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药物制剂分析

合集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7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7章)
第七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一、基本概念与药动学参数及其意义 (一)房室模型(compartment model)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 (三)表观分布容积(Vd) (四)血浆清除率(Cl、Cltotal) (五)消除速率常数(Kel)和半衰期(t1/2) (六)稳态血药浓度(Css) 二、药动学参数计算
Cl = Kel · Vd = X/AUC Cl = Dose/AUC
Cl的意义:
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正确估算药物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 正确设计临床给药方案。
CL D AUC 0
a l0-liter aquarium, contains 10,000 mg of crud. concentration = 1 mg/ml. Clearance = 1 L/h aquarium filter and pump clear 1 liter of water per hour.
1)一房室模型: 假定身体由一个房室组成,给药后 药物立即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房室,并以 一定的速率从该室消除。
The body is considered as a single, well-stirred compartment.
Drug is administered directly into the system…..
当每t1/2给药一次时,其峰值(Css- max) 与谷值(Css- min)的比值为2,缩短给药 间隔可以减少Css波动(图)。

稳态血药浓度Css: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 相等(经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或从体内 消除)。 ①单次给药时,经5个t1/2体内药量消除 >96%。 (计算) ②恒速静脉滴注时,血药浓度没有波动地 逐渐上升,经5个t1/2达到稳态浓度(Css, 坪值)。(图)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

药物制剂检验技术
(2)硫酸钙和碳酸钙的干扰及排除 • Ca2+能与EDTA络合,故对配位滴定有干扰
• 排除:加掩蔽剂;分离除去;换用其它方法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3)硬脂酸镁的干扰及排除 干扰配位滴定法 EDTA 2 Na 2
Mg
EDTA Mg 2 Na OH

排除方法:
1)掩蔽法:加草酸、硼酸和酒石酸等作掩蔽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糖衣片应包衣前检查(片芯);薄膜衣片
应包衣后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
检查重量差异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2.崩解时限
定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介质中崩解溶散
至≤2mm的碎粒(或溶化、软化)所需时间 的限度。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2.崩解时限
升降式崩解仪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排除
1)加入掩蔽剂:丙酮或甲醛
CH 3 C O CH 3 NaHSO3 H C H O H C H OH SO3Na CH 3 C CH 3 SO3Na OH
第二节 一剂:丙酮或甲醛
CH3 C O Na2SO3 CH3 HAc CH3 C CH3 SO3Na OH
+ NaAc
检查 含量 测定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一、片剂的分析 (一)外观性状 •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 耐磨性。 色泽 光亮度 光洁度 包衣片 色泽均匀度 片形完整性 包衣完整性 硬度
素片
第二节 一般制剂的分析

素片性状观察
取一定量片剂,铺在白色板(或纸)上,在规定光 源、光线与片剂的距离下用眼睛观察,检查色泽, 黑点,色斑,麻点(坑),缺角,裂缝,花斑,油 污等,进行程度和数量的登记。

《药物分析》课程课后答案

《药物分析》课程课后答案

《药物分析》课程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D3.B4.C5.C6.C7.C8.B9.C 10.C11.C 12.A二、问答题(略)第二章药物的性状与鉴别试验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2.B3.A4.B5.D6.B7.E8.B(二)多项选择题1.AE2.ABCDE3.ABDE二、问答题(略)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E2.E3.D4.A5.D6.E7.B8.D9.E 10.D11.E 12.A 13.C 14.B 15.B 16.B 17.C 18.D 19.E 20.D(二)配伍选择题1.D2.A3.B4.C5.E(三)多项选择题1.ABD2.ABCDE3.BCE4.AB5.B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0.1%2.2g3.2ml第四章常用定量分析方法及计算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B2.A3.D4.B5.C6.C7.B8.B9.D 10.C 11.C(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E3.AB4.ABCDE5.ABC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98.8%。

