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信号的特性
关于无线电干扰信号的判断与定位

关于无线电干扰信号的判断与定位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并促使信号传输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较之于有线电传输模式,其还具备有传输稳定以及传输质量高的应用优势。
但是在无线电使用过程中还经常性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无线电的应用安全性跟稳定性还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也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信号监测工作,来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准确判断以及定位,这样也就能够进行干扰源的迅速排除,以保障无线电的通信质量。
关键词:无线电干扰信号;判断;定位引言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提高效率为基本的前提,这也是所有无线电监测人员应该必备的专业技能,在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判断。
本文就是对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中的判断与定位进行分析,为无线电管理、监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1 干扰信号监测中的判断1.1 数传干扰信号的甄别与预防目前,数字传输应用较广,其特点是:传输内容多、时间短、保密性强,一般不易甄辩,需要专业的设备和软件才能解调;但数字信号传输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信号衰落,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了: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等。
面对这些问题,要准确查找无线电干扰源,通过测量信号参数或解调监听信号内容等手段为干扰源测向定位提供信息支持。
1.2 查看频谱图法频谱图的查看是最为基本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整个频谱的期望观察频带范围以及频率的频宽,这样利用足够宽度的频率范围就能够将整个接收器信号以及周围的一些干扰信号全部都包含在内,利用排除的方法来对其干扰频率进行分析,频谱图识别的方法也是在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无线电监测设备监测的过程中,屏幕上会有着清晰地显示,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是处于较为强烈的日光之下也会有着十分醒目的图像,这也是无线电干扰信号监测判断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是极为简便的。
几种信号干扰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特点

( t , 口 ) = 2 , r r h ∑a i q ( t — ) 。
( 2 )
式 中, a i 为信 息序列 ; 为调 制 指数 ; g ( t ) 为相 位 响应
式中, E是信号能量 是载波频率; ( t , a ) 是相位 函
数, 它可 以表示 成
应 用于传送语 言 、 文字 、 图像 、 数据 等信息 。但 相
对 于有线通 信 系统 , 在无 线通 信 系统 中 , 信 号 的 传 播路径十分 复杂 , 在 传 输 过 程 中 信 号 更 易 受 到 很 多的干 扰 和衰 减 的影 响。 因此 , 无 线 通 信 中 干 扰 方 法 的研 究 和 预 防 一 直 是 无 线 通 信 技 术 研 究 的热 点 。 笔 者 针 对 无 线 通 信 系 统 中广 泛 应 用 的 C P F S K信号 , 通 过 MA T L AB仿 真 比较 了 在 独
函数; 为一个码元的持续时间 。将 C P F S K信号
的基带形式用 指数形式来 表示 s ( t )= A e , ’ ( 3 )
刘轲 翟, 张 争 气 ( 西北工业大学 航 海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2 )
・ 技 术 分 析 ・
【 摘
要】 分析了 在 无线通信 中对信号进行干扰的三种方式 , 并以C P F S K信号为例仿 真 了在独立随机噪 声, 相 同调
制随机干扰和相 同调制部分 已知干 扰这 三种 干扰方式下 的误 比特率 , 并分析 了各 自的特点。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农业科技等。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如何有效识别和抵御外界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干扰信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斗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该系统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通过卫星发射信号,地面接收并处理数据,最终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干扰信号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影响干扰信号是影响北斗导航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干扰信号可能来自于恶意攻击、电磁环境干扰等多种因素。
当干扰信号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能会导致卫星信号失真、丢失,甚至使得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抵御干扰信号,对于保障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干扰信号识别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干扰信号的分类、特征提取、识别算法等方面。
在分类方面,根据干扰信号的来源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两大类。
在特征提取方面,通过分析干扰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空域特征,可以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在识别算法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算法等。
然而,由于干扰信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的识别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干扰信号识别技术。
该技术首先通过收集北斗导航系统的原始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蓝牙耳机等。
然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以及抗干扰方法,分步骤进行说明。
