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调养和养生保健对于控制
糖尿病的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份糖尿病中医调
养养生保健方案,供参考:
饮食调整
- 控制总热量摄入,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

-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粗纤维食品的摄入。

- 合理分配饮食,多次少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保健
-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
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代谢和血糖调节能力。

- 避免久坐不动,经常进行身体活动,如站立、走动、伸展等。

睡眠调节
- 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调适
- 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保持心理平衡。

- 研究应对压力的方法,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的影响。

中药调理
-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调理方案。

- 定期就诊中医,进行身体调理和药物的合理使用。

请注意,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咨询专业的中医或医生。

中医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糖尿病

         中医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糖尿病

中医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糖尿病中医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糖尿病糖尿病,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当前全球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因体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脾胃失调,水湿内停而引发的。

因此,中医强调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糖尿病的方法,探索了许多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方法,以期为糖尿病患者及潜在患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饮食的“五谷为养”原则,适量摄入各种粮食,保证人体基本能量需求。

其次,应减少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入,如糖果、甜点、油炸食品等,避免给胰岛β细胞过度负担造成损伤。

此外,中医强调饮食应清淡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偏食偏补,以减轻脾胃负担。

二、运动调节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太极拳、气功、步行等柔和而有益的运动项目。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增强脾胃功能,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

三、精神调整中医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情绪波动,如忧郁、愤怒、焦虑等,会影响体内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

因此,精神调整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中医推荐的方法包括良好的作息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压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技巧如针灸、按摩等来调整情绪,舒缓压力。

四、中药调理中医草药具有调理人体气血、脏腑的作用,可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来预防糖尿病。

例如,常用的黄芪、人参等草药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调节胰岛功能,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中医还注重针对糖尿病的个体差异,采用个体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五、经络保健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人体经络的阻塞有一定关系。

因此,通过经络保健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的经络保健方法主要有推拿按摩、针灸等。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糖病控制血糖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糖病控制血糖

中医养生之道调理糖病控制血糖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之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通过调理和控制血糖来改善糖尿病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方法的种种可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关键。

中医养生强调平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淀粉,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

中医推荐的食物包括山药、苦瓜、黄瓜、洋葱等具有降糖作用的食材。

二、运动养生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推崇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散步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流通,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同时,定期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减轻患者的身体负担。

三、草药调理中医养生之道还有许多草药配方可以用来调理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其中,葫芦藤、苦瓜、连翘、黄连等草药都具有降糖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草药调理方案,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四、穴位按摩中医养生还提倡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糖尿病。

其中一些重要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内关等,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节,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五、身心调养中医养生注重身心统一,认为情绪的稳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会放松身心,避免压力和情绪波动。

中医养生推崇的方法包括冥想、呼吸练习和各种有益于情绪稳定的活动。

六、养生保健除了以上提到的调理方法,中医养生之道还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养生保健,包括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注意保暖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稳定状态,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提供了多种方法来调理和控制糖尿病,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尝试中医养生方法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专业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能够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中医保健【共37张PPT】

糖尿病中医保健【共37张PPT】

• (一)以情胜情疗法 正确地运用情志之偏,可以 纠正阴阳气血之偏,使机体恢复平衡协调而对病 情有力;
• (二)劝说开导法 运用言语对病人进行劝说开 导,是意疗的基本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言语刺激 对心理,生理激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正确 地运用“言语”,对病人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 传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 之主动配合医生进行躯体和饮食治疗。劝说开导 ,要针对病人不同的思想实际和人格及个人特征, 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耐心细致。
• 对消渴而症见阳虚畏寒的患者,可酌加鹿茸粉, 以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气化。本证见阴阳气 血俱虚者,则可选用鹿茸丸以温肾滋阴,补益气 血。上述食疗方均可酌加覆盆子、芡实、金樱子 等以补肾固摄。 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
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 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及兼见其他瘀血证候者 ,均可酌加活血化瘀的药品。如丹参、川芎、郁 金、红花、山楂等,或配用降糖活血方药,如丹 参、川芎、益母草、当归、赤芍等。
部:双手掌互擦至掌热,左手掌压右手掌紧贴神阙穴(肚脐),从右上 腹部向左上腹部,从左上腹部向左下腹部,用力推揉,适合于2型糖尿病 腹满、大便不畅者。 3.按摩肢体:以手指揉点按足三里(外膝眼向下4 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寸)2分钟,以酸胀为度。手擦涌泉穴(前脚掌心 )以透热为度,适合于2型糖尿病头晕、乏力、眠差,或下肢麻痛者。
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提高生活 质量,有效防治并发症。
• 一、常见中医辨证食疗推荐方 饮食养生法对防 治消渴病尤为重要。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 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历代医
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具体应用应该在辨体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 合理选用。

