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学复习

文物学复习
文物学复习

一、填空or选择

1、起源:

“文物”一词,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战国文献《左传》中,但周代文献即有很多关于“文物”的记载,系指礼乐器物或祭器等。

“文物”一词在唐朝及其前时代,主要就是指代有关礼乐典章制度的礼器与祭器,并非今天所谓的“文物”。其后至宋代,对“金石”文物的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问。

文物收藏的萌芽,以中国为最早,其年代可追溯到春秋时期。

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划分为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的文物两大类。其中可移动的文物系以器物占据多数,不可移动的文物则以史迹占据多数

3、古文献学就是文物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出土的甲骨文、金文、帛书、简牍与纸草文书,以及传世的古写本、古刻本、古印本等珍贵文献(亦称善本古籍),就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物管理手段,主要包含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与科技手段。

5、中国金石学约萌芽于东周时期,自此以降渐有相关著作出现,如司马迁为写《史记》亲自去各地探查文物古迹,许慎《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青铜器的铭文。

6、宋代史学家刘敞被视为金石学的开创者,其代表作为《先秦古器图碑》(已佚)与《先秦古器记》,后者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刘氏不仅拓制了许多鼎铭,还提出了古器的研究方法,即“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7、曾巩著有《金石录》(已佚)一书,最早使用文物意义上的“金石”一词。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内涵的“文物”一词已在严格地使用了。

8、遗迹,又称史迹,泛指保存在地下、水下、地上不可移动或不宜移动的物质文化遗迹、遗址、墓葬、建筑(包括古建筑、纪念性建筑物)、作坊、战场等遗存或遗迹。

9、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额、尺牍与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

10、通常所说的距今年代,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11、简牍发现的历史过程:近代出土简牍,始于1900年,主要就是先后在新疆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与汉代居延烽燧遗址中相继发现了汉晋简牍。其中,以敦煌汉简与1930年发现的10000余支居延汉简最为重要

12、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最早的为张之洞创办,1884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13、古绘画(简称古画)定名:作者名、作品名、绘画形制三个内容组成。需要说明的就是,绘画形制主要有卷、轴、册等。

古法书定名:作者名、作品名、法书形制三个内容,其形制主要有卷、轴、册、页等。

古织物的定名:地色、图案、技术特征、用途、类别等。

14.中国文物采用质地分类法,其源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吕大临(1040-1092)《考古图》即先就是按质地对所录器物进行分类,而后再依类进行书籍编撰的,被视为“已知现存世界上年代最早的试按质地分类撰就的,以及比较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5.对文物藏品价值的评估,即对石器、玉器、陶器、漆器、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瓷器、书画等价值的评估,经鉴定,依其价值高低分为一般文物与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具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等三级。

16.文物应就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与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17.为国家提供向国家捐献文物者的物质奖励标准。因物质奖励的数量,就是根据鉴定捐献文物的价值而定的。如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慷惊捐赠给国家的稀世珍品——“天顺年”款青花筒炉与“永历年制”款褐釉炉。

18.中国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并提出“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

19.南澳I号”就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经过正式考古调查与发掘的明代沉船,就是我国首次在28米的深度开展大规模水下考古发掘,

20.就中国而言,中央设有直属国务院(也曾直属文化部)领导的国家文物局,各省、市、县设有属文化厅(局)领导的文物局(处)或称文物管理委员会等。

21.中国还建立了一个由人民政府与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协助政

府领导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督促、推动有关部门与社会各界贯彻执行文物法规,协调解决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2.在文物管理方面,中国采取分级管理为其原则与主要方式。

23.依照分级管理原则,中国把文物按价值的高低进行等级分类,文物藏品与文物保护单位均划分为三个等级。

24.一级文物的管理权归属国家掌握,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就是一级政权机构,对管辖下的行政区域的文物负有直接的保护管理职责。

25.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的《上谕》,实为保护当时泉州伊斯兰教的官方文书,现存于福建泉州清净寺内一通石碑。

26.1930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布了《古物保存法》。

27.1950年,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古文化遗址及古墓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关于征集革命文物的命令》、《关于保护古文化建筑的指示》等。

28.其中于1950年5月24日颁布的《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就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文物法规。

30.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原则,坚持“四有”(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建立记录档案、设立保管机构),划出建设控制地带,把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之中。

31.修缮工程审批:“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

32.文物藏品要进行登记,要登记藏品总账与分类账。收藏文物的单位,负有对文物的整理研究,对文物价值进行鉴定,进行文物分类,加强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确保文物藏品安全,举办展览与提供使用,以充分发挥文物藏

