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

《建筑环境学》习题参考(附答案)

1.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能时具有选择性,它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主要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而地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大气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温度决定了空气温度。 2.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有效天空温度的计算公式为: 4 144])70.030.0)(026.032.0(9.0[o d d sky T S e T T +--= 查空气水蒸气表,可知:t =25℃时,e d =31.67mbar 查表2-2,T d =32.2+273.15=305.35 K ,另外,T 0=25+273.15=298.15 K ∴ 计算得:T sky =100×(74.2-9.4S)1/4 如果没有大气层,可以认为S =1,则计算求得:T sky =283.7 K 3.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

结霜? 答:由于晴朗夜空的天空有效温度低,树叶表面与天空进行长波辐射,使得叶片表面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所以出现结露或结霜现象。 4.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答:水体和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热岛效应,一方面植被覆盖地面,可减少地面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水体和植被的蒸发量加大,带走了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热量,这些都有利于城市空气温度的降低。水体蓄热能力大,有利于降低日间热岛强度。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吗?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计算公式为:out L out air z Q aI t t αα-+= 由公式可以看出,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不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还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吸收率有关。 6. 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环境学复习

第2章建筑室外环境 一、基本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室外综合温度、真太阳时、温室效应、逆温层、霜洞太阳高度角: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平线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指太阳直射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线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在室外气温度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aI/h out ,并减去建筑物表面与坏境进行的长波辐射的等效温 度值Qlw/h out 。显然综合温度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并非实际的空气温度。 真太阳时:太阳真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 为1h,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计算公式为T=T m ±L?Lm 15 +e 60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逆温层:是指在接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有时在某个高度范围内,空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在上,冷空气在下,极大地抑制了自然对流作用,使得这时空气层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扩散。 霜洞:空气流入洼地在没有空气扰动时冷空气聚集造成气温低于地面上的空气温度,这种温度局部倒置现象的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二、思考题 1.试解释我国北方住宅为何要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 2.采用两种积分变换法,得到和两种冷负荷计算方法。 3.对人体的能量代谢率M起绝对影响的是。 4.建筑物必须满足美观性、安全性和、四个要求。 5.冬季的太阳高度角 越小,则其日射强度越。 6.夜间辐射包括与长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与周围建筑和其它物体外表面的长波 辐射。 7.声速是声波振动状态的传递,与媒介的弹性、和有关。 8.按灯具布局情况可分为照明、照明、照明和照明四种照明 方式。 9.不好的室内空气品质除了引起人的不舒适外,还会 和。 10.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中暴露水平评价属于评价指标。(选填“主观、客观”) 11.高激发的热环境适合做的脑力工作。(选填“简单”或“复杂”) 12.室内污染物按其特性可分为:、、三类。 13.某点的空气龄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品质越。 14.确定太阳位置常用的两个角度是和。 15.普通平板玻璃对太阳辐射能中的是高透过。 16.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会使人。 17.根据消声原理,可把消声器分为:、和消声器。 18.人工光源分为光源、光源和LED光源三大类。 19.获得自然通风压力差ΔΡ的途径有和。 20.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约在 Hz~ Hz。 二、判断题(对选“√”,错选“×”) 1.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空气对长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 3.常规的送风空调去除的冷负荷包括室内其他各表面向空调的辐射热量。()

4.热中性就是热舒适。() 5.吸烟是世界公认的肺癌的第二大诱因。() 6.物理吸附对所吸附的气体选择性弱。() 7.共振吸声结构主要用于吸收高频声波。() 8.在暗环境中,人眼能看清物体的颜色,但无法分辩物体的细节。() 9.我国气候分区有两种: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建筑气候区划。() 10.在天气晴朗的白天,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不计。() 11.当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可用稳态法计算建筑冷热负荷。 () 12.人的热感觉最初由人体皮肤温度决定、最终由核心温度决定。() 13.送风可及性与送风中指示剂浓度有关。() 14.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 15.在办公室内,可以用CO 2浓度作为衡量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其原因是 CO 2 浓度易测;并 且 CO 2 浓度能够反映了室内人体代谢污染物的总体水平。() 16.相对热指标RWI和热损失率HDR都适用于稳态热环境。() 三、名词解释 1.建筑环境学: 2.得热: 3.空气龄: 4.(声音)掩蔽效应: 5.空气温度: 6.热负荷: 7.平均辐射温度: 8.光通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影响人体与外界热交换的因素。 2.简述室内得热途径。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