糖尿病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在糖尿
病的调理和养生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方案:
1. 饮食调理
- 控制饮食总量: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 控制碳水化合物:限制糖类和淀粉类食物的摄入,合理搭配
主食、蔬菜、水果等。

- 增加膳食纤维: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蔬菜、水果等。

- 合理搭配蛋白质和脂肪:选择合适的蛋白质来源,如瘦肉、
鱼类、豆制品等;控制脂肪摄入,选择健康脂肪,如植物油、鱼油等。

2. 调理情志
-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面对疾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
过大。

- 合理调节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

3. 运动保健
-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适度
增加身体代谢和锻炼肌肉的强度。

- 避免过度运动: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防止出现低血糖等
不良反应。

4. 中药调理
-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中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等,开具适合的中药处方。

-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跟踪病情,调整中药处方。

5. 注意血糖监测
-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血糖监测,以及时
了解血糖水平。

6. 合理用药
- 遵医嘱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以上是一份简要的糖尿病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患者应结合个人情况,咨询专业中医师,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和血糖监测,以帮助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中医护理保健常识

老年糖尿病中医护理保健常识

老年糖尿病中医护理保健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血糖升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中医认为,老年糖尿病的发病与阴虚阳亢、气滞痰浊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护理保健上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关于老年糖尿病中医护理保健的常识,希望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所帮助。

一、调节饮食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老年糖尿病多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因素引起,因此饮食以清淡健脾为主,避免过食甜食、油腻食物。

患者应多摄取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肥肉、油炸食物和甜食,以避免加重病情。

二、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

中医治疗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应按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药物过量或漏服。

三、调理情绪情绪波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直接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不稳会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加重病情。

因此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音乐、散步、读书等方式放松心情,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

四、锻炼身体适当的身体锻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益。

中医认为,运动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有利于调节气血运行,加强脾胃功能,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患者可以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五、定期体检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发现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糖检测、血压检测、心电图等项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调节饮食、药物治疗、调理情绪、锻炼身体和定期体检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中医护理保健。

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和护理人员能够重视中医护理保健,共同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有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知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供参考。

饮食调理- 合理选择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的食品。

可以多吃一些粗粮、蔬菜、水果和低脂的蛋白质食物。

- 定时定量进餐:建立规律的饮食惯,定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 注意烹饪方法: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过多使用油炸等高热量烹饪方式。

运动保健- 适度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

- 注意运动时间: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段,避免运动过程中血糖过低或过高。

- 防止受伤: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 研究放松技巧:学会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打坐等,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

- 寻求帮助:当出现情绪波动时,可以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睡眠养生-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惯。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干扰。

-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工作和疲劳,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以上是糖尿病的一些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但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

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方案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利用及存储受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血糖浓度)就会升高。

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部分葡萄糖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小便会发现尿糖阳性,故称糖尿病。

基本特征是长期高血糖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饮食因素、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

调治失宜,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病程迁延日久,易发生心、脑、肾、眼底、足等多种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中医分型中医对此病早已有精辟论述,根据其临床证候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消瘦等,相当于“消渴病”。

类似《内经》有关“脾瘅”、“消渴”“消瘅”的论述。

结合众多专家对本病的认识,本病可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气虚血瘀型、燥热入血型、阴阳两虚型。

三、糖尿病现在医学分型1、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糖尿病、特发型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于胰岛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损伤、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产综合征等。

4、妊娠糖尿病:多次妊娠流产者。

四、发病原因1、Ⅰ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Ⅰ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感染,此外与牛乳喂养亦有一定的干系。

2、Ⅱ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1)肥胖:肥胖是诱发Ⅱ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饮食:不良的饮食气,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

(3)年龄: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4)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削减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5)应激因素: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机遇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6)妊娠:有人认为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葡萄糖利用及存储受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血糖浓度)就会升高。

血糖浓度超过一定水平,部分葡萄糖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小便会发现尿糖阳性,故称糖尿病。

基本特征是长期高血糖伴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饮食因素、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相关。

调治失宜,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病程迁延日久,易发生心、脑、肾、眼底、足等多种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

二、糖尿病的中医分型
中医对此病早已有精辟论述,根据其临床证候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无力、消瘦等,相当于“消渴病” 。

类似《内经》有关“脾瘅” 、“消渴”“消瘅”的论述。

结合众多专家对
本病的认识,本病可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气虚血瘀型、燥热入血型、阴阳两虚型。

三、糖尿病现在医学分型
1、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自身免疫性(急性型、迟发型)糖尿病、特发型糖尿病。

2、n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于胰岛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损伤、感染,非常见型免疫介导性糖尿病,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产综合征等。

4、妊娠糖尿病:多次妊娠流产者。

四、发病原因
1、i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I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感染,此外与牛乳喂养亦有一定的关系。

2、n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1)肥胖:肥胖是诱发n型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2)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饮食,可诱发糖尿病。