品作用的责任。

33.文物藏品的保管工作要求

34.鉴定准确,编目详明,账目清楚,制度健全,保管科学,查用方便。

35.经鉴定允许销售的文物,在出售时必须开具专用发票,并在出售的文物本体附上标识,如中国出售的文物,系

以盖火漆印章为标志。

36.中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除经国务院批准运往国外展览的以外,一律禁止出境。

37.文化名城伊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以降,现已公布了62个历史文化名城。

38.文物保护技术分三类:传统技术、现代技术与专门技术。

39.文物保护与维修的原则就是保持现状或核复原状。

40.进入氏族社会以后,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

流域。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技术提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41.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42.中国古代建筑之历史,(南方)最早见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主要表现为榫棒与干栏式建筑,架空分层就是其主要特征。

43.中古建筑依朝代顺序划分为:春秋战国、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与民国时期的建筑。

44.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建筑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就是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

45.依据建筑木构结构可分抬梁式构架(亦称梁柱式)、穿斗式构架(亦称穿逗式)、混合式构架(指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使用的构架)、井干式构架(又称木楞房,即不用立柱与大梁的房屋结构形式)、干栏式建筑。

46.浙江宁波北郊灵山保国寺中的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就是江南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47.斗拱的造型结构、形体大小、所用朵数所起的功能的变化,就是鉴定中国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根据之一。

48.乌杨石阙发现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 就是我国目前幸存的、大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的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

49.汉阙,就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有石质“汉书”之称,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汉代石阙,就是我国现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地表建筑,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堪称国宝级文物。

50.黄琉璃瓦牌楼档次最高。

二、名词解释

1、文物

○1现今则将过去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称为文物。○2文物就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与精神文化遗存的总称。○3概括地瞧,一切文物都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产物,故它又就是凝固的历史,除了其固有的审美与艺术价值外,它还蕴合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科技信息、文明信息

2、晚清四大藏书楼

清末四大藏书家,又名“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就是清朝末年蔚然壮观的藏书习惯形成的最为著名的四大书籍收藏家及其藏书楼。具体指“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杨氏海源阁、归安陆氏皕宋楼、钱塘丁氏八千卷楼”,史称“清末私人藏书四大家”。

3、《宣与博古图》P83

宋代金石著作。该书著录了宋代皇室在宣与殿收藏的自商代至唐代的青铜器839 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分为鼎、尊、罍、彝、舟、卣、瓶、壶、爵、觯、敦、簋、簠、鬲、鍑及盘、匜、钟磬錞于、杂器、镜鉴等共20类。它把始于商迄于唐的上述各种器物,按种类著录就说明每一种器具有相同的功用,尽管不同时代当然具体形制不同,并不影响把它归于一类。

4、文物价值(课件1-7)

文物价值,系指文物的用途及其所起的积极作用,而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商品价值,仅仅就是文物价值的一种外在评估与体现,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概括地瞧,文物应就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与纪念价值的遗物、遗迹。

5、中山三器(书120)

中山王三器就是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发掘出的古中山国的三件文物,分别就是铜鼎、方壶及嗣王所制的铜圆壶。但就是有关中山国的历史,史书中无详细记载,中山王墓的出土在很大程度上补足了这一缺陷。

6、侯马盟书P187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侯马盟书就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玉石片一般都呈圭形,大小不一。这就是第一次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代盟誓文书。时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为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辞的文书。内容:①宗盟类。②委质类③纳室类④诅咒类⑤卜筮类。书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及晋国历史有重要意义。

7、《文物保护法》P253(课件2-1)

1982年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与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一般简称《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就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文物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对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较大修改与补充后制定而成的。这部《文物保护法》的内容全面、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就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根本大法,就是保护与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与实施,就是中国文物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的标志。、

8、法书(课件1-2)

古人将书写于缣、楮、纸、帛等书写材料之上,且有法度的书法作品称“法书”,甚或简称为“书”。今人将所有书法作品均称之为法书,含有对书写者的尊重之意。法书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字帖(书法)、碑刻、题书、匾

额、尺牍与手札等,可统称为朱书或墨书类文物。唐·张彦远编录有《法书要录》一书,明清两朝更就是收集了历代书法作品,诸如《佩文斋书画谱》与《石渠宝笈》(三编)等。

9、文物过往性出境P297

指属于境外文物携运入境,经过一定期限后复运出境。主要有:根据协定经国家批准携运境外文物来华展览、参加学术活动后复运出境的文物;外国驻华机构人员、专家、记者与境外其她团体、个人来华时携带入境的文物;国外与境外的团体或个人携运文物入境进行鉴定、修复、装裱后复运出境的文物。过往性出境的文物其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中国,但在中国境内停留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使文物的外观、质量与数量发生改变,出境时必须严格核查

