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2024年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

红外测温仪市场分析现状引言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辐射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设备。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农业等。

本文将对红外测温仪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红外测温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红外测温仪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市场驱动因素1. 工业需求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红外测温仪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工业领域中,红外测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表面温度,帮助工程师实时监测设备的温度变化,从而预防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

2. 医疗应用红外测温仪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方面,红外测温仪可以非接触式地测量人体温度,快速筛查患者,并减少传染风险。

这使得红外测温仪成为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必备设备。

3. 农业领域红外测温仪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

农民可以借助红外测温仪来监测作物的温度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生长不良或病虫害等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节省人工成本。

市场竞争环境红外测温仪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环境。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红外测温仪供应商,大部分是来自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企业。

它们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一些新兴企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它们通常采用更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和创新的产品设计来吸引客户。

这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促使现有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市场趋势1. 技术升级随着红外测温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测温仪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一些新型红外测温仪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广的温度测量范围,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 应用拓展红外测温仪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

例如,在安防领域,红外测温仪可以用于检测人体温度异常,提供更安全的环境。

在环境监测领域,红外测温仪可以测量大气温度、水体温度等,为环保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024年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前景分析摘要红外热成像芯片作为一种重要的感应器件,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产业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的发展趋势。

1. 引言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进行热图像捕捉和显示的技术。

红外热成像芯片作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核心部件,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高分辨率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红外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 市场规模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并逐渐扩大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预测,到2025年,全球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3. 市场需求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军事、医疗、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在军事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在夜间或恶劣环境下提供高清晰度的监控图像,用于巡逻、侦查等任务。

在医疗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帮助医生及早发现一些疾病,如乳腺癌和体温异常等。

在工业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设备的故障和异常,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竞争状况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红外热成像芯片供应商有XX、XX、XX等。

这些厂商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新进入市场的厂商也在积极加大对红外热成像芯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5. 市场趋势红外热成像芯片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进步:随着红外技术和芯片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热成像芯片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如分辨率的提高、成像速度的增加等。

这将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

红外检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红外检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红外检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红外检测是一种基于红外辐射原理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安防等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红外检测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将对该技术的发展做出预测。

一、红外检测的现状1. 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已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导弹制导、夜视设备、无人机目标识别等。

同时,医学领域也使用红外检测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如乳腺癌早期诊断、体温检测等。

此外,工业应用上的红外检测主要用于辐射计算、材料表征、热成像等。

2. 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瓶颈尽管红外检测技术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高分辨率红外成像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导致其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

另外,红外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算法仍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3. 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红外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成本下降:随着红外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制造成本预计将逐渐降低,从而推动该技术在广泛领域的应用。

- 分辨率改进:随着红外检测传感器的不断改进,高分辨率红外图像的产生将成为可能,提高图像质量和清晰度。

- 数据处理技术的突破:通过改进红外图像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红外图像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 模块化设计:红外检测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将使其更加灵活和易于维护,降低维修成本。

二、红外检测的未来趋势1. 军事应用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展。

高分辨率红外传感器的发展将为导弹制导、目标识别等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此外,隐形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得军事装备的隐蔽性能得到增强。

2. 医学应用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随着红外成像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乳腺癌早期检测等疾病预防工作将变得更加容易。

