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晕处理到单层涂覆
薄膜的电晕处理简介

电晕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
在电晕处理过程中,带电粒子与 薄膜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使表面
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交联反应
某些聚合物在电晕处理过程中发生 交联反应,增加分子间结合力,提 高薄膜的物理性能。
表面涂层形成
在电晕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 层薄薄的涂层,这层涂层具有较高 的表面能,有助于改善薄膜的印刷 和粘合性能。
电晕处理效果的测试标准
国际标准
如ASTM D2574、ISO 28360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电晕处理的测试
方法和要求。
行业标准
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制定适用 于特定材料的电晕处理测试标准。
企业标准
各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特性和质量 要求,制定相应的电晕处理测试
标准。
电晕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分析
时间稳定性
分析电晕处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估其持久性。
薄膜的电晕处理简介
目录
CONTENTS
• 电晕处理定义 • 电晕处理原理 • 电晕处理设备与工艺 • 电晕处理的效果与测试 • 电晕处理的优缺点 • 电晕处理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电晕处理定义
什么是电晕处理
在电晕处理过程中,高电压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大 量的正负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薄膜表面加 速,撞击薄膜表面,使表面分子受到足够的能量而脱 离表面,形成离子化的气体分子。
电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分子可以在薄 膜表面形成化学键或交联结构,从而提高 薄膜的抗老化性能和耐摩擦性能。
电晕处理的应用领域
包装行业
用于提高包装薄膜的印刷效果 、贴合强度和抗老化性能。
建材行业
用于提高建筑膜的抗老化性能 、自清洁性能和贴合强度。
纺织行业
用于改善织物的抗皱性能、防 水性能和染色效果。
电晕处理工艺

电晕处理工艺电晕是一种在高电压下,电气设备中产生的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会造成电气设备的损坏,甚至引发火灾事故,因此对于电晕的处理十分重要。
电晕处理工艺是指针对电气设备中的电晕现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工艺来预防和解决电晕问题。
电晕处理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或降低电晕放电现象,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电晕处理工艺。
1. 绝缘材料的选择和改进绝缘材料是电晕处理的重要方面。
选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电晕放电的发生。
在电晕处理中,需要考虑绝缘材料的介电强度、电气弧击穿强度、机械强度等指标。
同时,通过改进绝缘材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绝缘材料的性能,减少电晕放电的风险。
2. 电场优化设计电晕放电与电场强度密切相关。
通过优化电场设计,可以减少电晕放电的发生。
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适的电极形状和间隙结构,以及合理的电极材料,来改善电场分布,降低电晕放电的风险。
3. 表面处理技术电晕放电往往发生在电气设备表面。
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改善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减少电晕放电的可能性。
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涂层、喷涂、镀层等。
这些技术可以增加电气设备表面的绝缘强度,提高电晕放电的抑制能力。
4. 温升控制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温升过高会导致电晕放电的发生。
因此,在电晕处理中,需要控制电气设备的温升,防止电晕现象的发生。
可以采取降低电气设备的负载、增加散热装置、改善通风条件等措施,有效控制电气设备的温升,减少电晕放电的风险。
5. 检测和监测电晕处理不仅包括预防和解决电晕问题,还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
通过检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电晕现象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常用的检测和监测方法包括红外热像仪、电晕检测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的状态,确保电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电晕处理工艺是提高电气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选择绝缘材料、优化电场设计、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控制温升以及进行检测和监测,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电晕现象。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2
工艺路线形式
