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儿创伤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观察护理

其 中皮 肤 缺 损 1 4 例, 撕 脱 伤 5例 , 脱 套 伤 1例 , 骨 外 露 3例 。 后, 经 多次冲洗或疏通 , 引 流 管 得 以 畅通 。
. 3观 察 引流 液 的性 质 和 敷 料 颜 色 护 理 人 员 每 班 观 察 并 记 受伤原 因均为车祸 , 皮肤及 软组织创 面 5 c I n ×1 0 c m~ 2 0 c m 2 D敷 料 的颜 色 、 气 味 以 及 引 流 液 的颜 色 、 性质 、 量 。 同 时 ×3 0 c m, 并有 不同程度 的坏死 、 感 染 。创 周 及 创 面 底 部 有 大 录 VS 量浅黄 、 绿色脓性分泌物 , 行封闭式负压引流 7 ~1 O 天。
Ti a n j i n J o u r n a l o f Nu r s i n g ,Au g u s t 2 0 1 3 ,Vo 1 .2 1 , No . 4
・ 3 2 5 ・
负 压 封 闭 引 流 治 疗 小 儿 创 伤 性 大 面 积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观 察 护 理
保 持 创 面 持 续 有 效 的 负 压 是 护 理 的 重 点
肤、 软组织 缺损的创面 , 再 用 生物半 透膜 加 以封 闭 , 形 成 一 个 内容 。密 切 观察 负压 的 状 态 , 敷 料膨 胀 , 看不 到管形 , 说 明 负 密闭空间 , 将 引流管与负压源接通 , 通 过 可 控 制 的 负 压 来 减 少 压 失 效 。更 换 吸 引瓶 时 , 先 夹住 引流 管 , 关 闭负压源 , 然 后 再 渗 出从 而 促 进 创 面 愈 合 的 一 种 新 型 的 治 疗 方 法 ] 。 我 科 将 更 换 吸 引瓶 。提 醒 患 儿 或 陪 护 人 员 不要 牵 扯 、 压迫 、 折 叠 引 流 V S D技术应用于污染较 重且 复合组织 缺损 , 无法 I 期 行 皮 瓣 管 , 维 持 负 压 引 流 通 畅 。本 组 1例 患 儿 医 用 泡 沫 膨 胀 , 观 察 发 和植 皮 修 复 的 病 例 , 为 Ⅱ期 手 术 创 造 良好 的 条 件 。现 将 护 理 现 半 透 膜 密 闭不 良 , 有漏气的声音 , 通 知 医生 后 在 漏 气 处 以 半 体会 报道如下 。 复 。 本 组 3例 患 儿 引 流 管 阻 塞 , 敷 料 膨 起引流管管型消失 , 液体引出不畅 , 用2 0 mL注 射 器 向 外 抽 吸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手臂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6 R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97 (0 0 0 -0 0 - 0 17— 8521)4 39 2
封 闭式 负 压 引 流 (v c u saig dan g , a u m el ria e n VS 装 置 可 使 与 其 接 触 的创 面 处 于 全 封 闭 负 压 D)
coc pco srain J_ P dar sI train l2 0 , 2 h so i b evt [ . eiti nen t a, 0 0 4 : o c o
5 3 5 6 7 7.
E 3石峰. 2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评价[] 中国防痨 J.
杂 志 ,0 8 3 ( ) 19 2 0 ,0 2 :3 .
护理与康复 2 1 年 4月第 9卷第 4期 00
强病 情 观察 , 安慰 鼓 励 患 者 , 疗后 对 患者 加 强 观 治
c id h l wih n o r nc i l u e c l s s u d r fb r p i o t e d b o h a t b r u o i n e i e o tc br n—
瓶 , 续负 压 吸 引 。5 7d换 药 1 , 肉芽组 织 持 - 次 待
1 1 一 般资 料 .
