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服役》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服役》教学实录一、课堂背景本文档记录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服役》的教学实录。
该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英雄精神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木兰服役》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引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英雄故事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忆《木兰服役》的故事背景,激活相关知识。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correct pronunciation;-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阅读理解,回答相关问题。
3. 综合活动(20分钟)-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分组表演课文情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探讨木兰所体现的英雄特点;- 学生进行创作性写作,写下自己对于英雄的理解。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提醒学生未掌握的内容,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地方。
四、教学资源- 课本《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图片或视频素材;- 翻译工具(用于解释生词和短语)。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可得出以下评价:- 学生对于《木兰服役》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否提高;-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讨论中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写作中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对于英雄的理解。
以上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服役》教学实录的文档。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从军》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了解《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 研究并掌握生字词;- 培养学生对英雄精神的认识和赞赏。
教学准备- 《花木兰从军》课文;- 乐器、音频设备;- 卡片、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从军》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听读课文: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领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句表达。
3. 语文讲解:教师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示范正确的发音和用法。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 互动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花木兰从军》中的场景,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6. 创作活动: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花木兰从军》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或绘画创作,表达对英雄精神的赞赏。
7.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和研究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参与情况;- 收集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评价学生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读更多关于英雄故事的书籍,并通过分享图书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素养;-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培养实践英雄精神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互动游戏和创作活动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赞赏《花木兰从军》中的英雄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更多与课文相关的互动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与课文互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入伍》教学实录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入伍》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入伍》这个古代民间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
-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3. 课件:准备一份包含故事梗概、相关图文资料和问题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与军队有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军队的兴趣和讨论。
2. 梳理故事情节:通过课件向学生讲解《木兰入伍》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内容。
3. 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分发故事的相关文段,让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问题,然后进行学生之间的小组分享和讨论。
4. 学生表达能力培养: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木兰入伍》这个故事,强调要注意表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5. 教师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同时指导学生注意故事中的一些价值观和人生道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木兰入伍》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小组表达以及教师的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性地阅读其他与民间故事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丰富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2. 学生可以编写一篇关于《木兰入伍》的读后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以上是《木兰入伍》的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词,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
