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26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 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
• 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 “袅晴丝”——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 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 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 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 的庭院。 • 为什么选“袅晴丝”这个细节? •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现了杜丽娘怎样的性格情致?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 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 澜。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 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 “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 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 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 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 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 • “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当 指那些封建家长。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 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 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可看作是“锦屏 人”的注脚。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 自己青春的父母。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 明确。
杜丽娘人生发展
• • • • 因情而生 因情而死 死不弃情 因情复生
情
《牡丹亭·闺塾》鉴赏 大学语文课件

(三)至情理论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 人生而有情 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 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 非情之至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3.途径上:至情的最有效感悟方式是戏剧 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 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 人有此声,家有此道 疫疬不作,天下和平
四、《牡丹亭》的背景、主题与情节
(一)创作背景
《牡丹亭》是以晚明社会为背景:一个兼具保守与进 步两种社会思潮的特殊时代。
保守:存天理,灭人欲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进步: 满街都是圣人 人人君子
尧舜与途人一 圣人与凡人一
百姓日用即道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人必自私
肯定人欲
(二)思想主题
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 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 制欲非体仁
异曲同工》)
二、《牡丹亭》
紫钗记 临川四梦 邯郸记
南柯记 牡丹亭
玉茗堂四梦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二、《牡丹亭》
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本 。 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闺人必有石榴新样,即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 剪样之余,即无不愿看《牡丹亭》者。
一、选出各组中解释有误的选项并改正:
(1)A:设帐:汉朝马融讲学时设绛纱帐,后人称教书为设帐 B:管待:照顾和接待
C:膳:饭食
D:逑:追求
(2)A:上书:上课 B:款步:快步 C:诨:开玩笑 D: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
(3)A: 潇洒:自然优雅,心情舒畅 B:葩:华美 C: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风化:风俗、教化
闺塾 PPT课件 11 人教版

(3)陈最良 宣扬封建礼教的塾师。封 建礼教的化身,被封建礼教与科举扭 曲和麻木了心灵的道学家形象。
《牡丹亭》艺术特色----浪漫主义。
首先通过“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 情节表现了思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所
追求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环境里几乎是不 可能实现的;可是在梦想、幻游的境界里, 她终于摆脱了礼教的束缚,实现了梦寐以
•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闺塾优质课件PPT

2021/02/02
10
春香
闹
矛盾
观念的冲突 性格的冲突
陈最良
(交流讨论):春香闹学,真正闹的是谁?
丫头浑闹,小姐巧闹,塾师胡闹
2021/02/02
11
思考:
为什么杜丽娘连自家的后花园也没去过?
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 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反礼教以及对 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 这是全剧的基础。
4.典故:
趁月、囊萤、悬梁刺股、流觞曲水
2021/02/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2021/02/02
梅 兰 芳 与 梅 玖 葆
4
2021/02/02
5
人物: 陈最良 春 香
焦点:
闹
情节: 讲 诗
模字
杜丽娘 责打
2021/02/02
6
人物分析
春香 陈最良 杜丽娘
2021/02/02
7
春香:
“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2021/02/02
13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02/02
14
本出戏剧的主题是什么?
