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文学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对比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强调作品中的象征、隐喻与暗示,通过表达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而现实主义则注重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和客观,追求真实主义的再现。
虽然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不同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对于读者来说都能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启示。
象征主义的文学作品常常以象征意象和隐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法国诗人包尔·魏伊尔的《彼得堡的连续旅行》中的“钥匙”象征着解开人生之谜的关键,而“墙壁”则代表着情感的隔阂。
通过这些象征意象,魏伊尔能够表达出内心的焦虑和困扰,使读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而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画像象征着主角的内心,透过主角的一举一动,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沉沦。
相比之下,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和反映。
通过客观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现实主义作品试图展现生活的真相。
例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描绘了贫苦学生罗德里戈在无法忍受社会压力下突发杀人冲动的过程。
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社会阶级差异和人性的弱点,展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而喜剧作家莫里哀的戏剧作品《吝啬鬼》揭示了人们对金钱的无尽追逐和贪婪,以幽默的手法描绘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
尽管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但它们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表达了作家对于现实社会和人性的认识。
象征主义通过隐喻和象征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通过作品进入一个超现实的境界,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性的困惑。
而现实主义则通过客观的观察和鲜明的描写,呈现出社会生活的真相,让读者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然而,无论是象征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并非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巧妙地结合两种表达方式,以达到更深入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解析

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解析象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象征、隐喻和暗示来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常常以一种隐晦而富有启示性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文学中的象征主义进行解析。
一、象征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象征主义起源于法国,最早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文学界。
它是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一种反叛,试图通过艺术的方式超越现实,追求内心世界的真实和超越。
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马拉梅、比利时的莫泊桑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征主义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20世纪文学的重要潮流。
二、象征主义的核心思想象征主义强调人类内心的情感体验和灵魂的追求。
它试图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欲望和梦境。
象征主义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往往不是直接的描述,而是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这种方式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启示性和深度,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解读作品。
三、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象征主义作品中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是比喻、隐喻和暗示。
