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线损基础知识

线损基础知识

线损基础知识线损是电网经营企业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能消耗和损失。

那么你对线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线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1、线损产生的原因及构成1. 1 线损产生的原因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是通过消耗一次能源由发电机转化产生,通过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的,在这个过程中,从发电机到电网中的线路、变压器、无功设备、调相及调压设备、绝缘介质、测量、计量设备、保护装置等输送和变换元件要消耗电能,此外,还有一些不明损失如窃电、漏电、表计误差、抄表影响等也将引起线损率的波动。

针对以上产生线损率的原因并结合多年来线损管理的经验,降低线损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对线损的构成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线损产生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降损措施,有效地降低线损率。

1. 2 电能损耗的组成电能损耗是电能在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中的损耗,它可分为固定损失、变动损失、其它损失三部分。

1. 2. 1 固定损失一般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只要设备带有电压,就要消耗电能,就有损失,与通过设备的功率或电流大小无关,因此,也叫空载损失(铁损) 或基本损失。

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失、电晕损失、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铁损)等。

1. 2. 2 变动损失它是随着负荷的变动而变化的,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也称可变损失或短路损失(铜损) 。

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铜损,输、配电线路和接户线的铜损,电能表电流线圈的铜损。

1. 2. 3 其它损失是指在电能的输、变、配、用过程中的一些不明因素和在供用电过程中的偷、漏、丢、送等造成的损失,习惯称为不明损失或管理损失。

2、引起线损过高的原因分析2. 1 技术原因分析2. 1. 1 线路损耗过高(1) 电网规划不合理,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使损耗升高;或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线损是指电能在输电、配电过程中的损耗。

线损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减少电力系统中的线损,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

在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一、线损数据的监测和分析线损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线损数据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安装线损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各个环节的线损情况,收集各项电能指标。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造成线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线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改善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线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可以减少线损。

包括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对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及时更换;优化配电变压器的容量,避免并网的过载等。

三、合理规划与布置配电网合理规划和布置配电网是减少线损的重要手段。

应根据用电负荷情况,在设计和改造配电网时合理选择变电站、馈线路和配电线路的容量,避免过载和电能损失。

在布置配电线路时,注意线路的走向和长度,减少电线的绕线和过长电缆的使用,降低电阻和电感的损耗。

四、提高实际供电电压合理提高实际供电电压是减少线损的有效措施之一。

适当提高供电电压可以减少线路电流,降低线路电阻和电感的损耗。

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高供电电压的范围应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得超过设备的额定电压,以免损坏设备。

五、加强线损管理技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线损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

可以采用远程监控、自动化控制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控制电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线损。

通过建立电能计量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可以准确测量和分析电能的使用情况,为线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高线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线损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

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

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
线损管理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

一、线路设备管理
线路设备的管理是线损管理的基础。

要保证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线路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 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线损。

3. 定期对设备进行测试和校验,确保其运行质量。

1. 合理规划线路的供电负荷,避免过载运行。

3. 控制线路的电压波动,避免过高或过低。

2. 及时修复线路故障,减少停电时间。

3. 做好线路的保护工作,防止因外力破坏导致线路故障。

线路监控管理是线损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线路的监控,可以及时发现线损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要做好线路的监控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安装监控设备,对线路进行实时监测。

2. 建立线路监控系统,汇总分析线路数据。

3. 对线路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排查。

线损管理的要点研究包括线路设备管理、线路运行管理、线路维护管理和线路监控管理。

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安全管理制度之供电营业所线损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之供电营业所线损管理制度
电力设施老化 部分电力设施老化严重,导致电 能损耗增加,线损率居高不下。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线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线损管理工作的 积极性和责任心。
更新电力设施
对老化的电力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降低电能损耗。
供电营业所线损管理案例分析
某供电营业所采用低能耗 变压器降低线损
该供电营业所采用低能耗变压器,有效降低 了变压器的自身能耗,减少了线路的损耗。
某供电营业所合理配置变 压器降低线损
该供电营业所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变压 器的容量和数量,避免了“大马拉小车”或
“小马拉大车”现象,从而减少了线损。
05
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未来的线损管理将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到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线损 控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线损管理基本知识
线损定义及分类
线损定义
线损是指在电能传输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通常以热能散失的形式存在。
线损分类
根据产生原因,线损可分为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不明损失。
线损产生的原因
电阻作用
在输电线路中,由于电阻的存在,会产生热能,从 而造成线损。
磁场作用
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磁场,也会导致 线损。
管理因素
供电营业所管理不善,如抄表核算不及时、不准确 等,也会导致线损。
线损对供电企业的影响
经济影响
线损会降低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电力供 应的收益。
技术影响
线损的存在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降低供电质量。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

