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结构三种类型

合集下载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膳食结构是指人们的饮食结构,它主要描述的是人们每日食用的食物类别和食物量。

它决定了人们每日获取的营养素是否达到营养膳食标准,因此,膳食结构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膳食结构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营养素,可以有效抵御疾病的侵害,使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保持正常的功能。

一般来说,膳食结构可以分为三类,即单一类膳食结构、多样类膳食结构和营养平衡类膳食结构。

单一类膳食结构指人们以单一类型的食物为主,如林区居民以可可、芋头等为主食,以其它谷类食物为辅食;多样类膳食结构是指以新鲜蔬菜、水果、畜类、家禽、鱼类、蛋类等多种类型的食物组成,以谷类为主食;营养平衡类膳食结构应在膳食总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入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畜禽类产品、鱼类和蛋类,以确保摄入的营养成分合理,比例匀称,以维持健康的生活的状况。

膳食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以气候、经济、文化等因素最为重要。

气候与气温、湿度、土壤肥力等因素有关,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们的饮食结构;经济也会影响人们的饮食方式,较贫穷的地区,食物种类较少,维生素含量低,有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文化也可以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某些地区不吃某种动物类别的食物,有可能影响膳食结构的组成。

此外,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会影响膳食结构,针对具有不同营养需求的人,他们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物,达到
膳食搭配的目的,提高营养健康水平。

总之,膳食结构是指人们的饮食结构,它主要描述的是人们每日食用的食物类别和食物量,可以分为单一类膳食结构、多样类膳食结构和营养平衡类膳食结构,它受到气候、经济、文化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简述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膳食结构是一个指导健康食物摄入的建议,它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和消费合适的食物,以满足营养需求,维持健康。

膳食结构是指食物类别和其中可摄取的营养物质在整个饮食中的比例,它可以从营养角度来体现一个健康饮食的正确方式。

一般来说,膳食结构可以分为三类:植物性食物、脂肪和糖类食品以及蛋白质食物。

植物性食物是人类主要的营养来源,应该在膳食结构中占主要部分,主要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豆类等。

这些食物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以促进健康的免疫系统、改善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帮助控制体重。

同时谷类食品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米饭、面包等,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热量。

脂肪和糖类食物也应该占据膳食结构的一部分,但应控制消耗,避免摄入过多。

油类食物,如花生油、橄榄油、椰子油等,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促进健康的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

此外,糖类食品,如饼干、蜂蜜等,也可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能量,但摄入应以适量为原则,以免造成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蛋白质食物在膳食结构中也应有所体现,它可以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寡聚糖、脂肪、维生素等,可以帮助维持身体机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加新陈代谢的能力。

主要的蛋白质来源有肉、鱼、豆制品、蛋等,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1克的范围之内,以免身体受到不良影响。

总之,健康的膳食结构应该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次是脂肪和糖类食物,并且应保持适当的消费比例。

应合理摄取蛋白质,避免摄入控制失灵,每日应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以保持健康饮食。

膳食结构的四种类型

膳食结构的四种类型

膳食结构的四种类型膳食结构是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比例。

根据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膳食结构可分为四种类型:以谷类为主食型、以蔬菜水果为主型、以肉类为主型、以奶制品为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膳食结构类型。

以谷类为主食型以谷类为主食型是指主食以米、面、粗粮为主,搭配适量的蔬菜、豆类、肉类、鱼类等食物。

这种膳食结构类型富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营养素,适合于需要大量能量的人群,如农民、体力劳动者等。

但要注意,谷类食物的热量较高,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

以蔬菜水果为主型以蔬菜水果为主型是指膳食以蔬菜、水果为主食,搭配适量的肉类、鱼类、豆类等食物。

这种膳食结构类型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素,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减肥等。

但要注意,蔬菜水果中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少,如果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

以肉类为主型以肉类为主型是指膳食以肉类为主食,搭配适量的蔬菜、谷类、豆类等食物。

这种膳食结构类型富含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

但要注意,肉类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较高,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问题。