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的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如用“花开如火”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隐喻则是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来传递深层次的含义,如用黑暗来象征死亡和绝望。
暗示则是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和暗示来引导读者思考,如在作品中出现一只乌鸦,暗示着不祥的预兆。
四、象征主义在不同文学体裁中的运用象征主义在不同文学体裁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在诗歌中,象征主义常常通过意象的选择和排列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梅的《秋日的诗》中,他用落叶和凋谢的花朵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在小说中,象征主义通过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比如莫泊桑的《一个人的生活》中,他通过描述一个庄稼汉的生活来暗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
在戏剧中,象征主义通过舞台布景、服装和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

现代派文学10大流派介绍目前很流行的几种流派,也很适用于竞技文学啊什么的,熟悉了会很讨巧~1、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他于1957年发表了第一部真正的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主要有法国诗人兰波(1854~1891)、马拉美(1842~1898)等,20世纪20年代出现后期象征主义,主要代表有法国的瓦莱里(1871~1945)、奥地利的里尔克(1875~1926)、爱尔兰的叶芝(1865~1939)等。
象征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还派生出几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最主要的是以意大利诗人蒙塔莱(1896~1981)为代表的隐逸派和以庞德(1885~1972)为代表、兴盛于英美诗坛的意象派。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简称T.S.艾略特,1888~1965)是整个象征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其代表作长诗《荒原》堪称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奠基作,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艾略特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诗派"的领袖。
《荒原》包括"死者葬仪"、"对弈"、"火诫"、"水里的死亡"、"雷霆的话"五部分,涉及到5种语言和56部著作。
它以小型史诗式的规模和高度的浓缩,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混乱、腐朽、颓败、衰亡的景象展示给读者,那"没有太阳、水与生命的荒原",不仅是当时欧洲社会的象征,也是当时西方人精神崩溃的象征。
2、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文学是继象征主义文学之后产生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
它最初源起于绘画艺术,后扩展至文学、音乐、电影等其他领域。
20年代、30年代风靡西方,以戏剧、小说成就最大。
其中卡夫卡的小说与奥尼尔的戏剧,代表了表现主义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瑞典的斯特林堡(1849~1912)是表现主义文学先驱,他的《去大马士革》三部曲和《梦的戏剧》是欧洲最早出现的表现主义戏剧,其代表作《鬼魂奏鸣曲》则成为久演不衰的表现主义经典剧作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解读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常被用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揭示社会问题以及传达作者的理念。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出发,解读其中的象征主义元素。
作品一:《老人与海》海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被运用为象征主义的意象。
老人与海的对决象征着人类与自然世界的挑战,老人的孤独与坚韧象征着人类困境中的坚持与希望。
同时,海洋也暗示着命运的无常和无尽的力量。
作者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和老人与鱼的斗争,传递出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坚持。
作品二:《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红色猎人帽成为象征主义的符号。
主人公霍尔顿戴着红色猎人帽代表着他对社会的反叛和自我保护的心理,他认为社会的虚伪和不真实使得他无法融入其中。
红色猎人帽也象征着年轻人对世界的理想主义和对成人世界的不满。
作品三:《飘》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风暴是象征主义的元素之一。
风暴在小说中经常出现,代表着人心的颠覆和变幻无常的命运。
风暴的来临带来战争和社会剧变,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斯嘉丽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通过风暴的描写,作者将人物的命运与风暴的力量相联系,传达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动荡。
作品四:《红与黑》斯道夫人的《红与黑》以色彩的象征主义为特色。