一、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1.1 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受到其他无关设备或信号的干扰,包括电磁辐射、其他频率段的无线信号等。
1.2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自身产生的干扰,如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同频段的信号相互干扰等。
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类型:2.1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在同一频段上通话的两部手机会相互干扰。
2.2 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指在相邻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也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使用相邻频段的两个无线网络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
2.3 共存干扰:共存干扰是指不同通信系统或设备共同使用同一频段,导致互相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
例如,无线网络在2.4GHz频段上与蓝牙设备共存时会相互干扰。
三、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方法:3.1 技术手段:3.1.1 协议设计:通过优化协议的设计,降低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邻频干扰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频段的间隔,来降低相邻频段信号之间的干扰。
3.1.2 功率控制:通过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减少同频干扰。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距离远近、信号强度等因素自动调整发送功率,降低同频干扰的可能性。
3.1.3 频谱分配:通过合理的频谱分配策略,减少共存干扰。
例如,通信系统可以按需分配频段,避免频繁的频谱冲突和共存干扰。
3.1.4 编码技术:采用差分编码、编码违序、交织技术等方式,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利用纠错编码算法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提高通信质量。
3.2 设备设计:3.2.1 滤波器设计:通过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加入滤波器来屏蔽外部干扰。
无线通信中信号干扰与消除技术

无线通信中信号干扰与消除技术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通话、无线网络到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在无线通信过程中,信号干扰问题始终是一个难以避免的挑战。
信号干扰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数据传输错误甚至通信中断,严重影响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深入研究信号干扰的类型、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消除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无线通信中信号干扰的类型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干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的频率上,多个信号源同时发送信号所产生的干扰。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如果多个发射机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通信,它们的信号就会相互重叠和干扰,从而影响接收端对信号的正确解调。
2、邻频干扰邻频干扰发生在相邻的频率上。
当相邻频率的信号强度较大时,会在接收端产生频谱扩展,从而对目标频率的信号接收造成干扰。
这种干扰在频谱资源有限且频率分配不合理的情况下较为常见。
3、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由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在非线性器件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新频率信号所引起的。
这些新产生的频率成分如果落入接收频段内,就会对正常的通信信号造成干扰。
4、阻塞干扰阻塞干扰是指当一个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时,使得接收机的前端放大器饱和,无法正常放大有用信号,从而导致通信中断。
二、信号干扰产生的原因信号干扰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频谱资源有限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不断增长,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为了满足通信需求,不同的通信系统可能会被迫使用相近或相同的频率,从而导致信号干扰的发生。
2、通信设备的非理想性通信设备中的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往往存在非线性特性,这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产生新的频率成分,进而引发干扰。
3、电磁环境复杂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存在,它们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无线通信信号容易受到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
从信号特性来看干扰与抗干扰

,
,
的 对 抗方 法与 途径 指 出 波形 对抗应 作 为重 要课 题加 以研 究 主题词 电 子 战 电 子 对抗 + 扰 与杭 干 扰
, ,
,
1
无线
电信 号 的 一 般 描 述 与 不 足
, ,
实践表 明 如 果 我们 想 在 空 间某 一 点 接收某 一 无 线 电信号 我 们 要 求 该 信 号 在接 收 点具 有
, , , , 。 , ,
,
,
如 果有 一干 扰 辐 射源 它 辐 射 的 干 扰 信 号 经 传 播 也 到 达 该接 收 点 且 千扰信 号 在 频 率域 和 时 间 上都覆 盖 信号 能 量也大 于 信号 那 么 信 号的接 收 就 会受 到 干 扰 通 信将 无法 进行 域 见 上述 三 个 特性 对 于 通 信 信 号 和 干 扰 信 号 都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否 奏效
述 三 种 特性
。
近 年 来 数 字 通 信 技 术 和 抗 扰 技 术 的发 展 扩 频 技术 的 应 用 数 字 信 号 和 扫 频 信 号 的 相 关 匹 配 滤 波 接 收 方 式 使 上 述 三 种 特性 不 能完 善 地 描述 信 号 的 全 部 特性 因 为 在 这 些 抗 扰 通 信体
。 。 , ,
,
以 上 就 是 人 们常 说 的 无
。
对 于 通 信信号 有时 也把 信息 含 量作 为 它 的 一 个 重 要 特性
.
