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壁
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功能

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功能细胞壁在生物体中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界面。
它不仅能够保障细胞的稳定性和形态,还能够在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细胞壁的结构、生物合成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细胞外区分细胞与外界的封闭性结构,其主要的成分是纤维素、壳多糖和蛋白质等,其结构可被分为内层、中层和外层三部分。
其中内层被称为原生质壁、中层被称为次生壁,外层被称为表皮。
不同植物物种的细胞壁结构有所不同,在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壁呈现层状结构,如木本植物;另一类是呈现纤维状结构,如稻谷等。
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由于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生物合成需要参与多种生物分子和酶的作用。
细胞壁的合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前驱体合成、聚合和交联。
(一)、前驱体合成细胞壁的前驱体有两种:纤维素和壳多糖。
纤维素作为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合成过程是通过葡萄糖合成来完成的,而壳多糖则是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细胞外的前驱糖转化为细胞壁中的壳多糖。
(二)、聚合在细胞壁的聚合过程中,需要参与到多种酶的协同作用。
主要有纤维素合成酶和壳多糖转移酶等。
其中纤维素合成酶是细胞壁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其将葡萄糖聚合成纤维素链,并通过不断的切割和连接,产生纤维素纤维。
壳多糖转移酶则通过将细胞外的壳多糖转移到细胞内部,促进了聚合的进行。
(三)、交联细胞壁的交联主要通过极化A型结构来实现。
其中极化A型结构的核心成分是酚酸,其能够与细胞壁中的壳多糖结合,在不同次生壁之间形成交联。
此外,还有其他的交联作用,例如金属离子和非酶交联等。
三、细胞壁的功能细胞壁的功能十分复杂,其涉及到许多方面。
(一)、保护作用细胞壁作为细胞体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细胞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不仅如此,它还能够防止细胞变形、干涸、质量过度增长等现象的发生。
(二)、在细胞生长和发育中起重要作用除了保护作用外,细胞壁还在细胞生长和发育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细胞膜与细胞壁的作用及特点

特点
汇报人:XX
2024-01-12
• 细胞膜概述 • 细胞壁概述 • 细胞膜与细胞壁的关系 • 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 细胞膜与细胞壁的特点比较 • 研究展望与挑战
01
细胞膜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细胞膜是细胞外围的薄膜,又称质膜,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 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 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 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功能作用
保护作用
物质运输
信息传递
能量转换
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使得 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 定。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 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 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
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以接收来自 其他细胞或外界的信号分子,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复合物 可以参与细胞的能量转换过程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02
细胞壁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膜外的一层坚硬结构,主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组成
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类物质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物质通过 共价键或非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细胞识别
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分子或结构, 如糖蛋白、糖脂等,参与细胞的 识别和黏附过程,如免疫细胞的 识别、细胞间的黏附等。
能量转换与利用过程
能量转换
细胞膜是细胞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如光合作用中的光能转换、 呼吸作用中的化学能转换等。
细胞壁名词解释

细胞壁名词解释
细胞壁是植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一些细菌细胞外层的坚固结构。
它是由细胞所合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的复杂多聚物构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和其他多糖类物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结构的支持和保护细胞免受外部环境的损伤。
它为细胞提供了力学强度,使其能够保持形态和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细胞壁还起到了过滤和调节物质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较为厚实。
它不仅提供了机械支撑力,还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细胞壁可以根据其组成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原生质细胞壁、中胶质细胞壁和次生细胞壁。
原生质细胞壁是所有植物细胞最基本的细胞壁类型,由纤维素和其他多糖类物质构成。
中胶质细胞壁是在原生质细胞壁之上形成的一层胶质物质,它增加了细胞壁的柔韧性和粘性。
而次生细胞壁则是一种在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复杂的细胞壁类型,它在细胞壁的内部形成一个次生层,提供了更多的强度和支持。
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在不同的生物体间有所差异,但其共同的特点是
提供了一种保护性的外层,使细胞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界的压力。
细胞壁的研究对于理解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并在植物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我们神奇的生物世界中,细胞壁是许多细胞的重要结构之一。
