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合集下载

小麦离体内胚珠发生分化的实验研究

小麦离体内胚珠发生分化的实验研究

小麦离体内胚珠发生分化的实验研究离体培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学研究和生产的技术。

它可以使植物组织与环境脱离,达到对植物的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控制的目的。

离体内胚珠培养作为一种基因转化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方法,被广泛用于小麦的遗传改良、功能基因的发现与探索等方面。

在离体内胚珠的培养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小麦离体内胚珠从单细胞到胚珠诞生、再到胚珠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这些分化细胞可以用于制备小麦的转基因株系,或进行小麦基因形态与生理机制的研究。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在小麦成熟时收获的谷粒,分别用70%的乙醇和75%的漂白剂(含1:1)消毒10min。

用20%的次氯酸钠(含1:10)洗涤5次,并用无菌水洗3遍,顺序沥干。

1. 随机取50颗小麦谷粒,在微孔板或试管内放置EL1培养基。

每个孔位或试管内加16ml培养基,连续培养21天,适当调节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含量。

2. 将体积为4ml的1% PDA 均匀涂覆于雪花状形即可,分别在EL1培养基上进行胚胎发生的观察和记录。

分别根据胚胎素丰富度制作培养基(El1+ 2, 4-D, El 1+ Kt, El 1+ IBA), 并进行不同激素培养基下的胚胎发生的观察。

3. 培养器的设置是在25℃, 16 小时白光照射, 8小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首先通过显微镜、放大镜、摄像机等工具,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内胚珠的形态和数目进行统计,确定最佳分化时间点。

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得到了小麦离体内胚珠的发生分化实验结果。

对于细胞发生分化的观测可以看出,在El1+的胚胎素、Kinetin和IBA的培养基上,分化效果较合适。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不断向外扩展的愈伤组织上,出现了类似于叶片和根的分化,同时胚胎和根的形态也比较完整。

结果表明,小麦离体内胚珠发生了分化,愈伤组织的形成中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同时还不断产生分化的新细胞。

结论小麦的离体内胚珠培养技术,可以制备出众多的细胞愈伤组织,从而得到大量的胚胎及组织培养研究的材料。

(整理)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整理)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适用专业:农学专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目录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 (1)实验二小麦穗分化过程的观察 (7)实验三小麦植株形态的观测 (8)实验四玉米形态特征观察 (9)实验五玉米类型识别及生产效能分析 (10)实验六大豆播种质量和苗情调查 (11)实验一作物冠层结构的分析一、目的与意义作物冠层结构是作物群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作物群体的物质生产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作物冠层诸指标也成为评价作物群体结构优劣及探讨不同群体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

通过本项综合试验,使学生掌握与冠层结构有关的诸指标的涵义,并学会这些指标的测定和求算方法,用测定结果对作物群体结构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测定对象选择生育正常,生长均匀的接近最高叶面积指数期的水稻和大豆群体,分别代表禾谷类作物群体和阔叶作物群体。

三、试验内容3.1作物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是在测定单叶面积、单株叶面积的基础上,再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内的作物株数,就可以计算叶面积指数。

仪器设备米尺;剪刀;铺有湿纱布的带盖搪瓷盘;天平;叶面积仪;皮尺(50m)。

测定方法首先应调查单位土地面积上(每平方米或若干平方米)的作物实有株数。

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势等,按对角线五点式定点法或三点式定点法确定3~5处有代表性的观测点。

每一观测点的大小,因作物而不同,如玉米、高梁等高秆作物,可取20-30 m2,稻、麦、大豆等到矮秆作物可取2-5 m2,每观测点可用尺量取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可顺垄取段计算。