10、古代文化史迹(课件1-2)

古代文化史迹(即不可移动文物),就是指保存在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迁移的文物,特别就是不能将其与周围环境一起移动的文化遗存。古代文化史迹主要分为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石窟寺、石刻(崖刻、壁画)、古遗址、古墓葬,以及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等。

11、南瞿北杨(课件1-4,书P28)

清朝道光年间,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皆藏书丰富,世称南瞿北杨。12、甲骨四堂(课件1-4)

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与王国维(号观堂)。著名学者复旦大学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曾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唐兰曾评价她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13、艮岳(课件3-2)

艮岳,就是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初名万岁山,后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因园林正门为华阳门亦名华阳宫。就是北宋时期一座位于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里城(汴京城有三围,从内到外依次就是宫城、里城、罗城)东北部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

14、斗拱(课件3-3)

斗栱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就是在柱子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小斗与若干弓形拱层纵横穿插的组合构建。斗栱既有结构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将屋顶的重量直接或间接转移到木柱上;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斗拱为中国木构建筑体系中所独创,多用于大型木构建筑中。斗拱的造型结构、形体大小、所用朵数所起的功能的变化,就是鉴定中国古代建筑年代的重要根据之一。

15、影壁(照壁课件3-3)

照壁,设立在一组建筑院落大门的里面或者外面的一组墙壁,它面对大门,起到屏障或衬托的作用。不论就是在门内或者门外的照壁,都就是与进出大门的人打照面的,所以照壁又称影壁或者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因为据说小鬼只走直线,不会转弯。另一说法为照壁就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3、研究近现代文物

所谓近现代文物,主要为与近现代历史有关的文化史迹与遗物。近现代文化史迹,包括遗址或旧址故居或旧居、墓葬、纪念性建筑、民族风格建筑、外国风格建筑或中外结合风格建筑。

近现代遗物物,则包括社会生产或生活用具、与当时政治、经济与文化有关的物品。近现代文物,主要就是少数民族文物与民俗文物。研究史迹主要就是有关有近现代史迹的年代、形式、内容与价值等,而研究近现代文物则在于揭示其时代内涵与文化价值等。

三、简答

⒈简述文物的基本特性(6个)P6-9

·文物的物质性

无论就是可移动文物或不可移动文物,都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建造、制作的。文物的物质性又以一定的形态(形制、形式)存在。

·文物的时代性(历史性)

任何文物都就是一定时代(或年代)的产物。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

文物保护学大纲

《文物保护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学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Relics Preservation Science 课程代码:04402011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 4 学时: 64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0 )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3.适用专业:历史学(文物保护方向)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文物学概论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文物保护学》,王惠贞编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文物与化学》,宋迪生等编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文物保护环境概论》,郭宏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二、课程介绍 文物的发掘、鉴定、保护,是文物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发掘了大批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如不及时对遗址、遗物加以抢救保护,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信息将愈来愈少,不仅失去研究、展示的价值,也无法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份珍贵遗产,使之长久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前文物工作的迫切任务。这门课程,也是文物保护专业学生必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逐步介绍文物保护学基础知识、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金属类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纺织品文物保护、壁画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博物馆与环境等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物保护材料学和有关文物保护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一定的操作实践,使学生不仅掌握住文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初步的操作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考试科目及大纲解析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初试考试科目 注: 1.括号内所注分值为该栏考试科目试题满分值。 2.加“▲”为全国统考或全国联考试题。 考试大纲及命题指导意见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 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 文物教育的特点 文物教育的场所 文物教育的形式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4)研究器物与遗迹、5)研究文物鉴定、6)研究文物保护、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辩证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 文化进化论

