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用法指导.
语文讲解学习成语的用法

语文讲解学习成语的用法成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中文语言的精华,成语的使用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用法得当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常常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成语的定义、使用场合、用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来对成语的用法进行讲解。
一、成语的定义成语就是用汉字组成的,代表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通常用于表达某种寓意或者措辞十分生动形象,是汉语言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
成语由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所以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处处可见。
二、成语的使用场合1.作为独立语汇出现:成语由于是一个独立平行的词语,所以其本身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语汇,具有一定的表述能力。
例如,在“斗转星移”中,“斗转星移”本身就表达了时间流转的意思。
2.用于修饰其他词语:成语可以用于修饰其他的词语,让表述更为生动有趣。
例如,在“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中,“迫不及待”修饰了“想去看看”,更加贴切、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3.用于比喻、成语接龙等:成语在日常生活和作文中还常常被用于比喻,或者和其他成语接龙,增加文化的魅力和趣味性。
例如,在“心惊肉跳”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成“心怀鬼胎,惊慌失措”。
三、成语的用法注意事项1.成语的使用需要妥善掌握: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需要适时地掌握各个成语的适用范围和意义,否则容易造成表达不准确乃至语言尴尬的问题。
例如,在形容官员时,要使用“廉洁奉公”这个成语,而不是“忠诚关税”这种误用的语言。
(当然,“忠诚关税”是一个非常不恰当的和谐词)2. 不要就为显得文雅而滥用成语:虽然成语是汉语独有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语境中都适用成语,所以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不要滥用成语。
例如,用“鱼目混珠”描述一个带有欺骗成分的销售行为是十分贴切的,但若把它用在非此情况下则可能会发生滥用的现象。
3.成语与语境相辅相成:成语应该与语境相辅相成,达到互相映衬和共同辅助的效果。
例如,在描述静夜思的时候,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能凸显出静夜里月光的清幽,呼应出寂静夜空下的一切。
成语的用法和举例

成语用法示例:勾勒生活百态
成语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汉语语言现象,具有固定的形式和含义。
成语的用法和举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用法:
成语的用法主要表现在它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两个方面。
(1)语法功能: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各种成分,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胸有成竹”可以作动词,“他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中,“胸有成竹”充当了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这次考试他胸有成竹”中,“胸有成竹”充当了名词。
(2)词汇意义:成语的意义通常由其构成词的意义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含义。
例如,“半途而废”的意思是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2.举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和举例:
(1)胸有成竹:意思是心中有谋划、计划好了的事情。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对事情非常有把握。
举例:他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一定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2)半途而废:意思是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放弃。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举例: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从来不能坚持到底。
(3)全力以赴:意思是用全部的力量去做某事。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尽全力去做某事。
举例: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全力以赴地冲刺,终于获得了冠军。
(4)一目了然:意思是看一眼就能明白。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看一眼就能明白的事情。
举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清晰易懂,一目了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用法和举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汉语成语常见用法解析

汉语成语常见用法解析在汉语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由多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语义和固定的用法。
成语以其简洁、形象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和演讲中。
本文将对汉语成语的常见用法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成语。
一、四字成语1. 井井有条:形容事物有条理、井然有序,秩序井然。
例句:他的计划非常井井有条,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2. 由衷之言:表示说话者的心里真实感受,真心实意的话语。
例句:他由衷地感谢老师对他的帮助。
3. 生机勃勃:形容事物充满生气和活力。
例句: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二、三字成语1. 一刀两断:断然决绝地结束某种关系或纠纷。
例句:他和旧朋友一刀两断,再也没有联系。
2. 不可思议:形容某事超出人们理解的范围。
例句:他的成绩优异,简直不可思议。
3. 安居乐业:形容人生活安定,工作愉快。
例句: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现在安居乐业。
三、二字成语1. 悲欢离合:形容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例句: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我们要学会面对。