以奶制品为主型以奶制品为主型是指膳食以牛奶、乳制品为主食,搭配适量的蔬菜、谷类、肉类等食物。

这种膳食结构类型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D 等营养素,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症等。

但要注意,奶制品中的脂肪和糖分较高,过量摄入易导致肥胖、糖尿病等问题。

总结以上就是膳食结构的四种类型。

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文化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膳食结构类型。

无论选择哪一种膳食结构类型,都需要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避免过量或不足摄入某些营养素,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3膳食结构

3膳食结构

营养平衡型
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
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
(1)粮食消费逐年下降 (2)水产品食用量增大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 28.0% 在 日 本 , 上世纪初危害居民健康的结核病,由于抗结核药的应用 ,至80年代降至死因顺位10 位以后,肺炎随着抗菌素的出现,
降至死因第4位;而如今死因前三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脑卒中
、心脏病(心肌梗死)。尽管有许多影响因素,但膳食结构的变 化,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因素
营养缺乏型
以 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
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 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 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 ,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 营养缺乏型人常见的症状: (1)脸色发黄、发黑 (2)没有食欲 (3)低血糖 (4)四肢无力 (5)贫血
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保 持适宜体重。要学会运动, 饭后可以散步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膳 食 。 不要太油、太咸。正常成 人每日烹调用油不应超过 25 克(半两),食盐 6 克。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Integer dolor quam, pretium eu placerat eu semper et nunc. Nullam ut turpis dictum luctus mi quis luctus lorem. Nullam porttitor consectetur nunc in tempor. Cras vitae venenatis sem at pretium arcu.

膳食结构指南

膳食结构指南
的形成与概念
“药食同源” “食养”与“食疗”
食养:应用食物于健康人群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食疗:应用食物于病人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和特点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 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 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中医食疗学
经典讲解
饮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黄帝内经》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生存” ——《千金食治》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
什么是膳食结构? 一般指膳食中所包括的食物种类、数量及其在膳食中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
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 如饮酒应限量 10.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 2、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3、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4、防治并重,以防为主
所占的比重。
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 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 第二类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膳食 第三类 能量基本可满足人体需要,但动物性食物不
足,膳食质量不高。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特点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在; 贫困病与富裕文明病并存
粮谷类和薯类消费量明显下降; 动物性食物、油脂、酒类、水果消费量明显上升

膳食结构类型

膳食结构类型

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动物性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比例较为适当。

以日本为例,其膳食结构中,谷物消费量年人均约94kg,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年人均约63kg,其中海产品所占比例达到50%。

每天能量摄入约8368kJ,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为糖类57.7%、脂肪26.3%、蛋白质16.0%。

这种结构营养平衡,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膳食结构的参考。

2、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这种结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动物性食物占有的比例大,优质蛋白质在膳食结构中占的比例高。

其优点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搭配比较平衡,脂肪的摄入量低,不会引起“富裕型”疾病。

然而,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食糖过多,热量供应过剩,同时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3、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这种结构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例,其特点是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每天能量摄入基本能够满足机体需要,其中糖类功能比达90%左右。

这种膳食结构纤维摄入水平高,但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病。

4、地中海式膳食结构:主要是以希腊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其特点是使用橄榄油为主,动物蛋白以鱼类最多,豆类摄入高于东方膳食结构近两倍,水果、薯类加蔬菜总量远高于东方膳食模式,同时以红葡萄酒为主。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病率、死亡率都相对更低。

