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浅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已跨入人口老龄化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也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却有其自身的历史和制度根源。如何应对银发浪潮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冲击,解决未来我国劳动力不足,不再是“世界工厂”时的状况,是我们应当尽早思考的一大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劳动力;社会政策

文献综述: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 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消费、储蓄和其他社会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随着老龄化峰值的到来, 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露, 我国应该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的黄金时期, 在人口老龄化峰值来临之前, 扬长避短,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

正文

建国以来, 我国人口的自然变动经历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再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60岁以上人口达到12%。这样庞大的老龄人口基数使我们面临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困难的问题。

养老问题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重担,也成为了国家的重担。劳动力不足,社会积累不充分等等问题急需我们去解决!

如何变害为利,需要我们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去解决。这不仅需要我们国家有一个好的方针政策,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还要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再创热度,发挥余热。

目前,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严重滞后,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时间十分紧迫,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待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 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之一。

结论

未来人类的养老将面临更难以想象的挑战,到底什么方法最适合中国,只能按照我们的文化习惯慢慢摸索。

正文: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人口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分配和劳动就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科学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仅讲述个人认为重要的几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总体中的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 或份额)不断增加,抑或青少年人口

所占比例不断递减的这样的一种渐进过程。按照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当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7%时,则称为老年型人口社会。

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1. 26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一个社会或地区因老年人的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老年人的增加,一方面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增长速度快。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 ,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 1981 - 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至10000美元,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正如联合国的报告中所强调的,从没有一个国家尚处在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便开始老龄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绝大多数刚刚摆脱贫困,却面临衰老。2010年1月,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 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

三、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

(一)抚养比的上升将导致劳动力成本加大。抚养比表示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一般以15岁到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为被抚养人口。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出现2名职工供养1名退休人员的沉重的代际负担局面。职工供养比例的迅速上升,不但会使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表11995———2050年中国养老保险供养比例

年份职工人数(万人) 退休人数(万) 负担

2000 17901 3654 29. 91

2010 19664 5147 26. 17

2020 20995 7067 33. 66

2030 21878 9127 41. 72

2040 22206 10247 46. 14

2050 22206 10303 46. 40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正受到明显的冲击。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少地方形成了“4 - 2 - 1”的家庭结构,一对夫妇要供养4个老人,不论是目前的家庭收入,还是夫妇能够用于赡养的精力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且,持续下降的生育率,使家庭户规模进一步减少,趋向小型化、核心化。此外,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岗或失业人数的增多和现代生活步伐加快、竞争的加剧,成年子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因此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也力不从心。再者,

目前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子女赡养老人往往“有心无力”,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与这种社会需求相矛盾的是,目前社会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还比较匮乏。中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 9万个,床位数149. 7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拥有床位10张,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占有的养老床位是50——70张。以山东为例,全省有老年人1128. 6万,山东省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的床位总和为12.2万张,每千名老人仅拥有10.9张床位。县以上各类老年活动场所仅有416个,包括乡镇(街道)以下各类老年活动场所在内,尽管达到11.1万个,千名老人拥有0.98 个,但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往往是一个场所,多种用途,老年人实际拥有量要低得多。这样少的养老设施和老年服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三)养老保险金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为了解决城镇职工养老保障问题, 1997年,国家统一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1999年,基本养老覆盖面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2002年进一步扩大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2005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444万人。但,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的“统一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保险费收不抵支,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进行的《延长退休年龄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数字显示, 1998年我国有半数省市养老金收不抵支,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开始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71. 3亿元;1999年全国亏损省市增至25个,且大多省市动用了历年积累。另据调查显示, 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达到360多亿元,到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空帐需要国家财政来弥补,这是很沉重的负担。另外,由于仍存在政策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现象仍有发生,有的甚至十分严重。上海社保案就是其典型之一。因此,如何管好用好老百姓的保命钱显得十分迫切。