而输配电工程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线损不仅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还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合理有效地管理线损成为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性的重要途径。

一、线损的概念和分类线损是指电能在输配电过程中由于电缆、变压器、开关、绝缘子、配电盘、电力电子设备等在线路和设备中产生的能量损耗。

它包括技术性损耗和非技术性损耗两种。

1. 技术性损耗:主要是指金属导体本身和电气设备在传输和分配电能时造成的损耗,如电缆、绝缘子、变压器等。

2. 非技术性损耗:包括短路、接地、雷击、过电压、负载不平衡等非技术因素造成的损耗,其出现多与运行、维护和管理不当有关。

另外还包括能量偷窃、统计误差等非法因素造成的电能损耗。

二、线损管理的目标和意义线损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性损耗和非技术性损耗,提高电能传输效率,降低电网运行成本,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线损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能源浪费:线损是电能的浪费,通过线损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降低运行成本:线损管理可以降低输配电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输配电系统的经济性。

3. 提高供电可靠性:线损管理可以减少电能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需求。

4. 促进电网建设:线损管理可以降低电网运行成本,提高电网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从而促进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三、线损管理的关键技术1. 用电设备合理选型:对于用电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其使用环境和用电负荷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避免因为设备过大或者过小导致的能源浪费。

2. 优化配电线路:合理设置配电线路,选择低损耗、高效率的电缆和配电设备,减少输电过程中的损耗。

4. 加强维护管理:定期进行线路设备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线路设备的故障,降低因设备老化引起的线损。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线损异常处理知识培训第一节线损管理基础知识一.线损基本概念1.1.电网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变、配电元件,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通常可用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表示。

功率损失是瞬时值,电能损失是功率损失在一段时间上的累计效应。

1.2.线损电量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的损耗与损失体现为线损电量。

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只是全部实际线损电量的一部分,即技术线损;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从发电厂至客户电度表所产生的全部电能损耗和损失还包含管理线损,其中管理线损是无法进行理论计算的。

为此,线损电量通常是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即线损电量 = 供电量-售电量其中,供电量是指供电企业供电生产活动的全部投入电量;售电量是指供电企业向所有客户(包括相邻电网等)销售的电量以及本企业电力生产以外的自用电量。

1.3.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线损率是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为:线损率=⨯供电量线损电量100% =⨯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显然,线损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供、售电能表抄录的同期度和营销抄表、核算的准确度。

上式中的线损电量是根据统计范围内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率是实际上的统计线损率。

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率都是统计线损率。

1.4.无损电量供电企业通过电网从发电厂或相邻电网购买电量的同时,又通过电网把电量售给各类用户。

在电力营销和线损统计管理中,有一类电量被称为无损电量。

无损电量可分以下两种情况:1.4.1.全无损电量:营销管理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由于购电的计量点和售电的计量点是同一块计量表计或者是在同一母线上(且有购、售关系)的两块表计,如果忽略电流在母线上损耗,这类供电量和售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承担电能在电网传输、以及电力营销中的任何损耗,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电量称之为全无损电量。

