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教育叙事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班主任教育叙事

漫谈赏识教育赏识这个词并不陌生,但赏识教育这个说法却是个新生事物。周弘老师曾经为自己的女儿伤透了心,但他可能没想到正是双耳失聪的女儿让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教育----赏识教育。正是这种对女儿真挚的爱令他领悟到了一个教育真谛,那就是孩子是为赏识来到这个人世间。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含泪地拥抱他、欣赏他、赞美他。赏识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教育,我觉得赏识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应该是一种教育思想。它的灵魂是尊重、理解、鼓励、信任、等待、分享、陪伴。它是种把人当人看的教育,是种人道的教育。赏识就要我们有一种赏识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成功时分享他的快乐;失败时理解他、陪伴他,分担他的失落;对他的暂时落后用信任的心态等待,鼓励他、相信他会后来居上。心中有人,眼中才有人。这种人性的教育思想是有现实价值的。赏识教育对于后进生有很大的意义。对于学业落后的学生,老师们通常给他们补课,进展不大时就会骂人,自己也弄得一肚子气。指头还有长短,何况世界上根本找不到两个相同的人。与其让自己、学生都憋气,不如换一种心态,赏识他们。把要求放低,让他们成功。正如有位老师总结的:“目标定小,分种嘀哒”。孩子是脆弱的,成功能连缀成功,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用赏识的心态暖了孩子的心,再来点成功的催化剂,比补课威力大。给后进学生情感加油,让他们跑得更快,这比推着他们走要省力的多。教育不是万能的,赏识教育更不可能万能。尽管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让老师、家长流下眼泪。但实践起来不简单。有位老师说:教育是简单的事,是我们把简单它的搞复杂了。而实践中的老师觉得教育是件复杂的事,不能简单化。人需要赏识,同时也需要挫折。赏识让孩子心灵舒展,但适当的挫折会让他们更快长大。因为社会是个大熔炉,不会等待你成熟,只会给你一次机会,因此经历挫折的孩子会有更好适应性。因此,教育思想也应像教学方法那样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发挥优势。有些学生赏识就有效,有些时候赏识才有效。我喜欢这样的说法:走进生命、开发潜能、尊重差异、追求和谐。这是人们对赏识教育的境界的一种追求。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是复杂的。漫谈习惯我的同事曾在聊天时留下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外婆是个爱唠叨的人,逢人就讲话,甚至不给别人插嘴的机会。所以他的母亲也是如此。他现在很怕回家,不是翅膀硬了,不孝顺了,而是对母亲的唠叨有点恐惧。总是把电视上看到的、报纸上看到的、大街上道听途说的作为教材对他进行人生课题的教育。今天说早饭不能吃冷的,过一天又说烫的东西也不能吃。不能带孩子多上街,医院的门诊部孩子们生病排成队了…….这种教育会持续整个过程,让人头疼、生厌,但又不得不听。同事说每次出了母亲家家门,都怕树叶子砸破了头。他的母亲还有一个弄不明白的习惯,那就是每次炒菜都会留一些在菜篮里,基本上是枯了、蔫了再扔。这点也是母亲继承了外婆的衣钵。耳濡目染,正如烟熏房顶一样,日子越长,就漆黑一片。习惯成自然,这位同事也是办公室里最招人烦的家伙,只是他不知道。习惯的强大威力怎样夸张都不过份。有的人习惯失败,有的人习惯成功,有的人习惯自信,有的人习惯自卑。好的习惯形成了,那就是一种好品质;坏习惯形成了,那就是一种缺点。我现在接手的一个新班级,四十八个学生,习惯好的学业都不差。学业差的习惯都不好。有四位学生考试从未及格过,他们上课就像“糊涂仙”。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他们写的作业告诉我每天回家都是两袖清风。别人的房子越盖越高,但他们连块砖瓦都没有呢?但学业不好并没影响他们的心情,下课了,还是神采飞扬的。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听课,不写作业,习惯老师了的批评。他们的暂时落后除了家庭没有给他们提供好的智力背景,没有最基本的学习习惯也是其中一个因素。有部分学生表面上看上课也听,作业也写,人也机灵,但进步不大。他们只是在应付学习,得过且过,不就是字不认真吗,不就是不愿思考吗,不就是读书时是小和尚念经吗。他们只能说有一些学习习惯,离形成好的学习品质还有距离。遇到这类学生,老师会这样敷衍家长:孩子挺聪明的,就是不肯干。叶圣陶在他的教育文集中很少提到语文能力这个词,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语文习惯。他说“:废书不观,搁笔不写。尽在哪

