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中医--望诊--面诊、手诊

合集下载

手诊与面诊(一)

手诊与面诊(一)

手诊与面诊(一)手诊和面诊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两种诊断方法。

手诊即通过手触、压、按揉等方式来诊断病情,而面诊则是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色泽、形态、表情等来诊断病情。

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不同,各具特点。

一、手诊1.手感手诊是通过整体感觉、区域手感等方面的触诊,来了解疾病的情况。

如通过触摸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了解局部是否肿胀、疼痛、硬结等,感受身体的硬度、软度,从而推断出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2.脉信脉搏是随着心脏跳动而散播到全身的搏动,通过感受脉搏的速度、强度、节律等状况,以及不同位置的脉象,来诊断疾病。

3.按痛通过对患者疼痛部位的按揉,了解病情,发现疾病的部位与大小。

按痛也能增强对肌肉、骨骼的认识。

二、面诊1.色泽面色是由血液循环和身体状况影响而形成的,通过观察患者面部的颜色变化,可以推断出体质、寒热、痰湿、虚实等各种疾病的表现。

2.形态通过观察患者的五官、面部眉眼、唇色、舌头等形态,从面部的外部形骸来了解内脏功能是否正常。

3.表情内脏疾病会对面部表情造成影响,如病人常眨眼、嘴唇失色、愁容满面等,反应出体内的病变情况。

三、手诊与面诊的优缺点手诊和面诊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手诊适用于旁观者难以观察的身体内部疾病部位,如骨折、肌肉损伤等;而面诊则可推测出内部的机构和状况。

同时,手诊精确度高,触感可直接反映病情;面诊根据观察部位的不同,其指示的疾病也来自各个系统。

无论手诊还是面诊,都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它们是中医学独特的财富,是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然而,由于人体复杂多变,手诊和面诊也有其应用范围和局限性。

对于患有严重病情的患者,还需配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才能做出最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是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方法,是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背部、手部来发现疾病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的知识精华:
1. 面诊: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苔、眼底、口唇等进行判断,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脏腑、经络、病邪等情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黄瘦可能是脾虚湿滞等。

2. 背诊:中医背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情况,如皮肤、毛发、脊柱等,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背部出现红疹可能是病邪侵袭,背部出现湿疹可能是湿热内蕴。

3. 手诊:中医手诊是通过触诊患者手部,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经络气血等情况。

例如,手指发凉可能是寒邪侵袭,手掌发热可能是肝火旺盛等。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能够帮助中医医生发现患者疾病的根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 1 -。

中医手诊法详解,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病!附九宫手诊图,非常有用

中医手诊法详解,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病!附九宫手诊图,非常有用

中医手诊法详解,一上手就知道是什么病!附九宫手诊图,非常有用手掌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大部分病在手上都会有表现,真可谓五脏六腑均历历在'手'也。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中医诊病有望、闻、问、切,望排第一位;手诊主要是指对手部的望诊,这种方法中西方都有。

九宫手诊脏腑手诊九区之乾位【定位】在兑位的下方,小鱼际的根部。

【属性】五行属阴金【脏腑】内分泌、呼吸系统、生殖系统。

中医上代表肺肾功能。

【常态】乾位应该与兑位、艮位等高,色红润,无杂纹,光滑丰满。

【诊断意义】1、智慧线过长,而深入乾位出现皱褶,提示神经衰弱。

从小鱼际的外缘向生命线生长的横线(乾生线),2-3条同时生成。

提示在隔代或直系亲属中必有糖尿病人,即使小孩也应注意。

2、在乾位有岛纹或+、×、※等纹理时,提示肺的功能低下,易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

下方出现菱形且两端有横线是肺功能弱,反复性发作的病象。

放射状斑纹、星纹、米纹、十纹,是不同程度的炎症,与肺、气管连属3、乾位塌陷或萎缩,提示肺肾功能不足,可有性功能低下,生殖能力减退,和全身免疫力下降的表现。

手诊九区之坎位【定位】在掌根部,腕横纹中点向中指中线上约1.5寸处,(相当与自身的食指和中指的宽度),大、小鱼际的分界部。

【属性】五行属阴水。

【脏腑】肾、泌尿生殖系统。

中医的心肾功能。

【常态】坎位正常隆起而柔软,色泽光润,稍凹陷。

【诊断意义】1、坎位上有“米”字状纹,离位上和智慧线末端同时有*纹。

提示要防止心绞痛,猝死。

2、单独的*状纹,提示生殖系统炎症或功能不足。

3、坎位上的大岛形纹与人生线衔接,提示腹部胀气。

肾虚腰痛等。

4、坎位上的小岛形纹,提示生殖系统肿瘤。

女性可有子宫肌瘤、输卵管炎症、卵巢囊肿;男性可有前列腺肥大、增生、肿瘤。

手诊九区之艮位【定位】在大拇指丘的下半部,生命线下半部的范围内【属性】五行属阴土。

【脏腑】中医的脾胃,西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常态】艮位正常隆起、肉软、色润、少杂文,艮位在手诊九区中位置最高。