本组 4 例 , 3 8 男 2例 , 1 女 6例 ; 平
新 鲜 、 面缩小 、 染控 制后再 行 皮瓣修 复 。 创 感
1 4 结果 . 4 8例 中, 8例 经 7 1 3 ~ 0d引流 后 , 创
E ]吴萍 , 3 樊丽英 , 郑芳 . 支气 管结 核气道 内微波加 局部 注药治疗 的护理E] 中国医疗前沿 ,0 9 4 1) 8 —9 . J. 2 0 , (3 :9 0
四肢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

e r e c fd b ie n lsVS c v rtc nq e h e gh o ty me g n y o e rd me tpu D o e e h iu .T e ln t fsa ,wo n co ilgo h i e ur d frs i u d mir ba rwt,tme rq ie o kn g at kn gats r ia ae i wo go p r b e e . s l mp rd wi o v n in rame tgo p t e a e- rf ,s i rf uv v lrt n t ru swe e o s r d Re u t Co ae t c n e t a te t n ru , h v r v s h ol a es cin t , h v r g e gh o ty i h D r ame tgo p wee sg i c nl h re,a d te ewee sg i— g u to i me t e a ea eln t fsa n te VS te t n ru r inf a tys ot r n h r r inf i i
a e e e to m b k n r a d fc fl i ss i
Z HU h u h n Soceg Eme g n yDe at n , h o rhPe peSHop tlo a s a src, n z o 1 0 ,C ia r e c p rme t te F u o l s ia f t Xio h n Ditit Ha g h u 3 2 0 h n 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伴感染

-
临 床 经 验 ・
负 压 封 闭 引 流技 术 治 疗 大 面积 皮 肤 缺 损伴 感染
李 侃, 杜 庆安 , 汪翠芸 , 孙 诚, 张茂红
[ 摘要 ]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v a c u u m s t e a l i n g d r a i n a g e , V S D ) 治疗 四肢 大面积皮肤缺损合 并感染 的临床效果 。
・
6 1 8・
东南 国防医药 2 0 1 3 年1 1 月第 l 5 卷第 6 期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a s t n a ! o 1 . ! ! N 0 . ! : !
负 压吸 引装置 , 调节 负压 至 1 2 5~ 4 5 0 m mH g , 可见 创
面缩 小 , V S D敷 料 受 压 变瘪 , V S D敷 料 内 的 引 流 管
轮廓清晰可见 , 2 4 h 持续 吸引。⑤术后 患肢 抬高 、 本组患者多由它科或外 院转入
制动, 全 身应用 抗生 素 , 定 时观察 负压 封 闭引流装 置
方法 对 收治 的 1 8例下肢大 面积皮肤缺损伴感染患者 , 采用 V S D加游离皮片植皮术 治疗 , 观察其 治疗效果 。结 果 1 8例 中
有1 5例使用一次 V S D治疗 +游离植皮 , 均一次全部成活 ; 2例行两 次 V S D治疗 +植 皮覆盖创 面 , 成 活 良好 ; 1例行 3次 V S D 治疗 + 植 皮覆 盖 , 皮片成活 良好。所有患者 的不 同复杂创面均达到治愈 , 治疗时 间最 短 9 d , 最长 4 3 d , 平均 2 1 d 。结论 负 压封闭引流技 术 +植皮术处理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 染的创面 , 能更 好地进行 创面引流 , 控制 感染加重 , 促进 植皮创 面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及组织感染

由车祸与机器造成 的机体外 伤在 临床 上较为常见 , 多数 是多发性损伤合并 有骨折及 重要 器官的损伤等 , 常伴有 四肢 及髂腰部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组 织感染坏 死 , 对其治疗处理 是骨科 的一大难题 。传统治疗方 法是 多次清创手术 , 术后需 长期换药 , 同时大量应用抗 生素抗 感染治 疗 , 直到创 面肉芽 生长丰富 , 具有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条件再关闭创面 。其缺 点是创面暴露时间长、 手 术换药次 数多患 者痛苦 大 、 病 情反 复多 、 疗效不确定 、 患者住 院治疗期长 、 术后容易 出现并发症
告如下。 1 资 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 本组 6 5例 患者 , 男4 2例 , 女2 3例 ; 年龄 l O 6 2岁 , 平均 3 5 . 5岁。致伤原因 : 3 6例为严重车祸伤 , 2 4例 为机器挤压伤 , 5例为其它外 伤 ; 损 伤部位 : 上肢 2 8例 , 下肢 2 5例 , 髂腰 部 1 2例 。皮 肤缺损 面积 : 创 面大 小为 5 c m x 1 0 c m~1 5 e m× 2 5 e m。合 并损 伤 : 合并 骨折 2 2例 , 骨 外露 l 8 例, 肌腱外露 l 7例 , 合并 其他 重要 器官 ( 腹部、 胸 部 及颅 脑 等) 损伤 的 7例。就诊时 间 : 受伤 至人院时间 2 h一 7 d , 8例 在首诊医 院抢救或 简单处理 后转入 我院 ; 处 置方式 : 急诊 一 期处置 3 5例 , 二期处置 2 0例 ; 合并感染 : 首次手术前 明显有 感染迹象者 l O例 , 细菌培养 阳性 者 7例 , 耐 药菌 3例 ; 治疗 病程 : 1 4~ 5 5 d , 平均创 面皮肤愈合 时间 2 6 d 。 1 . 2 手术材料 : 负压封 闭引流材 料为医用 多聚 乙烯醇 泡沫 敷料 , 白色 , 质地柔软 而富有 弹性 , 抗 张力性 强 , 其 内密 布大 量彼此贯通 的、 直径为 0 . 2—1 . 0 m m 的细小孔 隙, 具有 强烈 的毛细虹吸作用 , 内部置有 多侧孔 引流管 , 有 利 于创面 的坏 死组织和渗 出液引 流排除 。敷料 用单 向透 明半透 膜贴 膜覆 盖封闭 , 外 接持续 或 间断 负压 吸引管及 负 压吸 引机 器装 置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护理体会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12-18T11:18:46.4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作者:侯冬霞秦小娜[导读] 不但可以降低病患感染率及污染率,减少病患因每日多次换药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显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摘要:目的分析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病患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
