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回肠憩室
憩室名词解释影像学

憩室名词解释影像学一、憩室的定义和特点1.1 憩室的概念憩室指的是一种体内器官表面的突出,类似于袋状结构,通常是由于器官壁的一部分凸出形成的。
1.2 憩室的分类憩室可以根据其位置和形状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颈部憩室、胃肠憩室和脑室憩室等。
1.3 憩室的特点和功能憩室在人体内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 - 憩室常常是器官壁的自然薄弱部分,易于形成突出。
- 憩室可以存储物质,例如胃肠憩室可以存储食物残渣。
- 憩室可以增加某些器官的表面积,以提高吸收和分泌功能。
二、影像学在憩室的应用2.1 影像学的意义和作用影像学是一种医学技术,通过成像设备对人体内部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等。
2.2 影像学对憩室的应用影像学在憩室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憩室的位置、形态和结构特点,以帮助对憩室进行分类。
- 影像学可以评估憩室的大小、数量和分布情况,以了解憩室对器官功能的影响程度。
- 通过影像学可以观察憩室的内腔情况,例如胃肠憩室的食物残渣积聚情况。
- 影像学还可以检测憩室有无出血、炎症等病理变化,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决策。
三、常见憩室的影像学表现3.1 颈部憩室的影像学表现颈部憩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特点: 1. 形态特点:颈部憩室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突出于器官壁,具有明显的蠕动。
2. 位置特点:颈部憩室通常位于器官的薄弱部位,例如结肠的侧壁。
3.2 胃肠憩室的影像学表现胃肠憩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特点: 1. 形态特点:胃肠憩室常呈袋状或梭形,通常与肠壁的肌层凸出形成。
2. 数量和分布特点:胃肠憩室可以单发或多发,常见于结肠的蠕动段,例如乙状结肠和直肠。
3.3 脑室憩室的影像学表现脑室憩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特点: 1. 形态特点:脑室憩室通常呈囊状或壶腹状,突出于脑室系统。
2. 位置和数量特点:脑室憩室通常位于脑室的顶部或侧壁,可以单发或多发。
四、影像学在憩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1 影像学对憩室疾病的诊断意义影像学在憩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憩室的位置、数量和大小等特点,以进行憩室的分类和评估。
憩室病健康宣讲

- 建议定期体检,对肠胃系统进行 检查。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如适度的运动、多饮水、多吃蔬菜水 果等。
- 避免吃辛辣、烟熏、油炸和精炼 食品等。
憩室病的治疗
憩室病的治疗
憩室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对于轻度的憩室病,可
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来治疗。
- 对于严重的憩室病,可 能需要手术切除部分结肠。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意事项 - 如果出现腹泻、便秘、腹胀、腹
等。 - 如果憩室病出现并发症,如出血
、穿孔或感染,可出现腹膜炎,休克等 严重症状。
憩室病的危害
憩室病的危害
憩室病的危害有哪些? - 可导致肠梗阻,感染和
结肠癌。 - 密切相关的并发症还包
括腹膜炎、全身性感染、心肌 梗死和脑卒中。
憩室病的预防
憩室病的预防
憩室病如何预防? - 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运动量的增加
憩室病健康宣讲
目录 憩室病的定义 憩室病的症状 憩室病的危害 憩室病的预防 憩室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憩室病的定义
憩室病的定义
什么是憩室病? - 憩室是指肠壁局部突出
形成的小袋状结构,也称为“ 肠壁憩室”。憩室病指肠道内 憩室发生问题引起的一系列疾 病。
憩室病的症状
憩室病的症状
憩室病有哪些症状? - 便秘或腹泻,腹胀,腹痛,发热
dica憩室分级

dica憩室分级
正文:
憩室分级是指根据憩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将憩室分为不同的等级。
憩室是指在消化道管壁的肌层上形成的小囊状结构,通常是由于消化道肌肉层的薄弱区域产生的。
憩室可以出现在食道、胃、小肠和结肠等消化道部位。
根据憩室的发展和临床意义,目前将憩室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无症状憩室:这是最常见的憩室类型,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感。
这种类型的憩室通常是偶然发现的,可以通过胃镜、结肠镜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2. 症状性憩室:这种类型的憩室会引起一些不适感和症状,例如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和呕吐等。
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出现症状,这是因为食物在憩室中积聚并导致炎症和不适感。
3. 并发症憩室:如果憩室发生炎症、感染或穿孔等并发症,就属于这种类型。
并发症憩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例如剧烈的腹痛、高烧、腹膜炎和全身感染等。