( 3)年龄: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 4)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 5)应激因素: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时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 6)妊娠:有人认为多次妊娠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7)药物:某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如氢氯噻嗪、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避孕药及普萘洛尔等。

五、证候表现
口渴、多饮、多尿和多食,身体消瘦、乏力;皮肤易长疖或痈,特别在天冷时也长;妇
女在怀孕过程中出现糖尿,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出现时特别大;中老年在餐后3小时出现心慌、出汗和饥饿感;手术或创伤后曾出现过糖尿。

六、施养要点
1、精神调理
糖尿病患者中痰湿体质、阴虚体质与湿热体质者较多,兼有淤血体质。

痰湿体质者多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

适当增加社会交往活动,多参加集体公益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加知识,开阔眼界。

合理安排休闲。

度假、休假活动,以舒畅情志、通畅气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

阴虚体质与湿热体质者均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

五志过级,易于化火,情志过极,或应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志,释放不良情绪,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

学会正确对待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保持稳定的心态。

2、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总原则:通过控制摄入的总热量,使体重努力接近和达到理想重量,并长期维持之;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动物性),保证必要的蛋白质(优质)摄入量;适当限盐;保证其他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水分);戒酒;进食定时定量。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既要科学合理摄取饮食,又要充分注意饮食禁忌。

一般而言,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摄取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

常用的食物可以选用薏仁、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海蜇、胖头鱼、鲫鱼、鲤鱼、鲈鱼、羊肉、橄榄、萝卜、山药、洋葱、豆角、冬瓜、紫菜等。

还可以配合药膳调养体质。

糖尿病患者中体形肥胖的痰湿质人,应少吃肥甘、油腻、滋补、酸涩及苦寒之品。

如油炸食品、肥猪肉、龟、鳖、燕窝、银耳、芝麻、核桃、板栗、西瓜、桃子、梨、香蕉、枇杷、甘蔗、醋等都应少吃。

偏于阴虚者,由于阴虚质者应该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

常选择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水果等。

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

适当配合食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滋补阴血的功效更好。

也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之人,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温热香辣食品、煎炸爆炒之品、
性热上火食物、脂肪含量过高的食物。

可服用一些药膳和中成药调养,如长生保命丹,把枸杞子、地骨皮、甘菊、牛膝、石菖蒲、远志,生地各等分,炼蜜为丸,如梧桐大小,每服60 丸,温酒送下,日服两次。

其功效是养阴安神,延年益寿,用于肝肾阴虚,未老先衰,心虚健忘,肝血不足,头昏耳鸣,须发早白等。

阴虚质者应戒烟限酒,长期吸食易致燥热内生,而见口干咽燥,或咯血咯痰等。

3、起居调护
糖尿病患者中痰湿体质之人以湿浊偏胜为特征,湿性重浊,易阻滞气机,遏伤阳气。

所居居室应该朝阳,保持居室干燥。

平时应多进行户外活动,以舒展阳气,通达气机。

衣着应透湿散气,经常嗮太阳或进行日光浴,借助自然界之力宣通人体之阳气。

在湿冷的气候条件下,要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受寒淋雨。

属于阴虚者,畏热喜凉,适应秋冬,夏热难受。

尤其要注意“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居住环境宜安静,选择坐南朝北的房子。

阴虚质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藏养阴气。

工作紧张、剧烈运动、熬夜、高温酷暑的工作等则能加重阴虚倾向,故应尽量避免。

特别是冬季,更要注意保护阴精。

肾阴是一身之本,要节制房事,惜阴保精。

4、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中痰湿体质者,形体多肥胖,身重易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
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以及适合自己的各种舞蹈。

患糖尿病的人多体形肥胖,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因此,要加强机体物质代谢过程,应当做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运动时间应当在下午2:00~4:00 阳气极盛之时,运动环境温暖宜人。

体重超重,运动能力极差的人,应当进行游泳锻
炼。

一般体重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较高时,要注意运动的节奏,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保障人身安全。

糖尿病患者中阴虚体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亏少,运动时易出现口渴干燥、面色潮红、小便少等,因此只适合做中小强度的锻炼,其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可坚持打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保健功等比较柔和的功法,以取得内练生津咽津养阴之功效。

也可经常练习传统动静结合的健身项目,如可练习“六子诀”中德“嘘”字功,以涵养肝气。

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阴虚质的人多消瘦,容易上火,皮肤干燥等。

皮肤干燥甚者,可多选择游泳,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瘙痒,但不宜桑拿。

静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有双向调节功能,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加体液的生成,有利于改善阴虚体质。

总之,运动锻炼的意义在于:①有助于体内能量消耗,对肥胖者起到减肥作用。

②肌肉运动使肌细胞摄取较多的葡萄糖,故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④增强器官(主要指心肺等)功能。

在心理、生活上有充实感、欣快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