确定测点后,分别查出每观测点内的实有株数,并计算出每平方米内的植株数。

在查出株数后,在各测点内再选有代表性的若干植株,如玉米、高粱可选3-5株(共9-25株),水稻、小麦等可选5-10株(共15-50株),测定单株叶面积。

为了测定单株叶面积,首先应测定单叶面积。

在测定单叶面积时,可采用长宽系数法或叶面积仪法进行离体或活体的单株叶面积测定。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
1
一、目的...................................................................................................15 二、材料和用具 ......................................................................................15 三、说明...................................................................................................15 实验六 油菜形态的观察和类型的识别 ............................................17 一、目的要求...........................................................................................17 二、材料及用具 ......................................................................................17 三、内容和方法 ......................................................................................17 四、作业报告...........................................................................................20 实验七 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21 一、目的...................................................................................................21 二、内容说明...........................................................................................21 三、材料及用具 ......................................................................................21 四、方法与步骤 ......................................................................................21 五、作业...................................................................................................21 实验八 水稻秧苗生长观察及秧苗素质考察 ........................................23 一、目的...................................................................................................23 二、内容说明...........................................................................................23 三、材料及用具 ......................................................................................23 四、方法与步骤 ......................................................................................23 实验九 水稻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26 一、目的要求...........................................................................................26 二、材料和用具 ......................................................................................26

观察小麦成长的变化记录(2篇)

观察小麦成长的变化记录(2篇)

第1篇一、前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从播种到收获,小麦的成长过程充满了神奇和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麦的成长过程,我特意观察并记录了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变化。

以下是我在小麦成长过程中的观察记录。

二、播种阶段1. 时间:2022年3月20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播种方式:人工播种4. 播种情况:播种时,将小麦种子均匀撒在田地里,然后用耙子轻轻耙平。

5. 观察记录:播种后,小麦种子逐渐吸收水分,开始膨胀发芽。

3月25日,我发现部分小麦种子已经发芽,露出嫩绿的芽苗。

三、发芽阶段1. 时间:2022年3月25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观察记录:发芽后的小麦苗逐渐长高,茎杆逐渐变粗。

此时,小麦苗呈现出嫩绿色,叶片逐渐展开,呈现出明显的叶脉。

4. 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小麦苗的生长,我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幼苗阶段1. 时间:2022年4月10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观察记录:小麦苗长到约10厘米高时,茎杆开始分化,形成分蘖。

此时,小麦苗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势,叶片数量逐渐增多,颜色由嫩绿转为深绿。

4. 管理措施:为了促进小麦苗的生长,我继续浇水、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充足。

五、分蘖阶段1. 时间:2022年4月20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观察记录:小麦苗的分蘖数量逐渐增多,茎杆逐渐变粗,叶片更加茂盛。

此时,小麦苗呈现出明显的生长势,根系也逐渐发达。

4. 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小麦苗的生长,我及时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

六、拔节阶段1. 时间:2022年5月10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观察记录:小麦苗开始拔节,茎杆迅速增长,叶片更加宽大。

此时,小麦苗呈现出旺盛的生长势,根系进一步发展。

4. 管理措施:为了促进小麦苗的生长,我继续浇水、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充足。

七、抽穗阶段1. 时间:2022年6月10日2. 地点:家乡农田3. 观察记录:小麦苗逐渐抽出穗子,穗子逐渐发育成熟。

小麦穗分化观察

小麦穗分化观察

掌握观察小麦穗分化的操作技术;鉴别小麦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了解小麦穗分化过程与植株外部形态的关系。

