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处理和原理
电晕处理和原理范文

电晕处理和原理范文
一、电晕处理介绍
电晕处理是利用电晕信号通过绝缘涂料或添加的等离子体对金属表面
进行处理,使表面产生厚实的均匀硅酸盐膜层来防止腐蚀,又叫电镀,它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式。
电晕处理可以实现出色的表面处理
效果,具有表面光亮、抗腐蚀性好、无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行业等领域。
二、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也叫做“电迁移”。
当电解质被给予高压电势时,它会分解离子,形成电流,使用高电压可以
将极性离子迁移到金属表面,它会进入金属中,使金属表面产生厚实的均
匀硅酸盐膜层,使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抗腐蚀性。
电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定的电压来改变表面电荷状态,使离子结
合在表面的水分子中形成一种氧化物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层,使表面
受到保护,具有抗腐蚀性,使表面更新鲜,光滑,耐磨,抗污染,减少易
污染气体和液体侵蚀现象。
三、电晕处理过程
电晕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件:准备理的材料,并清除表面污物,除尘,用蒸汽喷洗,
冷却后,进行有关物理或化学处理。
电晕机原理

电晕机原理
电晕机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它利用电场的作用原理来对气体进行处理。
电
晕机的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然后通过电场力的作用来使气体分子运动,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处理。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电晕机的原理。
首先,电晕机由电极和电场发生器组成。
电场发生器产生高压电场,电极则是
用来产生电晕放电的地方。
当电场发生器施加高压电场时,电极附近的气体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电离。
电离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这些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向电极移动。
其次,电晕放电会使气体分子发生电离。
在电极附近,电场强度较大,会使气
体分子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
这些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向电极移动。
在移动的过程中,气体分子会与离子发生碰撞,从而使气体分子的动能增加,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电晕放电。
最后,电晕机的原理是利用电场力对气体进行处理。
在电晕放电的过程中,气
体分子的动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处理。
电晕机可以用来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烟雾等微粒,也可以用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此外,电晕机还可以用来对气体进行臭氧处理,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总之,电晕机利用电场的作用原理来对气体进行处理,其原理是通过电场力使
气体分子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然后利用电场力使气体分子运动,从而实现对气体的处理。
电晕机在空气净化、臭氧处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气设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电晕机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利用电场力和离子风力对流动空气中的微粒进行清除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电压电场作用下的电离过程产生的离子风力和电场力来收集和去除空气中的微粒。
电晕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产生电离区:通过加高电压和减小电极间距,使得电场强度超过气体击穿电压,从而在电极之间产生电离区。
电离区中的高电场强度会将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电子。
2. 产生离子风力: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正离子向阴极移动,电子向阳极移动。
由于正离子的质量较大,迁移速度较慢,而电子的质量较小,迁移速度较快。
这样,正离子会在迁移过程中碰撞空气分子,将动量传递给空气分子并产生离子风力。
3. 产生电场力:电场力是指由电场对带电粒子施加的力。
因为空气中带有离子,这些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产生运动。
电场力会将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附近。
4. 收集微粒:在电场力和离子风力的作用下,微粒在空气中发生沉积或聚集,最终落在阳极或阴极上。
这样,空气中的微粒就会被收集并去除。
总的来说,电晕处理利用高电压电场产生的电离区和由此产生
的离子风力和电场力,对空气中的微粒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除尘和除味等领域。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电晕(Corona)处理器是一种常用于空气净化设备中的离子发生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产生电晕放电现象,将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转化为带有电荷的离子,进而对有害物质进行去除。