这种情况需要紧急治疗,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4. 恶变憩室:这是一种罕见的并且严重的憩室类型,憩室内的细胞发生恶性变化并形成癌症。
恶变憩室可能会导致出血、肠梗阻和腹痛等症状,需要及时确诊和治疗。
对于不同等级的憩室,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无症状憩室,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只需随访观察。
对于症状性憩室,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压力、调整生活方式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对于并发症憩室和恶变憩室,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憩室。
总结起来,憩室分级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憩室的临床意义和治疗策略,并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方案。
对于憩室患者来说,定期的随访和检查非常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憩室相关的问题。
憩室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

憩室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憩室这个名词在医学上有特定的含义,它是指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器官结构,出现在结肠的末端。
憩室可以形容为一个小的囊状膨出,通常由结肠壁的一部分凸出,形成一个袋状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比周围的组织薄弱,类似于一个薄薄的气球,可以容纳消化食物和粪便。
憩室的形成通常是由于结肠肌肉收缩的不规律性和不协调性导致的。
当肌肉收缩不如预期地强烈时,结肠壁的薄弱区域便会膨出形成憩室。
这种结果可能是由于长期的便秘、肠道痉挛、饮食不良或生活习惯所导致的。
憩室可以发生在结肠的不同部位,特别是左半结肠和直肠,但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
憩室的存在通常是无症状的,很多人可能在一生中都不会察觉自己有憩室的存在。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憩室可能会变得炎症或感染。
这种状况被称为憩室炎或憩室炎症。
憩室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如果发生严重的憩室炎症,可能会引起并发症,例如穿孔、脓肿、腹腔炎或疝气等。
对于憩室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憩室的位置来确定。
对于无症状的人群,通常无需特殊的治疗,只需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均衡、加强运动、避免长时间的便秘和腹泻等。
对于憩室炎症的治疗,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炎症和疼痛,如抗炎药和止痛药。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切除憩室或修复结肠的损伤。
除了憩室的医学意义之外,这个名词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引申为一种休息的暂时场所。
当人们感到疲倦或压力太大时,他们往往会寻找一个憩室,来放松身心、恢复精力。
这个憩室可以是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书桌上的小物件、一本好书、或者是与心爱的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憩室都有着相似的含义和作用,作为一种逃离生活繁忙和压力的场所。
最后,憩室作为一种生理结构,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然而,它也可能成为健康问题的来源,特别是在发生炎症或感染时。
什么是Meckel憩室

什么是Meckel憩室?
Meckel憩室为位于回肠末端的真性憩室,系胚胎期卵黄管之回肠端闭合不全所致。
男女发病率相同。
尸检中出现率为0.2%~4%,典型的Meckel憩室呈指状,直径小于回肠,长约0.5~13cm,距回盲办2~200cm,平均80~85cm。
半数的憩室含有异位组织,其中70%~80%为胃粘膜,其余为胰腺、十二指肠、胆道、空肠及结肠粘膜。
大部分患者无症状,出现并发症时产生相应症状。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30%。
男性多见,大多发生于10岁前,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占1/3。
当憩室突向肠腔内时,可引起肠套叠及阻塞性肠梗阻,症状为呕吐、腹胀、便秘或有红色果酱样粪便。
异位胃粘膜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产生憩室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均是儿童病例常见的并发症。
90%的Meckel憩室合并出血的患者,憩室内均有异位胃粘膜存在。
由于异位胃粘膜对锝元素有浓聚作用,故可用99mTC扫描诊断本病,其特异性为88%。
憩室炎是成人Meckel憩室常见的并发症,此种病例憩室颈狭小,引流不畅。
憩室无系膜附着,在腹腔内无固定位置,如位于右上腹,常误诊为胆囊炎;位于右下腹,类似阑尾炎,如在阑尾旁发生炎症,可穿孔形成憩室阑尾瘘。
结肠憩室病的症状有哪些?