第一章 1.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 内空气质量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七个主要 部分组成 2.建筑满足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环境舒适性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1.赤纬是地球中心和太阳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他的变化范围为+23.5~~- -23.5. 2.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赤纬、时角、纬度 3.太阳常数:在I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 表面的太阳辐射照度I=1353W/m2,称为太阳常数。 4.太阳辐射照度的影响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5.大气透明度;令P=Il/I0=exp(-a) 大气质量;m=L’/L=1/sinB 6. 风玫瑰图(P21) 7.室外气温的影响因素:第一,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第二,地面的覆盖面;第三,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8.霜洞现象: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臵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霜洞 9.不当风场的危害1)冬季住宅内高速风场增加建筑物的冷风渗透,导致采暖负荷增大 2)由于建筑物的遮挡作用,造成夏季的自然通风不良 3)室外局部的高风速影响行人的活动,并影响舒适 4)建筑群内的风速太低导致建筑群内散发的气体污染物无法 有效的排出,而在小区内聚集 5)建筑群内出现旋风区域,容易积聚落叶废纸塑料袋等废弃物 10.什么叫做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 答: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的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叫做热岛现象。 原因:由于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原因,造成城市的空气温度要高于郊区的温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内热湿环境形成原因是各种内扰和外扰,外扰主要包括室外气候参数例如室外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变化,以及邻室的空气温湿度等,均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传湿空气渗透使热量和湿度进入室内,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影响。内扰主要包括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 2.围护结构表面特性:热惯性 如何影响反射率吸收率:对于太阳辐射,围护结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建筑环境学思考题答案.docx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暧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而温度改变,还是地而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晴朗的夏夜,气温25°C,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而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乂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C,相对湿度在30%-70% 之间,则U=6°C-19°C,有效天空温度t sky=7°C-14°Co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恋可以达到0°C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諾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血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曲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而铺装,虽然减少了地而对辐射的吸收,但其 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 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品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02,放出0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血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 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渗透空气的得热直接进入室内成为瞬时冷负荷。对流部分的也会直接传递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的瞬时冷负荷? 答:不是,因为这些散热部分要与室内各表而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衰减和延迟。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答: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比较小,在

建筑环境学复习重点解答课后思考题补充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建筑环境学?P5 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 并对此作出科学的评价,为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2.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P5 建筑环境学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等若干个部分所组成。 3.建筑环境学的任务是什么?P5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外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至今人们仍希望建筑能满足人类的哪些要求?P2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说引起的危害或认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与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应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5.建筑环境学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地位是什么?P4 专业基础平台之一,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室外气候的七个参数:大气压力、地层温度、空气温度、有效天空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 1.何谓地方平均太阳时、真太阳时、时角、时差、世界时、北京时间。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9-P10 地方平均太阳时:是以太阳通过该地的子午线时为正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为世界时间的标准时。 真太阳时: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度为一小时。 北京时间:东8时区的时间, 即以东经120度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的标准。(北京时间=世界时+8h)时角h:时角是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前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时角是真太阳时用角度的表示) 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 2.什么是赤纬、地理纬度、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它们之间有何关系。P8、P10 赤纬:地球中心与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地理纬度:是地球表面某地的本地法线(地平面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至地球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因素有三:赤纬d、时角h、地理纬度Φ。 3.了解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P8-P9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1.所谓建筑环境学就是指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和健康的一门科学。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等及其相互间组合后产生的效果,并对此作出科学评价,为营造一个舒、健康的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有等解决问题是:①如何解决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②如何解决“建筑病综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的问题。 2.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与气流环境,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即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及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基于建筑环境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独立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人们是从各个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室内各种微气候环境所形成的机理及其与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相互间的关系。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1.与太阳的光辐射,气温、湿度,风和降水等因素有关。 2.以太阳通过某地区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为平均太阳时;以本初子午线处的平均太阳时作为世界标准时(世界时);以东经120℃的平均太阳时为中国标准(称为北京时间)。 3.相对位置可用纬度,太阳赤纬d,时角h,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A表示,其中前三个参数、d、h是直接影响和A的因素,因为是表明观察点所在位置,d表明季节(日期)的变化;h是表明时间的变化。当太阳离地球最远时,太阳光是垂直于直射地面的,具有很高的辐射强度,所以最热而形成了夏至,当太阳距地球最近时,太阳光是斜射地球表面的,其辐射强度很弱,因此最寒冷导致了冬至。 4.一部分为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即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成

修改版-建筑环境学第三版答案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第三章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 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 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建筑环境学简答题知识点

