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登革热培训登革热主题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2024年度登革热健康教育课件

2024年度登革热健康教育课件
2024/2/3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在登革热流行区域,要时刻保持警惕,采取 有效防蚊措施,避免感染。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增强身体免疫力。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3
33
Chapter
2024/2/3
18
个人防护措施建议
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减少 暴露皮肤;
使用驱蚊液、蚊香等防蚊用 品;
02
01
安装蚊帐,特别是在晚上和
清晨时;
03
避免在清晨和黄昏时外出;
04
2024/2/3
05
前往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时, 务必采取上述防护措施。
19
环境卫生改善举措
01
清理积水,消灭蚊 虫孳生地;
2024/2/3
定义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 群中传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 蚊虫的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 会直接传播。
4
流行病学特点与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特点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传 播速度快。
危害程度
登革热可引起发热、头痛、肌肉痛、 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休 克甚至死亡。
中度
症状明显,有出血现象,皮疹分布广 泛。
2024/2/3
12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Chapter
2024/2/3
13
针对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原则
01
02
03
轻型登革热
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退 热、补液等,一般无需特 殊治疗。
2024/2/3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治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实验室 检测阳性结果,可作出临 床诊断。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 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阳性, 可确诊为登革热。
鉴别诊断与注意事项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等进行鉴别, 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
注意事项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了解是否有蚊 虫叮咬史;同时,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测,以避 免误诊和漏诊。此外,在疫区工作或旅行者出现发热等症状时, 应高度警惕登革热的可能性。
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 西医治疗手段,形成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5
预防控制措施及策略
传染源管理策略
病例发现和报告
加强医疗机构对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确保及时发现并上报 疑似和确诊病例。
病例隔离治疗
对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对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和管理,提供必要的预防 和治疗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方法
灭蚊措施
01
开展室内外环境灭蚊工作,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个人防护
02
提倡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安装蚊帐等个人防护措施,减
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环境卫生改善
03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积水等,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技能,如发热、头痛等症状的自我识别 和处理。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
01
登革热基本概念和流行病学特征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度和自我 防护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登革热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5
29
2024/1/25
10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
季节性变化
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 合。
地域分布特点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 相对较少。
2024/1/25
1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 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 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登革热疫情爆发时,患者数量激增,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 压力,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往 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疫苗研发取得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 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提供有力武器。
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 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能力。
,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
2024/1/25
公众恐慌和焦虑
登革热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焦虑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 增加。
信息传播与谣言
在疫情期间,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迅速传播,对公众心理造成不 良影响。
长期心理影响
疫情对受影响人群可能产生长期心理影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和抑郁等。

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2024)

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2024)

02 03
免疫荧光试验(IFA)
将登革热病毒抗原标记荧光素,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后形成荧光复 合物,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进行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利用胶体金标记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抗原结合后形 成复合物,在层析膜上移动并显色,实现病毒的快速检测。该方法具有 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的优点。
宿主范围
登革热病毒的宿主范围广泛,包括人类、灵长类动物、鸟类 和蚊类等。其中,人类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2024/1/28
易感性分析
人群对登革热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部分人发病。感染 后发病与否及病情轻重与入侵病毒量、毒力、免疫力及易感 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儿童、老人、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 感染发病。
9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
2024/1/28
病毒对宿主的影响
登革热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如发热、头痛、肌肉关节 痛、皮疹等。严重者可出现出血、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宿主对病毒的防御
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可中和 病毒,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细胞免疫应答可清除感染细胞内的病毒。此外,非特 异性免疫应答如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等也有助于清除病毒。
医疗资源不足
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导致登革热患者得 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024/1/28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疫苗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有更多安全有效的 登革热疫苗问世,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有力 武器。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将为登革热患者提供 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 失衡和防止出血等。
02
登革热预防
防蚊灭蚊
01
02
03
减少蚊虫孳生地
定期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 中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
安装防蚊网
在家庭和办公室安装防蚊 网,避免蚊虫进入。
使用蚊帐
在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 蚊虫叮咬。
个人防护
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

降温措施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遵 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心理支持
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 和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出疹期护理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 ,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
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眼睛护理
保持眼睛清洁,避免揉搓眼睛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05
登革热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疏导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登革热的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 法,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倾听他们的 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增强其信心。
应对技巧指导
教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疼痛、发热 等症状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练习等,以缓解不适感。
07
登革热护理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与分型
对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 遗传特征和传播方式。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
研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 基础。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预防登革热安全培训PPT

