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帝国主义与军国主义
日本军国主义

日本,是我国的古老邻邦。
两国自西晋以来的友好交往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主题。
然而,到了近代,日本与中国却变成了侵略国与被侵略国。
这就不得不提日本近代走上的军国主义道路。
说到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对中国的侵略危害,就不得不提到日本的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非常奇特的社会变革。
这次变革,既给日本带来了全面开放学习西方的社会效果,同时也给日本带来了天皇军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甚至直接促进了日本对外进行军事扩张。
如果说此前日本的军国主义只是一种趋向或者停留在理论上,那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便彻底实践了它。
因此,研究日本明治维新,可以让我们更多了解到所谓的“日本军国主义”。
要讨论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从内容上看日本资本主义起步晚,却迅速发展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这直接归功于明治政府推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富国强兵”是主体,是诸政策之首。
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取消旧的军制及建立新的军制。
军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便是模仿西方,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
它为战争服务的作用不言而喻,这就成为近代日本穷兵黩武的重要基础。
“殖产兴业”是指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汗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但是由于经济方面改革不彻底,地税改革和士族授产等改革使农村土地制度(寄生地主制)留有浓厚封建残余,农村成为“国内殖民地”,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又使大批士族无法生存而对明治政权不满,统治阶级则以对外侵略扩张将心怀不满的农民、士族的不满情绪引向海外征战,这便又加速了日本的对外侵略,加剧其军国主义程度。
“文明开化”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上提出“和魂洋才”,以本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主,鼓吹“忠君”等武士道精神。
这一时期的武士道,对内作为精神工具,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对外则鼓舞日本国民踏上了侵略亚洲各国的道路。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危害及认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被逐渐发展为军事主义国家。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孕育形成阶段,从明治政府成立起到西南战争结束的1877年。
在这期间,日本确立和巩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建立起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武装和警察、监狱,并开始对外实行侵略扩张;第二阶段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体制完全确立阶段。
以陆军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1894年。
这一时期,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第三阶段是发展与演变阶段。
从甲午战争后的1895年至法西斯军国主义败亡的1945年。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确立后,几乎是每5年就对外用兵一次,直至彻底败亡。
1936年法西斯上台,则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极端表现形式。
日本军国主义的实质是一种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了日本主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也是由于日本被这种狭隘民族主义所控制,使日本平均每过五年就发动一次战争,不光耗尽了日本国内的势力,也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尽的伤痛。
其中伤害最深的要数中国。
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伤害主要分为四条:一、从政治上来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在十九世纪末,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军战败,与一八九五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条约中: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且还造成了台湾和大陆难以弥补的隔阂,遗患至今;2、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
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

略论日本军国主义摘要: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在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时间最长、最野蛮、最残暴的敌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然而,日本国内一些人不仅没有反省,相反,近几年,在日本否认侵略历史、美化军国主义的逆流与日俱增,军国主义在日本阴魂不散。
关键词: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友好往来。
然而,在友好交往的长河中,也出现过令人痛心的曲折。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二战后,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被肃清,军国主义分子也没有被绝迹,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很深的也大有人在,他们一直在歪曲历史、美化军国主义、为侵略战争翻案,严重损害了两国人民的深厚感情。
一、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所谓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1.自然因素的影响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四面环海,面积小,自然资源十分缺乏,而且,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
随着历史变迁,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多,资源贫乏的日本小岛,满足不了其众多人口的需要,也满足不了其经济发展需要。
使日本民族产生危机感,所以其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拓展其生存的空间。
2.文化因素的影响(1)神道教神道教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
明治维新后,神道教被奉为国教。
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日本利用神道教大力宣扬天皇,民众必须效忠天皇;大力宣扬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和领导全世界的责任。
使国民相信日本民族是神所统帅的最优秀的民族,培植国民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在战争中,日本利用神道教把全部的民族感情都聚焦到天皇身上,从而使数百万日本人、日本士兵为了天皇而盲目地充当了战争工具。
神道教的所作所为为日本实行穷兵黩武及法西斯独裁提供了思想基础。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_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 本 研 究一九九九年第四期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汤重南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
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
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
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的思想。
因此,明治政府领导人本身就成了将封建军国主义与资产阶级军国主义融合起来的媒介。
在明治政府成立后的十年中,日本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口号下,从确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藩阀政府、建立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建立军国主义武装部队和警察,直到以西方列强为样板,迷信武力,扩充军备,对亚洲弱小邻国实行侵略扩张,1874年,侵略台湾,翌年挑起侵略朝鲜的“江华岛事件”,1876年更迫使朝鲜订立不平等的《江华条约》。
