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采集质量保证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刘巍平(核工业二0三研究所,陕西咸阳712000)摘要:土壤污染是社会的面临的重要问题,工业化发展加快,城市化在建设中引发的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的现象较为常见,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土壤的质量。

鉴于此,本文土壤污染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且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有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6-0047-02D〇I:10.16647/15-1369/X.2017.06.029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oil pollution investigationLiu Weiping(Institute of N uclear Industry 203,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Abstract: Soil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accelerated. The phenomenon of soil pollution caused by urbanization in urbanization is very common, which destroy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ects people5s health. Status analysis, to strengthen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In view of this, the soil pollution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quality assu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is analyzed.Key words: Soil pollution;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control土壤污染是说土壤中渗入了有害物质,土壤无法对这些污染物没有 了抵抗的能力,土壤中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等都开始改变,农作物 的生长能力逐渐降低,农作物的质量不达标,产量较低,破坏了土壤的 结构,影响了生态环境,对人们以及社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 详查土壤污染状况,采取有效地措施,对土壤污染进行控制与防御,保 证土壤不受污染以及质量能够达标。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用地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人员培训:针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的特殊性,应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详查工作的能力。

仪器设备校准: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从而提高详查结果的准确性。

样品处理:详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样品进行采集、存储、运输和实验室处理,防止样品受到污染或变质。

数据记录:详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和归档,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采样点位控制:在采样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点位进行采样,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样品采集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特点,应控制样品的采集深度,以获取更全面的土壤污染信息。

数据处理:详查数据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评价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结果报告:结果报告应客观、准确、详细地反映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包括污染类型、程度、范围等信息,为政策制定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采样技术:采样点的设置应考虑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均匀性。

采样深度应根据土壤剖面的变化情况来确定,一般应达到耕层以下。

采样方法应采用规范的取样器进行等量采样,避免主观因素对样品代表性的影响。

实验室分析技术:实验室分析应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样品标识、数据记录、审核与评估等环节。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详查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进行异常值识别和修正,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摘要】土壤监测是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保障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采取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如严格执行标准操作流程、严格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强数据分析和解释等。

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样品、定期校验仪器等手段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也将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土壤质量的改善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土壤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监测过程、数据质量、标准操作、设备维护、数据分析、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

土壤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环境要素,承载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人类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土壤进行监测并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是保障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旨在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性,确保监测结果能够反映土壤环境的真实状况。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标准操作流程的建立与执行、设备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是确保土壤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和可比性,还可以为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加强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实现优质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长期稳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是确保土壤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国土壤污染状况,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而土壤样品的采集是这项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采集技术能够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土壤样品,为后续的分析测试和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中各类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三、采集准备工作(一)资料收集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之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分布、污染源分布等信息,以便合理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二)采样工具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钻、铁锹、锄头、采样袋、标签、记号笔、GPS 定位仪等。

采样工具应事先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污染。

(三)人员培训采样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采样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掌握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采样点布设原则(一)科学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考虑调查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确保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二)随机性原则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采样点的随机性,以避免采样点过于集中或偏向某一特定区域。

(三)可行性原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如交通条件、采样场地的可达性等。

(四)经济性原则在满足调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采样点的数量,降低调查成本。

五、采样点布设方法(一)网格布点法将调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网格,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交叉点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形平坦、土地利用类型较为均匀的区域。

(二)分区布点法根据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分别布设采样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的区域。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

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与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的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

采集土壤样品是土壤环境监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合理科学的样品采集工作有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质量控制,准确性,可靠性1土壤环境监测样品采集工作要点1.1采集前的准备工作①确定采样目的和区域:明确为何进行土壤环境监测,选择合适的监测区域,并在区域内确定需要采集的样品数量和采样的深度。

②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质地、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等基础信息,帮助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样品采集方法。

③采购和准备采样工具:选择符合要求的采样工具,如不锈钢铲子、不锈钢瓶等,并确保它们经过充分清洁和消毒,避免可能的样品污染。

④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采样需求和监测要求,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方法等。

确保采样过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1.2采样方法选择①插板法:适用于表层土壤采样,通过插入或踢开青铜板,将表层土壤采集入样品容器中。

