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形成与类型

合集下载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包括:
1. 雨水: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液态水滴,从云层中落下。

2. 雪:大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凝时以固态形式结晶而成。

这些结晶逐渐增长,形成雪花,最后以雪的形式降落在地面上。

3. 冰雹:冰雹是由强烈的上升气流中的水滴在云中来回凝结和融化形成的。

在云中反复上升和下降多次后,最终的冰块会下降到地面上。

4. 雨夹雪:在冷空气和暖空气交汇的地方,会产生雨夹雪。

这是一种介于雨和雪之间的类型,同时降下雨水和雪。

5. 冻雨:当地面温度接近或低于冰点时,降落的雨滴会立即冻结成冰,形成一层薄冰覆盖在地面上。

6. 阵雨:阵雨是一种短暂而强烈的降水,通常伴随着雷暴活动。

阵雨的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一个小时。

这些是降水的主要类型,每种类型降水形成的机制和条件都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天气和气候现象。

主要降水类型

主要降水类型

三、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
(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雨量器与量杯
• • • • • •
千条线,万条线。 落到河里看不见 一片白线万丈高, 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它不会断, 只有风吹能折腰
(打一自然现象)

说象糖,它不甜, 说象盐,又不咸. 冬天有时一片, 夏天谁都不见. (打一自然现象)

大豆小豆从天撒, 人畜庄稼谁都怕, 尽干坏事伤天理, 掌握科技征服它. (打一自然现象)
三、主要降水类型
依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对流 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湿润空气
受热膨胀上升,变冷 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 历时短、范围小,常 伴有雷电。
如:赤道地区
地形雨:湿润空气
水平运动时,遇到山 地,沿山坡“爬升“,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往往在背风坡气流 是下降运动,降水少。
2 .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D A 霜 B 冰雹 C 降雪
3.下图中降水较多的地点是( B )
4. 读降水类型图并判断,与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三种降水类型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 )
A ②①③
B ③②①ຫໍສະໝຸດ C ③①②D ①②③
拓展延伸
2.谚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中,降
水的类型为哪一种? 3.“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脉的迎风坡 如: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 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主要分布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中国气候-降水和干湿地区-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区域地理课件(共29张PPT)

中国气候-降水和干湿地区-浙江省台州市黄岩第二高级中学高中区域地理课件(共29张PPT)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晚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5、6月
南部沿海地区
4、5月 10月
南方 雨季
开始早 结束晚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 4、_5_、__6_、__7_、__8_、__9__月,武 汉为_ 3、4_、__5_、___6_、__7_、8 _月,北京为__7_、__8_月,哈 尔滨为__7_、__8 月。
我国干湿分区
干旱地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地区
1.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半湿润地区
降水量<蒸发量 • 干旱半干旱地区
3.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4.思考:海南岛西侧有半湿润区、黑龙江西北有湿润区分布的原因
• 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 降水少
2、天气系统因素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 部位降水少 锋面控制降水多,如夏季江淮梅雨、贵阳冬雨、北 方夏季暴雨 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 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江淮7——8月伏旱 台风过境降水多,如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台风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2、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通过 _秦__岭、 淮__河附 近至_青__藏__高原东 南边 缘。它与我 国一月份的_0_℃_等 温线大体是一致 的。
。 。 张家口 。
降水量 (毫米) 1600

降水的形成、成因和主要类型PPT课件

降水的形成、成因和主要类型PPT课件
.
锋面雨
.
4、台风雨
(1)、形成原因 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2)、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 伴有狂风雷电 (3)、分布地区
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
1.(2011·宁波模拟)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 量分布图,据图判断(1)~(2)题。
c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带
副热 副热带高气压 带少 带和信风带 雨带
气温高、海洋面积辽 阔,蒸发旺盛,空气 中含有大量水汽;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大陆内部和 西岸受来自大陆的性 质干燥的信风控制, 降水少
.
.
地形雨
.
2、地形雨
(1)、形成原因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 2 )、特点 降水集中在迎风坡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3 )、分布地区
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
.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
地形雨
.
锋面雨
.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青岛二中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06 降水

