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结构组成

合集下载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64卦详解【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乾为天第一乾①。

元亨、利贞②。

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①乾,卦名。

《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

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

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

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

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

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

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

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

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

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

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

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

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

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

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

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

《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

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

元,大。

亨,通。

利贞,《说文》:“贞,卜问也。

”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

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大和,乃利贞⑧。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

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64卦详解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

周易的结构组成

周易的结构组成

《周易》的结构组成——摘录于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

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

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

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

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

《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

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

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

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

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

其图形(二)下注为:《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

”《说卦传》曰:“《易》,逆数也。

”《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

”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其图形(三)下注为:《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

国学基础--周易概论

国学基础--周易概论

二、《易传》对《易经》思想的发展
五、《说卦》,主要记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八卦(这八卦也称“八经卦”,因为是由它组成六十四 卦的。六十四卦,经过“经卦”的重叠,又叫“别卦”) 所象的事物。《说卦》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 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原始 卦象。《说卦》又加引申,一个卦可以代表多种事物。 六、《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 七、《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却不依照六十四卦 的顺序,错杂解释,所以叫“杂卦”。
1、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履霜,坚冰至。(坤六二)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辞,小过六五) 2、政治斗争、社会矛盾: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物用。(师上六) 何校灭耳,凶。(噬嗑上九) 3、古代战争记录: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既济九三) 4、古代农业、畜牧业知识: 不耕获,不菑畲。(无妄六二) 畜牝牛,吉。(离卦辞) 5、商业、交通知识: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旅六三)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初九)
四、易学简史
• 《周易》问世后,最早见于《左传》 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27 年)。千余年来历代学者对《周易》 一书著述不辍,形成为独特理论体 系——“易学”。
• 先秦易学:逐步理论化,形成《易传》发展阐释 《周易》哲理,奠定易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两汉易学:经学分支,以象数推演为特色,开辟 《周易》象数学传统。 • 晋唐易学:受魏晋玄学影响,以王弼易学为代表, 将易理玄学化,开《周易》义理派之先河。
一、《易经》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 《易经》中包含的古代思想文化资料相当 丰富,剥去其占筮体系的外壳,不难发现 其古奥文句之中,保存着许多宝贵的上古 知识:历史学家从中考证出殷先祖王亥 “丧牛于易”的故事(旅上九);民俗学 家发现有古代抢婚制度的纪录,“屯如邅 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屯六二); 天文学家从中找到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 子的记载,“丰其蔀,日中见斗”(丰六 二)。

周易结构

周易结构

周易一、易经(六十四卦)二、易传《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

周易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老子思想又影响了《易传》。

《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十篇统称“十翼”。

1、系辞: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

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

《系辞》是《十翼》中的两篇。

《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

2、彖传:《彖传》为《易传》中的一部分,是解释六十四卦卦辞的。

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

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

《彖传》:彖是兽名,有利齿。

《彖传》主要解释各卦的卦名和卦辞,从六爻的整体形象,说明该卦的意义。

《彖传》附在六十四卦下,各卦都有。

3、象传:《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

《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

《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64卦,每卦6爻辞,共384爻爻辞,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辞。

)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

也称象辞。

4、文言传:《文言传》是专门解说乾坤二卦的文字。

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经》的关键。

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

5、说卦传:是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所象征的各类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以辅助占断吉凶的,故名“说卦”。

立体周易

立体周易

周易一、周易的基础部分周易是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对天、地、人和时间为客观对象的认识后,总结和创立一套符号系统和运算模型,就象选现在的计算机一样,在一的数学模型上对许多事情进行数学计算,然后就有了我们的数字时代。

我们先贤也创立了这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包括了人和宇宙客观的关系,人和人的社会关系等,以及万事万物的变化都统一于这个模型中来,万事万物都大统一这个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已知的时空和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也可以知道未知时空和社会的部分发展和变化。

这个运算模型叫:《易》。

《易》在远古就有,到了后来的夏、商、周,每朝每代都有自己的《易》,只不过到了周,周文王做了后天八卦的易后,人们一直沿用到现在。

周朝的易叫《周易》主要内容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阴阳五行、河图与洛书、64卦序、天干地支等。

