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2
-缓和医疗专题报道 《缓和医疗全球概况》

缓和医疗专题报道《缓和医疗全球概况》缓和医疗全球概况今年10月,2015年死亡质量指数调查-全球姑息治疗排名公布。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总排名为71位,其在姑息与医疗环境、人力资源、护理的可负担程度、护理质量、公众参与等五大方面的排名分别为69、70、65、69、45名。
对供给与需求的调查也明确提示,中国大陆地区目前是缓和医疗需求大而供给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加速的老龄化。
目前,针对老年缓和医疗的临床研究集中于欧盟国家,北美地区亦有少量文献报道。
英国、德国、比利时、丹麦、瑞典等国开展了较大样本量的老年缓和医疗随机对照、回顾性及横断面研究,这些国家在缓和医疗实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且拥有发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英国的若干项临床研究制定了用于识别需要接受老年缓和医疗干预的金标准框架(Gold Standards Framework,GSF)标准,该标准通过综合加权患者的共病程度、躯体症状负担、精神心理负担,以及功能状态(包括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来预测患者的预期生存,并判断患者是否应接受老年缓和医疗干预。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符合GSF标准而进入缓和医疗干预的老年患者主要的疾病情况为衰弱(frailty),约占所有入选患者的27%,其次为心脏疾病(20.5%),而肿瘤仅占19.5%,继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18.4%)、痴呆(17.8%)。
这些数据说明老年患者的缓和医疗干预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疾病情况以非肿瘤疾病为主,且老年综合症(如衰弱)占比很大。
意大利的临床研究回顾了近10年间收治的接受缓和医疗干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该研究也发现老年患者在症状负担、干预侧重点与肿瘤患者有很大不同。
在老年缓和医疗的获益方面,德国、荷兰、丹麦等国进行了数项随机对照及队列研究,这些研究均有详细的、操作性强的针对老年者的缓和医疗干预流程,显示老年缓和医疗能不同程度减少患者再住院率、不必要的住院/就诊急诊,降低医疗费用。
缓和医疗PPT课件

•
.
6
医学的本质是帮助,而不是只用技术手段 改变生命的自然进程。医学不能避免死亡, 而是避免不合理的早死。
.
7
现代医学应该注重对人性和灵魂的帮助。 提倡缓和医疗,还可以缓和紧张的医患关 系。
无法要求医生把绝症治好。所有这些心理 都有可能恶化医患关系,造成医患矛盾。 通过缓和医疗,可以使医患双方都从容地 面对死亡。
.
11
“安乐死”是因为“痛苦”解决“人”, 而“缓和医疗”是为“人”解决“痛苦”
.
12
缓和医疗的内容
1.症状控制
2.舒适护理
3.心理支持
4.社会支持
5.灵性支持
.
13
症 状 控制
搞定“吃、喝、拉、撒、睡”
.
14
舒适护理
.
15
心理、社会支持
.
16
灵性关怀
协助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心灵得到平静与安宁 接受死亡,信仰是助力。
亲自带领医疗团队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癌症的镇痛研
究及灵性关怀。[*安宁院(HOSPICE)最早出现于
12世纪,原指朝圣途中的驿站。]
从1967年圣科利斯朵夫安宁院成立开始,现代
缓和医疗的模式就此确立,其后,这种模式逐渐地
被世界各发达地方接受和推广。
.
20
圣克里斯多弗安宁院 St. Christopher’s Hospice
在这80个国家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71位。 报告指出,这反映出中国对于缓和医疗有限的 可获得性以及中国整体上低质量的缓和医疗服 务。
.
4
.