第一章思考题 2 .为什么炎热,潮湿,寒冷和干燥地区的建筑样式差别很大? 要点:气候,即建筑外环境,是造成区域建筑物形态不同的主要因素。炎热、寒冷、潮湿地 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是造就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炎热地区需要建筑能够抵御炎热的侵 袭;寒冷地区需要抵御寒冷的侵袭;潮湿地区则需要注意防潮。再者炎热或者寒冷或者潮湿 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需求加上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建筑样式差别较大。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 7.舒适、节能、经济和可持续建筑的采暖,制冷和采光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基础建筑设计层次。通过建筑设计本身减少冬季的散热;减少夏季的得热;高效能地利用自然光。这一设计阶段的失误会使其后的建筑设备所需的容量成倍的增加,进而造成能量的大幅度的消耗。 第二被动系统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措施是采用被动的方法使用自然能量,如被动的加热、冷却、通风和采光。这一阶段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由于第一阶段的失误所造成的浪费。这前两个层次的工作是由建筑师完成的。 第三机械系统的设计。第三个层次的工作是设计建筑物中的机械设备(如暖通空调设备,电气设备等等),它们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来处理前两个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北方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冬季能抵御寒冷的侵袭,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能在每天都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不需要抵御寒冷而是在夏季 能够尽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因此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不适合南方地区。 2.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导致空气 地面温度温度改变考察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 1.辐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从总体上讲,空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结论是大气分子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十分微弱。从总体上讲,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于地面投射来的长波辐射(波长3?120微米),吸收率为100%,所以结论是影响室外气温升降的辐射原因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 2.对流换热:地表与空气之间 5.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地面的反射率高意味着吸收率降低,吸收率降低对于建筑周围的可能会改善局部的温度过 热现象,但是高反射率会对周围热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

且各朝向上冬季的阴影区范围都不大,能保证周围场地有良好的日照。L形建筑会出现终日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而凹形建筑虽然南北方向和东西场地没有永久阴影区,但在各朝向上转角部分的连接方向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阴影遮蔽情况…… 6.日照中的紫外线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波长在0.25~0.295 范围内杀菌作用更为明显,波长在0.29~0.32 的紫外线还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且维生素D能帮助人们的骨骼生长。另一方面,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在0.32 以上的高密度紫处线,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因这种波长紫外线能吸收大量的臭氧,导致臭氧层浓度降低造成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都有不同程度危害。 7.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它主要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波长在3~120 )而升温,而直接接太阳辐射的增温是非常微弱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有: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取决定性作用;②地面覆盖的影响(如草地、森林、沙漠和河流及地形的变化);③大气对流的强弱快慢的影响。 8.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称为气温的“年较差”。由于我国海陆分布与地形的起伏的影响,各地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而“年较差”是自南到北,自沿海到内陆逐渐增大。 9.在不同下垫石上,温度变化是温度的局地倒置现象,其温差达到最大极限值称为“霜洞”。当阳光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途中,其中一部分(大约10%)被大气中的水蒸气和CO2所吸收,同时它们还吸收来自地面的反辐射,使其具有一定温度,此时的大气温度称“有效天空空温度”Tsky,其数值取决于地表温度Td,距地面1.5~2.0M高处的气体温度T0;水蒸汽分压力E d与日照百分比率。 10.其影响因素取决于地面性质、水陆分布、季节寒暑、天气阴晴等;其变化规律是一般为大陆低于海面,夏季低于冬季,晴天低天阴天,在黎明前后由于空气的水蒸气含量较少,但气温最低所相对湿度最大,午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虽然较大,但此时气温达最大值,当水蒸气分压力Pq一定时,最高气温所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q.b最大,所相对温度最低值。而在一年中,最热月的相绝湿度最大,最冷月的绝对湿度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蒸发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缘故。 11.风可分大气环流和地方风两大类,前者是因太阳辐射造成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度差而引起的风称大气环流;后者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热起伏,表面覆盖不同等引起的风为地方风。气象部门一般在距地面10m高处测量的风向、风速作为当地的风向

