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营养学
动物实验技术——营养

4.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和缺乏症(表5-1)
表 5-1 微量元素 铁(Fe) 微量元素的营养作用、缺乏症及来源 缺乏时的主要表现 贫血、生长发育不良、 精神萎靡、皮毛粗糙 无光泽。 腹泻、四肢无力、 营养性贫血。 来 源 奶、鱼粉、 肉粉、FeSO4 营养作用 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运输氧气,参与细胞内 生物氧化过程。 与造血过程、神经系统 及骨骼正常发育有关, 亦为多种酶的活化剂。 是许多酶的成分, 以碳酸酐酶最重要
大豆
豆粕
鱼粉
二、饲料的质量要求 1 原料来源清楚,应不含化学药品,无虫 害、细菌及霉菌污染,不发生变质,农药残留 不应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2 对于SPF动物,饲料要求无菌:而无菌 动物和悉生动物的饲料则要求完全无菌。 3 选择品质新鲜的原料进行加工。 4 贮存原料的仓库要保持通风、低温、干 燥,以防霉变产生黄曲霉素。 5 饲料经配制加工后,应严密包装,以防 蝇、鼠、昆虫、细菌等污染。
重 点 掌 握 内 容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 物有哪些。 4、食性的概念,实验动物按不同食 性可以分为哪三类,各包括哪些 实验动物。 5、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标准
(自学) 一、饲料的种类及营养特点 * 按来源----植物性和动物性饲料。 * 按物理性状---粉状饲料、颗粒饲料、膨 化饲料等。 * 按其营养特性---粗饲料、青绿和青贮饲 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 生素饲料、添加剂。 ** 粗饲料--干苜蓿、干青草粉、稻草等。 ** 青绿和青贮饲料---天然牧草、树叶等。 ** 能量饲料---玉米、高粱、大麦等。
二、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1. 大鼠、小鼠 饲料蛋白质占18%-20%左 右,粗纤维5%,粗脂肪4%。维生素A需求量为 每公斤饲料含7000-14000IU,通常以加入1% 的清鱼肝油来满足。应适当补充维生素E,每 公斤饲料含60-120IU,以提高受孕率。 2. 金黄地鼠 饲料蛋白质占21%~24%,动 物性蛋白尚应含相当比例,主要来源于鱼粉 和鸡蛋。植物性蛋白主要来源于黄 豆和豆粉。此外, 应喂饲一些白菜 、萝卜、黄瓜等青饲料。
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学

3-2 特征
是借助微生物的活动、生物化学和化学变化控 制环境条件而有效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所 以制备青贮饲料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一定的 技术和仪器设备。
42
青贮饲料的品质评定
4 能量饲料
自然含水量<45%,其干物中含粗纤维量< 18%。同时干 物中粗蛋白质< 18%,
主要有谷实类(4-07-0000)和粮食加工副产品糠麸类 (4-08-0000);一些草籽和树实类(4-12-0000);富含 淀粉和糖的根、茎、瓜果类(4-04-0000)。
55
填空题03
按饲料的物理性状可分为( )、( )、( ) 等。按国际通用的饲料分类法将饲料分成8大类: ( )、( )、青贮饲料、能量饲料、( )、 矿物质饲料、( )和添加剂。
饲料分析中的粗灰分即矿物质,包括钙、磷、钾、钠、 氯、镁等常量元素,以及铁、铜、锌、锰、碘等微量元 素。前者占实验动物体重的( ),而后者则占其体 重的( )。
1第五章第五章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营养学2第二节第二节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兔的营养需要?犬的营养需要?猴的营养需要3一一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实验动物的食性与营养需要?食性及动物分类?动物对营养的需求?基本营养需要和饲料标准41
44
4-1 概述
指谷类仔实及其加工副产品,主要有玉米、小 麦、大麦、稻谷、小米、高粱、麦麸等。
是富含碳水化合物,消化能约3500大卡/kg, 消化率高,适口性好,蛋白含量低(10%左 右),尤其是Lys含量低, 此类饲料还缺钙和 脂溶性维生素以及VitB2。
45
4-2 谷实类饲料
指禾本科植物籽实的统称。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大 麦、稻谷等从构造上来分包括颖壳、果皮、种子等。
《动物营养学》实验指导--八项常规测定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1.鲜重:鲜活的植物采集后立即称重的重量。
本试验是,马饲喂的草料在一定风干基础上,短时间内收集后称重。
2.风干重:采集的草料在65℃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一定的大气压下进行烘干,损失游离水分,至恒重,剩余的即为风干物,称重。
3.干物质:试验样品在105±2℃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一定的大气压下进行烘干,失去水分,至恒重,剩余的即为干物质。
4.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实验一、干物质含量的测定目的:掌握饲料中吸附水的测定方法及饲料总水分的计算。
(一)原理试验样品在105±2℃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在一定的大气压下烘干,直至很重,烘后失去水分,剩余的即为干物质。
(二)仪器设备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分析筛:孔径0.45mm(40目);电热式恒温烘箱:可控制温度为105±2℃;称样皿:玻璃或铝质(铝盒)、直径40mm以上、高25mm以下;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试剂)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三)测定步骤1.试验样品的处理:样品(草样,粪样)用60-180目孔径的粉碎机进行粉碎,分装到封口带中,将空气排出,每个样品约200g,放入阴凉干燥处保存。
2.将铝盒称样皿(铝盒)洗净后,编号,置于105±2℃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干燥6h,至恒重。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用感量为0.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为W0。
3.样品(草样,粪样)准确称取1g(精确到0.0002g),放入铝盒中,记录为W1,每个样品做一个平行。
然后置于105±2℃的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干燥6h,至恒重。
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用感量为0.0001g的电子天平称重,记录为W2。
(四)测定结果计算计算公式:干物质含量(%)干物质含量(%)=W2-W0×100% W1-W0公式中:W0:铝盒重(g)W1:铝盒重+样重(g)W2:铝盒重+干燥后样重(g)思考题:1.测定水分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某种饲料半干样本的105℃干物质为90%,该饲料70℃干物质为32%,计算该种饲料新鲜时干物质的含量?实验二、有机物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方法,并用以测定各类饲料中粗灰分含量。
动物营养学实验报告

实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实验学时:3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过磷酸钙与重过磷酸钙均为水溶性磷肥,所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是水溶性的速效磷,也有一部分为不溶于水但能被柠檬酸提取的磷。