5
推广缓和医疗的目的
缓和医疗——让生命从容走向终点 2022继教答案

一、缓和医疗中肺癌的热消融治疗1.微波消融术肺癌的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是EA、邻近器官的热损伤B、穿刺处烧伤C、感染D、出血E、气胸2.下列关于肺癌微波消融局部消融的说法,错误的是AA、不具备可重复性B、消融范围有限C、无法淋巴清扫D、创伤微小E、耐受性好3.下列属于肺肿瘤微波消融的适应证的是EA、年老体弱B、肺功能差C、多发转移D、不愿手术E、以上全是4.下列不属于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优势的是DA、费用较低B、适应证广,对于无法手术切除,仍能进行治疗C、治疗时间短,疗效高D、肺尖部对疼痛的反应不敏感E、只进行微创,无疤痕,无锋线,避免了大手术对全身“元气”的伤害5.下列不属于肺癌常见的六大CT影像特征的是CA、毛刺征B、细支气管充气征C、圆形节结影D、空泡征E、棘状突起二、难治性癌痛的规范化治疗1.在PCA使用推荐的药物中拮抗剂为DA、吗啡B、氢吗啡酮C、羟考酮E、舒芬太尼2.PCA技术的优势是EA、起效较快无镇痛盲区B、血药浓度相对稳定C、用药个体化满意度高D、能及时控制暴发痛E、以上均对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特征之一是DA、由肿瘤或治疗过程中产生B、容易造成外周或中枢的敏化C、属于中至中度疼痛D、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较差E、以上均不对4.近年来80%~90%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能够通过规范、有效的治疗得以缓解。
但仍有多少患者的疼痛属于难治性癌痛,无法通过常规手段控制疼痛BA、10%以下B、10%~20%C、20%~30%D、30%~40%E、40%~50%5.癌痛治疗的目标是CA、患者疼痛评分≤2分,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1次,尽可能在24h之内控制疼痛B、患者疼痛评分≤2分,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2次,尽可能在24h之内控制疼痛C、患者疼痛评分≤3分,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2次,尽可能在24h之内控制疼痛D、患者疼痛评分≤3分,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2次,尽可能在12h之内控制疼痛E、患者疼痛评分≤3分,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3次,尽可能在12h之内控制疼痛三、缓和路遥—我们该怎么做1.下列关于缓和医学中心建设错误的是AA、缓和医学中心应包含肿瘤、内科、外科、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几个方面的内容B、医疗、护理的行为应根据病人的情况分享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不拘泥于末期病人的关怀C、医护人员有成就感,病人有尊严、少遗憾D、医疗的目的明确在控制病人症状、减轻疾病负荷,提高生活质量上E、对于病症分阶段处理,不纠结于慨念、末期原则2.安宁疗护是一个支持系统,其中不包含的内容是EB、护理C、社会D、哀伤辅导E、康复治疗3.缓和医疗原则是EA、重视患者全方位需求B、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支持和教育C、帮助患者保持自主性,获取信息并自主选择D、通过防治痛疼及各种不适症状,处理严重疾病急性期,减轻精神、心理、灵性痛苦等问题的综合医护照料E、以上均正确4.姑息医学不仅包含临床医学,还包含了下列什么学科EA、社会学B、伦理道德学C、心理学D、宗教学E、以上均正确5.缓和医疗晚期阶段的治疗目标不包括BA、缓解患者症状B、尽可能治愈或控制疾病C、保证生活质量D、提供照护E、提供关爱四、以人为本的身心社灵照顾1.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做的事情不包括以下哪项CA、给病人创作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B、通过环境布置、颜色的改变等方式为患者达到注意力转移的目的,减轻患者疼痛C、不顾病人喜好,为病人准备一些进补的食材作为三餐D、与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准确了解临终患者的需求E、了解患者所感兴趣的话题点来获得与其更多的沟通内容2.下列关于人文关怀的说法,完全错误的是AA、中医药文化中没有关于人文关怀的部分B、人文关怀包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其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C、人文关怀包括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D、需要运用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方法来做出关怀决策E、创造尊重个人尊严、利于身心的治愈性环境3.下列关于身心社灵全人健康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DA、一个人只要生理与心理是健康的,就可以称之为全方面健康B、社会对个人的健康毫无影响C、个人的健康只与自身因素有关,与外界无关D、一个人全方位的健康及功能是受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各项因素影响的E、一个人只要生理健康即可,心理健康无关紧要4.按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EA、安全需求B、尊重需求C、生理需求D、社交需求E、自我实现需求5.