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与回肠图文

合集下载

动物消化系统 图文

动物消化系统 图文
(4)入口:网瓣口 出口:瓣皱口
(5)瓣皱沟:瓣胃底壁沿小弯有一沟,连接网瓣口和瓣皱口, 沟底无瓣叶,与食管沟相连通。
4.皱胃
(1)位置:右季肋区,瓣胃腹侧后方,大部与腹底壁接触, 由剑状软骨部沿肋弓向后伸到最后肋间下部。
(2)外部形态:葫芦形(前大后小)
(3)粘膜面:光滑,有14-16条螺旋大皱褶,增加总面积。
1.唇:灵活,上下唇间称口裂,结合部称口角,有唇腺,神经 末梢丰富,以口轮匝肌为基础。
2.颊:构成口腔的侧壁,以颊肌为基础,外被皮肤、内衬黏膜, 有颊腺和唾液乳头。
3.齿:切齿(门齿、中间齿、隅齿)、犬齿、臼齿(前臼齿、 臼齿)。齿式
4.舌:舌尖、舌体、舌根。舌背黏膜有四种乳头(丝状、菌状、 轮廓、叶状乳头)。
(2)外部形态:前后稍长,左右略短的椭圆形囊,占腹腔3/4。 左、右纵沟,前、后沟,后背、后腹冠状沟分别将瘤胃分成背、 腹囊,瘤胃前庭、瘤胃隐窝,后背盲囊、后腹盲囊。
(3)粘膜(3)粘膜面:瘤胃乳头(肉柱无)和肉柱(由胃壁 环形肌束集中形成)
(4)入口(4)入口:贲门。
出口:瘤网口。
食物在瘤胃中运行图解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畜牧经济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解剖生理学课件
动物消化系统
二00五年10月
教学目的
1.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及功能 • 2.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 特点 • 3.掌握马、牛、羊、猪 消化器官的位置、形态、 内部构造及功能,并比 较它们的特征 • 4.重点理解消化道的形 态结构与动物生活习性 的关系 • 5.掌握马、牛、羊、猪 消化器官的体表投影
(4)入口:瓣皱口
牛、羊网膜特点:
1.大网膜:浅层—起自 瘤胃左纵沟
深层—起自瘤胃右纵沟 2.小网膜:(同马胃)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鼻腔、口腔、咽和喉的正中矢状断
大肠
大肠的
X 线像(前后位)
大唾液腺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前面观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
胆道、十二指肠和胰腺(前面观)
腹部脏器(前面观)
腹部脏器(前面观
)1
腹部脏器(前面观
)2
腹后壁腹膜的配布
腹腔横断(平网膜孔)

肝(前面观)
肝(下面观)
肝内血管分布图(前面)
肝内血管分布图(下面)
肝前面观
肝下面观


解剖

肝脏局部解剖图
恒牙
恒牙1
恒牙2
肓肠和阑尾1
肓肠和阑尾2
回肠(内面观)
回肠(内面观)
结肠(外面观)
结肠(外面观)1
结肠(外面观)1
空肠(内面观)1
空肠(内面观)2
口腔底1
口腔底2
口腔及腭扁桃体的动脉
口腔及腭扁桃体的动脉
盲肠和阑尾1
盲肠和阑尾2
脾(膈面)
脾(脏面)

脏解
剖图
乳牙
上颌恒牙(下面观)
舌背面1
舌背面2。

腹部3(局部解剖)

腹部3(局部解剖)
第八讲 腹部(三)
结肠下区 门静脉
内容提要
一、结肠下区 空肠 回肠 结肠 盲肠 阑尾 十二指肠下半部
二、门静脉
一、结肠下区
主要有空肠 回肠 结肠 盲肠 阑尾 十二指肠下半部
(一)空肠 jejunum 回肠 ileum
空肠起于十二指肠空肠曲 回肠续于盲肠
1、空肠、回肠的比较
位置 长度 管径 管壁 颜色 粘膜皱襞 淋巴滤泡 空肠 左上方 近2/5 粗 厚 红 高而密 孤立滤泡 回肠 右下方 远3/5 细 薄 较淡 低而疏 集合滤泡
回盲瓣 阑尾开口
(三)阑尾 vermiform appendix
1、形态
为一蚓状盲突
2、开口
阑尾腔开口于盲 肠内面回盲部下 2~3cm处
3、位置
位右髂窝。位置不恒定 (回肠下位、盆位、盲 肠后位、回肠后位、盲 肠下位),根部位于盲 肠后内壁,三条结肠带 会合处
4、根部体表投影
Mcburney点: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 中、外1/3交界处 Lanz点: 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 中、右1/3交界处
5、血供 阑尾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回结肠动脉)
(四)结肠 colon
1、形态特征
结肠袋 结肠带 肠脂垂
2、分部
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结肠右曲 结肠左曲
3、血供
回结肠动脉 右结肠动脉` 中结肠动脉 左结肠动脉
乙状结肠动脉
Hale Waihona Puke 肠系膜上 动脉的分 支肠系膜下动 脉的分支
(五)、 肠系膜上动脉
2、小肠系膜
自第二腰椎左侧斜向右骶髂关节前方 根部长约15cm 肠缘平均长5~6米
系膜三角: 位置 意义
3、血液供应 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PPT幻灯片

