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重要性

合集下载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抗震设计作为保障建筑物在地震活动中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抗震设计的概念、方法以及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增进读者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1. 抗震设计的概念抗震设计是针对地震引发的水平和竖向力以及结构变形进行合理布局,以增强建筑物的抵抗地震破坏的能力的一项工程设计方法。

其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抗震设计侧重于优化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地震荷载的要求。

2. 抗震设计的方法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强度抗震设计和位移抗震设计两个方面。

强度抗震设计是通过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和刚度来增加其抗震能力。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建筑物的抗压、抗拉、抗剪能力,以及节点和连接部位的刚矩传递。

而位移抗震设计则主要关注建筑物的变形能力,通过合理的控制结构的变形来减轻地震力对结构、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3.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涵盖了各个方面。

首先,在建筑物的纵向结构设计中,适当的刚度和强度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增加纵向抗震墙和剪力墙的设置,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稳定性。

其次,在横向结构设计中,采用合适的抗震构件,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物的侧向刚度,提供足够的强度应对地震力。

此外,对于敏感设备的保护,如医院、实验室等,抗震设计需要更为精细,以确保设备在地震中不受到损害。

最后,适当的地震减震措施,如使用减震器、摩擦摆杆等,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也是抗震设计中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4. 抗震设计的挑战与展望虽然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地震的预测和发生难以准确确定,这给抗震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余乾 肖文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余乾  肖文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余乾肖文摘要: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切实有效地处理好结构的基本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使结构的使用更加合理与安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需要从概念设计、计算分析和构造做法等层层把关,概念设计和构造做法为计算分析的假定提供了可能,而计算分析又对概念设计和构造做法提供了延伸,三者间缺一不可,互相依存。

而对于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却是抗震设计中的毒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将这些问题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安全。

因此,设计人员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际工程,总结出抗震设计中的一些理念的运用,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概念设计;措施1建筑结构抗震的重要性我们对建筑赋予了不同的职能,有提供居住的建筑,有办公的建筑,还有休闲娱乐的建筑。

这些建筑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只有建筑物本身是安全可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功能。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起建筑物的质量,一定要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

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现在我们的技术还不能够精确预测出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

这种未知的情况下,当地震发生时会给建筑物带来致命的打击。

现在的建筑以高层为主,一旦建筑物倒塌以后,那么人们的生命财产会受到严重的后果。

所以,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就是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物抗震概念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包括概念设计和计算设计。

这两种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设计要依据严格的设计规范,理论,加上结构的模型,受力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计算。

计算设计是真实存在的,能够充分根据现实存在的压力和材料进行计算,也能够得到一定的计算结果。

但是计算设计的方法不完全适合抗震设计。

众所周知,地震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进行预测的,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不知道危害多大。

浅谈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浅谈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或者竖 向出现严重不规则或整体性差 , 那么仅 仅按现有 的结构设
4 结构要规则 。结构 规则能 保证 建筑结构 有一个 对称 的整 ) 计计算水平 , 难保证 结构 的抗震 性能 。因而 , 很 结构 工程 师在 高 体布局 , 括立 体刚度 对称 和外形对 称 , 包 提高 建筑抗 侧力 。并 且 层建筑抗震设计 中应 特别 重视结 构规 范及 规程 中有关结 构抗 震 保证质量对称 , 能使建 筑物均衡抵 御外力 , 好 的避 免重心偏离 , 很
能, 而往 往 忽 略 非 规 范 性 质 的 手 工 和 思 维 应 用 方 式 。 因 此 , 念 对建筑物的破坏 , 概 减少 了工程整 体 的薄弱环 节 , 提高 了建 筑物 的 设 计 在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中的 重 要 性 被 重 新 提 取 出 来 , 受 愈 来 整体抗震能力 。 更 愈多建筑行业学者 的强烈关注 。另外 , 由于高层 建筑结 构的 复杂 2 竖向要均匀。在设计上要优 先考虑竖 向均 匀 , ) 在建筑 横隔
构认识上有很大 的局 限, 又由于一些其他 的因素 , 比如 : 施工 安装 保证其质量 。 时的变易性等等 , 也使得计算结果 和实 际相 差非 常大。 3 整体 要合 理。基础要符合建 筑要求 , 证基础的承载 能力 ) 保
然而 , 如今 仅仅 依 赖 数值 计 算 得 出 的 结 果 远 远 不 能 充 分 解 决 完全达到刚度强度指标 , 与上部构 件连接可靠 。柱 体与基础 和隔 现实 中的抗震问题 。尤其是地质特征 的差 异性等 原因 , 得很 多 板 到 楼 盖 的 连 接 上 有 足 够 的 刚 度 和 抗 力 , 部 件 牢 固 连 接 紧 密 协 使 各 国家 所 制 定 的抗 震 规 范 存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的差 异 。 比 如 , 构 平 面 同 , 强 竖 向和 水 平 的抗 震 能 力 。 结 增