1.先天八卦1)八卦的由来我们的祖先根据万物的产生发展得规律,创立了一套符号系统,这系统的基础元素就是“卦”。

这卦又是如何又来的?卦的产生是以人为中心的空间观察宇宙万物而得出的。

具体讲就是:老子的《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再生万物。

首先,道生一,以人为中心来看这个“一”,这里面就它的信息,因为在人对它时候,它就有左右之分,在左为阳,在右为阴,我们的先人创立了“—”阳爻和“- - ”阴爻,来表示“一”左右之象。

然后由一再生二,也就是“一”的前后运动,在人为中心的观察来说:前为阳,后为阴,也用“—”阳爻和“- - ”阴爻,也就在“一”爻的基础上有了“二”的有爻的变化,也就是一个平面变化(如图1)图1 再后,二生三:这个2爻组成的平面上下运动下,也就产生了表示上下关系的第三爻,这个表示上下变化的爻,也用“—”阳爻和“- - ”阴爻,也有其含义:在上为“—”,在下为“- - ”。

如图2.图2.最后这3爻及其变化后主成了先天八卦的立方体(如图3)。

图3先天八卦是有3个爻组成的,3爻就象“3D”,本生带有一个立方含义,只不过“3D”没有象的含义,而3爻有象的含义,有更多的信息。

《周易》的起源、结构、目的与影响

《周易》的起源、结构、目的与影响

1.趋吉避凶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 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 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 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 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 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 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王:甲骨文作 ,象斧鉞之形,本為軍事 統帥的權杖。由其有主宰与自由的内涵, 就引申為以貫通三才或德配天地者爲王。 如《說文》云:“天下所歸往也。”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 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 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為王。’” 唐·释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二: “韓康注易曰:‘王,盛也。盛德之至, 故曰王天下也。’”
孟子: 邵雍《觀物外篇: 知《易》者不必引用講解,是為知易。孟 子之言未甞及《易》,其間易道存焉,俾 人見之者鮮耳人。能用《易》是為知《易 》,如孟子,可謂善用《易》者也。
B.道家 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 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邵雍《观物外篇》: 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老子,知易 之體者也。
燥土生金,故七六次八而為兌;乾水生濕 土,故二次一而為坤,濕土生木,故三四 次二而為震巽。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後天 之位合矣”。
(三)《周易》的目的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 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 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 下之疑。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 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 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 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 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 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 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经

易经

第一节 《易经》的形成
• 2、“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 君臣不变,不能成朝。夫妇不变,不能成家。” • 《系辞传》:“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 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 适。”
第一节 《易经》的形成
• 3、“不易也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 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 《系辞传》:“天尊地卑,亁坤定矣。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卦名
六断 覆碗 中滿 下缺 仰盂 中虛 上缺 三連 口訣 柔順 阻礙 危險 不定 發動 光明 喜悅 剛健 卦德
卦 名 乾 坤 震

卦形 自 然 天 地 雷 动物 马 牛 龙 人 体 首 腹 足 工具 玉器 大舆 车辆 五行 金 土 木

颜色 大赤 黄 绿 家庭关系 行为特点 父亲 母亲 长男 健 顺 动
定义: 一、“周”,就是指周代; 二、循环往复; 三、周知万物;知周乎万物; 四、“周”,周密。 与《周礼》、《周官》一样,周当指周代
周的含义
• 郑玄说:“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 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周普, 无所不备。”以“周代”更妥。
第一节 《易经》的形成
• 一、易有三名 • 《易纬· 乾凿度》:“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 变易也,不易也。” • 郑玄《易赞》及《易论》:“易一名而含三义: 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第一节 《易经》的形成
• 1、“易者,以言其德也。光明四通,效易立节。 虚无感动,清净照哲。不烦不挠,淡泊不失。” • 郑玄注:“效易者,寂然无为之谓也。照、明也, 夫惟虚无,故能感天下之动,惟清净也,故能照 天下之明。未始有得,夫何失哉。” • 《系辞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周 易 概 说

周 易 概 说

周易概说林忠军一、《周易》释名古代对“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

英文中The Book of Chang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

“易”字也有二义:①是指变化,从文字学看,有说“易”字的构成是“日”、“月”。

“易”上为“日”,下为“月”象征日月阴阳变化;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从《周易》内容看,包含着变化的思想:如卦爻辞中,《乾》卦从初爻到上爻“龙”由“潜”、“见”、“飞”、“亢”的变化,《泰》卦中大小、往来、平陂、往复的变化。