但我 们 这 里
讨 论的 无 线 电信 号 是 泛 指的 它 也 包括 不 含 有 用 信 息的 干扰 信 号 所 以 我 们不将 其 列 为 一 个 对 于 某个 辐射 源 而 言 它 辐 射 的信号 经 传播 到 达 某接 收 点 后 仍 能 表舰 出 上 述 三 种 特性 我 们就 可 以 用 某 种 传感 器 去检 测 它 接 收 它 用 于 通信 就 可 以 达 到 传 递 信 息的 目的 与此 同 时
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

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一、干扰信号的分类通信干扰属于一种电子攻击, 通过侦察, 把干扰信号引入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当中, 破坏敌方或者扰乱敌方的无线通信设备间的信息交换。
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瞄准式干扰。
瞄准式干扰指干扰信号中心频率和被干扰信号的频率重合, 或被干扰信号和干扰信号的频宽基本一致。
瞄准式干扰又称为点干扰或单频干扰或,因为其干扰wwW.的频率是对准对应的通信信号的频率。
瞄准式干扰的优点是:干扰功率集中、频谱窄、干扰效果好、功率利用率高。
(二)阻塞式干扰。
阻塞式干扰作为一种宽频带的压制性干扰,能对相应频段内所有的信号都实施干扰。
因为干扰信号的频谱足够宽, 所以经常能干扰敌方通信设备整个的工作频段, 干扰的同时还压制该频段中的信号, 阻塞式干扰又称为多频干扰或面干扰。
其优点是:干扰设备相对简单、不用侦察设备、不需要频率重合。
(三)跟踪式或扫频式干扰。
跟踪式或扫频式干扰是指干扰发射设备信号的频率在较宽的频带内按照一定的规律随机进行变化形成的干扰。
其优点是:可以实施随机性干扰。
二、抗干扰通信技术针对各种干扰方式的特点, 要想达到抗干扰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术:(一)跳频通信。
跳频通信主要应用于军队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通信方式。
自从海湾战争后, 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跳频电台的研发, 从而出现了一批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的产品。
电台的通信频率快捷跳变通过跳频通信实现了, 调频通信是目前战术超短波、短波电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干扰手段。
普通无线电台都是定频通信,工作时的通信频率是不变的。
所以普通电台的频点非常容易被敌方干扰或者侦察。
而跳频通信恰恰相反, 其工作的频率不停地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使地方的干扰难度大大增加,当跳频的频率数足够多时, 我方的阵脚将很难被敌方确定。
即使敌方能够确定调频通信中一个频率或者几个频率并且实施干扰, 并不能对话音通信起到干扰的作用。
大功率短波干扰卫星的原理

大功率短波干扰卫星的原理大功率短波干扰卫星实际上是利用高功率的短波信号对卫星通信进行干扰的一种手段。
干扰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短波信号的特点。
短波信号具有突发性、高能量、广播范围远等特点。
由于短波信号的频率在3 MHz至30 MHz之间,相对较低,其穿透力很强,可以经过地球的大气层反射到达卫星,因此可以通过向指定的方向发射高功率的短波信号干扰卫星信号。
其次,干扰信号的发射。
干扰卫星的发射设备一般采用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它能够生成高功率的短波信号,并将其发射到指定的方向。
这些设备通常使用大功率放大器、高效率天线等部件,可以在较远距离内发射强大的干扰信号。
接着,干扰方法的选择。
大功率短波干扰卫星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其中包括直接发射干扰信号、进行频率截断干扰、模拟卫星信号等。
直接发射干扰信号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通过发射干扰信号,可以直接淹没卫星的接收机,使其无法正常接收到卫星信号。
频率截断干扰是指发射一段宽频带的短波信号,覆盖卫星信号所在的频率范围,从而干扰卫星信号的接收。
模拟卫星信号是指发送与卫星信号类似的干扰信号,通过模拟卫星信号的调制方式和频率特性,使卫星接收机无法区分真实卫星信号和干扰信号,从而导致通信故障。
最后,对干扰效果的判断。