四、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适龄人口变化将直接影响着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其后果是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缓慢。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劳动人口的稳定供应,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加大, 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与比重下降。预计到21世纪中期, 我国劳动力数量将有近1/4的中国人口(3.36亿人)年龄超过65岁。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无论是人口中的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还是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或者是少儿人口(绝对或相对)减少和老年人口(相对或绝对)增加,都会导致这一时期劳动适龄人口发生变化, 即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减少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外向型经济拉动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付出了一部分劳动者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大幅改善,资源耗竭以及环境污染的代价。试想,以后我国不再是“世界工厂”,劳动力不足之时,我们的社会经济应如何快速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的运用。

(一)充分认识,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普遍从贫困跨入小康,人的平均寿命从1980年不足60岁到2000年超过70岁,所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认识,有充分的准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

紧迫感,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就一定能够解决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二)大力发展经济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大力发展经济是关键。只有尽快提高我国劳动生产率,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被用来进行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物质财富才会充足。因此,无论人口年龄结构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发展经济始终是关键,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社会。

(三)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是社会保障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各个国家与政府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具体做到:第一,尽快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覆盖面广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系应由政府主导与负责、自我保障、单位负责与市场提供等多种方式共同完成,对于老年经济困难体,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应采取强制性手段完成社会养老构建,不能把养老单纯地推给未来及家庭。第二,尽可能多地建立老年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建立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事业,尽可能让老年人就近享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重视健康老龄化

积极鼓励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既可弥补劳动力不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把一部分消费人口转变为生产人口,还可以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转变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首先应重视老年人社会价值,凭借老年人智慧和经验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财富和多做贡献;其次,积极营造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老年人自我能力再开发,以延缓劳动力老化,同时让其老有所为!最后,应积极推进老年教育,这不仅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必然要求,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也是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老龄产业需要相关部门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一是政府的投入和政策优惠扶持,其中包括税收、投资、信贷、价格和市场营销方面;二是舆论和媒体的宣传和引导,特别在市场潜力、营销策略和消费特点方面要有科学的探索和超前的分析,要让全社会增强发展老龄产业的意识;三是要因地制宜,有先有后,有缓有急,不能搞一刀切。另外,在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同时,还应重视健康老龄化问题。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人口,老年人的作用就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老龄化的相关负面影响也将得到缓解或制约,这样的老龄化过程或现象至少是负担较小的老龄化。

(五)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建立以国家、集体投入为主导,以社会力量投入为新的增长点,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老年福利服务为依托,以老年福利服务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1、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军养老市场。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鼓励和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有利于较快地增加福利服务设施数量,扩大福利事业的覆盖面,对于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所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社会福利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第一是做好市政规划,在新建小区或老城区改造时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城区建设规划,做到小区建好,养老设施配套;第二

是资源共享,建立社区网络体系,发挥已建“星光计划”设施的综合作用,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服务;第三是立足老年的需求开展服务,最突出的是家政服务、生活护理、疾病陪护、精神慰籍、日间托老等服务。

3、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3年,全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5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259亿元,198万农民领取养老金。2004年,国家开始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至亡故。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

我国未来的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对于农村“三无”老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 ,继续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制度。

总体来讲,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没有什么绝对的对与不对,只要是适合的,就是好的,另外,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倡导敬老助老社会风气同切实落实老年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要加强老年法律制度建设和老年法律的宣传工作,提高老年人法律意识。老年人要学法、懂法、用法、运用法律武器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对虐待、遗弃、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给予法律制裁,使老年人权益真正得到维护。

未来人类的养老将面临更难以想象的挑战,到底什么方法最适合中国,只能按照我们的文化习惯慢慢摸索。中国特色的“养老防老”制度才是中国发展最好的路线。

参考文献

1.丁胡军.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可持续发展研究.

2.黄兰.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法制与社会.

3.姚从容,李建民.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比较及其启示.人口与发展.

4.杜鹏,杨慧. 中国与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人口与发展.

5.林宝,张妍. 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会工作理论探索.