2.101.1%,符合规定。

第五章药物制剂检验技术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C(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BC3.ABCE二、问答题(略)第六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A4.A5.E(二)多项选择题1.AB2.ABD3.ABCD4.ACD5.AD二、问答题(略)第七章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A5.D6.C7.C8.C9.C 10.A 11.B 12.C 13.D 14.D 15.B(二)多项选择题1.ABDE2.BCDE3.ACD4.ABC5.ABCDE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99.8%。

第八章胺类药物的分析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D5.D6.A7.E8.D9.A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2.ABCD3.CD4.ABCD5.ACD二、问答题(略)三、计算题102.8%,符合规定。

药剂学第7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

药剂学第7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

反应级数是用来阐明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反应级数有零级、一级、伪一级及二级反应;此外还有分数级反应。
在药物制剂的各类降解反应中,尽管有些药物的降解反应机制十分复杂,但多数药
物及其制剂可按零级、一级、伪一级反应处理。
(一)零级反应 凡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而受其它因素影响的反应,称为零级反应,其它因素如反应物 的溶解度,或某些光化反应中光的照度等。零级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为
(三)其它药物的水解 阿糖胞苷在酸性溶液中,脱氨水解为阿糖脲苷。在碱性溶液中,嘧啶环破裂,水解速度加 快。
NH2
O
N
HN
H+
另外,如维O生素NB、OH地西CH泮2O、H碘苷等药O物的N降H解O,C主H2要O也H 是水解作用。
O
O
本品在pH 6.9时最稳定,水溶液经稳定性预测t0.9约为11个月左右,常制成注射粉针剂使用。
H NHCOCHCl2
O2N
C C CH2OH
O2N
OHH
H NH2 C C CH2OH + CHCl2COOH OHH
在pH2~7范围内,pH对水解速度影响不大。在pH 6最稳定。在pH 2以下或8以上水解作用加 速。而且在pH>8时还有脱氯的水解作用。氯霉素水溶液120C加热,氨基物可能进一步发生 分解生成对硝基苯甲醇。水溶液对光敏感,在pH 5.4暴露于日光下,变成黄色沉淀。对光解 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能是由于进一步发生氧化、还原和缩合反应所致。
过氧化根ROO从有机物中夺取H形成氢过氧化物: ROO + RH ROOH + R金属离子能催化此传播过程。
第三步 为链反应终止期,游离基抑制剂X,或二个游离基结合形成一个非游离基,链反应终 止:

药物制剂技术 第七章 无菌液体制剂

药物制剂技术 第七章 无菌液体制剂
36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氯化钠等渗当量:指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 的氯化钠的量,一般用E表示
如硼酸的E值0.47,是指——? 低渗溶液调为等渗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
的量: W=0.009×V-C ×V ×E
C:药物百分浓度 E: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 V:所配溶液的体积
37
例题
配制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150ml,问需 加氯化钠多少克使成等渗溶液?
称量、配制、过滤、灌封、灭菌、质量检 查、包装等 总流程由制水、安瓿前处理、配料及成品 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环境区域划分为控制 区与洁净区。
42
(一)安瓿的洗涤
1、安瓿的种类与式样
注射剂容器:有颈安瓿、粉末安瓿、 青霉素小瓶等 国标GB2637-1995规定水针剂使用 的安瓿一律为曲颈易折安瓿。 易折安瓿分为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 痕易折安瓿。
27
四、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
为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性,除主 药和溶剂外还可以加入其他物质,这些物 质即为附加剂
28
(一)增加主药的溶解度
增溶剂
包裹 定向穿插 吸附或氢键
助溶剂
原理
无机化合物 有机酸及其盐
酰胺化合物
注射剂的 增溶剂与 助熔剂的
选择
毒性、臭味、 刺激性
29
(二)防止主药氧化
1.加入抗氧剂、金属螯合剂等 注意:注射剂的给药方法和安全性
24
(二)热原的污染途径
① 注射用水---热原污染的主要来源 ② 原辅料---生物方法制备的药物和辅料 ③ 容器、设备、管道污染---彻底清洗 ④ 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卫生状况差 ⑤ 临床输液器具污染
25
(三)除去热原的方法-器具中热原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可暂缺)课程名称:药物分析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analysis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总学时:82学分:4.5理论课学时:50实验课学时:32适用对象: 药学、药物制剂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与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研究和探索化学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与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学科。