线损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

线损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
当时的运行方式及潮流分布以及负荷情况,由理论计 算得出的线损。 2、管理线损
是由计量设备误差引起的线损以及由于管理不善和 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如窃电、漏错抄、错算等。 3、统计线损
是根据电能表指数计算出来的,是供电量与售电量 的差值。其线损率计算公式为[(供电量-售电量)/供 电量]×100%。是由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合并组成的。
11
线损计算方法
台区线损统计计算方法(单台变压器)
低压台区线损率=(A正向-∑用户侧电量)/ A正向×100%
12
12
线损计算方法
台区线损统计计算方法(两台变压器低压侧环网)
A1台区和A2台区的总线损率=(A1正向+A2正向-∑A1用户侧电量-∑A2用户 侧电量)/(A1正向+A2正向)×100%
指对所管辖电网按供电区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管理 单位(部门)进行线损统计考核的。
5
1
线损及其相关概念
2
线损的计算方法
6
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的基础计算公式 线损率 = (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X100%
7
线损计算方法
10kV线损统计计算方法(单放射线路)
线路总线损率=(A正向-∑终端用户侧电量)/ A正向×100% 线路10kV线损率=(A正向-∑配变总表电量)/ A正向×100%
4
线损及其相关概念
线损的四分管理
1、分线管理 指对所管辖电网中各电压等级主设备(线路、变
压器)的电能损耗进行单个元件统计分析的管理方式。 2、分台区管理
指对所管辖电网中各个公用配电变压器的供电区 域线路损耗进行统计分析的管理方式。 3、分压管理
指对所管辖电网按不同电压等级进行统计考核的 管理方式。 4、分区管理

培训学习资料-线损管理_2022年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线损管理_2022年学习资料

五、供电所线损管理的范围-1-配电线路损失-2-配电变压器损失-3-低压线路损失-4-配电线路无功以及低压 功补偿的管理-5-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的电压损失的管理
第二节理论损失计算-一、线损的理论计算-1、线路功率损耗-单一线路:△P=R-三相线路:△P=3I2R-其 :R=R20+R+R-R20--20度时导线的基本电阻-R-温度附加电阻-R--负载电流附加电阻
5低压有损线损率计算公式-低压有损供电量=村内有损变台总表电量(不包括变损电量)-低压有损售电量=村内有损 台客户表计实抄电量-低压有损线损电量=低压有损供电量一低压有损售电量-低压有损线损率=低压有损线损电量/有 供电量×100%-6低压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低压综合供电量=所辖全部变台总表合计电量(包括各变台变损计费电 )-低压综合售电量=所辖全部变台各类客户表计合计实抄电量-低压综合线损电量=低压综合供电量一低压综合售电量 低压综合线损率=低压综合线损电量/低压综合供电量×100%-考核台区线损率=-台区总表一各户实抄电量之和区总表数
三、电压损失计算-1、电压损失:线路首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代数差。是由-线路电阻和电抗引起的。-相电压损失: Up=IRcosp+IXsing-线电压损失:△U1=V3IRcosp+IXsino-W-c0S0=-√W +Q2-2、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的计算-线路阻抗cosp2=0.8~0.95,负载的功率因数cos 在0.8以上-相电瓜损失:△。=子Z-线电压损失:△U,=V3I☑-3、电压损失百分数-△U%=-×100
二、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一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1、单相供电线路:-1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P=2L2R=2 Ip2R-其中:R=R20+R+R-p-均方根电流、平均电流-R----线路总电阻-K----修正系数(/ p-W-Ip=-c0S0=-√3 UcosoT-√W2+Q2-2多个负荷,并假设均匀分布-△P=号1R=子 IP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损异常处理知识培训第一节线损管理基础知识一.线损基本概念1.1.电网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变、配电元件,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通常可用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表示。

功率损失是瞬时值,电能损失是功率损失在一段时间上的累计效应。

1.2.线损电量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的损耗与损失体现为线损电量。

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只是全部实际线损电量的一部分,即技术线损;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从发电厂至客户电度表所产生的全部电能损耗和损失还包含管理线损,其中管理线损是无法进行理论计算的。

为此,线损电量通常是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即线损电量 = 供电量-售电量其中,供电量是指供电企业供电生产活动的全部投入电量;售电量是指供电企业向所有客户(包括相邻电网等)销售的电量以及本企业电力生产以外的自用电量。

1.3.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线损率是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为:线损率=⨯供电量线损电量100% =⨯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 显然,线损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供、售电能表抄录的同期度和营销抄表、核算的准确度。

上式中的线损电量是根据统计范围内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率是实际上的统计线损率。

