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性歌唱三要素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声乐艺术是一门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艺术形式,而声乐艺术指导在教学中常常会强调“基本三要素”,即呼吸、发声和发音。

不同的语言在声乐性指导中也会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本文将从“基本三要素”和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声乐艺术指导中的“基本三要素”即呼吸、发声和发音。

这三个要素贯穿了整个声乐表演过程,是声乐技巧的基本。

呼吸是声音产生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技巧可以帮助歌手产生充足的气息,使声音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持久力。

在声乐指导中,学生需要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和训练来提高呼吸技巧,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

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调整姿势、控制呼气等。

发声是声乐表演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良好的发声技巧可以保障歌手的音准和音色的稳定和美好。

在声乐指导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如发声要从低腹部发出,保持嗓音柔和和稳定,发声时控制气流等。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提高声音的质量和表现力。

发音是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音特点和规律,因此在声乐性指导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指导。

学生需要通过掌握不同语言的发音方式和特点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在英语的声乐性指导中,学生需要注重清晰的元音和辅音发音,同时需要注重口型和舌位的准确性。

在意大利语的声乐性指导中,则需要特别注意元音的发音和滑音的运用等。

声乐艺术指导需要注重“基本三要素”和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通过不断地训练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和发音的技巧,同时也可以提高不同语言歌曲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老师在声乐指导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

通过对“基本三要素”和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的认真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技巧,提高声乐表演水平,展现更加美妙的声音。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歌唱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用音乐化的语言为载体,把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感情直接抒发出来,达到听者与歌者心灵的共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歌唱艺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歌唱艺术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谈吴雁泽歌唱艺术论文关键词:吴雁泽歌唱艺术歌唱情感论文摘要:本文对吴雁泽先生歌唱艺术中所突出表现出来的歌唱技巧、歌唱情感、润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对我国老一辈歌唱家创造的艺术成就、凝结的艺术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吴雁泽简介吴雁泽,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四十多年来从事中国声乐演唱和研究工作,并身体力行地走出了一条科学的具有中国民族气质、特点的歌唱道路,被誉为“歌唱诗人”、“歌坛上的长青树”。

1984年被文化部授予“民族音乐艺术家”称号。

1992年他被文化部调回北京担任中国歌剧院院长。

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雁泽曾在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991年出版了《我的歌唱技术、技艺的形成》声乐专著;他有着润柔的音质、宽广的音域,气息饱满而深长,善于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他的演唱韵味浓厚、技巧精湛、咬字准确。

1995年11月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颂发的第三届“金唱片”奖。

吴雁泽先生的歌声所表达的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时代性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气质,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当今有责任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精华,弘扬民族文化,振兴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

二、吴雁泽精湛的歌唱技艺(一)真假声的自然融合与假声的自如运用1.真假声的自然融合吴雁泽在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时唱完几句《上去高山望平川》后说:“你听出我在哪儿换的吗?我现在都找不着我在哪儿换的了”。

这足以显示在吴雁泽的歌唱中真假声的使用确实已经达到了自然融合、炉火纯青的地步。

吴雁泽假声的学习、获得是受到我国民间歌唱艺术的启发并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的。

声乐艺术三大特征论文

声乐艺术三大特征论文

浅谈声乐艺术的三大特征【摘要】声乐艺术是文学(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它不是简单的音乐加诗歌、词,而是一个有着独立意义与内涵、有表现载体、有整体结构和框架的、有着自身规律和原则的、具有独立品格和美学特征的综合艺术。

它的本体特征由多方面要素组成,主要通过思维、想象、情感特征三方面来表现内容、情绪。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探讨让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声乐艺术思维特征想象特征情感特征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它具有思维、想象和情感三个基本特征。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这三个基本特征,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声乐艺术的思维特征歌唱与发声是心理思维过程。