档案法规知识基础测试答案

试卷提交时间:2018-03-06 17:52:04.09 试卷得分:97.0 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规章分为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两种。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1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同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本市的地方性档案法规。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相互约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对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1 涉及国家机密和特殊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1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判断并决定实施行政行为的权力。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1 规范性档案行政文件在人民法院司法活动中具有依据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法规是档案政策的具体化和固定化。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规章是指由有制定权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依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档案行政法律关系必须的当事人。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2、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政策对档案法规来说,具有监督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3、题型:判断题分值:1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4、题型:判断题分值:1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自2006年9月19日起施行。 正确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 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就是___宋代所著。 A、赵佶 B、欧阳修 C、吕大临 D、王厚之C 2、中国文物管理得原则与方式就是____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A 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得就是:_____ A、石器 B、玉器 C、古建筑 D、铜器 C 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得考古学文化就是____ 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B、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 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 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 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____。 A、周代 B、秦 C、 D、商代D 6、瓷器已知始见于__。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两晋B 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得就是____。 A、半坡类型 B、史家类型 C、马家窑 D、庙底沟类型C 8、以下属于遗物得就是_____ A、二里头宫殿遗址 B、郑州商城 C、窑址 D、河姆渡文化骨耜D 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得场所得就是_____。 A、博物馆 B、纪念馆 C、动物园 D、不可移动得文物单位C 10、著名得素纱禅衣与T型帛画就是在___墓中出土得。 A、马王堆汉墓 B、刘胜墓 C、南越王墓 D、妇好墓A 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于_____。 A、文化市场 B、文物管理机构 C、稽查大队 D、收藏机构B 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得类型为:____ A、石岭下 B、半山 C、半坡 D、马厂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得内容为:_____ A、法规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技术管理B 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得等级关系,它就是指_____等级得人得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得就是_____ A、玉琮 B、玉璧 C、锥形器 D、贵族墓地D 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得文物就是_____。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A 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_____ 得方针。 A、发掘为主 B、抢救为主 C、保护为主 D、保护为主,抢救第一D 18、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得等级关系,它就是指_____等级得人得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B 19、以下器物中属于礼器得就是_____。 A、剑 B、鼎 C、戈 D、簇B 20、宋代吕大临所著____就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得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与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A 21、以下不属于文物鉴定得内容就是____。 A、辨别真伪、 B、考察艺术性 C、断代年代 D、价值评估B_ 2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_____两大类。 A、公藏文物与庋藏文物 B、宗教文物与科技文物 C、生活用品与生产工具 D、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D 23、以下不属于____黄河上游得考古学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红山文化 D、齐家文化C 24、云梦睡虎地出土得就是_____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A 25、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文物得价值以_____为主。 A、科学性 B、历史性 C、纪念性 D、艺术系C 26、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常以_____纹饰作为主要装饰。 A、谷纹 B、蒲纹 C、山字纹 D、饕餮纹D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基本知识 古玩分类 主要四大类:瓷器玉器书画杂项 (一)文物类,包括历史文物、(古人类、生物)化石、古代建筑物实物资料、字画、碑贴、拓本、雕塑、铭刻、舆服、器具、民间艺术品、文具、文娱用品、戏曲道具品、工艺美术品、革命文物及外国文物等。 (二)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包括珠宝翠钻,各种砚石、印石,以及奇石与观赏石三类,均以自然未经人工雕凿者为主。 (三)钱币类,包括历代古钱币及现代世界各国货币。 (四)邮票类,包括世界各国邮票及与集邮相关的其它收藏品。 (五)文献类,包括书籍、报刊、档案、照片及影剧说明书、海报等各种文字资料。 (六)票券类,包括印花税票、奖券、门券、商品票券、交通票证、月票花等。 (七)商标类,包括火花、烟标、酒标、糖纸等。 (八)徽章类,包括纪念章、奖章、证章及其他各种徽章。 (九)标本类,包括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等。

(十)陶瓷类,包括陶器、瓷器、紫砂陶等。 (十一)玉器类,包括玉礼器、玉兵器、玉器具陈设等。 (十二)绘画类,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陶瓷的分类 一按照新旧来分。 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 三、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 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 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 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 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 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 深冷加工等。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 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

文博知识

博物馆基本知识 1、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 博物馆的社会职能: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3.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博物馆的特征 以实物为基础,组织形象的陈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实物性、直观性同学术性的相互结合构成博物馆的显著特征。 博物馆的类型(共分为5大类): 历史博物馆、纪念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综合性博物馆 2、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

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历史发展】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 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文物学基础复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3 分,共15 分) 明器、类比法、玉衣制度、遗迹、瓷器、《金石索》、青铜器、文物、复合体文物、 列鼎制度、打制石器、考古学文化、俑、磨制石器 二、单项选择题。 1、《考古图》是宋代所著。 A、赵佶 B、欧阳修 C、吕大临 D、王厚之C 2、中国文物管理的原则与方式是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A 3、以下属于不可移动文物的是: A、石器 B、玉器 C、古建筑 D、铜器 C 4、以下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是 A、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 B、龙ft文化(黄河中下游) C、仰韶文化(黄河上游) D、良渚文化(长江上游)C 5、原始瓷已知始见于。 A、周代 B、秦 C、 D、商代 D 6、瓷器已知始见于。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两晋 B 7、以下不属于仰韶文化类型的是。 A、半坡类型 B、史家类型 C、马家窑 D、庙底沟类型 C 8、以下属于遗物的是 A、二里头宫殿遗址 B、郑州商城 C、窑址 D、河姆渡文化骨耜 D 9、以下不属于文物教育的场所的是。 A、博物馆 B、纪念馆 C、动物园 D、不可移动的文物单位 C 10、著名的素纱禅衣和T 型帛画是在墓中出土的。 A、马王堆汉墓 B、刘胜墓 C、南越王墓 D、妇好墓 A 11、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属于。 A、文化市场 B、文物管理机构 C、稽查大队 D、收藏机构 B

