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君子于役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诗经《君子于役》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君子于役》原文、翻译及鉴赏

诗经《君子于役》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诗经《君子于役》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君子于役,①丈夫服役到远方,不知其期。

【君子于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君子于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君子于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君子于役佚名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及注释】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君子:本文指丈夫。

役(yì):苦役。

曷 (hé):通”何”,何时。

至:归家。

埘(shí):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桀(jié):通“撅”鸡栖的木架。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大概,也许。

【赏析】《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

《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下面是《君子于役》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君子于役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①君子:本文指丈夫。

②役(yì):苦役。

③曷(hé):通"何",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通“撅”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翻译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译文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诗经《君子于役》的意思及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的意思及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的意思及赏析君子于役诗经君子于役1,不知其期,曷2至哉?鸡栖于埘3,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4鸡栖于桀5,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一渴!1君子:妻子称丈夫。

役(yì):苦役。

2曷:何时。

3埘(shí):鸡舍。

4佸(huó):聚会、相会。

5桀(jié):鸡栖的木架。

丈夫在远方服役,不知归期,何时才能回来呢?鸡进了窝,夕一陽一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在远方服役,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在远方服役,没日没月,何时才能相会?鸡进窝已经安顿,夕一陽一西沉,牛羊纷纷下坡。

丈夫在远方服役,只愿他不会忍饥挨饿。

【絮叨之美】这首诗中总是出现“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几句,因为《诗经》中有很多地方上的民歌,今天我们的歌词里面也会有重复。

其实,这种重复就像是一个妇人在絮絮叨叨地说着自己的话,没完没了,但其中饱含一着对丈夫的思念,让人无法厌烦,多听几遍,甚至叫听者也会流泪。

【赏析】《诗经》是淳朴的民歌,人们写歌词,都是从生活中找材料,比如“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都是描绘的寻常生活,但这又不是无厘头的跳跃,而是将思念丈夫的感情,融在这些田园景色中。

我们要学会用生活素材,但也不能天马行空,随意截取材料。

【启示】一旦丈夫出征,家庭就会陷入困境,“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这就是对妇女留守的描写。

战争伤害了生命,也让后方的亲人们蒙受了一精一神上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要竭尽全力避免战争。

君子于役原文及注释

君子于役原文及注释

《君子于役》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注释1. 君子:此处指在外服役的男子,可能是一位武士或普通士兵,虽然“君子”在古时常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在此诗中,结合其家庭背景和生活场景,应理解为普通服役的男子。

2. 于役:服役,指男子外出服兵役或劳役。

3. 不知其期:不知道服役的期限有多长,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归期的不确定和无奈。

4. 曷 hé)至哉:何时回来呢?曷,何时;至,到达,此处指归家;哉,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5. 鸡栖于埘 shí):鸡回到鸡窝里。

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这里指家禽的栖息之所。

6. 日之夕矣:太阳快要落山了,表示时间已晚。

日之夕,傍晚时分。

7. 羊牛下来:牛羊从山坡上下来,回到圈里。

下来,指从山上或野外回到家中,这里描绘了傍晚时分家禽家畜归巢的情景。

8.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呢?如之,犹说“对此”;勿思,不要思念,此处为反问语气,表示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9. 不日不月:无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即服役期限漫长,没有确定的归期。

10. 曷其有佸 huó):何时能相会呢?曷其,何时;有佸,相会,相聚。

11. 鸡栖于桀:鸡栖息在木架上。

桀,鸡栖息的木架,此处也指家禽的栖息之所,但与“埘”有所不同,可能表示更为简陋或临时的栖息处。

12. 下括:下来聚集。

括,此处应理解为聚集、会集的意思,与“下来”一起构成动宾短语,表示牛羊等家禽家畜下山聚集。

13. 苟无饥渴:但愿他不会挨饿受渴。

苟,或许、但愿的意思,表示女子对丈夫在外生活的担忧和关心。

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

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

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君子于役原文及赏析原文: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其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译文: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

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

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君子远出服役,不知日月程期。

何时才能重聚?鸡儿回栏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缓缓归至。

君子远出服役,该是没捱渴饥?注释:⑴役:服劳役。

⑵曷:何时。

至:归家。

⑶埘(shí时):鸡舍。

墙壁上挖洞做成。

⑷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⑸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⑹有佸(yòu huó又活):相会,来到。