预防登革热安全培训PPT

7 脑炎或脑病表现:如剧烈头痛、嗜睡、烦躁、谵妄、
抽搐、昏迷、颈强直等
8 明显出血倾向: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咯血、
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什么是登革热?
关注健康 从我做起
讲/究/卫/生 加/强/锻/炼 远/离/疾/病
得了登革热怎么办?
就患者而言
去过登革热高发地区,一旦 有蚊虫叮咬经历,并且出现 相关症状,需要尽快到医院
重症患者
对于重症患者,要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和电 解质平衡;对于病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可短 期使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患有基础病患者
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向医生讲明 并作相应处理,避免因为登革热再诱发慢 性疾病发作。
什么是登革热?
关注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我做起
讲/究/卫/生 加/强/锻/炼 远/离/疾/病
如何预防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关注健康 从我做起
讲/究/卫/生 加/强/锻/炼 远/离/疾/病
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或花蚊子)叮 咬吸血传播
主要传染源
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
什么是登灵革长热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
间接传播
登革热在人和人之间不能直接传播,只能 通过雌性伊蚊传播。伊蚊叮了带登革热病 毒的患者或者非灵长类动物后,登革热病 毒在蚊子体内大量繁殖,然后带病毒的蚊 子又叮咬健康人
预防一般分为如下三个方面:
隔离传染源
对于登革热,早发现、早诊 断早隔离最主要,登革热一
什么般是在登发病革以热后5?天之内具有
较强的传染性,所以这段时 间需要严密隔离患者。
切断传播途径
登革热病毒经蚊子叮咬所传 染,所以防蚊、灭蚊是最主 要的一个预防措施。保持环 境整洁,及时清洁工作、居 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以 防蚊虫滋生。水洼、池塘是 蚊虫繁衍聚集地,要定期喷 洒杀虫剂,消除蚊虫的滋生 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季节性 夏秋、雨季,5~10月
• 一定流行方式
突发性,集中发病特点; 周期性
发病机制
病毒 单核巨噬细胞
病毒血症 第二次病毒血症 抗原抗体复合物
淋巴结肿大
潜伏期、 产生抗体
骨、关节痛 发热等毒血症状
激活补体
血管通透性↑
骨髓抑制
皮疹、出血
五、临床表现
潜伏期:3-15天,5-8天多见 分典型,轻型,重型
六、并发症
• 急性血管内溶血最多见 • 其他:
心肌炎、肝、肾损害、眼部病变等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动态红细胞压积
其它有用检查: 肝功能、尿常规
2.血清学 补体结合试验 1/32 凝集抑制试验 1/1280 特异IgM抗体检测
双份血清:4倍增高确诊意义 3.分子生物学检测 核酸杂交、RT-PCR
△典型:
1.发热: 急起 (80%) 高热 39~41℃ 短程 2~7天
不规则热或双峰热:退1~2天,再发热。
伴发毒血症状:
• 骨、关节、头、肌肉痛 程度重,又叫断骨热(breakbone fever) 发热后出现,可持续数周 四肢,关节及脊背
• 极度疲乏,消化道症状
• 颜面、颈、胸背充血
2.皮疹——多型性、阶段性
• 我国1938年后近35年无本病流行
78年 79年 80年 86年 88年 90年 91年 93年 96年 99年 02年
我国近年登革热流行情况
佛山
4型
广州、中山市
1型
海南 、广东、 广西 3型
海南
2型
海南
2型
Hale Waihona Puke 广州、佛山4型广州
1型
广州、佛山
2、4型
番禺
1型
中山
2型
广州
流行特征:
• 地理分布-地区性 世界性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 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
4.病毒分离 确定血清型 可用细胞或蚊子分离 早期血标本 较困难和危险
七、诊断
•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区,流行季节 非流行区:有无流行区旅游史
• 临床特征:起病急,高热,全身疼痛, 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
•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疾病监测 血清学: 临床诊断 病毒分离:感染血清型
八、鉴别诊断
发热伴皮疹性疾病:
一、简况
登革病毒引起 伊蚊传播
发热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突起发热、骨关节肌肉痛、疲乏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
根据是否存在同时存在的血液浓 缩和血小板减少
• 登革热:典型、轻型、重型
•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
二、病原学
结构: 单股正链RNA
抵抗力: 不耐热及消毒剂 培养: 多种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血清型: 4型(1-4),抗原特异性不同
三、流行病学
•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媒介 -伊蚊
埃及伊蚊 东南亚、海南省
伊蚊
白蚊伊蚊 太平洋岛屿、广东
• 易感性:
新流行区:均易感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流行情况
• 1779年首次报道 • 200年来,在热带各国流行:超过100个国家
发病前一天至 第五天为病毒 血症期
怎样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 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措施。
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 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 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
怎样预防登革热
翻缸倒罐,消灭一切蚊子幼 虫的孳生地。
要注意盖好 储水容器
花盆及水生植物每 星期至少换水一次, 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
怎样预防登革热




适当丢弃空瓶
的 地
子、空罐子

怎样预防登革热
注意个人防护:
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 涂防蚊水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 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沒積水器,就沒有病媒蚊孳生源
谢谢!
• 出血:
止血药,输新鲜血
• 脑型: 脱水剂,激素
十、预 防
• 控制传染源:隔离患者 不足以控制
• 切断传播途径:最重要,防蚊、灭蚊 • 预防接种:疫苗在试验阶段
带毒斑蚊终身带 病毒至死方休
健康人
人感染病毒约3-14天 (通常5-8天)潜伏期
开始生病
病毒在蚊体 內大量增殖 8-12天后可 传给人
早期:
皮肤充血
第3~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猩红热样
分布于躯干、四肢,但手掌及脚底无 持续3~4天,不脱屑
血小板过低: 瘀点
3.出血:5~8病日,
25%~50%有不同程度或部位出血。
4.全身性的淋巴结肿大、肝肿大。
△轻型:低热,疼痛轻,皮疹少, 淋巴结肿大,病程短,常被忽视。
△重型:早期类似典型登革热,3~ 5天后突然加重,出现:脑膜脑炎, 严重出血
•感染性疾病: 流感、麻疹 、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
•非感染性疾病:药物疹、自身免疫性 疾病等。
九、治 疗
1.一般治疗:防蚊隔离至完全退热 2.监测:血压、尿量、血常规等。 3.抗病毒: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
最重要的治疗:对症治疗:
• 高热: 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
• 脱水: 及时补液,但不滥用静滴
• 严重毒血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