围绕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展开剧情,表现了封建礼教与 年轻人的天性真情的冲突,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辛辣的 嘲讽。
2021/02/02
12
《牡丹亭》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 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是当时整 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与 明中叶的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以摆脱礼教的束缚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脉相通、遥相呼应的。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闺塾PPT(优秀课件)29 人教版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杜丽娘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16岁的女 子竟然不知道自家有一个花园;另外更主要 的是,杜丽娘沉睡的灵魂已经被唤醒,她向 往着自由的青春,向往着姹紫嫣红的春天。 所以说《闺塾》是作为“情”的化身的杜丽 娘走上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自由道路的 前奏曲。
汤显祖
作品主要有传奇《紫钗记》《还 魂记》《邯郸记》《南柯记》(这 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 四梦》)。
婚走
惊梦
写真 游 园
闺 塾
归纳字词
1、戏曲常识: 末、旦、贴、介
2、文化知识: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出恭入敬:表示请假暂离。
3、重要字词:
窈窕:美好。 潜玩:深入玩味。逑:配偶。盥漱 栉笄:洗脸、漱口、梳头、束发。葩:华美 有风 有化:造成好的社会风气、道德。宜室宜家:夫妻 和睦。奴婢学夫人:学不象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作业:
1.课后阅读《牡丹亭》,并写一点 阅读随想,字数不限。
2.作者塑造陈最良的形象,是对教 师职业的嘲讽与亵渎吗?你如何看 待中国的师道尊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 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 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 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汤显祖《牡丹亭》之《题词》
《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 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牡丹亭》所以 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 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 《牡丹亭》的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 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 会对一个新时代春天的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这个 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 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 甚至逸出了中国传统理性主义的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 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反映了明 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氖围和意绪。
闺塾 PPT课件 24 人教版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T.99(4-2)惊梦
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英俊的少年男子柳梦梅 相遇,两人互相爱悦,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母 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以后少去游园。丽娘 虽 然应允,但心中仍在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
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
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闺塾 PPT课件 38 人教版

陈最良形象:
迂腐、古板 封建。宣扬封建 礼教的塾师,是 封建礼教的化身, 被封建礼教与科 举扭曲和麻木了 心灵的道学家形 象。l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 陈最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 丽娘心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 的尊重,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 封建礼教的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 墙大院外面的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 教育的抵制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 的形象,机智、勇敢、泼辣、活泼,和杜 丽娘端庄、含蓄、矜持的形象相映成趣。
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英俊 的少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悦, 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母亲 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以后 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在追 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怅 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 杜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他 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后, 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梦梅关押起来。入侵的金兵退走 以后,朝廷发下榜来,柳梦梅中 了头名状元。但是,顽固的杜宝 仍然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想要拆 散他们。最后,在皇帝的支持下, 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请欣赏连环画 《牡丹亭》
汤 显 祖 像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出生在 书香门第,家里几代都不作官,却有着很 高的声望,汤显祖很有才气,二十一岁中 举,二十八岁进京赴考时已经是名闻天下 的才子了。但是,汤显祖因为不愿意替高 官捧场而得罪了当时的宰相张居正,两次 考试都落了榜。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 才中了进士,那一年他已经三十四岁了。 后来汤显祖几次拒绝大官僚们的笼络,结 果被安排到南京当了个闲官。可汤显祖是 个耿直的脾气,又嫉恶如仇,常常对时事
大发议论。有一回他向朝廷上书,指责执 政者,还牵扯到皇帝,因此他被贬到一个 偏远的地方作了一个县官,可汤显祖并没 有消沉,他把县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后来 反对他的人依然要罢他的官,汤显祖也早 就对官场厌倦了,他辞官回到了江西老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妇女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上 承 西 厢 下 启 红 楼
