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2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 患者就医难、就医贵。
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 力不足,预警、防控和救治体系有待 完善。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不规范 诊疗等问题,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和健 康保障。
4
健康中国战略需求
01
02
03
促进全民健康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 人民健康水平,实现全民 健康覆盖。
预防为主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 疾病预防控制,减少疾病 发生和传播。
医防融合
强化医疗卫生与公共卫生 、中医药等领域的协同合 作,形成防治结合的卫生 健康服务体系。
5
立法目的和原则
立法目的
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益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 健康中国建设。
17
医保支付方式创新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医保支付方式,如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 ,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保基金监管
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防止医 保基金被滥用和浪费。
促进医保与医药联动
推动医保与医药的联动发展,通过医保政策的引导,促进医药产业 的健康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未来将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人才素质和能力,为医疗卫生事业发 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9
持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 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康。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
03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基本医疗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01
我国基本医疗服务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实现了人人享有基 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基本医疗服 务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需求。
加强医学生培养
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数量,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优秀的医 学人才。
完善医生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医生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 务能力。
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引进
鼓励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紧缺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人才队伍 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05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的实施效 果
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04
基本医疗服务的挑战与对策
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01
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加强医疗科研和培训,提高医生、护士等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02
完善医疗设施
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完善医疗设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
03
强化医疗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
扩大医疗服务覆盖范围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通过将更多地区和人群纳入医疗服务体系,扩 大了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
增加医疗服务设施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注重建设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推行预约诊疗、远程医疗等便民服务措施,缩 短了患者排队和等待时间,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二、基本原则1. 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核心任务。
2. 以公平为原则。
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机制,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3. 以社会化为手段。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化运行,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加强医疗卫生科技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重点任务1. 建设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能力。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
2.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3.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进程,将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应用到医疗卫生服务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和监管。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5.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四、政策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和设施。
2.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行,建立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4.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制定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和监管政策,建立严格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准入制度。
充分发挥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③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 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 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
④不惜——摘编自李玉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意①义从:中①华增人强民了共医和疗国卫成生立机到构20的世活纪力60,年调代动,了我医国护把人城员镇的工工作作人积员极纳入性公;费医疗系 ②统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缓解了医患供需矛盾; ③② 疗有制改利度革于、开深城放化镇后医居,疗民国卫基家生本建领医立域疗了的保城改险镇革制职度,工和为基城建本乡立医医现疗疗代保救化险助的制制医度度疗,,卫推确生行保体了全系新民型打病农下有村了所合基医作础。医; ④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药品供应 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规范药品收费标准,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医疗保障 体系
• •
20世纪60年代,将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中国的卫生事业基本保障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创造了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
英国医疗体系
一
(三)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特点:政府主导 ;起步晚,发展快、 成就显著;以人民为中心,使全民病有 所医;全民医疗,全方位,普惠性。
基本医疗 卫生体系
• •
国家搭建起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
推行计划免疫,积极防治传染病,把食品、饮用水、药品的安全监督视为重 要的工作。
医疗服务 国家逐步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 体系 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等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中
世界人均寿命统计图
二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亮点解读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亮点解读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中国于2009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旨在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健康。
该法有
许多亮点,我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首先,该法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
责任。
根据该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保障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其次,该法规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包括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内容,涵
盖了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慢性病管理等方面,为居
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该法还强调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平等和普及。
根据法
律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医
疗卫生服务,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另外,该法还强调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督和评价。
根据法律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居民健康权益。
总的来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亮点在于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规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强调了服务的平等和普及、以及质量监督和评价。
这些亮点为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促进全民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
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
