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层次构成整理版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底基层三个层次,基层中包括底基层在内。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第二节环境因素对道路的影响1、温度湿度对道路的影响概述图2-1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图2-2 湿度对路基刚度的影响2、温度对道路的影响温度造成路基体的膨胀与收缩,甚至引起路基的冻胀;温度造成水泥砼路面的温度应力及条块分割;温度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塑性变形累积及低温开裂。
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整理版

2 p
E0
We
e E1、µ1
h
实用上已绘出µ0=0.35,
We
E0、µ0
r
µ1=0.25时的
于对称轴,即它们仅是r和z的函数,因而, τrθ=τθr=0,
2、基τzθ本=τ假θz定=0:,三对剪应力简化为一对;同理,切向位移V=0。
1)多层的,每层均质,各向同性,无重量的线弹性材料组成。
E2)i,µ最i表下示层;水平、竖向都是无限延伸的,其上各层在水平向无
限,但厚度有限,为hi; 3)各层分界上的应力和位移完全连续,层间的摩阻力为零(称滑
8.2 弹性层状体系的应力和位移计算
一、一般概念:
1、力学图式:
将路基路面 看作弹性层 状体系。因 为层状体系 和竖直荷载 都对称于荷 载轴z,可以 采用圆柱坐
δδ
p
r
r
h1 E1 µ1
z
h2 E2 µ2 hi Ei µi
dz
θ dθ
r τrz
σz τθz
z hn En µn
τrθ
τ θr
σr
z σθ τzθ τzr
标。以最大拉应力(或拉应变)小于容许
拉对应水力泥((或或拉石应灰变等))。稳定类基层,其底面 的最大拉应力(或拉应变)小于容许拉应
r2 [ r2 ], r2 [r2 ]
2力、(车或辙拉(应永变久)变。形):以车辙为临界状态设计方法
1)采用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结构层内永久变形的总和小于
等于永久变形量。 P [P ] 2)或以路基顶面的竖向压缩应变作
I2 为第二应力状态不
I2
r
z
z r
2 r
2 z
2 zr
I变3 量为;第三应力状态不变
道路路面结构图

25cm
h
20
15
行车道结构层
?
15
20
?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GO
60 A1 填土 7 5
75
20
A5 25 15 5
A4
45
中央分隔带结构图
10 7 5
A3
18
A2
7.5
go
go幻灯片 15
3.路面工程量计算
以一幅每延米为单位计算: (1)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长(750+175-10)cm,厚5 cm.
=0.1552m3 下部分为平行四边形:长198-25=173cm 高20-8=12cm。 V1= 1.73 ×0.12×1=0.2076m3 V=V1+ V2=0.1552m3+0.2076m3=0.3628m3
培路肩土方,分两部分
上部分厚5cm:上底60cm, 下底60+5*1.5=67.5cm V1= 〔(0.6+0.675) /2 〕 ×0.05 ×1 =0.0319m3 上部分厚5cm:上底67.5cm, 下底50+40*1.5-15-20=75cm V2= 〔(0.675+0.75) /2 〕 ×0.35 ×1 =0.2494m3 V=V1+V2= 0.0319m3+ 0.2494m3 =0.2813m3
2.路面结构图
沥青混凝土5cm
沥青碎石7cm 级配碎
h
行车道结构层
20
25cm
沥青混凝土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1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20cm 50 培路肩
10 15 20 5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10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基横断面在路基顶面铺筑面层结构,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分为: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图1-5路面横断面形式a) 槽式;b) 全铺式1-路面;2-土路肩;3-路基;4-路缘石(侧石);5-加固路肩二、路拱及路拱横坡度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
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型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
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表1-10列出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的路拱平均横坡度。
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在干旱和有积雪、浮冰地区,应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较高时,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较大时,或常有拖挂汽车行驶时,应采用平均横坡度的低值;反之则应取用高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路拱横断面。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作成中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肩方向排水。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分别单独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路拱,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二个方向排水。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三、路面结构层划分及其作用1、层次划分面层(上、中、下面层)基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如图1-6所示。
图1-6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2、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路面结构组成

