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合集下载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引言:课堂辩论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活动。

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和交流中,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技巧来组织和引导辩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一、明确辩题开展辩论活动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辩题。

辩题应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教育性,并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确定辩题时,可以针对当前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选择。

同时,辩题的表述要简明扼要,容易理解,以便学生在辩论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组织合理的辩论形式辩论形式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常见的辩论形式有三辩一议、四辩一议、总结辩论等。

在组织辩论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辩论经验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辩论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课堂辩论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辩论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不仅仅是重复观点,而是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组织小组研讨等方式促使学生探索问题的多维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四、培养辩论技巧辩论是一项需要技巧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辩论技巧,如反驳对方观点、提出证据支持自己观点、运用修辞手法等。

通过模拟辩论练习、观摩优秀辩论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和运用这些技巧。

五、给予全面的评价辩论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得出一个胜利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辩论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全面的评价。

评价应包括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从而增加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总结:通过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超出你的想象

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超出你的想象

辩论是一种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活动,更是一种能够超越个人思维范畴的沟通工具。

它的意义和价值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的影响。

首先,辩论可以培养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辩论中,参与者需要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有力的论据和合理的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训练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了人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这种思辩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做决策和解决问题时非常有用的技能。

其次,辩论可以促进学习与知识的获取。

在辩论过程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参与者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查找、整理和分析。

通过这一过程,他们不仅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如何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辩论鼓励参与者主动学习和探索,使他们对各种问题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拓宽了视野。

此外,辩论还能够提高人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辩论中,参与者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来支持。

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参与,人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自己更加自信、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增强说服力。

辩论还能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在团队辩论中,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相互协作,共同攻克问题。

他们需要研究问题、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为团队的胜利而努力。

这种合作与团队精神不仅仅在辩论中能够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辩论帮助人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辩论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辩论,人们可以学会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种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公民意识和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公民的重要途径。

辩论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等公共议题,培养了他们对社会、政治等问题敏感的意识。

综上所述,辩论的意义和价值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它不仅仅是一种课堂活动,更是一种能够培养人们思辨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习与知识的获取、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意识的重要工具。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引言:课堂辩论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分享一些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辩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明确目标并选定辩题在开展课堂辩论活动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并选定适合学生的辩题。

辩题应具有争议性、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或课程内容来选定辩题,增加辩论活动的实际意义和关联性。

二、培养辩论技巧在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前,教师可以针对辩论技巧进行必要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的辩论能力。

这包括:1.理解论点和论据: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教授学生辩论中的论点和论据的概念,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出有力的论点和支撑论据。

2.辩论结构和逻辑: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典型的辩论结构,如Toulmin辩论模式,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因果关系、比较对比等。

3.反驳和回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观点,提供相关证据和合理的解释。

4.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清晰、有力地表达观点,并提供合适的语言技巧和演讲技巧。

三、组织辩论活动1.确定辩论形式:辩论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如逐个辩论、分组辩论、角色扮演辩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人数和课程需要,确定适合的辩论形式。

2.分配角色和任务:在辩论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分配学生的辩论角色,如正方、反方,以及可能的观众角色。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分配一些具体任务,如发言序列、收集证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辩论。

3.制定辩论规则:在辩论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辩论规则,包括发言时间限制、黄牌红牌惩罚机制等,以保证辩论活动的秩序和公平性。

4.引导辩论过程:在辩论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有效地展开辩论,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和规则,促使学生探究问题本质,避免陷入争论的泥潭。

辩论讲演:锻炼学生演讲和辩论技巧的课堂活动

辩论讲演:锻炼学生演讲和辩论技巧的课堂活动

辩论讲演:锻炼学生演讲和辩论技巧的课堂活动概述辩论讲演是一种在教育领域中常见的课堂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并提高他们的演讲和辩论技巧。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信、批判性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辩论讲演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方法,以帮助教师成功进行这样的课堂活动。

重要性1.提高表达能力:辩论讲演是一种有组织且注重逻辑思维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增强批判性思维:通过参与辩论讲演,学生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之间的优劣,并理解如何构建合理的论证。

3.培养自信心:逐渐习得并熟悉辩论技巧可以为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公开场合更加自信地发言。

4.锻炼团队合作:辩论讲演往往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实践方法1.选择适当的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课程内容来选择合适的辩题,并确保其既有挑战性又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2.教授基本技巧:在展开辩论讲演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基本的辩论技巧,包括如何构建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观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回答问题等。

3.组织团队辩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代表不同立场,通过一系列的讨论和准备来展开辩论。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指导支持。

4.提供反馈和评估:在辩论过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提供具体而有建设性的反馈,针对学生在表达、逻辑思维或整体表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全面评估。

结论通过锻炼学生演讲和辩论技巧的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应合理选择课题,教授基本技巧,并提供反馈和评估。

