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信息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及案例】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信息

技术

第一部分关于教学设计一、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

2000年试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是目前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依据,另外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参考。

根据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纲多本的状态。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也要进一步阅读专业书籍,并查找专业网站资源,加强学习。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学情)

(3)教学目标(三维)

(4)教学重点和难点

(5)教学流程图

(6)教学过程(资源、模式选择)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8)评价标准

(9)板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学设计每一项具体写些什么

困惑二:如何进行学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学重点、难点该如何确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三)如何开展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指导思想将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

这一部分也是依托、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环节。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要分析本阶段内容在整体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节课在本节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的基础状况,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所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原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技术准备: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3)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主语是学生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要掌握的技术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对应课标中课程目标中的内容

目标要体现出能力层次(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主要支撑部分(不宜很多)

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用于突出重点

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篇幅和时间,设计一些环节用于突破难点,一节课不宜重难点过多,或没有重点。

(5)教学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学过程一目了然,体现出授课教师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学流程的参考环节:

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引发知识的承前启后,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

新课讲解——知识传授,多种学习方式的呈现

实践操作——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关注全体学生

分享交流——通过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阔视野、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要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状况

归纳总结——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本节课知识和以前知识的联系,形成信息技术的整体概念,总结学习方法

拓展提高——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引导知识应用于学生身边

(6)教学过程

教学整体过程环节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环境情况而定。

教学过程展现出每个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要与流程一致

教师活动要体现出教师的作用,讲授、引导、学习过程监控等

学生活动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关键点,思考、观察、操作、讨论等

设计意图要对这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解释分析,对应教学目标、重难点处理、课程目标的实现等。

技术应用要体现出这一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资源等

时间安排要体现出教师对整体课堂的流程安排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一节课的评价方式不宜过多;

评价内容不要过于繁复,要易于操作;

评价结果的用途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生之间学习情况的认可程度、学生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等。

(8)评价标准

要设计评价量规,量规内容不宜过多,形式可以是填写分数、给出等级、简单评语等。

(9)关于板书

板书的用途——提醒学生、突出重点

提醒的内容——技术的主要环节、学习任务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点要起到标尺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

2.积累教与学、心理学相关理论

3.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后的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

4.多听课,多分析,多反思,多实践!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9课《社区活动要文明——图形的改变》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画图与文件管理”,第三单元《绿色家园》的第二课。介绍“画图”软件基本技能——图形的改变(翻转/旋转和缩放)的方法。

结合今年是奥运年,是对学生进行奥运教育最好的时机,故将前一课改为《圣火传递——图形的选定与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熟练掌握了图形的选定和移动。

在本节课即将上课时,遇到国家突发事件——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全社会都在奉献爱心,捐助受灾的同胞。因此,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将教学内容改为《爱心传递——图形的改变》。一方面保证学生能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完成,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伸出援手,将爱心传递给受难的灾区的小朋友们。

(二)学情分析:

1.本册教材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已有知识技能:

(1)会使用“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中图形。

(2)会移动选中的图形。

3.本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

(1)学习图形的“翻转/旋转”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