⑺桀:鸡栖木。

⑻括:来到。

⑼苟:表推测的语气词,大概,也许。

赏析: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

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

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

说起“贵族”,给现在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

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

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

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

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

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

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

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

诗经君子于役赏析《国风·王风·君子于役》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诗经君子于役赏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君子于役赏析《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

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

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君子于役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君子于役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

君子于役诗经原文注解及翻译在线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解释①君子:本文指丈夫。

②役(y):苦役。

③曷(h):通何,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音活,聚会、相见。

⑧桀(ji):通“撅”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也许,或许。

翻译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惦念?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见?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译文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远眺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考!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家鸡进窝已经安排。

远眺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赏析《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斗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

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其次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

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其次章直接承上章,盼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

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其次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君子于役翻译赏析
《君子于役》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前言】
《君子于役》,《诗经·王风》的一篇。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华夏族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八句。

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

此诗从日常生活中鸡进笼了、羊牛回家了而自己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写妻子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人情之习见,语言之真朴,怀念丈夫之深切,千百年以下感人肺腑。

全诗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

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然后诗中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表达女主人公怅惘的盼望和期待;最后这种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⑴于:往。

役:服劳役。

于役,到外面服役。

⑵期:指服役的期限。

⑶曷:何时。

至:归家。

⑷埘:鸡舍。

墙壁上挖洞做成。

⑸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如之:犹说“对此”。

⑹不日不月:没法用日月来计算时间。

⑺有佸:相会,来到。

⑻桀:鸡栖木。

一说指用木头搭成的鸡窝。

⑼括:来到。

音、义同“佸”。

⑽苟:诚,犹如实。

【翻译】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

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在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赏析】
这是一首写妻子怀念远出服役的丈夫的诗。

所谓“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确指,大多数情况下,应是指去边地戍防。

又“君子”在当时统指贵族阶层的人物,但诗中“君子”的家中养着鸡和牛羊之类,地位又不会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

说起“贵族”,给现代读者的感觉好像是很了不得的。

其实先秦时代生产水平低下,下层贵族的生活,并不比后世普通农民好到哪里去。

就是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贵族,实际生活情况还不如江南一带的农民。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

两章相重,只有很少的变化。

每章开头,是女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样意思,有不少人将它解释为时间漫长,是不确切的)。

等待亲人归来,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这种归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结果每天都是失望。

如果只是外出时间长但归期是确定的,反而不是这样烦人。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带着叹息地问出了“曷其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这下面的一节有一种天然的妙趣。

诗中不再正面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愤怨,而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乡村晚景的画面:在夕阳余晖下,鸡儿归了窠,牛羊从村落外的山坡上缓缓地走下来。

这里的笔触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连一个形容词都没有,不像后代的文人辞章总是想刻画得深入、警醒,恐怕读者不注意。

然而这画面却很感动人,因为它是有情绪的。

读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视着鸡儿、牛儿、羊儿,凝视着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远方的道路的妇人,是她在感动读者。

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读者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浓重了许多。

倘试把中间“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三句抽掉,将最后两句直接接继在“曷至哉”之后,感觉会完全不同。

这里有抒情表达的节奏问题——节奏太快,没有起伏,抒情效果出不来;同时,这画面本身有其特别的情味。

熟悉农村生活的人经常看到这样的晚景。

农作的日子是辛劳的,但到了黄昏来临之际,一切即归于平和、安谧和恬美。

牛羊家禽回到圈栏,炊烟袅袅地升起,灯火温暖地跳动起来,农人和他的妻儿们聊
着闲散的话题。

黄昏,在大地上出现白天未有的温顺,农人以生命珍爱着的东西向他们身边归聚,这便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中最平常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时刻。

可是在这诗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却犹在远方,她的生活的缺损在这一刻也就显得最为强烈了,所以她如此怅惘地期待着。

这诗的两章几乎完全是重复的,这是歌谣最常用的手段——以重叠的章句来推进抒情的感动。

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诗的末句,却是完全变化了的。

它把妻子的盼待转变为对丈夫的牵挂和祝愿:不归来也就罢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饥受渴吧。

这也是最平常的话,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却又是那样善良和深挚。

这是古老的歌谣,它以不加修饰的语言直接地触动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

它的天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难以重复的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