6.张桂莲,王永莲.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科学与人口学刊.

7.姜向群,杜鹏.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

8.晏月平,廖炼忠.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山西师大学报.

9.廖晓燕.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湖北农学院学报.

10.罗二平,陈金香. 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谐社会.

11.冯蕾. 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效应.北方经贸.

12.王一飞. 关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思考.人口与计划生育.

13.李茜,朱方长. “银发浪潮”来袭——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思考.科技资讯.

14.张俐娜. 关于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建议.参政议政.

15.侯佳,王维. 浅议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对策———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思考.安徽农学通报.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姓名:付杰俐学号:20085111128 班级:08级临床4班 【摘要】本文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背景,详细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老龄化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由此而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近几年来医疗改革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卫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Abstract】With global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main feature of aging population,its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present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aging,Combining medic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grassroots health servi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e simple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were provided.【关键词】老年医学;卫生保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Key words】Geriatrics;Delivery of health car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与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和相关对策做一阐述。 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9.8%),2005年上升到8.2亿(占总人口的13.79%),预测2025年可达10亿,2050年则将上升到20亿,在总人口比重达21.28%。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3%的速度增长【1】,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全球老年人口以亚洲及欧洲居多,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和2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和希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为科威特、赞比亚和乌干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有专家分析【2】,目前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1%,到2050年将提高到19%。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四大特点 1.1.1老年人口绝对数大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总数的2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到2040年将达3.8亿,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部分省市老龄化的现状甚为严重,上海市2003年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居全国之首【3】。 1.1.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专家【4】分析指出,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增到20%所需时间计算,法国为12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日本为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影响的实际分析

摘要 人口老龄化目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人口老龄化程度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保障一个国家稳健的“防火墙”,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意味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有着良好的应对措施,同时更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是否能实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目前国际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国家肩负着巨大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在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从各个方面深入探索,但收效甚微。本文主要通过对现有中外文献的回顾、梳理,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运行机制的影响,欲通过分析对人口统计学的理论,建立人口预测的模型, 对我国现阶段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并在生命周期理论、世代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额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从我国劳动人口对老龄人口的抚养比的角度分析,并由此分析社会养老保障金收支平衡对养老保障的影响。其次,从老龄人口比重变化对国家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的影响做出计量模型,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最后, 基于理论分析结果,借鉴有着发达福利体系国家,如拉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为在目前我国面临的在人口老龄化急速到来的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出续发展问题,提出参考性的完善社会保障的提携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抚养比;

Pract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ocial security Abstra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now a world problem,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country. Whether the sou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a sign of whether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achieve go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hether it can The arrival of population aging has a good response. A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ina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country has a great deal of pressure. In recent year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aging of our population, exploring in all aspects, but with little succes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demography, establishing the model of population forecasting,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amount,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o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life cycle and the overlapping mode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e structure and the saving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force population and the raising ratio of the aged pop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model of the future social pension fund balance and pension and the old-age security. Secondly, from the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n the nation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the proportion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o make a measurement model, the use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ocial welfare, social assistance and other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ffected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rawing o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developed welfare system countries, such as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population aging, Improve the recommendations of social security.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庞大的人口红利,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本文通过研究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探究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一、老龄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转变理论是由经济学家汤普逊提出的,此理论展现了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过渡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同时出生率较高以及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第一阶段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并未意识到人口过多产生的问题,因此并没有对出生加以限制,导致出生率较高,同时由于医疗水平较低,人口死亡率也保持在较