历代评论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 任在《牡丹亭叙》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尽管剧本在音律方面确 有不少地方“佶(jí)屈聱(áo)牙,多令歌者咋 舌”,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表达 了进步的愿望和理想。故此剧一出就获得了当时 人民的广泛喜爱。张琦《衡曲麈谈》说,此剧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 胜”。沈德符《野获编》则说,“汤义仍《牡丹 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故事情节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原名《还 魂记》,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 宋朝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美貌 多姿,才华出众,受封建礼教束缚,从小 生长闺中,深居简出。一天,丽娘背着父 母和塾师,与丫环到后花园去游春。美丽 的风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色,激发 起她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爱情的向往。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 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 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 “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深受王学左派影响,倾心于思 想家李贽。反对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 理学,崇尚真情,认为“情有者理必 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 作品除《牡丹亭》外,还有《紫箫 记》、《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后三种与《牡丹亭》, 合称“临川四梦”,亦称“玉茗堂四 梦”。
选出各组中解释有误的项并改正
(1)A、设帐:汉朝马融讲学时设绛纱帐, 后人称教书为设帐 B、管待:照顾和接待 C、膳:饭食 D、逑:追求
(2)A:上书:上课 B: 款步:快步 C:诨:开玩笑 D: 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
(3) A: 潇洒:坐姿自然优雅,心情舒畅 B:葩:华美 C: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风化:风俗、教化
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的青年赴京赶考路过 南安,他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经过杜丽 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遂与 其魂魄相恋。在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灵接触中得知 真情,遂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 夫妇并同赴临安。 柳梦梅参加科举考试后,正赶上金兵入侵,朝 廷延迟发榜。此时,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在淮安被乱 军包围,柳梦梅昌险前去寻找,而杜宝却不承认这 个女婿,并把柳梦梅关押起来。入侵的金兵退走以 后,朝廷发下榜来,柳梦梅中了头名状元。但是, 顽固的杜宝仍然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想要拆散他们。 柳梦梅就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 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闺 塾
汤 显 祖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
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
(今江西临川)。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终年67岁。这恰好和英国大戏 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 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紫钗记》、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陈最 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丽娘心 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的尊重, 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封建礼教的 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墙大院外面的 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以及 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的形象,机智、勇 敢、泼辣、活泼,和杜丽娘端庄、含蓄、矜 持的形象相丹亭· 游园》
《牡丹亭还魂记》插图,万历丁已四十五年(1617年),七峰草堂版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主题:剧本通过 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 不渝的爱情,歌颂了 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 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 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 粉碎宋明理枷锁,追 求个性解放、向往理 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 英俊的少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 悦,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 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 以后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 在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 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 杜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 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
梦”,也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他曾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 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 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爱情杰作。女主角不甘做 循规蹈矩的闺阁典范,大胆披露内心欲望, 到广阔天地去寻找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 种勇敢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在此前戏剧 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剧中曲文写得 清丽婉约,意境超妙。汤显祖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词匠”之 誉。
《红楼梦》:“原来戏里也有好文章”。 周恩来评价昆曲《牡丹亭》是空谷幽兰。 黄裳:“‘四梦’所提供崭新的命意、构 思与清词丽句,在当时的剧坛上确是无 比的。 „„像‘梦回莺啭’、‘袅睛 丝’、‘姹紫嫣红’„„等一连串美丽 的诗篇,在广大读者观众心目中已经深 深扎下了根。正是‘词藻警人,馀香满 口’。
闺塾
选出字音、字形有误的项并改正:
(1)A咂(zā)瓶花 B雎鸠(jūjiū) C窈窕(yáotiǎo) D诨(hùn) (2)A君子好求(hào) B 葩(pā) C屦(jù) D女郎行(háng) (3)A盥(guàn)漱(shù)栉(zhì)笄(yán) B笺(jiān) C觞(shāng) D嫄(yuān)
《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
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它通过 杜丽娘为情而死的,情节,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 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同时
又通过她为情而生的情节,表达了广大青年要求
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正因如此,它问世以后,在青年中,尤其是在青
