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图纸】滨湖公园景观设计施工图3总施-2(场地放线平面定位)(精美图例)

【CAD图纸】滨湖公园景观设计施工图3总施-2(场地放线平面定位)(精美图例)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逸林颐景景观设计空间针对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分析: 项目基础条件分析 (1)项目起源 a.河北省政府10月21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涿州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在环首都经济圈创造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区,科技成果孵化园,新型产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b.2010年11月6日上午,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揭牌,涿州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渐趋于协调发展的产业规模将为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的迅速崛起创造良好的产业支撑。 c.在如此大好的发展背景下,涿州却没有与经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品质居住,生活休闲等服务设施,这也成为规划项目进入该区的契机。 (2)项目特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35亩,用地面积较小,力求全方位展示涿州形象提出了挑战。(3)项目重点: a.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将原有地形加以更好的利用,南山和北山相互呼应,形成错落有 致的丰富地形,在北山建有迎春庭,寓意涿州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b.如何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衔接:因为公园所处的特殊位置,起到承接涿州和北京的作用, 所以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2.区位分析

3.交通趋势分析: 项目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周边交通便利,汽车站,107国道,都是人流聚集区。 4城市地势分析: 地质构造属太行山山洪冲积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拥有丰富的水利、地热和沙石料资源,古有“曲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称. 5项目周边资源分析 公园定性为文化公园,同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产业聚集。 6城市总体结构分析: 7项目视状分析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_16_20

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如杭州植物园选用马尼拉(Zoysia matrell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形成观赏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使空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见图4-7,图4-8。 图4-7 杭州植物园常春藤地被 图4-8杭州植物园草坪景观 Figure 4-7 Ivy cover – Botanical Garden, Figure 4-8 Turf -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Hangzhou 4.2.2城市公园植物空间构成 城市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具体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冠下空间、带状空间五种类型。(何平,2001)。 4.2.2.1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称开敞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构成开敞空间。如花港观鱼公园中,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可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非常多见,如大草坪、辽阔水面等区域,视野开阔,给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轻松之感。

自由之感。见图4-9(诺曼 K 布思,19 图4-9 开敞空间 Figure 4-10 open space 4.2.2.2半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所形成的空间称半开敞空间。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闭锁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如花港观鱼公园中,草坪西侧利用种植乔木、灌木树丛构成封闭面,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常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见图4-10,4-11。 图4-10 半开敞空间 Figure 4-10 Semi-open space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1 文化主题公园的含义 城市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具有创意性的形式与特征,以人文景观为主体,人工建造的一种能够满足游人多样化休闲、娱乐与文化需求的现代旅游目的地[1]。我国主题公园根据主题内容大致可分为2类,即以娱乐文化为主的主题乐园和以展示文化为主的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是以各地的历史人文、风土风貌等文化景观为创作源泉,提炼出1个或多个主题,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园的景观营造[2]。 2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文化表达 文化内涵是文化主题公园灵魂所在,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是对公园土地上的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设计,既要满足一般公园的各项基本要求,又要通过某一文化主题的集中体现,创造具有公园游赏娱乐和特殊园林环境特征的休闲娱乐空间[3]。 2.1 地域景观的再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发展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令人难忘、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地域景观,这些地域景观往往使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该城市,从而成为城市特色的代表。地域景观主要包括城市的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特色构筑物、农业景观、聚落景观等。通过对城市地域景观的直接模仿和复制来表达城市的地域文化,便于游人理解[4]。 2.2 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创新传统风格和手法的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小中见大,精在体宜,通过借景、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园景。传统形式的提炼与融合:对于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创新不仅仅在于整体风格和手法的应用,通过单纯语汇式的,或者对形式的抽象变形,也能取得相应的效果[5]。历史场景的再现和文学诗歌的物化:将文学、诗歌通过景墙、铺装、雕塑等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还原文学、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场景,或者再现历史场景,都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当对传统生活中的某些典型同时又具有特定的地点、地域特性的场面进行物化,将会使人想起某个时代的生活,某个地域特定的传统景观,从而更加具体和生动地表达城市文化[6]。 2.3 象征与隐喻突破功能与表面形式的束缚来传达具有深层内涵的内容,一般有直观和抽象两种形式。象征或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传达设计者某种深邃的思想,引起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联想与意象。隐喻借助于具有某种情感语言的物质属性或人们赋予景观的不同文化场所的精神内容与性格,使希望表达的概念具有直观效果,使人们与场所精神进行对话和共鸣[7]。 3 明月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案例 3.1 总体构思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政为荣、以贪为耻的精神境界和良好氛围,对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安庆市在菱湖风景区内打造一处具有廉政主题文化的景观花园清风园。清取清新雅致、清明廉政之意,意在营造一方沉淀心灵、静雅沉思的公共活动空间。 总体设计构思体现融合的理念,把现状、生态、人文、艺术4个层面叠加,构建绿色文化休闲空间。通过艺术的手段解决现状中的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更好地结合景观和人文层面,使其成为集文化、游憩、休闲为一体的景观花园。 设计中选择墙与石这一空间构筑,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之间契合点,赋予其思想与内涵。在墙的引导下,通过空间转换,让廉政主题文化在不同的空间片断中得到叠加,突出公园的主题文化氛围。 3.2 文化内涵的表达公园设计中,以地方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主题进行设计,结合广场、园路、园林小品、植物配置等景观元素,融入历史典故、风土文化,在每个景区主题展现中起到重要作用。 3.2.1 景点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园区内分为清风广场、源远流长、片墙语望、宜城清