干扰卫星的效果主要通过信号的强度和质量来判断。
干扰信号的强度一般通过发射功率来衡量,干扰信号的质量则通过接收机的信噪比和误码率来衡量。
如果干扰信号的强度较大,接收机无法正确解调卫星信号,或者接收到的干扰信号质量较差,将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中断。
总结起来,大功率短波干扰卫星的原理主要包括短波信号的特性、干扰信号的发射、干扰方法的选择和干扰效果的判断。
通过对卫星信号进行干扰,可以阻止其正常传输和接收,从而对卫星通信造成影响。
这种干扰手段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被利用,但在其他情况下则可能会对正常的卫星通信和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周期性干扰信号的频谱 (大多数非功能性干扰源) ⑴、设f(t)是一非周期性干扰信号,可利用傅里叶积分 展开为 :
1 f (t ) 2 F ( )
F ( )e jt d
2 3 6 2 3 7
f (t )e jt dt
其中F(ω )是非周期性干扰信号f(t)的频谱函数。
A4 A3 A2 A1 f(t) 0 0 t 0 t 0 t 2ω 0 0 t 3ω 0 0 t 4ω 0
An
ω0
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是对模拟信号的两个观 察面。时域分析是以时间轴为坐标表示动 态信号的关系;频域分析是把信号以频率 轴为坐标表示出来。一般来说,时域的表 示较为形象与直观,频域分析则更为简练, 剖析问题更加深刻和方便。信号的时域分 析和频域分析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② 窄带干扰:干扰信号的频谱宽度小于接收的 带宽,一般为几十Hz~几百KHz。 例如:连续波、调幅波、低调频系数的调频波等 (广播、电视、通讯发射设备、高频焊接 等有确定频率的设备) ③ 宽带干扰:干扰信号的频谱宽度大于接收机 的带宽,一般为几十~几百MHz。 例如:脉冲干扰(雷达发射机、放电辐射……)
利用表2-3-1中的数据可以画出周期性方波信号的频谱, 如图2-3-4所示,
完整的周期性方波信号的频谱如图2-3-5所示 (τ =T /5 ) :
可以看出周期性干扰信号频谱的特点: ①、离散性:周期信号的频谱有不连续的谱线组 成, 谱线间隔为ω0, 每条谱线代表一个正 弦分量。 ②、谐波性:周期信号频谱的每一条谱线,只能 出现在基频的整数倍的频率上。 ③、收敛性:各次谐波的幅值随频率的增加而减 小,频谱是收敛的。 除了基波和各次谐波信号以外,干扰源(如发 射机)还可能产生一些寄生信号,频率低于或高 于基波频率,但不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称为非 谐波干扰。非谐波干扰信号的电平一般低于谐波 干扰信号,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成为严重的干扰。
2-3-4 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1、时域分析:分析干扰信号的波形,例如:幅 值对时间的分布,脉冲的前沿和宽度,时间 滞后,相位滞后,波形的畸变……,是以时 间轴t为坐标表示干扰信号。 表达式:f(t),表2-1,例:矩形脉冲
A, t ≤ / 2 f (t ) 0, t > / 2
一个周期性信号,当T→∞时就称为非周期性信号。 例如:图2-3-6,一个周期性方波信号,T→∞就成为一 个孤立的矩形脉冲信号。T↑,谱线间隔减小,谱 线变密,T→∞时,谱线间隔→0,谱线成为连续的。
图2-3-6
∴ 非周期性干扰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也是收敛的。 一些常见的脉冲信号的频谱如表2-1所示。 下面介绍脉冲信号的两个重要的参数: ① 脉冲宽度τ 矩形脉冲:图2-3-7,矩形脉冲的脉冲宽度就是τ。 任意脉冲:幅度下降为峰值的1/e(≈0.368)时的 宽度, ②、频谱宽度:幅度下降为峰值的1/e时的频谱宽度。
⑵ 脉冲干扰和平滑干涉 ① 平滑干扰:干扰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 电压,峰值与平均值之比不超过3~4倍时, 称为平滑干扰。如机内热噪声和连续波干扰; 或脉冲持续时间与重复周期能相比拟时的脉 冲干扰也属于平滑干扰(前一个脉冲还未消 失,后一个又出现)。
② 脉冲干扰,干扰信号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 电压,峰值与平均值之比超过3~4倍时, 称为脉冲干扰;或脉冲持续时间远小于重复 周期 (后一个干扰脉冲到来之前,前一个干 扰脉冲已完全消失,间隔时间较大)。
1 T /2 Cn f (t )e jn0t dt T T个呈谐波关系的复指数信号 的线性组合
