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合集下载

播期对不同习性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影响研究

播期对不同习性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影响研究
内在变化与外部形态的相关性 , 以便针对不 同习性 品种 采取有效的措施 , 实现穗多、 穗大、 粒多、 高产的 目的。 光照、 温度是 影响小麦幼穗 分化的主要 因素, 因此 不同播期也会对小麦幼穗分化有重要的影响。在胡延积 等人所编的《 小麦生态与生产技术》 一书 中曾指 出: 从伸 长期到护颖原基分化期 ( 即前期 ) 是决定小麦小穗数 的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幼穗 分化 经历 总时 间比较 . 从表 1 以看 出 : 麦 可 洛
2 号和洛旱 6号随着播期 的推迟幼穗分化经历的时间 1 缩短 , 这与半冬性对照豫麦 4 9类似。这表 明两个品种 自 身调控性能较好 。而春性对照偃展 4 1 在 1 4日播 10 0月 种条件下经历的总时间比 1 月 1 播种缩短了 7d这 0 4日 , 可能是因为播种时间较早 , 越冬前期温度较高使其发育 进程加快而造成 的。
关键时期 , 而药 隔形 成 期 是 影 响穗 粒 数 的关 键 时
期 。洛麦 2 号和洛旱 6号是洛阳市农科院最新选育 1 的小麦新品种 , 0 2 6年同时通过河南省审定 。本试验 旨 0
在通 过对 小麦新 品种 洛麦 2 号 和 洛旱 6号及 生 产 上 的 1
推广种偃展 4 10和豫麦 4 在不同播期下幼穗分化进行 1 9 观察分析 , 以便能找出不同习性冬小麦幼穗分化规律与
2 2 幼 穗分 化进 程 比较 .
播期之间的关系 , 进而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22 1 幼稳分化总进程分析 ..
从表 2可以看 出: 个品 4
1 材料 与方 法
本试验于 20 20 05~ 06年度种植于洛 阳农科院试验
池内, 试验 品种有洛麦 2 号 、 1 洛旱 6号、 豫麦 4 9和偃展 4 1 , 3个播期 (O5年 1 10 分 2O 0月 4日、0月 1 1 4日、0月 1 2 4日) 采用裂 区设计 , , 播期为 主区, 4次重复 ,2个处 1 理, 品种为副区, 每个品种 3行区, 区长 4m, 小 行距 2 6

(整理)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整理)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目录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 (1)实验二小麦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7)实验三小麦植株形态的观测 (8)实验四玉米形态特征观察 (9)实验五玉米类型识别及生产效能分析 (10)实验六大豆播种质量和苗情调查 (11)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一、目的与意义作物冠层结构是作物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作物冠层诸指标也成为评价作物群体结构优劣及探讨不同群体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

通过本项综合试验,使学生掌握与冠层结构有关的诸指标的涵义,并学会这些指标的测定和求算方法,用测定结果对作物群体结构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测定对象选择生育正常,生长均匀的接近最高叶面积指数期的水稻和大豆群体,分别代表禾谷类作物群体和阔叶作物群体。

三、试验内容3.1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是在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的基础上,再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内的作物株数,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指数。

仪器设备米尺;剪刀;铺有湿纱布的带盖搪瓷盘;天平;叶面积仪;皮尺(50m)。

测定方法首先应调查单位土地面积上(每平方米或若干平方米)的作物实有株数。

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势等,按对角线五点式定点法或三点式定点法确定3~5处有代表性的观测点。

每一观测点的大小,因作物而不同,如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可取20-30 m2,稻、麦、大豆等到矮秆作物可取2-5 m2,每观测点可用尺量取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顺垄取段计算。

确定测点后,分别查出每观测点内的实有株数,并计算出每平方米内的植株数。

在查出株数后,在各测点内再选有代表性的若干植株,如玉米、高粱可选3-5株(共9-25株),水稻、小麦等可选5-10株(共15-50株),测定单株叶面积。

为了测定单株叶面积,首先应测定单叶面积。

在测定单叶面积时,可采用长宽系数法或叶面积仪法进行离体或活体的单株叶面积测定。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1
一、目的...................................................................................................15 二、材料和用具 ......................................................................................15 三、说明...................................................................................................15 实验六 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17 一、目的要求...........................................................................................17 二、材料及用具 ......................................................................................17 三、内容和方法 ......................................................................................17 四、作业报告...........................................................................................20 实验七 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21 一、目的...................................................................................................21 二、内容说明...........................................................................................21 三、材料及用具 ......................................................................................21 四、方法与步骤 ......................................................................................21 五、作业...................................................................................................21 实验八 水稻秧苗生长观察及秧苗素质考察 ........................................23 一、目的...................................................................................................23 二、内容说明...........................................................................................23 三、材料及用具 ......................................................................................23 四、方法与步骤 ......................................................................................23 实验九 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6 一、目的要求...........................................................................................26 二、材料和用具 ......................................................................................26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01
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拍照记录小麦穗分化过程,记录各个阶段的 时间节点。
02
学习使用表格或电子数据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生
长数据和实验条件。
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小麦穗分化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0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如取样、固 定、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操作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了解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观察小麦从孕穗期到 抽穗期的生长变化, 了解穗分化的各个阶 段特征。
掌握小麦穗分化与生 长激素、营养物质积 累等生理变化的关系。
学习识别不同分化阶 段的叶片、茎秆和花 序的形态特征。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
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小麦 穗分化过程中某些细微变化的观 察不够细致,导致部分数据记录 不够准确。
不足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对 实验材料的处理不够规范,影响 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和建议
展望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小麦穗分化的分子机制,探索基因表达与穗分化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 理论支持。
等。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 察力,提高对生物学现象的敏感
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对实验结果 进行归纳、分析和推理,提出假
设并进行验证。
02 实验材料
小麦幼苗
01
选取健康、生长状况良好且处于 穗分化阶段的小麦幼苗,确保幼 苗无病虫害,生长环境良好。