它就像是细胞的“盔甲”,为细胞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那么,构成这一重要结构的主要成分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首先,我们来聊聊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想象一下,无数的葡萄糖分子手拉手排成一条长长的链,这就是纤维素分子。
这些纤维素分子相互交织,形成了坚韧的网络结构,赋予了植物细胞壁强大的机械强度。
除了纤维素,植物细胞壁中还含有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单糖组成的多糖,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它与纤维素一起,增强了细胞壁的稳定性和强度。
果胶也是植物细胞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果胶就像是一种“胶水”,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粘连在一起,使得细胞壁更加坚固和完整。
而在细菌的细胞壁中,成分则有所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肽聚糖是由肽链和聚糖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大分子。
肽链由氨基酸组成,聚糖链则由 N乙酰葡糖胺和 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 糖苷键连接而成。
这种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相对更为复杂,除了含有较薄的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
外膜主要由脂质双层、脂蛋白和脂多糖等成分组成。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独特成分,具有毒性,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真菌的细胞壁成分也独具特色。
其主要成分包括几丁质、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等。
几丁质是一种类似于纤维素的多糖,由 N乙酰葡糖胺通过β-1,4 糖苷键连接而成。
它为真菌细胞壁提供了坚韧的支撑。
总之,不同类型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各有差异,这些成分的独特组合和结构,使得细胞壁能够适应不同生物的生存需求和环境压力。
了解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命活动的奥秘,以及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方面,通过研究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开发出更有效的农药和肥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细胞壁分层结构

细胞壁分层结构
细胞壁是分为三层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1. 胞间层:又称为中胶层,是细胞壁的最外层。
它是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之间插入的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的,主要起到粘连相邻细胞的作用,并有助于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此外,它还具有缓冲细胞间挤压和保护细胞的功能。
2. 初生壁:位于胞间层的内侧,是在细胞分裂末期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
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等,它们以纤维状交织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为细胞提供支撑和保护。
初生壁具有弹性和可塑性,能够随着细胞的生长而不断增加面积,并允许水分和溶质通过。
3. 次生壁:是细胞壁的最内层,位于初生壁的内侧。
它是在细胞停止生长后,由原生质体继续分泌纤维素和其他物质形成的。
次生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它们以更紧密的方式排列在一起,使细胞壁更加坚硬和厚实。
次生壁能够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并防止水分和溶质的自由通过。
在植物细胞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完整的三层细胞壁结构。
例如,一些幼嫩的、正在生长的细胞可能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两层结构;而一些成熟的、特化的细胞则可能具有完整的三层结构或更复杂的细胞壁组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细胞壁是细胞的外壳,是植物细胞、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内的组织结构之一。
它是由特殊的生物聚合物构成的坚硬外壳,起到支持细胞、保护细胞内部器官和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在不同生物中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蛋白质组成。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纤维素的高度聚合使得植物细胞壁具有坚硬的结构,能够支撑植物体的形态,保护细胞内部器官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
半纤维素是一种类似于纤维素的多糖,它与纤维素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网状结构,增强了细胞壁的弹性和透气性。
细胞壁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用于维持细胞壁的完整性和参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
在细菌中,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肽聚糖是一种由葡萄糖和氨基酸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和肽键连接而成的多糖类物质。
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形成了一种网状结构,起到支撑和保护细菌细胞的作用。
细菌细胞壁中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脂多糖,称为脂多糖或脂多糖,它参与了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具有支撑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还能够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物质交换。
通过研究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探索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为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0字】第二篇示例: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真菌和某些原生生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层坚硬的外壳,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和支持细胞功能的重要作用。
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包括多种生物大分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和多糖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纤维素是一种聚合物,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细胞壁特征