3、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以“木兰是这样说服家人的”说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我国著名京剧大师----;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回故乡探望母亲的大元帅是---;与战士们一道翻山越岭去挑粮的是--- )大家记得真牢,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女英雄,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2、(出示文中插图1)大家请看,这位骑着战马、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就是花木兰。
大家都亲切地叫“木兰”。
(板书)3、师:在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男的可以去学堂读书,到战场打仗,还能到朝廷里去当官;女的就不行,只能待在家里织布、绣花、做家务,哪儿也不能去。
可是,咱们今天认识的这位花木兰,她虽然是个女子却能去参军打仗,参军也叫从军。
(板书:从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木兰从军”的故事,齐读课题——三、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过渡:老师知道小朋友上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出示学习目标一)读准字词句1、(出示生字词)(1)首先我们要读准这一课的生字词(指名分行读;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
)(2)去掉拼音同桌相互检查,要求:左边先读词、右边仔细听,读完后交换。
(3)分男、女生齐读词语。
(4)这里还有呢,出示多音字(“将”、“燕”)2、长句:(1)过渡:看来生字词难不倒大家,下面增加难度,(挑战长句)老师特地从课文中挑了一些最长的、最难读的句子来考验你们,敢来挑战吗?(2)出示长句一:先指名读,问:你知道句中蓝色的斜线表示什么意思吗?(如果回答不出可请别人帮忙,或者老师解答)继续出示其他两句:谁想来试试?男女生分别读。
3、整体感知:(出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学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定要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三方面的内容组成。
木兰从军优秀课堂实录

他山之石——《木兰从军》扬州听课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12他山之石——《木兰从军》扬州听课实录一、复习导入1、齐背《木兰诗》2、听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父亲征兵文书从军胜利将士(集体校对)3、问题导入:花木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板书:女英雄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为国为家的英雄形象1、自由思考:从哪儿能看出来木兰是个女英雄?2、交流:1)指名读“那时候……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读出什么感觉?(为家人着想,从想法上感觉到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为家出示:分忧。
解疑:忧是忧虑、困难,分忧是什么意思?当时的国家和家里分别有着怎样的困难?自读,找一找。
指名问:当时国家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提示:你能从紧急征兵体会到什么?(困难当头的时刻)家里有面临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读强调:焦急万分焦字四点底就像火在烧齐读家的分忧2)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听出了大家强调了“理应”,为什么?指名说(木兰的想法很坚定)家人一开始同意吗?强调“说服”木兰的父亲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师生配合:为父的名字在文书上,应该让为父去才对呀!(不行不行!父亲你年纪大了,还是让我代你去吧!)弟弟说:我是男孩,让我去吧!你是女子,怎么能从军呢?会比别人更辛苦的!(不行不行!你年纪还那么小,在家好好照顾父母吧,让我去!)母亲说:既然咱家家庭情况这么特殊,就别去了。
国家打仗也不少你一个呀!(不行不行!国家现在处于危难时刻,我更要为国家分忧。
)3)小结:木兰就是这样说服了家里所有的亲人,为国为家替父从军!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齐读第二自然段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木兰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军时,木兰的哪些表现又让你觉得她是个女英雄?2、交流:1)出示图片:黄河图燕山图感受气势磅礴、连绵起伏、高耸入云的气势2)出示图片:这是战场上的木兰,看到木兰的样子,你想到哪些词?(威风凛凛英勇善战)3)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读出了什么感觉?(渡黄河、过燕山,英勇的感觉)4)赫赫战功:你能看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样?板书:赫赫战功3、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木兰英勇的故事吗?指名说4、拓展填词:在多年征战中,木兰___敌情,___敌计,___敌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木兰从军-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木兰从军苏教版一.导入师:老师知道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和古诗,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叫超级联想。
(出示春景图)师:看到这幅图,你联想到了哪个词语或哪首诗?生:看到这幅图,我想到了水乡生:看到这幅图,我想到了桃红柳绿生:我想到了姹紫嫣红师:多美的词啊。
看下一幅图。
(出示母亲照顾生病的孩子图)生纷纷举手生:痛痒相关生:情深似海、恩重如山生:骨肉之情师:真好,这幅图呢?(出示课文插图一)生:我想到了木兰从军生:骏马生:我想到了英勇善战师:那这幅图呢?(出示插图二)生:我想到两个词,一个是文静,一个是俊美(反思:本以为课文的两幅图能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孩子的词语联想,可是,不知是我的设计存在问题,还是孩子们的词语积累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效果。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两个装扮截然不同的人其实是一个人,她就是——花木兰,我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木兰师(板书):手指伸出来,一起写。
师:齐读师:你在预习的时候了解过木兰吗?用一两句话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木兰是替父从军的。
生:木兰从小跟父亲学习。
生:木兰从小就喜爱骑马射箭。