建筑环境学参考答案

1 、建筑物一般应该满足哪方面的要求: (1)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2)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 (3)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4)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2 建筑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3 对建筑有关的气候要素有哪些: 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4 太阳常数: 大气层外的辐射强度。1353瓦每平方米 6 落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有哪几部分组成: (1)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 (2)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3)大气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后再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在日间比例很小,可以忽略。 7空气温度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区别: 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也就是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计算温度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 8为什么夏天中午人们在室外感觉温度比天气预报空气温度高:体感温度是人体感觉到的温度,是一个综合的空气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湿度等的综合概念,在夏天中午,太阳辐射强烈,人体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故人们在室外感觉的温度比空气温度高。 9 风的成因有哪些: 风是指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1) 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也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2)大气环流:造成全球各地差异,赤道和两极温差造成(3)地方风:造成局部差异,以一昼夜为周期,地方性地貌条件不同,造成,如海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等(4)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10、描述风的两个主要参数: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速:单位时间风所进行的距离。 11、简述建筑小区风场形成的机理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 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 =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 =7℃-14℃。在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 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 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 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建筑环境学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 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纬度位置决定太阳高度角。南方地区太阳高度角一年四季都较高,而北方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因此,坐北朝南的格局有利于在夏季减少日射得热,冬季增加日射得热,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北方地区采用坐北朝南的第二个原因是避北风。 2. 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 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太阳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超过90%)。而空气对于这部分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所以太阳穿过空气时导致空气的升温很小。 地面和空气的对流热交换是空气温度气温升降的直接原因。地面在接受大量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与地表直接接触的空气层,由于对流换热作用而被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层又通过自然对流作用将热量转移到更高层的空气,从而导致了空气的升温。气温降低的过程也大体类似。 注意:地面因接收太阳辐射而升温所导致的长波辐射对空气的加热作用是一种次要因素。 3. 晴朗的夏夜,气温25℃,有效天空温度能达到多少?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是多少? 根据书中有效天空温度估算式(2-23)有效天空温度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的发射率有关,空气发射率又与露点温度有关,露点温度又与气温和相对湿度(或含湿量)有关,假定在晴朗的夏夜,气温为25℃,相对湿度在30%-70%之间,则t dp=6℃-19℃,有效天空温度t sky=7℃-14℃。在

某些极端条件下,t sky可以达到0℃以下。 如果没有大气层,有效天空温度应该为0 K。 4. 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晴朗天气下有效天空温度低,树叶朝上的表面与天空辐射换热强烈,同时凌晨也是空气气温最低的时候,如果此时树叶表面的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就会有结露的现象发生,如果低于0℃则会结霜。 5. 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的微气候?为什么? 能起到一定改善作用。高反射率地面(吸收率和发射率低)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较少,温升较低,从而对近地面空气的加热作用较小,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马赛克建筑)。但微气候涉及建筑物周围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风速、阳光等多种参数,高反射率地面铺装可能会带来光污染。 6. 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什么? 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水体和植被下垫面本身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砖石混凝土下垫面就少,同时,由于水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通过潜热的形式带走大量热量,使得自身温度较低,对近地表空气具有降温作用,从而能够对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一定缓解作用。此外,蒸发和蒸腾作用,将大量水气带入空气,增加了空气湿度,使人感觉更舒适。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太阳高度角 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 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 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 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7.VOCs:有机挥发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6f10344718.html,OC :总有机挥发物。 9.IAQ:室内空气品质。 10.SBS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 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gh=ρw-ρn 14.自然通风 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 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 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 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19.A声级L A 表示。 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 20.光通量 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 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 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 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24 空气龄 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的时间。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答案71627

《建筑环境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何为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方法为何?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1.与建筑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哪些? 2.何为“平均太阳时”、“世界时”和“北京时”。 3.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用哪些参数来表示,影响相对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太阳离地球最远时而最热,离地球最近时却是寒冷天气。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辐射能量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我国民用住宅建筑的最低日照标准是什么,日照时间与建筑物配置和外型有何关系。 6.日照与人体健康有何关系。 7.室外地表气温的升降主要取决于什么,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何为“日较差”和“年较差”,我国各地的“日较差”“年较差”遵循什么规律。 9.何为“霜洞”,何为“有效天空温度”;影响“有效天空温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0.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如何,为何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在黎明前后最大,而午后却最小。 11.风可分为哪两大类,并解释其定义,我国气象部门是如何测定当地的风向与风速的,风玫瑰图的含意是什么?

12.城市气候环境变暖且高于周边郊区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城市密集区易形成热岛现象。 13.我国建筑热工设计中为什么要按分区进行设计,是如何分区,分成几个什么区域。 第三章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1.室内空气环境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上人们为什么如此关心室内空气环境。 2.何为空气环境的“阈值”,根据人在空气环境中停留时间长短给出了几种阈值。 3.室内空气品质(IAQ)较狭义与广义上的定义是如何确定的。 4.了解室内空气品质的相关标准,以及国内外标准的差异。 5.何为室内环境品质(IEQ)。 6.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的种类及其造成的危害为何。 7.为了减轻室内空气污染可采取哪三种途径;分别写出稳态和非稳态下的全面通风换气稀释方程,并解释其含意。 8.理论上的通风换气量是如何确定,工程设计中新风量如何确定,ASHRAE Standard62-1989R 给出的新标准如何。 9.室内气流组织分布特性常用几个什么参量给予评价,其参量的含意为何。 10.何为“热压”、“余压”、“风压”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11.为什么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规定,在实际计算时仅考虑“热压”的作用,而“风压”一般不考虑。 第四章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 1.围护结构的传热方式为何,传递的热量由哪几部组成,得热量的多少与其围护结构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