学中医舌诊手诊面诊写总结

学中医舌诊手诊面诊写总结

学中医舌诊手诊面诊写总结
学中医舌诊手诊面诊写总结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四种:望、闻、问、切。

其中,面色、舌象、脉象是中医诊断的三大重要指标。

在实际临床工
作中,中医师需要通过面诊、舌诊和脉诊来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一、面诊
面部反映人体内部疾病的状态,中医师可以从面色、眼睛、鼻子、口
唇等方面观察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进而判断病因病机及
辨证论治。

例如:黄色或发黑的面色可能意味着肝胆问题;红肿或者
皮肤粗糙可能意味着湿热;苍白无华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等。

二、舌诊
舌头是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反映区域之一,舌头表现出来的形态和颜
色可以反映出人体内部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舌苔厚重可能意味
着湿热;舌体红肿可能意味着热毒;舌质淡白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等。

三、脉诊
中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判断病因病
机及辨证论治。

例如:脉象细弱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脉象涩紧可能
意味着气滞血瘀等。

四、手诊
手诊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身体部位,了解人
体内部器官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按摩肝经穴位可以缓解肝郁气滞;通过按摩胃经穴位可以缓解胃痛等。

总之,中医师需要综合运用面诊、舌诊、脉诊和手诊等多种方法来判
断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中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
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
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案。

手诊面诊PPT课件

手诊面诊PPT课件

观察舌质的颜色、形态和舌下 静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舌质 淡白、紫暗或舌下静脉曲张等 问题。
结合患者自觉症状和其他体征, 综合分析舌苔和舌质的变化, 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依据。
04
常见疾病手诊面诊表现及案例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手诊面诊表现
80%
手掌颜色偏红
可能与肺热、肺燥有关,提示呼吸 系统炎症。
100%
原理
手诊面诊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变化会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这 些外部表现可以推断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科学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手部和面部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末梢和 感受器,能够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同时,手诊面诊 的诊断结果与西医诊断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 科学性和可靠性。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手诊面诊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和健康状态的评估,如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等各科疾病。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潜在或亚健康的疾病状态,手诊面诊 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禁忌症
手诊面诊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一般无特殊禁忌症。但在某些特殊情况 下,如手部或面部有严重外伤、感染等病变时,可能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需 要谨慎使用。
结合患者症状进行分析
03
将观察到的手部和面部特征与患者的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
析,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操作后整理工作
记录诊断结果
在完成手诊面诊后,需要将诊断 结果详细记录下来,包括观察到 的特征、异常表现以及结合患者
症状做出的分析。
提供治疗建议
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 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02
手部诊断技巧与方法

中医手诊基础知识

中医手诊基础知识

中医手诊基础知识1、中医手诊的概念望手诊病(以下简称手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手上的征象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

手诊在中国叫做“手相医学”,在西方称为“手纹医学”。

2、中医手诊的渊源1.国内情况《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样也奠定了望色(包括手部气色)诊病的基础,在后世《难经》、《脉诀》、《针灸甲乙经》、《医门法律》、《望诊遵经》等著作中都有望色的论述。

建国以来,中医学受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医诊断学得到了发展。

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望手、望面诊得到了一些发展。

2.西方简史在西方,望手诊病及手相学也是伴随着整个西方文化发展的,但多与迷信相联系,主要用于对人性格的判断。

西方的手诊术的发展是近三十年左右的事情。

到1977面前后,才逐渐为医学界承认和应用。

3、中医手诊的特点1.简单、直观现代统计学表明,人体有80%左右的健康信息,是可以直接冲视觉中得到的,而手上又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80%以上,因此,通过手的望诊,可以简单、直观地观察人体的大部分健康状况。

2.经济实用3.超前诊断观察人体气色形态的变化(包括手的变化)是可以早期诊治疾病的。

4.容易普及5.具有实践性6.弥补中西医诊断的不足7.提高临床疗效4、中医手诊的原理对于人体疾病的诊断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实践。

望手诊病是中医学望诊方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此,这种方法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之上的,是中医学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理论的集体运用。

这些理论用现代科学的说法,叫做“唯象理论。

当然,这主要指中国传统的气色形态法,但对于西方手纹医学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的气色形态学派,在近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为了临床诊断的实际需要,又有所发展,在既能达到中医辨证的同时,又克服了中医定位性差的弱点,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等内容,可以进一步进行西医诊断。