结论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但可以降低病患感染率及污染率,减少病患因每日多次换药造成的痛苦,同时还能够显著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皮肤缺损;护理体会病患皮肤大面积缺损,创伤污染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也明显增高,较易引起全身感染,难以于一期内封闭创面,无论对临床治疗或是护理都造成了较大的麻烦[1]。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采取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整理本次护理经验并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共有21例大面积皮肤缺损病患前来我院就诊,病患受伤部位包括腹部3例、背部3例、臀部4例、大腿部7例以及小腿部4例,全部病患都属于单纯皮肤缺损伤,均是急诊入院。
男性病患和女性病患分别有15、6例;年龄介于33-59岁之间,平均年龄(44.7±4.8)岁;皮肤缺损面积介于20cm×20cm-55cm×55cm之间,平均面积为25cm×45cm。
1.2 方法针对病患给予适宜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针对大面积皮肤缺陷病患的相应特点和危险性,医护人员首先应当热情接待,在联系医师的同时,尽快进行抗休克治疗。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分析及其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分析及其护理目的探讨和评价在皮肤缺损患者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方式和优质护理相结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皮肤缺损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76.47%(26/34),观察组为97.06%(33/3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护理事件病例占该组患者总数的32.35%(11/34),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占该组患者总数的8.82%(3/3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结合优质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封闭式负压引流;皮肤缺损;疗效;护理封闭式负压引流的应用比较广泛,它不仅是治疗方式,也是提高护理治疗关键所在[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对皮肤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和优质护理相结合方式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皮肤缺损治疗患者,共68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其中对照组有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26~63岁,平均(39.1±7.6)岁;观察组有女性患者17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28~66岁,平均(32.5±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都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术前先将患者皮肤已经坏死的组织清理干净,用大小适中的VSD材料,和皮肤创伤部位保持2~3 cm,与原有完好皮肤缝合,最后检查生物性透明密封教条的密实程度,并将负压引流瓶连接妥当。
术后回病房马上连接床头的中心负压引流瓶,进行24 h持续引流,并做好术后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和优质护理相结合方式,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和常规护理同上,优质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术前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缓解其手术压力,多采用询问和安慰语气。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皮肤缺损

维合成增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促进创面( 尤其是 慢性 ) 愈合 的作用机理 尚可能有 以下几个方面【 : ①增加创 面血液供应 , 】 改善创面微循环 , 促进 肉芽 组织生 长。能 明显增强 在创缘 组 织真皮浅层 血 管 内皮 细胞 、 纤 维 细胞 的增 殖 和微 血 管 密 成
使用英 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具 有分子 阀门功能 的生物 半透性
薄膜。
2 2 使用方法 .
