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2019最新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结构计算书

2019最新规范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新建结构计算书

哈亚公路尚志镇至一面坡段改扩建工程新建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属于二级公路,起点桩号为0,终点桩号为27251.019,设计使用年限为12.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615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 6.5%, 方向系数取55.0%, 车道系数取100.0%。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A.3.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公式(A.4.2)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232,831,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639,348,204。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5,638,387,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4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5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0.85,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1MPa。

3. 路面结构验算3.1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根据表G.1.2,基准等效温度Tξ为13.0℃,由式(G.2.1)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14.9℃。

可靠度系数为1.04。

根据B.3.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7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

二级公路设置仰斜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计算书

二级公路设置仰斜重力式路肩挡土墙计算书

计算书一、1、设计资料西安至咸阳的二级公路设置仰斜重力式路肩挡土墙,如图1所示,有关截面尺寸列于图中其中,墙高H=4.90m,墙面和墙背的坡度均为1:0.25(α=14.04°);基底倾斜度tan α0=1:1.5(α0=11.31°)墙身和基础由M5砂浆砌筑片石MU30;墙背填料为砂性土基础顶面距天然地面0.93m 。

有关墙背填土、地基土、砌体物力参数列于表中墙背填料、地基和砌体物理力学参数2、土力学计算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规定q 车辆荷载附加荷载强度,墙高小于2m 取20KN/m 2,墙高大于10m 取10KN/m 2,两者之间,直线法内差计算。

墙高墙身高度4.90m 的附加荷载强度为q=20-(20−10)(10−2)(4.9−2)=16.38 KN/m 2 则等代均布土层厚度为: h 0=q γ=16.3818=0.91(m)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墙后填土和车辆荷载引起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图式如下:填料 重度γ(KN/m 3) 18砌体a γ(KN/m 3) 22 内摩擦角φ°35M5浆砌片石MU30砌体容许压应力为[]a σ600 墙背摩擦角δ φ/2 容许剪应力[τ] 100 地基重度γ(KN/m 3)21容许拉应力[wl σ]60容许承载力[]0σ450地基土摩擦系数μh0.8基地摩擦系数为μ 0.45可确定边界系数(破裂面交会于荷载中部)为:A 0=12(a +H +2h 0)(a +H )=12(4.90+2×0.91)×4.90=16.46 B 0=12ab +(b +d )h 0−12H (H +2a +2h 0)tan α=−12×4.90×(4.90+2×0.91)×(−0.25)=4.17 其中:a=0,d=0,b=0破裂面倾角为:tan θ=−tan ψ+√(cot φ+tan ψ)(tan ψ+B 0/A 0)=−tan38.48°+√(cot35°+tan38.46°)(tan38.46°+4.17/16.46)=0.7291 θ=36.10°其中:ψ=φ+α+δ= 35°-14.04°+17.5°=38.46° 主动土压力系数为: K =cos (θ+φ)sin (θ+ψ)(tan θ+tan α)=cos (36.10°+35°)sin (36.10°+38.46°)(tan36.10°−0.25)=0.161作为于墙背的主动土压力为:E a = 12γKH (H +2h 0)=12×19×0.161×6.30×(6.3+2×0.77)=75.55(kN)土压力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分别为:E x =E a cos (α+δ)=75.55× cos (−14.04°+17.5°)=75.41(kN )E y =E a sin (α+δ)=75.55× sin (−14.04°+17.5°)=4.56(kN )水平土压力作用点至墙趾的力臂:Z x =H (H+3h 0)3(H+2h 0)=6.3(6.3+3×0.77)3(6.3+2×0.77)=2.31(m )Z y =B 4− Z x tan α=1.52-2.31×(−0.25)=2.10(m)3.挡土墙自重及力臂计算将挡土墙分为三部分,如图虚线所示,截面各部分对应的墙体重力及墙趾(O 1)G 1=γK B 1H 1=23×1.3×5.5=164.45(kN )Z 1=0.3+0.5×0.25+5.5×0.25+1.32=1.76(m)G 2=23×1.6×0.5=18.4(kN )Z 2=0.5×0.252+1.62=1.76(m ) G 3=23×1.6×0.3×0.5=18.4(kN )Z 3=2/3(1.6+1.52)=2.08(m)墙体总重及墙趾(O 1)的力臂:G= G 1+ G 2+ G 3=164.45+18.40+5.52=188.37(kN) Z G =( G 1Z 1+ G 2Z 2+ G 3Z 3)/G=(164.45×1.76+18.4×0.86+5.52×2.08)/188.37=1.68(m) 4.抗滑稳定性验算⑴沿基地平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 ① 抗滑稳定方案滑动稳定应满足下式要求:[1.1G+γQ1(E y +E x tan α0)]μ+(1.1G+γQ1E y )tan α0-+γQ1E x >0 由于土压力的作用效应增大对挡土墙结构起不利左右,故γQ1=1.4,则有:[1.1×188.37+1.4×(4.56+75.41×0.2)]×0.4+ (1.1×188.37+1.4×4.56) ×0.2-1.4×75.41=32.30(kN)>0②抗滑稳定系数∑N= G + E y = 188.37+4.56 = 192.93(kN ) K C =(∑N+E x tan α0)μE x−∑N tan α0=(192.93+75.41×0.2)×0.475.41−792.93×0.2=2.26>1.3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⑵沿过墙踵水平面滑动的稳定性验算(图3—30) 计入倾斜基底与水平滑动面之间的土楔的重力∆G : ∆G =12×1.52×0.30×21=4.79(kN) ①滑动稳定方程(1.1G+γQ1E y )μn −γQ1E x =[1.1×(188.37+4.79)+1.4×4.56]×0.8−1.4×75.41=69.51(kN)>0⑴②抗滑稳定系数 K C =(∑N+∆G )μn E x =(192.93+4.79)×0.875.41=2.10>1.3沿过墙踵水平面的抗滑稳定性满足要求。