1.电源:电源提供了所需的电能,通常为交流电源。
在交流电经过电源的处理后,会被转换为所需的电压和频率。
2.电线:电线将电流从电源输送到电晕极,通常经过一定的处理来降低电流的压降和电磁干扰。
3.电晕极:电晕极是电晕处理器的关键部件,通常由一个细长的金属针构成。
电晕极周围通常有一个较高电压的金属环,称为电晕环。
当高电压施加在电晕极和电晕环之间时,会产生一个强电场。
4.电晕发生:当电晕处理器接通电源后,电晕极会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可将空气中的氧分子(O2)击穿,使其中的氧分子电离成氧离子(O2+)。
电离的过程可以表达为:O2+电场能量→O2++2e-5.离子形成: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氧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氧分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成更多的氧离子,形成离子群。
离子群的形成可以表达为:O2++O2→O2++O2+6.离子收集:离子群会随着空气流动进入到离子收集器中,离子收集器通常由带有电荷的金属片或网构成。
这些带有电荷的收集器会吸引和收集离子,使其在设备内部停留一段时间。
7.离子反应:收集到的离子会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
其中,正极性的离子会与负极性的有害物质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会通过重力来沉积在设备内部。
8.净化释放:经过离子反应后,设备会释放洁净的空气。
离子发生器持续工作,不断产生新的离子群并吸附和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总结起来,电晕处理器通过电晕放电原理将氧气分子电离成氧离子,利用离子的化学反应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群被收集器吸附,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后释放洁净的空气。
电晕处理器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除味、杀菌等领域,提供清洁的室内环境。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离子化,并使其带电,然后通过电场力的作用将其收集下来,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具体的处理原理如下:
1. 构建高压电场:通过高压电源和电极构建一个高压电场,在电场中产生很高的电势差,通常电压可达数千伏至数十万伏。
2. 离子化:在高压电场中,电场强度足够大时,空气中的分子和颗粒物会受到电场的影响而发生电离,形成正负离子。
负离子通常是氧气分子失去电子而形成的。
这些离子带有电荷,可以被电场力所控制。
3. 空气净化: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会受到电场力的驱使,向空气中的颗粒物和尘埃靠近。
当离子与颗粒物碰撞时,会带电的离子将电荷转移给颗粒物,并将其带电。
带电的颗粒物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向电极靠近,最终被收集到靠近电极的收集板或集尘器上。
4. 收集和清洁:收集板或集尘器上积累的带电颗粒物可以定期清洗或更换,以保持电晕净化器的正常工作。
电晕处理原理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去除颗粒物和尘埃,并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噪音。
然而,电晕处理对于有害气体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需要配合其他技术来实现全面净化。
此外,电晕处
理还存在着产生臭氧和电磁辐射等问题,需要合理设计和控制,以确保净化效果和安全性。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电晕处理是一种利用电晕放电进行表面处理的技术,常用于提高材料表面的润湿性、附着力、耐腐蚀性等性能。
它是通过在两极之间加高电压,使空气局部电离形成电晕放电,将高能量的电子和离子束轰击到材料表面,改变其表面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过程。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基于离子轰击和化学反应两个方面。
首先,在电压升高时,电场强度越来越大,达到一定阈值后,会使空气中的离子和电子发生电离。
这些离子和电子加速运动并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产生大量的活性离子,如氧离子、氮离子等。
这些活性离子具有高能量,可以被引导到材料表面,通过离子轰击作用改变其表面形貌和性质。
然后,电晕放电还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聚合等。
这些反应也会对材料表面产生影响,例如产生致密的氧化层、形成分子链聚合等。
这些化学反应大大拓展了电晕处理的应用范围,可以用于改善材料的粘附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磨损性能等。
此外,电晕处理还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能量状态,提高其润湿性,使其更易于涂覆、印刷等后续加工操作。
电晕处理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电极材料、确定合适的处理参数、控制处理时间等。
首先,电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电晕放电的效果和影响范围。
通常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金属电极,如铝、不锈钢等。
其次,处理参数的确定非常重要,如电压、频率、间距等。
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处理目的需要控制不同的参数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最后,处理时间也需要控制,过长或过短的处理时间都会影响效果。