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率都是统计线损率。

1.4.无损电量供电企业通过电网从发电厂或相邻电网购买电量的同时,又通过电网把电量售给各类用户。

在电力营销和线损统计管理中,有一类电量被称为无损电量。

无损电量可分以下两种情况:1.4.1.全无损电量:营销管理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由于购电的计量点和售电的计量点是同一块计量表计或者是在同一母线上(且有购、售关系)的两块表计,如果忽略电流在母线上损耗,这类供电量和售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承担电能在电网传输、以及电力营销中的任何损耗,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电量称之为全无损电量。

1.4.2.本级电压无损电量:在实际线损管理中,通常将以变电站出线关口表计费的专线电量称作无损电量。

需强调的是,这种无损电量的所谓“无损”是个相对的概念。

例如,对10kV 电压等级而言,10kV 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是无损电量;但对于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而言,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则是经历了35kV及以上电网输送的,显然存在着损耗,因此在计算35kV及以上电网线损率时,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不能看作无损电量。

供电企业在进行线损统计计算时,从供、售电量中分离出无损电量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查找本级电压电网线损发生的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降损措施;另一方面能得到客观反映管理水平的线损率,更便于不同电网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如在进行10kV电网的线损率统计时,可以有两种统计方法: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包含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另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不包含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

显然按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综合线损率)低于按第二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公用线损率),但是后者更能反映该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水平,在线损分析和管理中更有意义二.线损电量的构成线损电量由技术线损电量(理论线损电量)和管理线损电量两部分组成。

2.1.理论线损电量(技术线损电量)根据《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T686-1999)的规定,理论线损电量是以下各项损耗电量之和:2.1.1.变压器的损耗电能;2.1.2.架空及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的电能;2.1.3.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中的有功损耗电能、调相机辅机的损耗电能;2.1.4.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电测仪表、保护及远动装置的损耗电能;2.1.5.电晕损耗的电能;2.1.6.绝缘子泄露损耗电能;2.1.7.变电所的所用电能;2.1.8.电导损耗。

2.2.管理线损管理线损则主要是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失。

其中供电方的管理原因当然是主要的,但也包括了用户的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

如:2.2.1.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2.2.2.营销工作中漏抄、错抄、估抄、漏计、错算及倍率搞错等;2.2.3.用户违章用电及窃电。

还有一种原因,比如一些有效的技术降损措施(尤其是经济运行措施)应该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而我们没有去做、没有去管,这些能减少而没有减少的损失是否也可以算作是管理损失。

三.县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中常用的几种线损率为实现对电力营销业绩的考核和对相关部门、基层站所线损管理的考核,县供电企业要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线损率指标,常用的线损率如下:3.1. 企业综合线损率 企业综合线损率=供电量统计线损电量×100% =全网总购电量全网总售电量全网总购电量-×1005 3.2. 高压综合线损率高压综合线损率即10kV 及以上综合线损率。

计算公式为: 高压综合线损率=高压总供电量高压总售电量高压总供电量-×100% 3.3. 各级电压综合线损率本级电压综合线损率=本级电压总供电量本级电压总售电量本级电压总供电量-×100% 3.4. 10kV 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10kV 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 =⨯-公用线路总供电量公用线路总售电量公用线路总供电量kV kV kV 101010100% 3.5. 10kV 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所谓 “单条公用线路”系指本企业多个用户共用的一条供电线路。

10kV 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本线路总购电量本线路总售电量本线路总购电量100% 上式中:总购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本条线路10kV 受电(网)侧电量,本线路购入电量(一些地方的小水电或企业自备电厂直接在10kV 线路的干线或分支上并网上网)。

总售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本条线路各10kV 专变用户售电量,10kV 公用变(含农村统管公用变、农业变)总表抄见电量,以10kV 电压向相邻电网输(售)出的电量。

3.6.0.4~10kV 综合线损率为了加强对供电所10kV 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考核,需核定的一个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0.4~10kV 综合线损率=%100101010⨯-供电量及以下售电量供电量kV kV kV 上式中:10kV 供电量等于该供电所辖区内各条10kV 线路购电量之和(与前面所述定义相同,即每一条线路的购电量为本线路10kV 出口电量与10kV 线路中购入电量之和。