儿童公园设计报告书

开题报告表(艺术类) 课题名称儿童公园设计 学生姓名杨盼盼专业班级12级专升本1班指导教师张华 开题报告内容:(调研资料的准备,设计的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1、设计目的: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生长过程,也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儿童时期,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能健康、顺利地完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儿童公园不仅作为一个景观、一个空间而存在,更要作为儿童的“良师益友”而存在,作为儿童生活中的“绿色伙伴”而存在。总之,儿童公园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分析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结合目前我国儿童公园设计的现状,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论,力求在公园的设计中满足儿童的需求,使其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公园的出现,在18世纪中期就已经产生了为儿童设计的公园雏形。到了20世纪,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专为儿童游玩的儿童公园。现在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中,都把儿童公园的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在美国和日本的公园分类系统中,儿童公园的排名居第一位,可以显现儿童公园的建设在城市公园中的重要位置,也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儿童公园建设的高度重视。由于儿童成长期的年龄段不同,其行为、心理和要求必然不同,因此在儿童公园的设计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性,把握住儿童天性的特点,创建既符合儿童心理行为又能引导和启发儿童潜能的活动空间。在儿童公园设计的基础上,遵循儿童特点和天性,营造出有利于儿童身心成长、能够锻炼儿童未来所需具备的能力的健康公园、安全公园、快乐公园。 2、设计思路: 儿童是公园的使用主体,他们喜欢游戏,他们需要通过游戏场地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格发展。因此,在进行儿童公园设计时,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满足儿童的需求,适应儿童的行为心理。建立在儿童公园的设计的基础上,旨在为构建一个能给儿童带来浓厚兴趣、丰富感知、无限想象并启迪心智、寓教于乐的绿色空间,为儿童的未来成长提供所需要的生活技能练习和培养他们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让儿童能够进 行主动式的游戏,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公园的真正主人。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1)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生理、心理、行为上的特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公园中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为依据。 (2)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 设计应考虑其安全性,应以服务儿童为宗旨,寓教于乐的原则。各类活动空间的设计和游戏设施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群体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例如,由于儿童身高和成人有明显的差距,一些成年人能轻松看过去的屏障往往完全挡住一个3--5岁儿童的视线,而一些适于成人使用的桌椅对儿童来说完全不方便。因此,在为儿童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儿童在活动场地中走动、奔跑、攀登及爬行时的目光视线和身体尺度。 (3)儿童公园的设计的要点 通过植物种植,游戏场地,道路场地铺装,地形,水体等因素进行设计。在植物的选择上,选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以乔木为主,供稀疏庇荫;灌木少数,采用无刺无毒的品种。全部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儿童公园是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和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绿地,它由最初的儿童游戏场地发展而来。随着社会 的发展及对儿童成长的重视,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建设了儿童公园。但 目前国内儿童公园的现状却不甚理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本文以 儿童公园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对其进行规划 设计。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 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松原市儿童公园的改造设计实践。最后,总结归纳 出儿童公园改造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四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国 内外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公园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等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针对我国儿童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性、游戏空间和游戏设施等方面,归纳出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向重视 儿童行为心理学在其中的应用方向发展,向完善儿童安全理论的方向 发展,游戏空间向“自然空间”方向发展,游戏设施以开发儿童能力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第二,通过对美国杰斯特公园自然乐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儿童乐园、麓湖红石公园儿童活动区、美国田纳西州谢尔比农场公园林地探索游乐场和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儿童游乐园五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可持续发展和融入 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以儿童为本、“游戏+学习”一体化和开发儿童 感官体验的设计原则;利用和营造自然空间,运用丰富色彩的设计手 法等值得借鉴之处,并在设计实践中应用。第三,将归纳的理论和设计