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这是 最常见的一种处理形式。由于在高聚物分子还没有完成结晶的情况下就 进行处理,因此,处理效果强,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 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处理。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 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 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 析出的添加剂大量附在薄膜表面,处理质量就会变差。选用这种形式还 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处理装置设置在 印刷(或涂布、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 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它适用于第一次处理质 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3.3 处理电压 施加于处理装置上的电压升高,处 理效果增强,但不成比例,当处理电压升高到一定值后, 基本上不再变化。处理电压主要根据制品的厚度来确定, 制品越厚,处理电压越高。通常用于薄膜的处理电压控 制在5,000~15,000伏。 输入电晕处理机的交流 电源必须稳定,否则,会使输出的高频电压波动,从而 造成薄膜处理效果时好时差。对使用电源波动较大的厂 家,建议采用交流电力稳压器,确保电压的稳定。
3.2
电极间隙
它是指两电极间的空间距离,即放电头到地电极边缘的空间距离。 它对处理程度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间隙增大,电晕处理范围变 宽,薄膜在电晕处理相对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改善处理效果;但 另一方面使能量分散到更大的空间,处理强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 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只有在适当的电极间隙下,处理强度才会最大。 通常电极间隙控制在1mm~2mm为宜。另外,将单头电极改为多 头(如6头)电极,在同样的处理条件下,也可提高处理程度。在 开机前,要仔细校准电极间隙,使其均匀一致,否则会因处理强度 不同而出现薄膜临界表面张力一边大,一边小。 电极的刀口应平直,不应有缺口,否则会在缺口处的处理强度 不均,薄膜上出现临界表面张力低的纵向线条。使用一段时间后, 电极的刀口上会产生一层氧化物,影响处理质量,这时可用砂布打 掉。
电晕处理工艺

电晕处理工艺一、工艺路线形式电晕处理的工艺路线大体上有3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热膜处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的特点,处理质量好,但一般只适用于当即进行再加工(如印刷、涂布或复合)的薄膜的处理。
处理装置设置在薄膜冷却定型段后面、卷取装置之前。
第二种形式是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即通常所说的冷膜处理。
这种形式的处理质量还与薄膜的经历有关。
若薄膜生产后存放时间长,析出的添加剂附在薄膜表面增多,处理质量就会变差。
选用这种形式还应注意电火花是否会对所使用的溶剂产生着火的可能。
处理装置设置在印刷(涂布或复合)装置之前。
第三种形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组合,即先在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处理,然后在薄膜的再加工线上进行第二次处理。
它适用第一次处理质量差,或第一次处理后存放时间已长,处理效果已消退许多的薄膜。
二、生产操作电晕处理的操作非常简单,操作过程大体如下:(1)根据薄膜规格调整好处理装置的宽度(有的设备不用调)。
(2)按规定走向,穿好薄膜。
单面处理只需穿过一对电极;双面处理需要穿过两对电极。
需要指出的是,印刷面或涂布面、复合面必须是电晕处理面(即朝放电头那面),若是两次电晕处理,第二次的处理面应是第一次的处理面。
(3)待薄膜运行后,开启电晕处理机电源。
(4)调节电位器,对处理装置施加适宜的功率,使处理程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5)卷取后,作好记录。
若是单面处理,还应将处理面作好标记。
(6)停止生产时,应先关电晕处理机电源。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两点:(1)必须在电晕处理机电源关掉的情况下,才能穿薄膜,否则,处理装置上的高压电会灼死人!(2)必须在薄膜运行状态下,才能启用电晕处理机电源,否则,电火花老打在一处,会损坏绝缘层或使薄膜有着火的危险。
三、工艺控制要点1、处理程度。
薄膜的处理程度将直接影响后加工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若处理程度不够,薄膜的润湿性没有明显改善,会出现油墨的附着性差,胶粘带的粘着性差,复合薄膜剥离力小等毛病。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电晕处理是一种利用电晕放电进行表面处理的技术,常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
它是通过在两极之间加高电压,使空气局部电离形成电晕放电,将高能量的电子和离子束轰击到材料表面,改变其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基于离子轰击和化学反应两个方面。
首先,在电压升高时,电场强度越来越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会使空气中的离子和电子发生电离。
这些离子和电子加速运动并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产生大量的活性离子,如氧离子、氮离子等。
这些活性离子具有高能量,可以被引导到材料表面,通过离子轰击作用改变其表面形貌和性质。
然后,电晕放电还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聚合等。
这些反应也会对材料表面产生影响,例如产生致密的氧化层、形成分子链聚合等。