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浅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_赵真

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浅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_赵真

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的一般规定浅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_赵真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部分,它对于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有一些一般规定,这些规定为工程师提供了指导,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首先,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抗震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确定建筑的设计目标,包括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初期确定适当的抗震设计方案,从而减少后期的设计修改和调整,提高工程效率。

其次,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至关重要。

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材料对地震的响应和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抗震概念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仔细考虑并评估不同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的优缺点。

通过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工程师可以选择最适合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此外,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确定地震设计参数的影响。

地震设计参数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需要承受的地震力和位移。

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和建筑的重要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地震设计参数。

合理的地震设计参数可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过于保守的设计,提高工程经济性。

最后,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建筑整体安全性的影响。

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阶段,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结构布局、竖向和横向抗震设计原则等因素。

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可以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耐震性能,减小结构破坏的可能性,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在欧洲抗震设计规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工程师可以在设计初期确定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选择最适合的结构体系和材料,确定合理的地震设计参数,确保建筑在地震中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性。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状态 设 计准 则 , 使 建筑 结 构 的 设计 得 以符 合 技 术 先 进 、 促 经济 合 理 、 安
刚 度 和 承 载 力 突 变面 形 成 薄 弱 层。 建 筑 结 构 的 不规 则类 型 可 分 为平 全 适用 的原 则 。 但 是 这种 建筑 结 构 测算 也 仅 仅 只是 一 种 近 似 的算 法 , 面 不 规 则和 竖 向 不规 则 ( 2 表 3) 表 、 。 因 为建 筑 物 结 构 设 计 是 以 空 间来 计 算 的 ,各 种 结 构 之 间 是相 互 联 系 表 2 平面不规则 的类型 的 , 一 个 综 合 复 杂 的 整体 , 是 仅凭 极 限状 态 设计 是 很 难 估 算 建 筑 物 的 不 规 则 类 型 定 义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的重 要性
马琨 ( 抚宁县城乡 设局总工办) 建
摘要 : 我国位于两条地震带上 , 使得我 国成为了世界上地 震的高发区之 部 分 应 采 用相 同 的质 地 的 地基 ,或 全 部 采 用 天 然地 基 或 全 部 采 用 桩
因 此 为 降 低 地 震 对 人 民生 命 安 全 和 国家 财 产 经 济 的 损 失 , 强 建 筑 物 的 基 ; 充分考虑到软 弱粘性 土、 加 ③ 液化土、 新近填土或严重 不均 匀土等 抗 震措 旋就 显 得 十 分 必要 与 迫 切 。 文 将 结 合 作 者 多 年 的 工作 实践 经 验 对 建 在 地 震 时 对 地基 产生 的不 利 影 响 , 各种 因素 要 进 行 综 合 考虑 , 采 本 对 并
设 计 的角 度 出 发 , 据 结 构破 坏 的不 同过 程 , 抗 震设 计 的原 则 要进 根 对
行灵活的运用。
邻 三个楼层侧 向刚度平均值 的 8 %; 0 除顶层 外, 局部 收进

结合震害论述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结合震害论述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结合震害论述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摘要】抗震概念设计作为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建筑结构设计师的重视。

概念设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工程场址的选择、建筑和结构的布置到构件的设计,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抗震概念设计内容。

本文结合房屋发生震害的原因,对抗震设计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结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震害;结构概念设计;冗余度中图分类号:tu352.11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长期以来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概念设计”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或试验研究所得到的非常重要的定性设计原则或工程判断进行设计。

是关于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结构体系等方面内容。

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非结构构件的处理,材料的选用等。

由于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在某种意义上,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重要。

因此,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对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充分理解,并体现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1.房屋发生震害的原因分析结合近年来的震害经验,可将房屋发生震害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由于断层错动、滑坡、错位等地面变形而对其上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

其二,地基失效引起砂土液化,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使得上部结构受到破坏或发生整体倾斜。

其三,尤其在深厚软弱冲积土层的场地上,在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的破坏程度明显增高。

其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剧烈震动,使得结构因强度不足而产生较大变形,失衡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必须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以及有利于抗震的地段。