师:同学们了解得真详细!我们知道木兰生活的年代经常发生战争,一些少数民族经常到中原来抢劫财物,为了人民的安宁,朝廷常常大量召集人马,守卫北方边境。
原来我们这位文静俊美的姑娘打扮成这样是要去从军呀。
手指伸出来。
师板书:从军,生书空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2课。
齐读课题。
二、解题师:什么叫从军呢?生:从军就是当兵。
师:“从”在字典中有这几个解释(示“从”的意思)谁来读一读“从”的意思生读师:那在我们课题中选择哪个解释呢?生:在这里选择第三个解释“参加”师:对不对呀?生齐:对。
师:那课题的意思就是——生:木兰参加军队。
师:对,就是木兰去参军。
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它的眼睛,题目读懂了,文章的大意就懂了。
那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好题目会让你的文章更成功哦!(反思:太紧张了,舌头有点打结,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听懂。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精选13篇)

《木兰从军》课堂实录(精选13篇)《木兰从军》篇1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木兰是谁?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
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现在还会吗?(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师:谁知道?(指名回答)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生:骑马、射箭、摔交……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2下12《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册《木兰从军》执教时间:2009年4月23日执教班级:孙庄镇仁桥小学二年级(1)班执教老师:周小琴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师:这几天,我们的小朋友们都在看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英雄人物呢?生1:我知道关羽、张飞。
生2:还有赵子龙。
生3:我还知道刘胡兰、王二小。
【以学生喜爱而又崇拜的英雄人物开篇,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好的开头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师:这些英雄真了不起!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可严重了,男的可以当兵打仗,女的只能在家中绣花,做家务。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人物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她就是花木兰。
(板书课题:木兰从军,)师:从军是什么意思呢?生:从军就是当兵。
师:你说得很正确。
我们一起把课文题目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问号呢?生1:木兰是谁?生2:她为什么要去从军?生3:她怎么去从军的?……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想了这么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充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师: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花木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老师的范读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专心呀!课文中的花木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1:我觉得花木兰很勇敢。
生2:我觉得花木兰特别孝顺父母。
生3:我认为她一点儿都不怕苦。
……师:你们真不简单,只听了一遍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收获。
想不想自己也来读一读课文呢?生:(响亮地)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63页,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标出小节号。
开始吧。
(生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
)师:小朋友们读得怎么样呢?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1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木兰是谁?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
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现在还会吗?(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师:谁知道?(指名回答)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生:骑马、射箭、摔交……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师问生1: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生2:点头。
生:“一份公文”是啥意思?师:“一份”懂吗?(懂)现在我们就来突破“公文”。
谁知道?生1:“公文”就是皇上给木兰家来的一份文件。
生2:是政府给他家来的一份通知。
教师给予肯定:你说的对,只不过当时不叫“政府”,而是“官府”。
你们想一想这份文件上写的是什么?生:就是让木兰的爸爸去打仗。
生:老师啥叫“代替”呀?师:你不知道啥是“代替”,没关系,我们放在课文中理解,都找一找“代替”所在的句子。
(学生读“代替”所在的句子。
)生:老师我知道什么是“代替”了,就是应该木兰的爸爸去,现在木兰替爸爸去,这就是“代替”。
师:对了,还有不懂的吗?生:“战袍”我不懂。
生1:老师我知道,就是打仗时穿的衣裳。
师:我们看!(出示图片)这就是花木兰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的样子。
生:“持续”是什么意思?师:我们来读一读带有“持续”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现在谁知道了?生1:“持续”就是从开始打,到结束,一直打了十二年,中间没停过。
生2:我认为他说的不对,没听过,那士兵们不吃饭,不睡觉。
生3:像吃饭、睡觉这肯定得进行,但其他时间就是打仗。
生4:仗打了十二年,得死多少人啊!师:现在“持续”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了吗?(学生齐答:明白了。
)师:这里还有一个词语,“立了大功”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生1:“立了大功”就是打了很多胜仗。
生2:“立了大功”就是杀死了很多敌人。
师:说的很好,还有不懂得词语吗?生:“探望”是什么意思?师:谁知道?生1:“探望”就是“看望”的意思。
师:对!古时候,“探”就是“看”的意思。
你们还能用它组个词语吗?生:侦探、探雷……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2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
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点一生读课文。