青岛二中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06 降水
解析:一般是热带高于温带;下午的午后较容易出现,故下午多于上午;山地天气复杂,雷阵雨 现象多于平原;夏季温度高,云层上升作用更强,更易发生雷阵雨,夏季多于秋季。
4. 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A. 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
B.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 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
D. 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尼罗河泛滥区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尼罗河泛滥期每年6-10月不能耕作
11月—次年5月—枯水期
淤泥裸露农业耕作 植物生长期—冬季
植物从周边地区引种,植物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个耕种期一致
地中 海气 候区
【考点五】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训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 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 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 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 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 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 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 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 能拦截水汽。
支流北 多南少
冰川积雪融水
永久性冰川
迎风坡降水
西风的迎风坡,水汽来自北冰洋北部多地形雨
下渗量大,补给地下水少 南部为戈壁沙漠
【规律总结】
【考点四】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五】降水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训练】

降水和降水分布

降水和降水分布

地区的降水差异 判读
海陆位置及影响
判断迎(背)风坡(沿海)
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线内降水多:山地迎风坡(例:祁连山) 线内降水少:闭塞内陆盆地(例:柴达木盆地)
内陆地区:呈闭合状态
主要应用: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对流雨 受热 地形雨
受地形 阻挡爬 升 沿锋面 抬升 辐合 旋转 上升
动力 抬升 动力 抬升 热力对 流 动力抬 升
锋面雨
台风雨
大气环流 极高 (少) 夏
90°
西部
大陆内部 全年降水极少
东部
90°Leabharlann 什么样的风容易导致降水?80°
(少 ) 副低 (多) (多 ) 副高 (少)
1、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亚寒带 2、风从低纬吹向高纬 大陆气团
[典例分析]——全国名校模拟等值线试题汇编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读台湾省年平均气温、年 平均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从图中选择一种气象要素,说明该气象要素 的分布规律,并解释成因(10分)
降水分布规律: 年平均降水量大(2分)。 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岛的东北部和中 部为多雨中心(2分)。 成因: 东部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大(2分), 西侧为背风坡(2分), 东北和中部多地形雨(2分)。
参考答案:(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 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 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 水很多。(2)南北延伸 海陆位置、地形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教材中影响降 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抓住宏观趋势和微观特殊地区,分析找 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降水的主要类型
• 对流雨 • 地形雨 • 锋面雨
对流雨
对雨
•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 降水,叫对流雨。
•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在中高纬度,在晴朗的夏天午后,突然天 气闷热,接着一场暴风骤雨。
地形雨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锋面雨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拓展练习:
1.位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降水量 大,请问是什么原因? 2.谚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 中,降水的类型为哪一种?
3.“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属于哪一种降水 类型?

高中地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降水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

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流上升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题,只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流上升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形成降水的因素有以下九大因素。

海陆位置一般来说,离海洋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越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就较少。

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海洋远近的影响。

地形1.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西风的影响。

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因此降水较少。

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

我国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强 辐射对流上升
——对流雨
• 地形抬升 • 锋面抬升 • 气旋辐合上升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8
对流雨
9
对流雨
•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 降水,叫对流雨。
•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在中高纬度,在晴朗的夏天午后,突然天 气闷热,接着一场暴风骤雨。
10
三、 降水的主要类型
,多
暴雨 ------
风中心
旋转 上升 ------
伴有 狂风 ,雷电 ------ ------
中纬地区
低纬大陆 东南沿海地带
24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年降水量为 >400mm,乙地的年降水为 <25mm 。 试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甲地为山脉,多地形雨; 乙地为内陆盆地,降水稀少.
降水发生在山的
赤道 及其两侧 -----地区
-地---形---阻---挡--- 被迫抬 升
迎----风-- 坡上, 背风
坡上降水
很少 -------
山地 迎---风---坡---
冷暧气流 相---遇--- , 持续时间 长---- ,范围
暧湿空气被抬升
广--- ,强度
小 ---
暧湿空气围绕台
强度
很大 ------
1、对流雨 (1)、形成原因 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
引起热力对流,大气上升 (2)、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伴有暴风雨 (3)、分布地区
低纬度热带地区,中纬度夏季午后 (eg. 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11
对流雨
•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 降水,叫对流雨。
• 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特别是在赤道地区。 在中高纬度,在晴朗的夏天午后,突然天 气闷热,接着一场暴风骤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18
3、锋面雨 (1)、形成原因 冷暖空气相遇,相对 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
(2)、特点
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广
(3)、分布地区 中纬度地区 (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19
锋面雨
20
4、台风雨
(1)、形成原因 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2)、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 伴有狂风雷电
(1)日降水量:一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 (2)月降水量:一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 (3)年降水量:一年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
2
3
二、降水的形成
• 基本要素 : 水汽 ——充足的水汽 降温 ——水汽过饱和 凝结核
4
思考: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克 / 米3 )