下列关于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BA、医学的发展仅仅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足够了B、医学是人的医学,包括科学技术和人文关怀C、科学技术是医学的灵魂D、医学和人文是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E、科学技术无需人文来支撑五、缓和医疗终末期的处理原则1.缓和医疗终末期,医务人员要重视自我保护原则,避免被伤害和自我伤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A、识别高危人群B、提前做好干预机制C、避免过度共情,学习心理释放技巧D、建立团队心理释放机制E、以上都包括2.患者离世后,家属/照料者可能出现不信、怀念、愤怒、抑郁等情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这种情绪通常持续达三个月,然后慢慢缓解B、这种情绪通常持续达六个月,少部分人持续不缓解C、30%人这种情绪持续长达六个月以上D、这种情绪很常见,慢慢调节即可,不存在医疗风险E、如果一年以上不缓解,需要医疗介入3.缓和医疗中应当遵循的四大伦理原则中,以下不正确的是 AA、知情权原则B、自治权原则C、善意原则D、有利原则E、公平原则4、缓和医疗综合状态PPS评估针对哪些方面EA、意识B、行动能力C、进食能力D、自我照料能力E、以上都有5、关于缓和医疗终末期,多指 DA、具体时常很难预估,多指生命末期六个月内B、具体时常很难预估,多指生命末期三个月内C、具体时常很难预估,多指生命末期一个月内D、具体时常很难预估,多指生命末期两周内E、具体时常很难预估,多指生命末期两天内。
缓和医疗名词解释

缓和医疗名词解释
缓和医疗:
缓和医疗是一种以人的整体健康为目标的医疗方式,旨在促进个人身心健康以及改善疾病治疗的结果。
其中,特别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情感和心理需求。
这种医疗方式的重点是改善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痛苦和不适,减少疾病的恶化,延长其生活时间,建立和维护他们的社会和家庭关系,从而让他们在品质上有更好的生活。
它的基本原则是:
1.个体化和尊重:尊重患者的情感和需求,以最适合患者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2.协调和整合:尊重患者的多方面需求,以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的方式来协调和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法。
3.灵活性和创造性:重视患者的愿望,并发掘在患者自身的潜力,以更灵活和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患者的问题。
4.综合实践:联合医疗团队来适应患者需求,以更全面、综合的方式来治疗患者。
“缓和医疗”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详解

“缓和医疗”在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详解要是问您医疗的目的什么,十有八九您会瞪大眼睛看着我说:那还不简单?当然是治病救人啦。
您说的没错。
在很长时间里,这确实是个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说法。
可是,如果跟您说,医疗的根本目的其实有点复杂,不像原来咱们想的那么简单,您愿意听我说说吗?工业革命以来,医学主流是“生物医学模式”。
什么是医学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看待人,怎么看待人的疾病和健康。
生物医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看成生物。
人既然是生物,疾病和健康自然也都是生物学问题。
这个看法作为“模式”,好长时间引导整个学科的发展。
要说呢,“生物医学模式”有一段时间可是又正确又先进,因为它吸收了当时科学发展的精华,是科学自认与神学较量的重大胜利。
总结出疾病是发生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水平上的一种“异常”,也是不可小视的科学创举呢。
那时候,大部分科学家都同意:一切生物学过程都可以被还原成某种物理或者化学过程,疾病过程概莫能外。
于是,无怪乎医学要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地以物理和化学手段发现和纠正这些“异常”。
绝大部分咱们现在熟知的医疗行为:化验、诊断、检查、用药、手术、抢救……甚至热度至今不减的“循证医学”,无一不是朝着这个方向飞奔。
咱们得承认,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医学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要不在如今科技昌明的现代社会,它怎会有如此不可置疑的地位呢?但是,人真的只是一个生物体吗?疾病真的只是发生在身体上的物理化学变化吗?更重要的是,健康真的只是不发生或者被纠正了“异常”之后的状态吗?二战之后,因为有了战争和苦难的洗礼,人类对自身认识逐渐深入。
随之而来的,是很自然的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质疑。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学者认识到,日益现代化的社会中,将人只看成简单的生物体是非常不恰当,甚至是危险的。
将人的疾病理解为可以还原成简单的物理或者化学过程的生物学过程,也是太过机械和简单的。
系统论方法出现之后,人被理解为更合乎情理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统一体。