例如:求一周期性方波信号的频谱*,如图2-3-3所示, T是方波的周期。
0, f (t ) A, 0,
分贝(dB) 的概念 分贝的定义:分贝数= 10lg (P2/P1) P1、P2 是两个功率数值,对于电流或电压, 定义如下: 电压增益的分贝数= 20lg (V2/V1) 电流增益的分贝数= 20lg (I2/I1)
用分贝表示的物理量: 电压:用1V、1mV、1μV 为参考(例如:1μV = 0dBμV) 则单位为:dBV、dBmV、dBμV 等, 电流:用1A、1mA、1μA 为参考,则:dBA、dBmA、 dBμA 场强:用1V/m、1μV/m 为参考,则:dBV/m、 dBμV/m 等, 功率:用1W、1mW 为参考,则:dBW、dBm等
2-3 干扰信号的特性 2-3-1 频谱 1、定义:任何干扰信号都可以利用傅里叶级数 (对于周期性干扰信号)或傅里叶积分 (对于非周期干扰信号)分解或不同频 率简谐信号的迭加, 这些简谐信号的 幅值随频率变化的函数(Cn或F(ω )),
称为干扰信号的频谱。
信号的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 关,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把它们联系起来 并互相转换,下图表明了这种关系。图中, 时域内一个复合周期波,应用傅里叶级数 的原理对波形分解,得到一次波(基波)、二 次谐波、三次谐波等;而在频谱分析中, 也可用傅里叶级数原理求得复合周期波形 的各个频率的离散谱线,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一致的。
一个连续时间信号若在
(∞, ∞)
区间,以
T0
为周期,周而复始地重复再现则称为周期信号,其表示式为
x(t ) x(t T0 ) x(t 2T0 ) x(t nT0 )
t (∞,∞)
x(t) .. . . . . (a) -T0
v
0
T0
2T 0
3T0
t
x(t) .. . . . . (b) -T0
v
Vcos(2π t/T)
0
T0
2T0
3T0
t
2、周期性干扰信号的频谱 大多数功能性干扰源产生的都是周期性干扰信号。 设f(t)是一周期性干扰信号,可以用傅里叶级数展开为
f (t )
其中: ω0是基波,n ω0是各次谐波。nω0频率分量的幅 度:
n
jn0t C e n
2 3 1
2A sin(n0 ), n0T 2 A sin(n0 ) n 2
0
2 T
2 3 4
欧拉公式
1 jz jz sin z e e 2j
1 jz jz cos z e e 2
所以周期性方波信号f(t)可以展开为:
A jn0t f t sin(n0 )e 2 n n
等效电路如图2-3-19,……――产生差模干扰。
测量仪器:示波器
2、频域分析:分析干扰信号的频谱分布(幅值 与频率的关系),是以频率轴f(或ω)为坐 标表示干扰信号。 表达式:F(ω),表2-1,例:矩形脉冲。
F ( ) 2A sin( ) 2
测量仪器:频谱分析仪,测量接收机,选频 电压表。
2-3-7 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 对于设备的两个输入端(信号线或电源线) 1、 如果两输入端干扰信号的方向、幅度、相位 都相同――共模干扰; 2、 如果两输入端的干扰信号的方向相反、幅度 相同 ――差模干扰。
2-3-2 带宽和波形 1、窄带干扰和宽带干扰 “窄带”和“宽带”是相对于接收机的带宽 而言 的。带宽的定义P23
例题:在上图中,设纵轴是电压U,求6dB带宽和3dB带 宽电平下降的倍数。 解:用dB表示电压的定义为
U dB 20lgU V
设U下降n倍→U/n,
则 U dB 20lg U / n 20lgU 20lg n ∴ U 20lg n , 可以算出:ΔU=6dB,n≈2;ΔU=3dB,n≈1.4 。
例如:设有两个设备A和B,通过两根平行导线连 接,如图2-3-15 ,辐射场在导线上可能 产生两种感应电压:
①、在导线与系统地构成的回路上产生感应电压 Uc,如图2-3-16所示,
等效电路如图2-3-17,――产生共模干扰;
②、两根导线和设备(输出、输入端)构成的回 路上产生感应电压UD,如图2-3-18所示,
T ≤t< 2 2 ≤t≤ 2 2 T <t≤ 2 2
2 3 3
把(2-3-3)式代入(2-3-2)式:
jn0 jn0 1 / 2 jn0t A 2 Cn Ae dt (e e 2) T / 2 jn0T
2 3 5
,
可以画出周期性方波信号f(t)的频谱曲线,设
利用( T2 /- 4 3-4)式可以算出基波和各次谐波的幅度,如 表2-3-1。
n=
1
0.707 A
2
3
4 0
5
6
7
8 0
……
Cn
0.5
A
0.707 A 3
0.707 A 5
1A 6
0.707 A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