这一系列的实践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演讲和辩论技巧,为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辩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语文课堂辩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语文课堂辩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活动背景语文课堂的辩论活动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

通过辩论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而且,辩论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具备辨析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活动设计1.主题选择辩论活动的主题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手机对学习的利弊”,“假期是用来放松还是用来学习的”,“应该不应该延长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等等。

在选择主题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主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团队组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包括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

正方代表支持主题的一方,反方代表反对主题的一方。

每个团队分配一个团队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

3.调查准备在活动开始前,学生需要进行相关主题的调查准备工作,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事实,深入了解主题的各方面信息,为辩论做足充分的准备。

4.辩论过程(1)开场白:由正方和反方的团队长分别进行开场白,阐明各自的立场和主要论点。

(2)辩论:正反双方交替发言,每个小组可以先进行主发言,然后进行质询和反驳。

(3)总结:总结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为自己的团队进行辩护。

5.评价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从内容、表达、逻辑、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活动示范假设主题为“手机对学习的利弊”,我们来示范一下整个活动的流程。

1.主题选择老师在课前确定活动主题为“手机对学习的利弊”,并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个团队,每个团队分配一个团队长。

4.辩论过程(1)开场白正方团队长首先发表开场白,阐明手机对学习的利益,例如提供方便的学习工具,丰富的学习资源等。

【辩论】辩论的意义功能和实施策略

【辩论】辩论的意义功能和实施策略

【关键字】辩论(已编)辩论的涵义、功能、实施策略一、辩论的涵义辩论是指合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

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各种工具查阅资料,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

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异方的观点进行辩驳。

最后由中立者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也可以不确定正反双方,而是由不同小组或成员叙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辩论,最终能说服各方的小组或成员获胜。

辩论可在组内进行,也可在组间进行。

二、辩论的功能1. 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锻炼思维的完整性:一个人独自思考,或者发表个人演讲,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

锻炼思维的清晰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得不清楚,言词的不准确和混乱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

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

2. 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而现在我们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这种能力。

不善表达,学生胸藏万汇却无法吞吐,这也是由于我们传统教育的痼疾所造成的。

开展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辩论,会加强与队友的合作。

通过与对方的辩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促进个性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4. 辩论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辩论,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观点。

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方面,学生会在课下查阅资料。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去学习。

通过对知识的整合、激活,学生的思想火花在课堂中闪烁,在课堂中展示学生的自我价值。

5. 辩论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教师授课多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主,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

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分享引言:课堂辩论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要使辩论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需要一些技巧。

本文将分享一些开展课堂辩论活动的教学技巧,希望能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参考。

一、设定明确的主题和议题在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前,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主题和议题。

主题可以是与课程相关的当前热点问题,议题可以是可以形成争议的问题。

主题和议题的设定要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形成有效的小组辩论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兴趣形成小组。

每个小组最好由不同意见和能力水平的学生组成,以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同时,教师也需要指定小组的辩论角色,如正方、反方等,确保辩论活动有序进行。

三、提供必要的前期准备辩论活动需要学生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准备,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指导学生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进行查找。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热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锻炼论证能力。

四、引导学生准备辩论提纲在辩论活动前,学生需要准备自己的辩论提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一些辩论的思路和模板。

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独立发展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组织有效的辩论过程在辩论活动中,教师需要担任主持人的角色,组织辩论的进行。

教师应确保每个辩论角色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质疑。

在辩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

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言辞和态度进行引导,确保辩论活动的秩序和和谐。

六、评估和总结辩论活动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评估和总结。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言辞表达、论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反馈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的总结,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和体会,提供改进的建议。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活动

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辩论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的教学形式。

通过辩论,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沟通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为了确保课堂辩论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在筹备和组织过程中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本文将介绍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辩论活动。

选择合适的话题首先,选择合适的话题对于一个成功的辩论活动至关重要。

辩论课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话题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以便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辩论中。

例如,在一节关于环境保护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个有关环保政策的话题,如“是否应该禁止塑料袋的使用”。

这样的话题既符合学习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辩论热情。

确定辩论形式与规则在确定话题后,教师需要确定辩论的具体形式和规则。

一种常见的辩论形式是“正方”和“反方”辩论。

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支持论点,另一组反对。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能力选择合适的辩论形式,如小组辩论或个人辩论。

此外,教师还需要制定辩论规则,如发言时间限制、反驳方式等,以确保辩论活动的秩序和效果。

培养辩论技巧和团队合作在开展辩论活动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辩论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

辩论技巧包括有力的陈述观点、有效的论证和适时的反驳。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支持和补充,以取得更好的辩论效果。

提供必要的素材和资源为了进行有深度的辩论,教师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素材和资源。

这些素材可以是书籍、文献、媒体报道等,帮助学生收集论点和证据。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培养他们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通过提供必要的素材和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准备和执行辩论。