细胞壁特征细胞壁呀,你可别小看它,它就像是细胞的“小房子”,给细胞提供了一个安稳的家。
你想想看,细胞壁就像是我们住的房子的墙壁一样,把细胞里面的东西都好好地保护起来。
它可结实啦,能够抵御外界的各种干扰和侵害呢!没有细胞壁,细胞不就像没了家的孩子,四处飘零,多可怜呀!细胞壁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呢,它就像是细胞的“身份证”。
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壁,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身份证一样。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动物细胞的细胞壁就不一样,这多神奇呀!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就像是坚固的堡垒,让植物能够挺立起来,能够抵抗风吹雨打。
而且呀,细胞壁还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呢!它就像是一个严格的门卫,只让对细胞有用的东西进来,把那些不好的东西都挡在外面。
这多厉害呀!如果细胞壁这个“门卫”不认真工作,那细胞可就要遭殃啦。
你说细胞壁是不是很重要呢?它虽然小小的,但是作用可大着呢!它就像是细胞的守护者,默默地为细胞奉献着。
我们的身体里有那么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这么多的细胞壁一起努力工作,才让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转呀。
这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大家都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再想想,如果细胞壁出了问题,那细胞会变成什么样呢?就像房子的墙壁破了个大洞,那还能住人吗?细胞也会变得不健康,甚至会生病呢。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也要感谢细胞壁为我们做的一切。
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细胞壁能够一直好好地工作。
细胞壁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真的就在那里,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
它就像是一个无名英雄,不要求回报,只希望细胞能够健康成长。
让我们一起为细胞壁点赞吧!它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细胞壁的层次和结构

细胞壁的层次和结构1. 细胞壁的定义和作用细胞壁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层坚韧而具有透过性的结构,包裹在细胞膜外部。
细胞壁在维持细胞的形态稳定性、提供机械支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防止水分丢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多种复杂的聚合物组成。
其中,纤维素是细胞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占据了约40%~50%的比例,它是由β-葡聚糖链通过氢键相互交织而成的纤维状结构。
3. 细胞壁的层次结构细胞壁可以分为原生质层、初级细胞壁、次生细胞壁和中间胶质层四个层次。
3.1 原生质层原生质层位于细胞膜的外侧,由一层相对较薄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网状结构构成。
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对细胞形态的维持和变形具有重要作用。
3.2 初级细胞壁初级细胞壁位于原生质层的外面,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多种聚合物组成。
初级细胞壁比较薄,并且具有较高的透过性,可以允许水分和溶质的交换。
3.3 次生细胞壁次生细胞壁位于初级细胞壁的外面,是一种较为坚硬和厚重的结构。
次生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但在其基础上还包括较多的木质素等物质。
次生细胞壁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细胞发育的后期,其厚度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对细胞的功能和特殊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3.4 中间胶质层中间胶质层位于次生细胞壁的内侧,是一层非常薄而几乎透明的结构。
中间胶质层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木质素,它可以提供额外的机械支持,同时也参与到细胞壁的形成和功能调节中。
4. 细胞壁的结构特点细胞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4.1 多层次结构细胞壁由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每一层的成分和结构都有所不同,共同构建起坚硬而有弹性的细胞壁。
4.2 透过性细胞壁中的空隙和孔道可以允许水分、物质和气体的自由通过,实现细胞壁的功能。
4.3 可塑性细胞壁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在细胞的生长和变形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修改。
4.4 功能多样性细胞壁的不同成分和结构使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机械支持、维持细胞形态、抵抗外界压力、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质 细胞膜
周质空间
细胞壁
肽聚糖的合成
青霉素
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Penicillium与转肽酶结合,而使该酶失活,抑制了侧 链末端的丙氨酸与五肽桥的连接,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
(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因此, Penicillium仅对正在生 长着的细菌,且主要是对G+菌有效。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Park”核苷酸)。
☆这一阶段起始于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它是由葡萄 糖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
☆自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开始,以后的N-乙酰葡萄糖 胺、 N-乙酰胞壁酸,以及胞壁酸五肽,都是与糖载体 UDP结合的;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
UDP UDP- G
G - M - P - P -类脂 ②
5 甘氨酰-tRNA
M - P - P -类脂
③
5 tRNA
G - M - P - P -类脂 UDP UDP - M
P -类脂
① ④ 万古霉素 Pi ⑤
P - P -类脂 插入至膜外肽
聚糖合成处
杆菌肽
第三阶段:
已合成的双糖肽插在细胞膜外的细胞壁生长点中,并交联形 成肽聚糖。
细胞壁缺损型细菌
缺壁突变——L型细菌
实验室或宿 主体内形成 缺 壁 细 菌 人工去壁 部分去除——球状体(G-) 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基本去尽——原生质体(G+)
细胞壁缺损型细菌的特点
无细胞壁,为圆球形 对环境敏感:渗透压,震荡,离心,易 溶菌 有鞭毛,而不能运动 不被噬菌体感染(因为失去吸附位点)
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