小说以红与黑两种颜色代表两种不同的社会和人物。
红色代表着情欲、热情和欲望,黑色则象征着政治斗争、欺骗和权力。
通过对人物行为和环境的色彩描绘,作者展现了社会的层次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象征主义的手法,作家可以将深层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形象,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同时,象征主义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解读的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总结起来,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是一种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通过象征与隐喻的运用,可以深化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深入分析文学象征意义象征主义

深入分析文学象征意义象征主义文学象征意义象征主义是文学领域中一个富有深度和魅力的概念,它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解读。
象征主义起源于 19 世纪末期,是对当时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的一种反叛。
象征主义作家们不再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直接描绘,而是试图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意义和精神世界。
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象征可以是具体的物体、形象或场景。
比如,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盏绿灯象征着主人公盖茨比对爱情和梦想的追求,它遥远而虚幻,始终在前方吸引着盖茨比不断努力。
又比如,在诗歌中,月亮常常被用作象征孤独、思念或者永恒的意象。
其次,象征也可以是人物。
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都可能具有象征意义。
比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的犹豫和复仇的决心,象征着人类在面对困境和道德抉择时的内心挣扎。
象征主义还体现在作品的结构和情节上。
有些作品的情节发展并非按照传统的线性逻辑,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重复、循环和突变。
这种结构方式旨在打破读者的常规思维,引导他们去探索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那么,文学象征意义象征主义为何如此重要呢?其一,它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
通过象征手法,作家能够将抽象的情感、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二,象征主义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当读者面对充满象征的作品时,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读和领悟其中的含义,这种参与感使得阅读成为一种更具创造性的活动。
其三,象征主义有助于传达作品的主题和价值观。
它能够以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的看法,让读者在感悟象征意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然而,对于读者来说,理解文学象征意义象征主义并非易事。
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因为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作者对象征的运用和选择。
其次,要注重细节,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象征的一部分。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解析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解析引言: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突破传统文学形式、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特征。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几个重要流派进行解析,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
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模糊的意象和复杂的象征体系,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酒与血》中,他通过描绘酒和血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二、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表现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激烈的情绪和冲突,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例如,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威鹏史》中,他通过对主人公威鹏史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压迫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通过梦幻和幻想来探索超越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离奇的情节和奇特的形象,以及对潜意识和梦境的深入挖掘。