2020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安宁缓和医疗之昨天与今天试题与答案

安宁缓和医疗之昨天与今天您已考试通过,试题正确答案如下:安宁缓和医疗之昨天与今天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单选题)有关安宁疗护(hospice)的发展史,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第四世纪意大利基督教教士Fabiola在欧洲前往亚洲的路上,为基督徒建立驿站,称之为hospice。
B.全球第一家独立安宁院是1959年建立在英国伦敦。
C.全球第一场安宁疗护的国际论坛是196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举行。
D.中国抗癌协会至今仍未有安宁疗护相关的专业委员会。
2.(单选题)根据2015年经济学人杂志委托新加坡连氏基金会公布的死亡质量指标排行,下列何者不是五大指标?()A.善终及医疗保健环境。
B.人们对服务的负担力。
C.照顾的质量。
D.政府的介入。
3.(单选题)安宁疗护强调六全照顾,包括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全社区、全心,下列哪个是错误的?()A.全人包括身心社灵四个层面B.全程是指初诊断到死亡,甚至之后的哀伤辅导C.六全照顾是由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疗护教育示范中心于2015年提出D.全心是指全心全意4.(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安宁病房提供的主要服务:()A.生理上或心理上症状的控制B.日常生活照顾C.提供家属喘息照顾(respitecare)D.临终告别仪式5.(单选题)关于晚期癌症病情告知,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告知癌症病人病情太残忍,告诉家属就好B.根据医学伦理自主原则,家属不应该比病人先知道病情C.病情告知是门艺术,学不来,只能靠经验累积D.癌症病情告知要以诚实为原则,尽量不要使用善意的谎言6.(单选题)有关安宁疗护的灵性照顾,下列哪个是错误的?()A.灵性照顾是全人照顾的一环B.灵性照顾不等于宗教活动C.病人越是末期越需要灵性照顾D.医师与护理师缺乏灵性照顾能力,最好都交给志愿者来帮忙处理7.(单选题)在告知病人真相和坏消息时,下列的方式方法错误的是()A.病情告知前要先弄清楚病人已经知道多少了B.接受或拒绝医护人员提出的任何治疗建议是病人的权利C.为了显示医护人员的专业,与病人交谈时尽量使用医学专有名词D.家属对医生提出隐瞒病情的要求是基于“爱”的举止,希望保护病人不要受到伤害,所以需要先跟家属说明8.(单选题)下列关于悲伤所描述的内容哪个是不准确的()A.悲伤陪伴中技巧是非常重要的B.悲伤辅导中陪伴者的态度胜过于陪伴技巧C.悲伤是一个健康的状态D.悲伤是不健康的,要尽快安抚对方的悲伤9.(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原则?()A.知情同意原则B.自主原则C.行善原则D.不伤害原则10.(单选题)在与失智症病人(意识清楚时)讨论预立医疗自主计划(Advancedcareplanning)时,下列哪项不是讨论的要点?()A.人工营养和输液B.安乐死的选择C.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D.指定医疗委任代理人。
中医药缓和医疗

基本临终健康护理环境 临终护理费用
临终护理的可获得性 临终护理质量
印度,第40位。
缓和医疗现实意义
Palliative Care
缓和医疗是应对死因模式 改变的需要
缓和医疗是面对老龄化最
好的伦理选择
缓和医疗是缓解过度医疗
医改背景下缓和医疗发展存在的问题
Palliative Care
由于面临政策空白、法律指引缺失、对缓和医疗缺乏认识、相关癌症控 制项目不够具体、政府和民间支持不足、传统的“死亡观”根深蒂固、 专业缓和医疗队伍认可度偏低等诸多限制,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缓和医 疗几乎还是空白,医学院还少有设立独立学科,医院缓和医疗病房缺乏,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如何应对缓和医疗,伦理道德、法律、临终患者 及家庭,都显得无所适从,也因此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
社会问题的必然选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缓和医疗遵循原则
Palliative Care
1、提供缓解一切疼痛和痛 苦的办法; 2、将死亡视为生命的自然 过程; 3、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 亡; 4、综合照顾患者的心理和 精神需求;
缓和医疗遵循原则
Palliative Care
5、提供支持系统,协助患者尽可能过上积 极的生活,直至死亡; 6、提供支持系统,帮助患者及家庭应对面 临死亡的危机; 7、以专家协作的团队满足患者及家属需 求,包括居丧辅导; 8、有时也适用于疾病早期,与其他疗法, 如化疗或放疗共同使用以达到延长生命的 目的,从而更好地管理并发症带来的所有 痛苦
肿瘤缓和医疗
——中医药在缓和医疗作用
主讲人:xxx 时间:xx年xx月xx日
缓和医疗精品课件

16
灵性关怀
协助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心灵得到平静与安宁 接受死亡,信仰是助力。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7
多学科团队
志愿者
理疗师 护士
患者及 家属
心理师 社工
