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红花

——记潜江市熊口丁岭中学潘传芸教师领导称赞她时评价颇高:“实在、勤恳、有潜力”;同事们提起她时:“真诚、进取、热情”;学生们谈到她时尊敬无比:“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她就是熊口丁岭中学教师潘传芸。她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了整整16年的时间。16年的教学生涯中她连任八届毕业班语文工作,当过班主任,带过生物、地理、历史等多门小课教学,饱尝了教书育人的艰辛、紧张、喜悦和幸福。对于曾经付出的心血,她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是春泥护红花的满足。

“我愿做春泥,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

1997年9月,刚刚从师范毕业的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回到了熊口这方教育的热土。虽是熊口人,虽早就熟悉这的一切,但没想到熊口教师的条件会是这么差。没有房子,新教师几人挤在学校唯一的一栋教师楼的架工层里;吃的没有荤腥的学生饭菜;一个月228元的工资。要知道她可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呀!要知道这点小钱对花钱大手大脚的她来说,怎受的了啊!当时有许多好心地老师对她:“小潘,丁岭中学是一块跳板,你家里有钱,让你父亲找找关系你就可以进城了。”听完这番话,她很欣喜、很徘徊、很矛盾。这里是她的家乡,这里有她的亲人好友,这里更有哺育她成才的老教师们。没有他们,会有自己的今天吗?当年德高望重的学区樊主任似乎看出了她的想法,召开了新教师座谈会,语重心长的说:“人生不能存有抱怨心理,我们在一个环境,就要想着多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其实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干出成绩。把握住今天,才能创造明天。熊口教育需要我们,我们要深扎这片土地。”老领导的慷慨激昂让她很激动不已,更让她想到了自己的成长中的老师和父老乡亲。那一刻,她就在心里下定决心:我要做春泥,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一晃16年过去了,16年的风风雨雨,16年的酸甜苦辣,多少教师跳槽改行了,多少教师来了又走了。而她却矢志不渝地耕耘在这片的土地上,独享那份“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有好多人不解:“小潘,怎不想办法调去城里,在这干有什么前途呀?”她笑着回答:“人人都进城,那我们乡村的孩子怎办,我要深扎熊口。”大家听着都笑着摇摇头,以为她是说笑,却不知她早把“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不负父老乡

亲厚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愿做春泥,守护那些鲜嫩的花儿。希望他们在爱中成长并爱整个春天。”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潘传芸老师真诚关爱每一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班上同学生病,她会赶紧给家长打电话并送上药品;雨天,孩子不好回家,她会把自己的伞拿给他们并叮嘱他们路上小心;学生手头困难时,她了解情况后会“借”钱他们;对在家不听话的留守生,她会利用假日进行家访……

留守生杨婷三年未见父母,思亲心切,暑期去深圳见父母后决定辍学。8月,骄阳似火,潘老师和爱人一起亲赴她家走访。在百般劝说杨婷及爷爷奶奶无效之后,潘老师又亲自给远在深圳的学生家长一次次打电话劝说。潘老师的爱人说:“你这是何苦?”可潘老师却说:“为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确实,潘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很少离失,例如2009届的七(3)到2012年的九(3)班,三年期间学生不仅一个都不少,还增加了4人。

作为教育者,潘老师说,孩子们需要教师的关爱,但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爱。我愿做春泥爱护那些鲜嫩的花儿,更希望他们在爱中成长并爱整个春天。是呀,现在的学生很大部分是独生子,是家长心中的宝贝,他们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去关爱别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潘老师认为灌输孩子们爱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晓之以理,以身示范,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爱的环境之中,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家长、老师、朋友。如提醒学生在感恩节送上一份祝福;在母亲节给父亲洗一次脚、给母亲梳一次头;给在外地的亲人好友写一封信;在公交车上多让座;当低年级同学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等来体验助人为乐的幸福。

留守生陈琴不爱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父母回家,她也不多和他们说话,看上去冷冰冰的。”在一次“访万家”中潘老师听到了陈琴奶奶的抱怨后认真思

考了孩子的思想:认为孩子与父母长期分隔,感情疏远,再加上陈琴同学羞涩,不善表达,给了他人假相。于是,潘老师在上综合实践课《献给母亲的赞歌》中,出示大量图片影片表示母亲分娩的辛苦,为人母喜悦,为生活奔波的辛劳,对子女无私的奉献。与此同时,潘老师要求学生换位思考来理解父母并阅读了大量外国小孩勇敢说爱,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的故事。几天后,潘老师发现陈琴写的《母亲的赞歌》非常感人,便要求她将文章誊正后寄发给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现在陈琴和父母关系融洽,节假日里总会询问他们的身体工作情况,还让他们放心,说自己会照顾好我们。老师,还是你们有教育方法。”再次家访中潘老师听到陈琴奶奶的孙女的夸奖,她高兴的笑了。