12、以下不属于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为: A、石岭下 B、半ft C、半坡 D、马厂 C 13、以下不属于文物管理的内容为: A、法规管理 B、资源管理 C、计划管理 D、技术管理 B 14、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等级的人的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 B 15、下列属于良渚文化遗迹的是 A、玉琮 B、玉璧 C、锥形器 D、贵族墓地 D 16、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及文物与考古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物是。 A、馆藏文物 B、流散文物 C、复合体文物 D、单体文物 A 17、抢救性考古发掘管理方面,要认真贯彻的方针。 A、发掘为主 B、抢救为主 C、保护为主 D、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D 18、九鼎七簋反映了列鼎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关系,它是指等级的人的陪葬级别。 A、诸侯 B、天子 C、大夫 D、士 B 19、以下器物中属于礼器的是。 A、剑 B、鼎 C、戈 D、簇 B 20、宋代吕大临所著是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A、《考古图》 B、《宣和博古图》 C、《钟鼎款识》 D、《金石录》A 21、以下不属于文物鉴定的内容是。 A、辨别真伪、 B、考察艺术性 C、断代年代 D、价值评估B_ 22、文物依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A、公藏文物和庋藏文物 B、宗教文物和科技文物 C、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D、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D 23、以下不属于黄河上游的考古学文化。 A、仰韶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红ft文化 D、齐家文化 C 24、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是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 A 25、现代名人故居、墓葬及遗物等文物的价值以为主。

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初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一、单选题(共计30题) 1. 【2011年】关于著作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者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笔名 B.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C.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不包括发行权 D.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也称"经济权利" 答案:C 2. 【2014年】图书编校质量"合格"的标准线是差错率未超过( )。 A.1/10000 B.2/10000 C.3/10000 D.5/10000 答案:A 3. 【2009年】裁口是指书刊的( )。 A.上切口 B.下切口 C.外切口 D.内切口 答案:C 4. 【2014年】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是( )。 A.输赢走头无路画龙点睛 B.和蔼怨天尤人声名狼藉 C.睿智成群结党一触既发 D.恣睢兴高采烈相形见拙 答案:B 5. 【2015年】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 )特征。 A.差别性 B.时间性 C.多维性 D.有序性 答案:B 6. 【2011年】"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不包括(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秘书省 D.门下省 答案:C 7. 【2009年】国际标准书号的标志符是( )。 A.ISDS B.ISSN C.ISBN

D.ISRC 答案:C 8. 【2016年】关于数字期刊,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期刊能以单本期刊为单位发布 B.数字期刊能以数据库方式存储 C.数字期刊能以单篇文章为单位发布 D.数字期刊能加入音频元素,但不能加入视频元素 答案:D 9. 【2016年】从2007年起,中国标准书号的编号位数是( )。 A.10位 B.11位 C.13位 D.15位 答案:C 10. 【2016年】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是( )。 A.大作中几处疑问,特致函垂询 B.阁下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 C.奉上拙作,敬请斧正 D.请足下留步,就此别过 答案:A 11. 【2016年】数字出版的业务活动平台化特征不包括( )。 A.内容编辑加工的平台化 B.产品及服务发布的平台化 C.分销的平台化 D.资本运作的平台化 答案:D 12. 【2015年】关于数字出版对出版流程中编辑环节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字化提高了相关信息采集的速度和质量 B.数字化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编审校流程 C.数字化可以让编辑承担作者的工作 D.数字化提高了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 答案:C 13. 【2016年】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纵横捭.阖(bǎi) B.调.控(diào) C.绰.绰有余(chuò) D.赝.品(yàn) 答案:B 14. 【2009年】有些客体,如( ),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 A.计算机软件 B.时事新闻 C.摄影作品 D.电影作品 答案:B