以上就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膳食结构类型,每种结构都有其独特
的优缺点。

对于个人来说,选择哪种膳食结构应基于自身情况和生活方式。

膳食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膳食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也称营养模式主要特点是既有以粮食为主的东方膳食传统特点也吸取了欧美国家膳食长处加之经济发达人均年摄取粮食110kg动物性食品135kg左右
食品营养与健康
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 食中所占的比重。
• 膳食结构的类型和特点 • 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 • 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 3、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 4、地中海膳食结构
• 营养过剩 • “三高一低”———— • 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 • 膳食纤维低
动物性食物为主型(发达国家模式): 见于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成年人年均消耗肉类:100kg
奶类:100~150kg 粮食:60~70kg
还有大量的禽、蛋、蔬菜、水果等 营养素摄入量(每人每日)
能量:3200-3500kcal 脂肪:150g左右 蛋白质:100g左右
代表:日本
• 1、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
• 也称营养模式,主要特点是既有以粮食为主的东 方膳食传统特点,也吸取了欧美国家膳食长处,
加之经济发达,人均年摄取粮食110kg,动物性食 品135kg左右。
• 膳食结构比较合理
• 特点:能量能够满足人体需要,又不至过剩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合理

植物的膳食纤维和动物性食品的营养素均充足

动物脂肪不高
世界各国 调整膳食结构
的参考
• 2、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 也称温饱模式,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一些经 济不发达国家年人均消费谷类与薯类达200kg, 肉蛋鱼不过5g,奶类也不多。
• 营养缺乏 • 膳食能量基本满足 • 蛋白质、脂肪不足 • 动物性食物的营养素不足 • 膳食纤维充足,动物性脂肪低

膳食结构类型

膳食结构类型

膳食结构类型膳食结构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食物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的膳食结构类型对人体健康和营养摄入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膳食结构类型,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1. 均衡膳食结构类型均衡膳食结构类型是指摄入各类食物的比例相对平衡,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均衡膳食结构包括五大类食物: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食物和乳制品。

其中,谷物应占主导地位,占总能量的50%以上,蔬菜和水果应占总能量的30%左右,蛋白质食物和乳制品应适量摄入。

均衡膳食结构类型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物质,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谷物提供了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和乳制品提供了必需的氨基酸和钙质。

均衡膳食结构还可以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等。

然而,均衡膳食结构类型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难以实现完全的均衡。

其次,均衡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能量过剩或不足的问题,影响体重控制。

此外,均衡膳食结构对于个别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来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西式膳食结构类型西式膳食结构类型是指以肉类、脂肪和糖分为主要食物来源的一种饮食结构。

这种饮食结构往往偏向高能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包括炸鸡、汉堡包、薯条、甜点等。

西式膳食结构类型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丰富的能量,适合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和运动。

同时,西式饮食中的肉类和乳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有助于肌肉生长和骨骼健康。

然而,西式膳食结构类型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过多的脂肪和糖分摄入会导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西式膳食结构缺乏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

此外,西式膳食结构还可能导致环境问题,如过度的肉类消费和食物浪费。

3. 素食膳食结构类型素食膳食结构类型是指不食用动物肉类和产品的一种饮食结构。

素食主要以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为主要食物来源,排除了肉类、鱼类和乳制品等动物性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膳食结构三种类型
当今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膳食结构比较合理,以日本人的膳食为代表。

分析战后日本人的膳食结构,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粮食消费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谷物消费410g/d,1980年降至312 g/d ,下降了24%,但到1984年仍达298 g/d ,加上薯类,人均口粮(折合原粮)则达484 g/d ;‚动物食品消费增加较多,但并不过量,而且水产品食用量较大,1984年,人均肉类消费量62 g/d 、牛奶及奶制品168 g/d 、鸡蛋39 g/d 、鱼贝类95 g/d ,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5%,水产品蛋白质又占动物蛋白质摄入量的50%;ƒ能量摄入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1984年2594kcal,近几年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蛋白质83 g/d,无大变化,脂肪增加较多,为81 g/d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能量的59.2%、12.8%、28.0%,膳食结构总体上仍是比较合理的。

但随着膳食结构的变化死因顺位还是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初危害居民健康的结核病,由于抗结核药的应用,至80年代降至死因顺位10 位以后,肺炎随着抗菌素的出现,降至死因第4位;而如今死因前三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脑卒中、心脏病(心肌梗死)。