医生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8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关于生命的教育无 论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医学院,都有严 重缺失。 我们的医生在面对现代医学并不能治愈的 疾病时,不知道怎样传递坏消息,给病人 提出恰当的建议,往往选择回避或继续对 病人进行有创治疗。而另外一方面,社会 上对死亡的不科学认知和忌讳,使许多病 人家属每天都在自责、愧疚、疲惫、烦躁 中度日,也有的病人家属还在想尽一切办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
缓和医疗全球现状
2015年10月6日,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2015年 度死亡质量指数,该指数衡量了全球80个国家 缓和医疗的质量。它聚焦于成人的缓和医疗的 质量和供应情况,由20项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得 分构成,这些指标涵盖五大类别:缓和医疗的 环境、人力资源、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度、护 理质量和公众参与。
• 面对护士的困惑,我希望她能了解,其实这样 生命期有限的病人,死亡并非不好的结局。
•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6
医学的本质是帮助,而不是只用技术手段 改变生命的自然进程。医学不能避免死亡, 而是避免不合理的早死。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7
现代医学应该注重对人性和灵魂的帮助。 提倡缓和医疗,还可以缓和紧张的医患关 系。
西西里·桑德斯女士(1918年1月22日— —2005年7月14日)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1
缓和医疗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性的协助患者以一 种崭新的观点去回顾其生 命中以往的种种伤痛或快 乐的过程 刻意地协助他找出其中 意义来,使患者能体会到 他并未白活一遭
二、转换生命价值观
形成新的生命价值观
有可能在短暂而有限
的时间内活出以往的人 生中从来没有过的新的 体验,让自己的生命重 新燃起希望,充满生机
三、处理未了事物 ,完成最后的心愿
9
24小时呼叫值班服务 舒缓疼痛和症状 医疗指导 技术性护理 个人保健与护理 社会工作服务 心灵及宗教上的支持 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语言治疗 对面临死亡的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情支持与帮助 丧失亲人时的支持与帮助
10
1982年 推行舒缓护理 1992年 第一所独立的宁养病院—白普理宁养中 心成立 2004年 12间公立医疗机构开设舒缓治疗护理服 务,居亚洲第二位
缓和医疗
周亚瑾
癌症流行病学
据报告,中国2015年估计有4292,000例 癌症新发病例,2814,000例癌症死亡。
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癌症已经 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和主要的 公共健康问题。
Chen W,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 Jan 25
上海市癌情现状
Dame Cicely Saunders (1918-2005) 西西里·桑德丝女士
St. Christopher Hospice (英国圣克里斯福宁养中心 )
8
独立善终医院
(Independent hospice) 以医院为基础的舒缓住院病区(Hospital based hospice) 社区家居探访服务(Home care) 日间宁养服务(Day care) 门诊服务 (Clinical care) 顾问医疗队伍(Consultative team) 哀伤辅导服务(Bereavement care)
,给与病人及家属心理照顾和关怀。
社会心理支持:志愿者、社工参与
我们要做的
对生命尊重与珍惜
让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
安适、平静、有尊严
缓和医疗如何具体实现
2016/8/8
症状控制—医术和人文并行
2016/8/8
2016/8/8
非生理非心理
人是灵性的存在 私密的经验,难用世俗语言描述 讲不出来,但有强烈的感觉
舒缓疗护核心服务
舒缓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
提供身、心、社、灵的全人照顾
协助患者消除内心冲突,实现特殊心愿,安
排未尽事情,道别亲朋好友
以爱心关怀陪伴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协
助病人及家属面对患者的死亡和渡过哀伤
服务内容
病情评估:生理、心理、预计生存期等 缓和医疗:缓解控制临终前症状 舒缓护理:生活护理,提高病人舒适度
希望减除痛苦
希望回家
希望有创造力、美感、智能及娱乐 希望过一天算一天
希望被看待成有感觉、有思想、有价
值、有尊严的人 对亲人的希望 对死亡情景的希望 对身后事的安排的希望 希望不急救 宗教的希望
器官或遗体捐赠等利他的希望
四、陪伴与分担,共同面对
“在”比“做”重要
12
1988年:中国内地首家临终关怀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由天津医科大学崔以泰教授主持建立。 崔以泰被誉为“中国临终关怀之父” 1988年:上海南汇护理院成为我国第一家机构型临终关怀院 1990年: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地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主要分布于
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癌症 每天有100名癌症病人死亡