医疗卫生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保障公民健康而建立的一系列卫生机构、设施、专业人员以及相关制度、政策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机构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所、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
这些机构为公民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
2. 卫生人员: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技师等专业人员。
他们为公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参与卫生管理和科研工作。
3. 卫生设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设施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
这些设施和物品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4. 卫生制度: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政策、卫生法规等。
这些制度为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5. 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服务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卫生教育等。
这些服务旨在保障公民的健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 卫生管理: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管理包括卫生规划、卫生资源配置、卫生监督、卫生应急等。
这些管理工作旨在确保医疗卫
生体系的高效、公平、可持续发展。
7. 卫生科研: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卫生科研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临床研究等。
这些科研工作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解决卫生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总之,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制度、卫生服务、卫生管理和卫生科研等方面,它们共同为公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以居民为中心的一种人人享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包括全民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周期服务和全过程管理。
全民参与是指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等各个层级和主体共同参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
全方位覆盖是指不仅要覆盖城市居民,还要覆盖农村居民,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
全周期服务是指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到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提供全面的服务。
全过程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健全的服务管理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医疗卫生资源的充足供给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政府在制定医疗卫生政策和规划时要考虑到人口结构、地域差异、疾病谱等因素,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药品等。
此外,还要加强医学教育、培养医疗卫生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网络的健全建设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
政府要通过完善的规划,建设一体化、层次化、综合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地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等。
同时,要加强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形成多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费用的合理支付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
政府要制定可行的预算安排和费用支付政策,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分摊和共担。
同时,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价格的监管,防止过度收费和价格歧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核心。
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评价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控制。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包 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
3
双向转诊
通过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基层与上级医疗机 构之间的有效衔接,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 务。
人员队伍及培训情况
人员队伍
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包括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 人员等,人员结构逐步优化。
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居民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
01
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认知不足
部分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认知不足,不了解其服务内容和优势。
02
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信任度不高
由于服务质量不稳定、人才短缺等问题,部分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的信任度不高。
03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
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手段,难以提高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认知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国内现状: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 齐、人才短缺、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的投入力度,推动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创新。
• 国际经验: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 完善法规、加大投入、培养全科医生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例如 ,英国的NHS体系、美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它 关乎广大民众的健康福祉,是实现全 民健康覆盖的基础。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 助于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 题,引导患者合理分流,减轻患者经 济负担。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 ,民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 长,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 率提出更高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 的界定:
遵循自愿选择与政府核定相结合的原 则,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医院一般的分类: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举办的、社会捐 资兴办的、企事业单位设立的、社会团体 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医疗机构 营利性医疗机构: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的医疗机构 自愿选择:国有或集体资产与医疗机构职 工合资合办的医疗机构。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网
市卫生局
市级中心医院、市级专科医院、 市卫生防御站、市妇幼保健所、 市级专业防治机构、医疗卫生教 育、科研机构
区卫生局
区级中心医院、区级专科医院、 区卫生防御站、区妇幼保健站、 区级专业防治机构、卫生学校 街道(地段)医院(门诊部)
街道办事处
居民红十字卫生站
(一)、城市主要医疗机构数变化
专科 疾病 防治 院 (所/ 站)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卫生 监督 所(中 心)
9 2571
11 887 2989
3191 1889 3746 2426 3011 1310 3534 2675 0 2730 3020 1291 3536 2809 8
2009
(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
机构数、医疗技术水平、卫生人员数 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高度,对于解除人们的病痛,提高健康水 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执业(助 理) 医师 363400 978152 1999521 2042135 2099064 2122925 2201904 2329206
执业医 师
314000 609608 151397 5 162268 4 167803 1 171546 0 179188 1 190543 6
注册护 士 32800 405223 1218836 1349589 1426339 1558822 1678091 1854818
价格及税收管理: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指导定价,政府 有较多干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 主经营,照章纳税。
从对非营利性医院性质的界定
来看,目前的公立医院是不是 非营利性医院,为什么?
1、医院的改革
(1)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职务聘任制,岗位工资
合计
3670 169732 1042885 891480 916571 2600 9293 16001 19712 20291
综合医院
中医 医院
专科 医院
7539 11779 13119 13364
447 2443 2688 2728
643 1495 3437 3716
年份
卫生人 员
卫生技 术人 员 505040 2463931 4423721 4564050 4728350 4913186 5174478
现行医院用工形式中有哪几种形式: 在编人员、人事代理、合同制、临时工 同工同酬问题
(2)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切断以药 养医 是否可行,为什么?
(3)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 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产权明晰, 责任到人,探索管办分离制度。
什么是公法人治理模式依据改 革的特征分为内部管理机制变革型、政事分开性、 管办分开型、所有权变更型四种基本模式。 内部管理机制变革型是指医院对人事制度、分配 制度等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的法 人治理模式;
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离不开社区卫 生服务机构的改革。 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中医院与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如何确定?