改善创基 内微循环 , 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 , 促进 慢性创 面的 愈合 。③减轻创周水肿 、 降低血 管通 透性 。④增 加周 围神经
末梢在创面中分泌 的神 经肽类 和 P物质等 【 。具 有 明显 5 J
1 临床 资料
本组 l 例 , 8例 , 3例。年龄 l —7 , l 男 女 5 2岁 平均 4 岁 。 3 足部外伤 3例 , 术后伤 口感染 , 皮肤坏死 , 面经 久不愈 ; 创 小腿 开放伤术后伤 口感染骨外露 4 , 例 骨外 露面积均 小于 2c m×3
技术是以引流管与 医用 泡沫材料 作为 创面 的 中介 , 闭是保 封
创 面的治疗 ,94 , 华德等在国内率先 引进这一新 型引流 19 年 裘 技术 。它能够彻底去除腔 隙、 创面的分 泌物 或坏死组织 , 进 促 愈合 , 是一种理想 的治 疗方 法。 自 2O 年 4月 至 20 O7 0 7年 1 1 月, 作者应用 负压 封闭引流 技术治疗 四肢皮肤缺 损 l 例 , 1 取
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成的皮肤溃破缺损 , 肢静脉 曲张 、 如下 动脉 硬化 、 神经 营养 障
碍、 糖尿病性溃疡等 。用游离植皮等传统方法有时难 以修复 , 而采用皮瓣和肌皮瓣 移植或 转位修 复各种皮 肤软 组织 缺损 , 已成为常规方法 , 但此 类手 术 的供 区术 后创 伤较 大 , 响美 影 观, 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S V D敷料 ) 的出现 , 以部 分取代此 可 类手术。 41 负压 封闭引流技 术 ( S . V D敷 料 ) 的原理 负压封 闭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四肢创伤性大面积皮肤缺损崔西龙李章华*方涛奚美丽许志亮张申起唐谨陈友浩摘要目的:评价封闭负压吸引(vacuum-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的效果。
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外伤致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7例,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患者32例为传统治疗组,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患者35例为VSD治疗组。
VSD治疗组急诊行“清创术加VSD覆盖术”,术后行抗破伤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传统治疗组行常规清创、包扎、换药、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植皮。
观察VSD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住院时间、创面微生物生长情况、植皮所需时间、植皮存活率,分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封闭负压吸引能有效保护创面,减少细菌感染,缩短植皮所需的时间,减少住院时间,植皮存活率高。
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是治疗四肢皮肤缺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封闭负压吸引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Large area limbs traumatic cutaneous deficiancy treated by vacuum-sealing drainage Xilong Cui, Zhanghua Li*, Tao Fang, Meili Xi, Zhiliang Xu, Shenqi Zhang, Jin Tang, Youhao Chen Abstruct: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vacuum-sealing drainage in treating large area traumatic cutaneous deficiancy. We collected 67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limbs traumatic cutaneous deficiancy from march 2003 to march 2009, among which 32 patients during march 2003 and march 2007 were put in traditional treatment group, and 35 patients in VSD treatment group. VSD treatment was adopted in VSD group besides debrigement , after that support treatments such as antitetanus and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were adopted, when granulation tissue was gratificate, skingrafting was given. Debrigement, wrapping, changing dressing was adopted in tranditonal treatment group, skingrafting was given only if the granulation tissue was gratificate. Analyse statistically the difference the hospital days, biological growth on the raw surface, the time needed for skingrafting, survival rate of skingrafting. We found that VSD could protect the raw surface effectly, decrease bacterial infection, decurtate the grafting time and the hospital days, and also have high survival rate of skingrafting. We Conclued that VSD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cure large area limbs traumatic cutaneous dificiancy.Key words: vacuum-sealing drainage, large area cutaneous deficiancy, skingrafting 四肢大面积损伤缺损,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并且合并多发性损伤,并发骨折、肌肉损伤、感染等问题,治疗方法也繁多[1-2]。
由于一期植皮存活困难,待肉芽组织生长丰富后再植皮,必须对创口进行覆盖,保护创面。
VSD能有效的保护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但国内鲜有将传统治疗方法和VSD治疗进行比较。
笔者通过对文献复习,回顾我院自收治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67例,比较传统治疗组和VSD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创面细菌生长情况、首次植皮存活率,进一步评价VSD的治疗效果、优点,以资推广和普及VSD。