歌唱发声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歌唱者大脑对歌唱发声的实际反映,这是一种思维。

例如在歌唱发声中,一些词汇经常会出现,如“让我想一想”、“让我琢磨琢磨”等等,这些都是歌唱发声思维的一种活动形式。

学习声乐,不能盲目的、更不能胡乱的去唱,要利用大脑钻研,刻苦学习,从呼吸到发声、从读字到情感、从歌唱到表演、都用头脑认真思索。

歌唱家仲伟曾撰文解说歌唱必须用心去唱、用头脑去唱。

从《用心去歌唱》(人民音乐出版社《我怎样歌唱》)这篇心得来看,其作者运用了语言思维、人物形象思维、情感思维等对《王贵是个好后生》这首歌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雕琢。

如在第一段歌词中,非常形象地揭示了香香受苦的身世,他们父女俩相依为命的凄苦命运。

由于在她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对革命有着坚定信念的王贵,受其影响使她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这一段的演唱中,歌演唱者仲伟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歌曲的抒情性、说唱性,向人们自然地叙述香香的身世和生活,根据对具体情节的深入理解,在声音处理方面不追求大幅度对比,在情感上不追求过分戏剧性变化的渲染,而要求注重音色的纯净度,具有令人心醉的歌唱性等等,因此歌曲《王贵是个好后生》的演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思维艺术的重要性。

唱歌艺术中美的体现探讨论文

唱歌艺术中美的体现探讨论文

唱歌艺术中美的体现探讨论文摘要: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揭示了歌唱艺术的四个重要方面: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意蕴美的内涵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歌唱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在塑造能够体现词、曲意蕴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歌唱艺术,声音美、语言美、情感美、统一性。

一、声音美的传递歌唱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人类出于本能的最原始的音乐表现。

音乐的美是通过艺术化的声音表现出来的,歌唱的声音美是歌唱艺术美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自古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强调了以人声为基础的声乐艺术魅力。

歌唱艺术的声音美是通过完美的发音技巧来体现的。

无论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或戏曲唱腔等,无不强调歌唱的声音美,而要达到歌唱的声音美,使歌唱美妙、技巧非凡,就必须刻苦地训练自己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修养。

若声音不美,再美的乐器伴奏,也不能达到歌唱美的高度。

歌唱艺术中美的声音是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

声音美是由自然嗓音、科学发声和音乐修养,审美心境等因素构成的。

天生的好嗓子是形成声音美的物质基础,但天生的好嗓子不会自然形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美的歌喉,它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声原理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因材施教,根据各自的声音扬长避短,且对其进行音乐素养和审美心境的训练,使其具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心境。

正如一块好的宝玉要经过塑造才能形成好的成品一样。

只有用上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和共鸣,嗓子才能发出歌唱所需要的美的声音。

此外,歌唱活动中身体的放松、喉咙的打开、气息的运用等都是实现声音美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

在声乐训练的过程中,要有丰富的学习和歌唱经验以及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懂得在活人身上制造乐器的道理,从而实现歌唱声音美的完美传达。

音乐的选择是从心的,从着个人的情绪的,从着大家一颗追求美的心灵的,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为着追求形式,追求声音的洪亮。

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论文

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论文

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论文歌唱属于舞台表演中的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但歌唱表演并非只是在舞台上演唱一首歌曲,舞台上的表演同样至关重要。

要展现出优秀的舞台歌唱艺术,要求歌唱表演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领悟能力、掌握好基本的技巧以及良好的知识素养等,同时配以良好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歌唱时神形兼备、声情并茂,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效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歌唱的舞台表演艺术全文如下:摘要:歌唱表演艺术有两个创作过程,它的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

而“二度创作”则需要歌唱演员运用精湛的舞台表演艺术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

而走向舞台是演员艺术创作的最后阶段,用精湛的表演为观众服务是演员追求的崇高目标,因此,声乐演员很有必要对舞台的表演艺术做一下研究。

关键词:舞台表演形体要领面部表情手势台风在舞台上,声乐演员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

