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情感 善待学生的错误

合集下载

尊重·宽容·批评

尊重·宽容·批评

尊重·宽容·批评作者:唐致香来源:《甘肃教育》2013年第22期〔关键词〕班主任;学生;犯错;尊重;宽容;批评艺术〔中图分类号〕 G6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2—0025—01一、尊重学生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

作为班主任,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有“说理”的机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对学生所具有的观念给予暴露的机会,以便教师从中趋利避害,正面引导,同时引发学生反省,让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季娜私自摘下校园里最美的花朵,班主任发现后,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而是亲切地询问原因。

季娜望着老师诚实地说:“我祖母病得很厉害,我想摘一朵花放在她的床头安慰她……”说着眼里泪水汪汪。

这时候老师很受感动地说:“季娜,再摘三朵吧,两朵送给你的父母,谢谢他们培养了一个善良的人;一朵送给你,为了你有这样一颗善良的心。

”季娜摘花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但错误的背后又折射出人性的熠熠光芒。

面对这一错误,班主任没有咄咄逼人的震怒、草率鲁莽的训斥、主观臆断的批评。

否则,他就要把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否定了、扼杀了。

季娜的泪水表明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但班主任没有就此了事,随即挖掘季娜错误中的闪光点,让季娜再摘三朵花。

班主任的亲切话语,化解了她心中的不安和恐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双重教育效果。

二、对学生宽容大度宽容也是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以宽恕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用爱心去宽容孩子的过错,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学生,立即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

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贵州省威宁县兔街镇XXXXXX2017年10月31日《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研究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师生在人格、价值、尊严上完全平等,在教学中结成互为主体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力图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还十分顽固地占领着大部分教师的头脑,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大部份教师仍然充当的是“警察”和“判官”的角色,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的落实,违背了核心素养教育教学要求,约束着学生正常的发展。

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学生,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呢?一、要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以成绩优差评价学生。

教师要正确认识考试及考分的功用,注重能力的培养。

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研究水平,更不能代表将来的能力和贡献。

正如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XXX先生所说,他说在他所认识的科学家中,在学生时代没有几个在班里是考第一的,相反倒有许多是倒数第一的。

如果这些倒数第一的科学家,在学生时代就受到他的老师用分数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歧视他,那他还有望成为科学家吗?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如果教师依然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那必然导致对学生心灵严重的扭曲、损毁。

教师要坚信“人皆可成XXX”,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禀赋与才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造就,决不能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前途,要看进步。

分数有进步,可以表扬;能回答教师的提问,可以表扬;哪怕问题只答对了一小点,只要比以前有进步,照样可以表扬。

这样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材激励,自会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关爱和成功的愉悦。

教师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关爱学生,从尊重与宽容做起

关爱学生,从尊重与宽容做起

关爱学生,从尊重与宽容做起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就在于彼此互相尊重。

尊重是不分对象、地位、亲疏的,即对每个人都应该真诚相待,谦逊有礼的。

这是尊重的一个原则。

本是相互尊重,但在这里我要首先强调,老师要先尊重学生,因为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或者说你是“大人”。

“关爱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宽容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都渴望得到承认,尤其是教师的尊重、信任和鼓励。

其次,爱生也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要努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交朋友,努力发现他们的特长优势,因势利导助其成功。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有按照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塑造学生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

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体验所谓“尊严”是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

气候突变,当我们感受寒冷或炎热时,是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或搬去一台电扇,洒上一盆凉水帮助降温。

当我们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激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需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也需要别人关心,别人尊重。

尊重是不分对象、地位、亲疏的,即对每个人都应该真诚相待,谦逊有礼的。

这也许是尊重的一个原则。

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中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在“错误”中演绎教学的美丽

在“错误”中演绎教学的美丽

在“错误”中演绎教学的美丽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添字漏字读错字这类小错误层出不穷,屡纠不止,回答问题出现偏差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有的教师“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有的教师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还有的教师粗暴地指责,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无论是简单的指正还是粗暴的指责,都不会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课堂,也不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笔者以为,与其费时费力地做着无用功,不如善待学生的错误,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同时,不露声色地引导学生,巧妙地把教学中的错误转变为可利用的生发点,既不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从而创造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彩。

【案例】学习《小草和大树》一课,学生已经于课前预习了课文。

我准备先检查一下学生的自读情况,然后再来整体感知课文。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举手的学生很多,平时很少举手发言、语文成绩较差的男生周子龙也举起了手)周子龙,你来读吧!周(很投入):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还没等他读完这句话,学生就哄笑起来。