例如,法国作家布列东的《香水》中,他通过对主人公格雷诺瓦尔的嗅觉感知和独特的创作方式,展现了对人性和欲望的探索。
四、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通过流畅的意识流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意识流小说作品通常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非线性处理。
例如,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他通过对主人公布鲁姆和斯蒂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结论: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都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探索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和现实社会的困境。
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面貌。
第3章 象征主义文学

‘教诲、朗读技巧、不真实的感受力和客观描 述’的敌人,它所探索的是:赋予思想以一种 敏感的形式,但这形式又并非是探索的目的, 它既有助于表达思想,又从属于思想。同时, 就思想而言,决不能将它和与其外表雷同的华 丽长袍剥离开来。”
✓ 莫雷亚斯的这篇宣言被看作象征主义诞生的标志。
这首诗最初发表时,几乎无人能懂。后 来艾略特给诗加了50多条注释,但是读者在 研读过注释之后,发现这些注释也并不好理 解,于是人们希望诗人能给他的注释再作注 释。艾略特自然不会这样做了,因为这样一 来,他会永远地注释下去。
2022/12/31
二、《荒原》: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时代因素:1920年前后是人类自己也 无法理喻的时代,对理性、科学的怀 疑,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失望,对大规 模战争的恐惧,对经济危机的焦虑, 对现代化生产中人被异化的担忧……
第二,采用暗示和对应手法:波德莱尔 “对应”说;瓦雷里“抽象的肉感”/“思 想知觉化”;艾略特“客观对应物”。
第三,强调通感、音乐的流动性和雕塑的 凝固性。
第四,常常晦涩难懂,并具有神秘主义色 彩。
2022/12/31
二、象征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作为两个世纪之交的文学浪潮,对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 展昌盛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意象派诗歌通常就被认为是象征主义在英美的一种发展形态 ✓ 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有着非常直接的联 系 ✓ 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文学也受益于象征主义
1952年艾略特就任伦敦图书馆馆长,1965 年在伦敦去世。
一、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
艾略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带有某种实验的性质,他的诗歌创作大 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较大的变化。 ✓ 第一时期的创作包括1915年至1922年以前的作品。主要作品有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诗集》和《阿拉·鲍斯·普雷克》。 艾略特这一时期的创作通常被称为“通往《荒原》的历程”。 ✓ 第二时期包括1922年至1925年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荒原》和 《空心人》。《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
文学作品的象征主义分析

文学作品的象征主义分析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兴起于19世纪末的法国,并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传达深层意义,超越表面的字面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被广泛应用,帮助作家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分析几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象征主义元素,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道林·格雷的画像来表达人性的黑暗面和道德败坏的主题。
画像象征着格雷内心的罪恶和堕落,而他自己的外貌却始终保持年轻和美丽。
这种象征意味着罪恶和道德败坏对人的内心产生的腐蚀作用,即使外表看起来完美无暇。
通过画像的变化,王尔德警示读者要警惕人性的阴暗面,并追求道德和精神的纯洁。
接下来,我们转向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这部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通过描绘钟楼魔鬼般的吕西安和美丽的埃斯梅拉尔达之间的爱情故事,探讨了人类的善恶和对爱的追求。
在小说中,圣母院象征着宗教和精神的力量,而钟楼则象征着人性的黑暗和罪恶。
埃斯梅拉尔达则代表着纯洁和无私的爱,与吕西安的黑暗对立。
通过这些象征意象,雨果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并呼吁人们追求纯洁和善良。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美国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部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主人公盖茨比对失去的爱情的执着追求,探讨了美国梦的虚幻和空洞。
