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首先,电晕处理器接收到一个负载,如输入电缆,火花塞,信号线等,然后将负载的电流转换为带有振荡信号的信号,这个信号会被变压器变换
为反相信号,随后这个信号会被称为反相驱动信号。
接下来反相驱动信号会被发送到电容和电感中,由电容和电感联合起
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滤波器。
滤波器会把反相驱动信号变换为电晕信号,同
时也会降低反相驱动信号本身的幅度。
最后,把电晕信号发送到变压器模拟设备上,由变压器模拟设备把电
晕信号转换为恒定电压,然后将恒定电压发送到安全接地中,这样就可以
把电晕消除掉,达到消除电晕的效果。
总的来说,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反相驱动信号、滤波器、变
压器和变压器模拟设备组合在一起,使用电晕信号发送到安全接地中,最
终消除电晕。
这种设备有效地避免了高压电晕对设备和人身的危害。
电晕处理机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机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晕现象:当导电体周围的电场强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发生电离现象,产生带电粒子。
这些带电粒子会与导电体表面的颗粒或污垢产生相互作用,使其带电并形成物理吸附层。
2. 构造:电晕处理机一般由一个或多个电晕极和一个接地极组成。
电晕极通常是一个细长的导电丝或导电管,与接地极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
3. 电晕现象:当高压电源对电晕极施加高电压时,电晕极会形成一个非均匀电场。
在电极尖端或高曲率处,电场强度较大,超过气体的击穿电场强度。
这时,空气中的分子会发生电离,产生大量带正电荷的正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移动,而正离子则向空气中扩散。
4. 电晕电流:在电晕处理机中,电极尖部产生的带电粒子会与导电体表面的颗粒或污垢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带电粒子和颗粒或污垢之间产生库仑力,使颗粒或污垢带电。
带电颗粒或污垢会随电晕极的电场作用下向接地极移动。
在此过程中,带电颗粒或污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库仑力的作用会形成电晕电流。
5. 气流传输:电晕处理机通常还会设置一个气流传输系统,通过气流传输的方式将带电的颗粒或污垢从电晕极处带走。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清除导电体表面的颗粒或污垢。
综上所述,电晕处理机通过利用电晕现象和库仑力的作用,将导电体表面的颗粒或污垢带电并移除,从而实现清洁和处理的效果。
电晕处理和原理范文

电晕处理和原理范文
一、电晕处理介绍
电晕处理是利用电晕信号通过绝缘涂料或添加的等离子体对金属表面
进行处理,使表面产生厚实的均匀硅酸盐膜层来防止腐蚀,又叫电镀,它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金属表面处理方式。
电晕处理可以实现出色的表面处理
效果,具有表面光亮、抗腐蚀性好、无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行业等领域。
二、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的原理是离子交换反应,离子交换反应也叫做“电迁移”。
当电解质被给予高压电势时,它会分解离子,形成电流,使用高电压可以
将极性离子迁移到金属表面,它会进入金属中,使金属表面产生厚实的均
匀硅酸盐膜层,使表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抗腐蚀性。
电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用一定的电压来改变表面电荷状态,使离子结
合在表面的水分子中形成一种氧化物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层,使表面
受到保护,具有抗腐蚀性,使表面更新鲜,光滑,耐磨,抗污染,减少易
污染气体和液体侵蚀现象。
三、电晕处理过程
电晕处理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件:准备理的材料,并清除表面污物,除尘,用蒸汽喷洗,
冷却后,进行有关物理或化学处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引言:电晕是指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击穿电场强度时,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电离并导致放电现象。
电晕处理器是一种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利用电场技术去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一、电晕处理器的基本结构电晕处理器通常由以下组件构成:1. 高压电源:提供电晕处理器所需的高电压。
2. 电晕极:通常由金属导电材料制成,用于产生电晕放电。
3. 收集极:通常由金属网格或导电板构成,用于收集带电粒子。
4. 外壳:保护设备内部构件,并确保安全。
二、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1. 施加高电压电晕处理器通过高电压电源提供所需的高电压。
这个高电压会在电晕极上建立起一个高强度的电场。
2. 电晕放电当空气中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时,空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将发生电离并形成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会产生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
3. 有害物质的氧化与还原电晕放电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离子会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电晕放电会将空气中的二氧化氮(NO2)氧化为氮氧化物(NO)和氧气(O2),将一氧化碳(CO)氧化为二氧化碳(CO2)等。