行筮时运算而显示出数的变化,等等。

《周易》中这种变化被注释《周易》的《易传》深刻地、明确地阐发出来。

《易传》所谓的阴阳交感、天地变化的思想成为中国先秦辩证哲学中的精粹。

故“易”有变化之义。

②是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

按照古书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见刘大钧《周易概论》Pl-4)。

二、《周易》书名辨异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

《周易》、《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

《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图形(五)下注为:
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子中,极于午中。阴生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峙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
其图形(六)图形(七)下合注为:
当然这些邵氏已坦白地承认,他的易经结构图分为先天伏羲之易和后天文王之易。
对于文王和后天之易的图形结构,邵氏只绘了两个图形,即《文王八卦方位》和《文王八卦次序》。这两个图形结构很简单:他有如朱熹所说的,它来源于《说卦》。
但邵氏所绘制《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却令人费解。也就是说,邵氏为什么把《周易》的原始八卦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次序进行排列?为什么把六十四卦的次序排列为乾一、夬二、大有三、大壮四、一至到比六十二、剥六十三、坤六十四呢?还有此外圆内方的邵氏《方圆图》的编排结构又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图形被朱熹首次列入他的《周易本义》之首,并加了注译。
其图形(二)下注为:
《系辞转》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未得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
为了弄清楚这些,我们不妨先从《方圆图》入手。
有关这一《方圆图》,清代的刘一明在他的《易理阐真》中曾把它分解为三个图形,此图形倒分解得清晰明了,我们倒不妨把它复制如下。
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见图(八)。
刘一明所绘的《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见图(九)。
刘一明所绘的《邵尧夫方圆图》见图(十)。
就简略而论,《周易》的结构乃是阴阳符号变易而成。还有,《周易》的结构乃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相摩相荡重叠而成。
如果再往详细一点,就是《周易》中的原始八卦各代表一种物象;两种物象又各互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也有两个原始八卦相重叠组成了新的事物象征,这种事物又由六个爻位组成;这六个爻位的内容变易又赋予了这个事物的一个特定内容。
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常识。
《周易》的研究到了宋代,一个叫邵雍的易学大师的研究颇令人关注。在《周易》的占卜方面,他发明了“数字起卦”法,对占卜术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变革。除此以外,他对《周易》的卦形结构组成也颇有研究,并推出了《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文王八卦次序图》、《文王八卦方位图》六种图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我们先来看看邵雍所谈的这些结构。
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卽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周易本义》中所绘的结构布图及其文字说明。
朱熹把这些图形,特别是先天八卦次序图和方位图列入《周易本义》,可以说有道理,也没有道理。所谓有道理,即这些阴阳符号变易本取材与《周易》,而且邵雍在运用数字起卦后,仍在运用《周易》各卦中的爻辞来进行占卜。所谓没有道理,是邵雍所绘制的先天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与《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不一致。
刘一明所绘的先天三个图形,这些图形见于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中。就《周易卦图与人生》一书所印的版本而言,里面显然有很多谬误之处。比如说除了第一个图即《圆图》中的内圆外圆的对称并不规范外,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在内圆《坤》卦卦形外围附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部分,将外围的《坤》卦错写成《离》卦。这样内圆《坤》卦的外围八卦就形成了《乾》、《兑》、《离》、《震》、《巽》、《坎》、《艮》、《离》,这里《坤》卦外围的八卦便少了一个《坤》卦,多了一个《离》卦。又比如说第二个图形,即《方图》中,在第二行从左往右数第五个卦形,此卦为《小过》,其卦形为《艮》下《震》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此图最后一行从左往右数第七个卦形,此卦为《夬》卦,其卦形为《乾》下《兑》上,其阴阳符号为(䷪),但此图却将其阴阳符号画为(䷄)。就这两个《圆图》与《方图》的文字和阴阳符号,其错误就是明星易见的。
周易的结构组成
———————————————————————————————— 作者:
———————————————————————————————— 日期:
《周易》的结构组成
——摘录于杨兴让著《周易研究》第三章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构组成,《周易》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周易》本身乃由符号错综而成,其结构就显得更为复杂。
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
朱熹除了这些注释外,还在《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处注道:“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
朱熹除了以上各处注说明外,还在《卦变图》之后有一段注释说明文字,其文字为:
其图形(三)下注为: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
其图形(四)下注为:
前八卦次序图,即《系辞传》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