这些化学反应大大拓展了电晕处理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粘附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等。
此外,电晕处理还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能量状态,提高其润湿性,使其更易于涂覆、印刷等后续加工操作。
电晕处理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确定合适的处理参数、控制处理时间等。
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电晕放电的效果和影响范围。
通常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金属电极,如铝、不锈钢等。
其次,处理参数的确定非常重要,如电压、频率、间距等。
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处理目的需要控制不同的参数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最后,处理时间也需要控制,过长或过短的处理时间都会影响效果。
电晕处理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电子领域,它可以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导电性能,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在汽车制造中,电晕处理可以增加汽车车窗玻璃的润湿性,提高雨刷的清洁效果。
在生物医药领域,电晕处理可以用于改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人工关节等器械的耐磨性能。
总之,电晕处理是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和化学反应的表面处理技术,可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加工后续操作等。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薄膜电晕放电表面处理

薄膜电晕放电表面处理薄膜电晕放电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纺织、医疗、航空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薄膜电晕放电的原理、表面处理效果、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薄膜电晕放电的原理薄膜电晕放电是通过高电压作用下,电极与介质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从而改变表面性质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当电极施加高电压时,电场强度超过介质的击穿电场强度,电极与介质之间形成放电通道,电子加速离开电极表面,撞击到介质表面,产生氧化、还原、聚合、裂解等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表面性质。
二、薄膜电晕放电的表面处理效果薄膜电晕放电可以实现表面的去污、增加粗糙度、提高润湿性、增强粘接性等效果。
通过电晕放电处理,可以使表面的污染物、油脂等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去污的目的;同时,电晕放电还能增加表面的粗糙度,提高表面的机械附着力和润湿性,使涂层或粘合剂更好地附着在表面上。
三、薄膜电晕放电的应用领域1. 电子行业:薄膜电晕放电可以用于电子元器件表面的清洁和活化处理,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光电行业:薄膜电晕放电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处理,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换效率。
3. 纺织行业:薄膜电晕放电可以用于纺织品的防静电处理,提高纺织品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4. 医疗行业:薄膜电晕放电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表面杀菌和消毒,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5. 航空行业:薄膜电晕放电可以用于航空器表面的涂层附着和粘接处理,提高航空器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四、薄膜电晕放电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薄膜电晕放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薄膜电晕放电技术可能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高效能源利用:通过薄膜电晕放电技术,可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保护:薄膜电晕放电技术可以用于有机废气的净化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新材料研发:薄膜电晕放电技术可以用于新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功能化处理,拓宽新材料的应用领域。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电晕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维护方法,它主要用于处理高压设备表面产生的电晕现象。
电晕是指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场离子化而产生的放电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电晕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电晕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变电场分布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通过改变电场分布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