4. 带电粒子的收集由于电晕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离子具有电荷,它们会被电场吸引并逐渐向收集极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离子会与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发生碰撞,使其带电。
带电的微小颗粒会被电场吸引并收集在收集极上。
5. 净化空气通过电晕处理器的工作,有害物质以及微小颗粒被去除,从而净化了空气。
清洁的空气通过设备的出口释放,供人们呼吸。
三、电晕处理器的优点1. 高效净化:电晕处理器可以有效去除微小颗粒和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PM2.5等。
2. 低能耗:相比其他净化设备,电晕处理器的能耗相对较低。
3. 无二次污染:电晕处理器无需使用滤网,因此避免了滤网堵塞或滤网更换时产生的二次污染。
4. 静音运行:电晕处理器的运行过程中几乎没有噪音产生,不会对人造成干扰。
结论:电晕处理器通过高电压电场产生电晕放电,利用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和自由电子与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收集带电的微小颗粒,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电晕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
它利用电场的作用,通过电离和电化学反应来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本文将对电晕处理的原理进行介绍。
一、电晕处理的基本原理电晕处理是利用电场的作用来净化空气的一种技术。
当电场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分子会发生电离现象,形成正负电荷。
正电荷会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质,而负电荷则会与有害物质发生电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通过这些过程,电晕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电晕处理的工作原理电晕处理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电离过程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1. 电离过程电离是指通过电场作用,将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转化为正负电离子的过程。
在电离过程中,电晕装置产生的高压电场使得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发生电离。
正离子和负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不同方向移动,并与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或有害物质发生作用。
2. 电化学反应过程电化学反应是指电离过程中产生的正负离子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与有害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些反应可以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或中和反应等。
三、电晕处理的应用电晕处理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
在工业废气处理中,电晕处理可以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质、有机物和气态污染物等。
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电晕处理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甲醛等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四、电晕处理的优势电晕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去除污染物电晕处理通过电场的作用,可以高效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
电离和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能够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2. 无二次污染电晕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因此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这与其他净化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3. 适用范围广电晕处理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质、有机物和气态污染物等。
同时,电晕处理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如工业废气处理、室内空气净化等。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电晕处理器(Corona Processor)是一种常用于空气净化设备中的电化学设备,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场作用在空气中产生电晕放电现象,使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引导到集电极上,并被过滤掉,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在电晕处理器的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收集极和电晕放电电极。
电晕放电电极通常是由宽大的金属板组成,面积较大,电晕放电电极两端分别有电源驱动,高压电源驱动电极,使其产生高强度的电场。