每年肿瘤死亡3.6万人
70%癌症晚期病人需要居家宁养
背景
联合国
享有临终关怀服务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被视为 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
建议各国作为国家健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分,人人都有权享受临终关怀服务。
4
我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我可以自主唤醒心愿。
非住院缓和医疗服务
门诊缓和医学项目
•—为出院患者提供连续性干预
•—为非住院患者提供服务
•—服务内容
• 疼痛和症状管理 • 心理社会支持 •与居家照护相协调
提供上门的 照护附服务
医疗服务模式(组织上)
医疗机构、医生、护士 专业医学团队
社区医疗机构
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
如何安排 组织
原则:看实际条件、患者需求
即全神贯注的“陪”与“听”
但不一定提供任何答案 让患者知道有人愿意与他为
伴,为他分担
五、重新构建人际关系
四道人生
勇敢的说出“谢谢你”“对
不起”“我原谅你”“没关系” “再见”
六、从宗教信仰中获得力量
绝对尊重患者宗教信仰,尽可能维持原 有的宗教礼仪,如祷告等日常宗教活动 鼓励宗教团体、牧灵人员 的探访和支持 令患者体验到上苍的存在和力量,自己 没有被惩罚和抛弃
1990年:马偕纪念医院成立安宁病房 1990年:成立“安宁照顾基金会”,开展安宁疗护宣传 指导、教育培训和学术研究 1995年:成立“中华安宁照顾协会” 1996年:安宁缓和居家护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 1999年:成立“台湾安宁缓和医学会” 2000年:立法院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 2001年:安宁疗护整合性照护纳入全民健康保险
高质量的缓和治疗病房,可通过采 取与患者和家属的意愿相一致的治 疗措施,减少患者的住院花费
整合缓和医学照护模式
拓宽缓和治疗在不同医疗条件下的应用
•—与重症医学的整合
•—与外壳和创伤重症监护单元的整合 •—与急诊整合
缓和治疗会诊 对急诊员工教育
症状控制 生前预嘱 心理社会支持 何时、如何更有效的邀请 缓和专业人员会诊
2016/8/8
2016/8/8
舒缓医学的模式?
开始时间、场所、服务对象、组织安排
医疗服务模式(时程上)
早期启动缓和医学服务
—移动缓和治疗服务能够提高临床和照护的质量
—患者的生存期更长
—患者生存质量更好 —家庭满意度高
晚期和严重疾病者
—与专科医疗结合 终末期患者——临终关怀模式
医疗服务模式(场所上)
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
2016/8/8
全球姑息治疗排名
中国 71/80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
2016/8/8
该报告将“死亡质量”评分标准 分为5大类别,包括姑息治疗的环境 、人力资源、医疗护理的可负担程 度、护理质量和公众参与等。
经济学人智库报告
2016/8/8
1967年,英国桑德丝博士创办第一家宁养中心 1974年,美国创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方案 1983年,获得政府法律通过 1981年,日本建立了第一所临终关怀机构
一线城市,正向二、三线城市延伸。
近30年发展,我国在舒缓疗护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一直未摆脱服务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较低、 服务范围窄、管理不规范、政策不支持的困境, 大多数癌症患者不能从中真正受益。
14
一个生命的来临,我们充满喜悦;一个生命的离开,我们痛苦无奈。 忘记心中的痛,珍惜相聚每一刻。
舒缓疗护病房设计
个体化 灵活
2016/8/8
那个模式好?
2016/8/8
舒缓医学 给患者生命最后的安详
紓緩科护士
病人
志愿者
物理治疗师
宗教工作者
职业 治疗师
社工
我不可以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我可以自主唤醒心愿。
缓和医疗与临终关怀
2016/8/8
纾缓医疗
临终关怀
•时间界定不同 •主要内容一致
缓和医疗理念
重视生命的价值 接纳死亡的观念 维护病人尊严和权益 维持生活质量并协助病人安详离世
21
个人在各种相处关系中达到平衡的最佳
状态:天、人、物、我的和谐状态 无我。与神合一 与大自然合一
“把还没有做对的事弄好的急迫 感” “需要从此生痛苦、死亡中找到 意义、目的、及成就” “需要有活下去的希望与意念” “需要有对自己、他人及高于自 己的主宰或神的信心及信仰”
一、生命回顾
2016/8/8
背景音乐系统 网络视频系统
高级助浴床 洗头机 坐便器
WHO缓和医疗定义 ( 2014 )
1.生命期有限患者 2.病人及家庭 3.生活质量 4.发现、评估和解决痛苦(身 体的不舒服、心理、社会、 灵性方面的痛苦)
医疗技术结合人文的学科
缓和医疗团队
是一个照顾模式,由一个专业的医疗团队组成
临床心理 学家 哀伤辅导员 病人 家属 医生
住院
医院
急诊
非住院
护理院
门诊
居家
住院缓和医疗服务
非住院缓和医疗服务
1.缓和医学会诊服务 2.缓和治疗单元(病房) 3.整合缓和医学照护模式
1.门诊缓和医学项目 2.居家服务
缓和治疗病房
适合入住缓和治疗病房的患者
•—症状难以有效控制 •—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疗需求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需要更高水平的支持和痛苦的家庭 •—需要从重症监护单元中转出的、濒死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