本课程着重围绕药物质量控制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与其制剂的质量问题。

其任务是为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供应,以与临床使用提供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二、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和手段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

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并且作为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在考题中既有客观题又有论述题,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容与要求绪论掌握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主要容,了解常用外国药典的缩写和主要容。

思考题1、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第一章药物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熟悉常用药物的一般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意义与常用方法的原理,药品检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了解不同药品的取样原则、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思考题1、我国药品质量管理的法令性文件有哪些?第二章药物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验证掌握验证容,了解方法验证的目的。

思考题1、药物分析所用测定方法验证的容?第三章药物的杂质检查第一节概述掌握药物纯度、杂质、杂质限量的概念、表示与其计算方法,了解杂质的来源途径。

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

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

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第二章药物体内转运(一)药物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1)在体回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2)肠外翻囊法:该方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Caco-2(Cancer colon )细胞模型:优点:①可作为研究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工具;②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可以同时研究药物对黏膜的毒性;④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⑤重现性好。

缺点: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都有影响。

(4)整体动物实验法:灌胃,口服后与静注相比。

(二)常用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血浆蛋白结合率%100][][][?+=PD D PD (1)平衡透析法equilibrium dialysis原理:平衡透析法是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药物可以透过,将血浆蛋白置于一隔室内,平衡时两室游离药物浓度相等,可计算相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注意事项①药物与膜发生结合。

药物与膜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当结合程度高时,会给出不正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更换其他类型半透膜或改用其他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应设立一对照组。

②空白干扰。

有时从膜中溶解一些成分会干扰药物的测定,尤其是用荧光法。

因此在实验前应对膜进行处理,尽可能降低空白干扰。

③Donnan 效应。

由于膜两侧的电荷特性不同,往往出现Donnan 效应。

可采用高浓度的缓冲液或加中性盐溶液,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效应。

④当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或易被血浆中酶代谢时,不易用此法。

⑤应防止蛋白质的破坏。

(6)膜完整性实验优点:成本低,简单易行缺点:费时,对不稳定的药物不合适,易被血浆中酶代谢的药不合适(2)超过滤法ultrafiltration注意事项:(1)根据药物分子量大小采用适当孔径的滤膜(2)注意滤膜的吸附问题(3)过滤速度要适当快且过滤量不宜多,以免打破药物和血浆蛋白的原有平衡原理: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加压力或离心力,将游离药物快速通过滤膜进入另一隔室。

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

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分析
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包括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 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装量(装量差异) 渗透压摩尔浓度(其血液范围285-310 ) 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 无菌、细菌内毒素与热原
2018/12/10 17
可见异物
不溶性物质 粒径 ≥50μm
生产中使用的原辅料、容器、用具及生产环境空气洁净 度不好所致 包括: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纸屑、玻璃屑、 橡皮屑、细菌、霉菌、芽胞及晶粒等
药物制剂分析
本章要求
掌握制剂分析的特点 熟悉片剂、注射剂的常规检查项目
掌握片剂、注射剂中附件成分对其含量测
定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复习制剂的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方法
一、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制剂分析
(对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与原料药分析不同(有辅料) 不同剂型各不相同(不同辅料)
EDTA 2Na

排除方法 掩蔽法
2 酒石酸
Mg
2018/12/10

pH6~7. pH6~7.5 5
26
CHOHCOO CHOHCOO
Mg
注射剂中附加剂的干扰与排除
方法
灯检法 光散射法
18
2018/12/10
不溶性微粒
更小的不溶性物质 粒径 ≥25、10μm
对象:装量≥100ml静脉滴注用注射液 可见异物检查后再进行 方法 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
2018/12/10
19
无菌(安全性检查)
在灭菌后或无菌分装后抽样进行无菌检查 检查药品、医疗器具、原料等是否无菌 方法:薄膜过滤法 直接接种法 欣弗事件:安徽华源2006年6-7月生产的欣弗未按批准的 工艺参数灭菌(灭菌温度和时间不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药物制剂分析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及片剂和注射剂的质量分析方法;2.熟悉片剂与注射剂的检查项目及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3.了解药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试验。