而收集极则位于电晕放电电极之间,通常是由金属网格、金属丝网或平板电极组成的。
收集极上通常有吸附剂,可以在电场作用下捕获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空气经过电晕放电电极时,会在其表面形成一个高强度电场,引起电子与氧分子的碰撞,并产生自由电子和氧离子。
自由电子和氧离子将持续地被电场牵引,直到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并电离。
经过连续的电离和再生过程,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PM2.5、甲醛、苯等)被带电,逐渐向电晕放电电极方向移动。
当带电的有害物质接近收集极时,它们会被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被彻底清除。
因此,电晕处理器能够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极大地提高了空气的质量。
但是,实际使用中电晕处理器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电晕放电电极的表面容易受到污染,影响电场作用,进而降低净化效果。
同时由于电晕放电电极产生的电场过强,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
因此,在使用电晕处理器时需要注意,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并定期检查和清洗。
除了在空气净化领域中使用,电晕处理器还可以应用于除霜、电毛刷球焊接、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晕处理器的净化效率和安全性将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原理
电晕处理是一种利用电场力和离子风力对流动空气中的微粒进行清除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电压电场作用下的电离过程产生的离子风力和电场力来收集和去除空气中的微粒。
电晕处理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产生电离区:通过加高电压和减小电极间距,使得电场强度超过气体击穿电压,从而在电极之间产生电离区。
电离区中的高电场强度会将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电子。
2. 产生离子风力: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迁移,正离子向阴极移动,电子向阳极移动。
由于正离子的质量较大,迁移速度较慢,而电子的质量较小,迁移速度较快。
这样,正离子会在迁移过程中碰撞空气分子,将动量传递给空气分子并产生离子风力。
3. 产生电场力:电场力是指由电场对带电粒子施加的力。
因为空气中带有离子,这些离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产生运动。
电场力会将离子定向移动到电极附近。
4. 收集微粒:在电场力和离子风力的作用下,微粒在空气中发生沉积或聚集,最终落在阳极或阴极上。
这样,空气中的微粒就会被收集并去除。
总的来说,电晕处理利用高电压电场产生的电离区和由此产生
的离子风力和电场力,对空气中的微粒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除尘和除味等领域。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电晕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电晕(Corona)处理器是一种常用于空气净化设备中的离子发生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产生电晕放电现象,将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转化为带有电荷的离子,进而对有害物质进行去除。
1.电源:电源提供了所需的电能,通常为交流电源。
在交流电经过电源的处理后,会被转换为所需的电压和频率。
2.电线:电线将电流从电源输送到电晕极,通常经过一定的处理来降低电流的压降和电磁干扰。
3.电晕极:电晕极是电晕处理器的关键部件,通常由一个细长的金属针构成。
电晕极周围通常有一个较高电压的金属环,称为电晕环。
当高电压施加在电晕极和电晕环之间时,会产生一个强电场。
4.电晕发生:当电晕处理器接通电源后,电晕极会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晕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可将空气中的氧分子(O2)击穿,使其中的氧分子电离成氧离子(O2+)。
电离的过程可以表达为:O2+电场能量→O2++2e-5.离子形成:通过电晕放电产生的氧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氧分子发生碰撞,使其电离成更多的氧离子,形成离子群。
离子群的形成可以表达为:O2++O2→O2++O2+6.离子收集:离子群会随着空气流动进入到离子收集器中,离子收集器通常由带有电荷的金属片或网构成。
这些带有电荷的收集器会吸引和收集离子,使其在设备内部停留一段时间。
7.离子反应:收集到的离子会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反应。
其中,正极性的离子会与负极性的有害物质结合,形成较大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会通过重力来沉积在设备内部。
8.净化释放:经过离子反应后,设备会释放洁净的空气。
离子发生器持续工作,不断产生新的离子群并吸附和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总结起来,电晕处理器通过电晕放电原理将氧气分子电离成氧离子,利用离子的化学反应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群被收集器吸附,与有害物质发生反应后释放洁净的空气。
电晕处理器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除味、杀菌等领域,提供清洁的室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
电晕处理
From KeyinWiki
电晕处理是一种电击处理,它使承印物的表面具有更高的附着性。