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也将得到加强。

3. 工业应用领域红外检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非制冷探测器技术发展

非制冷探测器技术发展
不幸的是,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在灵敏度方面至今无法满足所有军事应用的要求, 因此其应用仍然存在一定限制。不过,随着更多的投资涌向该技术领域,这种情 况无疑会发生改变。在不以远距离应用为主的场合,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应用正日 趋广泛。这方面的最好例子是许多国家准备发展的综合"未来士兵系统",夜视能 力是其基本要求,此时成本、重量和功耗显得格外重要。
★7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光栅扫描分光系统开始应用,但存在以下不足:扫描 速度慢、波长重现性差,内部移动部件多。此类仪器最大的弱点是光栅或反光镜 的机械轴长时间连续使用容易磨损,影响波长的精度和重现性,不适合作为过程 分析仪器使用。“光栅”被称为第二代分光技术。
★80 年代中后期至 90 年代中前期,应用“傅立叶变换”分光系统,但是由于干 涉计中动镜的存在,仪器的在线可靠性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仪器的使用和放置环 境有严格要求,比如室温、湿度、杂散光、震动等。“傅立叶变换”被称为第三 代分光技术。
是 320×240 FPA BST, 已装备 M16、M4、M203 和 M136 等,其探测
和识别(人)距离为 200 米。
薄膜铁电型探测
正处于研发阶段:320×240、像素尺寸为 48.5μm,NETD 为 90~170mk,
器(TFFE)
填充因子 55%.
VOx(测辐射热计红外探测器,用于武器观瞄,已装备美陆军。
★90 年代中期,开始有了应用二极管阵列技术的近红外光谱仪,这种近红外光 谱仪采用固定光栅扫描方式,仪器的波长范围和分辨率有限,波长通常不超过 1750nm。由于该波段检测到的主要是样品的三级和四级倍频,样品的摩尔吸收系 数较低,因而需要的光程往往较长。“二极管阵列”被称为第四代分光技术。
★90 年代末,来自航天技术的“声光可调滤光器”(缩写为 AOTF)技术的问世, 被认为是“90 年代近红外光谱仪最突出的进展”, AOTF 是利用超声波与特定的 晶体作用而产生分光的光电器件,与通常的单色器相比,采用声光调制即通过超 声射频的变化实现光谱扫描,光学系统无移动性部件,波长切换快、重现性好, 程序化的波长控制使得这种仪器的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外部防尘和内 置的温、湿度集成控制装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加之全固态集成设 计产生优异的避震性能,使其近年来在工业在线和现场(室外)分析中得到越来 越广泛的应用。

国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进展

国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进展
中 图分 类号 : N 1 T 25 文 献标识 码 : A
De eo m e to r in Unc o e d I Dee t r
L -ui W ANG n —u , EIYa g , Ro g r i CHEN a — a Mio h i
I F A探测器 等 。 RP
启动快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 满足 了民用红外系统和 部分军事红外系统对长波红外探测器的迫切需要。 事实表明, 采用非制冷 I FA探测器的轻型红外热 RP 像仪系统逐渐增多 , 中采用 的规格 主要有 10× 其 6
10元 、5 2 26×18元和 30× 4 2 2 20元 等 。一些 较 大规
辐射 热计 的发展 状 况 , 时也 介 绍 了 近年 出现 的一 同 些新 型非 制 冷 IF A 探 测 器 技 术 , 硅 一绝 缘 体 RP 如 (O) S I 二极管 非 制 冷 I FA 探测 器 、 材料 微 悬 臂 RP 双 梁非 制 冷 I F A探 测 器 、 用 热 光 效 应 的 非 制 冷 RP 利
( ot hn eerhIstt o l t -pi , eig10 1 ,hn ) N r C i R sac tue f e r ots B rn 00 5 C ia h a n i E co c
Ab t a t Un o l d i f e ee tri o e tp ft e mo tf te ov d i r e e e t r n a i e mi tr n s r c : c oe nr d d t co s n e o s a v l e n a d d t cos a d h s w d l a y a d r a y h s fr i cvla p l ain .I e p p r te sae n sfc s d o e sae o r a d t n fs v rlfr in rp e e t- ii n a p i t s n t a e , tt me t o u e n t tt f t n e d o e e a eg e rs n a i c o h h i h a r o t e u c oe n rr d d tco e eo me t i n o ld i a e ee tr d v l p n . v f s

《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范文

《2024年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范文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研究》篇一一、引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以其无需制冷、高灵敏度、低功耗等优点,在夜视、安全监控、火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基本原理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利用红外探测器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电信号转换为可见的图像。

其基本原理包括红外辐射的传播、探测器的响应以及图像处理三个部分。

首先,红外辐射是一种不可见的光辐射,具有较高的能量。

当物体发出或反射红外辐射时,红外探测器通过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其次,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是一种无需冷却的探测器,通过热敏材料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换为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等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反映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形成红外图像。

最后,图像处理技术将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算法对图像进行增强、滤波等操作,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三、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随着材料科学、微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技术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探测器材料:新型热敏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微测辐射热计等,提高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2. 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处理更为迅速和准确,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3. 系统集成:将红外探测器、光学系统、电路及软件进行高度集成,使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更加紧凑、可靠。

在研究现状方面,各国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来提高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性能。

例如,通过优化探测器结构、改进图像处理算法等手段,提高系统的分辨率、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2023年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红外热成像是一种利用物体自身辐射的红外辐射来进行成像的技术,主要用于无损检测、工业热成像、军事侦察、医学诊断等领域。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这主要是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军事和安防领域的广泛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夜视、隐身、监控等功能,因此在军事和安防领域有着较高的需求。

此外,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设备或产品的热量分布情况,来预测设备的故障、短路等问题,提前进行维修和保养,降低生产成本和恢复时间。