后进生赵勇从北京转来丁岭中学,刚开始总是一副桀骜不逊,高高在上的样子。同学们看不惯他,评价他:有什么了不起,成绩好还转我们这个小地方,一定是在北京“混”不下了。潘老师听说后,哭笑不得。她一方面制止这种流言,并多次在课上劝告学生要学习君子坦荡荡,不要做是非人;另一方面她给赵勇讲述古今中外那些谦卑者的故事,劝戒他多看他人优点,多发现小地方风景,做一个有涵养的人。经过多次教育,潘老师发现:同学们纷纷向赵勇表达歉意,并都愿意帮助他补习未学过的知识。而赵勇也一改过去的瞧不起的模样,试着用蹩脚的熊口方言和大家说笑。现在赵勇虽然又到北京上学了,但每次上QQ,他都主动和潘老师及同学们打招呼。他说,现在他总想起在丁岭短暂一年学习生活的快活,是老师,是同学让他快速融入集体。他也将劳记潘老师的话,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往界毕业生刘思佳父母离异,家庭困难,性格孤僻,沉默少言。潘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对其伸出援助之手。在学习上,潘老师任她为语文课代表,让她多与其他学生交流。在课后,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替父母着想。在一次全市读书演讲活动中,潘老师力推刘思佳并在空闲时间多番辅导她、开导她战胜胆怯心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次活动,刘佳思获得了全市演讲一等奖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这孩子收获了自信与快乐。现早考上园高的刘思佳每年在教师节都会给潘老师写上一封信,感谢潘老师对她的帮助及乐观开朗性格的养成。不仅如此,潘老师还常常收到一些孩子们的卡片,礼物。每当这时,潘老师的脸总是红红的,这种幸福言于溢表。办公室的老师有时开玩笑说:“这些

学生写什么信、卡片,给老师发短信不简单得多。”潘老师说,孩子们想说的话太多,也许他们认为写信更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吧。是的,要爱,还要表达爱。而潘老师正是教孩子们学会感受爱,学会爱,表达爱。

“我愿作春泥,汲取各方养份,让自己更为肥沃,来滋养花儿。你会问我为什么眼里含泪水,因为我热爱这片生命绿洲。”

参加工作以来,潘老师一直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脚踏实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要求自己,赢得了家长、学生、同行的肯定和赞扬。如果说学校是教师生命中成长的沃土,她说:“我愿学春泥,在课堂这块生命价值的绿洲里汲取养份。”为了做到这一点,潘传芸老师一直坚持进修学习,先后两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全国自考,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获得华师教育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了提高自身水平与修养,她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活需求,让阅读成为一种惯常行为,时刻以读书为乐。先后阅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数十部教育专著,并能认真做好读书摘记,撰写读书心得。论文《我的学与用》、《我的收藏》等作品均在《潜江教育》发表。《那是一首诗》、《爱的源泉》等作品在《潜江文艺》发表。论文《谈课改形势下的中考语文复习》《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被中央教科所评为一二等奖,更有多篇论文分别获市省一、二等奖。她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每次外出学习她总是满载而归,并及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达到全校语文老师,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使学校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为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国家、省市级的各个课题研讨活动中,她总是认真对待,实事求是的完成。09年、2010、2012年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她先后三次中央教科所评为优秀教师。论文《古诗漫苑步》、《我爱家的饮食文化》被评为省一、二等奖。

在全国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撰写的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自主综合性学习》、《作文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国家级二等奖,《读书我伴成长》等获市一二等奖。今年6月在市德育工作活动中,她任丁岭中学德育工作活动组长,亲督各项活动,致使丁中在德育评估中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

“其实我是一个很愚笨的人,和各位同仁相比,我底子薄、水平差。我做这些事不过是为了提升自己,帮助自己更好的教学。”潘老师真诚说。确实,在潘

老师心中,教学永远处在第一位。16年的教学生涯中,她连任八届毕业班语文工作,带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走上中考之路,用辛勤与汗水叩开理想的大门。2009年辅导学生李佳参加湖北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获二等奖;吴铭同学在全市中小学生影视教育中获一等奖;2010年何秀娟同学在潜江青少爱国主义讲习书教育动中中获中学组优胜奖;2011年学生刘星怡在写作杯全国文艺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2012年辅导学生马昌盛、朱雨薇在中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市一等奖。2013年辅导钟慧子陈琴等同学在中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湖北省初中组二、三等奖……16年来,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为了使自己的课堂真正达到扎实有效,她把每篇课文读了又读,每则教案改了又改,她的备课稿总是字斟句酌,推敲再三,力求用最精当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悟。在湖北省《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一书中,她的案例《荒岛余生》被收入;2009年在市教研组织的《微格作文教学》中,她的作文导学案《生动的动作描写》与《人物的语言描写》受到了大家的好评。2012年在江西省出版的《语文报》中,她的编写的《沁园春雪》让广大学生受益匪浅……16年来,潘老师在丁岭各位“师傅”的帮助下和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亲切质朴、素实高效”。“潘老师的课上得真好!”听过她的课的老师和学生这样说。由于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丁岭中学中考语文成绩在潘老师及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都列于全市前茅。2010年丁岭中学中考语文上线达58人,2011年丁岭中学中考语文“四率一分”居全市前十名。2012年中考语文居全市前五名,其中潘老师所带班过百分的同学就多达12人,学生何雨琴、何楷铃等同学中考总分也居全市前十名。现2013年丁岭中学的中考语文又是一个辉煌。

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为护花。潘传芸同志在工作中不倦地追求,在失败中提高,干扰中成熟,委屈中自勉,困难中坚强,成功中喜悦。她相信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烂漫。相信勤奋、务实的她,将一如既往在教育的天地里倾洒才情,挥舞开拓犁铧,实践她对自己的承诺:你会问我为什么眼里含泪水,因为我深爱这片生命绿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