路面结构组成路面结构是指道路上的铺装材料和构造方式,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建设越来越重要,因此了解不同的路面结构对于保障道路质量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路面结构由基层、底基层、面层和附属设施等部分组成。
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最底部,其作用是分散和传递车辆荷载,承受地基的压力,并保证路面的整体稳定性。
常见的基层材料有碎石、砂石和混凝土等。
底基层位于基层之上,用于分散和传递荷载,同时起到排水和保持路基平整的作用。
常用的底基层材料有碎石、砂石和沥青混合料等。
面层是路面结构的最上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道路的平顺度、抗滑性和耐久性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面层材料有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等。
根据不同的道路用途和交通量,路面结构的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通常采用多层结构,以应对高速行驶的车辆荷载和频繁的交通流量。
而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则相对简单,一般只有基层和面层两个部分。
路面结构的施工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
在道路建设中,先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填筑、夯实和排水等工作。
然后进行基层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铺设和压实。
最后进行面层的施工,包括沥青混合料的铺设、摊铺和压实等工序。
不同的路面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例如,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平顺度和抗滑性,适用于城市道路和一般公路。
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速公路和重载交通道路。
在实际的道路维护和管理中,对路面结构的监测和维修也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的路面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路面病害,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养护措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保障交通安全。
路面结构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
了解不同的路面结构对于保障道路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在实际的道路维护和管理中,对路面结构的监测和维修也十分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和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交通流畅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构造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1.5%厂拌沥青碎石等:1.5-2.5%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2.5-3.5%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外表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构造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外表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构造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构造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外表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根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构造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和底基层三个层次,基层中包括底基层在内。
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2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面断面路拱平均坡度: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等:石砌路面:2-3%碎石,砾石路面:土路:3-4%二.层次划分和作用1.面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修筑面层所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混凝土、沥青很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上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等。
2.基层: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上基层是路画结构中的承重层,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扩散应力的能力.基层遭受大气因素的影响虽然比面层小,但是仍然有可能经受地下水和通过面层渗入雨水,所以基层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
基层表面虽不直接供车辆行驶,但仍然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这是保证面层平整性的基本条件。
修筑基层的材料主要有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或沥青等)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如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等)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等。
3.垫层:垫层介于路基与基层之间,它的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的功能是将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同时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
修筑垫层的材料,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水稳定性利隔温性能要好。
常用的垫层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等组成的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等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第二节环境因素对道路的影响1、温度湿度对道路的影响概述图2-1 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图2-2 湿度对路基刚度的影响2、温度对道路的影响温度造成路基体的膨胀与收缩,甚至引起路基的冻胀;温度造成水泥砼路面的温度应力及条块分割;温度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塑性变形累积及低温开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刚性基层(rigid base) ▪ 用混凝土、低标号混凝土、钢
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 料做的基层。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半刚性基层(semi-rigid base) ▪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
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
作业
▪P149-1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刚性路面(rigid pavement) 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层或基层的路面
称刚性路面。 ▪ 特点:强度高
抗弯拉强度高 弹性模量高 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弯拉强度 承受荷载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半刚性路面 (semi-rigid pavement)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1)作用 承受较大行车荷载、水平力和
冲击力。 ▪ (2)特性
高强度、抗变形、稳定性、耐 久性、耐磨、不透水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3)修筑材料 主要是水泥砼、沥青砼 沥青碎(砾)石混合料 砂砾 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 块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2.基层 ▪ 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
设计宽度内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 形成浅槽。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 基两侧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 ▪ 特点:路面厚度均匀,节省材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2)全铺式断面 ▪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部铺筑路面。 ▪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有时为了将路
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在全宽范 围内铺筑基层材料,保证水分由横向排 入边沟。 ▪ 适用:用于路基较窄的中级或低级路面
▪ 3、垫层 ▪ 在路基土质较差、水温情况不
良时,宜在基层之下设置垫层, 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或扩 散荷载应力等作用。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1)作用 ▪ A、改善土基湿度和温度状况 ▪ B、将基层传下的荷载应力加以扩
散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2)修筑材料 ▪ A 由松散粒料(砂、砾石、炉渣)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 2.气温周期变化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柔性基层(flexible base) ▪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
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 等材料铺筑的基层,包括级配碎石、级 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砂 砾经轧制而成的级配碎、砾石、以及泥 结碎石、填隙碎石等材料结构层。
▪ (3)设置 ▪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
分隔带,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 路拱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做成中 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 肩方向排水;
▪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 分别单独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路拱, 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两个方向排水。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路面的宽度 包括行车道宽度、路肩、
中央分隔带和左侧的路缘带。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三、路拱及路拱坡度 ▪ (1)路拱 பைடு நூலகம் 将公路做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
成为路拱。分为直线和抛物线两种。 ▪ (2)路拱横坡度 ▪ 路表面高差与水平距离的百分比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组成的透水性垫层 ▪ B 无机结合料修筑的稳定类垫层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一、路面类型 ▪ 1、按照面层所用材料:
A、沥青路面 B、水泥砼路面 C、砂石路面等。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2、按照使用品质,材料组成类型 以及结构强度的稳定性,分为: A、高级路面 B、次高级路面 C、中级路面 D、低级路面
用半刚性基层组成的路面称为半 刚性路面。 ▪ 特点:介于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之 间。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 2.足够的稳定性 ▪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 4.耐久性 ▪ 5.平整度 ▪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 M/KM ▪ 6、环保性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四、路面结构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1.面层 ▪ 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大气降水
和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位,应具 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 ▪ 面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其顶面可加 铺磨耗层,其底面有时增设联接层。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一、路面的定义 ▪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二、路面断面与宽度 ▪ 1、路面的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1)槽式断面 ▪ 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
足够的强度。基层有时设两层, 分别称为上基层和下基层。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1)作用 承受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并向下 扩散
▪ (2)特性 具有一定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 (3)修筑材料 各种结合料稳定土 天然砂砾 各种碎石 各种工业废渣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