)生1:不是“英——雄”,是“英——国”。

生2:什么眼睛呀?这么简单的字都认不得!生3:你还以为夏洛蒂·勃朗特是船长哈尔威呀!(《船长》一文安排在前一个单元,刻画了船长哈尔威的英雄形象。

)(课堂上立即沸腾起来。

周子龙的脸慢慢地红了,头也低了下去。

我思忖了一会儿,决定改变原定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就此来讨论。

)师:若是就将这句话中的‘英国’二字改成‘英雄’,你觉得可以吗?认为可以,请陈述理由;认为不行,请说明原因。

(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学生们屏息静气,读起了书。

有的同学一边读着,一边在书上画着。

大概十来分钟吧,逐渐有人抬起了头,不再是嘲笑的面孔,而是急切地想说话的眼神。

)生1:我认为不行。

‘英国’这个词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2:我觉得可以。

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成长为伟大的女作家,的确称得上是英雄。

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

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

近年来,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尊重。

而教师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师生交往不‎乏“亦师亦友”的主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同时教师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教师怎样才‎能尊重学生‎呢?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的主要‎内涵是人的‎自尊、自信、自强之心。

而其中自尊‎尤其是基础‎。

一个失去自‎尊的人,他同样也不‎会尊重别人‎,而对自我来‎说也不会有‎自信、自强之心。

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和活动‎的主体。

因此,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平等地等待‎每一个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允许体‎罚学生。

要使学生,在包括知识‎学习在内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做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会比父‎母和其他人‎不尊重学生‎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更大‎。

其恶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特别驯良、听话,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好孩子”;要么是特别‎顽皮,不听话,极富反抗性‎和破坏性的‎“异端”。

然而,今天被当作‎坏孩子的他‎们,明天很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弱‎者或越轨者‎。

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尊重,多一份热心‎,多一点赏识‎,他们便能增‎加一份自尊‎与自信,也能使棍棒‎之下不知悔‎改的学生流‎下眼泪。

也只有让学‎生增强自尊‎和自信,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他们也会因‎自尊而自重‎、自信而自强‎。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奠定一个人‎充分发展的‎基础。

善待学生错误 演绎一路精彩——学习《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有感

善待学生错误  演绎一路精彩——学习《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有感
'I .I J . - = . 捣蛋 的孩 手 上好 炙术课
●江都市丁沟小学 周 摘 静 要 :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 、 “ 和谐 、 地接受 , 而不是那种强制的教育压迫 , 记得在上 用感人 的事例和深刻 的道理教育他们 ,人情人 健康 的发展 ” 是当今社会素质 教育推广 的重要 第 十册美术欣赏内容时, 我把 自己打扮成“ 导游 理才能人心 , 使他们听得进 , 记得住 , 想得深 , 改 核心 任务 。美 术教 育在推 进素 质教育 的过程 先 生” 带领他们畅游“ , 中国优秀雕塑 作品园 ” 得快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或者结果 的 , 是学生获取班级认 同和获得 “ 归属需求 ” 中, 越来越受 到重视 。然而在我们 的美术课堂 学生觉得老师亲近许多 , 堂气氛也活了起 来。 反馈 , 课

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 ,也是对学生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 要
关键词 : 美术教学

“ 捣蛋 ” 孩子
矫正 Biblioteka 多花点心思去爱 自己的学 生,懂得欣赏任何一 摔” 的态度和对立的情感 , 因此, 矫正学生不 良行 个 学生 , 善于激励 、 善于以发展 的眼光看待每一 为, 一定要重视学生 自尊心 的培养。善于发 现 个 学生 ,将蕴藏在学 生身上 的宝贵资源积极开
快 乐 的 课 堂— — 吸引 孩 子 的磁 石
明 ,倾 向于用肯定愉悦 的情感 评价事物者 , 对 促使他们珍惜集体 的荣誉 , 鞭策他们 生活美好 的一 面感受力 强 , 观热情 , 心 十 体 的荣誉 , 乐 信
[] 1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育部制订. 美术课 程 标 准( 实验稿 )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不利的 。所 以 , 我在上美术课 的时候 , 总是微笑 弃 自己。由此 , 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 、 避 、 湖南美术 出版社. 躲 怨

用尊重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用尊重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用尊重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者:何才志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2期摘要:当前中学生中,存在不少不讲信用,满口粗话,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习惯。

而学会尊重是一个人素质和涵养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前提。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善待学生的错误,以身作则,树立表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在尊重学生的教育中,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尊重教育;行为习惯;引导;欣赏当前中学生中,存在不少不讲信用,满口粗话,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习惯。