手法等应用于松原市儿童公园改造设计实践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儿童为本、“游戏+学习”、安全第一、营造自然空间、本土文化植入和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以满族图腾“海东青”生成概念,结合现状划分出主题广场区、幼儿活动区、学龄期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山水游览区、体育健身区、动物观赏区和滨江区八个区,针对改造设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探讨。第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策略,即以根据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游戏场地,游戏设计以开发儿童能力为主,在游戏场地和设施设计中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在儿童游戏场地中营造自然空间。为儿童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目标 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一个既具有功能性、景观性又有一定传播性的综合性公园。使其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本次是要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文化的主题的公园,所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让我们得之城南公园。将花架作为景观的连接,以轴线组织景观,以整齐的铺砖来烘托气氛。二是,在公园中某些交接处营造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无形中来传达公园的气质和韵味。 植物配置 绿化是优化公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案设计强调生态,注重环境。尊重现状资源。在景观空间塑造上,结合各种要素穿插组织,营造立体的绿化系统。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绿地上开辟必要的道路和尺度怡人的活动硬地,设计富于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的生态区。植物配置原则是要通过种植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人们活动的作用。 本次设计中强调植物形态和季相变化,创造活泼的视觉效果和时空景观 的趣味性。同时,考虑种植效益,采用生态聚落的观点配置植物,不仅使植 物景观和时空景观的丰富多姿,且通过自身的循环,调节公园微气候,保持 空前清新。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

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公园显得简洁、自然.为丰 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都配以彩叶草、 红叶李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 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 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区域连 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草坪的宽阔感.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现代公园中不可欠缺的点缀,它们既给游人带来了便利,又给环境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对此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具有观赏功能的小品设施,其尺度既要满足适用人体功能的要求又要余整体环境基调相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将具有视觉功能的景观小品,布置在与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或端部,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其主题应与公园主体景观气氛一致,比例和尺度都要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园林小品设计讲究整体感和系列感,设计色彩鲜明,形成简洁、人性化,满足适用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标志系统,营造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 中心花坛:在本案中它与周边的网球场活动区相统一,构成了公园一大景观,巧妙的将其与喷泉有效的结合,当人们在运动时伴随着喷泉喷洒,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小型的沙滩:本次的主题是关于人口文化,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沙滩,可让小区的孩子玩耍。 休息座椅:将休息座椅与花坛结合,这样人们坐在座椅上既可以休息看着周围活动区域的运动,又可以享受花香,可谓是一箭双雕。 休息亭:此园林小品是公园的必须品,所以将其设计的有点欧式风格的教堂