二、内容说明(一)小麦穗、花的构造。

小麦穗为复穗状花序,穗的中轴叫穗轴,由一个个的节片组成。

每个穗轴节片的顶端着生一个小穗。

小穗是由两个颖片及颖片之间的若干内小花组成。

小花相对互生在小穗梗上。

小麦的小花叫颖花,是由外稃、内稃及内、外稃之间的雄蕊、雌蕊、浆片组成。

小麦的雌蕊包括柱头和子房,子房基部靠外稃的两侧各有浆片一片,为无色薄膜。

雄蕊由花药、花丝组成,每个小花由花药、花丝组成,每花有花药3枚,每个花药二裂,每裂分为两室,室内在花药成熟时贮藏有花粉。

(二)小麦穗分化的过程小麦穗是由麦苗茎(或分蘖)生长锥分化发育而来。

小麦在通过春化阶段以前,茎的生长锥是一个半圆球形的突起,宽度大于长度,其主要作用是分化叶片、节和节间的原始体。

当春化阶段通过而进入光照阶段发育、茎的生长锥开始伸长时,即为小麦穗分化的开始。

小麦幼穗开始分化的时间,随品种的冬春性、播期的迟早而不同。

一般趋势是早熟品种分化早,春性品种比冬性早,早播的比晚播的早。

另外,增施磷肥、高度密植、高温干旱、土壤瘠薄等都会有促进发育的作用,因而也能使穗分化提早进行。

小麦幼苗个体上的穗分化,是按照主茎到分蘖、由低位分蘖到高位分蘖,由低级(次)位分蘖到高级(次)位分蘖的顺序进行。

所以,同一植株上主茎与各个分蘖间幼穗分化的进行程度是不相同的。

为此,观察或检查幼穗分化时,一般以主茎为对象进行剖析,较能正确反映个体发育的情况。

主茎和分蘖进行幼穗分化时,均是按照由穗轴→小穗→小花的顺序开展的。

其中穗轴由基部向顶端进行,小穗则由中下部→中部→下中部→基部→顶部的顺序进行。

顶部与基部小花发生顺序与小穗发生顺序颠倒。

说明顶部小穗的小花发育较基部早,基部小穗分化虽然早,但进程慢。

因而基部小花有较多退化现象。

同一小穗的小花是从基部向上顺序分化,基部1-4内小花形成的强度大,平均1-2天形成一朵,以后分化速度转慢,约2-3天形成一朵,每朵小花内又由外向内(内外稃、雌雄蕊、浆片、芒伸长)进行。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01
采用显微镜观察和拍照记录小麦穗分化过程,记录各个阶段的 时间节点。
02
学习使用表格或电子数据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生
长数据和实验条件。
分析实验数据,了解小麦穗分化过程中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0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实验操作技巧,如取样、固 定、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操作
实验一:小麦穗分化观察
contents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了解小麦穗分化的过程
观察小麦从孕穗期到 抽穗期的生长变化, 了解穗分化的各个阶 段特征。
掌握小麦穗分化与生 长激素、营养物质积 累等生理变化的关系。
学习识别不同分化阶 段的叶片、茎秆和花 序的形态特征。
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
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小麦 穗分化过程中某些细微变化的观 察不够细致,导致部分数据记录 不够准确。
不足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对 实验材料的处理不够规范,影响 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对未来实验的展望和建议
展望
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研究小麦穗分化的分子机制,探索基因表达与穗分化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 理论支持。
等。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 察力,提高对生物学现象的敏感
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对实验结果 进行归纳、分析和推理,提出假
设并进行验证。
02 实验材料
小麦幼苗
01
选取健康、生长状况良好且处于 穗分化阶段的小麦幼苗,确保幼 苗无病虫害,生长环境良好。