位 30


水 17


9

过 饱 和
12
地形雨
13
2、地形雨
(1)、形成原因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 2 )、特点 降水集中在迎风坡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3 )、分布地区
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 14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未饱和
0 10 20 30
温度
( C)
饱和状态与气温的关系图示
5
1.降水形成的条件
A有充足的水汽 B有凝结核 C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 达到饱和状态
6
2、降水的形成过程
不断聚集、不断增大
过 饱 和 , 冷 凝






受热蒸发,进入大气

7
三、 降水的主要类型
• 提问: 如何使气流上升?
A.大气环流
B.太阳辐射
C.植被分布
D.地形起伏
D ( )
23
降水类型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降水的四种类型
大气运动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区
湿热空气强烈 受热 上升 ------湿热空气前进受
强度 --大-- ,历时 --短--
范围 -小--- ,常有 --风--
暴 ----
,-雷---电----
降水
• 基本概念 • 降水的形成 • 降水的主要类型 • 降水的分布及成因
1
一、基本概念
(一)、 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 称为降水。
(二)、降水量的计算
1.降水量:表示某地在一年中各月、各季降水的多少。 2.测量工具:雨量器。每天8时、20时测量各一次 3.单位:毫米。 4.计算: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15
地形雨
16
锋面雨
17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我国台湾岛平均年降 水达到2429mm, 台湾山脉东部可达 3000mm以上,火 烧辽1912年P达到 8408mm,平均为 6558mm,最大一 日降水量1672mm。
31
【典例 1】(双选)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B.南极地区是降水较多的地区 C.在山区,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D.世界的雨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名师点拨】降水的形式有降雨、霜、露、雾等,但主要 形式是降雨;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在山区,迎 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 阿塔卡马沙漠。 【答案】AC
29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温带 多雨 带
副极地低带和西 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风带
,多锋面雨、气旋雨
;大陆东岸受夏季风
影响,多降水
多锋面雨、气 旋雨
极地 少雨 带
极地高压带和极 地东风带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地处高纬蒸 发弱,空气中水汽含 量少
该少雨带为湿 润区
30
(3)、分布地区
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21
1.(2011·宁波模拟)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 量分布图,据图判断(1)~(2)题。
c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A.250 mm
B.500 mm
C.750 mm
D.1 000 mm
22
(2)造成②地降水量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25
2、影响降水的因素
A大气环流:低压带多雨;迎风侧多雨;高压
带少雨;背风侧少雨
B海陆分布:大陆内部少雨 C地形: 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D洋流: 暖流多雨;寒流少雨
26
27
2.影响降水的因素 大气环流 海陆位置
60°
地形 洋流
30°
Hale Waihona Puke 283.降水的空间分布及成因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赤道 多雨 带
副热 带少 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信风带
气温高、海洋面积辽 阔,蒸发旺盛,空气 中含有大量水汽;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大陆内部和 西岸受来自大陆的性 质干燥的信风控制, 降水少
多对流雨
该带的大陆东岸受 夏季风和台风影响, 降水多;该少雨带 为干旱、半干旱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