在高压设备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往往是电晕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小电场不均匀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增加设备表面的放电电极数量,改变电极的形状和布局,调整电极之间的距离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场分布,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如何通过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空气介质的性质对电晕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空气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电晕现象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在设备表面涂覆一层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或者在设备周围环境中加入一些介电常数较大的气体,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从而减小电晕现象对设备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晕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通过改变电场分布和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和影响。
通过合理地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有效地处理高压设备表面的电晕现象,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电晕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电晕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掌握其处理原理对于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晕处理原理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进行电晕处理工作。
表面电晕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表面电晕处理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表面电晕处理(Surface corona treatment)是一种应用高电压放电在物体表面产生等离子体,以提高物体表面活性、改善物体表面能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
该处理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带电气体层,并在气体层与物体表面之间产生放电并产生电晕,从而改变物体表面的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
表面电晕处理的原理可以概括如下:1.在外加高电压作用下,电极产生强电场。
2.在电场作用下,气体分子电离成为带电粒子(离子)。
3.带电粒子通过与电极表面碰撞或与其它带电粒子碰撞,将电荷传递给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带电气体层(等离子体层)。
4.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飞行到物体表面,撞击物体表面并传递电荷。
5.表面电晕放电:当带电粒子在靠近物体表面的过程中速度减小至零时,其能量将通过碰撞转化为能够使物体表面局部断裂的焦耳热,从而使物体表面达到可溶性或可黏性改性目的。
2. 应用表面电晕处理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2.1 塑料材料的处理表面电晕处理可以提高塑料材料的表面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涂覆或粘接其它材料。
对于塑料薄膜的电晕处理,可以使其表面活性增加,提高墨水、涂料、胶水等的附着性和传递性。
此外,电晕处理还能改善塑料材料表面的润湿性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接收涂层材料,并提高塑料制品的质量。
2.2 包装材料的处理在食品、药品等行业中,包装材料的表面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表面电晕处理可以提高包装材料的表面能,改善其附着性和印刷品的质量。
通过电晕处理,可使包装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湿润性和附着力,从而提高包装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2.3 纸张的表面处理电晕处理可以增强纸张表面的墨水吸收性能,提高印刷效果和纸张使用性能。
对于一些特殊纸张的制造,尤其是针对油墨印刷而言,通过电晕处理可以使纸张表面更容易吸收墨水,提高印刷效果和质量。
2.4 汽车零部件的表面处理在汽车制造和汽车配件制造中,表面电晕处理被广泛应用。
通过电晕处理,汽车零部件的表面能够得到改善,增加其附着力和耐腐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电晕处理到单层涂覆
电晕技术是广泛应用于塑料、纸和金属箔表面处理,以提高表面对油墨、油漆、粘合剂和涂料粘附性的一种重要技术。
电晕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可控性强、易操作且可靠性高而获得广泛应用。
从SOFTAL 公司首创的多刀电极设备开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晕处理设备的效率和功能性逐步提高,与高产量加工和挤出设备技术保持着同步发展。
聚合物表面经电晕适当处理后,可改变其浸润性和附着性,而聚合物基体的性能则不会受到影响。
典型的处理设备由一个高压电极和一个反相接地电极构成。