第1节概述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必须制成各种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栓剂等,目的是保证药物用法和用量的准确,使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增加药物稳定性,便于服用、储存和运输。

因此制剂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片剂和注射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剂型,其分析方法最具代表性,本章主要介绍这两种制剂的质量分析。

互动:我们日常服用的药物是原料药还是制剂?有哪些剂型?原料药与制剂的组成有何区别?一、制剂分析的特点药物制剂除原料药外,含有各种附加剂(辅料):如淀粉、硬脂酸镁、蔗糖、乳糖等,往往影响制剂分析,所以制剂分析一般与原料药的分析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方法不同由于制剂的组成比较复杂,在选用分析方法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含量的多少以及辅料对测定是否有干扰来确定。

测定方法除应满足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专属性和灵敏度,所以原料药的测定方法不能照搬到制剂中。

如附加剂对主药的测定有干扰时,应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或选择专属性更高的方法。

2.分析项目和要求不同由于制剂是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药和辅料制备而成,因此制剂的杂质检查一般不需要重复原料药的检查项目,制剂主要是检查在制备和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

除杂质检查外,《中国药典》中规定制剂还需做一些常规的检查项目,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卫生学检查等;有些制剂还需做一些特殊的检查,如小剂量的片剂需做含量均匀度检查、水溶性较差的药物片剂需做溶出度检查、缓释剂或控释剂需做释放度检查等。

3.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及限度要求不同制剂的含量限度范围,是根据主药含量、测定方法、可能产生的偏差制订的,其表示方法与原料药不同。

原料药的含量限度是以百分含量表示的,一般表示为含原料药不得少于百分之多少。

有时原料药也规定上限:如呋喃妥英规定按干燥品计算含量应为98.0%~102.0%,其上限是指用最新质量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为标准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量。

如未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101.0%。

制剂的含量测定是以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

标示量是指单位药品中所含主药的理论值(制剂的规定值),如异烟肼片的规格为50mg 、100mg 、300mg ,表示每片异烟肼中含纯异烟肼的理论值分别为50mg 、100mg 、300mg ,即标示量分别为50mg 、100mg 、300mg 。

标示百分含量即单位药品的实际含量与标示量的比值。

标示量%=%100⨯标示量实际含量 以片剂为例,标示量%=%100⨯标示量每片实际含量=%100⨯⨯标示量平均片重称样量测得量W W当制剂中主药含量与标示量相等时,其标示百分含量为100.0%。

若计算结果在规定范围内,即可判定含量符合标准。

二、药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一)概述1.稳定性试验的目的 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2. 稳定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

(1)影响因素试验用1批原料药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要求用3批供试品进行。

(2)原料药与制剂供试品的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特殊品种、特殊剂型所需数量,根据情况另定。

(3)供试品的质量标准应与临床试验和规模生产所使用的质量标准一致。

(4)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所用供试品的包装应与上市产品一致。

(5)研究药物稳定性,应采用专属性强、准确、精密、灵敏的药物分析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药物稳定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稳定性试验方法1. 影响因素试验 此项试验适用于原料药,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包括高温试验(60℃温度下放置10天)、高湿度试验(25℃分别于相对湿度90%±5%、75%±5%的条件下放置10天)、强光照射试验(在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或其他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lx±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和第10天取样检测。

2.加速试验此项试验是在超常的条件下进行的。

供试品要求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

设备可采用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20~60℃)、恒湿恒温箱等。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及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中(4~8℃)保存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个月。

3.长期试验是在接近药物及制剂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为制订药物及制剂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供试品要求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进行检测。