2.选择合理的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体系一般来说,建筑物的动力特性主要由建筑布局及结构布置来决定,若布置简单、合理,地震时则具有良好的抵御能力,不容易遭受地震破坏,相反,若建筑物的布局奇特复杂,地震时则极易在结构薄弱部位发生破坏,继而对整个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造成严重削弱。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浅谈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我国位于两条地震带上,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地震的高发区之一,因此为降低地震对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经济的损失,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物的抗震性建设以及抗震概念设计进行简单的论述。

标签:建筑工程抗震概念重要性1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概述在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不断成熟发展的阶段,促进了我国结构计算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精确性的发展态势。

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结构测算中普遍采用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则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促使建筑结构的设计得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但是这种建筑结构测算也仅仅只是一种近似的算法,因为建筑物结构设计是以空间来计算的,各种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整体,仅凭极限状态设计是很难估算建筑物的真正承载力。

此外,地震是地壳活动的结果,具有随机性、破坏性和复杂性,因此目前很难对此做到精确的预测。

同时,建筑物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整体系统,其本身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地震的作用下使得建筑物本身的破坏过程显得非常的复杂。

所以,要想对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特性和参数进行准确的预测合计算,就不能单纯的靠计算来解决,而是要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不断调整工程抗震的系数和相关的设计标准,要从抗震基本概念中不断提取一些抗震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经验总结。

在总结建筑结构总体地震反应时要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根据结构破坏的不同过程,对抗震设计的原则要进行灵活的运用。

既注意对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进行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又可以考虑到各个相关的细节,从而在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是建筑领域所公认的建筑抗震设计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点都会使得建筑抗震结构设计不能有效进行。

论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论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论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发布时间:2022-09-16T07:09:15.271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5月第9期作者:王飞牛浩[导读] 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王飞1 牛浩21.身份证号码:37283319781023****2.身份证号码:37098219900428****摘要: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在建筑工程中,需要提高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视。

设计人员将抗震概念设计应用到建筑工程中,要合理地选择建筑场地,采取科学的支撑结构完成建筑物的整体布局任务,以此来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和安全性,并保证建筑物的美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注意遵守建设规范,提升抗震效果的同时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建筑物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引言当前各种超限复杂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对于工程师而言,做好这些建筑的抗震设计是不小的挑战。

运用性能化设计方法,确定合理的抗震性能目标和结构抗震性能水准、遵守力学基本原理和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贯彻优先把控整体,其次再深入到构件的承载力、变形和细部构造等细节,通过恰当地计算采取相关措施,综合考虑提高结构(局部)或构件的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可以在实现抗震性能目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抗震性能化设计是基于抗震设计基本理论,重点突出差异化、抗震性能可量化的更加科学的设计方法。

针对不同工程的具体情况,基于概念设计、“多道防线”思想,综合考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协调可靠和经济两方面的要求,贯彻“多级设防”思想,加强薄弱部位,提倡“个性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结构措施实现预期的性能目标。

抗震性能化设计基本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确定地震设防水准;二是确定抗震性能目标;三是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和计算分析;四是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评估和工程研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5期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
“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李秋萍
(云天化集团云南云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11)
摘 要: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至今仍很难预测,往往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切实做好结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而“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就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概念设计;结构抗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5-0068-02
1 引言
抗震概念设计是运用“概念”分析,以工程实际情况和概念设计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计算设计是依据一定的结构简化模型进行的抗震数值分析。

概念设计是对结构抗震性能方向性的把握,起主导作用。

计算设计以概念设计为前提,是对概念设计的补充和完善。

地震产生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结构计算的假定与实际情况也存在差异,仅凭“计算设计”很难有效地控制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进行设计。

良好的“概念设计”来自于结构抗震性,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力的概念上,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对所设计的对象做宏观的控制;概念设计主要决定于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包括掌握地震形成的原理和破坏机理、材料力学、专业设计,并了解由震害试验现象总结出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等。

在设计思路明确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原理,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使工作不至陷入盲目的计算,从而做出比较合理有效的结构抗震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规定,尤其是增加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使得概念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明确地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设计”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1]。

2 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
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问题。

建筑物的地震倒塌和破坏大致划分为两
[作者简介] 李秋萍(1963- ),四川人,云天化集团云南云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经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类:一是由地基失效所致,二是结构本身的振动造成。

地基的失效土层通常有软粘土、饱和砂土、粉土等。

地基液化造成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倾斜,使建筑物严重开裂,甚至倒塌。

此外,由土体滑动造成的地裂破坏对建筑物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主体承重结构的破坏,尤其是承重力的竖向构件破坏,最容易造成整个构件的倒塌。