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
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
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
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结论为: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师:打乱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难度的题,大家这么快就做好了,不错。
看看,情节的正常秩序是怎样的呢?生:代父从军、征途想家、屡建战功、辞官还乡。
师:很好,思路很清晰。
这就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
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
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
师:能不能具体点?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师:说的好。
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花家的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
师:不错。
你刚才说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听了可能要不高兴的,你觉得呢?生笑:花家的女儿。
师:改的好。
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生读)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好,说到这里,请大家回忆昨天看的豫剧《花木兰》,其中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有没有人记得?生: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啊!师:能不能唱?生:不能。
师:有没有人能唱,一丁点?生唱:平了……贼……儿……师:(掌声中)谢谢,虽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韵味尽出,让我们过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瘾。
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
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生:孝敬爹娘。
师:还有呢?生: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
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多人: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2.妈妈,我回来了3.英雄颂歌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5.绝响师: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开始吧,说不定你有诗人之才而你还不知道呢。
生写。
师:把自己的诗跟大家交流一下,谁先来?生:朝廷军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战,花家没有男子汉,我愿替父去出战。
(掌声)师:还挺压韵的,写的不错,下一位?生:古往今来几英雄,木兰当数排第一,英勇机智杀数敌,是我中华好儿女。
(笑,掌声)师:啊,是一首打油诗吗,也还不错。
生:看,火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木兰啊,勇敢地代父从军!老母亲,泪眼簌簌,再三嘱咐儿要小心;老爹爹,颤颤巍巍,送娇女踏上征程。
木兰,你是咱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掌声)师:不错,结尾还可改含蓄一点。
生:匈奴们去死吧!让木兰的剑,沾染敌人的血;让木兰的精神,辉映着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儿不会辜负您,请您等待儿凯旋归来的那一天。
(掌声)师:有气势,散发着一股英雄豪放之气。
生:娘呀!是你把我养大,教给我劳动谋生的本领;爷呀!是你教我武艺,使我成将不死沙场。
爷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报答不尽!(掌声)生:妈妈!妈妈!儿回来啦!儿不孝!儿不孝!没能留在您的身边。
今天,儿回来了,再也不离开您了!您知道吗?儿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
平了贼儿快马加鞭,儿赶回来孝敬您啊!(掌声) 师:谁言儿不孝,儿还是孝的,那是一种大德大孝。
大家的诗把我们的教室装扮成了诗的殿堂,诗的海洋。
老师也写了一首,念给你们听: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木兰英雄的名字英雄的民族木兰(掌声)师:同学们的诗写的很好,老师写的也不错,为什么我们都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生:因为我们走进了木兰的内心世界。
生:因为我们都喜爱木兰。
师:的确,不是我们的诗写的好,是木兰这个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应该与诗相配。
放声朗读,把你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吧!(生自由读)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生读。
(掌声)师:评一下,还有一点什么不足?生评:前面还可以,后面喜悦的感情没读出来。
生评:“旦辞爷娘去……”一节应读出木兰的想家、孤独、想哭的心情。
生评:段和段之间没有停顿。
师:把这些意见揉进朗读中去,效果会更好,还有谁愿为大家朗读?生读。
(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师:读的真是棒极了。
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这么好。
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生:木兰回乡后怎么不去相亲?生:她当然要去相亲的,迪士尼动画片《花木兰》就拍了木兰相亲的事。
生:木兰回来了,家人是笑还是哭?生:母亲也许会哭,弟弟肯定会笑。
生:这眼泪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母亲的哭,是高兴的哭;母亲的泪,是含笑的泪。
生:花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生:因为朝廷要她父亲出征,而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兰又没哥哥,她弟弟还小,所以只有她去。
(掌声)生:为什么她姐不去?生:因为她姐没她那么勇敢。
生:因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人能成为花木兰。
(掌声)生:木兰为什么不当官?生:因为木兰的生活理想是守在亲人身边,过一个普通妇女的农耕生活。
师: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终生无怨无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
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
下课!(掌声)警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史学研究倾向——《木兰诗》教学侧记武汉市第二十五中严容“北方鲜卑族与蒙古境内的柔然族之间产生的这场战争,为何而战,该不该战,该不该愚昧地表达对天子的忠诚?”“鲜卑拓跋部从来就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