2. 理直气壮:形容说话或做事情有理有据,充满自信。
例句:他在辩论中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 恬不知耻: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例句:他恬不知耻地抢了别人的东西。
四、成语组合1. 如鱼得水:比喻一个人在某种环境中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例句:在这个新职位上,他感到如鱼得水。
2. 动人心弦:形容音乐、电影、文章等感人并且引起共鸣。
例句:这首歌曲真是动人心弦,让人听了很感动。
3. 心灰意冷:形容人因遭遇失败或挫折而失去信心和斗志。
例句:他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无法继续前进。
综上所述,汉语成语作为汉语独特的词汇形式,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掌握常见的成语用法,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希望本文对读者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成语时有所帮助。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之成语专题指导

一、成语填空(一)命题分析高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延续多年,其间经历过几次命题情境的变化:最先是语句情境;接着是小语段情境;后来是大语段情境,并与其他考点一起命题。
从2022年开始,新高考的成语题就变成了填空题,在能力要求上提升了一个档次。
为什么此处还要针对选择题来讲成语?主要是通过讲“辨析”的方法,让考生掌握更多有关成语的知识,识记更多的成语。
(二)备考要求1.正确书写成语正确使用成语,前提是能积累较多的成语,并能正确书写。
积累自不必说,教材中出现过的成语须掌握,课外还要有意识地分类积累。
成语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从自己的成语库中调出“这一个”最合适的成语来,但如果写了错别字,仍然不能得分。
为避免错写,请掌握如下方法:(1)以义辨字形。
如“按部就班”中的“部”易误写成“步”,这就需要记住“部”的意思。
“部”是“类别”的,“按部就班”的意思是“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同理,“喧宾夺主”“作茧自缚”“罄竹难书”“粗制滥造”等成语,都可以通过记住“喧”“缚”“罄”“滥”的含义来记住字形。
(2)以成语来源辨字形。
如“针砭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有关,“砭”是一种石针。
明白这一来源,那么“砭”就不会误写成“贬”。
(3)以音辨字形。
如“扑朔迷离”的“朔”字易误写为“溯”,其实“溯”字读sù,不读shuò,积累成语时若能记准读音,以音辨形,就不易出错。
(4)以成语的构词结构辨字形。
如“山清水秀”中的“山”与“水”相对,“清”与“秀”相对,是写山水之美的。
“青山绿水”中的“青”“绿”都是颜色,不能“青”“清”二字混为一谈。
2.掌握做题的方法(1)认真分析语境。
通读语段,了解语意重心,尤其要认真阅读填写成语所在的句子,明确句子的大意,圈画出所填成语的前后词语,弄清前后句的表意重心,还要了解语段的性质及语体风格等特征。
认真分析语境的限制性与提示性信息。
所谓分析语境,就是把各种联系找出来。
成语用法归纳知识点

成语用法归纳知识点一、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又称为"熟语"或"惯用语",是汉语中凝练、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
它们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珍贵财富,富含了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成语在表达时能够起到简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文章、演讲、对话等场合,给语言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二、成语的分类根据语言材料和成语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成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形容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形容词为主,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特点或状态,如"高人一等"、"强弩之末"。
2. 动词成语:这类成语以动词为主,常用来表示行为动作或方式,如"脱颖而出"、"感慨万端"。
3. 名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名词构成,用来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如"人山人海"、"波澜壮阔"。
4. 副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副词构成,常用来表示程度或方式,如"时时刻刻"、"纤尘不染"。
5. 代词成语:这类成语主要由代词构成,用来表示特定人或事物,如"掌上明珠"、"囊中之物"。
三、常用成语及其用法1. "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情发生错误后,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复的行为。
例句:他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立刻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结果仍收到了好的效果。
2. "画蛇添足":用来形容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再去做一些无用的增加。
例句:他在家装修完成后,又不满意,又花了大笔钱画蛇添足地又重新装修了一遍。
3. "一夜暴富":用来形容某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财。
例句:他通过投资股票,一夜暴富,成为了身家过亿的富翁。
4. "守株待兔":用来形容只等待运气,不主动努力的行为。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成语用法知识点总结大全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多为四字或者由四字组成,具有固定的结构和意义。
在汉语中,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章、演讲、对话等各种语境中,具有概括、形象和寓意深刻的特点。
了解和熟练运用成语,对于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美观度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
一、用法:成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成语可以用作句首、句中或句末的修饰语、主语、宾语、状语等。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用作句首修饰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这个例子中,成语“人生自古谁无死”起到句首的修饰作用,突出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们不灭的永恒。
2. 成语用作句中修饰语:例如:“爱屋及乌,他爱你就得爱你的家人。
”这个例子中,“爱屋及乌”用作句中的修饰语,表达了连带爱的意思。