在小说中,绿灯象征着盖茨比对黛西的追求和他对过去的执着。
绿色象征着希望和追求,但也代表着虚幻和欺骗。
通过这个象征意象,菲茨杰拉德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假性,并探讨了对过去的执着与现实的冲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这部小说通过描绘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探讨了时间、孤独和命运的主题。
在小说中,黄蝴蝶象征着命运的循环和无法逃避的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主义文学象征主义英文叫做Symbolism ,法语为Symbolisme, 两者十分相似,因由是这词来源于希腊语。
原指把一块木板(或石块)分为两半,以表友爱的信物。
后来用途逐渐变广。
泛指所有能表达观念或事物的标识或符号。
如逻辑术语中的“符号逻辑” 英语称之为:symbolic logic, 数学术语中的“数理符号”称为:Mathematical symbol 。
“诗的象征” Pocticsymbol ,其用法已从纯粹的符号或寓言的意义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包括意象和隐喻,等意义的词语了。
在实际用途方面,象征既是一个逻辑术语,数学术语,在语义学,符号学,认识论等方面,也常看见它出现。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很古老的年代就有它的存在。
一些文艺理论家谈论《诗经》的创作方法时,就包含了象征在其中了。
《周礼·春官》,曾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
郑玄为其注,中说:“兴者,托事于物。
”唐人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宋人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中国之“兴”和西洋之Symbol 有相近之点。
但差异之处有甚多。
中国古诗中的象征表现手法,多为象征物与被象征之物(意)融合难分。
李商隐的《蝉》就是一例。
”本以高难饱,徒劳很费声。
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乎。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青。
作者用婵来作象征物,以寄托作者对国家,对社会原是希望能有所作为的,但是,当权者却认为自己所言是“婵噪”而听不入耳。
所以诗中有“五更流欲断,一树碧无情。
”看看世道,是无法容纳自己的,当这小官,有如桃梗人一样,随水漂泊,居无定处。
最后表明自己,也应象蝉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安于清贫。
中国古代诗人的象征表现手法,源于中国的文化传统。
在先秦时代,多为托物以言志。
例如:《诗经》中,多以桑、梅、杞、棠来象征女性。
如:《氓》中有一首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脱)说也。
”到了魏晋时代。
佛教东传,印度的玄学融入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那时的中国文人,写诗时,其象征意义往往表现出一种对哲学的追求。
突破了物象的表面界限,去寻求一种把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之景象,和人生地悲欢离合融合在一起而产生的玄秘境界,超越了先秦儒学的只重视社会与道德方面的内容。
带着印度那种梵我合一的特征。
以证悟宇宙,本体和历史,人生的哲理。
曹操的《蒿里行》,阮籍的《咏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例。
欧洲的象征主义的旨趣在于:“追求将思想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并非其目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达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象。
”其象征物点是指向某种神秘的形而上的理念。
例如:兰波有一首《空谷睡着》是这样写的:这是一个绿色的山穴,欢唱的小河把银色的褴褛挂在草尖,阳光在傲岸的山头闪烁,这是一个泛着青苔的空谷,一位年轻的士兵,张着嘴,光着头,脖颈沐浴在蓝色荠草的新绿之中,他躺在草丛中披着赤裸的长天,在阳光垂旧的绿色大床上,脸色苍白地睡去。
他双脚伸进葛花中睡去了。
微笑得像个患病的娇童,他感到了寒冷,于是大自然用温暖的怀抱摇着他。
芳香不能再使他的鼻孔抖动,他安详地睡在阳光下,用手捂着心窝,右肋上有两个红色的弹洞。
这首诗,表面看去是一首出色的抒情诗。
一个年轻人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睡去了。
如果是真的话,这是十分美好的。
所以作者着力地去描绘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年轻人是一个死去了的士兵。
这士兵是诗的象征物,他象征着残酷的人类战争。
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类的战争破坏了美好的大自然。
象征主义文学的正式宣布建立是1886 年。
法国诗人勒内·吉尔出版《言词研究》一书。
在该书中,作者指出了自波德莱尔以来的前卫派艺术家们的新成就。
预示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出现。
同年9 月15 日,让·莫雷亚斯在《费家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
在宣言中,他提出了点十分有影响的主张。
1、建议用象征主义者称呼前卫派诗人。
2、要求诗人们努力探求内心的“最高真实”3、象征主义诗歌是说教,夸张,虚假感情和客观摹写的敌人。
4、象征物的使命在于表示出它们与原始意念之间奥秘的相似性。
19 世纪,法国出现了三个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兰波、马拉美魏尔伦,人们称他为象征主义诗人之帝王。
他在1844 年3 月30 日出生在法国的麦茨市。