手诊面诊舌诊口诀

手诊面诊舌诊口诀

手诊面诊舌诊口诀手诊口诀手心出汗肺脾虚,指肚泛红血脂高;五指关节青筋暴,末梢循环定不好。

消化吸收看五指,指间有缝肠胃虚;指甲竖棱肝病变,指根凸起大便差。

大鱼际,有深纹,心律不齐易心慌;手腕延伸小鱼际,青筋明显会腰痛。

指甲颜色常泛白,记得补血补肾脏,右手虎口手掌面,定位肝脏快又准。

视力不好有粗纹,有了细纹筋腱差,手心颜色红青灰,胃部定是有疾患。

拇指指根纹理乱,胃部疾病早防范,左手虎口手掌面,脾脏就是好判断。

早晚按揉健身体,口气清新免疫强,女性乳腺看右手,手腕横纹摸两旁。

不平滑,有疙瘩,乳腺增生早预防,食指指甲脑血管,凸棱明显是硬化。

女性痛经和血块,中指指根青筋暴,生殖疾病最难查,男左女右记心上。

面诊口诀凡看病,望为先。

精气神,最重要。

脏腑位,要牢记。

多重影,应分清。

病多端,起气血。

面色青,主寒痛。

面色泽,气血充。

面色赤,定有火。

赤如妆,乃虚火。

面色黑,肝肾见。

面晄白,主虚寒。

白无华,是血虚。

面黄泽,为湿热。

面黄暗,病肝肾。

额头亮,精神爽。

额头暗,有灾殃。

眼有神,无大病。

眼无神,精气虚。

眼色红,内有火。

眼白黄,病肝胆。

虹膜缺,主脑病。

胃环大,有中毒。

黑纵线,是炎症。

黑凹陷,伤器质。

皮炎痒,虹周灰。

血管硬,白圆环。

虹膜诊,学问大。

同心圆,是关键。

多节段,排成环。

环环扣,象全身。

眼为鱼,贵明亮。

鼻光泽,无大病。

鼻色青,主寒伤。

鼻色白,主伤血。

鼻土偶,胃气绝。

鼻不正,病不轻。

鼻有痣,病陷危。

人中明,无大病。

泪堂下,宜饱满。

青黑干,主肾虚。

夜不寐,多伤神。

沟平坦,性无力。

人中疔,主胃火。

人中歪,命不长。

唇淡红,无大病。

唇色白,主伤血。

唇青紫,寒痛瘀。

面光亮,为水积。

面黄黑,脂肪肝。

耳面焦,防癌症。

面清瘦,宜小心。

如无病,必长肉。

十步外,眉目清。

无重病,必长寿。

部位明,五色清。

知色克,可万全。

舌诊口诀舌之与苔,首须辨识;苔为苔垢,舌是本质。

苔察气病,舌候血疾;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邪气浅深,察苔可知;脏腑虚实,舌质可识。

中医面诊、手诊、罐诊

中医面诊、手诊、罐诊

中医掌纹诊病法一、掌纹诊病的文化起源掌纹诊病历史非常悠久(3000年左右)。

我国的传统医学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诊排在第一位,望诊着重于对手、脸以及人体外形的观察。

在古代,手纹学一直是带有神秘色彩的。

即便是发达的现代科技也无法完全真正地解读这些秘密。

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也已经认识到了人体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经过历代研究者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掌纹医学是可以并能够进行预测和诊治生理性疾病的。

二、掌纹诊病的特点:不开刀、不感染、无痛苦,结论准确可靠,实用性强、有预测性。

三、掌纹诊病的原理当我们摊开自己的手掌时,就会发现一条条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纹路。

它们是可以变化的,手纹是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显示器,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当人患病时,疾病的信号就会很快传到手掌上,通过仔细观察手纹的形状、走向、长短、粗细等症像,就可对健康状况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了,从而把握自身的健康与幸福。

“手是人类外在的另一个头脑。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能思考。

这说明,人是靠双手的来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手是心灵的一面镜子。

大脑的指令最先传递到的器官就是手。

四、常见疾病与掌纹神经系统疾病头痛:掌红或掌面上有均匀的红、白色斑点布满整个手掌,在中年女性可看到小鱼际部位明显的红色。

手腕部分看到表筋浮起。

神经衰弱:掌色发白。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无名指与中指下可伴有“井”字纹、三角纹。