高水平;第二阶段特征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开始转变,晚婚晚育的观念开始盛行,出生率受此影响开始下降;在第三阶段,由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使得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同时人口增长率也下降。可以看出,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必然出现转变。在我国,人口的转变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三个时期。一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呈现“高出生、高死亡和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二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特征;三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人生活理念的改变,人口结构也开始进入“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阶段。 (二)经济增长理论 拉姆齐1928年的经典论文,一般被看作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水岭。在1928年以前的经济增长理论是以亚当?斯密、马尔萨斯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他们认为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增长并非同步进行,在人们人均收入超过生存水平的时候,人口数量就会因产出的增加获得增长,此时受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由于人口发展过快导致土地供应不足,人口的出生率会因此下降,死亡率则会逐渐上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学号:12604136 姓名:李鹏华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然现象。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拿出必要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城市中老年人口保障相对较好,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城乡老龄人口保障的差距依然巨大。下面是城乡老年人口的一些状况: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城市老年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收支情况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3、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 (2)医疗保障覆盖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论文 (1)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挑战摘要:老龄化问题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老龄化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医疗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老龄化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用。 关键词:老龄化;现状;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它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并且达到一定比例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一定比例”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是指60岁以上人口或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10%或7%。而从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这表明,2000年既是新世纪的开端,也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起点。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人口多、发展快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等特征,要求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健康的老龄社会,这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91%。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1]。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6.96%,2009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15%。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由此来看,银发浪潮迅猛袭来,我们快速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2)老龄化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且是慢慢变老。而中国社会迈入老龄化之时社会发展程度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尚未实现,经济尚不发达、生活还不富裕,是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属于未富先老,迅速变老。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研究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川。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己占我国总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事实上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作比较,英国和德国大概需要45年,瑞典需要55年,法国需要115年,而中国只需28年。尤其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根据统计,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的国家已达70个。而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给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已是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即使是物质积累雄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快速上升。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按照老龄化评判标准,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形象地说,如今每10人中有1个老年人,而40年后,每10人中老年人数量可能会达到4个。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这使建立伊始的社会保障体系难堪重负。以往我国的人口政策偏重人口数量的控制。然而,1998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9.7%左右。与其他已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化历程相比,人口老龄化给我国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其它国家更加巨大。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1)老龄化必将引起瞻养比升、负担率高。老龄化带来赡养比率将迅速提升,据了解,1987年赡养比为13.5%;2010年将达到18.08%;2030年为34.79%;2040年为37.9%。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导致离退休费逐步攀升:1978年总费用17.3亿元,1984年突破100亿元,1994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2001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从而使在业人员的负担变得沉重起来,导致社会保险费居高不下。 (2)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体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养老金自身无法平衡运行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公共财政。这时政府的公共财政就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承担日益加重的养老金负担,公共财政终将不堪重负。我国现在采取现收现付模式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费率比较稳定且比较低。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制模式,中国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黄河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课题名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探讨 课题来源教师拟订课题类型DY 指导教师Xxx 学生姓名Xxx 专业社会工作学号090032035 开题报告内容: 写作目的: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趋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它既是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标志,又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我国是在社会生产水平、经济尚不发达、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老龄化程度,既“未富先老”。由于体制、政策、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自身素质、社会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而言既是一次严峻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机遇。 写作思路: 中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力资源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解决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更能充分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本文就此着重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可行对策。具体框架如下: 一、绪论 (一)课题背景及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课题研究方法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和劳动率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需求结构、生产结构的影响 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人口老龄化中长期政策和规划 (二)健全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三)发展适合老年人从事的产业,挖掘经济发展中的老年资源 (四)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大力发展老年产业 预期成果: 本论文的写作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对所学专业知识、理论、技能的综合运用;实践性,是指要在毕业论文全过程中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获取真实的素材和数据;创新性,指研究课题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成果创新。最终形成一篇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 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1、2013年1月19日至2013年2月19日实习、阅读相关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人口老龄化论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应该看到,中国今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由2000年11.07%急速上升到2030年21.66%,仅30年间增大了近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因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消费支出呈现逐渐上升倾向。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但是,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