人体解剖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PPT幻灯片

空、回肠: 空肠 回肠




腹腔左上部
2/5
腹腔右下部
3/5

管 血

壁 供

厚 丰富 孤立
上页 下页

薄 少 孤立、集合
淋巴组织
22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小肠(Small intestine)
返回
23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主要参考资料】《系统解剖学》本科七版教材; 《格氏解剖学》第38版。
【思考题】1.试述食管的狭窄部位及临床意义。
17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小肠(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duodenum) 位置、形态: 呈“C”形包绕胰头、介于胃与
空肠之间,成人约25cm、管径
4~5cm,紧贴腹后壁、为小肠 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 最深最固定的小肠段,胰管、 胆总管均开口于此。
上页
下页
18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小肠(Small intestine)
距中切牙约40cm。
上页 下页
5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食管(Esophagus)
返回
6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胃(Stomach)
成人容量约1500ml、新生儿约30ml。 形态与分部: 两壁、两弯、两口 (幽门前静脉是手术确认幽门的标志)、 四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幽门管、窦)
上页 下页
7
系统解剖
分部:
上部(球)
降部 水平部(下部) 升部
上页
下页
19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小肠(Small intestine)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

胆囊动脉
胆囊动脉 起自肝右A,位于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围成). 常有变异.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分为4段
1.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2.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V前方,肝门V右側.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3.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腹腔解剖图谱_图文.ppt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右季肋区
①右半肝大部分 ②部分胆囊 ③部分右肾 ④结肠右曲
右外側区
①升结肠 ②部分回肠 ③右肾下部
右髂区
①盲肠 ②阑尾 ③回肠末端
腹上区
①右半肝小部分和左半肝大部分 ②胆囊③胃幽门部和部分胃体 ④十二指肠大部分⑤胰的大部分 ⑥两肾(部分)和肾上腺 ⑦胆总管,肝A和门V ⑧腹主A和下腔V
右三角韧带 冠状韧带右端,连于肝右叶 外后面和膈.
左三角韧带 位肝左叶上面和膈之间.变 异较多,常含肝纤维附件(新生儿特 有的肝残留物,可出现血管和胆管等 结构)
下面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的韧带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到脾门的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 管,下份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 自胃底后面连至膈的双层腹膜.全胃切除时应将 之切断,才能分离贲门和食管.
脐区
①胃大弯②横结肠③大网膜 ④左右输尿管⑤十二指肠小部分 ⑥部分空回肠⑦腹主A和下腔V
腹下区
①回肠②膀胱(充盈) ③子宫(妊娠)④左右输尿管 ⑤部分乙状结肠
左季肋区
①左半肝小部分 ②胃贲门,胃底,部分胃体 ③胰尾④脾 ⑤结肠左曲 ⑥部分左肾
左外側区
①降结肠 ②部分空肠 ③左肾下部

空回肠结肠影像诊断ppt课件

空回肠结肠影像诊断ppt课件
雪花状 ➢ 回肠肠腔较小,皱襞少而浅,轮廓光滑。回盲瓣的上下瓣呈唇状突起,形成
透明影 ➢ 小肠的蠕动是推进性运动,空肠蠕动迅速有力,回肠蠕动慢而弱
空肠和回肠双对比造影表现
➢ 小肠充分扩张,均匀连续,肠襻走行弯曲自然,肠管粗细均匀,空肠可 宽达4cm,回肠管径稍细,为3.5cm
➢ 由于肠管充分扩张,粘膜皱襞显示为弹簧状阴影,愈近回肠末端,环形 皱襞逐渐变疏