电晕处理技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电子领域,它可以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导电性能,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在汽车制造中,电晕处理可以增加汽车车窗玻璃的润湿性,提高雨刷的清洁效果。
在生物医药领域,电晕处理可以用于改善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提高人工关节等器械的耐磨性能。
总之,电晕处理是一种基于电晕放电和化学反应的表面处理技术,可用于改善材料表面性能、加工后续操作等。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电晕处理原理及工艺技术
一、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是指在塑料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轻微的电晕。
它利用高压气体发生器(如电棒)或高压气体喷嘴,在塑料表面形成静电场,从而产生薄膜垂直于表面的轻微电晕表面。
它原理通常被认为是电压下降,从而使塑料材料表面电荷高度放电,从而产生电晕的表面形式。
电晕处理的主要作用有显著改善塑料产品表面的传导性能,增强表面抗疲劳性能,增强热熔性能,改善塑料产品的粘附性,改善细节处理的表面外观,以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二、电晕处理工艺技术
1、清洁
需要清洁处理的表面应先使用乙醇或其他溶剂将污垢洗去,以除去外部杂质,减少电晕的影响。
然后可以通过洗涤,用水洗涤,清洁碱洗涤,溶剂洗涤,电解洗涤等方法来进行清洁处理。
2、渗氧处理
渗氧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表面绝缘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表面抗疲劳性能。
一般采用氧化,氧离子辐照,氧化电解等方法进行渗氧处理。
3、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通常采用低温(一般为25—50℃)高压(0.5—4Mpa)静电场,在塑料表面形成电晕。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电晕处理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维护方法,它主要用于处理高压设备表面产生的电晕现象。
电晕是指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空气分子被电场离子化而产生的放电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设备的工作性能,还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电晕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电晕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变电场分布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通过改变电场分布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
在高压设备表面,电场分布不均匀往往是电晕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小电场不均匀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增加设备表面的放电电极数量,改变电极的形状和布局,调整电极之间的距离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场分布,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来看如何通过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空气介质的性质对电晕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空气介质的介电常数越大,电晕现象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在设备表面涂覆一层介电常数较大的材料,或者在设备周围环境中加入一些介电常数较大的气体,来减弱电晕现象的影响。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从而减小电晕现象对设备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晕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通过改变电场分布和改变空气介质的性质来减小电晕现象的发生和影响。
通过合理地应用这些原理,可以有效地处理高压设备表面的电晕现象,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和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电晕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电晕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电气设备维护工作,掌握其处理原理对于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介绍的电晕处理原理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些原理进行电晕处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晕处理于BOPP薄膜加工上的应用下面是电晕原理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重点讨论了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有电极类型、薄膜温度、生产线速度、电极排风量、表面材料和表面材料等几方面。