另外,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物体的红外辐射,来分析物体的温度变化和热量分布情况,进而推测物体的性质和状态。

在环境监测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大气排放、热岛效应等问题。

在医学诊断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早期诊断肿瘤、炎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

然而,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采用。

其次,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有待提高,以满足一些高精度应用的需求。

此外,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加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红外热成像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红外热成像行业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红外热成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红外热成像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红外热成像市场发展现状摘要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迅猛,为各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和商机。

本文将介绍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分析红外热成像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1. 引言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利用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进行成像的技术,具有非接触、实时、高分辨率等特点。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扩大,红外热成像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原理红外热成像技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进行成像,其原理是基于物体的温度差异。

红外热成像相机接收到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后,通过红外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重构,最终形成红外热成像图像。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温度场的无损检测,对于许多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3.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的介绍:3.1 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

通过对设备的热图进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2 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建筑物的能源评估和热桥检测。

通过对建筑物表面的温度分布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找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3.3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体温检测、病人监护和疾病诊断。

通过对人体的红外热像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体温异常、疾病病灶等问题,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3.4 安防领域在安防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夜视和目标探测。

红外热成像相机可以在低光环境下工作,并通过对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威胁。

4. 2024年红外热成像市场发展现状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红外热成像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红外热成像市场的一些发展现状:4.1 市场规模红外热成像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评论〉俄罗斯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状况吴 铮,陆剑鸣,白丕绩,田 萦(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摘要:简单介绍了俄罗斯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领域的基本状况,“旋风”中央科学技术研究所完全能代表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发展水平,详细介绍了该研究所开发的多款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最后分析了俄罗斯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领域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俄罗斯;“旋风”中央科学技术研究所;微测辐射热计;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中图分类号:TN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11)08-0443-07Development Status of Uncool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Based on Microbolometers in RussiaWU Zheng,LU Jian-ming,BAI Pi-ji,TIAN Ying(Kunming Institute of Physics, Kunming 650223, China)Abstract:Basic status of uncool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 based on microbolometers in Russia is introduced simply. The Cyclone Centr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resents the Russia’s developmental level in the field. A variety of 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s based on microbolometers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are introduced. At last, the features of Russia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are analyzed.Key words:Russia,cyclone Centr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crobolometer,uncooled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system引言与制冷型红外热成像系统相比,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无需制冷,功耗小,系统更轻便,造价更低廉等。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广为使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世界各国除了大力发展制冷式红外热成像系统外,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

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一般采用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和热释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两种类型,它们各有优缺点,从目前世界上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和装备状况来看,两者的装备量都很大,各自的应用前景都很广阔[1,2]。

与采用热释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相比较,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机械调制器就能工作(而热释电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则需要调制器),从而使整个系统功耗较低;此外,在突破了与硅平面工艺的兼容性后,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探测器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同时,微测辐射热计在8~12μm波段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这对开发多通道系统来说具有极大的潜力。

采用大规模探测阵列的非制冷凝视型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开发,目前已经达到了工业量产化水平阶段。

目前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一般采用氧化钒(VO x)或多晶硅、非晶硅两种材料[3]。

作为世界军事强国之一的俄罗斯,除了大力发展各种制冷式红外热成像系统外,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在内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俄罗斯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基本状况按照前苏联的专业分工,在俄罗斯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领域里,特别是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研发和生产领域里,“旋风”(Циклон)中央科技研究所始终代表着俄罗斯的发展水平。

该研究所不但自主开发了各型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探测器,而且在整机系统的开发上,在俄罗斯都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产品不但大量装备在军用领域,而且在民用领域也广为使用。

尽管“奥里昂”科研中心和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着该领域里的研发工作,但其侧重点不在于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组件和系统的研发。

“奥里昂”中心主要从事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的研发;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除了从事传统制冷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基础研究外,还大量从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前沿领域研究,如量子阱、量子点和纳米技术研究。

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研发领域里,“奥里昂”中心仅在多年前成功开发了一款160×120元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并利用该组件成功开发出了非制冷红外热像仪;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也在多年前成功开发了一款320×240元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也利用该组件成功开发出了非制冷红外热像仪。

就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组件和系统研发和生产的专业性而言,与“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相比较,上述两单位的研究规模小,不成体系,系统和整机的开发更少,也未见有其产品有量产化和装备上的报道。