版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版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12米双车道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 交通量年增长率为%, 方向系数取%, 车道系数取%。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车辆类型分布系数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

表2.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根据表,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 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 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初拟路面结构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η取,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

3. 路面结构验算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根据表,基准等效温度Tξ为℃,由式()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

可靠度系数为。

根据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如表5所示。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

根据式()和式(),计算得到d1=,d2=。

把d1和d2的计算结果带入式(),可得到各分层的永久变形修正系数(kRi),并进而利用式()计算各分层永久变形量(Rai)。

路面结构计算书

路面结构计算书
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路面宽为8m和12m两种;自然区划为II区,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据 项目概述及 交通量分析其设计使用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9855000次。路面结构面层采用22cm普通砼,基层采用 路面结构说 18cm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5cm12%石灰土。面板尺寸为长5m,宽4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采用假缝。 明 本结构适用于路基干燥中湿路段。 一 1 2 3 4 5 6 7 二 1 2 3 4 计算路基基顶当量回弹模量及砼面层相对刚度半径输入数据 普通砼面层弯拉弹性模量Ec(MPa) = 31000 面层厚度h(m) = 0.22 基层材料回弹模量E1(MPa) = 1500 基层厚度h1(m) = 0.18 底基层材料回弹模量E2(MPa) = 500 底基层厚度h2(m) = 0.15 土基回弹模量E0(MPa) = 35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输入数据 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kr 综合系数kc 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次)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系数v
四 结论
极限状态计算 Rr*(σ pr+σ tr) = 4.93 综合疲劳应力小于面层砼弯拉标准强度值5.0,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 = = =
0.87 1.2 9855000 0.057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输入数据 三 1 温度梯度值Tg(°C/m) 2 板长L(m) 3 由图B.2.2根据砼面板厚h及L/r查得温度应力系数Bx 4 面层砼弯拉强度标准值fr(MPa) 5 回归系数a 6 回归系数b 7 回归系数c 四 1 一
= = = = = =
88 5 0.71 5 0.828 0.041 1.323
L/r =
7.627
计算极限状态输入数据 可靠度系数Rr = 1.13 新建公路的基顶当量回弹模量及面层相对刚度半径计算 Ex = (h12*E1+h22*E2)/(h12+h12) = 1090.16 Dx = (E1*h13+E2*h23)/12+((h1+h1)2/4)*(1/(E1*h1)+1/(E2*h2))-1 = 2.47 hx = (12*Dx/Ex)^(1/3) = 0.30 a = 6.22*(1-1.51*(Ex/E0)-0.45) = 4.22 b = 1-1.44*(Ex/E0)-0.45 = 0.78 基层顶面当面回弹模量Et = a*hxb*E0*(Ex/E0)1/3 = 181.44 普通砼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r = =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 荷载应力σ ps = = 0.537*h*(Ec/Et)(1/3) 0.656 0.077*r0.6*h-2 1.23