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 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因英国李斯德(Lister)预防研究所首先发现而得名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 等20多种细菌中均有发现,被认为可能与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 有关。
项 目 强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革兰氏阳性细菌 较坚韧 可多达50层 占细胞壁干重50%-80% 革兰氏阴性细菌 较疏松 1-2层 占细胞壁干重5%-20%
革兰氏染色反应
细胞壁组成 磷壁酸 外膜 脂多糖(LPS)
呈结晶紫的颜色(紫色)
厚,一般单层 多数含有 无 无
呈复染液的颜色(红色)
薄,多层 无 有 有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与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一些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但是它们的作用 位点和作用机制是不同的。 ①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头孢霉素): 是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相互竞争转肽 酶的活性中心。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双糖肽间的 肽桥无法交联,这样的肽聚糖就缺乏应有的强度,结果 形成细胞壁缺损的细胞,在不利的渗透压环境中极易破 裂而死亡。 ②杆菌肽: 能与十一异戊烯焦磷酸络合,因此抑制焦磷酸酶的作用, 这样也就阻止了十一异戊烯磷酸糖基载体的再生,从而 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受阻。
细胞壁干重50%-80%,可多达50层 Degradative enzyme
壁磷壁酸
20-80nm
膜磷壁酸
磷壁酸的结构
磷壁酸的功能
协助肽聚糖加固细胞壁; 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
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 以利于 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
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主要成分。
聚糖单体———双糖肽亚单位。
☆这一阶段中有一种称为细菌萜醇(bactoprenol,Bcp)脂质载体 参与,这是一种由11个类异戊烯单位组成的C35 类异戊烯醇, 成的胞壁酸到细胞膜上,在那里与N-乙酰葡萄糖胺结合,并 在L-Lys上接上五肽(Gly)5 ,形成双糖亚单位。
它 通过两个磷酸基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载着在细胞质中形
特点:
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 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 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 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不能 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 的培养基。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
这一阶段分两步:
第一步:是多糖链的伸长———双糖肽先是插入细胞壁生长 点上作为引物的肽聚糖骨架(至少含6~8个肽聚糖单体分子) 中,通过转糖基作用(transglycosylation)使多糖链延伸一 个双糖单位; 第二步:通过转肽酶的转肽作用(transpeptitidation)使相 邻多糖链交联————转肽时先是D-丙氨酰-D-丙氨酸间的 肽链断裂,释放出一个D-丙氨酰残基,然后倒数第二个D丙氨酸的游离羧基与相邻甘氨酸五肽的游离氨基间形成肽键 而实现交联。
又称壁膜空间。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 膜之间的狭窄间隙,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 性细菌均有。内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例如 蛋白酶、核酸酶等各种解聚酶,运送某些 物质进入细胞的结合蛋白,以及趋化性的 受体蛋白等。
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 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 不同的反应。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 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 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 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 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 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 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细胞壁(Cell Wall)
G+和G-细胞壁共有成份——肽聚糖
G+和G-细胞壁的主要区别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 细胞壁缺损型细菌
细胞壁的基本骨架——肽聚糖(共有成分)
G+细菌
G- 细菌
革兰氏阳性细胞: 细胞壁厚、单层 、含 特有的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胞: 细胞壁薄、多层 ,含 脂多糖、脂蛋白等
☆这一阶段的详细步骤如图所示。其中的反应④与⑤分别为 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所阻断。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细菌萜醇
细菌萜醇( bactoprenol ):又称类脂载体;运载“ Park” 核 苷 酸 进 入 细 胞 膜 , 连 接 N- 乙 酰 葡 糖 胺 和 甘 氨 酸 五 肽 “桥”,最后将肽聚糖单体送入细胞膜外的细胞壁生长 点处。 结构式: CH3 CH3 CH3 CH3C=CHCH2(CH2C=CHCH2)9CH2C=CHCH2―OH 功能:除肽聚糖合成外还参与微生物多种细胞外多糖和脂 多糖的生物合成, 如:细菌的磷壁酸、脂多糖, 细菌和真菌的纤维素, 真菌的几丁质和甘露聚糖等。
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与其寄 主间的粘连
10-15nm
占细胞壁干重 5%-20%,1-2层
为G-细菌特有,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热源) 吸附Ca2+、Mg2+,提高其膜表面浓度; LPS决定了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是许多噬菌体的吸附受体。
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一些特性的比较
对溶菌酶抗性
对青霉素抗性
弱
敏感
强
不敏感
决定了革兰氏染色的性质; 决定细菌的基本形态; 决定细胞的抗膨压(保护细胞免受渗透压变 化的破坏) 决定对溶菌酶的敏感性; 决定了对青霉素的抗性; 为鞭毛运动提供支点; 决定细胞的抗原性;
溶菌酶对细胞壁的作用
◆可切断NAM和NAG之 间的—1,4糖苷键, 引起细菌裂解。 ◆对G-菌,在EDTA存 在下,受溶菌酶作用。
ATP ADPLeabharlann GlnGlu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乙酰CoA CoA
果糖-6-磷酸
葡糖胺-6-磷酸
N-乙酰葡糖胺-6-磷酸 UTP PPi N-乙酰葡糖胺-1-磷酸 N-乙酰葡糖胺-U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i
N-乙酰胞壁酸-UDP
NADPH NADP
“Park”核苷酸 的合成
第二阶段:
在细胞膜上由N-乙酰胞壁酸五肽与N-乙酰葡萄糖胺合成肽