文物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简牍 2.文物 3.金石学 4.甲骨四堂 5.中国五大名窑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 “文物”一词最早见于时期的《左传》。 2. 文物的特性主要有、、、、、 。 3.文物的研究对象是。 4.文物鉴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辨识文物的、和价值。 5.古器物的基本要素有、、、、、 。 6. 古书画分为古法书和两部分。 7. 金石学发展的鼎盛期为。 8. 文物可分为和不可移动文物。 9. 中国的文物按等级可以分为和一般文物。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物的基本要素( ) A、颜色 B、年代 C、质地 D、制作工艺 2.不属于简牍的是() A、竹简 B、木简 C、木牍 D、漆木 3.金石学的兴盛期为()。

A、先秦 B、秦汉 C、宋 D、清 4.宋徽宗赵佶主持偏撰了收藏绘画目录()。 A、《宣和画谱》 B、《圣朝名画谱》 C、《云烟过眼录》 D、《王代名画补遗》 5.《流沙坠简》的作者是()。 A、董作宾和罗振玉 B、罗振玉和王国维 C、王国维和董作宾 D、罗振玉和郭沫若 6.中国保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 A、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B、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C、芮城广仁王庙 D、平顺天台庵 7.()与文物学无关的学科。 A、考古学 B、博物馆学 C、法学 D、数学 8.对于古书法的定名采用:法书文物名称=作者名+()+绘画形制。 A、质地 B、内容 C、作品名 D、类别 9.对于复合文物的归类一般采用()的方法。 A、一个标准 B、同类相聚 C、约定俗成 D、一种方法 10.对于文化史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不适采用()的方法。 A、价值分类 B、属性分类 C、质地分类 D、功用分类 11.()是中国第一个博物馆。 A、南通博物苑 B、历史博物馆 C、震旦博物馆 D、北疆博物馆 12.宋代文物作伪主要是( )和()。 A、铜器和铭文 B、铜器和书画 C、书画和铭文 D、铜器和碑拓 13.文物鉴定的目的即揭示文物的()与价值。 A、历史 B、文化 C、内涵 D、属性 14.文物传统鉴定方法有( )和( )。 A、比较和综合考察 B、对比与分析 C、分析与判断 D、综合考察与分析 15.中国最早的铁器是在()时期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发现的玉柄铁剑。 A、商代 B、西周 C、东周 D、春秋战国 16.瓷器烧成温度需在()°C以上。 A、1000 B、1100 C、1200 D、1300 17.古书画是古代法书、()和碑拓本的总称。 A、书法 B、帛画 C、绘画 D、绢画 18.下列哪项不属于以遗址所在定名的文物()。 A、郑州商城 B、秦始皇陵 C、偃师商城 D、东赵遗址 19.()是文物收藏机构。 A、博物馆 B、考古所 C、教育机构 D、纪念馆 20.文物研究是()研究。 A、综合 B、跨学科 C、专门性 D、复杂性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文物的作用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技术学概论 二、课程类型: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博物馆学,二年级学生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课时 五、计划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刘成 七、教学简介: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大量文物保护案例分析,利用课堂教学30 学时,把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保存环境不同分类,分别介绍文物病害成因与控制环境、治理文物常用的方法。通过教学参观6学时,三次实地考察,对实践中文物保存现状与保护方法做深入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文物保存的现状与保护需求 一、文物在出土时面临的环境突变 1、地下埋藏文物的由来 2、文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建立的平衡过程 3、出土瞬间的环境突变 4、常见文物出土时的剧烈变化 二、文物在保存环境中面临的问题 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特点 2、大气环境对馆藏环境的影响 3、各类文物在馆藏环境中面临的问题 三、露天文物面临的大气环境侵蚀 1、常见露天文物的种类 2、露天文物的气候学——千年风雨的洗礼 3、雨与光化学烟雾——现代文明的苦恼

4、露天文物对“家”的渴望 四、文物保护工作成为当今文博工作的重中之重 1、文物被人为有意与无意的破坏日益严重 2、我国的文物政策是:“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3、文物保护是当今文物工作的重点 第二节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与任务 一、文物的种类 1、通常考古学中的文物分类 2、文物保护技术学中的文物分类 二、文物保存环境的分类 1、大气环境——全开放环境 2、可调节控制环境——全封闭环境 3、普通的馆藏环境——半封闭半开放环境 三、文物保护的任务 1、在文物出土的第一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2、最大限度地延长文物的寿命 四、文物保护的基本内容 1、文物组成与特性的研究 2、文物损坏机理的研究 3、文物存放环境对其影响的研究 4、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处理 五、文物保护的工作程序 1、从内因着手 2、找腐蚀外因 3、究腐蚀机理 4、对症下药 六、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则 1、保持原貌——少干预原则 2、长期有效 3、可逆性处理