3. 成语用作主语:例如:“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个例子中,“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用作主语,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意义。
4. 成语用作宾语:例如:“不可多得的机会就在眼前,你要抓住它。
”这个例子中,“不可多得”用作宾语,强调了机会的珍贵和难得。
5. 成语用作状语:例如:“他成年累月地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例子中,“成年累月地”用作状语,修饰了“努力学习”的方式和持续的时间。
二、用法:成语的正反义有些成语有明确的正反义,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使用相关的成语进行表达。
下面举例说明:1. 相关成语的正反义使用:例如:“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以德报怨”表示用德行回报别人的怨恨;“以怨报德”表示以怨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2. 成语正反义使用示例:例如:“有教无类”和“无眼无耳”“有教无类”表示无论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无眼无耳”表示没有眼睛和耳朵,比喻没有眼界和耳闻。
三、用法:搭配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成语的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举例说明:1. 成语与名词的搭配:例如:“鸟语花香”和“韬光养晦”“鸟语花香”形容美好的环境和氛围;“韬光养晦”表示隐藏能力,等待时机。
普通话常用成语学习常用成语的正确用法

普通话常用成语学习常用成语的正确用法成语作为汉语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凝练、形象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展示我们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普通话常用成语及其正确的用法,供读者参考。
一、一言九鼎成语“一言九鼎”通常用来形容一句话的分量非常重要、有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说:“老师的一言九鼎,让我深受启发。
”二、如虎添翼成语“如虎添翼”意为给势力强大的人或事物再增加力量、能力或足够支持的条件。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为公司的发展如虎添翼。
”三、对牛弹琴成语“对牛弹琴”一般用来形容对不懂和不会的人讲解复杂或高深的知识,毫无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对小孩子讲解大人理论,简直是对牛弹琴。
”四、步步为营成语“步步为营”意指按部就班地筹备和执行不同的活动,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为了面试尽心尽力,做到了步步为营。
”五、画蛇添足成语“画蛇添足”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帮忙却画蛇添足,把主人家弄乱了。
”六、名列前茅成语“名列前茅”通常用来形容在竞赛或评比中获得很高的名次、地位。
例如:“我们班的同学大都成绩优异,名列前茅。
”七、亡羊补牢成语“亡羊补牢”意为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补救。
比如我们可以说:“他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赶紧作出调整,亡羊补牢。
”八、珠光宝气成语“珠光宝气”形容物品的外观华丽、光彩照人。
比如我们可以说:“她穿着婚纱珠光宝气,美丽动人。
”九、如鱼得水成语“如鱼得水”形容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到自在、舒适。
例如:“他进入新公司后很快融入团队,如鱼得水。
”十、心有灵犀成语“心有灵犀”形容心灵相通,感同身受。
比如我们可以说:“好朋友之间经常心有灵犀,相互理解。
”总结:通过学习以上普通话常用成语及其正确用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恰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用法指导例四:他俩50年前是好朋友,没想到半个世纪以后在他乡萍水相逢。
修改:删除前面的“全身”例二: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分析:成语“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
例三: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
”分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逃之夭夭”是逃跑的诙谐说法,最早见于《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桃之夭夭(意思是桃树长得枝叶茂盛)”一句,后以“桃”谐音为“逃”。
“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和语境不合。
例一: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分析:“摊前若市”是模仿成语“门庭若市”活用而来。
“旗开得胜”指一出兵就取得胜利,与“三天三夜”矛盾。
其中有一些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还有一些,只用于形容年经人的,也有一些只用于修饰限制中老年人。
高考考查过的这类成语有灯红酒绿(1992年)、想入非非(1995年)、左右逢源(2000年),其它的还有粉墨登场、按部就班、顾影自怜、暗送秋波、冷若冰霜、冷眼旁观、难分难解、谦谦君子、沙里淘金、四平八稳、滥竽充数、一波三折、标新立异、八面玲珑、安之若素等。
例四:王明见到李老师,说:“李老师,我不耻下问,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吗?”分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于人,不用于己。
照此看来,作者仿照的“唯你是问”只能翻译成“拿问你”,这从语法上无论无何是讲不通的。
如: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1995年全国卷)这类成语还有很多,如果不加以辨别,就会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十年高考中出现了不少。
分析:“数不胜数”是数量太多无法计算之意,而一个班级人数是很有限的。
例三:“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再举一例:“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成语“青梅竹马”的意思是男女双方在孩童时代就曾天真地在一起玩耍。
“功成身退”指功业建成后引身而退,是褒义词,不能用在贪官身上。
成语的时态色彩辨析在表时态的成语中,有的表示已经发生或过去的某种情况,有的表示未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情况,要认真区分。
例五: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的生动新鲜,现实感强。
分析:“生灵涂炭”意为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
例四:东方学校和南方学校确系该国之首屈一指分析:首屈一指(shǒuqūyīzhǐ)表示第一。
“生灵”与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复。
班里出现了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等到蔚然成风后再治理就困难多了。
用于单数时。
分析:“难言之隐”意为藏在内心深处的难以说出口的事情。