9.番禺区儿童公园设计方案简介

9.番禺区儿童公园设 计方案简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番禺儿童公园设计方案简介 番禺儿童公园选址于原城北公园,位于番禺区大北路西侧,北临迎星中路,地块处于番禺中心城区北侧。公园占地总面积约50.3公顷,景观总面积约 42.3公顷,其中,水体面积约1.6公顷,陆地生态景观面积约40.7公顷。 番禺儿童公园定位为公益性公园。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为以现代手法及番禺水乡特色元素表现岭南园林的传统精髓,打造具有新人文景观、符合地区特色的城市儿童公园。番禺儿童公园的主题——“岭南水乡的阳光童年”,设计方案以亲水、生态、科普、野趣为理念;以娱乐性、教育性、康体性、生态性、安全性为原则,充分针对儿童阳光成长的身心需要,打造出一个服务于0-12岁具有特色的儿童主题公园。 初步计划建设的功能区包括儿童乐园、休闲区、健身区、少 年宫、科普区和探险区六大主题板块。其中儿童乐园中心区域设有卡通城堡广场、儿童沙池、大草坪、涂鸦墙、小火车、蘑菇城堡农庄、特色天桥、瓜果长廊、爱的隧道、丛林栈道、山地迷宫、职业体验中心、水枪大战、CSC丛林野战等36种趣味活动项目。番禺儿童公园充分利用现状,保护山体生态,通过对现状河涌、河道、湖体的融会贯通,增加湖面的观赏性,改善水质及景观效果,同时

结合城北公园绿化基础融入岭南水乡的景观元素进行统筹设计,营造一个重要的城市活动悠闲空间。 番禺儿童公园建设是番禺区完善民生设施,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儿童公园的建成将为番禺儿童在岭南水乡的自然环境下,提供强健体魄,快乐学习,求知探索的场所,为番禺儿童营造热爱家乡、阳光成长的美好童年回忆基地。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经典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平面图

自然与城市共生 ――乐从南区社区中心公园 面对世界的融合,外来文化的入侵,我们的城市个性和人们的身份认同感在逐渐缺失,中国的城市几乎千城一面。作为一个本土设计师,面对如此窘境,深深希望能作出基于本土地域性的景观和建筑作品。这是根植于我对这块土地的热爱。 小时候清澈见底的河涌、枝叶繁盛的大树、开满野花的乡间小路一去不复返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我的心在隐隐发痛,我们没有别的能力,但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至少能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为我们的生活添一点绿。 有学者说过,人类走过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是信息时代,往后是哲学时代,社会的终极目标是美学时代。虽然那个美学时代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它终究会到的。哪怕一点点的作用,我们也继续愿意为那一点点而付出和努力。 ――乐从社区中心公园设计师唐泽雯项目背景分析 区域环境: 乐从南区公园位于乐从镇区重点发展的未来商住中心南片区内,本公园正位于该片区的中心位置。东侧是顺联家具城、北邻乐从大道,原来是一片被遗弃的烂鱼塘,被90年代后掘起的乐从家居工业城商家们用来堆放垃圾,项目现场到处杂草垃圾,蚊虫滋生。

乐从南区中心公园是顺德规划设计院唐人景观设计公司的新作。该项目于2007年开始设计,2009年中施工,2010年尾竣工投入使用,如今已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设计的目标是通过整治河涌与破败鱼塘,建造生态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生态基础设施,形成新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创造一个为社区生活提供休闲活动,让人们向往的自然、安全、健康的空间场所。 自然与城市共生的景观公园 设计理念 根据公园的所在位置和功能需求,唐泽雯设计师在初始方案构思上就决然摒弃了传统公园的模式,她结合乐从的家具商贸和历史文化传统,提出倡导现代与传统、自然生态和现代城市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设计创意。 ??南区公园重现顺德往昔河网水岸的自然风貌,在原河网、鱼塘的基底上建造湖面和水系,营造山丘、树林、浅滩、湿地等不同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与日益膨胀的城市共生,形成了自我完善、调节、持续发展的环境。 设计构思 公园由?“一湖”、“二环”、“三桥”“五区”构成的。景观框架由一条绿道展开,连接着公园各个不同的功能体。你可以漫步或骑着自行车游览公园,公园各种面貌和意景如画卷一样一一展于眼前。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沈业豪洪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1)访客中心。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_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城市中心综合性公园的新生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诉求在不断提高。城市中传统的综合性公园由于存在功能布局杂乱、景观设施陈旧老化等诸多问题,已经无法使公园的景观特质和新型城市大众的审美标准之间达到平衡。如何在深入挖掘传统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潜力优势的同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造更新,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现代的新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已经是摆在广大景观设计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项目背景 常德滨湖公园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区,占地28.27公顷,是常德市中心唯一大型的水景综合性公园,园内有锁龙石、三观亭、石拱桥、铁经幢和宋碑等小品景观和人文名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园中湖面广阔,是城市公园中罕见的,也是滨湖公园的特色之一。公园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和许多传统城市公园一样存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常德城市建设的发展,滨湖公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因此常德市风景园林管理局委托ARIF (香港)建筑规划设计咨询公司对滨湖公园进行整体改造设计。 其组织了城市设计、城市公共绿地规划设计、城市开发策划等方面的专业设计师,从尊重及关怀自然规律、城市演进、以人为本、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出发,对滨湖公园的改造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措施手段。 现状分析 ——以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为例 文·图 ◎ 吴 威 许耕耘