反相电极一般为一个辊子,同时对被处理物起导向作用。
在所施加的电压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压后,电极间就会放电,生成常压等离子体。
高压电极和/或反相电极上的绝缘涂层可保持平稳、均匀放电,避免转变成高温电弧。
电晕放电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非常复杂,主要是等离子体在气相中和聚合物表面上诱导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使氢氧化物、酮、醚、碳酸及酯等化学基团以化学键结合在聚合物表面上。
这些基团有极性,从而提高了表面能,最终改善了表面对印刷油墨、油漆、粘合剂及各种其他涂料等的粘合性能。
电晕处理系统
最近,SOFTAL 推出了专为窄幅印刷开发的新CLN 站。
这一处理系统是方便的即插即用型,包括处理站本身,操作触摸屏,易使用的发电机及废气排放系统。
该处理站是在经过长期使用检验的CLE 系列的基础上开发的,CLE 系列现已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和优化。
牢固的结构及所用的防腐材料,使产品经久耐用,并由于采用了
新的模块结构,维护时更加方便。
其紧凑的悬臂结构使其易于安
装或改装到生产设备中。
用于吹塑薄膜生产线的新型CMB 处理
站及用于超宽幅面处理的著名CR 站是针对吹膜工业开发的电晕
处理设备。
它们基于模块结构概念,并针对应用场合进行了多种
优化。
所有SOFTAL 电晕处理机
都由最新技术发电机供电。
7000系列是新一代的电晕
发电机,其硬件和软件都是创新的产品。
7000系列的输出功率
为1 kW 到4kW 。
6000系列单个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6 kW 到
50 kW 。
通过集成多个发电机可获得大功率。
所有6000和7000
系列发电机都具有SOFTAL 产品的著名配置,如CCP 自动速度
和宽度依赖功率控制,跳动处理用SCT ,超低功率下均匀电晕处
理用DCR 及PROFI 总线和CAN 总线接口。
可靠性是关键
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始终可靠工作是实现经济生产的关键。
尽管现代一般的机电技术已可应对苛刻的 Softal 首创的多刀电极
取向生产线电晕处理站
环境条件,但潮湿环境对电晕处理系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能会导致意外的高成本停产事故。
长期以来,在潮湿环境中可以可靠地工作是SOFTAL 设备的一个重要优点。
取得这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在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整合,现在已成为大多数SOFTAL 设备的标准配置。
SOFTAL 针对潮湿环境的解决方案对于新系统和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都有可选的配置,从而可完善地改造设备使其适应环境的要求。
对于潮湿环境可选的配置有SCS ,CSF ,HAS 和 HHV 。
SCS 是大多数SOFTAL 电晕发电机的一个标准配置。
结合在电晕电极中使用的特种陶瓷,SCS 构成了SOFTAL 在潮湿环境中可靠工作的基础。
即使在高压部件上有冷凝水的情况下SCS 也能保证容易可靠地起动电晕处理过程。
尤其是在温度和压力由外侧向内侧下降的环境中,CSF 可以避免在设备关闭时电晕电极内回流湿空气冷凝。
视操作状态,CSF 自动控制排气系统内的制动板及排风扇。
在非常潮湿的环境中,及电晕设备长时间关机后,起动过程中,静止冷电晕电极上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
HAS 通过在起动前将电极温度升高到工作温度来有效地消除冷凝。
HHV 可保证即使在非常困难的生产条件下,电极内带高压的部件处于足够高的工作温度,从而可靠避免产生冷凝水。
与针对潮湿环境的解决方案类似,SOFTAL 为表面处理领域的所
有需求提供一流的技术,从大幅降低电晕电极污染,到快速维护
策略,从非标准材料处理,到特殊工程设计和将设备优化组合到
生产线和工艺流程中。
板材和泡沫的电晕处理
聚合物板材和泡沫的处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
由于这些产品
形状特殊,尤其是通常厚度较大,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电晕处理
设备无法使用。
最近,SOFTAL 已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常压等离子
体源,适用于以前电晕处理设备无法处理的多种材料和多种结构。
系统结构紧凑,所以易于装入现有生产线中,可直接按比例放大应用于较大的处理宽度,从而使用户可以买得起。
与等离子体喷射系统相比,这些等离子体源效率极高,一般在仅为10 W/cm ²的低功率密度下工作。
处理几米的大宽度不仅在技术上可能,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除易适应新结构外,这种新型等离子源的一个主要用途是处理厚泡沫。
对于开孔泡沫,不会产生优先放电通道,对于闭孔泡沫,则不会产生针孔。
而且,设备功率要求小,可用于处理对温度敏感的泡沫。
另外,新系统特别适用于蜂窝结构和增强材料。
单层涂覆
在印刷加工业许多场合需要
使用增粘底涂料。
Softal 和Air
Liquide 联合开发了Aldyne ™,
这是一种替代传统液体底涂
料的高成本效益、环保、常压
等离子体工艺技术。
与等离子
加工气体为环境空气的电晕
处理不同,Aldyne ™工艺采用
成份稳定并良好控制的气体。
这样就可以控制等离子体内
和聚合物表面发生的化学反
应。
处理板和泡沫的等离子源
传统液体底涂料和Aldyne ™单层涂覆的成本对比(2 m 宽,200 m/min )
所得到的功能化覆层仅为单层分子厚,一般为0.3 - 0.4 nm。
由
于Aldyne™工艺中不用任何液体或固体物质,所以不会积累残余
物,从而去除了高成本的清洁过程。
而且,在Aldyne™工艺中,
不需要干燥步骤,也就不存在与脱除有机溶剂相关的问题。
可以
按加工工艺来调节分子涂层。
例如,酰氨、酰亚胺基和氨基可赋
予材料对水性、溶剂类和UV干燥类油墨、油漆及粘合剂良好的
粘附性能。
Aldyne™是一种在线技术,很容易并入现有生产线中。
其主要部件有特殊设计的等离子体源(其可以在ppm水平上控
制等离子体气体),一个气体输送系统和一个完整的全自动工艺
Aldyne™系统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