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书

新建路面设计1. 项目概况与交通荷载参数该项目位于西南地区,属于二级公路,设计时速为40Km/h,12米双车道公路,设计使用年限为12.0年,根据交通量OD调查分析,断面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1849辆/日,交通量年增长率为8.2%,方向系数取55.0%,车道系数取70.0%。

根据交通历史数据,按表 A.2.6-1确定该设计公路为TTC4类,根据表A.2.6-2得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如表1所示。

表1.车辆类型分布系数根据路网相邻公路的车辆满载情况及历史数据的调查分析,得到各类车型非满载与满载比例,如表2所示表2.非满载车与满载车所占比例(%)根据表6.2.1,该设计路面对应的设计指标为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

根据附表 A.3.1-3,可得到在不同设计指标下,各车型对应的非满载车和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如表3所示。

表3.非满载车与满载车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根据公式(A.4.2 )计算得到对应于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8,109,551,对应于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为562,339,245。

本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为4,989,710,交通等级属于中等交通。

2. 初拟路面结构方案初拟路面结构如表4所示。

表4.初拟路面结构路基标准状态下回弹模量取50MPa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Ks取1.00,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系数K n取1.00,则经过湿度调整和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折减的路基顶面回弹模量为50MPa3. 路面结构验算3.1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验算根据表G.1.2,基准等效温度T E为20.1 T,由式(G.2.1 )计算得到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等效温度为21.5 °C。

可靠度系数为1.04。

根据B.3.1条规定的分层方法,将沥青混合料层分为6个分层,各分层厚度(hi )如表5所示。

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别计算设计荷载作用下各分层顶部的竖向压应力(Pi)根据式(B.3.2-3 )和式(B.3.2-4 ),计算得到d仁-8.23,d2=0.77。

路基路面设计计算书

路基路面设计计算书

2.1目录路基、路面设计封面﹒﹒﹒﹒﹒﹒﹒﹒﹒﹒﹒﹒﹒﹒﹒﹒﹒﹒﹒﹒﹒﹒2.1 目录﹒﹒﹒﹒﹒﹒﹒﹒﹒﹒﹒﹒﹒﹒﹒﹒﹒﹒﹒﹒﹒﹒﹒﹒﹒﹒﹒2.2 路面任务书﹒﹒﹒﹒﹒﹒﹒﹒﹒﹒﹒﹒﹒﹒﹒﹒﹒﹒﹒﹒﹒﹒﹒﹒2.3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2.4 沥青路面计算书﹒﹒﹒﹒﹒﹒﹒﹒﹒﹒﹒﹒﹒﹒﹒﹒﹒﹒﹒﹒﹒﹒2.5 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图﹒﹒﹒﹒﹒﹒﹒﹒﹒﹒﹒﹒﹒﹒﹒﹒﹒﹒﹒2.6 水泥路面计算书﹒﹒﹒﹒﹒﹒﹒﹒﹒﹒﹒﹒﹒﹒﹒﹒﹒﹒﹒﹒﹒﹒2.7 水泥路面结构层设计图﹒﹒﹒﹒﹒﹒﹒﹒﹒﹒﹒﹒﹒﹒﹒﹒﹒﹒﹒2.8 挡土墙计算书﹒﹒﹒﹒﹒﹒﹒﹒﹒﹒﹒﹒﹒﹒﹒﹒﹒﹒﹒﹒﹒﹒﹒2.9挡土墙2.9.1 横断面设计图﹒﹒﹒﹒﹒﹒﹒﹒﹒﹒﹒﹒﹒﹒﹒﹒﹒﹒﹒﹒ 2.9.2 纵断面设计图﹒﹒﹒﹒﹒﹒﹒﹒﹒﹒﹒﹒﹒﹒﹒﹒﹒﹒﹒﹒2.2路基路面设计任务书(平原区)新疆某地区二级公路新建公路设计资料如下:一、基本地形地貌介绍1、地形、地貌拟建公路位于盆地,公路沿线地形总体比较平缓,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地面坡度约为3~8‰。

本段地处公路自然区划的Ⅵ2区,海拔高度在500m~700m之间。

2、起止桩号起止桩号K0+000-K91+891.55,建设里程91.89155km。

路基宽度为12m。

3、地层岩性项目所在区域自西向东,根据沿线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本地区主要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①残积—坡积低山丘陵区: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砾岩、凝灰岩、碎屑岩、煤层为主;②剥蚀—堆积平原区岩性以泥质砂岩、细砂岩、红色砾岩、中、细砂、低液限粉土为主;③风积沙漠区:岩性以细砂、中砂、低液限粉土为主。