优势 (1)成熟的社区环境滨湖公园开园近30年,其周边社区环境的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具备了稳定的体验人群和特定的活动内容。公园中晨练的市民和出售各种玩具的小贩,使公园显得生气勃勃。 (2)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标志性景观,如铁经幢、见义勇为雕像等,形成老公园特有的城市文脉环境。这些标志景观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公园景观认知的独特标志,成为滨湖公园有别于其他新建公园的特质。 (3)郁郁葱葱的植被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湖公园中的植被大多长势良好,特别是那些姿态优美,高大挺拔的乔木,是新建公园所不及的巨大优势。 劣势 (1)功能混杂,毫无特色和其他所有老公园一样,都毫无创意地开出一块地方,放置着质量参差不齐的、七八十年代特有的游乐设施;小卖部等商业门类过多过杂,缺乏特色。 (2)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由于滨江公园历史较长,很多基础设施,如道路和广场的铺装、排水系统、卫生设施、照明设备等,由于施工质量差、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都出现了诸如路面及广场铺装破裂、啃边、翻浆;排水不畅或地表漫排;垃圾厕所缺乏或卫生情况差等情况。这些也是老公园的通病。 (3)部分植被缺乏空间层次 公园中的植被由于长期缺乏 维护和管理,有的区域下层地被、草坪都出现了严重退化的现象。还有一些区域内的植被长势过旺,空间显得凌乱且封闭,缺乏层次变化。 (4)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不高 公园中年代久远的坐凳、垃圾桶、雕塑、廊架等景观小品的艺术品质已经不能符合人们对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了。 设计概念及定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让人持重,水让人轻盈,山水合一,才是完美的风景。根据常德“多湖多水”的特征,我们提炼出水的四种形态“源”“涓”“澜”“泓”这四个元素,并希望通过这四个元素来诠释一个城市公园的魅力。 一个置于重要区位的、滋养温润着周边市民的绿色空间,会给整个区域的商业文化和休闲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力。常德市滨湖公园具有区位、景观、生态三大优势,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强劲推动力,有条件发展为城市绿色休闲体系中的重要区域,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周末度假的游憩地。这是一片生态、宁静、优雅的净土,人们于此可以尽情释放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承受的压力,使人们在传统与时尚、生态与活力的环境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LANDSCAPE DESIGN 设计时空

园林设计总平面图

第九章园林工程图——园林总平面图 园林设计的五阶段 1、任务书阶段 2、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 3、方案设计阶段 4、初步设计阶段 5、施工图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图纸: ?1、场地现状图 ?2、总平面图 ?3、功能分区图 ?4、种植设计总平面图 ?5、主要景点的大平面图 ?6、主要景点的立面图或效果图 ?7、设备管网与场地外线衔接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初步设计阶段 ?设计图纸(园林景观专业) ?1、总平面图 ?2、竖向布置图 ?3、种植设计总平面图 ?4、水景设计图 ?5、铺装设计图 ?6、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 ?7、设备管网与场地外线衔接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施工图设计阶段 ?设计图纸(园林景观专业) ?1、总平面图、平面分区图及分区放大平面图 ?2、竖向布置图 ?3、种植设计总平面图及种植详图 ?4、水景设计图及详图 ?5、铺装设计图及详图 ?6、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及详图 ?7、设备管网与场地外线衔接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园林工程图根据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园林设计图:包括园林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 园林施工图:建筑施工图:园林建筑施工图、假山工程图、园路工程图、驳岸工程图。 结构施工图