人口老龄化对社保的影响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结课论文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2011年12月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 内容摘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大军”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作出分析和探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影响作出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作用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此,国际上习惯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65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总人数 7%的称为老年型人口,4%-7%称为成年型人口,4%以下称为年轻型人口。200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为 1.3 亿,首次突破 10%,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1]从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几乎都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具有许多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的特殊表现。其特点表现为: 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是很大,又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我国老龄化技术也很大。2000 年末,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已达到 1.30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1.23%,有关预计到 2030 年时,老年人口达 3.42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 25.39%,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及其以上人口将达到 4.18 亿。 2、老龄化速度快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从 7%上升到 14%所需要的时间是: 法国为 115年,瑞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Vol.41/No.10/Westleather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 孙秀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特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普及,学术界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大量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会通过减少储蓄和消费、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劳动生产率等途径抑制经济发展%部分文 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在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时还需注意:①人口老龄化的结构与成因的不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相同的,②人口老龄化只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 ③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0-0085-02 1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 类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延续人口转变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惯性下,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陆续 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人口老龄化(the aging of a population)是 一个转变性的概念,是一个具有高生育率和低预期寿命的人口向着 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人口转变的概念⑴%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 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处于老龄化社会%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了全球普遍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进入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联合国2005年的 报告⑵,世界上只有18个国家的人口还没有出现老龄化%人口老 龄化现象受到了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注,不同学者 站在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结论%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的大量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通过降低消费、储蓄、财政 收入、劳动生产率以及提高财政支出而不利于经济发展%也有部分 文献认为,人口老龄化不影响经济发展或者有利于经济发展%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主流观点 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导致了“人口老龄化”(Weil,1997)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导致大量文献关注人口转 变的特征,更多的则直接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 人口转变的相关文献大都认为,由于老年人口的比重高于工作年龄 人口的比重而对经济增长有负效应% 2.1人口老龄化影响消费和 Samuelson(1958)⑷和Aguiar(2011)(5〕认为家庭消费和储蓄的 增加在个人的工作和退休时期是不同的%—般而言,工作时期个人 的收入较高,消费和储蓄都是巨大的;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主要生 活来源基本依靠养老保险金或子女的接济,收入低,消费额和储蓄 额也没有劳动年龄时期的高%随着老年人口在家庭中的增加,家庭 总体收入会有所降低,相应的消费支出也会有所下降%与消费相似,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减少整体私人储蓄,因为储蓄是每个人在其 老年时期开支的主要来源%老年人退休后,只能动用工作时期的储 作者简介:孙秀(1987—),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蓄,因而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利于社会总储蓄量的提升%Boersch和Ludwio(2000)⑹的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人口将更倾向于依靠前半生的储蓄来支付开支,由此引发社会资本存量的下降% 2.2人口老龄化影响支 着人量的,家庭产和的 医疗产品和养老服务等特殊部门转移%因而,需要政府将更多的资源运用到医疗保健系统及公共基础设施,进而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老年比重上升使老年福利支出增加,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增加,加重了财政的养老负担,给政府造成沉重的财政压力,带来政府债务风险%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税收负担(Lee and Mason,2007)⑺,因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是劳动人口数量(税收的贡献者)低于负担人口,导致财政收不抵支%财政收不抵支时,很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危及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 2.3人口老龄化影响生产率 着人化的是动人的来大和动人的减%动人的减降低了动工人的生产率,动人口平均年龄的提高不利于高质量劳动力的提供,进而也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下社会人口中的失能老年人口数占比将不断增加%失能老年人在生活行动方面需要年轻人的照顾,因而加大了劳动者的抚养负担,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影响劳动生产率%周祝平(2016)⑻通过对中国、巴西、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的2013年劳动力参与率比较发现,在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一定的情况下,年轻型人口明显比老年型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更高;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参与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4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与西方相比,亚洲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不仅在于过快的老龄化速度,更重要的是亚洲在经济、制度发展方面远未成熟,同时老龄化又存在城乡失衡、性别比例失衡等现象%尤其于中国而,人化济的是的% (2006)⑼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将通过劳动力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减缓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郭瑞东等(2017)口°〕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向的影响, 制度、技术与经济发展%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