有的结构虽然主要承重结构破坏,但由于有相当好的拉结或约束,从而避免了倒塌[2]。

3 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特点,“抗震概念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

应选择坚硬土或中硬土场地,宜选择对建筑有利的地段,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远离河岸,不跨两类土层,不采用震陷土作为天然地基。

注意场地的局部地块是否有断层,地基土层情况是否有液化。

表土覆盖层土质硬则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在地震作用下不易产生地基失效,土质越软、厚度越大,则对地震的放大效应也就越大。

对于不利地段,设计人员应提出避开要求,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当无法避开不利的或危险的场地时,应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

3.2 合理的结构设置
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据研究发现,建筑结构平面及立面规则、对称(抗推构件的核心筒体居中,抗震墙沿房屋周边布置),结构侧向刚度、材料强度和质量分布均匀、连续,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就较轻。

反之,建筑物在地震中将会产生严重扭转、抗剪不足而严重破坏。

建筑结构平面及立面的布置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并应具有
– 68 –
李秋萍:“抗震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整体性,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

应控制好结构的侧向刚度,刚度不宜过大,也不宜太柔,刚度分布应力求均匀、对称,并且沿结构竖向连续均匀,层与层之间刚度不宜相差较大,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出现薄弱层而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结构受力应明确、传力合理、简单直接、避免过渡,重力或风力作用中心与刚度中心应尽量重合,尽量减小地震荷载所引起的整体扭转力矩及局部应力集中[3]。

3.3 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以及良好的延性
承载能力是最重要的,它是结构可靠度的保证,同样,结构必须具有足够大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可以使结构满足小震作用下的侧移和层间变形限值, 避免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特别是不规则框架,一定要设置从上到下贯通连续的有较大刚度和承载力的抗侧力结构。

延性是指构件或结构具有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的塑性变形能力,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地震作用、消耗地震能量。

延性主要体现在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结构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构件及其连接的延性水平,在保证构件延性的同时依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原则设计。

要求在设计中要控制梁—柱或梁—墙的相对承载力,使塑性铰首先在梁端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柱、墙中的塑性铰,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梁、柱、墙)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设置,要求其抗剪能力大于其塑性抗弯的能力,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采用构造措施推迟构件在屈服后的剪切破坏,对梁、柱、墙节点应采取强节点、强锚固,保证节点不过早破坏,充分发挥构件塑性铰的作用。

3.4 尽可能设置抵抗地震的多道防线
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适当处理构件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强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

具体防线分为:第一道防线是指全部结构,其部分结构可能屈服,要求具有良好的延性,有限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选择轴压比较小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是由部分结构组成的,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在第一道防线中某些部分遭受破坏时,第二道防线能形成独立的结构,抵抗总刚度减小后的地震作用。

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为第一道防线,一般都先屈服,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填充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为第一道防线,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单层厂房纵向体系中,柱间支撑为第一道防线,柱为第二道防线。

由于地震的多次往复作用,假如只有一道防线,破坏将过度集中在某些构件上,将会由于损伤积累而导致坍塌。

因此,预见到某些局部属于易毁损结构,应当针对第二道防线的结构做抗震验算,并且第二道防线的结构也要具有延性。

在目前提出的新的抗震概念中,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屈服和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另一方面利用赘余杆件的破坏和退出,使整个结构从一种稳定体系过渡到另一种稳定体系,实行周期的变化,以避免地震动卓越周期长时间持续作用的共振效应。

3.5 提高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应符合下列要求:第一,构件节点(主要是梁、柱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第二,预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

第三,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

第四,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应在节点核心区以外锚固。

第五,装配式单层厂房的各种抗震支撑系统,应保证地震时结构的稳定性。

第六,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工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地震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结构计算模型的假定与实际工作的差异,使计算设计很难有效地控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计算。

最重要的是进行全面的分析,预见控制结构的耗能和薄弱环节,找出能支持结构使其不倒塌的关键部位,按照地震运动造成的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除了必要的计算外,更重要的是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重要。

作为结构工程师来说,必须使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结构设计当中,既要严格把握好结构设计的大原则,又要全面考虑诸多因素,最终才能保证设计成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在地震中免受重大损失,这是我们每一位设计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王亚勇.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抗震概念设计[J].建
筑结构学报,2008.
[3] 李佳峰.建筑抗震[J].中国建筑研究院,2008(3).
– 6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