结肠憩室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腹泻、便血、下腹疼痛、腹胀、黏液便、里急后重、体重减轻、食欲减退、贫血、腹痛伴腹泻、消瘦(一)结肠憩室病1.无症状憩室80%~85%的憩室病无任何症状,约55%的右半结肠憩室病人无症状,即使有轻微症状亦很少就医。
常见腹部症状是左髂窝或下腹部间歇性疼痛、腹胀、排便不规则、黏液便、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和食欲减退等,贫血并不常见。
这些症状亦可能是同时存在的肠激惹综合征引起的。
进行性的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伴有腹泻、食欲减退、消瘦和贫血是结直肠癌的表现,仅从病史不易与憩室病鉴别,可疑病例应行钡灌肠和肠镜检查,部分病人可能合并有裂孔疝和胆囊结石。
体检通常无阳性发现,直肠指检正常。
电子结肠镜可清楚发现单纯结肠憩室。
(二)急性憩室炎急性发作时有程度不同的局限性腹部疼痛,可呈刺痛、钝痛和绞痛,大多疼痛部位在左下腹,偶尔位于耻骨上、右下腹、或整个下腹部。
病员常有便秘或排便频数,或同一病员二者兼有,排气后可使疼痛缓解。
炎症邻接膀胱可产生尿频、尿急。
根据炎症部位和严重性还可伴恶心和呕吐。
体检时有低热,轻度腹胀,左下腹触痛,以及左下腹或盆腔肿块,粪便中有隐血,少数粪便中肉眼有血,但在有憩室周围炎存在时罕有发生大出血者,此外,还有轻至中度白细胞增高。
急性憩室炎是结肠憩室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据Rodkey和Welch 报道美国麻省总医院收治的结肠憩室病病例中43%为急性憩室炎和局部感染。
急性憩室炎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包括直肠。
在西方国家中,乙状结肠是最常见的部位,而在日本和中国,则以右侧结肠较为常见。
在已知有憩室病的患者中,约有10%~25%的患者至少有一次急性憩室炎的发作。
虽然憩室炎时发生大量直肠出血是罕见的,但急性憩室炎时30%~40%患者的最初的陕西省术是粪便隐血阳性。
约有10%~25%患者虽经治疗48h仍无改善或更趋恶化需急症手术处理。
约有70%进行急症手术的病员其最初的表现都十分危重。
憩室

所有的憩室均位于空肠。7例患者有急性并发症,3例有腹腔脓肿,2例有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有肠梗阻,1例同时有出血和梗阻。1例患者表现为慢性症状。7例有急性症状的患者在剖腹探查之前进行的术前诊断中均未发现有空肠憩室病。有慢性症状的患者中,多发性空肠憩室病均并发空肠结肠瘘,并在开腹术中发现有异物。1例患者丝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卵黄管先从脐端开始向肠端萎缩退化,若脐端已退化,肠端未退化则形成一盲囊,称为回肠远端憩室,1809年美克尔(Meckel)对这种先天性畸形,在胚胎学和临床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因而称之为美克尔憩室。
【临床表现】
正常人群中美克尔憩室的发病率为2%,有憩室的人多数终身无症状,若发生症状,半数以上发生在3岁以下婴幼儿,一旦发生症状就很严重,多需手术治疗。美克尔憩室只有发生合并症时才出现症状,合并症中以小肠梗阻(30%)、急性消化道出血(40%)和急性憩室炎(20%)为主。
空肠回肠憩室的诊断检查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多不能有阳性发现,但巨大憩室可见局部有略呈圆形的气泡影,立位时其内可见液平。
2.钡餐检查:
(1)在充盈时可见肠管旁,大都在系膜侧有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孤立囊状阴影,大的憩室立位可见液平。憩室大小可自数毫米直到数厘米的直径,也可多发。
憩室壁包含三层即浆膜、肌层和粘膜,粘膜通常为回肠粘膜,约有50%含迷生异位组织如胃粘膜和胰腺组织,这些组织能分泌盐酸和消化酶,可腐蚀憩室和其周围组织,使其发生溃疡出血与穿孔。
憩室也可因本身扭转、蛔虫或异物进入而发生梗阻及急性炎症、坏死和穿孔。
【诊断及鉴别诊断】
术前确诊为美克尔憩室并发症比较困难,因此在右下腹炎症、小肠低位梗阻以及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有复发2~3次的病史)时,均应考虑憩室并发症的可能性。为了确诊,可用同位素99锝(99Tc)扫描,对美克尔憩室内有异位胃粘膜者,可显示憩室内有放射性浓集区。上节所述各症经非手术疗法不能奏效时,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时如发现病变与原拟诊断不符时,须仔细检查回肠末端距盲肠100cm处,以确定有无憩室并发症。
结肠憩室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结肠憩室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结肠憩室是指结肠部位的壁层突出,形成一种袋状结构。