另外就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与电晕处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BOPP薄膜;电晕处理;测试;控制;薄膜性能BOPP在应用于食品、挂历、画册、胶粘带等时,往往需要进行印刷、涂层、粘合等操作,由于聚丙烯材料本身的表面张力值相对偏低,仅为31达因,而在应用于上述几方面时,一般要求薄膜单面表面张力强度在38达因以上,因此,在生产BOPP时往往需要对薄膜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表面张力,改善聚合物的粘接性和润湿性,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式有两种:一为电晕处理;另一为火焰处理。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高压存在的两电极间,高压使电极间的空气发生电离,使电极间产生电子流,在薄膜表面形成氧化极化基,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便于印刷油墨吸附;火焰处理是用特指的喷灯,燃烧一定组成和配比的煤气和空气,形成温度高达2100~2800℃的氧化火焰,来达到在瞬间改变薄膜表面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火焰的温度、火焰与薄膜之间的距离和处理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应用上,由于电晕处理简便易行,处理效果好,因此在BOPP的设备生产厂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方式。
以下是对电晕处理在BOPP加工上的测试、控制以及对薄膜性能的影响等几方面进探讨。
1.1 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测定通常用于BOPP薄膜的表面张力的测试办法是涂液法,其原理是利用甲酰胺和乙二醇乙酯两种液体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得到一系列不同达因值的测试液(见表一),操作时,将测试液涂拭在薄膜表面上,于2秒钟液面破裂的测试液所对应的达因值即表示薄膜电晕处理强度。
作为三层共挤的烟膜,其表层主要成份是具有自粘合的聚丙烯共聚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BOPP热封材料主要有聚丙烯无规二元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如SOWAY KS413、Montel PLZ697、CHISSO XF7511等,无规三元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如Solvay KS309、Sumitomo SP89 E-1、Montel EP3C39F以及混合物(三元共聚物与丁烯的混合物)如Schulman IS2739 ,这三种热封材料各具特点,它们对烟膜的热封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表1 表面张力的测试液的配制2.BOPP薄膜电晕处理强度的影响因素电晕处理器由电极、高电位器及硅橡胶辊组成,当电压通过1~2MM的空气间隙时,就会产生连续放电,另外为了排除所产生的臭氧及降温,用抽风风机把电晕处理器附近的空气往外排走以及在硅橡胶辊内部利用工艺水冷散热。
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2.1电极类型电晕处理的效果与电极的设计有较大关系。
设备上采用单电极或双电极方式在处理效果上有一定的差别,双电极比较于单电极有几方面优点:1》能产生更高处理值,耗能更低; 2》能减少储存时,表面张力的下降;3》减少薄膜在电晕处理过程中的受热;4》减少表面感应的静电。
2.2薄膜温度BOPP是挤出厚片经激冷后,再经纵、横二个方向拉伸后所制得的薄膜,在进入牵引单元后,通过冷却、切边、测厚、预热等工序,然后再进行电晕处理。
这时薄膜的温度对电晕处理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薄膜温度则主要由预热辊的设定温度进行控制,下表为采用单电极生产20微米印刷膜,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热辊的设定温度与电晕处理的达因值的对应关系。
表2 单电极生产20微米印刷膜时预热辊的设定温度与电晕处理强度的关系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随着薄膜的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也同时升高。
通过预热辊的设定温度来调整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是在工艺控制中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
2.3生产线速度生产线速度是影响电晕处理效果另一重要因素。
BOPP薄膜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高压电极间隙,而使表面达因值得以提高,于高压电极间隙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薄膜的电晕处理效果。
以28微米粘胶带基膜的生产为例,随着线速度的不同,要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电极电压的调整见表三。
由图2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热封范围内,薄膜的热封强度随着热封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使用需要来控制热封层厚度,一般情况下22u标准烟膜的热封层厚度为0.8 ~ 1.2u ,对包装速度较慢的条包烟膜,由于使用时热封时间稍长,可适当调薄热封层厚度。
表3 生产线速度与电极电压(双极)对应关系由此可见,电晕处理的电极电压要随着生产线速度的变化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随着生产线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2.4电极排风量在电晕处理过程中,随着空气离子化,会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有电子、氧离子、臭氧等,等离子体会渗透薄膜,破坏其它化学键,激发自由游离基,与氧气离子起作用成氧化极化基,这些基团会对薄膜的表面润湿特性产生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等离子体在薄膜表面的浓度会直接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一般而言,电极排风阀门的开启度越大,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会越小;反之,电极排风阀门的开启度越小,薄膜的表面处理达因值会越大。