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孕育进而初步形成了。
日本军国主义体制的完全确立,大体从陆军卿(国防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的1894年。
在此期间,明治政府继续贯彻“三大政策”,并确立了近代天皇制。
随着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体制亦完全确立。
以1880年11月明治政府颁布《处理官营企业条例》为标志,开始殖产兴业第二阶段(1880—1885年)。
这期间以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为主。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废除各地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和电话等近代交通通讯事业。
(2)接管幕府和各藩的工矿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充,以形成国有的企业体系;大力创办各种称为“模范工厂”的新式近代企业。
近代东洋思想文化考点

近代东洋思想文化考点一、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点这里不准备在对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超国家主义等概念的辨析上花过多的篇幅。
从思想文化的视角来看,可以把它们视为同一层次的概念。
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概念放在标题中对本文的叙述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简略地考察一下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特征。
日本军国主义与国际法西斯主义一样,都排斥自由主义的世界观、反对议会政治、歌颂战争、鼓吹扩张、宣扬国粹主义和民族神话,这是其共同的一面。
但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日本的军国主义又显得与众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一,国家主义是其思想基础。
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是国体烟幕下日本人自我意识的大爆炸与大幻灭。
丸山真男把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分为三个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九·一八"事变,称为"准备时期",或叫"民间右翼运动的时代";从"九·一八"事变前后到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军部作为法西斯主义的推动力,在策动一系列恐怖事件之后,逐渐成为主宰国政的核心。
这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成熟期";此后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其"完成期"。
(2)这主要是从显在的组织形式和政治结构来划分。
如果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从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日本思想界的主流。
(3)而日本帝国主义、军国主义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幕末维新时期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日本人对nationalism的两种不同译法)。
面对西洋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保家卫国、富国强兵、民族大义等思想的兴起本来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日本国家主义思想的兴起从一开始就包含有"超(ultra)"或"极端(extreme)"的因素。
所谓"超"或"极端"的国家主义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侵略邻国来弥补本国对西洋列强屈服所造成的损失。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和军事改革,逐渐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
本文将探讨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被封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体系中,对外交往十分有限。
然而,随着明治维新的兴起,日本开始追赶西方列强,改革经济、军事和政治制度。
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概念在这段时期开始逐渐形成。
日本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态在明治时代初期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日本军队被赋予了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
以大神弥太郎为首的军人集团在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坚信军队是国家的最高荣誉和尊严,认为通过武力扩张可以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家的威严。
这种军事至上的意识形态在日本国内蔓延开来。
随着日本军队的壮大和军国主义思潮的扩散,日本开始向外扩张,采取侵略政策。
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这场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并确立了日本在朝鲜半岛和台湾的殖民统治。
之后,日本目光瞄准了更为广阔的亚洲领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选择了与英美法等国结盟,参与对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的占领。
这次战争使得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旅顺、大连等)和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帕劳群岛等)建立了殖民地,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日本的帝国主义势力。
随着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日本开始出现了强烈的军国主义氛围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满洲国。
随后,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盟国作战,并进一步侵占东南亚多个地区。
然而,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追求最终以失败告终。
经过世界各国的抵抗,以及核打击等因素的压力,日本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45年,日本投降,其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野心彻底破灭。
回顾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是在国内民族主义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与帝国主义政策,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理解现代日本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的背景、触发军国主义的因素、军国主义的特点以及帝国主义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日本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整体上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体系,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才开始逐渐摆脱封闭状态。
明治维新为日本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知识、技术和制度,打破了传统的体制,使得日本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触发军国主义的因素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兴起源于明治维新之后,其中有几个重要因素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首先,明治维新打破了旧体制,使日本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迅速西化,使日本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
这种压迫感促使日本开始崇尚强大的军事力量,以保护国家安全。
其次,日本的军国主义也与自明治维新后的民族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日本人开始强化对自己民族的认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国家自豪感。