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对评定肥料品质、合理施用磷肥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理解影响过磷酸钙中有效磷变化的因素。
二、实验内容(1)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制备待测液。
(2)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并计算出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的含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用2%柠檬酸浸提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中的有效磷(其中包括Ca(H2PO4)2·CaHPO4和游离H3PO4),浸出液中的正磷酸盐利用钒钼黄比色法定量测定。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2人为1组,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振荡机、电子天平、容量瓶、小漏斗、三角瓶、滤纸等。
试剂:(1)50mg/LP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AR)0.2195g溶于约400ml蒸馏水中,加入25ml 3mol/L H2SO4,定容至1L,即为50mg/L的标准溶液,可长期保存使用。
(2)2%柠檬酸溶液:称取20g结晶柠檬酸(H3C6H5O7·H2O,AR)溶于水中,定容至1L 即可。
(3)3mol/L H2SO4:量取浓硫酸166.7ml,用蒸馏水稀释至1L。
(4)钒钼酸铵显色剂:称取12.5g(NH4)6Mo7O24·4H2O(钼酸铵)溶于约200ml水中。
另将0.625gNH4VO3(偏钒酸铵)溶于15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125ml浓硝酸,再冷至室温。
然后将钼酸铵溶液缓缓倒入偏钒酸铵的硝酸溶液中,随倒随搅拌,最后用水稀释至500ml。
六、实验步骤1.称取通过100目筛孔的过磷酸钙样品0.5~1.0000g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2%柠檬酸溶液50ml,用橡皮塞塞紧瓶口,振荡30min,立即用干滤纸过滤,最初7—8ml滤液弃去。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二)实践技能方面三、教学安排(一)使用教材(二)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专题二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专题三饲料分析实验室仪器配套建设(二)实验操作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饲料样本采集,样本制备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食盐含量的测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饲料显微镜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能量、氨基酸等演示实验动物实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三)思考题《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是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的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与经典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企业生产管理、生物统计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任务是阐明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物理性状、营养素、抗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及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原理和方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与含量,为研究动植物体的组成和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依据和研究方法。
也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保证饲料原料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从事饲料品质管理和质量检测提供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课学习,要求学生对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内容和研究进展有较全面的掌握,掌握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了解饲料法规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饲料加工质量以及常用物理检测分析、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实验动物的营养需求

蛋氨酸 0.4%
赖氨酸:0.48%
维生素A
其他:
大鼠对钙、磷缺乏耐受力强,对镁需要较多;
饲料中添加60mg/kg维生素E可提高大鼠繁殖率;
无菌大鼠需补充维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豚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纤维 12%-14% 粗蛋白 1.8% 对精氨酸需求量高 其他:
对维生素C缺乏敏感,缺乏会导致坏血症, 每只豚鼠每天需要补充10mgVC, 繁殖阶段需要不从30mgVc。
实验动物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兔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4%-17% 粗纤维 10%-15%
粗脂肪 3%
其他:
虽然兔可合成VK和大部分B族维生素, 但繁殖时仍需额外补充VK
实验动物学
犬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22% (动物性蛋白占总蛋白的1/3) 粗脂肪 4.5%-6.5% 粗纤维 3%
其他: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 常用实验动物营养需求
实验动物学
小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 钙 0.8%-1.8% 粗脂肪 4%-8% 磷 0.6%-1.2% 粗纤维 5%
其他:
0.47%含硫氨基酸 维生素A、D、E 特别需要丰富的亚麻油酸
实验动物学
大鼠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18%-20% 脂肪酸≥1.3%
犬能耐受高脂肪日粮,要求日粮含有一定量的不 饱和脂肪酸;
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较大,同时也需要补充维 生素B12。
实验动物学
猴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营养成分:
日粮中的50%以上来自糖代谢;
粗蛋白质 16%-25%