12个月以后仍需要继续考察,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取样进行检测。

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按上述时间要求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

第2节片剂的质量分析片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一、检查项目和方法《中国药典》2005版制剂通则的片剂项下,规定片剂的常规检查项目为“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微生物限度”的检查;对于某些片剂,有时还需做“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和释放度的检查。

1.重量差异是指按规定称量方法测得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

在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流动性及设备等原因,都可引起片重的差异。

片重的差异可引起各片间主药含量的差异,因此对于一般的片剂,检查重量差异可以判断片剂的均匀性,对于含量较小的片剂,则通过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来控制。

检查方法: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出平均片重,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比较(无含量测定的与标示片重比较),记录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数,按表7-1的规定,超出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1倍。

表7-1 片剂重量差异的限度糖衣片和肠溶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包衣后不再检查;薄膜衣应在包衣后检查重量差异。

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2.崩解时限是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外,应全部通过筛网。

如有少量不能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或轻质上浮且无硬心者,可判为合格。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片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检查时采用升降式智能崩解仪,主要结构为一能升降的金属支架与下端镶有筛网的吊篮,并附有挡板。

除另有规定外,取药片6片,分别置崩解仪吊篮的玻璃管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崩解。

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崩解时限要求:普通片剂(素片)应在15分钟内全部崩解;薄膜衣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糖衣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含片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舌下片应在5分钟内全部崩解;肠溶衣片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软化现象,再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进行检查,1小时内应全部崩解;硬胶囊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软胶囊应在1小时内全部崩解。

3.溶出度片剂口服后,在胃肠道内需经过崩解、溶散、吸收等过程,才能发挥药效。

崩解是药物溶出的前提,因此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难溶性的药物一般需做溶出度的检查。

《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溶出度测定采用药物溶出仪,测定法有三种,即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第三法(小杯法),其中小杯法用于测定小剂量制剂的溶出度。

现以片剂为例介绍第一法:测定法 测定前,应对仪器装置进行必要的调试,使转篮底部距溶出杯的内底部25 mm ±2mm 。

除另有规定外,分别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出介质900ml ,置各溶出杯内,加温,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0.5℃后,调节电动机转速,使其稳定。

取供试品6片,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溶出杯中,立即计时,至规定的取样时间,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出液适量,立即用不大于0.8um 的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

取澄清滤液,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计算每片的溶出量。

溶出度=%100 标示量溶出量 结果判断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可判为符合规定:(1)6片中,每片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2)6片中,如有1~2片低于Q ,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3)6片中,有1~2片低于Q ,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度不低于Q 时,应另取6片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中有1~3片低于Q ,其中仅有1片低于Q-10%,但不低于Q-2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Q 。

以上结果判断中所示的10%、20%是指相对于标示量的百分率(%)。

溶出条件和注意事项:(1)溶出度仪的校正:除仪器的各项机械性能应符合规定外,还应用校正片校正仪器,按照校正片说明书操作,试验结果应符合校正片的规定。

(2)溶出介质:应使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溶出介质,并应新鲜制备和经脱气处理[溶液中溶解的气体在试验中可能形成气泡,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溶解的气体应在试验之前除去。

脱气方法,取溶出介质,一般煮沸15分钟(约5000ml );或超声、抽滤等其他有效的除气方法];如果溶出介质为缓冲液,调节pH 值至规定pH 值±0.05之内。

(3)取样时间:应按照品种各论中规定的取样时间取样,自6杯中完成取样的时间应在1分钟内。

(4)如胶囊壳对分析有干扰,应取不少于6粒胶囊,尽可能完全地除尽内容物,置同一溶出杯内,用该品种项下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该品种项下的分析方法测定每个空胶囊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

如校正值大于标示量的25%,试验无效。

如校正值大于标示量的2%,可忽略不计。

(5)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45分钟,取度(Q)为标示量的70%。

(6)测定时,微孔滤膜应预先浸泡。

4.释放度释放度系指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释放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仪器装置除另有规定处,同溶出度测定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