山东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348-文博综合

348-文博综合 一、考试性质 《文博综合》(代码348)是2011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 一、文物学概论 1.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2.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1.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2.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 1

文物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文物学基础知识 文物学是一门以研究、整理和保护文物为目的的学科。这一课程主要培养大家对文物的理性认识,还可以为将来到文物、博物馆等部门从事文物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讲授本学科的学术史、理论与方法、文物基础知识、文物法律法规、文物管理与保护、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文物鉴定等方面的知识,使大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 掌握对文物的分类、定名、整理和评价文物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利用文物进行最基本的研究。 在讲文物学的性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物,我国把文化遗存,称为文物。这是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对文化遗产的独特称呼,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关于文物的定义和内涵后面还要专门叙述,这里不作多讲。下面言归正传,讲什么是文物学。 什么是文物学呢?文物学是以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科。即对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化遗物、遗迹作系统的研究。 大家知道,各类文物蕴含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信息。我们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从不同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探讨,恢复历史,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 文物学属人文科学,同时又属历史学的组成部分。它与考古学、博物馆学关系十分密切,又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 文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首先,文物学研究的对象跨越的时间长。 其年代上限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同时,即从人类制作第一把生产工具开始。其年代下限,各国不尽相同,在国际上起初曾定为1830 年,起源于1930年美国的关税条例。该条例规定凡1830 年以前制作的艺术品可以免税。尔后,在国际上,不少国家把这一年定为文物年代的下限。后来,美国又在1966 年通过了新的关税条例,重新规定“自免税进口报单提出之日起,凡100 年以前制作的文物”概予以免税进口,因而目前按国际上一般惯例,文物是指100年以前制作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但是有的国家也根据国情而自行规定,如希腊就把1450年作为文物年代的下限。而中国从80 年代初开始,其年代下限已放宽直达现代。如福建厦门集美鳌园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就是一

文物保护考研常用名词解释汇总

1露点温度:在空气含水蒸气量不变的情况下,空气的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会上升,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量达到饱和状态,即相对湿度达到100%,空气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达到饱和湿度时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 2结露现象:如果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因过饱和而凝成水珠,称为结露现象。 3触杀剂:通过昆虫的表皮特别是附节进入虫体,影响昆虫的正常神经传导,使其中毒而死。 4昆虫气门:气门开在昆虫体表,位于胸部腹部两侧,其上有调节开关的闭锁装置,环境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溶度对气门的开关起调节作用,是我们用熏蒸剂杀毒的关键。 5导热系数:截面积为1㎡,长度为1m的材料在其两端的温差相差一摄氏度,一小时内,从温度高的一侧向温度低的一侧传递的热量。单位是K cal/m*h*℃6通风间层:墙面或者屋顶,通风间层即隔热屋顶,是将双层屋顶开设若干通风洞,使间层内外空气流通,从而及时排除间层部分热量,减少向库内传递热量或利用两层墙体间的空气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间层厚度一般在50mm 左右,但这种结构造价高。 7洛杉矶烟雾:是一种强氧化性的混合物,它由汽车的排放的尾气,在强烈的阳光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浅蓝色烟雾,这种光化学氧化剂主要部分是臭氧、有机醛类、过氧化乙酰硝酸酯的复合物。因最先在洛杉矶发现,故以此命名。 8护腊层:它存在于昆虫体壁表皮层的上表皮层外侧,护腊层的主要成分是脂类、鞣化蛋白和蜡质,厚度不超过1-3微米,具有疏水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它是我们采用触杀剂杀虫的主要通道。 9荚膜和芽孢:荚膜是某些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荚膜的成分因不同菌种而异,主要是由葡萄糖与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聚合物,也有含多肽与脂质的。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构造,称为芽胞。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 流渡中学严庄坤 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地方志的种类 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 三、地方志的特征 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 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 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 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李晓东《文物学》教材配套题库 名词解释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专项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新莽嘉量 答:新莽嘉量是新朝建国元年(公元9年)所制的铜质标准量器。它形如带双耳的圆筒,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为合,下为龠,共有5种标准容量。“嘉”为美好和标准之意,“嘉量”即标准量器。其制造技术精湛、比例准确,是研究秦汉量制的重要材料。该器器壁正面有81字总铭,叙述王莽自托为黄帝、虞舜苗裔及制定合于古制的度量衡制度等内容。每一种量器又各有分铭,记五量的名称、容积、径、深及底的面积。现仅见传世品藏于台湾省。 2.蚁鼻钱 答:蚁鼻钱是楚国货币,其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小穿孔,又似背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其大者长1.8厘米,重4~5克,小者不足1厘米,多数重2.5~3.5克,最重的有4.2克。面上有阴文似蚂蚁状,看似蚂蚁歇于鼻尖。又有类“哭”字者,或称鬼脸钱。在两湖、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有蚁鼻钱的出土。 3.直百五铢 答:直百五铢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种钱币,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是一种大值虚币。公元214年汉献帝十九年刘备入蜀后,于成都铸造此币。初铸时钱大而厚重,后铸则逐渐减重,最轻薄者不足0.8克。常在钱币背铸或背刻阴文和纹饰,也有背铸