保证采样均匀和准确。

②钻孔法:适用于需要采集深层土壤样品。

使用手持土壤钻或机械钻孔设备,在合适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钻孔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杂。

③随机取样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位,并在每个点位处均匀采集土壤样品。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④分层采样法:根据土壤剖面特点,采取分层采样方式,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

有助于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纵向分布。

1.3样品采集操作①清洁操作:在进行样品采集之前,将采样工具和容器彻底清洁,并确保无明显污染物残留。

②采集深度控制:按照采样计划确定的采样深度进行操作,避免采集过于浅或过于深的土壤样品。

同时,注意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之间的隔离。

③采样点别和混合:每个采样点位采集足够的土壤样品,并进行充分混合,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④样品标识:在样品容器上标注正确的样品编号、采样点位和采样日期等信息,避免混淆和数据错误。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1 适用围本技术规定是对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详查样品的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术语与定义2.1 密码平行样品利用在详查平行样品采集点位采集的土壤或农产品样品制成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精密度以控制随机误差。

采用干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和农产品中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该样品由制样人员在制样单位将加工完成的详查样品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采用鲜样分析测试的检测项目,如土壤中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该样品由采样人员将同一采样点位采集的所有样品在采样现场剔除异物、混匀后以四分法制备而成。

2.2 统一监控样品一种理化性质和组成足够均匀稳定的外部质量控制样品,用于评价实验室分析测试的准确度以控制系统误差。

该样品由专业机构根据详查需要专门制备,其指定值主要依据标准物质定值程序赋值,或根据各检测实验室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稳健统计法确定。

3 总则3.1 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案和本规定制定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案。

3.2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依据详查要求进一步完善部质量管理制度,其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应接受或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技术培训,掌握详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3.3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按照本技术规定,制定和实施部质量控制计划,从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并自觉接受和省级详查工作管理机构统一组织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3.4 承担详查样品采集、制备、流转、保存、分析测试等任务的单位应在完成主要工作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价报告,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应负责编制本省(区、市)详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报告。

环境监测站样品采集保存与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站样品采集保存与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
将测定结果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最低 检测限;
若检测限高出标准方法的规定值太多,应 查找原因重新测定直至满意为止;
全程序空白值
要求每批样品(≤20个)同时测定两个全程 序空白平行样,计算平均值;
对空白值判定标准:两个空白值的相对偏 差不大于50%;
如空白值过高时应停止样品分析查找原因, 消除后才能对样品测定;
(1)点位确定应避开无代表性地段; (2)防样品交叉污染; (3)专人负责填写采样记录和标签; (4)标签要一式两份、标签用黑色签字笔; (5)样品编号的唯一性; (6)采样结束应逐项对照检查后离开现场;
五. 土壤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1)制样工作场地
分设风干室、磨样室;清洁、通风、无干扰、避阳光直射
九.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校准曲线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空白值 精密度控制 准确度控制
校准曲线
连续5天绘制标准曲线, 要求每组 γ≥0.999; 五组重现性好; 斜率差别<10%;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
在每次样品测定时同时测定两个空白平行 样,重复测试数据累计到20个数据(短期 内陆续进行,不能一次完成);
点位确定原则
(1)与重点区域确定的土壤采样点一 致;
(2)当怀疑某区域有可能受到某种污 染时,须在该区域加密布点
(3)集中连片农田布设3-5个点;相对 分散农田可增加1-2个点
采样部位及采样量
蔬菜样品采集: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
产品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技术规定》中3.3.1
粮油样品采集: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农
农产品监测项目的确定
必测项目:与重点区域土壤样品确 定的必测项目一致。
选测项目:与重点区域土壤样品确 的选测项目一致。
八. 分析方法的选定原则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措施

土壤采样质量控制措施1.采样点选取:选择合适的采样点是确保土壤样品代表性的关键。

应根据规模、农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考虑,采样点应覆盖整个农田或研究区域,并在地形、土壤类型、植被等方面进行细致描述。

2.采样器具准备:采样器具应干净、无杂质,并通过清洗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使用不锈钢铲子或土壤钻等专用工具进行采样。

3.采样深度:土壤中养分、微生物和其他理化性质有明显的深度变化,因此采样深度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或0-30厘米为常见的农田土壤采样深度。