父亲是位军官。
童年以后,大多数日子住在巴黎。
1861 年进法学院学习。
1864 年开始工作。
由于工作关系,他结识了甚多帕尔纳斯派的诗人。
他的文学道路,是作为帕尔纳斯派诗人开始的。
《又名忧郁诗章》1866 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土星人诗集》问世。
诗的形式,带有帕尔纳斯派的风格,手法上却接近《恶之花》。
写的是巴黎人的灰色生活,充满忧郁的情调,其中,《秋之歌》是世界名著。
长久的啜泣,∕秋天的∕小提琴∕刺伤了我∕忧郁∕枯寂的心。
∕ 使人窒息,一切∕又这样苍白,∕钟声响着,∕我想起∕往昔的日子∕不觉泪落。
我,宛如转蓬∕听凭恶风∕送我漂泊∕海北天南,∕象一片∕枯叶。
(罗洛译)这一本诗集,是在善于夸张,抒情的浪漫主义诗潮已处于衰微,而提倡客观性,科学性,注重格律和技巧的帕尔纳斯派正在兴起的时候写的,魏尔伦的《忧郁诗章》虽然也注重雕斧凿,但其中都融合着幻想与沉思。
《秋之歌》中的律动就象一块小石片在水面上飞过去的时候,贴合在水面漾起了一连串的涟漪,又如小提琴的并弦乐声,一波又一波地流出了婉转的旋律。
1866——1869 年,是魏尔伦德人生转折的第一站。
第一部诗集问世后,由于意志薄弱饮酒纵乐的处世态度未变。
但是,在他那忧郁的心灵深处,对友情,对幸福,地美好的希望,已经轻轻地泛起来了。
其原因是:1867 年,魏尔伦结识了诗人莫泰·德·弗乐维尔德女儿,非常漂亮的玛蒂尔特· 莫泰。
充满着忧郁与欢乐交织着的情感,在他的第二部诗集《华宴集》,又名《游乐园》,于1869 年问世了。
这本诗集只有21 首诗。
却有多首是世界名作。
如《牧神》,《倒在地上的爱神》,《月光》等。
《月光》是最典型的魏尔伦式的象征主义诗歌。
“你的灵魂是一幅精选的风景,那假面和贝加摩舞舒展着魔力,弹奏着诗琴,跳着舞,在他们奇异的齐装下面,却几乎是忧郁的。
正当他们歌唱着爱情的小调。
歌唱那胜利的爱情和愉悦的生活,他们似乎对自己的幸福也不相信了,而他们的歌和月光在一起融合。
那宁静的月光,忧郁而美丽,他使鸟儿们在林中沉入梦境,使那些喷泉醉心地啜泣,喷泉石雕中间,苗条而又轻盈。
这是一首极富诗意的杰作:喷泉,月光和沉醉在爱情愉悦中的年轻人已经融和在一起了。
自然的景物已经是诗中人的象征物。
是诗中人心的崇拜对象。
让自然景物表现人的心灵境界。
在这部诗集中,熔进了魏尔伦当时所有的矛盾着的感情。
有些反映了诗人的惆怅与忧伤。
如《倒在地上的爱情》中说:“昨夜的风把他吹倒了,在黎明的/ 呼吸中,大理石的碎屑飞溅开去。
/使人悲伤:看到艺术家模糊的名字/在底座上,/在一株树的阴影里。
/ 啊!∕使人悲伤:看到了大理石∕孤寂的底座!忧郁的思绪逸出∕又潜入我的梦,梦里有深深的痛苦∕唤起未来的厄运和孤寂。
也有反映诗人渴望单纯诚挚的友情,和内心憧憬着美好的希望。
《致其莉梦纳》。
“神秘的船歌∕无言的心曲,∕情爱的,既然你的眼∕跟天空一样蓝,∕ “既然你的声音∕象奇异的幻影∕扰乱了我的理智,∕使它如痴如迷,既然你的心灵∕洁白又芬芳,∕既然你的气息∕纯真又朴实。
啊!既然整个的你,∕象动人心∕但愿这是真情。
《华宴集》是魏尔伦开始显示自己的特殊艺术风格的诗集。
最大的特点是十分丰富的音乐性。
《月光》是最成功的作品。
1869 年,魏尔伦和玛帝尔特·莫泰订婚。
纯洁的爱情促使他改变了酗酒、放荡的恶习。
生活使他的感情也改变了。
他给未婚妻写了很多轻松愉快的诗。
在仲夏的季节里,未婚妻穿着带皱领的彩色的连衣裙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于是,他写下了没有忧郁的恋歌《她穿着带皱领的灰绿连衣裙》。
六月的一天,我正焦虑不安,∕她的微笑忽然映入我的双眼,∕她穿着带皱领的灰绿连衣裙∕我赞美,没有可怕的陷阱。
∕在这本诗集里,有一首很别致的诗,名叫苍白的晨星, 在你消失之前,(一千只鹌鹑∕ 在百里香丛中鸣转)请转向诗人啊,他的双眼满溢着爱,(那云雀∕随着白昼飞往天外)转过你的目光,∕让(它溶化在晨曦里面;多么欢畅!在成熟的麦田中间!)让我的思想发出光辉,∕让它飞向遥远的地方!∕那露水∕在干草上欢快地闪亮。
)在甜蜜的梦里∕我心爱的人儿睡得正酣⋯⋯∕(快些,快些,因为已经出现金色的太阳。
每段分开两部分来读,没括号的前者是爱情诗,有括号的后者是自然诗,联合起来,它又是一首人生哲理诗。
1870 年6 月,诗人在结婚前两个月,出版了这本名为《幸福之歌》汉名《美好之歌》的诗集。
以表达自己对未婚妻的爱情。
在这本诗集的诗作里,魏尔伦更加注重推敲诗句的音乐性,在创作诗歌的旋律方面,显示了很高的艺术特巧。
在一首名叫《秋天的歌》中,作者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头韵法和半谐音法,使诗歌带着很强的音响魅力。
1870——1874 这是魏尔伦一生中产生极大变化的时期。
1870 年8 月,他与玛帝尔特·莫泰结婚。
最初,两人的感情十分和谐的。
魏尔伦获得了他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1870 年9 月,路易·波拿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了。
普法战争仍然在继续。
工农群众和广大法国人民纷纷起来自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了,魏尔伦被人民群众的热情鼓舞,参加了国民自卫军。
1871 年3月18 日,巴黎工人阶级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成立巴黎公社,国民自卫军是巴黎公社领导下的武装部队,魏尔伦担任了公社新闻处主任。
五月流血周以后,他避居外地,八月返回巴黎成为无业者。
当时,他已有了一个未满周岁的儿子,家庭是温馨,幸福的,虽然,生活稍有为清苦些。
这是,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撼的事,他和另一位象征派著名诗人兰波发生了同性恋,弃子抛妻,两人私奔去了。
波兰比魏尔伦年少十岁,两个是在1870年开始通信的。
1874 年出版了《无言的心曲》也译《无词浪漫曲》。
魏尔伦这部诗集,是因他在1873 年2 月,怕兰波离他而去,在布鲁塞尔开枪击伤波兰的手腕,被判刑两年监禁时出版的。
当时,他还在狱中,没有一家巴黎出版社愿意接受这部作品。
由朋友爱德蒙·勒佩帝叶出钱。
《无言的心曲》是魏尔伦创作的高峰点。
这时,他对自己的放荡有点忏悔之意,生活上失去了职业,家庭,娇妻,爱子,⋯⋯感情处于矛盾激荡之中。
他是一个极端易动感情的人。
于是,他带着倦怠,感伤的情调,祈求宽恕。
在《泪珠洒落我心中》一诗里,他写道:泪珠洒落我心中,∕渐沥秋两飘城空,缠绵恻怀愁绪∕缭绕胸间乱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