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第二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二次周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含答案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口,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D.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2、图表示某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该过程一般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由B端向A端移动

C.若某tRNA中反密码子为UAG,则a链上对应碱基为ATC

D.酶X表示RNA聚合酶,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

3、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4.下列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的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1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第3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78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

要进人的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些氧分子至5、空气中的O

2

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

A.8 B.9

C.10 D.11

6、把豌豆放在26℃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对应制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IAA、赤霉素等几种同浓度溶液中,经过3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意:C表示不含IAA和赤霉素,G表示含赤霉素,I表示含IAA

A.如果对切段S3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再进行实验,那么影响实验结果最大的是DNA合成抑制剂

B.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的细胞对于不同种类的激素反应相同

C.切段S2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3的细胞

D.赤霉素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4分)

7、菹(zu)草是一种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能充分利用和开发菹草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真光合速率)。分析回答:

(1)菹草叶肉细胞中含较多叶绿素,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其作用是。

(2)由图1可知,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在℃左右;在35℃时,菹草每小时呼吸作用耗氧量约

为 mg.g-1L-1。

(3)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2m 左右。结合图2分析其依据是。若将水深增加到3m以上,菹草的呼

吸速率将。

(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水体流动不畅,生长旺盛的菹草有时突然光合作用能力明显降低,甚至衰亡。结合图3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

8、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中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从20℃的环境进入到0℃的环境中时,激素A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该激素的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同时,人感到寒冷,人形成冷觉的中枢位于。

(2)当正常人吃饱饭后,激素(填“B”、“C”或“D”)增多,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3)如果图中的甲结构产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其分泌量的多少受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______________激素的调节。

(4)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它还是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及与的控制有关。

9、实验是生命科学十分重要的发现和论证方法,实验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和结论.请根据题意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1)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取洋葱根尖后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表示该步骤正常操作,“﹣”表示该步骤未操作).观察其中装片,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的是同学制作的装片.甲同学观察到染色体染色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

(2)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染液染色后,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色.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和目测估计法两种.(4)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原因是,若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5)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

10、果蝇种群中翅型有3种:长翅、小翅和残翅,该性状由A与a、H与h两对基因共同决定:基因A、H同时存在个体表现为长翅,基因A、H均不存在则表现为残翅,其余均为小翅.某果蝇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分析回答:

(1)该果蝇的一个基因组中含有条染色体,若该果蝇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产生该细胞的原因为.

代雌雄个体相(2)现选择基因型纯合的长翅雌性个体和残翅雄性个体杂交,F

1

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互交配,则在F

2

(3)对F

果蝇进行诱变处理,并使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后代中出现了新的

2

翅型(由基因h+控制),但是该突变型个体的比例明显低于理论预期.相关实验已确定h+基因对雌配子存活无影响.

①现有各种正常及突变型的雌雄果蝇,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基因h+是否影响雄配子的存活.

A.实验思路:.

B.结果与结论:若,h+对雄配子无致死效应;若,h+对雄配子有完全致死效应.

②若H及其等位基因既影响翅型又对配子的存活产生影响,这一现象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

11、【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在调查某湖水中H细菌指数(1升水中含有的H 细菌个数)的实验中,先将5升湖水水样浓缩至5毫升,然后各取浓缩水样1毫升,涂布到4个培养皿中培养,培养后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42、38、55、18。请回答:

(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和淀粉分别为细菌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______, 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璃棒、试管、锥形瓶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水样的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_________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细菌培养产生的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称为____ ____。根据上述结果计算,被检水样的H细菌指数为_______。用这种方法测定密度,实际活菌数目要比测得的数目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B

【解析】解:A、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由于渗透作用液面会继续上升,上升的时候将漏斗的溶液稀释,渗透压下降,因此m减小,A错误;

B、注入等浓度的蔗糖后,漏斗中的蔗糖被稀释了,现在注入了和开始等浓度的蔗糖,实际上此时漏斗中的蔗糖浓度增大了,因此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增加,m升高,B正确;

C、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漏斗内的浓度降低,渗透压下降,m将减小,C错误;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a增大,b也增大但小于a的增加值,m减小,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解:A、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只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 正确;

B、根据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沿着mRNA分子由B端向A端移动,B正确;

C、若某tRNA中反密码子为UAG,则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为AUC,因此a链上对应碱基为TAG,C错误;

D、酶X表示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可以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D 正确.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矗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4.【答案】C

【解析】解: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3代,产生8个噬菌体,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占总数为,A正确;

B、某DNA片段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比例为35%,则整个DNA分子中A+T的比例也为35%,进而可推知C=G=195,则第三次复制该DNA片段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95×4=780个,B正确;