尽管有许多影响因素,但膳食结构的变化,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因素,这就是诸多日本学者呼吁防止饮食西化的重要原因。

第二种类型谷物消费量少,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大。

谷物消费量人均仅160~190 g/d;动物性食物,肉类约280 g/d、奶及奶制品300~400 g/d以上、蛋类40 g/d 左右。

能量摄入3300~3500kcal、蛋白质100g左右、脂肪130~150g,属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所谓“三高一低”膳食模式,以欧美发达国家膳食为代表。

尽管膳食质量比较好,但营养过剩。

大量研究显示,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其中对高脂肪膳食与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研究最多,结论也比较清楚。

早在1933年Anitschkow即指出高脂肪膳食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欧洲国家由于牛奶、黄油、干酪缺乏,冠心病发病率一度减少,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52至1956年,Keys等通过缺血性心脏病的广泛流行病学研究指出:膳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40%地区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高。

另据Yerushalmy 等22国冠心病死亡率与饮食关系研究表明,冠心病死亡率与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相关显著(r=0.659)。

据美国“膳食与健康专家委员会”一项研究认为,膳食不平衡是若干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有高度参考意义,能量过剩可引发肥胖病并增大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该项研究还指出,有明确证据说明膳食脂肪及其它脂质总量和类型对患冠心病的风险有影响;临床、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是血清TC 和 LDL-C的主要膳食决定因素,因而也是冠心病风险的决定因素;少数膳食脂肪与癌症研究显示,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与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死亡率高有关。

能量摄入增加、消耗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可致能量正平衡,长期能量正平衡是引发肥胖病的重要原因。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及一些动物实验证实肥胖病与冠心
病、绝经期后乳腺癌、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疾病、子宫内膜癌、骨关节炎等有关。

人体研究显示,腹部脂肪堆积比臀部和大腿部脂肪积聚对Ⅱ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的风险更大,并可增加这些疾病的死亡率。

关于蛋白质摄入量,Yerushalmy 等22国冠心病死亡率与饮食关系研究表明,动物蛋白质摄入量与冠心病死亡率相关显著(r=0.765),植物蛋白质摄入量与冠心病死亡率呈负相关(r=-0.43)。

在一些国家的相关研究中显示,进食肉类食物多的膳食与冠心病及结肠癌和乳腺癌增加相关。

这种膳食的特点是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常高,说明高动物蛋白质、高脂肪(尤其是高饱和脂肪)是冠心病和某些癌症的共同危险因素。

营养过剩严重损害了西方人的健康,如今,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西方人的三大死亡原因,尤其是心脏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和日本。

1988年美国一份«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报告祥述了冠心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骨骼病等11大类疾病和酒精中毒,以及行为等问题,也详尽地分析了这些所谓富裕病与膳食结构的关系。

报告指出,美国每年有125万人发生心肌梗死(2/3为男性),有15万人死于心肌梗死;每年发生动脉硬化、脑卒中50万,15万人死亡或失去自理能力;每年有47.5万人死于癌症;有1100万糖尿病人。

高脂肪膳食对慢性病的影响也有例外。

著名的七国调查发现,希拉克岛人群膳食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40%,,其中29%来自单不饱和脂肪,仅8%来自饱和脂肪,心血管病远远低于其他西方国家。

该人群的膳食特点是食用橄榄油、鱼、谷物、果蔬和红葡萄酒。

有人提出,地中海膳食对预防心血管病作用最强的是红葡萄酒,可能还与花青素甙、生物类黄酮有关。

第三种类型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较少,膳食质量不高,蛋白质、脂肪摄入量都低,以发展中国家的膳食为代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些国家的人均能量摄入量为2000~2300kcal 、蛋白质50g左右、脂肪30~40g,能量勉强满足需要,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营养缺乏病仍然是这些国家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