动物营养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营养物质需求、营养代谢、营养调控以及饲料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的科学。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使我深入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动物的营养需要、饲料配方设计以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知识,提高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2023年3月15日至3月31日,实习地点为某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实验室。
三、实习内容1. 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分析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分析,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饲料样品的制备、营养成分的测定和计算方法,并了解了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
2.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设计在动物营养需要方面,我学习了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需求。
在饲料配方设计方面,我了解了饲料原料的选用原则、饲料配方设计方法以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3. 饲料添加剂的应用饲料添加剂在动物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各种饲料添加剂的种类、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计算和配比方法。
4. 动物营养实验在动物营养实验环节,我参与了动物饲料配方优化实验、饲料添加剂效果评价实验等。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动物营养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四、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认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实习收获(1)掌握了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分析方法,能够对饲料原料进行营养评价。
(2)了解了动物的营养需要,掌握了饲料配方设计方法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3)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
(4)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沟通与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与建议1. 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动物营养学在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方法总结

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方法总结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是动物科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探究动物的营养需求、代谢过程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等。
本文将总结动物的营养与代谢实验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并阐述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一、饲料成分分析法饲料成分分析是了解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及比例的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饲料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多种重要的营养数据,如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物质等。
通过对不同饲料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饲料对动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优点:能够直接了解饲料的营养成分,并评估其适用性。
缺点:需要专业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成本较高,需要较长时间。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营养饲料研究、饲料配方设计等。
二、代谢率测定法代谢率测定是了解动物体内能量产生和消耗情况的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动物在实验条件下的氧气摄入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可以计算出体内的代谢率。
代谢率是评估动物能量代谢和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
优点: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动物的代谢状况。
缺点: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以及对动物容器环境的严格控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代谢研究、能量平衡评估等。
三、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是一种非常直观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动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对营养和代谢的反应。
比如观察动物的进食行为、活动情况、休息时长等信息,可以间接评估其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效率。
优点:方法简单直观,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
缺点: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误差。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动物行为学、食性研究等。
四、生化指标测定法生化指标测定是通过分析动物体内生化物质的含量和活性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活动的常用方法。
通过血液、组织或尿液样品的采集和化学分析,可以获得多种生化指标,如血糖、脂肪代谢产物、酶活性等。
优点:能够提供详细的生化数据,评估动物体内营养和代谢的变化。
缺点:需要专业实验室进行生化分析,操作较为复杂。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动物体内代谢过程及相关疾病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动物对必需氨基酸需求的种类存在 差异。
实验动物饲料中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异亮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苯丙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缬氨酸
组氨酸