我国的戏剧表演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它讲究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步、口等,只有五法纯熟,功夫扎实,才能有所施展,因此艺术是离不开美的,所以我们在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后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的舞台表演艺术。

一、恰当运用形体表演,准确塑造人物形象(一)规定的情景要想准确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首先要搞明白这个人物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年代、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要融于角色之中,唱角色之声,抒角色之情。

这就需要在演唱时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比如唱《叫我如何不想她》时,就要了解到这首歌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人在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爱情的热情歌唱。

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人入胜地抒发了情思萦绕的青年徘徊咏唱的动人情景。

演唱中就要准确抒发歌曲主人公在特定年代与生活情景的思想特征,而不能用现代青年的心境或口吻去表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的精神。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

浅论声乐艺术指导中“基本三要素”与各类语言的声乐性指导声乐艺术指导涉及诸多方面,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要素,可以总结为“基本三要素”,即呼吸、发声和发音。

而在不同的语言中,声乐性指导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声乐艺术指导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我们来谈谈声乐艺术指导中的“基本三要素”。

呼吸,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

良好的呼吸控制可以帮助歌手发挥最佳的声音效果,使声音更加饱满、稳定和富有表现力。

在呼吸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来提高呼吸容量和控制力,使得歌手在演唱时能够随意调节呼吸,为声音发声提供充足的能量和支撑。

发声,则是指声乐表演中的声带振动和共鸣过程。

要保持良好的声音品质,需要歌手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发声训练中,可以通过练习发声练习来增强声带的弹性和力量,使得声音更加清晰、准确和富有穿透力。

发音,是指歌手在演唱时对歌词的发音和语调的处理。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发音规则和语音特点,这就要求歌手在演唱不同语言的曲目时,能够做到准确地发音和自然地语调。

在发音训练中,可以通过学习语言的发音规则和音标,结合实际曲目进行练习,逐步提高歌手对不同语言的发音和语调的熟练度。

在声乐表演中,不同语言的发音和语音特点会直接影响到歌手的演唱效果。

在声乐指导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来说说中文的声乐性指导。

中文是一种音节语言,声调是中文发音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演唱中文歌曲时,歌手需要注意把握好歌词的声调,并且灵活运用声调,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和有表现力。

在演唱中文歌曲时,还需要注意清晰地发音,避免模糊不清或者含糊不清的发音,以保证歌曲的表达效果。

还有一些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也有各自独特的语音和发音特点,需要歌手在演唱对应语言的歌曲时,能够做到准确地掌握语音和发音特点,以使得歌曲更具有地道性和表现力。

声乐艺术指导中的“基本三要素”和不同语言的声乐性指导,都是非常重要的。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

歌唱的相关因素与歌唱心理论文摘要:歌唱整体平衡是达到完美歌唱的必须, 对歌唱中各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与管理, 让他们彼此牵制、彼此合作, 共同完成演唱。

有科学的理论作为依据, 并真正实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促成实践, 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 歌唱才能是优美、动听的歌声。

关键词:歌唱; 艺术表现; 完整体;歌唱艺术是复杂、综合的艺术形式, 宇宙是自然平衡的一个完整体, 建立科学、良好歌唱理念及方法, 通过对“人声乐器”的协调与运用, 使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人声乐器”, 是一个长期、反复实践的过程。

只有立足于科学的理论基础, 以创新的视角对于整体性歌唱进行研究, 结合丰富的实践的经验, 从舞台实践中总结、积累, 才能经受住舞台与时间的检验。

1 歌唱的相关因素歌唱是人体本身所带的功能, 人们无法拒绝美丽, 声音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乐器, 古人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之说, 人体是“乐器”、又是“演奏者”,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作为人体本身存在的“乐器”, 是歌唱有力的支持, 可以随身携带, 随时使用;气息作用声带发出声响, 要发挥人生乐器的最大功能, 才能使声响通过共鸣腔体以保持最好的歌唱状态。