小麦穗分化观察

小麦穗分化观察

已伸长的生长
锥自下而上出现分节的环状突起,这是苞叶原基,
苞叶原基在小穗原基分化出现后退化。因每节一个 苞叶原基均呈棱形,故称单棱期。苞叶原基着生在 穗轴节上,也称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此时对应4-5 叶。
苞叶原基
3. 二棱期(小穗原始体分化期) 幼穗中部两个相邻的苞叶原基间,先 长出一个突起,即小穗原始体,然后 向上向下相继分化出小穗原始体。 苞叶原基
生长点
绿叶原基
根据幼穗分化过程和生产上应用的需要,可将幼穗 分化发育过程分为七个时期: 1.伸长期 生长锥基部的叶原基原始体分化完毕, 幼穗开始分化。生长锥开始伸长,长度显著大于宽度。 此期春性品种一般为3叶1心,半冬性品种4叶1心,3-4 叶生长。
伸长初期
伸长期 生长锥
2.单棱期(穗轴节片原基分化期)
品种 或处 理 观察 日期 株 号 外观主茎 未展开 展开叶龄 叶数 节间长度 1 2 3 4 幼穗 分化 时期 每穗小 穗数 幼穗的幼穗分化有何 区别?壮苗与弱苗、旺苗幼穗分化有何区别? 3.绘出你观察到的幼穗发育时期图,并注明发育时
期及各部位名称。
药隔形成期雄蕊原始体由雄蕊原始体由半球形发育成方柱形即花药原半球形发育成方柱形即花药原始体每个花药原始体沿中部自始体每个花药原始体沿中部自上而下出现纵沟将上而下出现纵沟将11个花药分个花药分成成22室以后每室出现分隔花室以后每室出现分隔花药原始体成为药原始体成为44个小花囊即药个小花囊即药隔形成期
实验一 小麦穗分化过程观察
拔节后幼穗剥取时注意:
1.在剥去所有展开叶的基础上,即可估计幼穗部位, 然后剪去基部过长的茎节,并在幼穗上方3~5厘米处剪 断。对拔节尚不明显的苗,宁可多留一段,以免剪除 或剪伤幼穗,或给幼叶记数带来困难。 2.剥叶鞘时可由基部用解剖针针尖向上刺撕,然 后用右手母食指轻轻向下拉掉。

小麦植株形态观测实验心得感悟

小麦植株形态观测实验心得感悟

小麦植株形态观测实验心得感悟来到实验站的第一天我们就与当地管理试验田的技术员一起开会,老师带我们熟悉了试验田的基本情况后,就开始给我们安排实习任务。

这个时候春播早已经结束进入到田间管理阶段,冬小麦到返青期,春小麦也刚刚出苗。

开完会议我们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

当天记忆深刻的是给春麦浇水。

我们仔细认真检查水管,控制每个盐池的水量,确保小麦的长势均匀。

来到这里前期感觉干得最多的就是测量小麦的农艺性状,去杂和清除杂草。

这些试验田一部分进行试验。

既然是试验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水分充足,肥料适中,杂草降到最低。

另一个就是担负着为老师南繁培育良种。

所以要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品质,杂草一定要控制到位。

另外,我们还做了不同盆栽土壤五种小麦的耐盐比较试验,观察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长势及数据统计,从而给不同盐度土质应用什么品种提供依据。

我把此次的业务收获以春麦的生育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为出苗—孕穗期,第二为开花——成熟期,第三为小麦收获期。

1、出苗—孕穗期:在冬小麦返青后,我们开始观察记载小麦穗分化进程及其与叶龄的对应关系,同时我们还观察记录了春麦的出苗情况和分蘖情况。

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我们实验站里所做的主要是XY-28,B21,B26,XY-26-2,XY-08-15五个小麦品种,分别用普通土与盐碱土配成100%普通土,85%普通土,70%普通土,55%普通土和40%普通土。

每种盆栽土重复三次。

在这一阶段,我们所要记录的数据主要有十天发芽数,十五天发芽数,三叶期干尖长,三叶期死亡数,拔节期株高,抽穗期株高,扬花期株高,灌浆期株高和灌浆期叶长宽比。

春麦试验,每天早上我们会和站内的技术员到田间记录小麦的各项数据,由于是盆栽,而且该地区春季风很大,我们几乎每天浇一次水,我们发现每个麦类的出苗、分蘖、给时期的株高情况是不一样的,而且各生育时期的出现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2、开花——成熟期: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重心从小麦的盆栽试验转移到小麦的田间盐池试验和冬麦的育种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小麦幼穗分化的方法,了解小麦穗的分化形成过程;
2、掌握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3、明确幼穗各分化时期和植株外部形态间的对应关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材料:不同叶龄的麦苗。

2、用具:剪刀、解剖针、放大镜、双目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三、实验内容
(一)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的形态特征
Ⅰ.伸长期生长锥伸长,高大于宽,透明光滑,略呈锥状,这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Ⅱ.单棱期[穗轴(节片)分化期] 生长锥伸长到一定程度,基部由下而上出现环状苞叶原基(呈单棱状)。