小麦的穗花发育

小麦的穗花发育

小麦的穗花发育小麦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穀花发育过程一直是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课题。

本文将就小麦的穗花发育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相关的生理机制。

小麦的穗花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分生组织发育、粗壮细胞分化、花叶分化和开花授粉。

其中分生组织发育是整个发育过程的起点,它是指小麦花穗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增加分生组织细胞的数量,并不断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鞘壳细胞、鳞片细胞、轴向组织等。

在这一阶段,小麦穗的生长较慢,且形态上与正常花穗相比较小。

在分生组织发育后,就进入了粗壮细胞分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指该部位的平面细胞不再增加,而是开始分化成粗细两种类型的细胞,粗细两种细胞的大小、形状显著不同,这种分化常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见。

在分化后的粗壮细胞内积蓄大量的养分,为后续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花叶分化是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是指穗内每个花结部位分化为自交花或受粉花。

自交花和受粉花的形态和结构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自交花一般较小,花药和柱头都向花外侧露出,且其内部很少有花粉。

相反,受粉花的颜色比较鲜艳,花药和柱头都隐藏在花的内部,并且含有大量的花粉。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小麦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穗内的花占据了穗的绝大部分空间。

最后一个阶段是开花授粉。

这个阶段是整个发育过程的结尾,粗壮细胞细胞壁逐渐变厚,并且花的颜色逐渐变浅,花药也开始变形,不断展开,散发着花粉。

起初,花粉在花穗内部自由飞舞,但是随着花药的逐渐展开和开放,花粉会在风力或者其他方式的驱动下从花药中飞出,进行授粉过程。

总的来说,小麦的穗花发育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方面的监测和控制。

现有的研究表明,小麦穗花的发育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如温度、湿度等等。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小麦穗花发育过程,以期更好的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及相关的生理机制,并为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小麦穗花发育还受到激素的调节。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1

目录实验一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 (1)实验二小麦分蘖特性的观察 (5)实验三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9)实验四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成熟期植株性状考察 (15)实验五玉米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18)实验六玉米成熟期估产和室内考种 (21)实验七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4)实验八高粱和粟类作物类型的识别 (28)实验九甘薯、马铃薯的形态及块根、块茎内部构造的观察 (34)实验十食用豆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观察 (39)实验十一大豆品种类型的识别 (41)实验十二棉花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 (43)实验十三花生形态的观察及类型的识别 (48)实验十四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52)实验十五芝麻形态的观察及亚种类型的识别 (55)实验十六6种麻类作物形态特征的识别 (58)附录Ⅰ选修实验目录 (65)Ⅱ插图来源说明 (66)实验一 主要禾谷类作物的认识和鉴别一、目的要求(一)认识禾谷类作物的一般形态特征;(二)掌握禾谷类作物的种子(籽实)、幼苗、花序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及用具(一)材料: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玉米、高粱、谷子(粟)和水稻的种子、新鲜幼苗、花序(成熟或液浸的穗子)。

(二)用具:解剖器、手持扩大镜以及籽实、幼苗和花序的挂图。

三、内容和方法禾谷类作物即禾本科的谷类作物。

禾谷类作物的种类很多,但在我国北方,一般指禾本科(Gramineae )中8个主要的属,即小麦属(Triticum )、大麦属(Hordeum )、黑麦属(Secale )、燕麦属(Avena )、玉米属(Zea )、高粱属(Sorghum )、狗尾草属(Setaria )和稻属(Oryza )。

每个属中又分为若干种,种内又分为若干亚种、变种及品种。

因此,它们种类繁多,但在形态特征和发育上有许多共同特点,为便于研究起见,把它们分为2大类。

这2类禾谷类作物在形态学、生理学和经济性状上又都彼此不同。

第一类禾谷类作物(麦类作物):小麦、大麦、黑麦和燕麦。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

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

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

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

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

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

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

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

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

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

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

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

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Ⅷ四分体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
Ⅷ四分体形成 期
(花粉粒发育 成熟)
Ⅱ.单棱期(穗轴原基分化期) 生长锥迅速伸长,生长锥的基
部由下而上形成像叶原基的环状突 起,即为苞叶原始体。苞叶原始体 是变态叶,着生在穗轴节上,但长 到一定程度就停止发育,并逐渐消 失。每片苞叶原始体之间即为穗轴 节片。每个苞叶原基呈棱形,故称 单棱期。此时冬小麦基部茎节即将 开始伸长,植株由匍匐转向直立, 南疆区约在3月下旬,北疆约在3月 上旬。
Ⅰ伸长期
Ⅱ.单棱期(穗轴原基分 Ⅲ.二棱期(小穗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 Ⅴ.小花原基分 Ⅵ雌雄蕊分化
化期)
基分化期)
化期


Ⅵ雌雄蕊分化期 (雌雄蕊原基分化
形成)
Ⅶ药隔分化期 (长有芒原基)
Ⅶ药隔分化期 (一小花雄蕊雌蕊,已 分化出花粉囊、柱头)
Ⅷ四分体形成期 (花粉母细胞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