我国古代很多音乐论着对呼吸都有记载。

声乐演唱第一想到的就是“呼吸”, 呼吸是人体乐器的主要动力, 呼吸是歌唱的源泉, 歌唱的“呼”与“吸”是一组对抗的力量, 呼吸的同时可以做任何一件事情, 是人体在歌唱的状态下的声乐演唱的发声基础, 有意识的对呼吸进行控制与调整同, 是声乐演唱的最终动力, 歌唱呼吸的吸气较为快而且短促, 需要歌唱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呼吸训练, 呼气要长久而均匀, 并且只有具备扎实的歌唱呼吸能力, 并进行科学的调节与训练, 讲究歌唱呼吸的方法, 才能逐渐形成科学的歌唱。

在歌唱中要根据歌唱作品的要求对自己的呼气和吸气进行调整与变化。

在歌唱中, 要让气息能自由进出, 并与作品的风格、内容以及感情基调一致。

歌唱艺术声音与情感分析论文

歌唱艺术声音与情感分析论文

歌唱艺术声音与情感分析论文歌唱是一种充满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通过歌者的声音来传达情感,进而触动听者的心灵。

然而,在过去,如何对歌唱艺术中的声音和情感进行分析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歌唱艺术中声音和情感进行分析,从而为歌唱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

首先,针对歌唱艺术中的声音特点,音乐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声音分析。

通过声波图和频谱分析等手段,来对歌唱中的音调、音高、音色和节奏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同时,结合语音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使计算机能够从海量的声音数据中准确地识别出歌唱家的音色、发音和技巧,从而更好地了解歌唱艺术中的声音变化和特点。

其次,对于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采用情感识别技术对歌唱家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

情感识别技术是一种针对特定情感(如喜悦、悲伤、羞涩等)进行分类和识别的技术,目前已经在医疗、金融、社交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应用。

歌唱家的情感表达也可以通过该技术的分析来进行量化和评价。

例如,当歌唱家唱出悲伤的歌曲时,其音乐中的急促节奏、嗓音颤音、发生音调变化的地方等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并使用情感分类算法来评估歌唱家的情感表达程度,并进一步用语言来进行描述。

总的来说,声音和情感的分析对于歌唱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声音进行分析和描述,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歌唱家的音乐风格,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改进意见;而采用情感识别技术对歌唱家的情感表达进行量化和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歌唱家更好地表达情感,也可以增加歌曲的情趣和吸引力,从而让观众更能够沉浸于歌曲的情感中。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情感分类算法的准确率需要提高;不同歌曲和不同的歌唱家对应的情感分析模型有待完善。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歌唱艺术中的声音和情感分析领域,也将会有更为精确、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性歌唱三要素
摘要:要想使歌唱活动脱离“自娱”的阶段,进入能够感染人、鼓舞人的艺术表现层面,即达到艺术性歌唱的水准,就应当既要掌握必要的歌唱发声技能,又要拥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认真选好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以便通过“以情带声”地倾情演唱,获得声情并茂、唱演俱佳的艺术展现。

关键词:艺术性歌唱三要素
当今时代,文艺大发展、大繁荣。

登台演唱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热衷投身的一项活动。

常常有热爱此道的年轻人问我:现在歌坛上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大行其道,民美、民通、原生态等各种唱法“你唱罢了,我登场”。

那么,究竟歌唱活动有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艺术标准?或者说,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算是能登大雅之堂的艺术性歌唱?
根据自己多年的舞台演唱及声乐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无论什么唱法,也不管演唱哪一类歌曲,要想让你的歌声能够给欣赏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就必需掌握艺术性歌唱的三大要素。

一、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
要想登台演唱,就需要学习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

这不仅是能动地运用歌唱发声器官,从事艺术性歌唱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满足艺术性诠释声乐作品的基本要求。

老舍先生针对话剧表演艺术,曾经不无幽默地指出:“您怎么也不能用‘话’去‘锯’人。

”——不能设想,一个没有一定的歌唱
音域、相对稳定的音乐节奏、相对准确的固定音高、相对漂亮的歌唱音色、相对清晰的咬字吐字的演唱,能够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