按路线所经区域内的地层特征和岩性,划分了以下工程地质段落:(1)K0+000~K0+040:老路路基,路基高度在0.8~3.5m,路基填料主要为黄褐色低液限粉土;(2)K0+040~K8+300:地层主要为角砾、砾砂,揭示层厚0.3~2.0m,中=400kPa,土、石工程分级为Ⅲ。

时速60Km二级公路设计

时速60Km二级公路设计

时速60Km二级公路设计内容提要本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毕业设计所给地形图新建二级公路整个设计过程的情况,并对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扼要说明。

设计过程大概分为:路段的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对部分路段的结构物进行单独设计,主要是涵洞一道,挡墙一整段以及路面结构的设计。

并完成了相关部分的数据处理如:直曲转角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工程数量表、路面工程数量表及涵洞工程数量表等。

目录引言第一篇-------------------------------------设计总述第二篇---------------------------标准及技术经济指标第三篇-------------------------------基本步骤及方法第四篇---------------------------------------计算书第五篇-----------------------------------体会及总结引言毕业设计是我在校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检阅,是一次重要的综合实践、学习的机会。

通过毕业设计,让我对工程设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不仅能对所学课程及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综合、系统的运用,也是对以前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能巩固和扩大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设计,能促进我们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毕业设计要求,完成对毕业设计所给地形图地区新建公路进行全线设计。

该路段全长K1+583.929米,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公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对该条公路进行总体设计(包括路线的平面设计、纵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结构物设计)。

在设计中,我严格按照我国最新颁布的各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准则来进行设计,并且参考了大量文献,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完成设计。

道路勘测标准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标准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标准设计计算书1、设计总说明书1.1 设计概述1.1.1 任务依据根据南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

1.1.2 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60Km/小时,路基单幅双车道,宽8.5米。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1.1.3 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146,3956),终点B:K1+347.1为所给地形图坐标(4560,2784),全长1.3471公里。

1.1.4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位于河南省境内,公路自然区划为XX。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微区,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326米,河谷海拔高为294米,总体高差在2米左右。

1.1.5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

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1.2 路线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6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1.3471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2个)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0.67个)平曲线最小半径(673.5米/个)平曲线占路线长(35%)直线最大长(586.1米)变坡点个数(3个)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1.2次)最大纵坡(5.99%)最短坡长(284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900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6000米)1.3 横断面设计1.3.1 路基横断面布置:0.75+3.75+3.75+0.75=8.5米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路肩、行车道、行车道、路肩。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3%,行车道为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公路设计计算书公路施工图设计摘要:本设计是XX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该条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10m,双向双车道,无中央分隔带。

土路肩2×0.75m,硬路肩2×0.75m,行车道2×3.5m,设计车速60km/h。

且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是进行公路路线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选定涵洞位置和类型。

然后进行路基路面设计,在路基路面设计中要进行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防护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最后进行涵洞和平面交叉口的初步设计。

此外,在本次设计中基本上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

关键词:二级公路;路线;路基路面;设计The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ofYongshuang’ssecondaryhighwayAbstract:Thedesignisthe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ofYongshuang’ssecondaryhighwayintheheavy-hillyarea,themaintechnologyparametersusedinthehighwayis10mroadbedwidth、two-waydoublelane、nocentralmedian、2×0.75m earthshoulder、2×0.75mhardshoulder、2×3.5mroadway、 60km/hdesignspeed.Andthemaincontents ofthedesignareasfollows: thefirststepistodesignthehighwayroutes,includingplanedesign、logitudinal sectiondesign、transverse sectiondesignandtodecidetheculvertlocationanditstype.Thenextstepistodesigntheroadbedandroadsurface,intheprocessofthedesignofroadbedandpavement,thedrainageengineeringoftheroadbedandthepavement、protective worksandpavementengineering(cement concretepavementandasphaltconcretepavement) aredesigned. Thefinalstepisthepreliminary designofculvertandroadcrossing. Besides,in thedesign,the maindesignresultsareacquiredbycomputer-aideddesignandExcel(electronicspreadsheet).Keywords:secondaryhighway;route;roadbedandroadsurface;design1设计总说明1.1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