有时候,这些袋状突出会成为肠道内部的结石、粪块等物质的沉着点,也会促进炎症或致癌物质的存在。
因此,结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我们需要掌握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1.腹痛结肠憩室可能会引起腹痛,特别是在结肠左半段或者直肠附近的时候。
肛门周围的疼痛也可能会出现,但是这种情况通常与其他病症一起出现,比如痔疮。
2.肠胀气结肠憩室形成的袋状结构会使粪便在通过该部位的时候受到阻塞或滞留,从而引起肠胀气或排便困难。
3.消化问题结肠憩室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这是因为袋状结构会妨碍结肠正常的传输作用。
4.出血结肠憩室有可能会引起出血,通常是由于粪便促使结肠憩室壁层 rupture导致的。
二、治疗方法治疗结肠憩室通常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和病人自身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改变生活方式经常便秘是结肠憩室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结肠憩室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每日饮食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并且保持适量的运动,都是可以改善便秘情况的方法。
不过在夜间饮用大量液体可能会加重夜间排泄困难。
2.药物治疗有些药物可以改善结肠憩室的症状。
如利用人工合成的药物透明质酸修复花粉造成的问题,缓解花粉引起的发炎和过敏(抗组胺)。
3.手术治疗如果结肠憩室严重且其他治疗措施无效,就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形成结肠憩室的部位,以减少病变的发展。
结肠憩室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疾病,虽然多数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会遭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疼痛和出血。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自己暴饮暴食,多进行预防措施,对于手术治疗时机我们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盐,缺乏结合胆盐,脂类不能形成细小的微胶粒状态,而脂肪只有形成微 C D 胶粒才能溶于水,才容易被小肠绒毛络住,吸收入上皮细胞。非结合胆盐
对脂肪没有这种作用,使脂肪不能被吸收而产生脂肪泻。同时,细菌对脂 肪酸作用的产物还可造成病人水泻,发生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一部分
1.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小肠造影有较高的确诊率。将检查导管插至十 二指肠空肠曲,经导管注入50%(W/V)混悬液300~400ml,钡剂到达回盲
D 部后,注入适量空气和肌注解痉药。分段轻柔按压各组小肠,需采用多种 C D 体位进行操作,使钡剂能充盈各种不同方向开口的憩室。显影的憩室在小
肠系膜侧呈圆形或卵圆形袋状阴影,边缘整齐光滑,以宽窄不等的开口通
D 人在尸解时采用充气扩张肠腔,或在水中将小肠展开认真寻找,其发病率 C D 可高达1.25%~4.6%,因此尸解的发现率和死者的年龄及检查者的认真程
度有关。 病因:空肠憩室常为获得性,与腹内压增加有关。通常伴有小肠运动的改
D 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内脏病和神经病变,可导致小肠平滑肌萎缩 C D 和纤维化,从而使肠壁囊性扩张,从薄弱的肌层疝入黏膜下层。内脏神经
D 慢性腹泻病人,可表现出周围神经症状或合并肌病。小肠内细菌过度繁 C D 殖,对碳水化物正常代谢也有干扰,对蛋白的吸收也有影响,或者是细菌
利用了食物中的蛋白,因此病人可合并低蛋白血症。细菌过度生长还影响 了维生素的吸收,尤其是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能不是肠黏 膜吸收功能受到细菌毒素的抑制,而是维生素B12都被细菌所利用。有的
3.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技术优良的血管造影检查对大量出血病例很 有价值。出血速度>0.5ml/min,渗到肠腔内对比剂清晰显示出血部位, 甚至直接显示病变的性质。
D 4.纤维小肠镜检查 有作者推荐进行纤维小肠镜检查可对小肠内疾病进行 C D 直视观察,有较高的确诊率,唯该项技术的掌握专业性较强,有待更一步