三、农村医疗卫生网
县政府 县卫生局
县医院、县中医院、卫生 防御站、妇幼保健站、 结核病防治所、药品检 验所、卫生学校
乡政府 村民委员会
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
课题介绍
海南省农村卫生“县乡村一体化” 管理模式 实施效果及应用研究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 、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出现了城市和 农村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也决定了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亦呈现明显的城乡二元 化格局。
卫生服务系统也就划分为城市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机构数变化
医院
年份
1949 1978 1998 2008 2009
98806 200846 211495 218771 206487 212618 322904
7781448 5535124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卫生技术人员 年份 合计 市 县 合计 市 县 执业(助理)医师 其中: 执 业 医 师 注册护士 合计 市 县
1949 1980 2007
0.93 1.87 0.73 0.67 0.70 0.66 0.58 0.06 0.25 0.02 2.85 8.03 1.81 1.17 3.22 0.76 0.72 0.47 1.83 0.20 3.76 5.44 2.25 1.62 2.28 1.03 1.31 1.19 1.90 0.56
2008
2009
3.92 5.67 2.34 1.67 2.35 1.05 1.36 1.27 2.02 0.60
4.15 6.03 2.46 1.75 2.47 1.10 1.43 1.39 2.22 0.65
注:2002年以前,执业(助理)医师数系医生,执业医师数系医师,注册护士 数系护师(士)。
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否能够较好的 满足居民就医需要?为什么?
(三)、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不相适应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3、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不相适应 4、其他:政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
(四)、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卫生部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生物制品研究 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直属高等 医学院校、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报社
行政公署
卫生厅 (局)
卫生局 县(市、区) 人民政府 卫生局 (科)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卫生防御站、妇 幼保健院(所)、药品检验所、专科防 治研究院(所)、疗养院或康复中心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卫生防御站、妇 幼保健院(站)、药品检验所、 专科防治所
“省管县”模式: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大战略下,减少行 政层级,强县扩权,管理重心下移,为未来我国实现工业 化、城市化提供体制保障,现已有20个省份开始试点工作。
定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全科医师和全科 护士为供给主体,对所负责的社区人群提 供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康复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职责: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即医疗、预防、 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和健康教 育等综合性的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补偿机制不健全 2、人、才、物、匮乏 3、服务模式的探索
1、医院改革
2、建立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
按照医院产权制度和分类管理: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置、不 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其收入用于补偿医疗 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能用于机构 自身的发展。其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政府不 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营利性医疗机构:以投资获利为目的,可以更多 地从事特需医疗服务及某些专科服务,如中外合 资合作医疗机构、股份制医院和私营医院。
卫生行政系统
定义:卫生行政组织是卫生行政系统的主 体。卫生行政组织是在卫生工作方面行使 政权的国家公务机关。是执行国家卫生方 针政策,对卫生事业进行管理,在公务人 员的集体意识支配下,经由职权、职责分 配构成的具有层级与分工结构,提供卫生 服务的公务机关。
卫生服务系统
定义:是指卫生部门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 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的过程,其 功能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 复。卫生服务(业务)组织也叫卫生事业 组织,是开展业务的各类专业机构。卫生 服务组织是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要目标, 直接或间接向居民提供预防服务、医疗服 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等服务的组织 。
本项目来源于李嘉诚基金会捐助
海南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科研基金项目
主持单位:海南医学院
主持人:陈志斌
调研掠影
“海南模式”
省--- 市---县 —乡---村 省--- 市县 —乡村
省---市---县—乡村
省 --- 县乡村一体化
完善三级网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 质量,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效果: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链接与联动, 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 优 化了资源配置,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
643 1495 3437 3716
城市医疗机构包括:
年份
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 院、专科医院、疗养院、 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妇幼保健院、卫生监督所、 CDC、专科疾病防治院 (所)如结核病防治所、 艾滋病防治所等。
1949 1978 1998 2008
社区 卫生 服务 中心 (站)
妇幼 保健 院 (所/ 站)
卫生系统的组成图
卫生行政系统
卫生系统
卫生服务系统 (基本医疗)
卫生执法监督系统 医疗保障系统
公共卫生系统
卫生系统的组成
一、卫生行政系统:卫生行政系统是由卫生工作方面行使 政权的国家公务机关组成。 二、卫生服务系统:卫生服务系统是卫生服务的载体,主 要指城乡卫生设施网络、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卫生机构 的运行机制。 三、卫生执法监督系统:是政府管理社会卫生工作的重要 保障,其主要职能是依法对影响人民健康的物品、场所、 环境等进行监督和管理,控制危险因素,保护人民健康权 益。 四、医疗保障系统: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资金的筹集,为卫生服务提供合理的物质资源的支持,与 卫生服务系统相互作用,共同承担保护人们健康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