) 1.2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

查阅规范:1.JTGB01-202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2.JTGD20-20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3.JTGD30-20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4.JTJ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5.JTG050-202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6.JTGF10-20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7.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8.张雨化.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9.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0.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11.路基设计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12.路面设计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3.JTGD62-20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14.JTGD63-202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15.JTG/TD65-04-2020,公路涵洞设计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16.交公路发[2020]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文件编制办法[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0.1.3路线工程概况本路线是丘陵区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单幅双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75米,硬路肩为20.75,行车道为23.50米。

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2126.466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126.466。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3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00,333,650米,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因为圆曲线半径均大于250米所以没有设置加宽。

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4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3.4%,最小纵坡为0.3%,最大坡长475米,最小坡长160米。

2个凸形竖曲线,2个凹形竖曲线,半径分别为4000,3000,3600,4000米。

本路线设计中有涵洞共6个,其中4个钢筋混凝土圆管涵、2个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4沿线气候、水文特征、地形地震地理及其与公路的关系1.永州至双牌二级公路所经地区属中西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东短夏长,干湿交替。

年平均气温17.8℃,一月分最冷,平均气温5.0℃,极端最冷气温-7℃;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8.5℃,最高气温41℃,年平均日照时数1396.1小时,日照率32%。

年平均无霜期292天。

年平均降水量2600mm,小时最大降水量230mm;日最大风速为30m/s;当地自然气候区划属Ⅳ3区。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82%,属于湿度适中带---湿度充足带,潮湿系数为:K=2.2。

由于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路线所经过的区域水旱灾害频繁,雨季对本路段施工有较大的影响。

路基土方及构造物施工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施工计划安排。

2.公路沿线地表水系发育,属潇水水系。

区域内发育有潇水、永江、贤水及次级河流,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发育,每年3~8月为汛期,雨量集中,暴雨后河水陡涨;每年9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

在丰水季节,山洪爆发时、水流急,由于洪水的冲刷、侧蚀、淘蚀作用,对路基和桥涵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本设计公路地段大地构造位于南邻纬向构造北缘,境内从西到东维一突起带,即紫金山-阳阴山穹窿,紫金山是境内构造主体为一复式背斜,轴向东北。

由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组成,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南北向,北西向和东西向四组,以北东向为主。

4.本合同段地处山岭重丘区,地形起伏较大,地面标高一般为140~250米,相对高差为5~90米,地面坡度20~50度,沟谷多为“V”字型。

植被较发育,覆盖层较薄。

覆盖层以种植土、亚沙土和亚粘土为主,含少量的碎石质土,覆盖层厚2米左右,稻田中种植土厚0.6米左右,下伏基岩为硅化板岩。

5.不良工程地质路段:根据勘测成果和实地调查,路线经过不良工程地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①特殊土类软土地基:软土主要分布在池塘、沟渠及水稻田表层,为淤泥质粘土、有机质土、软塑状粘土,主要为淤积成因,厚度一般为0.3~0.8m。

施工时清除即可。

②滑塌:(亚)粘土、碎石土,抗冲刷能力弱,路堑开挖易坍塌、滑坡,以土质、碎石质边坡为主,多系破积、残积成因,主要分布在路堑路段。

6.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路线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依据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可不设防。

1.5沿线材料分布情况公路沿线5km以内有较丰富的砂砾材料、砂,当地沿线无矿石料场,矿石材料需要外购,相距约40km。

相距50km左右处有水泥厂和石灰生产厂;钢材等建材,可以在相距40km处进货。

1.6环境保护本路线设计考虑了道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尽可能多的利用原路段,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对于道路施工造成的取土坑、弃土区填方及挖方边坡采用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必要的防护措施。

边坡防护大部分采用植物防护。

2路线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

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

2.1公路等级的确定2.1.1已知资料表2.1路段初始年交通量(辆/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5.5%)小客车中客车SH141大客车CA50小货车BJ130中货车CD50中货车EQ140大货车JN150特大车日野KB222拖挂五十铃150011001502400750110300140602.1.2查《标准》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换算系数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载质量小于2t的货车和19座以下的客车等中型车1.519座以上客车和载质量大于2t小于7t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在7t~14t之间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大于14t的货车2.1.3交通量计算初始年交通量:N=1500+1100+150×1.5+2400+750×1.5+110×1.5+300×2.0+140×2.0+60×3.0=7575辆/日2.1.4确定公路等级假设该公路远景设计年限为15年,则远景设计年限交通量N:N=7575×(1+5.5%)15-1=16029.39辆/日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15000~30000辆。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5000~15000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