C、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染色体均被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分开的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两极,所以形成的四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不能确定,C错误;

D、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D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O

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空气中的O

2

要进人的组织细胞中,并

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需要依次穿过肺泡壁、肺泡外毛细血管壁、红细胞的细

胞膜进入红细胞;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处,再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最后再穿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共穿过11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D正确。

6.【答案】C

【解析】如果对切段S

3

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后再进行实验,那么影响实验结果最大的是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因该处细胞不再进行分裂,A项错误;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的细胞对于不同种类的激素反应不相同,幼嫩

细胞更敏感,B项错误;I表示含IAA,根据图2可知,I中的切段切段S

3

伸长

比S

2更多,说明切段S

2

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要低于切段S

3

的细胞,C项正

确;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判断赤霉素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好,D项错误。

7.【答案】(1)类囊体薄膜吸收、传递和转化

(2)20 1.0

(3)水深2m处,光照强度适宜,菹草净光合速率接近最高降低

(4)菹草生长旺盛是,水中大量CO

2被利用,由于水体流动不畅CO

2

得不到及时

补充,导致pH升高,菹草光合速率降低(碱中毒)

【解析】

试题分析:

(1)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反应有关的叶绿素;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2)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从图1可以看出在20℃时菹草净光合速率最大,所以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0℃。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效率,从图1可以看出35℃时,净光合速率是-0.2 mg.g-1L-1 h-1,实际光合速率是0.8mg.g-1L-1h-1,所以呼吸速率是1.0 mg.g-1L-1h-1。

(3)水深主要通过影响光照强度来影响光合作用,要使菹草生长最好应选择净光合速率最大时对应的光照强度,结合图2分析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2m 左右,是由于水深2m处,光照强度适宜,菹草净光合速率接近最高。水深超过2m,真正光合速率和净光合效率的差值在减小,即呼吸速率在降低。

(4)结合图3, pH升高菹草光合速率降低,菹草生长旺盛是,水中大量CO

2

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pH升高,菹草光合速率降利用,由于水体流动不畅CO

2

低(碱中毒)。

8.【答案】(1)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神经—体液调节大脑皮层

(2)B 丙(3)性激素(4)生物节律

9.【答案】(1)乙没有漂洗除去残留的解离液

(2)健那绿蓝绿

(3)记名计算法

(4)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增大稀释倍数

(5)原生质层

【解析】解:(1)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着色,甲同学未漂洗,因此观察到染色体染色不理想;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乙同学未解离,因此其观察装片时会发现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2)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4)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探究活动中,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使酵母菌分布均匀;若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可适当增大稀释倍数再观察.

(5)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10.【答案】(1)5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2)长翅:小翅:残翅=3:4:1

(3)①A.选择突变型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

B.后代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 后代个体均为雄性

②一个(种)基因可以决定两种(或多种)性状

【解析】解:(1)由题图可知,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X、Y是异型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因此果蝇的一个基因组包括3条常染色体和一条X、一条Y染色体;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XY,如果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YY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基因与a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

(2)由题意知,纯合的长翅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 H X H,纯合残翅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aaX h Y,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X H Xh、A a X H Y,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雄果蝇中,长翅的概率是A_X H Y=,残翅的概率是aaX h Y=,小翅的概率是1﹣,因此长翅:小翅:残翅=3:4:1

(3)①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基因h+是否影响雄配子的存活,如果h+对雄配子无致死效应,则雌果蝇产生一种性染色体组成是X的配子,雄果蝇产生的配子是X:Y=1:1,则选择突变型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果蝇性别比例是雌性:雄性=1:1;如果h+对雄配子有完全致死效应,则雄果蝇产生的配子只有含有Y染色体的配子能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个体,则选择突变型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果蝇性别是只有雄性个体.

②若H及其等位基因既影响翅型又对配子的存活产生影响,这说明一个(种)基因可以决定两种(或多种)性状.

11.【答案】(1)氮源、碳源

(2)①②③

(3)恒温培养箱等量无菌水

(4)种群 45 大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在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5)灭菌

【解析】

试题分析:(1)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和淀粉分别为细菌生长提供氮源、碳源。(2)实验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即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

(3)接种后的平板要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需要接种等量无菌水。

(4)菌落数为18的实验组可能是多个细菌粘连在一起形成了菌落,或操作不当导致了菌落数偏少,其实验结果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计算时应舍弃,所以被检测水样的H细菌指数是(42+38+55)/3=55。涂布时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的情况,会使测定的数量少于实际的数量。

(5)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计数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t624713 6089 悉 34536 86E8 蛨LI30156 75CC 痌H32835 8043 聃35429 8A65 詥21226 52EA 勪24351 5F1F 弟31580 7B5C 筜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