类似的常见成语还有始作俑者、煊赫一时、舞文弄墨、党同伐异、急功近利、虎视眈眈、死心塌地、罄竹难书、移天易日、翻云覆雨、一团和气、顶礼膜拜、长篇大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彻头彻尾、推波助澜等。
30条趣味成语广告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修改广告中篡改的词语,还原成语本来面目;还有一类会析广告成语用法特点。
仿照的“躲之夭夭”中“之夭夭”既无来历,又无意义,更谈不上文学性了,可谓东施效颦、弄巧成拙了。
”分析:“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表示多数,不能和表单数的数量词连用。
例三:老师让我代表我们班的同学来作这个报告,其实,在我们班里比我优秀的同学数不胜数。
如果把握不准,也会造成误用。
成语的谦敬色彩辨析成语也有谦词和敬词之别,这和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是相同的。
如:秦晋之好、两小无猜、竹马之交、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等。
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用在该句明显不妥。
“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用在该句显然有误。
“隐”与后面的“苦衷”意思重复。
引申为最好的。
“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
试题:“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分析:“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只能出自自己之口。
如:例一:我们都喜欢看武侠小说,有时上课也禁不住翻两页,长此以往,我们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在劫难逃”指不可避免的一定会发生的灾难,不能与“将”搭配。
修改:删除”的苦衷”例三: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门庭”与“市”是不同类的地方,可以相似。
同类用于年轻人身上的还有:少年老成,天真烂漫,血气方纲,年经有为等。
例二:我市城建和交通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反复论证,从长计议,确定在107国道上再建三座大型立交桥。
类似的成语还有殚精竭虑、不刊之论、文不加点、叹为观止、破釜沉舟、屡试不爽、光怪陆离、苦心孤诣、口若悬河、细大不捐、惨淡经营、目无全牛等。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五十年前是好朋友”矛盾。
用于褒义。
“门庭若市”是“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的意思。
胡荼任身居高位,不思进取,反而贪污受贿,最终撤职罢官,落得个功成身退的下场。
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双性成语的辨析,这类成语既有褒义,又有贬义,尤其要引起重视。
例一:高考成语试题中“蓬荜生辉”就是从这个角度测试的。
(1999年全国卷)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常用成语误用之画蛇添足这也是成语使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错误,因为对成语内涵了解得不透彻,在句中再次使用了与成语意义雷同的词语,致使语义重复。
成语的性别色彩辨析成语在形成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用在老人身上明显不合适。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例二:今天镇上恰逢集日,只见人流涌动,摊前若市。
成语“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女孩。
当然不能用于同性之间。
例一:先看一个高考题“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最早见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类用于女性的成语还有:巾帼不让须眉、河东狮吼、及笈之年、秀外惠中、倾城倾国、国色天香等。
”分析:“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别人的敬意,只能对人。
(2000年北京春招卷)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处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分析:“色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而“殷红”是单色,前后矛盾。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
例六:目前,又有一名同案犯被抓获,其余亦将在劫难逃。
下面是收集了30条广告用语,请你试分析一下。
在成语运用中,褒词贬用的情况也是有的。
“唯你是问”是”唯问你”即“只问你”的意思。
而“摊前”即是“市”的一部分,又谈何“若(像)”不“若(像)”呢?例三:有的人事前信誓旦旦,拍胸脯打保票,但一出了问题就躲之夭夭。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这一类型在高考题中还没有出现过,要当作重点复习。
小结:从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活用成语一定要弄清原意、遵循语法规律、并符合切实的语境。
其中的“是”是一个文言助词,只起提前宾语“你”的作用,并无实义。
“老气横秋”形容暮气沉沉,缺乏朝气,多用于年轻人身上。
这类用于男女之间的成语还有很多。
辨析成语的数量色彩成语中能表示数量的很多,其中有的只能用于单数,有的则只能用于复数,不分辨清楚也容易误用。
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例二: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山万里霜”。
分析:“拿你是问”是模仿成语“唯你是问”而造的一个短语。
“从长计议”指不急于做决定,与“确定”矛盾。
例二:222宿舍里的四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侃侃而谈”意思是说话有根有据,从容不迫。
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分析:“躲之夭夭”是模仿成语“逃之夭夭”而造的一个短语。
“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
指居第一位。
句中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显然错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的工作作风。
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增强句子的生动性,而且让人感到生硬别扭。
修改:删除“人民的”小结: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
常用成语误用之胡乱模仿在成语活用过程中,模仿成语仿造新词出现失误,或语义不通,或语法错误,或弄巧成拙。
例三:这场战斗打得异常艰苦,经过三天三夜的顽强拼搏,我军终于旗开得胜。
“长此以往”指长期这样下去,将来会出现某种情况,不能用于表过去时态的句子。
“蔚然成风”形容美好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耳濡目染”指经常接触,自然受到影响,与“那天”矛盾。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例一: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例一: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