阳文,如“为”字或四出文。 4.对钱 答:对钱,又称对文钱或对书钱,是指同一种古钱的面文采用两种书体,篆书必居其一。它们是币值、大小、薄厚、币材、边廓、穿孔完全一样的两枚钱币。这类钱币基于对称的原理,钱文相同而书体不同、可成双配对。它最早出现于五代十国的南唐,宋代最为流行,元以后绝灭。它是中国钱币造型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 5.开元通宝 答: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仿效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而开铸的货币,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其直径2.4厘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中国的币制自此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6.百炼钢 答:百炼钢是三国魏晋时所用的炼钢方法。此法采用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的方式,以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使得钢的组织致密,成分均匀,从而使各部位均保持合理含碳量的质量极高的钢。它鼎盛于魏晋时期,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有所减少。中国古代许多宝刀、宝剑都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三国时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孙权有三把宝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为“百炼”;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文物保护学概论复习题分类版.

古漆木竹器 1、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 由于出上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究全被水饱和,所以称其为饱水漆木竹器。这样的文物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因而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 2、蔗搪脱水定形法优点 ①此法能使高度腐朽的饱水漆木器得到脱水加固。 ②此法的适用范围广,对不同树种、不同含水量的器物都能适用。 ③处理后木质质感强,能很好地保待漆木器原貌。虽有一定收缩,但对漆皮没有大的影响。 ④脱水定形后,如在水中授泡一定时间。蔗糖可以全部溶出,恢复到饱水状态,并不改变器物的外形。这种可逆性,对初次处理失败或今后发现更好的材料或更为先进的技术,需要一再次处理,都是非常有利的。 ⑤该法工艺简单,不需专门设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3、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 ①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秋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 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 ②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 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 ③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 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④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 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⑤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人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 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既能保证器物在箱盒内固定不动,不来回碰撞,又不会因包裹而磨损器物)口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4、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③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④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选答三处即可 5、饱水漆木竹器为什么特别强调发掘现场的保护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的含义: 一.“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义包括(1)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3)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化,造化。引申义:教行迁善之义 二.1.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行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3.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文化的核心部分) 第二章 1.秦汉实行郡县制; 2.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还设置过各种特殊的政区或机构,如汉,唐的 都护府,元朝的宣政院辖区,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区。 3.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 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第三章 1.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2.商朝主要实行兄终弟及制; 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4.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 5.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是皇帝个人专权,相权被废止,明代成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雍正皇帝设),都是皇帝自己的办事机构。 第四章 1.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2.传说中的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4.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孔子儒家学派的核心是仁; 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又增加《孝经》《论语》,合成七经; 7.董仲舒以《春秋公羊传》起家,在《春秋繁露》中,阐述了“天人感应”; 8.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 9.唐代“画圣”吴道子; 10.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 11.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大规模迁居中国,造成“回回遍天下”的态势,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而汉语又浸润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传统的回回民族渐趋形成;(回族在元帝国形成) 12.《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 13.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和植物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总结了我国历代治河经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学著作;宋星的《天工开物》—誉称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

李晓东《文物学》名校考研真题(文物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文物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文物保护[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文物保护广义是指从国家设置各级文物机构、制订文物法规到文物部门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是以保护好国家文物古迹为前提。狭义是指为了避免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文物因素的发生,运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地面遗存的不可移动的各类文物与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藏品所进行的种种防护、保养、修缮,以达到长期保存文物的目的。 2.文物[南京大学2014年研] 答:文物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说,文物是历史上人们创造的或与创造活动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3.原真性[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原真性概念及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贯彻原真性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改进保护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中国也必须在符合国际保护理论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的保护理论和方法。

4.文化景观[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它是历史时期以来人类活动所塑造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 二、简答 1.试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大学2014年研] 答:(1)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2)内容 其内容包括:①口头传统和表述;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3)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