2.5 表面材料BOPP的生产会涉及到不同的材料及添加母料。
从用途上区分,BOPP可分作热封型和非热封型两大类,在表层的基本材料中分别是到共聚物及均聚物,由于两者材料本身的差异,在经受同样的电晕处理后,两者表面张力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对于共聚物,如目前国内外常用的SOLVAY KS413、MONTEL PLZ679、BASEAL EP5C37等,离子体渗透进薄膜的表面效能比均聚物更大,所以热封型薄膜会更加容易达到更高的处理强度。
此外,在热封型薄膜的配方设计上,通常为了适应包装机器的要求,需要使用爽滑剂来改善薄膜的摩擦性能,在选择爽滑剂时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硅酮类爽滑剂,这是由于硅酮的表面张力比较低,在常温下约为12达因,与PP的31达因有较大的差距,使用硅酮类爽滑剂会大幅降低BOPP的表面张力值。
抗静电剂对BOPP薄膜电晕处理效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BOPP薄膜的生产中,抗静电剂大多数添加在芯层,由于抗静电剂的具有迁移性,渗透出表面的抗静电剂会影响薄膜的表面电晕处理特性,处理强度值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6表面材料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处理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是逐步下降,最后渐渐保持稳定。
电晕处理的消减幅度与贮存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消减幅度越快。
3.电晕处理对薄膜物理特性的影响电晕处理除了可以改变薄膜的表面达因值外,还会对薄膜的其他物理性能产生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3.1摩擦系数由于电晕处理的原理是薄膜经过有两高压电极产生电子流,使薄膜表面产生极性,而薄膜处理面与非薄膜处理面相比,位于薄膜芯层的添加剂(包括抗静电剂及爽滑剂)更加容易通过薄膜处理面渗出。
以ABA类型薄膜即内、外两面配方结构相同的薄膜为例,未经电晕处理的薄膜内、外两面的摩擦系数是一致的,但是在经过电晕处理后,薄膜处理面的摩擦系数值比非处理面的摩擦系数值低。
表四是经单面电晕处理的22微米ABA类型普通小包烟膜在生产后,处理面与非处理面的静、动摩擦系数的跟踪测试比较。
表4 单面电晕处理的22微米ABA类型普通小包烟膜的两面摩擦系数跟踪测试比较表四的数据可看出,从生产到14天,薄膜芯层的添加剂处于高速的迁移期,处理面与非处理面的静、动摩擦系数都呈快速下降趋势,14天后数值趋于稳定。
由整体上比较,处理面的摩擦系数较非处理面的摩擦系数低。
3.2收缩率由于电晕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因此薄膜的收缩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3.3热封强度在生产BOPP热封型薄膜时,表层使用的材料为乙烯-丙烯共聚物。
如在前面所提及到的,在实际生产上如需达到同样的处理强度,共聚物仅需要比较低的处理电压值。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高的电晕处理值会引发共聚物间的交联作用,导致热封型薄膜失去热封效能。
因此在实际生产热封型薄膜中,尤其是调节较高电晕处理值时,热封强度是一项必备的检测措施。
4 结论(1) 电晕处理应用于BOPP薄膜生产时,测试时基本采用涂液法。
(2) 影响电晕处理效果的主要包括有电极类型、薄膜温度、生产线速度、电极排风量、表面材料和表面材料等几方面因素。
(3) 电晕处理会影响薄膜的摩擦系数、收缩率和热封强度等方面的物理性能。
电晕处理原理1.电冲击或击穿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电子流对塑料薄膜进行强有力的冲击可以使薄膜表面起毛,变得粗糙,增加表面积。
当胶黏剂与其表面接触时,就可产生良好的浸润,胶黏剂会渗透到被拉毛了的凹沟中,靠"抛锚"作用,使薄膜牢度黏结,这是一种物理作用。
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处理后的薄膜相对于未处理的薄膜,其表面明显凹凸不平,而且很粗糙。
电冲击强度可以随着电压和电流的升高而增强。
2.增加薄膜的极性在高压电场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变成臭氧,臭氧又分解成氧气和新生态氧原子。
而新生态氧原子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对聚乙烯或聚丙烯分子中的α-碳原子进行氧化,形成羰基或羟基。
有了这种结构后,薄膜分子极性增大,表面张力提高,对胶黏剂的亲和力增加,复合膜之间的黏结牢度提高。
另外,由于产生了羰基,又会使分子链中产生新的α-碳原子,出现活泼氢。
这种活泼氢能和聚氨酯胶黏剂中的活泼性基团异氰酸根(-NCO)发生化学反应,使被黏材料和胶黏剂之间生成牢固的化学键,更增加了黏结牢度。
从红外光谱检测中发现,经过处理的聚烯烃薄膜表面在谱线上有羰基或羟基吸收峰存在,证明上述化学作用是存在的。
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电晕处理From KeyinWiki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生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性-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①特定的电极系统,②导辊上的物介质,③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
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
实践证明: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