4.采样过程:在采集土壤样品之前,务必将表层杂质如树叶、草屑等清除干净,避免其干扰分析结果。

采样时尽量避免手接触土壤样品,可佩戴手套,以防止样品被外界污染。

5.采样数量:采样数量应根据采样目的和实验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推荐采集不少于10个样品。

此外,在统计分析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样品数量以保证统计的可靠性。

6.样品包装:采集的土壤样品应放入干净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严禁用其他材质包装,避免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或挥发的物质被吸附。

同时,样品包装需要标明采样点编号、采样深度、采样日期等信息。

7.运输储存:采集好的土壤样品应尽快运送至实验室,避免样品在采集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阳光直射或其他恶劣环境中。

在运输过程中,样品需妥善包装,防止泄漏或样品变形。

8.质量控制样品: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配套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如使用标准物质、空白样品和复样等。

这些样品能够用于校正仪器误差、评估分析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实验室分析: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按照测试要求进行分析。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备校准、样品检测、分析方法验证等。

同时,及时记录和备份分析数据,以便后续对结果进行查找和核实。

10.数据处理:土壤样品分析结果应经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应根据实验要求和采样目的进行数据分析,如平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获取可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7期2008年7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 RON M ENTAL S C I ENCE AND MANAGE M E NT V ol 133No 17J u ly 2008收稿日期:2007-11-22作者简介:柴志德(1981-),男,江苏徐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

文章编号:1673-1212(2008)07-0150-0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样品采集质量保证柴志德(桂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西桂林514002)摘 要:土壤污染危害巨大,它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状况形势严峻,对全国各地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是一件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的事情。

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采集的样品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调查工作的成效。

质量保证对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可靠性和代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质量保证程序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关键词:土壤污染;采样;质量保证中图分类号:X830.5文献标识码:AQ ualit y Contro l for the So il Po ll uted Conditi on Investi gated of N ati onalChai Zh i d e(Gu ili n Envir on m e n talM onit ori ng C e n ter ,Gu ili n 541002,Ch i na)Abst ract :The soil poll u ti on endangered huge ,it d irectly related to the hu m an p s health ,the safety of ecosyste m a nd the con -ti nuous devel opm ent of agricult u r a.l The so il polluti ng cond iti on w as very ri gor ous i n our coun try no w,it w as the affair t hat am eaning graveness a nd po w ers ar e go i ng necessaril y to i nvestigate the soil po ll u ti ng cond itio n of our country.The so il sa mp le co-llection w as an m i porta n t part of t he so il pollutio n condit i on investi gati on ,t he represen tati ve of t he sa m p l e related to t he r esu lt t hat i nqu isition w or k d irectly .The qualit y control w as very m i portant to t he accuracy ,n i cety ,cred i b ility a nd r eprese n tative of date .W e sho u ld be stri ctl y accord i ng t o the quality c on trol p r ocedure when w e coll ected the soil sa m p l e ,so t he process in soil sa m p le coll ected should carr y on the whole process quan tit y control accor d i ng to t he qualit y control pr ocedure strictly .Key w or ds :soil poll ution ;sa m p le ;qualit y contr ol土壤是人类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

它是各种废弃物的天然收容和净化处理场所。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收容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产生了有害的影响。

土壤被有毒化学物污染后,对人们的影响大都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对人体产生影响。

被有机废弃物污染的土壤还容易腐败分解,散发出恶臭,污染空气。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有机废弃物或有毒化学物质又能阻塞土壤孔隙,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自净能力;有时还能使土壤处于潮湿污秽状态,影响居民健康。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

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1-2]据中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 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0污染耕地1000万hm 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hm 2。

中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3]目前中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已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土壤污染监测刻不容缓。

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工作。

在土壤监测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精密性和代表性,质量保证十分重要。

#15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4-5]1采样前准备工作1.1组织准备采样组须具有一定的野外调查经验,熟悉土壤采样技术规范,具有环境、地质、地理、植物等技术知识的人员组成。

采样前组织学习有关土壤采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采样组应包括有关质量管理人员,样品采集过程由质量管理人员全程质控,同时采样组织有一个作风严谨、工作认真的技术负责人。