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
甘氨酸
丝氨酸 门冬氨酸
谷氨酸 羟脯氨酸
酪氨酸
脯氨酸
胱氨酸
瓜氨酸
蛋白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 不同饲料含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不同。将不 同饲料混合应用,取长补短,可以提高其 营养价值,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比例符合机 体的需要。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氨基酸) 的互补作用。
2010年4月5日,救援人员将获救工人抬出井口。 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115名获救工人当日陆
续升井。
表7-1 各种动物每日的饮水需要量
动物品种
小鼠 (成熟龄)
大鼠
(50g)
豚鼠 (成熟龄)
兔 (1.4-2.3kg) 金黄地鼠(成熟龄)
小型猪 (成熟龄)
狗
(成熟龄)
猫
(2-4kg)
红毛猴 (成熟龄)
实验动物的食物,称之为饲料。
第一节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动物饲料六大营养成分
• 蛋白质 • 碳水化合物 • 脂类 • 矿物质 • 维生素 •水
蛋白质及氨基酸
• 蛋白质是生命的起 源,一切生命过程 都与蛋白质代谢有 关。是动物维持生 命、生长发育、繁 殖不可缺少的营养 物质。
•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饲料中的蛋白质 必须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矿物质
• 饲料在550-600℃高温下灼烧后,剩下 的灰分即为矿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知其 中有二十种左右的元素对动物机体有重要 作用,是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和 生化代谢所必不可少的物质。
• 常量元素
机体中含量大于0.01%者为常量元素, 如钙、磷、钠、钾、氯 、镁与硫等。 • 微量元素
机体中含量小于0.01%者为微量元素, 必需微量元素有铜、钴、氟、铁、碘、 锰、钼、镍、硒、硅、锡、钒和锌等。
生理功能
缺乏症
来源
脂溶性 维生素A 维持正常视觉,参与上皮细胞正常
形成,促进生长发育
视觉损害、夜盲症、上皮粗糙、 角化、骨发育不良,生长迟缓
肝脏、鱼肝油、 蛋黄、 牛奶
维生素D 促进钙吸收,与骨骼的形成有关 软骨病
维生素E 与胚胎发育及繁殖有关,保持心血 生殖系统损害,睾丸萎缩、肌
管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 矿物质在动物维持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过 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缺钙会造成幼畜的佝偻病 缺铁易患贫血 缺硒引起鸡的渗出性素质,白肌病
维生素
• 维生素是一大类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各不 相同的物质。它们既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 提供热能、主要起控制、调节代谢作用的 有机物。
• 实验动物对它们的需要量甚微,但却是比 必不可少的物质。
坏血病
新鲜蔬菜
水
• 水是动物体内各种器官、组 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饲料 消化、营养物质吸收的溶剂。 其含量一般可达动物体重的 60%,血液的80%。水对动 物体的正常物质代谢有特殊 的作用,是动物最重要的营 养物质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
*实验动物体内水分减少 8%----严重干渴、食欲丧失、 粘膜干燥、抗病力下降、蛋 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 *体内水分减少10%----代 谢紊乱; *体内水分减少20%----动 物死亡。
肉麻痹、瘫痪、红细胞溶血
鱼肝油、蛋、 苜蓿干草 油脂,如花生油、 玉米油;绿色植 物、蛋、鱼肝油
水溶性 维生素B1 参与糖代谢
多发性神经炎
维生素B2 参与生物氧化、晶状体及角膜的呼 生长停止、脱毛、白内障、角
吸过程,维护皮肤粘膜完整性
膜血管新生
谷类、豆类、酵母
麦麸、豆粉、 动物内脏
维生素C 参与糖、蛋白质代谢,参与胶原、 齿质及骨细胞间质生成
重点 掌握
一、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二、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三、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
物有哪些。 四、食性的概念,实验动物按不同食
性可以分为哪三类,各包括哪些 实验动物。 五、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营养学:
研究饮食物(营养素)与实验动物机 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 关系的科学。 饲料:
饮水需要量
4~7ml 20~45ml 85~150ml 60~140ml/kg(体重) 8~12ml 1~1.9l 25~35ml/kg(体重) 100~200ml 200~950ml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一、实验动物的食性: * 食性—不同种动物摄取食物的习性。
碳水化合物与脂肪
1.碳水化合物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无氮浸出物:包括淀粉和糖类 供应能量,小部分构成组织成分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 碳水化合物营养上的功能是供给热能。如有 多余,可变为脂肪贮存体内。碳水化合物是 构成机体组织及生命物质的重要成分,如细 胞核中的核糖,脑及神经组织中的糖脂等, 核酸由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是传递遗 传信息的载体。
2.脂肪分成真脂肪和 类脂肪
真脂肪是指甘油和脂肪 酸组成的甘油三酯。
类脂除了C、H 、O元素 以外还有N 、S 、 P
• 脂肪是构成实验动物组织的重要成分,如神 经、肌肉、骨骼、血液中均含有脂肪。在维 持细胞结构、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脂肪是能 量的重要来源,也是储存能量的最好形式。
• 某些脂肪酸动物不能合成,但又是生长必需 的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和 花生四烯酸。必需脂肪酸缺乏引起生长发育 缓慢停止,生殖能力下降,泌乳量减少,脱 毛等
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学
实验动物营养控制的重要性
•动物的营养状况与其生化指标、免 疫反应息息相关 •对动物麻醉反应的影响 •营养学研究的需要
营养与免疫、营养与癌症、营养 与衰老
饲料中其它因素的影响 抗营养因子、毒素或农药残留、 重金属污染等
第一节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质量标准
• 维生素种类很多,各种维生素也各具独特 作用,营养学常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与 水溶性维生素二大类。
• 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D、E、K
• 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族,包括B1、B2、B6、 B12、烟酸、叶酸、泛酸、胆碱,另有维 生素C等。
• 豚鼠和猴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须由饲 料供给。
维生素
表5-2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