设备施工图 总平面图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图的简称,它表明了一个区域范围内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内容,反映了组成园林各个部分之间的平面关系及长宽尺寸,它是反映园林工程总体设计意图的主要图纸,也是绘制其它图纸及造园施工的依据。 第一节总平面图的内容 总平面图是表现整个规划区域范围内各造园要素及周围环境的水平正投影图。总平面图图纸上应反映出地形现状、山石水体、道路系统、植物的种植位置、建筑物位置、风景透视线、定点放线的依据等。主要内容有: 一、图名、图例。 二、规划用地区域现状及规划的范围。 二、对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状况的改造和新的规划。 四、以详细尺寸或坐标网格标明山石、建筑物、道路、水系系统及地下或架空管线的位置和外轮廓,并注明其标高。 五、以图例符号表示的园林植物及其种植位置等。 六、比例尺、指北针或风向频率玫瑰图。 七、标题栏和会签栏。 八、设计说明。 总平图主要为展现绿化的全貌,应简单、清楚、明了,细部可省略,以免造成因过于繁琐复杂而杂乱无章。 第二节总平面图的绘制要求与方法 由于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的比例较小,设计者不可能将构思中的各种造园要素以其真实形状表达于图纸上,而是采用一些经国家统一制定的或“约定俗成”的简单而形象的图形来概括表达其设计意图,这些简单而形象的图形叫做“图例”,常用图例参考附表《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一、总平面图的绘制要求 (一)园林要素的表示法 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较多,功能性质各不相同,但其组成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由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园桥、园石、水景等所组成。了解园林组成要素的特性、分类、以及在图上的表示方法,是我们学习园林制图必不可少的基础。 1、地形 在总平面图中要表明设计地形和原有地形的状态。 (1)地形的高低变化及其分布情况通常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是以某个参照水平面为依据,用一系列等距离假想的水平面切割地形后获得的水平正投影(标高投影)图来表示地形的方法。 (2)在总平面图中,设计地形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原有地形等高线用细虚线绘制,等高线的高程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如图1—1所示。 2、园林建筑 2

儿童公园游戏场地规划设计——天成国际景观

儿童公园游戏场地规划设计——天成国际景观 1.现状及问题 儿童是需要我们去指引、帮助、关爱的。但是我国儿童活动环境的整体水平却极低,基本上还停留在“沙坑+滑梯”的模式,总的说来就是忽视儿童行为与心理的需要,公众关注程度与规划设计水平极不相称。当然,这也是有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很多人一贯来的看法认为玩就是没出息,是不积极向上的表现。应试教育使广大群众对自己的小孩培养和兴趣爱好方向以学习成绩为主(现在好一点,但也局限于音乐、绘画等室内的技能培养为主),而不是野外大自然中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个观念也深入了与设计相关领导的脑子里,也影响到对设计这一块的不那么重视,最多的也只是考虑到放些那种厂家定制的没有什么创意的儿童游戏设施。

综上,就使得这个特殊的场所不是很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真正的儿童公园还很少,很多是以科普教育中心的形式存在的。且往往是与综合型公园共存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生活和国际的逐渐接轨,儿童公园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公园方式。而且国外的经验与实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儿童游戏场地是能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的。 2.设计的基本内容 2.1 设计要素: 一个儿童公园总体设计要素上主要应该注意以下8个方面。 (1):了解儿童的需要 儿童有权利游戏,在游戏中见到令人愉快的颜色,体会游戏的愉悦和从中获得知识的幸福。儿童游戏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他们的游戏是成人世界的反映,是以他们的方式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划分年龄分组 谁是你的目标年龄组?考虑哪个年龄组的需要?先确定游乐场将会为哪些年龄组的儿童 服务。这一点对于游乐场规划设计很重要。因为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游乐场,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如果游乐场还需接待残疾儿童,他们的特殊需求也必须充分考虑到。 (3):场地的客观条件 界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特别注意会影响游乐设施放置的那些客观因素,如下水道,障碍物,灯柱等。 (4):场地的出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