这是认为到-60℃时, 食品中的水分己全部冻结;而到1℃以上水分己全 部融化成液体。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图1 DSC结构示意图 图1是DSC主要组成和结构示意图,大致由四个部分组成:①温度程序控 制系统; ②测量系统(物理性能的测量)③数据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 ④样品室。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温度程序控制内容包括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顺序、变 温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变温速率、恒温温度及恒温时间 等。测量系统将样品的某种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放大, 用来进一步处理和记录。数据记录、处理和显示系统把所测 量的物理量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记录下来,并可以进行各种 处理和计算,再显示和输出到相应设备。样品室除了提供样 品本身放置的容器 (样品杯或样品管)、样品容器的支撑装置、 进样装置等外,还包括提供样品室内各种实验环境的系统, 如维持环境气氛所需气体(氮气、氧气、氢气、氦气等)的输 入测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等。现在的 仪器一般由一台计算机执行仪器的温度控制、测量控制、进 样控制和环境条件控制等控制功能并进行数据记录、处理和 显示。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2)物性参数检测:包括转变温度的确定、热焓、比热容、熵及结晶数 量的测定。 (a)转变温度的确定:利用DSC检测的转变温度中,主要有玻璃化转变 温度Tg、结晶温度Tc和融解温度Tm。由于结晶和融解都有明显的放热 峰和吸热峰,因此,在确定两个转变温度时数据比较接近。一般是将结 晶或融解发生前后的基线连接起来作为基线,将起始边的切线与基线的 交点处的温度即外推始点Tg作为转变温度;也有将转变峰温(Tp)作为 转变温度(图7一10).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其测定原理如图2所示。在可以程 控升温(或降温)的炉腔(A)中,装 有试样容器(S)和对照样容器(R)。 测定时分别装入试样和对照样,使它们 以一定速度扫描升温。升温过程中当试 样产生热,引起变化(脱水、结合、变 性、转移、相转变等)时,与其焓变化 相对应,试样与对照样之间会产生温度 差。当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出温度差时, 消除这一温度差的补偿电路驱动电热丝 (HS或HR)发热,同时记录补偿回路 的电位,从所记录的曲线面积进行定量 评价。
食品的热物性
朱晓燕
自从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为以熟食为主 以来,加热成了食品加工的重要手段。尤其 是现代化食品工业,为了提高食品的商品化 和保藏流通功能,加热、冷却、冷冻成了最 基本的加工方法。因此,食品的热物理性质 也成为食品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加工和流 通等工程的重要基础。
Contents
图2 DSC装置测定原理
1.升温装置 2.放大器 3.热量补回路 4.记录仪 A.炉腔 S.试样容器 R.对照样容器 Hs、HR.电热丝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DTA与以上原理基本相似,只是没有DSC装置中的 热量补偿电路和电加热部分。与DSC的测定原理相同, 由热电阻Ts和TR测出试样容器与比较容器间的温度差, 从所记录的曲线面积进行定量评价。 DTA所得到的是温度差曲线,而DSC记录的是补偿 电路电位,即能量变化。因此,从原理上讲DSC给出的 是直接焓变化,似乎从表面上看精度较高。但实际上从 定量的观点看,两者的效果没有差别。目前DTA和DSC 装置装填试样的量为数毫克到1mg,或10~70μl。
关于食品材料热物理性质的数据,收集最全的是美国供 热制冷空调工程师会 (ASHRAE)1993年出版的手册。
Sweat等(1995)收集和比较了400多篇关于食品材料热物理性 质数据的文章,发现食品材料的热物性不仅和其成分有关 〔如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而且与其处理 方 法有关。因此,热物理性质数据应指明实验材料的尺寸大小、 表面情况、空隙度、纤维方向等;给出食品的处理过程。 严格地讲,实验数据应讲清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如温度、 压力、相对湿度等)。而实 验结果应给出数据的偏差范围及 测量精度,目前的数据大都达不到这些要求。
完全糊化的淀粉在DSC分析过程中应为无吸热峰的平坦直线,故根 据淀粉的DSC分析过程中吸热峰面积(即热焓Δ H)的大小可估测淀 粉糊化程度的大小。 C.C.Biliaderis等人应用DSC对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酸改性玉 米淀粉、豌豆及多种豆类淀粉的糊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表1为不同种 类淀粉的DSC分析结果。
第二节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性质的测量是从18世纪开始的。 目前的数据中有2/3左右是在20世纪50一60年代发表的。 其中,只有一部分数据说明了材料的情况和实验的条件; 而大部分数据没有给出这些条件;有的甚至没给出含水量。 许多数据的离散度很大,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第二节食品材料的热物理数据
第一节 食品热物性基础
4.热扩散系数(thermal diffusivity)
一般说来,热扩散系数a是根据比热容Cp,热导率λ和密 度ρ数据计算而得的,即a=λ/(ρCp)但也可以用实验 测量,它主要是用一个瞬问加热的类似于测热导率的探 头和热电祸;再与它有一定距离处加上另一个热电祸以 测量样品温度的变化曲线。 这个距离和所测得的热扩散系数数据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在食品材料中精确控制这个距离也不是容易的事。
第三节差示扫描法与定量热分析
根据测量的方法不同,DSC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热流型DSC,一种 是功率补偿型DSC。图3是功率补偿型DSC。其主要特点是分别用独 立的加热器和传感器来测量和控制样品和参照物的温度并使之相等, 或者说,根据样品和参照的温度差对流入或流出样品和参照的热量进 行功率补偿使之相等。它所测量的参数是两个加热器输入功率之差。 整个仪器由两个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其中一个控制温度,使样品和参 照物在预定的速率下升温或降温。 另一个用于补偿样品和参照物 之间所产生的温差,这个温差 是由样品的放热或吸热效应产 生的。通过功率补偿使样品和 参照物的温度保持相同,这样 就可从补偿的功率直接求算热 图3 功率补偿型DSC示意图 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