而学会尊重是一个人素质和涵养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前提。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尊重学生,然后教育他的学生也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若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尊重的班级氛围,就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尊严感、愉悦感,让学生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老师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学生和科任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由于学生对老师往往容易产生神秘感和崇拜感,有时对老师的要求会过于苛刻,甚至不能容忍老师的错误,进而引发师生矛盾,产生师生信任危机,影响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班主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老师至关重要。

例如,我以前带的一个班级,数学老师年纪四十多岁,性格比较内向,缺乏威严感,学生上课时经常捣蛋,课堂纪律相对比较差,因此,数学成绩总比别班差一截。

久而久之,有同学开始对学数学失去信心,并把所有的原因归结到数学老师的身上,这种错误的看法,加剧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恶化,也加剧了同学们与数学老师的隔阂。

我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对学生进行了疏导,我告诉学生,数学老师原本我市最好的一所高中的老师,教学成绩非常好,为了能离家近一些,方便照顾家庭才调到我校。

他虽然是一名数学老师但是却多才多艺,写文章非常了得,在一些很有名的网站和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

善待学生的“出错”,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善待学生的“出错”,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2l 6 域 周刊 00 期 年第
善 待 学 生 的 “ 错 ’使 数 学 课 堂 更 精 彩 出 ’ ,
王 智奋
( 州 市武 进 区 寨 桥小 学 , 常 江苏 常 州
心理 学 家盖 耶认 为 : 谁不 考 虑 尝 试 错 误 ,不 允 许 学生 犯 “
2 37 ) 1 17

错误 , 将错 过 最 富 成 效 的学 习 时 刻 。 但 长 期 以来 , 对待 学 就 ” 在 生课 堂 的出 错上 , 多 教 师更 多 地 是 畏 之若 虎 。 认 为 课 堂是 很 我 学 生 出错 的 地方 , 生 出错 的 课 堂 才 是 真 实 的课 堂 。因 此 , 学 在 课 堂上 我 们要 善 待 学 生 的 出错 , 真 分 析 错 误 产 生 的 原 因 , 认 并 巧妙 地 把 出 错转 化 成 新 的教 学 契 机 与 资 源 。 下 面 我结 合 教 学 实践 谈 谈 一 些观 点 。 尊 重 学 生 。 许 出 错 允
成 反 比。 教学 中 , 在 如果 学 生 一 出 错 , 师 就批 评 或 指 责 , 会 教 就 在 无 形 中 给学 生 很 大 的 心 理 压 力 .从 而加 重 他 们 的学 习 焦 虑 感 , 他 们 有 话不 敢 说 , 问题 不 敢 提 , 样 教 师 就 很 难 真 实 使 有 这 地 了 解 他们 的学 习情 况 。 反之 ,如 果 教 师 宽 容 对 待 学 生 的错 误 , 许 学生 出错 , 么学 生就 会 感 受 到 一 种 轻 松 愉 悦 的课 堂 允 那 氛 围 。在 这 样 的 氛 围 中 , 生 的 数 学 思 维 会 更 活跃 , 习效 率 学 学 会更高。
生 出现 错 误 时 , 师 要 宽 容 他 们 的错 误 . 许 他 们 出 错 , 平 教 允 以 等 、 任 的 一 态 尊 重 他 们 , 心 翼 翼 地 呵护 他们 的 情 感 , 情 信 t 5 小 热 地鼓 励 他们 树 立 学 习 的 信 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学生的情感善待学生的错误放寒假的那天,学生们已陆续回家了,教学楼空荡荡的,没有了往日的读书声和喧嚣声。

教师们来到b区415办公室,聚精会神地观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冯恩洪先生关于《探索教育的真谛》视频讲座。

冯先生认为:教育的真谛和归宿是将作为自然人的学生打造成社会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一场教育革命。

我们要实现从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转变,为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印象最深的是冯先生在谈到重视学生的情感问题时讲的一个小故事:美国一位美术教师教学生画马,那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在黑板上画马。

只是向学生讲了要注意马的身体结构、比例和观察马的几种方法(平视、俯视、仰视三种),就布置学生画马。

学生们开始观察操场上的三匹马,有的趴在地上仰视马;有的站在楼道上俯视马;有的站在操场上平视马。

经过一番观察、思索、动手操作。

学生们的作品五花八门,全班16名学生没有两件相同的作品。

其中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匹六条腿的马,面对这件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位教师笑着说:“你真有创意!六条腿的马今天不存在,不代表以后不存在,说不定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变马的遗传基因,四条腿的马会变成六条腿的马,若能证明六条腿的马比四条
腿的马跑的速度更快,你别忘了申请诺贝尔奖啊!如果你成功了,可别忘了到母校看一看,让我们也分享这种快乐。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反观我们的教育,我们有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情感吗?我们的教育在细心呵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吗?我们的教育在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吗?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总是居高临下;有的教师总是自以为是;面对这样的学生和这样的作品,这位教师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主体。