)0.4~10kV 售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本条线路0.4~10kV 各专用变用户和全部低压用户售电量,以10kV 电压向相邻电网输(售)出的电量。

3.7.低压综合线损率(统计区域可以是全县、县城、农村或各供电所等)低压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为:低压综合线损率=低压总供电量低压总售电量低压总供电量-×100% 上式中:低压总供电量等于所有公用配变(含农业排灌公用变)总表抄见电量之和。

低压总售电量等于所有低压用户(含低压电力抽水机井、泵站)抄见电量之和。

3.8.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低压线损率城乡低压线损必须实行对单个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的低压线损率考核。

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低压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台区低压线损率=台区总供电量台区总售电量台区总供电量-×100% 上式中:台区总供电量为该台区低压侧总表抄见电量。

台区总售电量为该台区所有低压用户抄见电量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计算各级线损率时,均应将相应的本企业自用电量统计在售电量之内。

四.【线损分析方法举例】——10kV 公用线路线损分析4.1.线路、变压器组线损分析如下图的一条线路、变压器组:设导线阻抗为R+jX ,变压器额定电流I e 、空载损耗为P 0、短路损耗为P K ;线路首端运行参数为:负荷电流I ,运行电压U ,功率因数cos φ。

该线路的输入功率P 以及线路有功损耗ΔP X 、变压器负载损耗 ΔP KT 、线路变压器组总损耗ΔP ∑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表示: P=φcos 3UI (1) ΔP X =3I 2R (2)ΔP KT =K e P I I 2⎪⎪⎭⎫ ⎝⎛ (3) 线路、变压器组总损耗=固定损耗+∑可变损耗。

即有:ΔP ∑= P o +(ΔP X +ΔP KT )= P o +3I 2R +K e P I I 2⎪⎪⎭⎫ ⎝⎛ (4) 该线路、变压器组总有功损耗率ΔP%可用下式表示:ΔP%=%10033%100220⨯⎪⎪⎭⎫ ⎝⎛+=⨯∆∑φφUICOS P I I R +I P P P K e =%10033%100320⨯++⨯φφUCOS I IP IR UICOS P e K (5)在运行负荷均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有功损耗率与电能损耗率即线损率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分析式(5)来代替对该线路、变压器组的理论线损进行以下分析:1)导线参数R (长度、截面积)对线损率的影响;2)变压器型号即其空载损耗P 0、短路损耗P K 对线损率的影响;3)实际运行电压对线损率的影响。

这时,变压器的实际空载损耗应为02P U U e ⎪⎪⎭⎫ ⎝⎛; 4)运行电流I 的大小及其变化对固定损耗对线损率影响和负载损耗对线损率的影响;5)分析运行电流I 的大小及其变化对总线损率的影响,正确认识经济线损率的概念。

曲线1 ——固定损耗率曲线2 ——负载损耗率曲线3 ——综合损耗率4.2.单条10kV公用线路线损分析4.2.1.静态因素{导线截面积、供电半径、变压器型号、负荷点分布状态、负荷构成类型及比重、计量方式等}1)导线截面积。

导线截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线路电阻R的大小,改造线路适当加大导线截面积与降低线路的负载损耗率成正比。

如何科学地选择导线截面积,其控制指标有国家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并且要用线路电压损失进行校核。

2)供电半径。

众所周知,供电半径越长,线损率越高,线路末端电压质量越得不到保证。

“短半径、密布点”是农网规划变电站的设置原则,《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738-2000)和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有关《导则》、《原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

3)配电变压器型号。

农村10kV公用配电网线损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电变压器数量多、负载率低、节能型配变少,变压器损耗尤其是固定损耗高。

这里有一份不同型号变压器损耗对照表10kv配电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对照表从上表可以看出,更换高耗能变压器为节能型配变对于降低10kV公用线路线损率的重要作用。

4)负荷点分布状态。

一条10kV线路其沿主干线上的负荷分布状态一般可以分为五类:线路末端有一个集中大负荷;沿主干线分布负荷逐渐增大;大负荷分布在主干线的中部;负荷沿主干线均匀分布;大负荷在线路首端,负荷点大小沿主干线呈渐减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