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练习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银和稀盐酸B.铁和硫酸锌溶液

C.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D.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2.如图所示是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NH4NO3和Ca(OH)2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味气体

B.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白色的固体

C.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变成黄色

D.在空气中点燃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⑤波尔多液装在铁桶内会降低药效

⑥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K2CO3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可增强肥效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5.在AgNO3、Zn(NO3)2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Zn

B.滤渣中可能有Ag

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Zn(NO3)2

D.滤液中可能有AgNO3

6.等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加入足量的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图并判断,下面推论不合理的是()

①三种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①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①消耗硫酸的质量:Mg>Fe>Zn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铝

8.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质量相等浓度也相等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金属都有剩余.过滤所得的溶液质量大的是()

A.氯化亚铁溶液B.氯化锌溶液C.一样大D.无法比较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9.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废旧电池中的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废旧电池中的物质(如图所示),选用适当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金属活动性相对较强的金属是_____;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作催化剂的是_____.

10.在2CuO+C 高温

2Cu+CO2与CuO+COΔCu+CO2两个反应中,C和CO都是将CuO

还原为Cu的物质,故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

①分析并归纳上述两个反应中的还原剂的化合价变化规律:____.

②根据你的规律,判断反应:Fe+H2SO4=FeSO4+H2↑中的还原剂是____.

11.利用常见金属活动顺序回答:

(1)为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取一种盐溶液是_____.(2)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_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12.向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3)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符号是_____。

三、推断题

13.某工厂排出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为回收金属银和硝酸锌,某同学设

计了如下实验.其中固体A 是________,滤液C 的溶质是________,操作M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详解】

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Ag在H后边,所以Ag不会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活动顺序表中,Fe在Zn的后面,所以Fe不会把Zn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盐溶液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则硝酸钾溶液和食盐水不发生反应,故C

不符合题意;D、酸与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有水、气体或沉淀,反应才发生,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反应可以发生,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A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微观示意图,生成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一定含氧元素,故不一定是氧化物,错误;

C、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错误;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A。

3.A

【详解】

A、NH4NO3和Ca(OH)2混合研磨,白色固体中产生刺激性味氨气,描述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描述错误;

C、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并生成硫酸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描述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描述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①工业上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故正确;

②氢气和甲烷具有可燃性,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故正确;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低,但硬度一般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要高,故错误;

④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正确;

⑤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与铁反应从而降低药效,因此波尔多液装在铁桶内会降低药效,故正确;

⑥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K2CO3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错误。

故选:C。

5.C

【分析】

金属的活动性是Zn>Fe>Ag,在AgNO3、Zn(NO3)2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Fe过量,原混合溶液中的AgNO3全部被置换生成Ag和Fe(NO3)2溶液。

【详解】

A 、铁的活动性比锌弱,不会置换出硝酸锌中的锌,故A 不正确;

B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渣中一定有Ag 、Fe ,故B 不正确;

C 、铁与混合溶液中的AgNO 3生成Ag 和Fe(NO 3)2溶液,铁和硝酸锌不反应,滤液中一定有Fe (NO 3)2、Zn(NO 3)2,故C 正确;

D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故D 不正确。故选C 。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不能与硝酸锌反应。

6.A

【分析】

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铁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Mg 、Fe 、Zn 三种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故正确;

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反应速率Mg >Zn >Fe ,故不正确;

①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比为

2442+=Mg H SO MgSO +2H 42↑

2442Zn +=H SO ZnSO +5H 62↑

2442Fe+=H SO FeSO +6H 5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 >Fe >Zn ,故不正确;

①生成的氢气来自硫酸中的氢,消耗硫酸的质量Mg >Fe >Zn ,故正确。

故选A 。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活泼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7.C

【详解】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4:321:8=,故A 不正确;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故B 不正确;

C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分解放出了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减小,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加,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不再增加,故C 正确;

D 、向足量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镁和铝,铝产生的氢气多,故D 不正确。故选C 。 8.B

【详解】

因为充分反应后,金属都有剩余,所以盐酸反应完,参与反应的盐酸“质量相等浓度也相等”,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大的金属参与反应的溶液质量大。铁的原子相对质量为56,锌的原子相对质量为65,65>56,故过滤所得的溶液质量大的是氯化锌溶液。

故选:B 。

9.Zn MnO2

【分析】

分析废旧电池中的物质,然后按要求进填空。

【详解】

(1)根据废旧电池中的物质,所涉及的金属是锌、铜,锌的位置排在铜的前面,金属活动性相对较强的金属是锌,其化学式为Zn。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使用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其化学式为MnO2。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易做错,忽视题目要求,没有用化学式答题。

10.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Fe

【分析】

分析对比C、CO分别变为CO2,化合价升高。所以规律是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判断在Fe+H2SO4=FeSO4+H2↑中的还原剂是铁。

【详解】

(1)在C+2CuO 高温

2Cu+CO2↑中还原剂C变为CO2,碳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4价,在

CO+CuO Δ

Cu+CO2反应中还原剂CO变为CO2,碳的化合价由+2升高为+4价.所以规律是

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

(2)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在Fe+H2SO4═FeSO4+H2↑中铁的化合价由0变为+2,是反应的还原剂。

【点睛】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氧化剂。

11.CuSO4溶液Ag Zn(NO3)2、Fe(NO3)2

【分析】

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

【详解】

(1)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只用一种盐溶液就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铜的盐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CuSO4溶液)。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铜>银,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硝酸银,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Ag,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Zn(NO3)2、Fe(NO3)2。

【点睛】

若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含有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反应完全,溶液中无硝酸银。

12.Zn+2AgNO3=Zn(NO3)2+2Ag Cu、Fe、Zn Mg2+、Zn2+、NO3-

【分析】

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铜、银,向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则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有剩余,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锌完全反应,若有剩余硝酸铜和硝酸银,

铁再先后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不能与硝酸镁反应。

【详解】

(1)向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则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故一定发生的反应是锌与硝酸银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2AgNO3=Zn(NO3)2+2Ag。

(2)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锌有剩余,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锌完全反应,若有剩余硝酸铜和硝酸银,铁再先后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故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锌、铁和铜,化学式是Zn、Fe、Cu。

(3)硝酸镁不和其他物质反应,一定含有镁离子,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镁离子、硝酸根离子和锌离子,符号是Mg2+、Zn2+和NO3-。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锌粒,锌粒先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多余的锌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锌反应完,铁和多余的硝酸银溶液先反应,然后和硝酸铜溶液反应。

13.银和锌硫酸锌过滤

【详解】

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银,为了回收银和硝酸锌,可以在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锌,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经过过滤将固体和溶液分离,所得的固体A中含有置换出来的银和过量的锌,要除去锌,可以加入稀硫酸与其反应,从而得到纯净的银,硫酸锌可以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锌和硫酸钡;

故答案为:银和锌,硫酸锌,过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