同样的学生,也许在我们有的教师眼里就是白痴;同样的作品,也许在我们有的教师看来就是垃圾;或许有的教师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气急败坏地毁掉这样的作品。

这样的事仿佛发生在昨天,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有人认为: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

如果把教师看成是生产者,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教师的人格决定或影响学生的人格。

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教师是受敬重的职业。

历史赋予了新时代教师更加重大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加强学习,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不断反思自己以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和道德素养,提升自身人格魅力。

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每一个学生有其独特的个性,同时每一个学生也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难免会因各种原因犯错。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冷静对待,理智思考,全面分析:哪些是学生真正的错?哪些是属于我们强加的错?哪些是属于学生主观上犯的错?
哪些是属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教师都不是完人,学生更不是完人,如果他们是完人就不需要来校接受教育,何况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就是暴露缺点和错误的。

苏霍姆斯基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要责罚他。

”我的一个同事,曾经向我讲述了一件令他至今深感愧疚的事:师范毕业的他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年,年轻气盛。

一天,他带一个初中班上体育课,他让学生做伸展运动,其中一位男学生的手没伸直,他以为是这个学生不认真,就批评了他,他看这个学生的手还是没伸直,顿时火冒三丈,走过去狠狠地扇了那个学生一耳光,粗暴地拽了他的手臂。

可是那个学生像一个坚强的战士,面无表情,没有任何辩解,只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学生的手依然如故。

他一下子蒙了,心想这个学生怪了,为什么会这样?他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下课后,他把这个学生请进了办公室,那个学生对他说:“老师,今天我不是故意的,我的手由于小
时候受过一次伤而不能伸直。

”听到学生的解释,他感到羞愧难当、悔恨不已,于是马上向那个学生道歉说:“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请你原谅我。

”那个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没关系的,你是不了解情况。

”他说:那件事使他终身难忘,那件事从此改变了他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

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殴打或体罚过任何学生,遇到学生犯错总是先了解情况,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那件事后,使他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了不断反思自己的习惯,如今的他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我想:如果我这位同事自私的注重所谓师道尊严,事后仍然居高临下,或不知反省和悔改,不知还会继续伤害多少学生的情感?将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啊!因此,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礼,才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切忌简单粗暴。

善待学生的错误,不是放纵学生的错误,而是帮助学生让学生从恐惧中得到解脱,减轻心理压力,学生才会容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从而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格魅力。

我所任课的班级有一个学生他叫阿洪,一段时间,我去他们班上课常常见他打瞌睡,小组讨论时也没精打采,做游戏也没兴致,问他是否晚上熬夜耽误了睡觉,他否认,只说是瞌睡多。

有时看到他打瞌睡便叫他自己站一会儿,瞌睡醒了再坐下。

没想到后来情况越来越糟,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反映他上课睡觉,问他也不多说话。

有一天,我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找他谈心才得知他夜晚尿频,说每晚要去好几次厕所。

由于他们宿舍与厕所有一段距离,加之又睡上床,一旦尿醒,必须立刻从床上跳下来直奔厕所,不然就会小便失禁,为此他每天都感到很烦恼,他说,他不想对父母讲,尤其不想对爱唠叨的母亲讲。

我对他说:“你生病了,这不是什么丑事,谁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你要正确对待,积极求医,绝对不能贻误病情。

”那天我叫他下床的同学和他换了床铺,要了他母亲的手机号并和他母亲谈了他的情况,通过班主任和我的共同努力,他母亲两天后来到学校,和他一起去看了医生。

现在,他的病好了许多,人也精神了许多。

像这样的“错”,的确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教师应当给予理解和包容。

我想,当时如果对阿洪粗暴地体罚,不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无疑会耽误他的病情,也许他体味到的是这个世界的冷漠。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科学、合理的关爱。

关爱而不溺爱,严厉而不伤害。

教师只有通过真情关爱感化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师生沟通互动,学生的生命之花才会在教师爱心的呵护浇灌下灿烂盛开!教育工作者应把宽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学生改正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自己奋斗的终极目标。

只有这样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