天性憩室还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大多数憩室位于肠系膜侧,在两叶肠 系膜之间,或靠近肠系膜,也有在肠系膜对侧。
D 流行病学:小肠憩室在小儿中罕见,随年龄增长而多见,50岁以后较多, C D 也有不少是70岁以后才发现,男性多于女性约为2∶1。在881例的尸解报
告中,空肠憩室占0.57%;在2161例钡剂造影检查中发现憩室者为0.42%, 一般为0.1%~0.5%。一般尸解报道在1.3%以下,但可能有许多被遗漏。有
4.气腹和小肠壁气囊肿 少数病例憩室穿孔后尚未形成腹膜炎而表现为自 发性气腹。Wright(1975)曾报道一72岁多发性憩室患者4年中多次发生自发 性气腹。由于多发憩室的肠管动力功能紊乱,产生无目的和不规则的强蠕 动。导致薄壁憩室小的穿孔,肠腔内气体很容易地经穿孔溢入腹腔,肠气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第 4/7 页)[2008-4-27 17:31:46]
临床表现:小肠憩室因其开口大、引流好,常无症状,空肠憩室约60%无
D 症状,多在行上消化道造影时发现。有时可表现为轻度消化不良的症状, D 恶心、饭后上腹部不适、胀满、肠鸣或胀气,但这都不是特异的症状,常 C 在发生并发症以后才诊断出小肠憩室。憩室的并发症有憩室炎、出血、穿
孔或梗阻;尤其是空肠憩室,可导致盲襻综合征,引起吸收障碍和巨细胞 性贫血。
憩室好发于上段空肠,少数在回肠。正常空肠上段的终末血管粗大,肠
D 系膜缘血管进入处的肠壁结构较薄弱,容易成为憩室的好发部位。憩室可 C D 为单发,更多是多发性,多个憩室集中于某段空肠,偶有散在分布于全小
肠。多发性憩室数目由2~40个不等;直径由数毫米到数厘米。憩室均沿 小肠系膜侧肠壁终末血管区分布,形状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袋状结构向肠壁
D 为本病者,核素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等可协助诊断。 C D 鉴别诊断:本病发生憩室黏膜出血、憩室穿孔、气腹和小肠壁气囊肿或肠
梗阻时,应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及穿孔、机械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治疗:小肠憩室如很小,无症状,不需治疗。如合并有脂肪泻或贫血,可
D D 先用维生素B12及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药物无效或有憩室炎穿孔、出血、 C 梗阻等合并症时,均需手术治疗,切除憩室。如仅将憩室内翻,日后可发
生肠套叠,现已很少采用。单发的小憩室可仅行憩室切除术,但手术时常 需将憩室连同局部小肠一并切除。术中所见的憩室常比X线造影发现的 多,如为多发憩室散在于小肠各部不可能广泛切除时,则只能将含有大憩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第 6/7 页)[2008-4-27 17:31:46]
肠憩室并发症的5%~29%。憩室出血的方式很不一致,有表现为急性发作 的大量呕血或鲜血便,有呈慢性间歇性柏油便或呕吐咖啡样物。出血之前
D 可能已有一段时间的消化道症状。憩室出血原因有:①憩室炎或憩室内溃 C D 疡形成致憩室壁血管破裂出血;②憩室内细菌过度繁殖致肠功能紊乱,蠕
动亢进损伤憩室内黏膜;③憩室内肠石移动损伤黏膜。憩室出血常被误诊
除上述并发症外,有报道憩室恶变继发平滑肌肉瘤、淋巴肉瘤或腺癌 等。
D 实验室检查: C D 1.在无出血和炎症的情况下,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
在正常范围。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2.如有脂肪和维生素B12代谢障碍,需作小肠内容的细菌培养。
D 其他辅助检查:空肠憩室较少见,又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易发生误诊或 C D 漏诊。目前常用诊断方法有:
憩室炎常由异物或结石引起,可有急性发作,但很少能诊断。穿孔较少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第 2/7 页)[2008-4-27 17:31:46]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
见,末段回肠憩室穿孔可被误诊为阑尾穿孔,穿孔后可形成局限性脓肿、 肠内瘘或弥漫性腹膜炎。出血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小量慢性出血, 反复发作的大出血少见,常需急症手术。但往往误为溃疡病出血。术中探 查应注意寻找有无小肠憩室,认真确定出血的来源。合并肠梗阻时则有阵 发性腹部绞痛等症状,肠梗阻可由憩室所在的肠襻扭转、套叠所引起,憩 室成为套叠的起始部,也可由憩室炎或穿孔后形成的炎性粘连所引起,也 常需手术治疗。此外,憩室也有合并气囊肿、恶变的报道。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第 3/7 页)[2008-4-27 17:31:46]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