再者,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也使得日本产生了一种自卫意识,认为通过建设强大军事力量可以抵御外敌。
三、军国主义的特点军国主义在日本的崛起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军国主义在政治上表现为军队与政府的紧密结合,权力高度集中。
军事指导者拥有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政府被军队控制,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和政策。
其次,军国主义在经济上表现为军工业的迅速发展。
以日本海军的扩张为例,海军需要大量的军舰和武器装备,这导致了日本国内军事工业的繁荣。
此外,军国主义还在教育、宣传等方面对民众进行了广泛的影响,强调国家主义和军队的荣誉。
四、帝国主义政策随着军国主义的兴起,日本开始展开帝国主义政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相继征服了朝鲜、台湾和中国的一些地区,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
此后,日本又发动了侵略战争,例如对中国的侵略行动,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这些军事行动为日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
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兴起的

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兴起的通信1204 吕文诺庄御乾孙仲乐孙金刘豪张华超团队一、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是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政治基础、前提条件。
明治政府建立后,近代天皇制基本确立。
接着,明治政府通过明治维新采取的富国强兵之策,使日本迅速走向近代军事化,为日本军国主义形成开辟了道路。
特别是1889年颁布了《日本帝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日本君主立宪政体,赋予了天皇专制君主权力,内阁只对天皇负责,陆军部独立于内阁之外,给军人以殊荣,更加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色彩。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在明治维新改革中逐渐确立的,它实行对内镇压劳动人民,对外疯狂进行侵略扩张的内外政策对日本军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
二、明治政府进行的改革等对日本帝国主义形成提供了军事条件。
日本近代天皇制明治政府,为达到“富国强兵”之目的,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它消除了腐朽、落后的封建军制,建立了近代民族独立国家的常备军和军事警察制度,对日本摆脱民族危机,实行资本主义近代化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它建立的近代军事国防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又是作为加强近代天皇制国家机器的重大措施,因而对下层劳动人民来说不外是专政工具,再者它除了对付欧美列强以外,还有充当向亚洲扩张工具的一面,而且,随着日本资本主义形成的发展,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消除,这种“富国强兵”的军事改革很快演变为一条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路线。
明治维新军事改革内容表现为:改革旧的军事制度,建立近代的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首先建立和扩充近代化军队。
1871年,发布建立近卫军法令,组成1 万名专门保卫天皇的卫队(亲兵),接着仿西方军制,着手建立常备军,1873年1月颁布“征兵令”。
同时,不仅取消了武士在军事上的垄断权,还于1872年颁布《枪炮取缔规则》和1876年《废刀令》,解除人民武装以防人民反抗。
岩仓具视就此评论说:“盖令政府赖以建立重大之威权者,实因手中握有海陆军,并使人民无寸铁尺兵所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FECT ON JAPAN’S PSYHOLOG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USSO-JAPANESE WAR
Japan launches a surprise attack on a Russian concession in Manchuria
Battle of Tsushima Strait
Japanese fleet destroys Russian Pacific fleet in two hours.
Emissaries sent out to West to find best ways to do things: Britain: navy U.S.: factorie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Germany: government
RAPID MODERNIZATION
UNIT 731
Cruel and barbaric medical experiments on Chinese prisoners and peasants Developed germ warfare weapons Doctors never punished
LEADERS – TOJO and YAMAMOTO
JAPANESE ATROCITIES
RAPE OF NANJING
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
JAPAN AS AN AXIS POWER
Joins Germany and Italy in 1938
JAPANESE ATROCITIES – UNIT 731
THE JAPANESE EMPIRE
COMMODORE PERRY AND THE BLACK SHIPS
US sends Commodore Matthew Perry and a small fleet to open Japan to trade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854. Creates tumultuous period of change in Japanese society
AGGRESSION STEP 1 – MANCHURIA 1931
STEP 2 – INVASION OF CHINA 1937
Japan invades China; begins conquest Greatly angers US. First step toward World War II in Asia.
Looking for influence in China
SINO-JAPANESE WAR - 1895
Japan decisively defeats China; gains concessions in Manchuria
RUSSO-JAPANESE WAR - 1905
Japan and Russia in conflict over influence in Korea and Manchuria. Japan claims Korea.
MEIJI RESTORATION - 1868
Young emperor takes over; ends era of shoguns Embarks on rapid modernization of all facets of Japanese life.
JAPAN’S MODELS FOR MODERNIZATION
TURNING POINT – BATTLE OF MIDWAY
AMERICAN BOMBING
All but four major Japanese cities bombed, incl. Tokyo. Many are fire-bombed, many civilians killed. Atomic bombing of Hiroshima and Nagasaki finally forces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f Japan Reluctance to surrender unconditionally for fear of losing emperor, also loyalty and honor.
WHY TH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JAPANESE VICTORIES - 1942
Surprise attack worked against Russia in 1905. Japan needed to neutralize American fleet in order to take over Southeast Asia with its resources. Philippines, Indochina, Indonesia, Malaya all fall. Singapore is worst defeat ever suffered by British Army. 150,000 prisoners taken by Japanese.
Japan feels cheated after World War I. New emperor – Hirohito Rise of fanatic nationalists and military societies
EMPEROR HIROHITO
Fanatical loyalty to emperor
JAPAN AND KOREA & TAIWAN
Japan makes Korea and Taiwan full colonies of its empire.
TREATY OF PORTSMOUTH
US President Theodore Roosevelt mediates.
1920s RISE OF MILITA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