因此,要想在声乐舞台上闪亮登场,就必需根据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地逐步学习掌握以上基本的歌唱技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地磨砺自己的歌唱艺术之“剑”。

一般来讲,初学者学习歌唱艺术,首先应当注意扬长避短。

也就是说,你在学习歌唱之初,就要首先搞清楚自己是属于什么声音类型?是高音,还是中音?是属于戏剧性的声音,还是属于抒情性的声音?在此基础上再来展开学习训练,方不会用错功夫。

歌唱技术训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

这就需要就近请一位有经验的声乐老师做指导,以便能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不断取得阶段性的学习成效。

二、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歌唱,是一项运用自己的歌喉,演绎、诠释声乐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我国古人曾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我们可以将一个人掌握的歌唱技能比作”器”,而将他所拥有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比作“道”。

歌唱的人演唱“道行”的高低,就是通过他的运用“器”的能力的展现而得以反映。

一般来讲,无“器”而论“道”,显得玄虚、空泛;有“器”而无“道”,或少“道”,则境界不高,难以生发——这就是说:没有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而空谈文化艺术修养,会让人觉得玄虚、空泛;相反,倘若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却缺少文化艺术修养,不
仅难以准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而且难以在“吃透”作品的基础上,做出合乎逻辑的艺术诠释。

由此看来,热爱声乐演唱的人,开始时大多要有一个模仿的学习过程。

这个过程只能算是培养、激发学习兴趣的初级阶段。

要想向声乐演唱的更高水平迈进,就必须超越这个阶段。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曾经指出:“一切艺术都是开在枝叶繁茂的知识之树上的鲜艳的花朵。

”可以想见:倘若一个歌者的文化知识贫乏,艺术修养欠缺,他的歌唱艺术展现,怎么也不会光彩夺目、灿烂辉煌。

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途径有很多。

一方面,可以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另一方面,还应当广泛接触各种姊妹艺术。

如,诗词朗诵、戏剧鉴赏、舞蹈表演、形体训练、书法绘画……
俗话讲:“艺多不压身”。

当你拥有了综合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时,再来演唱歌曲,就能以自己深入、传神的艺术诠释,感染每一位听众或观众。

三、以情带声的艺术展现
歌曲演唱活动,既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

初学演唱的人,往往把握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的歌者对于自己所要演唱的作品不作分析,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明就里,演唱起来感觉味同嚼蜡。

试想:你自己都未被个人演唱的歌曲所感动,你怎么可能去感染听众或观众?
还有一些歌者在演唱时,完全不理会歌曲所要求的情境,只是
一味地浮夸、做作,或虚饰。

试想:你在演唱的过程中假模假式,岂能逃过众多观众挑剔的耳朵、品鉴的“火眼金睛”?
记得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所谓艺术,就是让曾经打动了创作家情感的东西,化作令人可闻、可感的的艺术形象,用来感染观众或听众。


——对于歌曲演唱者而言,第一位的要求就是,要认真选择那些打动了你的声乐作品。

因为,作品只有首先打动了你,你才有可能“用心去唱”。

只有当你以全身心投入的倾情演唱,使纸面上的歌曲,变得可闻、可感,才能抵达“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萧然六月寒”的至高境界。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性歌唱。

一位著名歌唱家在担任国家级歌手大赛的评委时,曾经明确指出:“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演唱,也不管你演唱什么歌曲,我评分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你的演唱是否打动了我。


总而言之,要想达到艺术性歌唱的水准,既需要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又要拥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应当根据自身的声音条件,认真选好要演唱的歌曲,以便“以情带声”地倾情演唱,从而获得声情并茂、唱演俱佳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杨仲华《声情并茂唱演俱佳综合全面——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美学规范》,[j]《中国音乐》,2005年第2期。

[2]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 音乐出版社,1962年版。

[3]徐小懿等编著《声乐演唱与教学》,[m]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