在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组件和系统的应用领域里,虽然国家应用光学研究所和乌拉尔光机厂分别利用8~12μm 320×240元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功开发出了СОН 820 和СОН 910型陀螺稳定多通道光电系统;圣彼得堡“老貌”(ЛОМО)公司(原列宁格勒光机厂)利用8~12μm 320×240元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功开发出了马乌格里-4(Маугли)三视场便携式红外热成像观察仪和马乌格里-2М(Маугли)便携式热瞄具,还利用8~12μm 160×120元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成功开发出了ТВТ-1型便携式热像仪。

但上述单位的侧重点也不在于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组件及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而以光电系统系统的总体开发和生产为主,而且在他们所开发的光电系统中,所采用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大多来自“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

此外,俄罗斯还有其他单位也开发出了多款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及整机,但无论是在开发规模上,以及在量产水平上,还是在军/民领域的装备上,都无法和“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他们所采用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也都来自“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

本文通过对“旋风”所及其开发的几款非制冷热像整机产品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分析俄罗斯在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领域里的发展状况。

2 代表俄罗斯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研发状况的“旋风”所的单位简介“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8]位于莫斯科,成立于1961年6月,以前隶属于前苏联电子工业部。

目前,“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隶属于俄罗斯电子工业总公司。

俄罗斯电子工业总公司下属有12个企业和15个研究所,“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该研究所目前是俄罗斯唯一一家经过国家认证的研发、生产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及观察系统的单位。

“旋风”中央科技研究所主要研发方向为:大规模研发和生产现代光电系统及设备;研发、生产8~12μm波段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组件、整机及系统;研发、生产基于量子阱焦平面探测器的红外热成像系统;研发、生产低亮度电视系统;研发、生产多波段光电综合系统;研发、生产工作在0.2~14μm波段的光学系统及其组件;与瑞典Vectronix公司合资研发、生产目标指示系统;研发、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系统芯片”级的信号处理电路;研发、生产某些专用附件,如系统产品、电子电路产品、算法处理器、软件编程、材料等;对生产时所采用的一些国外电子元器件进行认证。

研究所开发的产品广泛应用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陆、海、空、天及边防部队。

由于该研究所在俄罗斯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系统领域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俄罗斯/独联体国家政府和军方首脑多次视察该单位,并体验研究所开发的产品。

3“旋风”所开发的部分产品“旋风”所开发的整机产品有以下几大类:便携式非制冷红外热像仪、非制冷热像仪、低亮度电视摄像机、双波段视频观察系统、多通道视频观察系统和其他一些专用设备。

由于本文的侧重点不在低亮度电视系统,因此对该研究所开发的此类系统不予介绍。

1)便携式非制冷红外热像仪4442011年8月 吴 铮等:俄罗斯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热成像系统的发展状况 Aug. 2011445目前,“旋风”所自主开发了三款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分别是“斯科巴-3”(Скопа-3)便携式热像仪、“斯科巴-4”(Скопа-3)便携式热像仪和“西奇-3”(Сыч-3)便携式热像仪。

这三款非制冷便携式热像仪都是用于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以及在人工干扰条件下对指定区域检查时对目标进行全天候的搜索和观察,进行搜索救生作业,查明火源等。

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边境防护,重要设施防护,公共安全防护,陆地和水上搜索救生,消防,自然资源监测,生态监测,非损伤检查等。

它们都是采用了先进的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探测器,工作在长波红外波段。

由于采用了高品质的锗光学系统,因此能保证最有效地发挥微测辐射热计的性能。

“西奇-3”便携式热像仪带有测角和测距电子模块,可以评价到目标的距离和角坐标。

该热像仪可以接到外部电源和监视器上,既可以作为固定式,也可以作为活动式使用。

2009年4月“西奇-3”便携式热像仪荣获第12届“阿尔希梅德”国际金奖,同时还获第10届“21世纪高新技术”金奖。

2)另外两款非制冷热像仪 目前,“旋风”所自主开发了两款非制冷红外热像仪,分别是“涅亚西奇”(Неясыть)和“萨普伞”(Сапсан)非制冷热像仪,都采用aSi/V ox 微测辐射热计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这两款非制冷热像仪都用于在中等距离(达到数公里)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森林着火烟雾、粉尘、照灯直射等)条件下对目标进行全天候地探测、识别烟雾和浓雾等),以及在使用人工干扰(如灯光和探和观察。

它们主要应用在固定式和活动式周视观察系统,边境防护,重要设施防护,公共安全,陆上和水面搜索救生系统,自然资源监测和生态监测等领域。

这两款热像仪里采用了先进的非制冷微测辐射热计焦平面探测器工艺技术,热像仪工作在长波红外波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