边回

缘盲

呈部
锯收
齿缩
状,





跳溃回 跃疡盲 征型部
肠及 结升 核结

跳回 跃盲 征部
溃 疡 型 肠 结 核
肠结核——X线表现
➢ 增殖型X线表现 以大量肉芽组织增生为其特点 • 盲肠和升结肠的狭窄、缩短和僵直 • 粘膜皱襞紊乱、消失,常见多数小息肉样充盈缺损 • 回盲瓣受侵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陷变形,末端回肠扩大以及小肠
➢ 多为腺瘤性和炎性,少数为错构瘤性 ➢ 腺瘤性息肉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为癌前期病变 ➢ 临床上以反复性血便为主,或有粘液、腹痛等
结肠息肉——影像学表现
➢ 充盈像:表现为圆形充盈缺损,常光滑整齐,稍可活动。如息肉带蒂,蒂显 示为带状透明影,且可见息肉有一定的可动性,但与蒂始终相连
➢ 双重造影:显示更为清楚,在透明的气影中显示为边界锐利的圆形肿块影, 常有一圈钡影环绕。如表面有糜烂和溃疡可显示为不规则影像
肠结核——临床与病理
➢ 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常与腹膜结核 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
➢ 临床上常为慢性起病,长期低热,有腹痛、腹泻、 消瘦、乏力等
肠结核——临床与病理

大体解剖-肠道

大体解剖-肠道

肠道—系统解剖(图文)一、小肠小肠(small intestine)为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成人全长约5~7m。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3部分。

(一)十二指肠十二指肠(duodenum)为小肠的首段,上接胃的幽门,下续空肠,长约25cm。

除起始部和终端外,其余部分都紧贴腹后壁。

十二指肠呈“C”字形从右侧包绕胰头,全长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4部分。

1.上部(superior part)又称球部,于第1腰椎的右侧起自幽门,行向右后方,至肝门下方,胆囊颈附近,急转向下续为降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上曲(superior duodenal flexure)。

上部靠近幽门约2.5cm的一段肠管,肠壁较薄,粘膜多较平滑,称十二指肠壶腹又称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

2.降部(descending part)十二指肠上曲沿第1~3腰椎体的右侧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急转向左连接水平部,转折处称十二指肠下曲(inferior duodenal flexure)。

降部的粘膜形成许多环形襞,在其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的粘膜皱襞,称十二指肠纵襞(longitudianl fold of duodenum)。

纵襞的下端有一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major duodenal papilla),是胆总管和胰管共同开口之处。

在大乳头上方1~2cm处有时可见有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部位。

3.水平部(horizontal part)自十二指肠下曲水平向左横行,越过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前方,于第3腰椎的左侧移行为升部。

4.升部(ascending part)自第3腰椎的左侧接水平部,斜向左前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再向前下方弯曲续于空肠,此弯曲称十二指肠空肠曲。

此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

十二指肠悬肌和其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又称Treitz韧带,是确认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经典的消化系统各部分功能图解
(四) 舌
舌 tongue 位于口腔底。是肌性器官, 表面覆有黏膜。具有协助咀嚼、吞咽食 物,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的功能。
1. 舌的形态(图 3-4) 舌分舌尖、舌体和舌根三部分。舌有上、下两面。上 面称舌背,其后部可见“∧”形的界沟将舌分为前 2/3 的舌体和后 1/3 的舌根。 舌体的前端称舌尖。
上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恒牙:

下颌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第第第第第
二一二一
尖侧 中 磨前前

切切

磨磨

牙磨
牙牙
牙 牙牙

4. 牙组织 牙由牙本质、牙釉质、黏合质和牙髓组成。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 分。在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覆有坚硬洁白的釉质。在牙颈和牙根部的牙本质外 面包有黏合质。牙腔内有牙髓,由神经、血管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牙髓发炎 时常可引起剧烈疼痛。
(二) 腭
腭 palate(图 3-4)构成口腔的上壁, 分隔鼻腔和口腔, 腭分前 2/3 的硬腭及后 1/3 的软腭。硬腭以骨腭为基础,表面覆以黏膜,黏膜与骨紧密结合。软腭是 硬腭向后延伸的柔软部分, 由横纹肌和黏膜构成。其后部斜向后下称为腭帆。 腭帆后缘游离,中央有一向下突起称腭垂或称悬雍垂。自腭帆向两侧各有两条 弓形皱襞,前方一对向下延续于舌根,称腭舌弓,后方一对向下延至咽侧壁, 称腭咽弓。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isthmus offauces,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舌下面的黏膜在舌的中线处有连于口腔底的黏膜皱襞,称舌系带。在舌系带根 部的两侧有1对小圆形隆起,称舌下阜,是下颌下腺管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处。 由舌下阜向后外侧延续成舌下襞,舌下腺位于襞深面,舌下腺小管开口于襞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