支气管炎区出现“井”状纹,有白色凸起,发红。

.慢性咽炎:中指下有“米”纹状、“十”状纹,颜色多偏红。

咽区有“井”状纹、凸起的黄色斑点或青暗色斑。

.支气管哮喘:掌纹肺区、支气管区、肾区隐现暗斑。

.咳嗽:咽区暗红色,可有“井”状纹。

女性生殖系统在掌部的反映区.尾部生殖区出现岛形样纹与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卵巢囊肿等生殖系统肿瘤有关。

.尾部散乱呈羽毛状或不规则分叉,提示生殖系统功能薄弱,易患盆腔炎,.尾部直冲向手腕部,提示易患慢性盆腔炎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2020年2月29日8时59

33
艮土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脾、胃、肠 (消化系统)
34
震木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35
巽木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36
离火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头 心脑血管
37
感觉器官、神经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坤土
若从鼻梁处一直青到鼻头可能是癌或 瘤!
2020年2月29日8时59

8
胆:
反射区域在 鼻梁高处的 外测部位。
眼袋晦暗亦证明胆不好。
2020年2月29日8时59

9
肾:
反射区在眼外角 平线与耳中部垂 起直线相交向下 至下巴的部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0
膀胱:
反射区域在鼻 下人中两侧的 鼻根部位。

20
望色十法
清代医家汪宏著《望诊遵经》
浮沉-表里、
清浊-阴阳、
微甚-虚实、
散抟-新久、
泽夭-轻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1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2
行者中医
望诊之手诊
讲授人:邹本领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3
五色主病
青主肝病,赤主心病,黄主脾病,白主 肺病,黑主肾病。
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 赤主热; 黄主湿;主脾虚; 白主气虚、血虚、主寒; 黑主痛、主饮、主肾虚、主血瘀、主劳伤
必 2020年须2月2结9日8合时59 病理实际,不宜机械套用。

24
望色十法
清代医家汪宏著《望诊遵经》
浮沉-表里、
清浊-阴阳、
微甚-虚实、
散抟-新久、
泽夭-轻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1

脾:
反射区域在鼻头。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2
胃:
反射区域在鼻翼。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3
小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 下方偏内侧部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4
大肠:
反射区域在颧骨 下方偏外侧部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5
生殖系统:

4
心脏:
反射区域在 两眼角之间 的鼻梁处。
2020年2月29日8时59

5
脑:
反射区域在 两眉头之间
2020年2月29日8时59

6
胸、乳:
反射区域在 两眼角与鼻 梁之间。
2020年2月29日8时59

7
肝:
反射区在两眉1/2 处至太阳穴以上, 额头1/3以下的部 位,及鼻梁中段 (即鼻梁最高处)。

五色

五季

五声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土 脾 胃 口 肌肉 思 涎 唇 甘 黄 长夏 呼
金 肺 大肠 鼻 皮 悲忧 涕 毛 辣 白 秋 嘶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唾 发 咸 黑 冬 吹


心包

三焦






绿


43
掌色诊病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38
肺呼吸系统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兑金
39
肺叶、膀胱泌尿系统疾病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乾金
40
男科/妇科 生殖系统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坎水
41
心、胃 化系统消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中央戊己土
42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肠
五窍

五体

五志

五液

五华

五味
反射区域在人中 及嘴唇四周部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6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7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8
脸上长痣、痦子;表示该部位脏器 先天功能不足。
脸上长斑:表示该部位长期慢性耗 损形成的慢性疾病或者器质性病变
脸上长青春痘:表示该部位脏器现 阶段正存在功能性病变。
行者中医之 望诊—面诊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讲授人:邹本领
1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
心理压力:
反射区域在额 上1/3至发际 处(即发际一圈)
2020年2月29日8时59

3
肺:
(呼吸系统、咽喉、 气管、扁桃腺等): 反射区域在两眉1 /2之间;额头1/ 3以下的部位。
2020年2月29日8时59
无论是青春痘还是斑都要按照经络 循行和脏腑分布及颜色进行分析
2020年2月29日8时59

19
五色主病
青主肝病,赤主心病,黄主脾病,白主 肺病,黑主肾病。
青主风、主惊、主寒、主痛; 赤主热; 黄主湿;主脾虚; 白主气虚、血虚、主寒; 黑主痛、主饮、主肾虚、主血瘀、主劳伤
必 2020年须2月2结9日8合时59 病理实际,不宜机械套用。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
五味 酸 苦 甜 辛 咸
2020年2月29日8时59

44
2020年2月29日8时59

45

25
2020年2月29日8时59

26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左 掌
27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右 掌
28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现 代 全 息
29
2020年2月29日8时59 分
各 家 学 说
30
万变不离其宗
2020年2月29日8时59

31
2020年2月29日8时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