采样人员要掌握土壤分类方法、采样技术人员规定及质量控制要求,了解布点原则,正确使用采样工具,掌握采样深度、采样方式、样品负责、样品编码规则、样品运输和保存条件等,会正确使用GPS定位及航迹的保存和导出,质量管理人员需熟悉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布点、采样、制备和保存、分析等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规定及相关控制措施,熟悉质量控制样品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复核手段,掌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过程质量跟踪方法。

[6]1.2技术准备(1)1:25万等比例尺的采样点位分布图。

电子底图应包括行政区划(省、市、县、乡镇)、水系、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公路交通等基本图。

(2)交通图、土壤类型图、1:50000的地形图。

(3)采样点位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农药使用及周边污染源等基本情况。

1.3物质准备应根据样品的采集需要,准备齐全的采样工具及用品,注意不要遗漏散、小用品。

特别注意采样人员安全用品,如工作服、工作鞋及常用药品等。

2采样点位的验证与确定2.1点位验证通过到现场进行踏勘,经常遇到与初步布点不符的状况,有时点位落在无法采样的地方,如山顶等。

有时土地利用类型已有所改变,此时都需要重新确认点位。

通过对区域内土地利用、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情况做初步调查,可允许实际采样点位稍有偏离于原定点位,但如果发生偏离较远的状况,应记录现场状况和周围状况,及时向上级技术负责小组反馈,提出调整意见,待经上级技术组确认后,作为正式采样点位。

2.2点位确定为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根据此次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同专题的不同分析项目和监测要求,确定正确的采样点位和处理方法。

样品分为混合样、单独样、分层样及背景值剖面样四种。

单独样:用采样铲挖取面积为25c m@25c m,深度为0c m~20c m的土壤样品。

混合样:监测点位确定后,在50m@50m采样区域内分点采样,一般有蛇形法、对角线法和梅花形法三种采集方法。

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地势不平坦的地方,一般布10~30个分点。

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采样,可布5~9个分点。

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均匀的地方,一般布5个分点。

背景值剖面样:土壤剖面样在已确定的背景点位上采集,一般用自然发生层次的采样方法,根据已划分的层次,由下而上逐层采集通层混合样。

分层样:在确定的点位处,自下而上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每层按梅花形法采集中部位置土壤。

此外采样点位应注意避开田坟、地头及堆肥处等明显缺乏代表性的地方。

[7]3采样点位信息记录根据点位布设方案,结合地形和实际情况,使用GPS确定点位后,必须在现场完成相关点位信息的记录。

如点位地理坐标、海拔、坡度、土地利用类型等。

样品采集时能记录的信息应记录完全。

4样品采集在确定的点位上实施现场采样,采样时先采有机样,然后采集无机样。

有机样采样时可使用铁铲、不锈钢铲等,禁止使用木铲。

采样前应清除土壤表面腐殖质。

有机样品应使用棕色磨口玻璃瓶,在装样时应避免土壤接触容器磨口处。

无机样品应使用竹铲、竹片直接采取样品,如用铁铲、土钻挖掘后,必须使用竹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竹片采样。

采样现场要剔除土样中的砾石等异物,采样点位间注意及时清理采样工具,避免交叉污染,现场测定的项目必须现场测定并记录相关信息,现场要记录的信息必须在现场记录完全,同时使用400万以#151#上像素的数码照相机记录采样点位周围状况。

[8]5样品流转5.1采样结束后核对采样结束应在现场逐相检查,如采样记录信息表、样品标签、采样点位图标记等,如有缺项、漏项和错误处,应及时补齐和修正后方可装运。

5.2样品运输与保存样品运输过程中严防破损、混淆或玷污,及时送回实验室。

测定挥发性、半挥发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类项目的土壤样品应低温暗处冷藏(温度低于4e),并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

5.3样品交接土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采样人员和实验室样品管理员双方同时清点核实样品,并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确认。

样品管理员接样后及时与分析人员进行交接,双方核实清点样品,核实无误后分析人员在样品流转单上签字确认。

参考文献:[1]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孙铁珩,李培军,周启星.土壤污染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夏立江,王宏康.土壤污染及其防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4]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5]单莉莎,郭娟,王彦军.浅谈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J].中国环境监测,2001(2).[6]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文件汇编(一)[R].北京:国家环保总局,2006.[7]奚旦立.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8]H J/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上接第149页)4结语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国环境保护一项创新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