1 一般资料2003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四肢大面积缺损病人67例。
分为传统治疗组和VSD治疗组。
传统治疗组为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32例四肢创伤皮肤缺损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6-80岁,平均46岁。
上肢9例,伴桡骨骨折1例,皮肤缺损皮肤大小3×4cm-6×12cm不等,平均5×6cm;下肢23例,其中小腿18例,足部5例,其中伴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5例,为三度,跟腱外露6例,缺损大小5×6-10×15 cm,平均7×10cm。
VSD治疗组作者简介:崔西龙,男,1984-,硕士在读,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骨一科,E-mail:cuixilong.wang@通迅作者:李章华*,男,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lzh999999@非基金资助项目为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创伤性四肢皮肤缺损患者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4-83岁,平均50岁。
上肢10例,其中皮肤完全缺损1例,皮肤缺损皮肤大小4×4cm-15×80cm不等,平均4×9cm。
下肢25例,小腿20例,足部皮肤缺损5例。
上肢皮肤缺损伴桡骨骨折中段3例,其中下肢皮肤缺损伴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9例,伴跟腱外露6例,皮肤缺损大小5×6-10×15 cm,平均7×10cm。
2 材料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患者32例为传统治疗组,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患者35例为VSD治疗组。
VSD治疗组采用武汉维斯第公司的泡沫型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PV A泡沫)。
规格有三种:10cm×15cm×0.9cm 、5cm×15cm×0.9 cm、5cm×15cm×0.9cm。
多侧孔引流管:CH14-18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德国B.Braun公司生产。
透性黏贴薄膜:美国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
负压源:负压引流瓶。
3 方法本组67例患者均急诊入院,入院后立即进行复合伤的处理,输血补液等措施稳定生命体征。
情况稳定后,病情危重情况下,行全身麻醉;病情稳定患者,上肢损伤行臂从麻醉阻滞,下肢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3.1 VSD治疗组处理3.1.1骨折的处理上肢骨折:经清创术后,如有严重的污染、骨折移位严重,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污染不严重移位较大,争取内固定;污染不重、骨折移位不严重时,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
下肢骨折:本组收治的下肢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为三度开放性骨折,经清创术后均行外固定支架固定。
3.1.2 清创及VSD覆盖术方法如下:①彻底清除创面的坏死失活组织或容易坏死的组织,异常分泌物和异物等,开放所有腔隙,确保软组织和骨组织床的血供。
清洗创周皮肤。
②按创面大小和形状设计修剪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完全为VSD敷料包裹。
每1根引流管周围的VSD敷料不宜超过2cm,即约4-5cm宽的VSD敷料块中必须有一根引流管。
遇大面积创口时以引流管串联并合,降低引流管数量,引流管出管的方向以方便引流管密封为原则。
覆盖填充敷料,把设计好的VSD敷料加以缝合固定,使敷料完全覆盖创面,如创面较深,须将VSD敷料填充底部,不留死腔。
③擦干净创面周围皮肤,用具有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VSD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
良好的密封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耐心、细致、灵活地完成密封工作可以用“叠瓦法”粘贴敷料。
用“系膜法”封闭引流管出创面边缘处,即用薄膜将引流管包绕,多余的薄膜对贴成系膜状,可以有效地防止引流管出薄膜处的松动和漏气,或“戳孔法”密封引流管,遇到特殊部位如手足部就用包饺子法粘贴,半透膜的覆盖范围应包括创周健康皮肤2cm的范围。
④根据需要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引流管接负压装置,开放负压。
⑤将负压调节在-40--60kPa的压力,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VSD敷料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
术后连接负压装置,负压维持在-40--60kPa。
3.1.3 VSD覆盖术后治疗术后行抗感染、抗破伤风治疗,稳定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术后3-5d更换VSD材料,7-10d去除VSD材料,观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生长满意后,于腹部及/或健侧肢体取合适大小皮肤,去除皮下脂肪,修成合适形状,植于创面,VSD敷料覆盖植皮处,继续负压吸引,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堵塞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通畅。
术后3-5天更换VSD材料,1周后折去VSD材料。
若肉芽组织生长不满意,则去除老化的肉芽组织继续行VSD覆盖吸引处理10天,肉芽生长满意后植皮。
3.2 传统治疗组处理传统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清创术及骨折处理同VSD治疗组,充分切开引流,敞开伤口包扎,术后行抗破伤风、抗感染治疗,每日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术。
3.3 观察指标VSD治疗组于术后第3-5天更换敷料时及第7-10天植皮前用无菌棉签沾取生理盐水,沾取创面表面分泌物,接种于培养皿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传统治疗组于术后第3、5、7天同法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统计自受伤清创至植皮天数。
植皮后统计植皮存活率,植皮部分存活,但仍要植皮患者视为植皮失败。
计算患者住院时间。
3.4 统计学分析植皮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p<0.05代表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