上 承 西 厢 下 启 红 楼
历代评论
“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是《牡丹亭》,王思 任在《牡丹亭叙》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 得意处唯在《牡丹》。”尽管剧本在音律方面确 有不少地方“佶(jí)屈聱(áo)牙,多令歌者咋 舌”,但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表达 了进步的愿望和理想。故此剧一出就获得了当时 人民的广泛喜爱。张琦《衡曲麈谈》说,此剧 “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 胜”。沈德符《野获编》则说,“汤义仍《牡丹 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牡丹亭》故事情节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原名《还 魂记》,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 宋朝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美貌 多姿,才华出众,受封建礼教束缚,从小 生长闺中,深居简出。一天,丽娘背着父 母和塾师,与丫环到后花园去游春。美丽 的风光,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色,激发 起她对青春易逝的惋惜和对爱情的向往。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这恰好和 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 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 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 “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深受王学左派影响,倾心于思 想家李贽。反对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 理学,崇尚真情,认为“情有者理必 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 作品除《牡丹亭》外,还有《紫箫 记》、《紫钗记》、《邯郸记》、 《南柯记》,后三种与《牡丹亭》, 合称“临川四梦”,亦称“玉茗堂四 梦”。
选出各组中解释有误的项并改正
(1)A、设帐:汉朝马融讲学时设绛纱帐, 后人称教书为设帐 B、管待:照顾和接待 C、膳:饭食 D、逑:追求
(2)A:上书:上课 B: 款步:快步 C:诨:开玩笑 D: 敷演:陈述而加以发挥
(3) A: 潇洒:坐姿自然优雅,心情舒畅 B:葩:华美 C: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风化:风俗、教化
三年后,一个名叫柳梦梅的青年赴京赶考路过 南安,他因风雨所阻借宿于梅花庵。柳生经过杜丽 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产生爱慕之情,遂与 其魂魄相恋。在柳梦梅与杜丽娘的魂灵接触中得知 真情,遂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 夫妇并同赴临安。 柳梦梅参加科举考试后,正赶上金兵入侵,朝 廷延迟发榜。此时,杜丽娘的父亲杜宝在淮安被乱 军包围,柳梦梅昌险前去寻找,而杜宝却不承认这 个女婿,并把柳梦梅关押起来。入侵的金兵退走以 后,朝廷发下榜来,柳梦梅中了头名状元。但是, 顽固的杜宝仍然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想要拆散他们。 柳梦梅就上书自辩,杜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 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闺 塾
汤 显 祖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
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
(今江西临川)。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最高的还是传奇。
他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终年67岁。这恰好和英国大戏 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的 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即《紫钗记》、
内容提要
选文描写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听老师陈最 良讲解《诗经》时的情景。描写了杜丽娘心 灵的初步觉醒。她虽然出于礼节上的尊重, 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嘲弄那个宣扬封建礼教的 塾师陈最良,却同样向往着高墙大院外面的 自由天地,表现了她对封建教育的抵制以及 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春香的形象,机智、勇 敢、泼辣、活泼,和杜丽娘端庄、含蓄、矜 持的形象相丹亭· 游园》
《牡丹亭还魂记》插图,万历丁已四十五年(1617年),七峰草堂版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
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主题:剧本通过 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 不渝的爱情,歌颂了 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 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 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 粉碎宋明理枷锁,追 求个性解放、向往理 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游倦的丽娘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一个 英俊的少年男子柳梦梅相遇,两人互相爱 悦,许多花仙齐来作媒„„但好景不长, 母亲将丽娘唤醒后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她 以后少去游园。丽娘虽然应允,但心中仍 在追恋梦境,并对梦中所爱之人日夜思念, 怅然感伤,日久成疾,病入膏盲。 杜丽娘临终时自画肖像一幅,题曰: “他年得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死 后,家人将她葬在梅花庵。
《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
梦”,也称“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他曾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继 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 又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爱情杰作。女主角不甘做 循规蹈矩的闺阁典范,大胆披露内心欲望, 到广阔天地去寻找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这 种勇敢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在此前戏剧 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剧中曲文写得 清丽婉约,意境超妙。汤显祖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有“千秋词匠”之 誉。
《红楼梦》:“原来戏里也有好文章”。 周恩来评价昆曲《牡丹亭》是空谷幽兰。 黄裳:“‘四梦’所提供崭新的命意、构 思与清词丽句,在当时的剧坛上确是无 比的。 „„像‘梦回莺啭’、‘袅睛 丝’、‘姹紫嫣红’„„等一连串美丽 的诗篇,在广大读者观众心目中已经深 深扎下了根。正是‘词藻警人,馀香满 口’。
闺塾
选出字音、字形有误的项并改正:
(1)A咂(zā)瓶花 B雎鸠(jūjiū) C窈窕(yáotiǎo) D诨(hùn) (2)A君子好求(hào) B 葩(pā) C屦(jù) D女郎行(háng) (3)A盥(guàn)漱(shù)栉(zhì)笄(yán) B笺(jiān) C觞(shāng) D嫄(yuān)
《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
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它通过 杜丽娘为情而死的,情节,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 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同时
又通过她为情而生的情节,表达了广大青年要求
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正因如此,它问世以后,在青年中,尤其是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