苞叶原基出现后不久受到抑制,呈半环状,并逐渐消失。

两苞叶原基之间即为穗轴原始节片。

Ⅲ.二棱期(小穗原基形成期) 当分化出8~9个苞叶原基时,幼穗分化进入二棱期。

由于小穗原基出现后,在解剖镜下可以观察到苞叶原基和小穗原基两种棱形突起,故称为二棱期。

此期持续时间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二棱前期、二棱中期、二棱末期3个时期。

Ⅳ.护颖原基分化期二棱末期后不久,在穗中部最先形成的3~4个
小穗原基基部两侧各分化出一浅裂片突起,即护颖原基突起(线状裂片)。

该突起将来发育成护颖,两线状裂片之间的组织发育成小穗轴和各小花。

Ⅴ.小花分化期在中部最先分化形成的小穗的下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1朵花的外稃原基(棱状突起);继而很快在上位护颖内侧分化出第2朵花的外稃原基。

在同一小穗内,小花原基的分化呈向顶式,在整个幼穗上,则先从中部小穗开始,然后渐及上、下各小穗。

Ⅵ.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当中部小穗的第4朵小花出现时,其基部第1朵小花的外稃内侧(上方)几乎同时分化出内稃和雌雄蕊原基(先分化出3个半圆球形的雄蕊原基,稍后分化出1个顶端稍平的圆形雌蕊原基)。

雌蕊原基居中,3个雄蕊原基鼎立于其周围(内、外稃之间)。

鳞片突起与内稃原基同时出现。

Ⅶ.药隔形成期当中部小穗第3朵小花进入雌雄蕊原基分化时,其第1朵小花的雄蕊原基沿体积进一步增大,中部自顶向下出现微凹纵沟,而后逐渐形成药隔及4个花粉囊。

同时,雌蕊原基顶部也凹陷,分化出2个柱头原基突起,继而形成羽状柱头。

Ⅷ.四分体形成期形成药隔的花药进一步发育,花粉囊(小孢子囊)内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形成,经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

(二)小麦幼穗分化各时期与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的关系。

幼穗分化时期生育时期主茎叶龄节间
伸长期分蘖初期 4.4~5.0
单棱期分蘖期 5.5
二棱初期越冬期
二棱中期越冬期 5.8
二棱末期返青期
护颖原基分化期起身期8.0~9.0 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小花原始体分化期拔节期10.0 第二节间开始伸长雌雄蕊原始体分化期拔节期10.0~13.0 第三节间开始伸长药隔形成期拔节~挑旗期13.0 第四节间开始伸长四分体形成期挑旗期叶片全部抽出第五节间开始露头
四、实验步骤
1、拔节前幼穗的观察
此时幼苗较小,幼穗剥去时应特别细心。

麦苗要留住分蘖和根以供把持,将最外面两片叶撕下。

剥去幼穗时,要先将解剖针在叶鞘基部刺入,而后向上撕裂叶片,用手将基部叶片剥干净,剥心叶时,解剖针应从基叶两侧刺入,剥至生长锥暴露清晰,然后用放大镜或低倍镜观察。

2、拔节以后幼穗的观察
用手摸清各界部位并估计幼穗位置,然后剪去基部及幼穗上方2 cm以上的叶片,将叶鞘由外向内一层层剥去,每一层可由叶鞘基部用针挑开,然后轻轻拉掉。

剥幼叶时尽可能连叶鞘一起剥落。

剥出幼穗可直接用放大镜观察,为了清晰观察其小花各部分构造,可用解剖针挑取一个小穗,置载玻片上显微镜下观察。

五、注意事项
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均以主茎为分析对象,如提供材料不完备,也
可以用同株上下不同分蘖进行观察,以弥补缺位现象。

2、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检视时,要从幼穗的正面、侧面、基部、中部、上部等各部位进行观察,才能全面掌握幼穗分化的变化。

3、观察四分体时,要选取稍微带黄绿色的花药作材料。

用镊子将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捣碎,再用醋酸洋红染色后,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比较。

六、作业
绘制一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幼穗分化图像,并注明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