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率高电压在被处理的塑料表面电晕放电(高频交流电压高达5000-15000V/m2),而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使塑料表面产生游离基反应而使聚合物发牛交联.表面变粗糙并增加其对极性溶剂的润湿忆-这些离子体由电击和渗透进入被印体的表面破坏其分子结构,进而将被处理的表面分子氧化和极化,离子电击侵蚀表面,以致增加承印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电晕处理对塑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理及化学影响是复杂的,其效果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控制:①特定的电极系统,②导辊上的物介质,③特定的电极功率。
由于不同的化学结构有不同的原子键,所以对塑料电晕处理的效果也视塑料的化学结构而异。
不同的塑料需要进行不同强度的电晕处理。
实践证明:BOPP薄膜在生产后还会发生结构状态的变化,在几天内,聚合物由无定形变化成晶体形,从而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
经过电晕处理后,塑料表面层的交联结构比其内层的交联结构减少,因此其表面层的功能团有较高的移动性。
所以,在储存中,不少塑料出现电晕处理效果的衰退,添加剂由内部向表面迁移,也是使表面能下降,影响附着力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无法完全抑制。
实际上相对湿度也会影响电晕处理的效果,湿度是去极化剂,但一般来说由于影响并不严重,往往在测试误差范围之内,被忽略不计。
如果采用连机电晕处理,则更可不必考虑。
电晕处理的日的是为了改变许多承印物的表面能量,使之易于同印刷油墨、涂布材料及胶粘剂相粘结。
所有承印物在制造过程中进行一些处理之后便具有较好的粘着特性。
电晕处理属于后期处理,需要指出的是电晕处理并不是在生产承印物时所能运用的改变承印物表面能的唯一处理法。
其它处理方法包括火焰处理及涂布处理法。
具体采用哪种处理法主要取决于承印物的结构。
许多人认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变得粗糙,从而易于吸附印刷油墨及胶粘剂,但是这种看法却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得出的观察结果所否定。
目前流行的理论认
为,电晕处理使承印物表面分子结构重新排列,产生更多的极性部位,有利于附着外物。
表面能的测量单位为达因(dyne)。
所有的液体以及大多数承印物(多孔型除外)都可以测十其达因值。
为了使印刷油墨能够很好地附着在承印物表面上,承印物的达因值应该比所有油墨的达因值高出10个达因。
水性油墨的表面能高于溶剂型油墨的表面能,所以其承印物也必须具有较高的表面达因值。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回归初始状态的特性。
纸制品加工商想要达到的达因值越高,处理能量衰减得就越快。
所以用水性油墨在薄膜、金属箔及一些纸张上印刷时,应该在开机印刷前进行二次处理。
在印刷机上使用电晕处理装置(匹配得当)时,可使薄膜的处理能级加长到原来的能级(或者略高)。
前面谈到,处理能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
二次处理可以除去薄膜表面的污物,不仅有助于提高印刷油墨的粘着程度,而且还能改进视觉效果。
有鉴于此,专家们建议在使用溶剂型油墨、水性油墨或UV油墨承印薄膜、金属箔或一些纸张印刷活件时,应该对承印物表面进行二次电晕处理。
[编辑本段]
表面张力的测试
在工业性实践中,塑料表面能量(表面张力)的测定是通过测试油墨按照DIN ISO 8296或ASTM D 2578-99a宋进行的。
按DINISO 8296法,是以已知不同表面能量的油墨在拟测试的薄膜上刷上约10 0mm上的墨条,并观察其90%1~2上的墨条边在2秒钟内是否发生收缩并形成墨滴,如有,则换低一级表面能的墨再刷墨条,进行同样的观察,直至不收缩和不出现墨滴,此测试墨的表面能即相对应为该薄膜的表面能。
这种方法能准确测出基材的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并判定工作前基材表面因素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将油墨、涂层、粘度调整到工作所需。
按ASTM D 2578-99a方法是以棉絮垫蘸测试墨涂出约25mmx25mm的方块,参照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测得的是薄膜的最低表面能数值。
此种测试方法由于墨层厚薄均匀度难以掌握,其准确性不及DIN ISO 8296法,DIN ISO8296的误差大约在1 mN/m范围内,而ASTM D 2578-99a的误差大约在2mN/m。
所以在工业实践中,多采用DINISO8296法,且更简易、快速,而且使用英国舒曼牌的居多。
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均可用同一种Sofial测试墨,有30-72mN/m 21种表面能级的测试墨(每种相差2mN/m)。
达因试笔(38 mN/m)可以用作电晕处理后表面能的一种快速测试工具,但不适合作为已印好或涂布好表面的系统测试。
当测试笔在电晕处理过的表面划出一条线,如果是连续成线的,说明该材料表面能不低于38mN /m,如断断续续不连成线,说明该材料表面能不到38mN/m,处理不足或甚至未处理,不符合印刷加工要求。
表面张力、表面湿力对于准确测定印刷油墨和其他材料在表面的粘结状况是非常明确的标准,但影响粘度的还有其他因素,如静电及诸多的添加剂。
然而这些因素在测试时却不常显示出,甚至是测试结果很好但实际却不合要求。
这就需要和原料供应
商讨论这些技术问题。
一般而言,以上情况对他们来说是不会发生的,且表面值在3 8-41mN/m即能达到粘度要求。
而表面张力在37mN/m以下时会造成许多白页(无印刷内容),在35mN/m以下时粘度就不好了。
如果塑料薄膜内含大量添加剂或覆有涂膜,用以上测试墨或测试液测试时,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准确性。
在这种情况下,宜以蒸馏水作接触角测试。
总之,包装材料及其结构是随着各种密封方法、复合丁艺、印刷及油墨技术规范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有关的承印物也得到改进,而且技术难度更大。
在这种背景下,电晕处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电晕处理及测试技术亦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