实验研究表明,甚至当维生素B12和内因子结合时,细菌也可以竞争、夺 取维生素B12。因此小肠憩室病可合并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并发症:空肠憩室常见并发症有下列几种。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第 5/7//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
像。必要时6h后作延迟显像。当肠壁活动出血量在0.1ml/min时,标记红细 胞随血液流入肠腔形成异常放射性聚集现象。本法能进行出血定位和连续 动态观察。24~36h内多次显像时其阳性诊断率可达75%~97%。经本法检 查确定出血部位定在空肠上段者可提示本症的诊断。
D 外膨出,并以宽径或窄径基底部向肠腔开口。不含肌层的憩室壁较薄弱, C D 小的憩室隐匿于两叶肠系膜内,手术中易被遗漏。含多发憩室的肠管常呈
扩张和肥大,造成该肠管动力功能障碍而表现为假性肠梗阻。空肠憩室症 常伴发其他消化道憩室如食管、胃、十二指肠和结肠,伴发结肠憩室尤为
D 多见,有报道空肠憩室中44%~50%病例并存结肠憩室,因此空肠憩室患 C D 者手术时应探查全消化道以防遗漏并存的憩室。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
疾病名:空肠、回肠憩室 英文名:diverticulum of jejunum and ileum 缩写: 别名: ICD号:K63.8 分类:消化科 概述:空肠憩室比回肠多见,常在Treitz韧带附近,可单发,但常为多
D 发。如为多发,在下部肠道其数目逐渐减少,体积也较小,有时仅为很小 C D 的突出。但在回肠末段又不少见。约30%合并有十二指肠或结肠憩室,先
D 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肠道血管瘤或平滑肌瘤及结肠炎等。因此,对60岁以 D 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应考虑有本症存在的可能。 C 3.憩室穿孔 不含肌层的薄壁憩室发生憩室炎或憩室溃疡也容易继发穿
孔,肠道内异物滑入憩室内戳破薄壁而穿孔,腹部闭合性挤压伤时肠腔内
D 压急骤增高也可导致憩室穿孔。穿孔后酿成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者常 C D 与消化性溃疡孔或阑尾炎穿孔混淆,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D 向肠腔。较大的憩室腔内可显示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如遇开口 D 宽大的憩室可见造影剂在憩室和肠腔之间自由进出,此为本症特有的X线 C 造影表现。
2.核素显像诊断 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例可采用99mTc红细胞显像诊断。经 静脉注射99mTc标记红细胞550~740MBq,立即用γ照相机或SPECT系统以 1帧/5min速度采集影像至30min,然后1h、2h再采集腹部前后位和侧位影
推广使用。 诊断: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凡为60~80岁体弱老者,长时间存在消
D 化功能紊乱表现,经常有胃肠胀气、胃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或合并腹 C D 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应想到本病的可能。上消化道气钡造影示小肠系
膜侧有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光滑的袋状阴影,或较大的憩室腔内显示 气体、液体和钡剂的3层平面等特征影像,可明确诊断。对消化道出血疑
file:///C|/html/消化科/空肠、回肠憩室.html
硬化症在小肠的表现。 发病机制:小肠憩室有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憩室包括肠壁各层,如先天 性憩室、炎症粘连牵引形成的憩室;假性憩室仅包括黏膜和黏膜下层,是 黏膜通过肌层某个薄弱点(如营养血管贯穿肠壁处)向外突出而形成。一般 认为和肠内压的异常升高有关,如暂时性肠梗阻、便秘、肠痉挛都可使肠 内压增加;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小肠的不协调蠕动促使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