评估和反思辩论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进行评估和反思。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来进行。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互评,评估自己和团队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1. 辩论的含义
《辞海》中把“辩”解释为:“辩论、辩解”,把“论”解释为议论、讲述,辩论的意思就是辨别论述。

《说文解字》认为“辩”的含义为:“辩,治也,从言。

”这里的“治”为判断的意思。

其实“辩”的最初含义是评判争吵双方的是非对错。

《现代汉语词典》把辩论解释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英语中有关辩论的词大致有“argumentation”、“arguing”和“debate”这三个。

Argumentation意为“论辩”,这也是辩论学的中心概念之一。

“论辩”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或话语行动,其特征是讲理,目的是为了证明道理。

Arguing是和argumentation相似的一个词汇,只不过argumentation侧重于讲理的行为,而arguing侧重于这个事件。

Debate是一般情况下最接近我们所理解的辩论的词汇,虽然在口语中它可以和arguing混用,但当出现在书面场合的时候一般指正式辩论,即具有明确辩题、辩论双方、辩论规则、裁判规则的具有正式性的辩论活动。

在我国古代也有对“辩”的精彩解释。

《墨子·经上说》有“辩,争彼也;辩胜,当也。

”的说法,意思是说:辩论就是人们相互间的争论,谁正确谁胜。

在《墨子·经下说》中又有“俱无胜是不辩也。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的进一步说明。

如果没有是与非,就无所谓辩论,之所以有辩论是因为有的人认为对,有的人认为不对。

辩论的结果应该是正确的意见取得胜利。

在古希腊,曾把辩论称为“辩证法”,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那个“辩证法”,而是相互讨论、切磋的意思。

当时的人把“辩证法”看作是一种“交谈的艺术”,认为辩论就是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对方的矛盾,揭露从而战胜对方。

因此,许多的学者把辩论作为传授知识、传播本人学术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些研究辩论的学者对辩论一词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柏拉图在《问答录》中给辩术下的定义是:“用论据赢得人心的一种普遍性艺术,它不仅仅指在法庭和其他公共会议上的论辩,而且也包括发生在私人会谈中的论辩。

”1
亚里士多德认为辩术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辩术阻止欺骗和邪恶行为的得逞;其次,辩术是一种教育公众的方法;再次,辩术使我们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最后,辩术是一种防御手段。

美国著名学者Austin ·J· Freeley在《辩论与论辩》一书中指出“辩论是一种1(古希腊)柏拉图. 王太庆译. 柏拉图对话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人类许多最有意义的和最具批评性的交流是以辩论的形式进行的”。

2
迈克尔·A·吉尔伯特在《如何在辩论中取胜》一书认为辩论指的是所有不同意见的表述,从彬彬有礼的探讨,到声嘶力竭的吵嚷。

冯双在《辩论学》一书中认为辩论就是人们持不同立场对同一对象展开争论的过程。

李元授在《辩论学》中把辩论定义为用语言辨明是非,探求道理的行为。

3冯必扬在《辩论学导论》把辩论解释为对同一对象,相互对立的思想进行论争的过程,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

其表现形式为立论者和驳论者围绕同一论题展开辩论。

综合中外学者对辩论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把辩论界定为:人们围绕同一个对象同一个论题,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或者是为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里特别强调辩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包含了“开始——展开——终结”的完整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论述、反驳和辩护组成的争论过程。

这个过程有时表现为辩论双方对问题进行商榷、求同存异、最终取得一致的过程;有时又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有时则是针锋相对、捍卫正当权益的过程。

2. 活动的含义
辩论是一种具体的活动,但辩论又不能等同于活动,要准确把握辩论活动的本质,就必须首先了解“活动”的内涵。

活动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在英语中,与“活动”对应的英文单词是“activity”,来源于拉丁文的字根“act”,其基本含义为“doing”,即“做”。

《现代汉语词典》把活动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强调了活动的目的性特征。

我国著名学者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活动(activity)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

”4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范畴篇》中提出“活动”这一概念,并把活动划分为理论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活动”这一范畴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活动是“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
2(美)AUST1NJ•FREELY. 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3李元授、李鹏. 辩论学(第二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4顾明远等. 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619.
展的特别方式。

”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般可以把人类的活动分为三大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交往活动。

其中最根本的活动是实践活动,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活动”概念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的,但人类离不开活动,人类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自身的本质这一特点是不会改变的。

3. 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
明确了辩论和活动的含义,就可以对课堂辩论活动的含义进行界定,所谓的课堂辩论活动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一个有争议的知识点,由于所持的立场和观点不同,从而展开争论的过程,目的是揭露谬误,探求真理,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课堂辩论活动不同于辩论比赛,课堂辩论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其论辩的内容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其次课堂辩论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胜负输赢,而是为了达到学生更好的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5哲学大辞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3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