里问什么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以为一朝听了方法就把事情解决了,好习惯就养成了。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好的习惯就是能力。指点只是个开始,要想技能技巧在受教育者身上生根,接下来必然要下一番功夫,督促学生多多练习。习惯成自然,再也离不开,能力才能形成。习惯是养成的,要想让学生养成好习惯,离不开来老师的严格要求。等到好习惯养成了,也就不用老师费太多心了,好习惯是学习的保姆。看不见的比看见的更重要,苹果看的见,但营养看不见。同样一个人,看不见的比看见的更重要,人不可貌相就是这道理。一个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还应有好的品质。而要想有好的品质,就应从好习惯开始。因此,班主任记住:习惯是学生一生成长的基石!漫谈老师的威信我有时觉得老师最终所追求的就是对“度”的把握。这不但是需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请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砺。身边的老师,有的水平未必高,但学生很尊敬他,教学效益高;有的知识丰厚,又有上进心,但学生不听、不喜欢他。因为老师教育的对象是人,没有比人更复杂的了,所以感到管理学生是门精细复杂的学问。方法太重要了,它就是对“度”的把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现在虽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但不能把师道尊严丢得干干净净。那道讲台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天然的距离,如果你想把这道屏障拆掉,你需要有十足的把握。那前提是学生在内心崇拜你,你有你独特的魅力。否则学学刺猬吧,给自己留点余地。身边有位中学老师,她是位外地的招聘老师。带着一片热忱,一片真心来教学,来做班主任,总想用友善来赢得学生的好感。但事与愿违,她的这种没有个性的拉近距离让她没了立足之地。有的学生不但不听她的课,还在近距离中找到了她的弱点,倒是牢牢控制了她。一天她上课时,一位学生竟把脚放到讲台上,她很恼火,就去找校长来解决,结果没找到。再回来时,教室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场面热烈。而那位学生竟还出言不逊,老师怒不可遏,随手将一个黑板擦砸向那个得意忘形的学生,这位学生的眼角缝了好几针。结果是这位老师解聘了,带着悔恨和遗憾黯然离去。有时很多老师会带着一种善意来与学生拉近距离,想与学生处好关系。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有度。一旦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明显是故意的),如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行为不端、言语粗野等,就决不姑息迁就,绝不能抱着不提醒下次会改的侥幸心理。在第一回合的较量中一定要要学生记住老师的底线是什么,还有撞了红灯是会有严重后果的。这也许是老师管好一个班级要过的第一关。如果一个班级不知道老师的是非标准,不知道老师的底线,那离失控也就不远了。光有爱心、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把严的尺子。学生是有两个自我的,有善有恶,遇到威严自然收敛了,遇到软弱就会露出狐狸的尾巴。一个学生的在领头挑衅,必然要带领一大群人来行成“恶”的氛围,如等他们成气候了,就没你老师的地盘了。所以惩恶扬善、让学生记住你是老师是不能忘记的。老师威信的大厦要许多东西来支承,除了你的学识,课堂的教学水平,你的幽默感,你的多才多艺,还有一点会被忽视的,那就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兑现,要做到公正。这是学生衡量老师的一条重要标准。你说不扫地的学生罚扫三天,那么就一定要做到;你说干了坏事的学生要做一件好事,这也必须做到。学生怕顶针的老师,老师越顶针,学生越能养成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反之,即使老师满腹经纶,也未必能让学生形成好的品质。做到这一点有些难,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即使有些偏差,也要让学生理解你是公正的,不偏袒的。学生就喜欢跟别人比,即使是细微之处,他们会感到不平衡。所以老师要记住你所承诺的,要把该兑现的公正的全部兑现,这样你才能更好地赢得学生的信任。我有时觉得老师最终所追求的就是对“度”的把握。这不但是需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请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磨砺。班主任工作的度我始终觉得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中最为复杂的。我相信如果让林黛玉当班主任,她会很快抑郁而死,如果让李魁当班主任,他会很快嚷道:“俺受不了这口鸟气”。带个好班就顺心了?跟学校领导处好关系心情就好了?跟同事关系融洽就舒心了?没有家长来找麻烦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当老师只有方方面面的关系都通顺了,你才能舒坦。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要尽量与学生处好关系。其实老师每天与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最常。如果说一个当官,一个当匪;一个是猫,一个是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